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底吹氧枪

合集下载

氧枪的原理

氧枪的原理

氧枪的原理
氧枪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设备,它主要用于向燃烧炉、燃烧室或其他燃烧
设备中喷射氧气,以提高燃烧效率和产量。

氧枪的原理是利用高压氧气将氧气喷射到燃烧区域,从而使燃烧反应更加充分和迅速。

本文将对氧枪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氧枪的原理基于氧气对燃烧过程的促进作用。

在一般的燃烧过程中,空
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气,而氮气占了大部分。

而使用氧枪喷射高纯度的氧气,
可以提高燃烧区域的氧气浓度,从而加速燃烧反应的进行。

这样可以使燃烧过程更加充分,减少燃料的消耗,提高燃烧效率。

其次,氧枪的原理还涉及氧气的喷射方式。

氧枪通常采用高压氧气将氧气喷射
到燃烧区域,这样可以形成高速的氧气流,将燃料颗粒或液体喷雾吹入燃烧区域,使其与氧气充分混合。

这种高速氧气流的喷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氧气与燃料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

另外,氧枪的原理还包括氧气的渗透和燃烧过程的控制。

通过氧枪喷射高压氧气,可以使氧气迅速渗透到燃烧区域,与燃料充分混合,形成高温高压的燃烧环境,从而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

同时,氧枪还可以通过控制氧气的喷射量和喷射角度,来调节燃烧过程的强度和速度,实现燃烧的精准控制。

总之,氧枪的原理是基于高压氧气喷射的方式,利用氧气对燃烧过程的促进作用,提高燃烧效率和产量。

通过喷射高浓度的氧气,形成高速氧气流,促进氧气与燃料的充分混合,加速燃烧反应的进行。

同时,通过控制氧气的喷射量和喷射角度,可以实现燃烧过程的精准控制。

这些原理的应用使得氧枪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节约了能源资源。

氧枪 原理

氧枪 原理

氧枪横移与升降联锁关系: 氧枪横移到位后(锁定装置到锁定位)才允许
下降。 氧枪提升到换枪位置松开后,才允许横移。
Hale Waihona Puke 氧枪下降条件:转炉在“零”位,且氧枪对准转炉中心线。 煤气风机处于高速运转状态。 氧枪高压水阀打开,出水温度<50℃。 氧枪事故报警条件: O2/N2,压力≤0.5MPa。 氧枪进水压力≤0.5MPa。 冷却水出水温度≥50℃。 冷却水进出水流量差≥20m3/h。 停电或电气系统故障。
2输入模拟量
3速度实际值送给PLC
4电流表
5 DC24V
6备用
7编码器信

8到最高位时OFF3信号
9
机旁和内控手动下降给定通道极性取反
10备用 11PLC不工作/手动
12备

13内控/外控
14启动/停止
氧枪设备启动前确认
1、氧枪、水流量、压力正常、氧压、氧量正常, 分档(0.2、0.4、0.6、0.8Mpa)试氧正常
氧枪结构简图
1.电机 2.减速机 3.滑轮 4.卷筒 5.制动器 6.车轮 7.导轮 8.横移台车
9.钢绳 10.氧枪 11.导轮 12.滑道 13.氧枪 升降小车
氧枪原理简图
电气原理简图
1 抱闸接触器(电源正常时) 2抱闸接触器(主电源故障 时) 3电机冷却风机
1 PLC的速度设定值
主要功能概况:
氧枪传动设备采用“双车双枪”型式。每一座转 炉配备两支氧枪, 一支吹炼, 一支备用。每支氧枪 都有各自独立的升降小车及提升系统, 氧枪升降小 车的活动导轨及提升系统均固定在横移台车上, 横移台车由行走装置驱动定距移动, 达到吹炼枪与 备用枪的迅速更换。一套固定导轨连接于厂房结 构上, 导轨断面由两根轧制H型钢为主滑道组成的 桁架结构,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抗变形能力, 横移台车移动,使各自的活动导轨分别与固定导 轨相连, 实现氧枪及升降小车在上、下极限位置间 移动。

氧气底吹法(以此为准)

氧气底吹法(以此为准)

“吹氧造锍多金属捕集技术”创造中国冶金奇迹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张平力,记者王明峰中国冶金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正在黄河三角洲滨海城市东营悄然掀起。

由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与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共同研制开发的“吹氧造锍多金属捕集技术”点燃了这场革命。

