台湾休闲农业的做法示例

合集下载

台湾经典休闲农业案例参考

台湾经典休闲农业案例参考

台湾经典休闲农业案例参考台湾经典休闲农业案例参考2015-03-23国农互联1、台湾香格里拉休闲农场香格里拉位于宜兰县冬山乡大元山、海拔二百五十公尺山麓上,年均气温约25度,气候舒适、景色迷人,坐在园区内的荡秋千上,可俯瞰整个三星平原。

走进农场,迎客的是一片台湾原生种的树林,包括古早人用来做砧板的乌心石、做红木家具的肖楠木等,都属珍贵树种。

行走在农场间,还不时可见供人休憩的凉亭,或也可到观景台,一边惬意的荡荡木秋千,一边欣赏山下的兰阳平原美景。

随着四季变化,整个视野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漫步于林野之间,耳边不时传来孩子们的笑声,随处可见的笑容,这也是回归农村生活的充分放松,让我们满怀一颗好奇的心,一起来探索蕴藏乡野间的原始趣味吧。

夜间的香格里拉不忘浪漫,每年四、五月间园内荧光闪烁飞舞,蔚为奇观,您要拜访萤火虫,请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如果你想亲手在天灯上写下祈福心愿,看着天灯在夜空中冉冉施放,或是回味属于童年记忆的围坐搓汤圆体验;在点点星空下,空气瞬间发酵成醉人的浓度氛围,所有人嘴角上都挂着一抹微笑。

香格里拉休闲农场曾是台湾第一个观光,也是台湾第一座休闲农场。

精采的果园区,从杨桃、番石榴、火龙果,到柚子、金枣、橙子、桶柑……,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水果可以观赏采摘。

宜兰香格里拉休闲农场也是一间最丰富的自然教室,里头的生物种类包罗万象,有猕猴、树蛙、萤火虫、蝴蝶(凤蝶)和各式植物,年纪不分大小,都适合来这里学习属于大自然的珍贵知识。

傍晚,美味的地方料理准备上桌,食材不是来自农场自种的野菜,便是当日采买的在地蔬菜,经过女主人的调教料理,便成一道道深具特色的风味佳肴。

晚餐后,还有一连串民俗活动:打陀螺、布袋戏、放天灯、搓汤圆,可以体验到台湾早期农村生活的娱乐。

隔天若能早起,不妨到观日楼欣赏美丽日出,或者沿着乌心石步道漫游果园,感受置身自然农庄的恬静和乐。

2014年,在香格里拉,定位顶级山林度假品牌─松罗馆正式诞生。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_周琼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_周琼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周 琼,曾玉荣,杨勋华(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收稿日期:2009-07-02作者简介:周琼(1969-),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台湾农业与动物科学研究(E -mail :z q5969@ )基金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科技创新团队(S TIF -R01)摘 要:台湾休闲农业有很多成功的多角化经营模式,体验活动和营运项目多种多样,其构成按层次可分休闲农业区、休闲农场和乡村民宿(休闲农家)等,按产业可分为综合性农场及休闲动植物种养业、加工业等。

本文摘要介绍几个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对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加以分析,并提出值得大陆借鉴的是台湾休闲农业的特色化、生态化、合法化、健康化和数字化。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典型案例中图分类号:F590.7;F 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617(2009)04-00-0 “台湾农业发展条例”第3条对台湾休闲农业的定义是“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台湾的休闲农业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最初仅限于果园采摘、茶园喝茶等简单的经营形式。

1998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成立,并催生了1999年4月30日公布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自此,各级行政部门开始拟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并将休闲农业正式纳入财政预算的范畴。

2001~2004年,台湾开始推动“一乡一农业园区”的计划,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据调查,1999年“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公布之前,台湾休闲农场只有35个,1999年以后,新设立休闲农场584个;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调查,到2004年底已发展到1102个[1];2006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台湾的休闲农场已经有2500多个,目前已经超过3000个[2];截止到2009年2月28日,台湾已有2629个合法民宿[3]。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借鉴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借鉴

营销札记58农产品加工业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由于受到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时期。

