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后交叉韧带损伤(PCL)重建术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复查结果 (12/3) 正常
1.87mmol/L 正常
临床意义
感染、术后的应 激反应 提示电解质紊乱
MRI:右膝后交叉韧带断裂并右胫骨内侧
平台骨髓水肿,右膝关节囊腔积液
PPT课件
•30
片子
术前
PPT课件
术后 •31
中医辨证
后拉赫曼试验
PPT课件
•17
体格检查(三)
PPT课件
•18
体格检查(四)
胫 骨 外 旋
试 验
在屈膝30°时外旋角增加,屈膝90°时外旋角减少,提示单 纯后外侧角损伤;在屈膝30°和90°时外旋角均增加,提示 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角均受损伤。
PPT课件
•19
影像学
正常PCL
PPT课件
损伤的PCL
•20
PPT课件
•9
损伤机制(一)
屈膝位胫骨上 小腿上段突然后移 端暴力作用
PCL损伤
继 续 后 移
股骨、胫骨及 髌骨骨折脱位
可合并
后关节囊撕裂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4.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041
PPT课件
•10
损伤机制(二)
股骨髁附着部
膝过伸暴力 导致
PCL损伤 暴力继续 ACL损伤
因“伤后右侧额顶部疼痛约3天”于2017年 01月29日由急诊以“右侧额顶部软组织损伤” 收入外三科。于2017年02月08日转我科继续 治疗。 • 中医诊断:伤筋病 -气滞血瘀 • 西医诊断:
1、右膝后交叉韧带断裂 2、右侧额顶部软组织损伤 3、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
PPT课件
•24
中医入院评估
• 既往史:
2010年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垂体 病变,行伽马刀治疗。否认输血、中毒。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PPT

1、PCL解剖、损伤机制与重建适应症
损伤机制
PCL概况
PCL起自:髁间凹部位的股 骨内髁(7-12点/12-5点), 38 mm
PCL止点:胫骨近端后侧面、 胫骨内外髁后缘当中凹陷处, 距离胫骨后方的关节面约 1CM
损伤机制:一般由于过度伸膝 或者屈膝时前方的暴力引起
很少产生不稳定症状,但会有 上下楼梯、上下坡及下蹲时 乏力
PCL股骨隧道内口中心点位于1:30 (右膝)或者10:30(左膝)的位置 距——把髁间凹当成一个隧道,PCL 股骨隧道中心点距离该隧道前口-软骨 缘约10MM
PCL 重建技术
股骨隧道内口的定位(点-距)
股骨隧道内口:
• 位于距髁间凹顶部软骨12MM; • 距远侧最近软骨缘7-8MM处
PCL 重建技术
陈旧性损伤患者已膝关节慢 性疼痛为主诉
PCL概况
PCL(在髁间凹内侧呈倒水滴状)可分为两束:AL(前 外束:屈膝紧张),PM(后内束),强度比ACL高
PCL愈合
PCL近侧部分是为关节内结构 远侧部分为关节外结构 靠近股骨的1/3被滑膜从四周包绕 中、远1/3的前远侧面(腹侧)被滑
膜覆盖,近、后侧面则与后纵隔连接, 无滑膜覆盖 PCL的营养主要来自后纵隔及关节囊 的血供 PCL中、远1/3实质部断裂后有相当强 的自愈能力 对于急性PCL部分损伤和中、远部断 裂可保守治疗。
尽可能地靠下 - acute graft angle
abrasion
graft failure ↑
PCL 重建技术 手 术 技 术 - 胫骨隧道准备
钻取隧道
钻入导针时应使用限位器,并将导针夹在激光标记处 使用Acufex PCL Elevator/Wire Catcher 钻头大小根据移植物的直径决定。
2.2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术后1周内一、术后用直夹板将膝关节固定在0°位,术后1周内不进行屈伸练习。
二、踝泵练习:麻醉恢复后即可进行,用力、缓慢、全范围活动踝关节,双下肢同时练习,尽可能多做(>500次/天)。
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前侧肌群的收缩与放松,双下肢同时练习,>500次/天。
四、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腿后侧肌群用力下压所垫枕头,进行收缩与放松。
五、如能将膝周肌肉锁紧稳住膝关节,可进行直抬腿练习。
术后第2-6周一、继续以上练习。
二、2周后每日进行被动屈膝练习1次,屈膝后即刻冰敷15-20分钟,必要时每隔2小时冰敷一次。
三、术后前6周,避免主动屈膝动作,仅进行被动屈膝练习。
四、术后2周、3周、4周被动屈膝分别达到60°、70°、90°。
