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202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contents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商品与货币•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积累与再生产•资本流通过程•分配过程与剩余价值的分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周期性波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目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其阶级本质和局限性。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论》的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研究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过程和趋势。

03020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

阶级分析方法从阶级关系出发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既注重对经济现象的客观描述,又强调对经济现象的价值判断。

商品与货币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矛盾,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这种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得到了解决。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是指人们对商品所赋予的神秘性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这种崇拜掩盖了商品背后的社会关系和劳动价值。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货币的产生与职能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等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等新型货币形式也逐渐出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PPT课件
组长:邱怡
成员:藤林 杨浩 然张彤
谢梦舒 张小宁
1
张欣茜赵晨旭
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
2
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
无产阶级 矛矛盾盾
资产阶级
工人运动
3
1848年欧洲工人运动
4
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无产阶级 矛盾
资产阶级
工人运动
迫切需要革命 理论的指导
5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 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创立的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莱茵报》编辑部
6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 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创立的
《哲学的贫困》扉页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扉页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人类 经济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
开创了人们自觉认识和利用客观经 济规律来“破坏旧世界”和“建立新世 界”的历史
8
§首次明确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37
有利于正确认识、处理现实生活中 各种经济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奠定 理论基础。
38
39
要切实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科学体系、科学内涵和精神 实质,做到“真懂真信”,切忌停 留在割裂地、表面地理解上。
40
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理论和实 践真正结合起来。
41
§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揭示了“两个必然”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件 PPT 上(全套上中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件 PPT 上(全套上中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课件PPT 上(全套上、中、下)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劳动过程三要素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和任务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第一节商品商品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劳动二重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商品的价值量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商品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四、生产要素在价值第二节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二、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三、货币流通规律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第三节一、市场及其功能二、市场机制三、价值规律第四节“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资本论》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发行纸币贵金属货币400 亿元1元代表1元金属货币400 亿元2元代表1元金属货币800 亿元纸币流通规律以贵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

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货币流通量的公式应作相应补充。

考察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还涉及到按什么样的货币层次来计算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的问题。

= = = 现金所有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M0 M1 M2 + + M0 M1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金银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电子货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商业危机的可能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1章ppt课件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1章ppt课件

.
95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 就是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 础上形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 费诸关系的总和。
.
96
三、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 研究生产关系
.
97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 矛盾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矛盾
上层建筑
.
98
(一)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
99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资本论》序言
.
92
生产关系的内容
“三方面说”
强调生产资料所有制 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
93
生产关系的内容
“四环节说”
强调生产关系是生产、 交换、分配和消费四 个环节的统一
.
94
社会生产总过程
生产
交换
分配
起点
生产 关系
中介环节
交换和 分配关系
所有制
消费
基 础
终点 社会 消费 生产 关系 关系
.
18
资本主义 早期
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
重商主义 学派
古典政治 经济学
.
19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
20
亚当·斯密
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 (1776年)
.
21
大卫·李嘉图
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 和赋税原理》 (1817年)
.
22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 提出了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由劳动 创造的观点
➢ 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 理论
.
23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 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 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福利是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 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 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 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 会效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 得到的效果为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3) 使用价值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用价值构
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不随社会生产
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11
(4)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但有 使用价值的东西并不都是商品。
(5)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
12
3. 商品的交换价值
(1)概念: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 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 比例。 例:10公斤米=3米布
24
(二)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 具体劳动 ––– 生产不同使用价 值的具有各种特殊的具体形态的劳动。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
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 价值的源泉。
25
26
2. 抽象劳动 ––– 撇开各种具体形 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
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7
3. 劳动的二重性 ––– 任何一种
劳动,一方面是与其他劳动不同 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与其 他劳动相同的抽象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
1
第二章
商品生产和 商品流通
2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经济: 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3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社会分工 私有制
4
原始社会 没有剩余产品 没有商品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增加 私有制出现 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 商品经济出现
5
二、商品
6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演示课件
13
一般 商品 生产 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商品价值的形成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 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 劳动结束后的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14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 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劳动者 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 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 超过了这个一定点,就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
使原有价值 增殖,,产 生 剩余价值
22
例题 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价值 40元
8小时
生产资料 布4米 100元 120元 辅料2套 20元
160元
进入生产过程
工 人 劳
具体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0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8小时,创造新价值80
价值 200元
动 商品价值20元0元 =120C +40V +40M 23
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 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 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 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 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 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马克思:《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劳动产品全为奴隶主占有。
奴隶社会 青铜器广泛使用
10
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不完全占有农民或农奴; 农民以地租形式遭受剥削。
封建社会 铁器广泛应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ppt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ppt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
导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创立和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义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创立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1、经济的含义 2、经济学的出现 3、政治经济学概念的诞生
经济的含义
➢节约、精打细算; ➢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生产、交换、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创立的主观条件
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始终如一的把经济学作 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人类经济 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
➢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学说,创立 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毛泽东
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 理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相 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成功地建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经 济制度,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的新道路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分析了当今时代(主19题75的—新198变2)
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 生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 研究的出发点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 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 露和批判,阐明了制度变更的必然 性,另一方面也结合对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分析,对社会化商品经济 的运行和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最深刻 的揭示和卓越的研究。因此,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制度论,也是 运行论。
.
14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制度看作永恒的制度。
.
10
到了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 和阶级斗争开始尖锐化,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的庸俗经济学便产生了。 代表人物;
.
11
经济学家们的著作: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马 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纲要》 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萨缪尔逊《经济学》
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
19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强调以下两点:
第一,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 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 作用于生产力。
.
20
第二,研究生产关系还必须联 系上层建筑
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政治经济学
.
1
教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三版
.
2
导论
学科性质:属于理论经济学。 学科地位:在经济学的各门科学中
居于基础性学科的地位,是经济学 科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必须 学习掌握的基础理论课程 。
.
3
本章教学重点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 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 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学习政治经济学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 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19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两因素的关系
商 使用价值 品 二 因 素 价值
具体劳动 劳 动 二 重
抽象劳动 性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 品的价值。
20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为剩余价值奠定了基础
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 ‘原始的’,因为它 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 应的生产方式的前
史。”
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
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
5
历史过程。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2
石 油
照明
燃料
润滑
修路…
13
交换价值
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 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
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 性。
14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 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 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了生 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9
什么是社会分工
10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 者,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另一个重 要条件。
11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W)的概念: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须具有的三个特征: (1)商品首先是一个产品,是一个物,这个物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 要的属性;(2)商品必须是一个通过劳动得到的产品,是劳动产品;( 3)商品最终是用来交换的。
26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 ➢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价值总量不变。
27
价值量与劳动复杂程度
•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 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
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
6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 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
7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
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8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生产不同 质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 系 (生产力范畴),商品交换的必要条件。 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劳动的社会属性 ,反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范畴),历史范畴。
18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 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马克思指出:“资本 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在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 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 的要素得到解放。”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 海沿岸的一些城市产生,其途径有两个: –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3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
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4
正如马克思所说: “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 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 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 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 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 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21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面。 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 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
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 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亏损

正常补偿

多盈利 甲
1
1 0 小 时
8 12 小0小 时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23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 ①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正比; ② 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 ③ 与劳动复杂程度的关系-----成正比;
24
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一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 的决定---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 的实现---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
25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 ➢ 概念: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 ➢ 表示方法: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 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
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产管理等)形式; 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

两把斧子是一只

羊的交换价值
15
一只羊=两把斧子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价值
体力 脑力 耗费
16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二者不可兼得。
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17
价值实体(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 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生 产力范畴),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是一切有用物品的共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生产关系范畴),是 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个性),是 一个历史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