为了使农业走出国境,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台湾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从以产品为主发展农业服务业,包括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农业运输等。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农业出现了通过开放农园供游客品尝,购买农产品的观光农园。

20世纪80年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即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已经突破传统农业的范围,成为将岛内各地的自然、文史资源和乡村生产、乡村景观相结合,融合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的一项欣欣向荣的产业,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借鉴。

一、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观光农园开始在台湾地区出现。

1983年,台湾农政当局实施“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

农民建设观光农园首先须向乡镇农会提出申请,并由所在县政府及台湾省农林厅和区农业改良场协同实地勘察,适者纳入辅导对象,草拟计划由省农林厅审核后编制年度计划,再由“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拨给补助经费。

1989年4月,“行政院农委会”举办了第一次“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

对休闲农业的概念、思路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提出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

即,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生产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其经营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文化活动等3个层面。

取得共识后,“农委会”通过省农会鼓励各地农会、农民或各种经营主体申请经营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体验活动设计与组织课件】台湾宜兰头城休闲农场农耕资源体验活动设计分析

【休闲农业体验活动设计与组织课件】台湾宜兰头城休闲农场农耕资源体验活动设计分析
(1)针对对象分析 宜兰县是休闲农场密集的区域,借助龟山岛的旅游资源,加上该农场离台北市只有一 个多小时的车程,使这里成为了台北市民短程休闲的好去处。宜兰县的农场虽多,但 绝不千篇一律,而是家家都富有特色。这个农场主要针对的是想体验亲子教育及耕种 的附近城市居民。
(2)客户需求分析 宜兰头城农场以农事体验教育为主,所以游客一般会带着小孩来,而带小孩的游客比 较注重农场体验活动的安全性和知识性。
台湾宜兰头城休闲农场农耕资源体验活动设计分析
3.体验项目设计点评
(1)值得学习之处。 ①宜兰头城农场定位准确,项目开发思路清晰。 ②宜兰头城农场选址不错,农场依山面海,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③宜兰头城农场产品设计丰富,设计了各式各样的体验活动。 (2)不足之处。 要加大体验活动的营销和宣传力度。
台湾宜兰头城休闲农场农耕资源体验活动设计分析
《休闲农业体验活动设计与组织》
台湾宜兰头城休闲农场农耕资源体验活动设计分析
主讲人:
休闲农业农耕体验活动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
耕作是配合植物生理、气候环境、经验法则等一系列周期性、技巧性的行为。不同的农 作物耕种活动有不同的重点,但大致来说,传统的农耕活动包括春耕、夏耘、秋收、冬 藏等。农事体验具体包括园艺习作(中耕、播种、育苗、施肥、灌溉、嫁接)、农耕机 具操作 (牛车、耕耘机、中耕机)、农副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骑马、 陶体验活动设计分析
案例分析
1.案例资源分析 宜兰头城农场的农耕体验资源主要是围绕 水稻展开的。中国稻文化博大精深,稻谷 被古代中国人发现并栽培种植以来,孕育 了多种文化成果。在农耕习俗和宗教信仰 上,稻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台湾宜兰头城休闲农场农耕资源体验活动设计分析
2.体验项目设计分析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

精致独特的主题景观和创意产品, 进一步提升了休闲农业的附加值。
4 、 注 重土地集 约利用是休 闲农 业得 以持 续发展 的重要保 障 台湾将 近一 半的休 闲农业 区 在空 间上主 要集 中在 山区 。此外 ,