五、术后6周可开始双侧屈膝20-30°进行静蹲练习,2-5分钟/次,间隔5秒,5-10次连续/组,2-3组/天。
术后7周-3个月一、支具调至70°便于行走。
二、术后第8周膝关节能被动和主动伸直到0°、屈膝到100°,开始丢拐完全负重行走。
逐步增加上下楼练习(台阶高度10、15、20厘米)。
三、术后8周逐步增加左右及前后平衡练习:保护下双足左右(前后)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前后)交替移动重心,争取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5分钟/次,1次/天。
四、12周后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后去掉支具。
术后第4-5个月一、继续肌力、踝泵及膝关节活动度练习。
二、慢跑:先后向跑,再前向跑。
三、跳跃练习:双腿跳高并轻柔落在逐步增高的台阶上。
术后6个月一、减速训练、换向训练。
二、双腿跳、单腿跳、深蹲跳。
术后9-12个月经医生复查后,逐步回归运动。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04
手术效果和可能的风险
04
手术效果和可能的风险
手术效果评估
01 恢复关节稳定性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 减少因韧带损伤导致的疼痛和关节不稳定。
02 改善关节功能
通过手术,患者能够逐渐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03 降低再次损伤风险
重建韧带的存在降低了患者再次遭受韧带损伤的 风险,保护膝关节免受进一步伤害。
如何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01
02
03
04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 换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早期进行下肢被动活动, 穿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预防
血栓形成。
早期康复训练
手术后早期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 训练等,以预防关节僵硬。
定期复查
手术后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 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如重建
03 心理准备
手术前,医生会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让患者 了解手术的必要性、过程和预期效果,帮助患者 减轻焦虑和恐惧。
手术过程详解
麻醉
手术通常在全麻或腰麻下进行,患者 不会感到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重建韧带
医生会从患者自体的腘绳肌或髂胫束 中取出一段韧带,将其移植到后交叉 韧带的解剖位置,并用螺钉和钢丝固
韧带松弛或断裂等情况。
如何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01
02
03
04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 换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早期进行下肢被动活动, 穿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预防
血栓形成。
早期康复训练
手术后早期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 训练等,以预防关节僵硬。
后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后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后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可以根据手术后恢复阶段逐渐推进,以下是大致的康复训练方法:
1. 第一周:手术后的第一周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和饮食,控制疼痛和肿胀。
每天进行一些肌肉收缩、放松和保持肌肉萎缩的活动。
2. 第二周: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进行轻度的步态训练、肌力练习和平衡训练。