新技术的发明我国不仅是产铜大国,而且是炼铜大国。

传统炼铜工艺在世界上曾一度领先,现代工艺却没有一席之地。

先秦时期就已出现鼓风炉法炼铜,西汉时用铁从硫酸铜(胆铜)溶液中置换铜。

现在我国使用的炼铜技术几乎都来自国外:11种技术中,引进的6种,未经引进而消化吸收开发的有3种。

自己研发的两种炼铜技术中,只有“氧气底吹法”可与国际先进工艺媲美。

之前,国外先进的吹氧炼铜工艺有顶吹和侧吹两种。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蒋继穆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改换顶吹、侧吹送氧位置,将氧气用氧枪从熔炼炉底部送入炉内,并攻克了很多工艺和工程难题,发明了氧气底吹炼铜法。

令同行惊奇的是,这一改变竟为有色冶金技术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不仅打破了国内铜冶炼技术由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还为铜铅和金银等稀有贵金属的综合回收提取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从顶吹、侧吹到底吹,只是吹氧位置的不同,难道别人就想不到吗?“用氧气底吹法炼铜最早是美国和德国的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并且做过试验。

”蒋继穆坦言,可是他们在做扩大试验时,大量的工程问题解决不了,后来,只好宣布这个“玩意”不行。

“我们最早用氧气底吹技术试验炼铅。

做完5000吨铅冶炼试验后,就想用这个工艺和装置试验炼铜。

”霜染双鬓的蒋继穆娓娓道来,把思绪带回到了1991年的湖南水口山。

“准备半年的试验炉料(相当于3000吨铜的规模),两个月就‘吃’完了。

可是,炉子一点故障都没有,于是接着弄铜精矿连续试验,一试就开了217天。

”通过试验,发现底吹较之顶吹、侧吹不只是位置不同,它还具有噪音低,车间操作环境更好的优点。

浅析SKS法氧气底吹熔炼炉开炉的基础环节

浅析SKS法氧气底吹熔炼炉开炉的基础环节

浅析SKS法氧气底吹熔炼炉开炉的基础环节(湘南学院吴建林许尚平曹健)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新工艺及工业化装置开发,彻底改变了中国铅冶炼污染现状,在环境治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重大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该工艺属有色金属行业冶炼技术的重大技术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其特点是利用氧气底吹炉氧化,替代烧结工艺,彻底解决了原烧结过程中SO2及铅尘严重污染环境的难题。

底吹产出的高铅渣用创新后的鼓风炉还原,有效抑制了低沸点铅物的挥发,克服了其他炼铅新工艺普遍存在的烟尘率高、返尘量大的缺点,且具有金属回收率高、热能利用好等许多优点。

在我国所采用此法的铅冶炼企业投产连续运行几年多实践表明,该工艺具有投资省(为传统流程的70%,不到引进工艺的50%),综合能耗低(为380-400kg标煤/t 粗铅,与基夫赛特和顶吹浸没熔炼工艺持平),环保好(硫的捕集率>99%,所有排放物均达标),金属回收率高(铅、银达98%-98.5%),生产成本低(为传统工艺的85%,比国外新工艺更低)等特点。

该工艺是先进的熔池熔炼现代技术与创新后的鼓风炉还原工艺的完美结合,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已获得铅冶炼同行的认可,并已扩展到铜冶炼。

该技术在我市宇腾有色、华信集团等企业已成功应用,综合效益显著。

笔者根据目前此法在我市几家铅冶炼企业所应用的基本情况,就该法氧气底吹熔炼炉的开炉环节,畅所欲言:一、开炉前所要做的准备工作开炉前的首要工作是人员配备,这是氧气底吹熔炼炉开炉的先决条件。

开炉及投底铅前应做到人手齐备、确保快速完成投底铅,快速开炉。

因新砌底吹炉体在长期处于冷态,因此,在底吹炉升温过程要求严格按底吹炉升温工艺要求执行,防止因升温不当而导致炉衬及附属设施热应力损伤,给后续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也防止升温不够,使底吹炉进入生产位时各熔池反应难以迅速进行,没有很好的熔池挠动的结果会产生氧枪工作不稳定,从而直接导致加料口大量烟气外溢。