台湾 休闲农 业的发 展历程
1 、 萌芽期 ( 1 9 7 0年代 后期 ~ 1 9 8 0年 )
2 、 初创 期 ( 1 9 8 1~ 1 9 8 9年 )
对 休闲 农场 和休 闲 农业 区这 两种 类 型的休 闲 农业 有严 格 的土 地使 用 条件 约束 , 如 休 闲农 场规 模 0 . 5 公 顷 以下 者不 具 备 申请 资格 。[ 8 1 正 是由 于这 么 严格 的规 定 , 有利 于实 现规 模 效应 , 同 时也 提高 了 土 地集 约利 用率 。
变观念 , 以大农业观 念开发农业休 闲功能 ; 完善政 策法规 , 进一步规范休 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体 系化建设 , 重视休 闲农业人
才储备和培养 ; 加 强休 闲农场品质评鉴 , 提升休 闲农业产业竞争力; 树 立社 区经营理念 , 加快休 闲农业的提质 转型。
【 关 键 词 】 台湾 地 区 ; 休 闲农业; 发展历程 ; 经验 借 鉴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
东 中部 经 验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
纪 丽娟
( 中共 西安 市委 党校
【 摘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
要 】 本 文介 绍 了台湾休 闲农业 的发展 历程 , 总结 了台湾政府 支持休 闲农 业发展 的做 法及特点 , 探讨 了启 示与借 鉴的方面。要转
台湾 地区 休 闲农 业发 展 最 早始 于 上世 纪 7 0 年代未, 许多 农 民 开 始尝试 开放 成熟期 的果 园 , 当时只 是为 了减少 劳动 力而 采取 的一 种 促销 手 段 , 进而 逐 步 发展 成 观 光果 园 。现 行文 献基 本 认 可 1 9 8 0 年 首 先在 台北 市开 办 的 5 3户观 光 茶园 , 将 其视 为 台北 市观 光农 园 的发 端 。

从规划到开发,台湾休闲农业案例深度解读

从规划到开发,台湾休闲农业案例深度解读

从规划到开发,台湾休闲农业案例深度解读导语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随着现代人对回归大自然的渴望,休闲农业正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

案例一宜兰休闲农业项目介绍宜兰位于台湾岛东北部,面积2137平方公里,人口46. 6万。

农业一向是宜兰的重要产业,主要作物为稻谷。

渔业是宜兰另一项重要产业,绵长的海岸线使得南北渔业发达。

宜兰是个多山的县,山的环抱致使兰阳平原形如畚箕,宜兰森林茂密,乔木丛林栉比。

近年,成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成功典范。

发展规划1、健全的协会组织。

宜兰现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宜兰县休闲农业策略联盟、宜兰县国际会议展览协会、宜兰县乡村民宿发展协会。

2、丰富的会展活动。

现有宜兰绿色博览会、宜兰国际绿色影展、宜兰好礼农产展售会等大型会展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宜兰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3、拓展培训产业。

宜兰开展台湾休闲农业“休闲农场管理”培训以及新兴科技重点发展产业科技人才职业培训等,已经形成拓展培训产业链。

4、丰富的节事体验活动。

仲夏宜兰农村夏令营、2007罗东溪休闲艺术节、罗东运动公园定向越野嘉年华、2005东山茶米节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观光活动。

5、宜人的休闲环境。

香格里拉休闲农场、永兴茶园休闲农场、乡村休闲教育农场、古忆庄休闲农场构成了宜兰丰富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

开发借鉴宜兰以休闲农业搭建科技农业与服务业之桥,拉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

通过贯穿全年的节、会、展、演、赛以及以特色文化元素叠加促进休闲农场的体系构建。

依托专门组织进行休闲农业、会展观光业的整体营销,开发创意农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案例二福寿山农场农场简介福寿山农场位于台湾台中县台家梨山南侧,海拔1800-2584公尺,群山环抱,视野开阔,总面积803公顷。

云雾变化万千,加上拥有独特的田园景观,被誉为“台湾小瑞士”。

11个值得学习的台湾文创 休闲农业案例

11个值得学习的台湾文创 休闲农业案例

案例一—橘之乡体验馆—单品品牌+营销体验的品牌运营宜兰被称为是「金桔的故乡」,橘之香食品有限公司秉持著「自己不敢吃的东西,不能卖给别人」的理念,出产多样化的美味蜜饯制品,更研发出全世界第一颗透明的水晶金枣,是众多品项中的人气商品。

