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感染防治原则
病原微生物第8章细菌的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习题与答案

E.以上都不是 6、利用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是根据: A.细菌酶活性差异 B.细菌毒素活性差异 C.细菌酶含量的差异 D.细菌毒素种类的差异 E.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 7.白百破三联疫苗是指: A.白喉杆菌死疫苗、百日咳杆菌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B.白喉杆菌活疫苗、百日咳杆菌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C.白喉杆菌死疫苗、百日咳杆菌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白喉杆菌活疫苗、百日咳杆菌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E.白喉杆菌类毒素、百日咳杆菌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8.白百破三联疫苗与其三种单一疫苗比较,其优点是: A.可减少接种次数和剂量 B.可减少接种次数,但增加剂量 C.可减少接种次数,而增强免疫效果 D.可减少接种次数,但 降低免疫效果 E.以上都不是 9.用马血清制备的抗毒素的缺点是: A.制备较困难 B.纯度不高 C.产量低 D.可产生超敏反应 E.不 易保存 10.丙种球蛋白的优点是: A.来源广 B.易制备 C.易保存 D.含多种微生物的抗体 E.免 疫效果好 11.采集细菌培养标本正确的作法是:
C.细胞代谢的改变 D.干扰现象 E.细胞培养液浑浊 38.下列哪种实验不是抗原抗体反应? A.中和实验 B.病毒血凝实验 C.补体结合实验 D.血凝抑制实验 E.凝胶免疫扩散实验 39.关于包涵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病毒感染的检测指标之一 B.可能是病毒增殖场所 C.HCMV 的包涵体称内基小体 D.可位于胞质,也可位于胞核 E.可以是嗜酸性,也可为嗜碱性 40.关于病毒血凝抑制试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是测定血凝素的方法之一 B.可用于病毒分型及亚型 C.所用抗体为中和抗体 D.是检测血凝抑制抗体的方法 E.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 41.目前用于测定病毒感染数量比较准确的方法是:
A.直接涂片镜检 B.分离培养C.测定细菌素 D.生化试验 E.药 物敏感试验 17.关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直接注射免疫反应产物,使之产生相应免疫力 B.作用快 C.维 持时间短 D.可用于紧急预防 E.也作为平时预防的方法 18.下列哪种不是活疫苗制剂? A.减毒疫苗 B.基因缺陷型疫苗 C.化学疫苗 D.DNA 重组型疫 苗 E.以上都不是 19.关于血清学诊断,错误的叙述是: A.是一种用已知抗原侧抗体的免疫学检查方法 B.常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病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C.是一种以效价为测量单位的半定量试验 D.适用于病程短的传染病的诊断 E.可用于人群免疫水平的调查 20.下述哪项检查不能协助临床诊断? A.脓汁涂片找到革兰阳性葡萄串状球菌 B.咽拭子涂片找到革 兰阴性双球菌 C.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 D.脑脊液涂片找到革兰阴性杆菌 E.瘀斑血中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 21.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A.霍乱死疫苗 B.BCG C.青霉素 D.白喉类毒素 E.马抗破伤 风痉孪毒素抗体 22.下列哪项不能获得有效的特异性免疫?
病原微生物第三章 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整理笔记

病原微生物第三章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整理笔记球菌: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根据革兰染色可分为G+和G-两类,对人致病的球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淋球菌,此类球菌能引起化脓性炎症,所以又称为化脓性球菌。
葡萄球菌: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典型的葡萄球菌呈球形,直径0、4-1、2Hm,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葡萄串样的排列。
革兰染色阳性,无鞭毛和芽孢。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摄氏度,最适ph为7、4左右。
3、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金黄色色素,致病性较强);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白色或柠檬色色素)。
4、抵抗力:葡萄球菌的抵抗力較强;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伤口、裂口以及消化道而感染,其产生的毒素和酶主要有血浆凝固酶、溶血毒素、肠毒素和杀白细胞等,所致疾病有: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防治原则: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处理伤口,避免感染。
链球菌:化脓性球菌中的另一大类细菌,此类细菌种类多,型别复杂,广布于自然界和人与动物的咽腔、胃肠道等部位。
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到呈球型或卵圆形,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
菌体无芽孢和鞭毛,有的可以形成由透明质酸组成的荚膜;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需要在含有血清、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
生长温度37摄氏度,最适ph为7、4左右3、分类(根据溶血能力和溶象)分为三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4、抵抗力:抵抗力不强,60 摄氏度30min可杀死,对消毒剂敏感。
致病性:致病性链球菌课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吸入或皮肤、黏膜等伤口侵入机体,产生多种毒素和侵袭性酶,所致疾病有:化脓性感染:猩红热;链球菌性变态反应疾病。
防治原则:注意环境卫生,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早治疗,减少传染源。
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球菌,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播性疾病(STD, 性病) 淋病的病原体。
细菌检查与防治