有色金属富氧底吹熔炼用氧枪设计与实验研究

有色金属富氧底吹熔炼用氧枪设计与实验研究
有色金属富氧底吹熔炼用氧枪设计与实验研究
张妍
(液化空气(中国)研发有限公司,上海 201108)
摘 要 :氧枪是铜和铅等有色金属富氧底吹熔炼工艺的核心设备之一,氧枪的性能对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关键化学反
应的效率、产品质量、生产率、底吹炉的耐火材料的寿命、运行成本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的氧枪结构和
保护炉内耐火材料减少损伤,进而提高了炉龄,氧气通道周围布置了扇形冷却气体通道,高效冷却并保护氧枪。本文利
用水模型冷态实验和 ANSYS 软件基于东营方圆底吹炉参数对此氧枪模型进行物理实验及数值模拟,验证了氧枪模型的
合理性和可靠性,为下一步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富氧底吹 ;铜冶炼 ;旋流结构氧枪 ;梯度功能涂层 ;防喷溅 ;长寿命
材料成为有色金属冶炼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目前氧枪所普遍存在的寿命短及氧气高速射流造成的物料喷
溅等问题研发了新型底吹用氧枪,采用了多路螺旋结构输送氧气,并根据底吹炉参数设计与之匹配的旋流喷射角度,显
著改善了反应熔池内的气固液三相混合效率及混合的均匀性,氧气卷吸物料的同时减少了物料喷溅,减少喷溅可有效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和高效节能冶金技术的发展需求, 富氧熔池熔炼技术逐渐成为近些年来铜铅等有色金属先进 冶炼工艺的发展方向,国外开发了奥斯麦特炉、艾萨闪速冶 炼炉、卡尔多炉及特尼恩特炉等熔池冶炼技术。氧气底吹冶 炼技术是一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的铜冶炼 工艺,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技术和设备的状况,富 氧底吹熔炼的核心设备为卧式可旋转底吹炉,内衬铬镁砖, 外形与诺兰达炉和智利的特尼恩特熔炼炉相似。但是,诺兰 达炉和智利特尼恩特炉通过风口送氧,底吹熔炼炉则通过布 置在炉底的专用氧枪送氧。富氧底吹熔炼与其他熔炼工艺相 比,能耗低,可实现完全无碳自热熔炼,便于处理其他工艺 难以处理的铜杂矿,更易操作且环境更友好 [1],同时,铜的 氧气底吹熔炼技术具有氧气浓度高,氧压高等特点,提高氧 气浓度及选择并实现合适的氧压,是提高熔炼效率的重要方 式,而氧气需由氧枪输送入炉内参与反应,因此氧枪对于实 现氧浓及氧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在提高氧浓和氧压的同 时,氧枪自身的寿命也将遭遇挑。本文研发的氧枪,意在氧 浓、氧压、氧枪寿命、化学反应效率、炉内耐火材r Liquide (China) R &amp; D Co., Ltd,Shanghai 201108,China)

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

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

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1. 简介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是一种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使用的先进技术。

它通过在底部喷吹高纯度氧气,使炉料中的杂质被氧化并排出,从而提高钢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 技术原理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原理:2.1 氧化反应在底部喷吹高纯度氧气的过程中,氧气与炉料中的杂质发生氧化反应。

例如,硅、锰等元素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二氧化物。

这些二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可以通过熔池表面排出,从而净化钢水。

2.2 温度调控通过调节底部喷吹高纯度氧气的速率和位置,可以控制熔池内部的温度分布。

这对于钢铁冶炼过程非常重要,因为不同温度区域对于不同材质的钢铁有不同的要求。

2.3 连续吹炼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是一种连续操作的冶炼方法。

与传统的间歇式吹炼相比,连续吹炼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钢水的质量。

3. 技术优势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包括:3.1 提高钢水质量通过底部喷吹高纯度氧气,可以有效地去除钢铁中的杂质。

这些杂质会影响钢铁的性能和质量,因此去除它们可以提高钢水的质量。

3.2 减少能耗与传统的间歇式吹炼相比,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冶炼过程中的温度。

这样可以减少能耗,并且降低生产成本。

3.3 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是连续操作,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可以实现无间断地冶炼。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时间。

3.4 环保节能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可以减少冶炼过程中的排放物。

通过去除杂质,可以降低废气和废渣的产生,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4. 应用领域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在钢铁冶炼领域广泛应用。

它适用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冶炼设备,并且可以用于生产各种类型的钢铁产品。

5.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5.1 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控制是氧气底吹连续吹炼技术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

