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02习题课
《理论力学》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习题解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习题解[习题2-1] 一钢结构节点,在沿OA,OB,OC的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已知,,,试求这三个力的合力.解:作用点在O点,方向水平向右.[习题2-2] 计算图中已知,,三个力分别在轴上的投影并求合力. 已知,,.解:合力的大小:方向余弦:作用点:在三力的汇交点A.[习题2-3] 已知,,,,求五个力合成的结果(提示:不必开根号,可使计算简化).解:合力的大小: 方向余弦:作用点:在三力的汇交点A.[习题2-4] 沿正六面体的三棱边作用着三个力,在平面OABC内作用一个力偶. 已知,,,.求力偶与三个力合成的结果.解:把,,向平移,得到:主矢量:的方向由E指向D.主矩:方向余弦:[习题2-5] 一矩形体上作用着三个力偶,,.已知,,,,求三个力偶合成的结果.解:先把在正X面上平行移动到x轴.则应附加力偶矩:把沿轴上分解:主矩:方向余弦:[习题2-6] 试求图诸力合成的结果.解:主矢量:竖向力产生的矩顶面底面斜面-0.76 0.2 0.75 主矩:方向余弦:[习题2-7] 柱子上作有着,,三个铅直力, 已知,,,三力位置如图所示.图中长度单位为,求将该力系向点简化的结果.解:主矢量:竖向力产生的矩3.5 1.7 0主矩:方向余弦:[习题2-8] 求图示平行力系合成的结果(小方格边长为)解:主矢量:ABCD8.4 -4.35主矩:方向余弦:[习题2-9] 平板OABD上作用空间平行力系如图所示,问应等于多少才能使该力系合力作用线通过板中心C.解:主矢量:由合力矩定理可列出如下方程:[习题2-10] 一力系由四个力组成。
已知F1=60N,F2=400N,F3=500N,F4=200N,试将该力系向A点简化(图中长度单位为mm)。
解:主矢量计算表0 0 600 200 0300 546.41 -140方向余弦:-110.564 120 0 主矩大小:方向余弦:[习题2-11]一力系由三力组成,各力大小、作用线位置和方向见图。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第一章习题4-1.求图示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长度单位为m。
解:(1) 取O点为简化中心,求平面力系的主矢:求平面力系对O点的主矩:(2) 合成结果: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偶,大小是260Nm,转向是逆时针。
习题4-3.求下列各图中平行分布力的合力和对于A 点之矩。
解:(1) 平行力系对A点的矩是:取B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B点的主矩是:向B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B和一个力偶M B,且:如图所示;将RB向下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B。
其几何意义是:R 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矩形面积,作用点通过矩形的形心。
(2) 取A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A点的主矩是:向A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A和一个力偶M A,且:如图所示;将RA向右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A。
其几何意义是:R 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三角形面积,作用点通过三角形的形心。
习题4-4.求下列各梁和刚架的支座反力,长度单位为m。
解:(1) 研究AB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将线性分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3) 研究ABC,受力分析,将均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习题4-5.重物悬挂如图,已知G=1.8kN,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反力和杆BC所受的力。
解:(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BC是二力杆),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习题4-8.图示钻井架,G=177kN,铅垂荷载P=1350kN,风荷载q=1.5kN/m,水平力F=50kN;求支座A的约束反力和撑杆CD所受的力。
理论力学(金尚年-XXX编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理论力学(金尚年-XXX编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理论力学课后题答案》一书中,第一章包含了以下三个问题的解答:1.2 题目要求写出在铅直平面内的光滑摆线,并分方程。
解答中使用了微积分和力学原理,得出了运动微分方程。
最后证明了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时,振动周期与振幅无关。