而橘之乡蜜饯形象馆则是以介绍金枣蜜饯文化为主,不仅有视听简报及专人导览,还有透明化厂房的参观回廊,让您了解新鲜金枣是如何制成蜜饯,并且展示多种的特色商品,同时也可以深刻感受到一个占地10亩左右的小型观光工厂如何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

一个占地10亩左右的小型金桔观光工厂,拥有员工十几人,在整个大环境都比较萧条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到日均游客千人左右,年均游客30万左右,年产值5000万人民币。

产品+时尚成为他经营的秘诀。

学习借鉴:1:高度竞争的农产品如何做出差异化实现消费者对产品的高度认知?2:如何把传统食品通过环境体验变成时尚产品?案例二—- 卓也小屋民宿—乡村文化+乡村体验的品牌运营之道「卓也小屋」是一间非常复古的乡村式民宿,从街道摆设到谷仓设计的房间,完整重新呈现了乡下农村的生活风情,就连餐厅中所用的食材,也是民宿主人自己种植的,而为了保存传统的农村技艺,对于蓝染文化与许多的农村建筑,「卓也小屋」主人都十分用心予以保存。

卓也经营十几年一直坚持保持台湾早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里没有时尚元素、没有大场面,只有淳朴,正是这种淳朴吸引了很多东南亚客人慕名而来,在台湾2万多家民宿中,脱颖而出。

学习借鉴:1、如何利用好本地资源优势实现在地创造,打造文化品牌?2、原生态文化如何和现代慢生活结合实现用户的口碑影响?案例三—花露休闲农场—唯一性的精致创意运营之道一年四季都有百花争艳的庭园景观,花露农场分为植物区、花卉区、特殊果树园区、精油博物馆、特色民宿等,占地一万多平。

游客可亲眼目睹自己用的香水精油来自哪些植物,了解香草植物种植与应用常识等,如果有兴趣,还可在专人指导下学习调制天然滋润的乳液或气味独特的香水,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

农村改革与农业现 代化
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农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兴起 政策支持与产业初步形成
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旅游品质
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政策推动与产业快速发展 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模式涌现 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品牌形象
成熟提升阶段(21世纪至今)
产业升级与品牌打造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与经验借鉴》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01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
*农业的起源与早期 发展
休闲农业的萌芽与中 严格保护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确保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 护。同时采用生态友好的建筑材料和 能源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3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主要挑战
土地制度
*的土地制度以小农户为主,土地流转困难,制约 了休闲农业的规模发展。
人才缺乏
例如,*的莺歌陶瓷村将陶瓷文化与旅游观光融 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品牌,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
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发展
*的休闲农业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 可持续发展,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
在开发休闲农业项目时,注重保护当 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避免对环 境造成破坏。
对策建议
改革土地制度
增加资金投入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土地流转,支持休 闲农业的发展。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休闲农业的做法示例
1
融入感情,彰显个性
台湾休闲农庄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特别热爱乡村田园生活,建设休闲农庄的初衷,有的甚至是为了圆儿时的一个梦想,他们不追求短时间的暴利,而是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与经营过程中,不断融于自己的创意,将农庄比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客人可以明显感受庄主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追求。

2
定位准确,主题鲜明
台湾休闲农庄主题鲜明、个性突出,这些主题包括水果采摘、竹、香草、茶叶、名花异草观赏、昆虫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鳄鱼、鸵鸟等体验,创新不断,使游客始终充满新奇感。

比如位于桃园观音乡的“青林农场”,一年四季都栽种着向日葵,且免费开放参观,还有专门种植食虫植物的“波的农场”,种有猪笼草、捕蝇草、毛毯苔、瓶子草等。

很多农庄一看名字,就知道农庄的特色,如以香草为主的“熏之园”,以奶牛为主的“飞牛牧场”,以兰花为主的“宾朗蝴蝶兰观光农园”,“花开了农场”则栽植了大量珍贵的树林与奇花异草。

3
持续创新,创意缤纷
例如头城农场的传统项目叶拓T恤,不断有新的图案推出,时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断反复前来消费。

金勇DIY农场每年都会增加新的番茄品种,将来自各国的西红柿组合在一起的“联合国西红柿礼盒”,让游客在一个礼盒中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各国、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多种口味的西红柿。