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冶炼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氧枪作用及原理解析资料

氧枪作用及原理解析资料

二、喷头的类型
目前国内外顶吹氧气转炉所采用的喷嘴类型 是多种多样的。按喷嘴形状和特点可分为拉瓦 尔型、 直筒型及单扩张型等; 按喷嘴孔数可分 为单孔及多孔喷嘴;按吹入物质可分为氧气喷 嘴、 氧—燃喷嘴及喷粉料的喷嘴。 • 拉瓦尔喷嘴结构:
• 三孔拉瓦尔结构:
• 单三式喷嘴结构:
• 三喉式结构 :
• 转炉炉膛内的氧气射流, 其初始温度比周 围介质的温度低得多, 当射流与从周围抽 吸的高温介质混合时, 射流被加热。同时, 进入射流的CO 和金属滴要在射流中燃烧放 热, 并使射流的黑度增大而接受周围介质 的辐射热。氧气射流因被加热膨胀, 使射 程和扩张角增大。同时, 氧气的纯度降低。 在热模拟实验中, 将氧气射入1400℃ 的 CO室中, 在距喷孔10-20 个孔径处, 射流 温度达1300-1800℃ ;在距喷孔30-40 个孔 径处则达 2100-2300℃。显然, 这样的高 温是危及炉衬的。
五、恒压变枪操作的几种模式:
• 高-低-高的六段式操作:,开吹枪位较高, 及 早形成初期渣; 二批料加入后适时降枪, 吹 炼中期炉渣返于时又提枪化渣; 吹炼后期先 提枪化渣后降枪; 终点拉碳出钢。
• 高-低-高的五段式操作:五段式操作的前期 与六段式操作基本一致, 熔渣返干时可加 入适量助熔剂调整熔渣流动性, 以缩短吹 炼时间。
氧枪的作用及原理
2010.10.11
一、喷头的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喷嘴又称喷头或枪头。高压氧气在输氧管道中 的流动速度较低, 一般在60m/s以下, 氧气流 通过喷嘴后, 形成超音速的氧射流, 流速为 500-600m/s , 为音速的二倍左右。喷嘴能最大 限度地将氧气压力能转化为动能获得超音速流股, 借此向熔池供氧并搅动熔池金属液以达到吹炼目 的, 因此, 喷嘴是压力一速度的能量转换器。 采用合理的喷嘴结构是顶吹氧气转炉炼钢的关键 问题之一。

富氧底吹优点

富氧底吹优点

富氧底吹不易产生过氧化渣侧吹、顶吹采用氧气直接吹入渣层相比,方圆底吹工艺采用氧气从熔池底部吹入。

氧气吹渣层很容易与氧化物渣层发生过氧化反应,产生高熔点渣,使熔渣黏度增大,增大泡沫渣、喷炉、鼓炉风险。

而氧气底吹工艺由于氧气吹入冰铜层,氧气与冰铜里的硫化物反应,再将氧气传递给新入炉矿料。

在冰铜层大量氧气消耗。

并且氧气从熔池底部到渣层,行为路程变长。

由于底吹熔炼吹的是冰铜层,冰铜的粘度远低于熔渣,所以它的雷诺准数、修正的弗劳德准数都比较高,说明炉内熔体的流体力学状态要比顶吹、侧吹优越的多。

正因为较高的弗鲁德准数,使底吹熔炼有着较高的传质效率。

氧气在冰铜层中反应量大,进入渣层后氧气分压变小,可防止渣层过氧化产生大量四氧化三铁使熔渣变粘。

另外枪口位于熔池底部,以及较高的弗鲁德准数,氧气在向熔池顶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膨胀作用增强,范围变大,使表面张力较大,密度较小的熔渣向远离反应中心的边缘运动,加上剧烈的搅拌、喷溅作用,难以形成连续渣层。

反应迅速鼓入气泡很小当反应气体鼓入熔池后,气泡在向渣面运动的过程中。

由于反应的不断进行,压力的不断变化,会不断爆裂成更小的气泡。

侧吹、顶吹等熔池熔炼由于采用套管式喷枪,出气口直径较大,压力较小,所以初始气泡很大,并且由于其吹渣层,气体运动路径短,在渣层乃至渣层表面均存在过剩氧气,容易使渣过氧化,产生黏性渣。