1.3 题目要求证明单摆运动的振动周期与摆长无关。
解答中使用了微积分和力学原理,得出了运动微分方程。
最后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出了单摆运动的振动周期公式。
1.5 题目要求使用拉格朗日方程计算质点的运动。
解答中使用了拉格朗日方程,并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出了质点的运动轨迹。
如图,在半径为R时,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可以由万有引力公式求得:g=\frac{GM}{R^2}$$其中M为地球的质量。
根据广义相对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还可以表示为:g=\frac{GM}{R^2}\left(1-\frac{2GM}{c^2R}\right)$$其中c为光速。
当半径增加到R+ΔR时,总质量仍为M,根据XXX展开,可以得到:frac{1}{(R+\Delta R)^2}=\frac{1}{R^2}-\frac{2\DeltaR}{R^3}+\mathcal{O}(\Delta R^2)$$代入上式可得:g'=\frac{GM}{R^2}\left(1-\frac{2GM}{c^2R}\right)\left(1+\frac{2\Delta R}{R}\right)$$ 化简后得:g'=g-\frac{2g\Delta R}{R}$$因此,当半径改变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变化为:Delta g=-\frac{2g\Delta R}{R}$$2.在平面极坐标系下,设质点的加速度的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都是常数,即$a_t=k_1$,$a_n=k_2$(其中$k_1$和$k_2$为常数)。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质点的运动方程:r\ddot{\theta}+2\dot{r}\dot{\theta}=k_2$$ddot{r}-r\dot{\theta}^2=k_1$$其中$r$为极径,$\theta$为极角。
理论力学_习题集(含答案)

《理论力学》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理论力学》(编号为06015)共有单选题,计算题,判断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判断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 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A F 、B F ,且0+=A B F F ,则此刚体________。
⑴、一定平衡⑵、一定不平衡 ⑶、平衡与否不能判断 2. 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偶,其力偶矩矢分别为A M 、B M ,且A M +0=B M ,则此刚体________。
⑴、一定平衡 ⑵、一定不平衡 ⑶、平衡与否不能判断 3. 汇交于O 点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二力矩形式。
即()0=∑A i m F ,()0=∑B im F ,但________。
⑴、A 、B 两点中有一点与O 点重合⑵、点O 不在A 、B 两点的连线上⑶、点O 应在A 、B 两点的连线上⑷、不存在二力矩形式,∑∑==0,0Y X 是唯一的4. 力F 在x 轴上的投影为F ,则该力在与x 轴共面的任一轴上的投影________。
⑴、一定不等于零⑵、不一定等于零 ⑶、一定等于零 ⑷、等于F5. 若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的结果与简化中心无关,则该力系的简化结果为________。
⑴、一合力 ⑵、平衡 ⑶、一合力偶 ⑷、一个力偶或平衡6. 若平面力系对一点A 的主矩为零,则此力系________。
⑴、不可能合成一个力⑵、不可能合成一个力偶⑶、一定平衡 ⑷、可能合成一个力偶,也可能平衡7. 已知1F 、2F 、3F 、4F 为作用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因此可知________。
⑴、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⑵、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⑶、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⑷、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8. 已知一平衡的平面任意力系1F 、2F ……1n F ,如图,则平衡方程∑=0A m ,∑=0B m ,∑=0Y 中(y AB ⊥),有________个方程是独立的。
清华理论力学课后答案2

kh da
(b)
w.
co
m
4
三角块 V4
V4 = 2 × 3 × 3 ÷ 2 = 9
(1, 7, 1)
2-5 均质折杆及尺寸如图示,求此折杆形心坐标。 解: 将图示折杆简化为折线计算。 折杆有 5 段直线组成, 每一段的长度及形心坐标如表所示。 按形心计算公式,有
xc =
∑iLi xi 200 × (−100) + 100 × (−50) + 100 × 0 + 200 × 100 + 100 × 200 = 200 + 100 + 100 + 200 + 100 ∑iLi = 21.43(mm)
kh da
,
w.