低强度的自我锻炼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防止肌肉萎缩。
3. 第三周:在逐渐恢复适应性的基础上,增加训练难度。
包括增加步态训练时间、增加重量的肌肉练习和增加平衡难度的训练。
同时,还需进行拉伸和深层按摩,促进肌肉恢复。
4. 第四周:逐渐恢复活动能力,包括进行抬膝、屈膝、踢腿和平衡训练等活动。
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如慢跑、跳绳和深蹲等。
5. 第五周:逐渐重启日常生活和室外活动。
如逐渐增加步行、爬楼梯和骑自行车的活动。
总体来说,康复训练的方法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同时,术后定期复诊也十分重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手术后的恢
复。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计划康复练习程序阶段练习一(术后0-6周)本阶段康复目的是进步髌骨活动度,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往往难以完整伸直,早期锤炼可削减该并发症的产生,尤其要留意术后早期小腿垫高,膝关节悬空,依附重利巴腿压直;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要达到0-90°.1.术后举高患肢,中断冷敷勉励患者做足跖屈与背伸活动,一屈一伸为一下,每次20~30下,天天3-4次,自动伸缩和自动牵拉小腿屈侧肌肉,促进下肢血液轮回,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轻柔的髌骨松动术,阁下滑动为主,高低滑动要当心4.股四头肌等长压缩,此演习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渐进行指点患者做股四头肌(大腿前面肌肉群)绷紧动作,肌肉必须最大自动压缩保持6秒,并留意检讨股四头肌内测头是否压缩有力,这是一个症结点.30-50次/小时,天天锤炼2-3次.5.支具锁定在0°,演习直腿举高,如恢复可,不带支具进行直腿举高演习直腿举高至30°,并逗留6秒以上,有些患者可能一会儿抬不起来,可以先自动帮助演习6.术后第3周,开端膝关节活动度自动演习A.自动伸膝演习:仰卧位,小腿垫枕,完整依附重力自动伸膝B.床边屈膝演习,患者坐在床边,患肢完整在重力下自动屈膝,术后4周争夺屈膝到70°,7.术后第5周,膝关节自动帮助愚昧演习A.坐位自动屈膝演习:患者坐在床边,自动屈膝演习,有牵拉感后借助健肢的重力感化助动屈膝,争夺6周后屈膝达到90°B.足跟滑动演习:仰卧下滑动足跟,自动帮助屈膝活动,如轻松可将健踝交叉放在患侧踝关节前方,帮助患膝关节愚昧.阶段练习二(术后7-12周)本阶段康复目的是慢慢增大膝关节活动度,开端负重,逐渐实现步态正常化1.膝支具锁定在完整伸直位,可应用手杖,患肢负重50%-70%;或不必手杖,在患者耐受下负重行走,当步行无痛后可去失落手杖2.步态演习,面临镜子行走演习,改正不良行走姿态;如前提可,负重行走或增长行走距离3.中断屈膝锤炼,争术后3个月时屈膝角度达到120°A.仰卧终末屈膝演习:仰卧位,自动屈膝,在屈膝规模末点轻松者,可用弹力带帮助屈膝或者用手屈髋抱膝B.俯卧终末屈膝演习:俯卧位,自动屈膝,脚后跟努力接近臀部,在屈膝规模末点轻松者,可用弹力带帮助屈膝4.抗阻力直腿举高(需支具固定在0°伸膝位进行,耐受为宜)5.达到4后,自动伸膝:60°~0°开链渐进性抗阻演习.(防止自动开链抗阻屈膝演习).单腿站立,抬起的腿演习90°向后屈膝,并保持均衡,两腿瓜代,每次中断6秒以上,天天各进行8-10次7.开端上台阶演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8.如适合,本阶段可测验测验迈下阶梯练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阶段练习三(术后13-18周)本阶段康复目的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加强下肢肌力.灵巧性和稳固性2.靠墙静蹲演习,双腿离开,背墙站立,迟缓蹲下,达到耐受的最大地位.达到80°后开端逐渐过渡到不靠墙的自由静蹲,无论靠墙照样不考墙均不宜屈膝超出80°3.开端下台阶演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4.无痛高低台阶后,开端高低楼梯练习,早.中.晚各练习半小时弹力带两头固定在小腿程度,站立在弹力带圈里面,各个偏向抗阻演习阶段练习四(术后19-22周)本阶段中断下肢肌力.灵巧性和稳固性演习,为重返活动做预备1.无痛高低台阶后,开端高低楼梯练习,早.中.晚各练习半小时2.匀速慢跑演习,地面要安稳,最好选择在公园和操场跑道上,跑步的距离不限,开端先掌握在50-100米内,一般以身材微出汗和发烧为宜,防止痛苦悲伤前提下演习.3.