而方圆底吹采用了直径60毫米的氧枪,枪口有格栅将出气口分隔成多个小孔,并且方圆底吹采用高压作业。

所以底吹熔炼的特殊氧枪系统产生的初始气泡很小,在上升过程中在进一步爆裂。

使气体的总表面积极度变大,反应动力学条件好。

气体在冰铜层大量反应,进入渣层或溢出渣层量很少,不易导致渣的过氧化反应。

从而进一步避免了过氧化渣的产生,避免了黏性渣造成喷炉。

熔炼渣型及熔渣状态更易控制方圆公司底吹工艺通过单位时间加料量、入炉矿料熔剂等控制,可轻松调整渣温、渣型。

并且技术人员通过长期的生产摸索,也已掌握了控制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底吹氧枪高长春袁培新陈汉荣摘要:本文较系统的论述有色金属氧气底吹熔炼氧枪基本原理,介绍氧枪设计计算方法,提出延长氧枪使用寿命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氧气底吹熔炼,氧枪结构、材质、气力学参数,氧枪蚀损机理。

有色金属氧气底吹熔炼在国内外已有二十多年历史。

近几年国内氧气底吹炼铅工艺发展迅速,预计到2010年用该工艺生产粗铅将超过100万吨/年,占全国总产量的40%;氧气底吹炼铜工艺也在起步,发展前景看好。

氧枪是氧气底吹熔炼工艺中的核心技术,这种技术已比较成熟,但氧枪使用寿命仍然是关键问题。

本文围绕延长氧枪使用寿命问题,就氧枪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参数计算方法等方面作粗浅分析论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氧枪和底吹熔池运动氧气底吹熔炼熔池的运动是喷入氧气和其他气体的结果。

气体射流由喷嘴喷出后,沿射流的纵轴向熔池面伸展,这时射流四周的熔池沿射流束的径向流来。

射流束的流速愈大,熔池流向射流束的速度亦愈大。

射流带动熔池向上运动,熔池衰减射流的能量,减缓射流的运动,互相运动的同时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射流则逐渐扩大。

但主射流仍保持着“气柱”或“气舌”的形状,直到达到一定高度后,方在主射流的顶部发生气—液交混,而形成气泡带向熔池面伸展。

气体到达熔池面时便逸出,熔池则再向下流动形成回流,形成熔池熔液不断循环流动。

这个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便是氧气和其他气体不断地把能量传送给熔池的过程;这个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造成底吹熔炼有别于顶吹或侧吹熔炼过程的反应特性和流动特性,使熔池得到充分搅拌,具有更为优越的传质、传热功能,喷入氧气得到极高的利用率。

水力学模型实验和底吹熔炼生产实践发现,喷咀喷出气体的压力和喷枪结构选择不当,会出现严重的“气泡后座”现象、严重的喷溅现象、严重的熔池振荡现象,甚至气流射穿熔池。

底吹气体传送给熔池的能量,有气体的动量、冲量、功能和膨胀功。

动量、冲量、动能为一般物理学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和计算。

气体动量反映气体具有的机械运动量的大小,气体力的冲量反映转移到熔池的机械运动量的大小,气体的动能是由于作机械功而具有的能量。

膨胀功是气体热力学概念,计算较复杂,但不难理解:在高温冶金过程中,由于熔池熔液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几千至上万倍,温度高达1000℃以上,喷入的常温气体骤然膨胀,则密度差更大,气体的气泡泵作用更为显著,等于若干台大功率的气动机械在熔池内工作。

瓦纽科夫炉的搅拌功率为10—100 kw/m3,P—S铜转炉为60—120 kw/m3,诺兰达炉为60 kw/m3。

⑴粗略计算氧气底吹炉的搅拌功率:每小时喷入5000m3气体(含氧气和冷却介质),喷出速度280m/s,熔池温度1200℃,它的动能按式E=1/2mv2计算并折成功率约为70kw;按照理想气体等压变化过程计算气体的膨胀功约为640 kw,除气体升温耗功外,机械功至少有180 kw。