FRx ' = F1 cos 45� − F2 cos 45� = 0 ,
�
co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m
解: 各力均在与坐标平面平行的面内, 且与所在平面的棱边成 45°角。 将力系向 A 点简化, 主矢 FR '
a b c + + = 0。 F1 F2 F3
当主矢与主矩平行时,力系能简化为力螺旋,即从 FR '× M O = 0 得,
yc =
答
案
网
(200,100,-50)
ww w.
3
kh da
题 2-5 图
w.
co
m
题 2-6 图
解: 由对称性知,该图形的形心一定在 x 轴上,即 yc = 0 。用负面积法计算其横坐标。此平面图
按形心计算公式,有
xc =
2-7 工字钢截面尺寸如图示,求此截面的形心坐标。
题 2-7 图
习题课II北航理论力学王琪

A: 速度的模增加;
2009-11-18
B: 速度的模减小
10
理论力学
讲解过
A
演示过
o
过
θ
u
x
2009-11-18
11
理论力学
试题:已知图示瞬时圆盘中心O的速度和加速度,求此瞬时 AB 杆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动点:圆盘中心O A 动系:AB杆 速度分析
aa
vr a n e o ve t a e v B Ra a
2009-11-18 2
理论力学
•元功(elementary work):
虚位移原理
δW = F • vd t = F • d r
等效力系作功定理: 若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系等效 即:{F1 , F2 , L , Fn } = { P1 , L , Pm } = {FR , M O } 则
n m
∑W (F ) = ∑W ( P ) = W (F ) + W ( M
• 点的复合运动
– 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 – 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 – 绝对加速度、相对加速度、牵连加速度、科氏加速度
• 基本定理与方程
– 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 – 质点动力学方程(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
2009-11-18 6
理论力学
基本公式
&⎫ vx = x ⎪ &⎬ vy = y ⎪ &⎭ vz = z
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
mar = ∑ F + Fe + FC
7
理论力学
• •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受力分析-根据约束条件和已知量,,确定力的方向、分析哪些是未知量 运动分析-利用几何性质和约束条件,建立运动学(包括几何、速度和 加速度)关系,确定系统的自由度和未知量数目。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B
A FAC FBA
P
(l)
(l1)
(l2)
(l3)
图 1-1
1-2 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的受力图。题图中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 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
B
FN1
C
FN 2
P2 P1
FAy
A
FAx
(a2)
(b)
FN1
A
P1
FN
(b2)
C
FN′
P2
(a1)
B
FN1
FN 2
FN
P1
F Ay
FCy
FAx (f2)
C FC′x
FC′y F2
FBy
FBx B (f3)
FAy A FAx
FB
C B
(g)
FAy
FAx A
D FT C FCx
(g2)
FB
B
F1
FB′ B
FAy
A
FAx
(h)
(h1)
P (g1)
FC′y
FT
C
FC′x
P (g3)
D
FCy
FB
F2
C FCx
B
(h2)
A FAx
FAy
FCy
D FAy
A
FAx
(k3)
6
FB
F1
FB′
B B
FD D
(l) FD′ D
A FA
(l1) F2
C
FC (l2)
F1
D
F2
B
A
E
FE
FA
(l3) 或
F1
FB′
2024年中科大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注意事项
在使用课后习题答案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完全依赖答案,要 注重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二是要注意答案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避免盲目套用; 三是要及时反馈和纠正答案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
2024/2/29
6
02 质点与刚体运动 学
2024/2/29
7
质点运动学基本概念
质点的定义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忽略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考虑其质量。
2024/2/29
02
答案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F_{ 合}=ma$,则合外力做的功 $W_{合}=F_{合}l=mal$,其中 $l=v_{0}t+frac{1}{2}at^{2}$为 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功率 $P_{合}=F_{合}v=mav$,其中 v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 $v=v_{0}+at$。
15
实际应用举例及拓展
2024/2/29
01
应用一
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汽车行驶时受到发动机的动力、地面的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作用,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优化汽车的设计和行驶