双腿来去跳台阶演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在地面放置一牢固的箱子,双腿同时跳上,落地时患肢轻轻落地,然后再跳下,同样留意呵护患肢.上午,下昼各锤炼半小时,演习中央可恰当歇息2分钟;如无箱子可横置一跳绳,调剂恰当高度后双腿齐跳,中断跳来跳去.4.跳跃投篮演习,为进一步演习均衡感,可在松软的床上演习该动作弹力带齐腰程度固定两头,人站立在弹力带圈里面,呈剪切步态抗阻力静蹲6.术后6个月在大夫赞成下可恰当进行低强度体育活动,如泅水,自行车或羽毛球留意:以上练习计划可知足通俗人的根本生涯需乞降低强度活动,对于运发动和体育快活爱好者如需重返高强度活动和介入比赛,22周今后需在专业康复师的指点下进行专项锤炼.。
左膝关节镜检,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医院手术记录单手术日期Operating Date: 主刀医生Operating surgeon:第一助手First Assistant:第二助手Second Assistant:麻醉方式Anesthesia Type: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人员Anesthesiologist:术前诊断:左膝后交叉韧带损伤Pre-operative Diagnosis:术后诊断:左膝前交叉韧带损伤Post-operative Diagnosis:手术名称:左膝关节镜检,后交叉韧带重建术Procedure Performed: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 Abnormal):左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叉部分损伤,半月板无明显损伤。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仰卧位,左下肢处于可屈膝90°位,常规消毒、铺巾。
左下肢充气止血带充至0.07mp a。
2.自左膝关节间隙水平髌韧带外侧开一0.8cm入口,直达关节腔。
自外侧入口处置入关节镜,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依一定次序检查左膝关节腔。
明确诊断。
3.自左膝关节间隙水平髌韧带内侧开一0.8cm入口,直达关节腔。
清除部分滑膜、髌下脂肪垫。
再次冲洗关节腔。
4.于胫骨外侧髁和股骨内侧髁各打一隧道。
将人工韧带引入骨隧道,在适当张力下用螺钉固定。
查膝关节稳定。
5.伤口冲洗后缝合切口,左下肢弹力绷带绑扎,松开止血带。
6. 术程顺利,经PACU复苏后安返病房。
冰冻切片诊断Rapid Frozen Section Telephone Diagnosis:无手术标本Specimens Removed:无失血量Blood Loss:20ml血、血制品使用Blood Products Administered: PRBC —FFP —Plates —手术切口分级Surgical Site Classification:II □清洁切口II □半污染切口III □污染切口IV □感染切口手术医生签名:日期:Signature of Operating Surgeon Date & Time。
完整word版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手术方法1.21 移植物的获取及准备:自同侧胫骨结节下内侧行3~4cm直切口, 显露鹅足腱,翻开缝匠肌腱膜, 显露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 分别将肌腱游离端套入肌腱剥离器, 屈膝90, 牵拉肌腱游离端, 上推剥离器, 于腱腹交界部切断,取出肌腱, 去除残留肌组织, 肌腱长度约260~320 mm(图1)。
将取下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各折叠为两股, 用爱惜康5号不可吸收线编织线缝合两端约3cm段, 测量移植腱直径, 其直径一般为7.0~8.0 mm, 长度约为120 mm。
对折后的另一端用爱惜帮康2号不可吸收线编织线套住移植物对折端,用美蓝在此端3cm 处作标记。
肌腱在80N的预张力下牵拉20分钟。
1.22 关节镜入路:标准的前外、前内入路。
1.23 骨隧道的制备:用气化刀修整PCL残迹, 在不影响视野及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多保留原PCL残迹及其包绕的滑膜,经髁间窝置入剥离器, 适当剥离后关节囊。
先从外侧入口置入股骨止点定位器于股骨髁间窝内侧壁, 左膝1∶30~2点, 右膝10点~10∶30, 距软骨缘6~9 mm位, 自股内侧髁钻入导针, 沿导针钻直径与移植腱相同的股骨隧道,深度为3cm,随后用4.5mm空心钻钻穿(图2)。