这样,几百吨的熔液就被少量的气体充分的搅动起来。

底吹熔炼把气体喷入熔池的器件统称为供气元件,习惯上把氧气底吹喷嘴叫做氧枪。

底吹炉是底吹熔炼的关键设备,氧枪是底吹熔炼的核心技术。

从1968年氧气底吹转炉炼钢工业化算起,使用氧枪有近40年历史,有色金属底吹使用氧枪也有20余年历史,至今底吹氧枪的供气性能和寿命仍然是关键问题。

现今的研究比较集中在氧枪的材质和结构、底吹气体的流动特性、底吹气体受炉底加热所引起的动力学与热力学、喷咀的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2、氧枪原理2、1气体喷出状态与气体压力的关系2·1·1水力学模拟实验李运洲⑵列举出低压底吹模拟实验和高压模拟实验的情况。

(1)低压底吹模拟实验。

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在8 t和12 t氧气底吹转炉的水力原模型实验中发现,喷枪前气体压力为0.023—0.329Mpa时,气流喷出后均产生涡旋流股和“气泡后坐”,甚至在炉底中心出现一种如龙卷风一样的流股而严重浸蚀炉底,并随着气体压力的增高而加剧。

见图1和图2。

图1三支氧枪成等腰三角形图2 单支氧枪的熔池运动现象布置时熔池运动现象(2)高压喷吹模拟实验。

水深500mm,喷咀直径10 mm(见图3、图4),底吹。

实验发现:①、喷吹气体的压力低于0.4MPa时,在喷咀端部形成气泡带并敲打和冲击炉底,成为损坏炉底的重要原因,被称为“气泡后坐”现象。

②、喷吹气体压力低于0.1MPa时,气泡带直径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约至0.1MPa时,气泡带便稳定在10倍于喷咀直径的范围。

超过0.4MPa后,喷咀端部不再形成气泡和气泡带,而形成接近于喷咀直径的柱状射流深入水池,在气流束的顶部气液交混形成的稳定的气泡带。

图3 气体压力与气泡带宽度图4熔池喷吹气体示意图2·1·3“射流”喷出的条件对底吹气流与金属熔池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业界人士已达到这样的共识:即底吹气体的流出行为是两种基本状态,一是“气泡”喷出,二是“射流”喷出。

两者的分界是出口气流马赫数约为1。

当出口气流马赫数小于1时,气流以气泡形式流出喷咀,将引起喷咀出口处压力脉动,易造成熔液倒灌堵塞喷咀,喷咀及周围耐火砖蚀损加快。

当出口气流马赫数等于或无限接近1时,气流以气柱状态流出喷咀,气柱深入熔池一定高度才被破断成气泡,熔池熔液压力变化传播不进喷口,喷枪内的气体流动稳定,喷咀及周围耐火砖蚀损缓慢。

此外,底吹喷咀内的气体是可压缩性流体。

当喷咀截面一定时,存在着最大气体流量(对应气流马赫数为1);当气流受热时,将导致该流量下降,这一现象称为热壅塞现象。

热壅塞现象引起底吹喷咀供气性能变化,进而会影响喷咀寿命。

以上的研究结果与底吹冶炼的实际相符。

因此可以认定气体从喷咀流出呈“射流”状态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喷咀出口截面的气体压力必须高于喷咀端面的环境压力;②、喷咀出口截面的气流速度必须等于或无限接近该处气体音速;③、喷咀出口截面的气体有高于环境压力的剩余压力,才能使气柱深入熔池一定深度。

2·1·4氧气底吹理想喷出状态把“气泡喷出”和“射流喷出”两种基本喷出状态细化成图6所示的四种具体状态。

即“气泡”喷出、“射流”喷出、“射穿”喷出、生成蘑菇头的“射流”喷出。

图6 氧枪喷出形式示意图生成蘑菇头的“射流”喷出,是工业生产中理想喷出状态。

优化喷出参数,得到最佳的熔池搅拌效果,延缓氧枪及其周围耐火砖蚀损速度,延长使用寿命,是氧气底吹冶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2·2 喷咀出口结瘤现象2·2·1气体流动的温度变化气体在喷咀内的流速很快,在喷咀内停留时间极短,一般不超过1/100 S,即气体受热时间极短,同时流量大、受热比表面小,因此单位质量气体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可以忽略,可认为气体在喷咀内流动是绝热流动,可用气体绝热流动的方程式来分析和计算气体的温度变化。

气体进行绝热流动的伯努里方程的微分形式为:1/g·υdυ+C P/A·dT = 0 (2)式中:C P—气体的等压比热;υ—气体的流速;T—气体的温度;A—热功当量。