桃米村在地震废墟上建了一个人工湖,在湖边立起几个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杆,人站船上,能够体验地震的摇晃感觉,并将小船名之为“摇晃的记忆”。

4
深度体验,其乐融融
台湾休闲农庒都设有可供多人同乐的设施,例如烤肉区、采果区、游戏区,农耕体验区等。

有的还设有充满台湾农村乐趣的烘烤区,提供游客享受土窑烤地瓜、烤土窑鸡的乐趣;有的不定期举办农业有关的教育活动、趣味比赛;有的提供与场内动物接触的机会,游客可以借喂养小牛、挤牛奶、喝生奶的过程,体会牧场农家的生活。

5
寓教于乐,广受欢迎
休闲农庒不仅是休闲娱乐,遊玩,且是实践、学习的好场所,农庒平时主要接待学校师生,用作毕业旅行或户外教学,周末则以吸引全家度假的客人为主,天天都有生意做。

如“台一生态教育
农园”精心设计了插花生活馆、才艺教室、亲子戏水区、花卉迷宫、浪漫小屋、蝴蝶甲虫生态馆等不同区域,游客可依序参观。

6
就地取材,点石成金
台湾休闲农庄特别擅于发现和挖掘本土历史文化与当地特色资源,如草织、藤编、雕刻、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通过新奇创意,包装打造出特色品牌。

如地震灾区桃米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台湾原生29种青蛙,桃米拥有23种,台湾全岛有143种蜻蜓,在桃米发现56种,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宣传各种各样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两种小动物设计出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鼓励村民动手,用纸、用布、用石头等乡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很快使桃米村从一个地震废墟变成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区。

7
以农为本,高瞻远瞩
台湾大的休闲农庄大多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他们对产品的潜在经济收益和市场销路掌握得非常清楚。

农户在农会的帮助和指导下,自身也成为一名生产专家,经销专家和市场分析家。

他们注重产品的国际市场销售行情,善于捕捉国际市场的变化信息,不断建立和拓展新的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关系,如清波兰园栽培
的蝴蝶兰花,原种母体从日本进口,借助农会的技术传授,采用母体克隆技术和传统授粉技术,培育繁殖出优良的新种苗,栽培的花苗密切与国际市场紧扣,通过与日本和美国的客商提前两年订货。

8
精深加工,效益倍增
台湾的农产品深加工从果品鲜食、保鲜存放、干品制炼到成分提取制作面膜膏和护肤美容品等具备一整列的生产、制作和包装技术,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

如九品莲花生态教育园区,他们设立有自身系统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中心或网点,各类农产品从产品加工、冷藏、喷杀处理到分拣包装的工艺并不复杂,但其系列产品琳琅满目,从雪糕、鲜果饮料、果粒制品、干制果品到护肤品等一应俱全。

再如南投县信义乡农会引入返乡知识青年,依托本地的梅子特产,设计出几十种特色产品,加以创意包装,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农特产品和最受欢迎的旅游商品。

9
规划先行,管理到位
台湾的政府部门直接参与规划和辅导,由农政部门负责对休闲农业的管理和咨询,提供补助经费和贷款,而且不失时机地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并形成了一整套申报审批制度,从省一级到市、县、区、乡镇以至小到一个农场、农户,大都有一个近、中、远期的规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市场定位、开发原则、
项目设置、经费预算、效益分析等,使休闲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有力地推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每个休闲农场的建设都是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所有房子建造以及住宿都各具农村建筑的风格特色,并尽量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如温泉、草场、溪流、大海、岩石、古树等等。

在区域规划方面,台湾现行休闲农业己脱离早期“点”的经营方式,而是“点、线、面”串联营销,这样就便于旅行社包装不同的旅游线路,进行分类营销。

10
布局合理,农旅互动
台湾休闲农场布局合理,大多数都分布在旅游线路上,每个景区景点都能与旅游结合起来,这就有了客源的保证。

板块化、区域化整合,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效。

例如苗栗县南庄乡休闲民宿区,拥有近80家乡村民宿,依托这些民宿,乡里将具有百年历史的桂花小巷开发成特色旅游街,带动了客家特色餐饮、特色风味小吃、特色手工艺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游客来到这里之后,在体验不同的农家风貌的同时能够比较全方位地感受具有当地特色的客家文化。