菌落形态观察: 大小、表面、透明度、边
缘、高度、色素、溶血等
三、生化反应:
通过检测细菌代谢产物的生化反应 鉴定细菌的种类
乳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硫化氢试验等。
四 、血清学鉴定:
(serological identification):
如: 伤寒 第一周
取血
第二、三周 取大、小便、骨髓
3.早期取材
(1)疾病早期 (2)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如已用抗生素,应停
用1—2天 (3)机体免疫因素形成之前 (4)未出现合并或继发感染之前
4. 快速送检 : 大多数细菌低温送检,但奈瑟球菌
须30--40℃保温送检
标本采集的准确性是检查结果 可靠性的保证
细菌学诊断
(bacteriological diagnosis)
示踪性检测
致病力和药敏测定
形态学检查 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动物实验 毒力检测 药物敏感试验
临床细菌标本的采集、送检原则
1.无菌操作:避免人为污染
2.选准部位:根据疾病种类和病程不同, 采集不同标本(specimens)
行控制 治疗:是通过抗微生物药物和新医疗技
术来控制传染病的扩散和发展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
特异性免疫的分类
自然免疫
自然主动免疫:隐性或显性感染 自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或初乳获得母体抗体
人工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疫苗或类毒素等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等
第6章 细菌耐药性
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根据对病原菌的作用靶位,将抗生素的作 用机制分为四类(表6-1)。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身上引起的感染。
它是医疗机构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还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导致不良结果。
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一、建立有效的感染预防控制管理体系医院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感染预防控制的责任,并配备专职的感染预防控制人员。
该管理体系应包括感染预防控制委员会、监测与报告系统、培训与教育机制等。
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预防控制政策和指导方针,并监督管理各项工作。
二、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感染情况并做出对策。
监测应包括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染、尿路感染等各类感染。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感染诊断标准,并统一相关数据记录和报告格式,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医院应制定并实施感染控制策略,包括手卫生、手术室洁净和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等。
手卫生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感染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手术室和其他关键部门应严格控制洁净和消毒管理,并加强环境监测。
四、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院应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制度和评估体系,并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教育。
医院还应制定并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合理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症、药物选择与剂量,并定期开展药物使用情况的评估。
五、促进患者与家属参与医院应积极促进患者与家属对感染预防控制的参与。
患者和家属应接受有关感染控制的教育,了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医院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设立咨询与投诉渠道等方式,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参与度。
总结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一环,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建立有效的感染预防控制管理体系、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以及促进患者与家属的参与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讲座-2 病原生物学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学习文档

一、地方性 二、季节性 三、自然疫源性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在动物中之间传播的 各 种寄生虫,当人进入这些地区后,这种动物源 性寄生虫病传染给人,并在人群之间传播。这 类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第五章 病原生物性疾病的诊断及防治原则
第一节 病原学诊断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1. 早期采集 2. 无菌采集 3. 根据疾病的种类及病程不同采集 4. 采集病变明显部位材料 5. 及时送检
中间宿主: 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终宿主: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储蓄宿主: 某些寄生虫可以寄生于人体,也可以寄生 于某些脊椎动物体内,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传播 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 育为成虫,但能长期保持幼虫状态,有机会再进入 正常终宿主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些非正常 宿主称为~。
羊膜腔(amniotic cavity) 流感病毒的初次分离
卵黄囊(yolk sac) 嗜神经病毒
优点:易管理,不带微生物,成本较低 缺点:操作程序复杂
细胞培养
细胞种类
原代细胞(primary cell) 二倍体细胞(diploid cell) 传代细胞系(continuous cell line)
1.干热灭菌: 干热的杀菌作用是通过 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
(1)焚烧法: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 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
(2)烧灼法:直接用火焰灭菌 适用于接种环 试管口等的灭菌
(3)干烤法:干烤箱内加热至160-170℃2h 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注射器
(4)红外线:热效应灭菌(0.7-1000m) 1-10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 只在照射表面产生。
思考题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预防原则