性能。
02
应用二
航空航天领域的动力学问题。航空航天领域涉及大量的动力学问题,如
火箭发射、卫星轨道计算等,需要运用动力学原理进行精确分析和计算
03 题目2
一轻绳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系 有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且 m1>m2,开始时两物体均静止 ,当剪断轻绳后,求两物体的加 速度和速度变化。
25
04
答案
剪断轻绳后,两物体均做自由落 体运动,加速度均为g。由于两 物体初始时刻均静止,因此速度 变化量相同,即$Delta v=gt$, 其中t为物体下落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F d 1 2 F d 2ABC 2
平面内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矩相等,则两个力偶等效
8
主要内容和方法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平面力偶系:作用在物体同一平面的许多力偶叫平面力偶系
平面力偶系合成结果还是一个力偶,其力偶矩为各力偶矩的 代数和。
M FR d F1d F2 d M1 M 2
例题7:在刚体的A、B、C、D四点作用 有四个大小相等的力,此四力沿四个边 恰好组成封闭的力多边形,如图所示.此 刚体是否平衡?选择其中一对平行力, 同时改变方向,此刚体是否平衡? 答:图示情况下刚体不平衡,依然存在顺时针方向力矩,选择其 中一对平行力,同时改变方向,此时刚体平衡。
14
典型题目
例题8:在下面各图中,力或力偶对点A的矩都相等,它们引起的支座 约束力是否相同?
解:
F 0 F F 0 M 0 F l M 0
x A B A B
M M FA ; FB l l
23
作业题
2-12已知梁上作用有力偶,重量不计,在下面三种情况下,计算 之作的约束力
解:
F 0 F cos F cos 0 M 0 F l cos M 0
Fx 0 F FA
2 5 0 FA F 2 5
Fy 0 FD FA
19
1 1 0 FD F 2 5
支座A点的约束力与假设的方向相反
作业题
2-6如图所示,输电线重量沿AB均匀分布,求电线中点和两 端拉力 f 1m, AB 40m, P 400 N
0 M 2 F cos r2 0 M1 r cos r2 M 1 2 cos r1 r1
M 2 F cos r2
x
M1 FO1 F r1 cos
26
0 F FO2 0 M2 M1 cos r2 cos r1
25
作业题
2-14作用与轮Ⅰ的力偶和压力角已知,构件自重不计,忽略 摩擦,两齿轮维持匀速转动状态求支座的约束力和齿轮Ⅱ得 力偶矩 解: 以齿轮Ⅱ为研究对象
以齿轮Ⅰ为研究对象
M 0 M F cos r 0 F 0 F F 0
O1 1 1 x O1
M F
O2
i 1
n
3
主要内容和方法
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合力大小由余弦定理:
cos(180 ) cos
R F12 F2 2 2 F1F2 cos ABC F12 F2 2 2F1F2 cos
合力方向由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 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F1 R sin sin(180 )
2M FA 2 FC 2 FC l
方向如图所示
27
第02章
28
FA sin 450 FB sin 450
FA FB
15
F 2
FA FB
Fl F 2l 2
Fl 2l
FA FB
F 2F 2 2
典型题目
例题9: 两种机构,构件自重不计,忽略摩擦,在AB杆上作用有 0 矩为M1的力偶,求A点处的约束力和M2? 45
解:由结构的对称性,取电线一半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电线 中点和端点的拉力与电线相切,由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F
20
x
0 FC FA
1 P 0 101 2
解之得:
FA 2010N ; FC 2000N ;
作业题
2-8图示为一拔桩装置,求作用于桩上的拉力,已知
y
0
P FBC cos 600 T cos 300 0
由上述两个方 FAB 54.6kN ; FBC 74.6kN (受压) 程解之得
18
作业题
2-5:图示刚架在B点受到水平力作用,构件自重不计,忽略摩 擦,求支座A、D的约束力
解: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建立平衡方程
M O ( F ) M O ( Fi )
i 1 n
力矩与合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M O F M O Fy M O Fx x F sin y F cos x Fy y Fx
M O FR xi Fiy yi Fix
7
主要内容和方法
4.力偶和力偶矩 由两个等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力偶是由两个力组成的特殊力系,它的作用只改变物体的转动状 态。因此,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可用力偶矩来度量 力偶矩的大小为力偶中的两个力对其作用面内某点的矩的代数 和,或者说力偶是代数量,其值等于力与力偶臂的乘积即Fd,与矩 心位置无关。 力偶矩
17
作业题
2-3已知重物P=20kN, A、B、C三处均为铰接,构件自重不计,忽 略摩擦,当物体处于平衡时,求拉杆AB和支杆CB的受力 解:取滑轮B为研究对象,由平面汇交力系 的平衡方程 已知
T P 20kN
x
F
0
FAB FBC cos 300 T cos 600 0
F
4
主要内容和方法
解析法又叫坐标法
因为
FR Fi
FRx Fix
合力的大小
FRy Fiy 合力的方向
FR FRx 2 FRy 2
F cos F , j
R
iy
FR
F cos F , i
R
ix
FR
作用点为力的汇交点
5
主要内容和方法
二.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条件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10
典型题目
例题3:力F沿着坐标轴的分力和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否是一样的?