再从前内关节线平面下, 侧入口将胫骨止点定位器置于胫骨后窝1cm处, 自胫骨结节平面前内侧2cm呈45°角打入导针,沿导针钻直径与移植腱相同的胫骨隧道。
1.24 移植物植入及固定:用双股钢丝从胫骨隧道出口送入关节腔内(图3),从外侧入口用抓钳将双股钢丝引出,将编织缝合端的4股缝线引入双股钢丝内,随后用双股钢丝从胫骨隧道将4股缝线拉出,拉紧4股缝线将移植腱导入关节内,再慢慢进入胫骨隧道内。
用带孔导针从前外侧入口插入股骨隧道,将双股牵引线插入导针孔内,抽出导针将双股引线带出,提拉双股引线将移植腱引入股骨隧道至标记线。
在股骨隧道与肌腱间隙,在上缘平行隧道插入导针,沿导针向股骨隧道拧入挤压螺丝钉, 至平骨隧道关节内口平面, 持续牵拉移植腱下端,伸屈膝关节5~6次, 于屈膝70°位在作前抽屉试验时进一步拉紧移植腱下端,自胫骨隧道外口平行于隧道插入导钉, 沿导针向胫骨隧道拧入挤压螺丝钉, 至平骨隧道关节内口平面, 再将移植物胫骨端或其牵引线与鹅足腱残端拉紧缝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方法
1.21 移植物的获取及准备:自同侧胫骨结节下内侧行3~
4cm直切口, 显露鹅足腱,翻开缝匠肌腱膜, 显露半腱肌
腱和股薄肌腱, 分别将肌腱游离端套入肌腱剥离器, 屈膝90, 牵拉肌腱游离端, 上推剥离器, 于腱腹交界部切断,
取出肌腱, 去除残留肌组织, 肌腱长度约260~320 mm(图1)。
将取下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各折叠为两股, 用爱惜
康5号不可吸收线编织线缝合两端约3cm段, 测量移植腱
直径, 其直径一般为7.0~8.0 mm, 长度约为120 mm。
对
折后的另一端用爱惜帮康2号不可吸收线编织线套住移植
物对折端,用美蓝在此端3cm处作标记。
肌腱在80N的预
张力下牵拉20分钟。
1.22 关节镜入路:标准的前外、前内入路。
1.23 骨隧道的制备:用气化刀修整PCL残迹, 在不影响视
野及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多保留原PCL残迹及其包绕的滑膜, 经髁间窝置入剥离器, 适当剥离后关节囊。
先从外侧入口
置入股骨止点定位器于股骨髁间窝内侧壁, 左膝1∶30~
2点, 右膝10点~10∶30, 距软骨缘6~9 mm位, 自股内
侧髁钻入导针, 沿导针钻直径与移植腱相同的股骨隧道,
深度为3cm,随后用4.5mm空心钻钻穿(图2)。
再从前内
侧入口将胫骨止点定位器置于胫骨后窝, 关节线平面下
1cm处, 自胫骨结节平面前内侧2cm呈45°角打入导针,
沿导针钻直径与移植腱相同的胫骨隧道。
1.24 移植物植入及固定:用双股钢丝从胫骨隧道出口送入
关节腔内(图3),从外侧入口用抓钳将双股钢丝引出,将
编织缝合端的4股缝线引入双股钢丝内,随后用双股钢丝
从胫骨隧道将4股缝线拉出,拉紧4股缝线将移植腱导入
关节内,再慢慢进入胫骨隧道内。
用带孔导针从前外侧入
口插入股骨隧道,将双股牵引线插入导针孔内,抽出导针
将双股引线带出,提拉双股引线将移植腱引入股骨隧道至
标记线。
在股骨隧道与肌腱间隙,在上缘平行隧道插入导针, 沿导针向股骨隧道拧入挤压螺丝钉, 至平骨隧道关节内口
平面, 持续牵拉移植腱下端,伸屈膝关节5~6次, 于屈膝70°位在作前抽屉试验时进一步拉紧移植腱下端,自胫骨
隧道外口平行于隧道插入导钉, 沿导针向胫骨隧道拧入挤
压螺丝钉, 至平骨隧道关节内口平面, 再将移植物胫骨端
或其牵引线与鹅足腱残端拉紧缝合。
最后检查重建PCL的
位置、张力和固定稳定性(图4)。
1.25 复合韧带损伤的处理: 对于合并新鲜的半月板损伤
均采用气化刀修整。
对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可同时重建;对于合并陈旧的后外复合体损伤,则同时行重建术。
1.26术后处理:术后24~48 h 拔除引流管。
术后第二天开
始进行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每次15 s,每日60~100次。
各
向被动活动髌骨,每日10~20 次。
伸膝位支具制动,术后
四周开始主动屈膝功能锻炼,开始0°~90°的活动范围。
术后6 周必须主动屈膝> 90°。
12 周弃支具完全负重。
1.27 膝关节功能评定与统计学分析:患者入院、随访时记
录关节活动度、后抽屉试验不稳定程度, 按Lysholm膝关
节功能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
(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 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将术前、术后随访时的计量资料行配对t检验, 非计量资
料采用Wilcoxon成对资料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