(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章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防治原则学习目标掌握掌握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和病原学防治方法。
简言之, 问自己的第6个问题,并能回答此问题。
Q1: 什么是细菌性感染?Q2: 哪些类型的细菌可导致细菌性感染?Q3: 细菌性感染从何而来?Q4: 细菌性感染为什么会发生?Q5:细菌性感染的结局是什么?Q6: 如何正确地诊断、防治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第二节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原则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主要特点:●对传染病,预防应针对流行的三个环节进行●对一般的感染性疾病,预防主要是消毒和易感人群保护1. 传染病的预防原则●管理传染源:及时报告和合理治疗,临床医生的责任;捕杀或治疗动物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不同途径的详细内容参见相关病原体章节隔离:针对不同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消毒:对传染源所处的环境进行消毒; 消灭传播媒介; 预防性消毒(如饮水、牛奶等)●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预防: 加强锻炼、个人营养; 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暴露于传染源特异性预防: 疫苗接种2. 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原则●切断传播途径:消毒:对病原体存在的环境进行消毒; 消灭传播媒介; 预防性消毒(如饮水、牛奶等)●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预防: 加强锻炼、个人营养; 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暴露于传染源特异性预防: 疫苗接种3. 特异性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将病原菌的抗原性物质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特异性预防相应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措施●预防接种(prophylactic inoculation)或疫苗接种(vaccination) :采用人工主动免疫的方法,以获得保护性免疫力4. 疫苗定义和类型●疫苗(Vaccine): 以病原微生物自身、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生物技术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生物制品●分类:死疫苗(killed vaccine)或灭活疫苗(inactive vaccine):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物而制成的生物制品,无传染性或感染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live vaccine): 通过自然筛选或人工方法获得的病原微生物的减毒或无毒株,经纯培养后制备而成,无致病性但有繁殖能力类毒素:参见第七章多糖疫苗(carbohydrate vaccine): 提取纯培养细菌的荚膜多糖成分制备的生物制品联合疫苗:•多联疫苗:将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原液按特定比例混合制成的具有多种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多价疫苗:将同一种细菌的不同亚型或血清型的抗原成分,合并组成一种生物制品,以预防该种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血源性病原性职业接触防护原则

血源性病原性职业接触防护原则
一、血源性病原体
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二、职业接触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三、普遍预防原则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V 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四、标准预防
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五、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1、隔离的物质: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病人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病人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预防的对象:强调双问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隔离的方法: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沬隔离。
其重点是“手卫生”。
六、标准预防措苑
洗手和手消毒、戴手套、面罩、护目镜和口罩,并穿防护衣、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被服、环境控制、预防针刺伤、医疗废物处理。
外科感染的分类、诊断及防治原则

各种新鲜的伤 口创面 , 清除污染的细菌和 异物 , 祛除血块 与无 活力组 织 , 免过 多 避 使用电灼 等以减 少组织创伤 , 正确使用 引
和功能障碍的典型表 现。红 , 表示局部毛
细 血 管 扩 张 、 血 ; , 血 管 扩 张 , 壁 充 肿 因 管 通 透性 增 加 , 细 胞 和 血 浆 渗 出血 管 , 白 进 入组 织 间 隙 , 起 肿 胀 ; , 管 扩 展 , 引 热 血 血
位发挥吞噬作用 , 单核 一巨噬细胞通过释
临 床 表 现
以分辨病 菌 的革 兰染 色性 和 菌体 形 态。 ②取脓液 、 、 、 血 尿 痰或穿刺液作细菌培养 以及药物敏感 试验 。③ 采用 其他特殊 检 测手段明确病因 , 如结核 、 包虫病 、 巨细胞
病毒感染等。
非 特 异 性感 染 此 类 感 染 是 非 特 异 性 致 病 菌 侵 犯 机 体 后 , 局 部 引起 急 性 炎 症 反 应 。 在 病 理 变 化 特 点 : 病 菌 侵 入 组 织 并 繁 致
影像学检查 : 主要用于 内在感 染的诊 断。超声波检查可 用 以探测 肝、 、 胆 肾等 的 病 变 , 可 发 现 胸 腹 腔 、 节 腔 的积 液 。 还 关
骨 关 节 病 变 常 需 x 线 摄 片 , 部 病 变 可 胸 用 x线 透 视 或 摄 片 。 C 、 I 可 用 以 T MR 等 发 现体 内 多种 病 变 , 断 率 较 高 。 诊 外 科感 染 的 防治 原 则
涂 片 行 革 兰染 色 后 ,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 在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