答:所谓投影,是从力的端点,向坐标轴做垂线,坐标原点到 垂足,是对应的投影长度 第一个图中,力F沿着坐标轴的分力和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一 样的,而且
F Fxi Fy j
第二个图中,力F沿着坐标轴的分力和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不一样的,而且
2-10如图所示,刚架上作用力F,计算力F对点A、B的力矩 解:由力矩定义
M A F F cos AC F b cos
M B F F sin AB F cos AC F a sin b cos
22
作业题
2-12已知梁上作用有力偶,重量不计,在下面三种情况下,计算 之作的约束力
解:
M1 FA FC AE M 2 FC AE M 1
16
典型题目
例题9: 两种机构,构件自重不计,忽略摩擦,在AB杆上作用有 矩为M1的力偶,求A点处的约束力和M2? 450
解:
FA FC
整体分析:
M1 2M 1 逆时针 M 2 2M 1 AE cos AE 2M1 AE 顺时针 M F AC cos M 2M1 AE 2M M 2 FC CE 2M 1 1 C 1 1 AE AE cos 2
FO2 F
作业题
2-16如图所示,刚架上作用力偶M,计算支座A的约束力
解:以BC部分为研究对象
以ADC部分为研究对象
0 F 0 F cos 45 FC 0 x A
Fx 0 FC FB 0 M
B
0 M FC l 0
M FC FB l
11
F Fx1i Fy1 j
典型题目
例题4:输电线路跨度相同时,电线下垂量越小,电线越容易拉 断,为什么?
答:结论是正确的
F 0 T cos T cos 0 T T F 0 T sin T sin G 0
x 1 2 1
y 1 2
x A B A B
FA
24
M M ; FB l cos l cos
作业题
2-13如图所示,刚架上作用力偶M,计算A、C的约束力
解:以AB部分为研究对象
F 0 F F 0 M 0 F 2 2a M 0
x A B A B
M FA FB FB FC 2 2a
0.1rad , F 800 N
解:取D点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F F
FDB
x y
0 FDB FDE cos 0
0 FDB sin F 0 F FDE cos cos F cot sin
F
x
0 FDB cos FBA sin 0
FBA
再取B点为研究对象,作受力图, 由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21
FDB cos FDB cot sin F F F cot 2 100 F 80kN 2 2 tan 0.1
作业题
理论力学 第02章习题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和方法
典型题目
作业题
2
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平面汇交力系 几何法:任意个共点力的合成-力多边形规则
FR1 F1 F2
FR 2 FR1 FR 3 Fi
i 1 3
……
FR FRn 1 Fn Fi Fi
n i 1
Fn d
Mn
M Mi Mi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M=0
9
典型题目
例题1:判断下面两个力的三角形中,三个力的关系是否一样?
答:不一样 第一图,
F1 F2 F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