从式(2)可见,气体在喷咀中流动,温度的变化取决于速度的变化,而与阻力无关,增大气流速度必定伴随着温度的降低。

设定喷咀连接在直径很大的总管上,喷咀进口气体流速接近0,温度为T0,积分式(2)得出:T = T0-A/C P·υ2/2g (3)显然,式(3)中的末项A/C P·υ2/2g即为气体因速度的增加而降温的量。

氧气的C P = 0.22千卡/公斤·度,氮气C P =0.25千卡/公斤·度,计算得出氧气和氮气速度从0开始的增加量与温度降低量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氧气和氮气的流速由0开始计的增加量与降温量的关系表1的数字说明,喷咀中气体流速增加,气体温度降低,特别是流速150m/s以上,降温幅度增大,气体对喷咀产生强烈的冷却,也对喷出口周围的耐火砖及熔液有冷却作用。

2·2·2喷咀出口结瘤的利弊和生成条件由于音速气流的冷却作用,当喷咀出口端面和周围耐火砖温度低于熔液固相温度,熔液同喷咀端部接触,固化过程便开始,结瘤逐渐生长,导致喷咀逐渐堵塞。

这就说明了鼓风炉、诺兰达炉、P—S炉等必须有定期捅风口作业的原因。

这是不利的方面。

氧气底吹喷咀喷出的是工业氧气。

氧气除了能够跟碳、硫、磷等易燃烧物质起反应外,还能跟铁、铅等金属起反应。

这些物质在着火点温度条件下跟氧气接触,就可能产出燃烧现象,所以氧气喷咀不结瘤。

这是氧气喷咀容易蚀损,使用寿命短的原因。

如果在氧气喷咀氧气通道的外围高速流过隋性气体或空气,不仅能强化冷却喷咀,而且在流出喷咀之后,氧气外围有一层隋性气体或空气遮护,阻隔氧气和熔液直接接触,从而对喷咀起保护作用,使之蚀损缓慢,延长使用寿命。

但这种保护作用是有限的,于是人们根据喷咀结瘤的机理,采取对氧气喷咀强化冷却措施,包括增加冷却气体流量,在冷却气体中加水等,造成结瘤的条件,生成结瘤,习惯上称为“蘑菇头”。

蘑菇头使喷咀端头及其四周耐火砖与熔液隔开,更有效地保护了喷咀及其四周耐火砖,大大延长了氧气喷咀使用寿命。

水口山炼铅法氧枪寿命由3—7天增加到20—30天,水口山炼铜法氧枪寿命达到4000—5000 h,主要得益于“蘑菇头”。

由于氧气作用,这种“蘑菇头”与鼓空气或低氧浓气体风口结瘤不一样,它不堵塞喷咀,因“蘑菇头”不是板结的,而是疏松的,是可以透气的;但多少还是影响供气性能,所以氧气喷咀在工作中要视供气参数变化而进行调节操作,以保证按工艺需要通畅供氧。

这是有利的方面。

氧气底吹喷咀生成和保持稳定的“蘑菇头”,取决于喷入气体的冷却作用与热熔体传递的热量之间的平衡。

以“蘑菇头”进出热量平衡为出发点,顶底复吹转炉炼钢推导出的方程式(4),可作参考。

Q = Hm·Ts·S / (C PΔT) (4)式中:Hm—熔液与蘑菇头间总的传热系数,J/(㎡·h·℃);Ts—熔液过热度,℃;S—蘑菇半球的表面面积,㎡;Cp—气体比热,J/(标)m3·℃;△T—气体流经蘑菇头内部的温度增加值,℃;Q—气体流量,(标)m3/h。

从式(4)可见,熔液过热度Ts,同生成蘑菇头有确定的关系。

氧气底吹炼铅时,由于炉内底部铅液层过热度高达600℃以上,只有强力冷却氧枪甚至加雾化水才能生成不太稳定的蘑菇头;氧气底吹炼铜时,由于炉内底部铜锍层过热度只有300℃,以压缩空气作介质冷却氧枪就能生成稳定的蘑菇头;氧气底吹转炉炼钢时,炉内底部钢水过热度只有200℃,喷枪喷入Ar气、CO2气、N2气都能生成稳定的蘑菇头。

蘑菇头的物质成分与底吹炉底部物质基本一致,不一定只是Fe3O4。

炼钢转炉蘑菇体作化学分析结果:C 1.86%,Si 0.01%,Mn 0.16%,P 0.05%,S 0.012%,其余为F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