宜兰县也形成了梗坊休闲农业区、北关休闲农业区等区域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具有区域特色;区域内部各个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在资源、客源市场形成了相互带动、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

事实证明,休闲农业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景观效应和产业
集聚效应,才能由点成线、成片,为城市旅游者提供一日、两日乃至多日的旅游产品组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6
特产做强,节会做精
将特产和观光相结合,推动休闲农业与休闲渔业发展,如屏东县垦丁地处恒春半岛南端,是有名的风景区,春季又是黑鲔鱼回游垦丁外海的季节,结合休闲渔业,这里每年举行黑鲔鱼文化观光为主的春游,展销黑鲔鱼、油鱼子等海鲜产品。

屏东还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将农业特产如黑珍珠、香蕉、凤梨,融入一年四季的观光计划中,带动观光和休闲产业的发展。

台东特产的旗鱼,能加工成多种食品,他们将产业、观光、餐饮、民宿等业者结合起来,举办旗鱼节,推动发展休闲渔业。

17
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台湾休闲农业在主推“体验经济”之后,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的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顾客是上帝”为“与客人首先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倡导“拥有不如享有”的消费理念。

特别是头城休闲农场的创办人卓陈明女士将现代农业的功能从“三生”(生产、生态、生活)拓展为“四生”,即增加了“生命的体验”。

台湾休闲农业泰斗陈昭郎教授则强调,休闲农业一定要有体验活动,从亲身观察、参与、体验过程,
认识生物生长现象,感受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分享生命的喜悦。

18
示范带动,强农富民
当初面对“入世”挑战,台湾农业加速向“精致化的有机农业”、“科技化的生物农业”、“具高附加值的食品加工品牌农业”及“具特色体验之休闲农业”方向转型。

台湾休闲农场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通过浓缩的典型科技农业和农业传统知识的推广,一方面向游客展示农业独具魅力的一面,增强游人的农业意识,加深对农业的了解,另一方面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试验示范与宣传推广,使休闲农业承担了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的作用,促进了大农业的发展,也相应带动了广大农民致富。

19
回报社会,共建和谐
台湾休闲农场不仅非常重视环境保护,营造宜居的乡村环境,还对农场周边的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活动非常关心,经常和社区联合举办联谊活动,如歌唱比赛、书法笔会、乡村趣味运动会、儿童风筝节等,且大都设有公益募捐箱,举办爱心传递活动和公益义卖活动。

可以说,公益理念已经成为台湾休闲农庒的重要文化,如“薰之园”休闲农园在扩大规模时,优
先录取弱势青年,使失足青年以及身体上存在一些障碍的青年获得工作机会,他们还不定期邀请当地独居的老人到香草园免费体验游玩,另外,员工内部也经常举行文娱活动、学习活动和外出参观游玩,在他们看来,唯有快乐健康的员工,才能带给游客幸福快乐的感受。

20
抱团出海,蹁跹起舞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率领农场和民宿业者赴海外巡回推广,一口气赶场参加香港的台湾缤纷节、新加坡的NATAS春季旅展,以及马来西亚的MATA旅展,台湾休闲农业馆都是各地展场中的高人气展馆,数万份休闲农场导览折页供不应求。

新加坡与香港旅行社包装的台湾行程以农场假期为主力,马来西亚业也跟随新加坡脚步,以台湾休闲农业为重头戏,宜兰香格里拉农场、花莲兆丰农场、苗栗飞牛牧场、台南大坑休闲农场都是热门去处,行程由4至8天不等,费用约在新台币2万元上下。

从旅客的型态来看,新加坡以团体旅客居多,香港则以个人旅客为主,新加坡人喜好香草、花卉与水果等主题农场,香港人则重视料理,普遍来说,两地旅客都热衷农场体验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