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知识分享
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适当。
CO2 气体保护 (4)干伸长度太长,CO2 气体保护不周密。
(4)减小干伸长度,调整适当气体流量。
焊
(5)风速较大,无挡风装置。
(5)加装挡风设备。
(6)焊接速度太快,冷却快速。
(6)降低速度使内部气体逸出。
(7)火花飞溅粘在喷嘴,造成气体乱流。
(7)注意清除喷嘴处焊渣,并涂以飞溅附着防止剂,以延长喷嘴
(3)改良结构设计,注意焊接顺序,焊接后进行热处理。 (4)避免使用不良钢材。 (5)焊接时需考虑预热或后热。 (6)预热母材,焊后缓冷。 (7)使用适当电流。 (8)首道焊接之焊着金属须充分抵抗收缩应力。
(1)注意适当开槽角度与电流的配合,必要时要加大开槽角度。 (2)采用含碳量低的焊条。 (3)第一道焊着金属须充分能抵抗收缩应力。 (4)改良结构设计,注意焊接顺序,焊后进行热处理。 (5)注意焊丝保存。 (6)注意焊件组合之精度。 (7)注意正确的电流及焊接速度。
药芯焊丝 (5)第一道焊渣,未充分清除。
(5)完全清除
(6)第一道结合不良。
(6)使用适当电压,注意摆弧。
(7)坡口太狭窄。
(7)改正适当坡口角度及间隙。
(8)焊缝向下倾斜。
(8)放平,或移行速度加快。
四、缺陷名称:未焊透(Incomplete Penetration)
焊接方式
发生原因
防止措施
手工 电弧焊
(1)减压表冷却,气体无法流出。 设备不良 (2)喷嘴被火花飞溅物堵塞。
(3)焊丝有油、锈。
(1)电压过高。 (2)焊丝突出长度过短。 自保护药芯焊 (3)钢板表面有锈蚀、油漆、水分。 丝 (4)焊枪拖曳角倾斜太多。 (5)移行速度太快,尤其横焊。
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

如果测试用例没有覆盖到所有可能的 输入和输出,或者没有覆盖到所有可 能的业务流程,那么一些缺陷可能会 被遗漏。
04
流程缺陷产生原因
流程设计不合理
缺乏全面考虑
在设计流程时,未能全面考虑各个环节和细节,导致 流程存在缺陷。
缺乏灵活性
流程设计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无法适应变化的需 求。
缺乏标准化
软件缺陷
1 2
功能缺陷
软件功能不完善或存在错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
性能缺陷
软件运行速度慢或资源占用过多,影响用户体验 。
3
安全缺陷
软件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攻击者利用。
流程缺陷
01
02
03
流程设计不合理
流程设计不符合实际业务 需求,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
流程执行不规范
流程执行过程中存在不规 范操作,导致工作出错或 延误。
流程监管不到位
对流程的监管不到位,无 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02
硬件缺陷产生原因
硬件设计问题
设计不合理
硬件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设计 缺陷或不合理之处,导致硬件在 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 。
缺乏充分测试
硬件设计完成后,如果没有进行 充分的测试和验证,可能存在潜 在的问题和缺陷。
制造工艺问题
制造工艺不良
硬件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制造工艺 不良或质量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导致 硬件出现缺陷。
原材料问题
硬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可能存 在质量问题,如材料老化、性能不稳 定等,导致硬件出现缺陷。
硬件老化问题
使用时间过长
硬件使用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硬件部件老化、磨损或性能下降,从而产生缺陷 。
环境因素影响
第七章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缺陷是指产品或系统设计或制造过程中的不完善之处,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功能缺失、性能不稳定等问题。
在第七章中,我们将讨论缺陷的种类以及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介绍几种常见的缺陷类型:1.功能缺陷:产品或系统无法按照设计或预期的功能运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例如,一个文字处理软件无法正确打开一些文件格式。
2.可靠性缺陷:产品或系统在长时间使用或特定条件下出现故障或不稳定。
例如,一台电器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过热并导致断电。
3.安全性缺陷:产品或系统存在潜在的威胁用户安全的漏洞或弱点。
例如,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支付系统没有有效的加密机制,容易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被盗。
4.易用性缺陷:产品或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操作复杂、界面不友好等问题,用户难以理解和掌握。
例如,一个手机应用程序的设置界面过于复杂,导致用户无法轻松调整功能设置。
5.兼容性缺陷:产品或系统在与其他设备或软件进行协作时出现问题,无法与其正常沟通或共享数据。
例如,一个操作系统无法与特定型号的打印机进行连接。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导致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1.设计不合理:产品或系统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使用场景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功能缺失、易用性差等问题。
2.编程错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程序员可能会犯错或存在逻辑错误,导致功能异常、安全漏洞等问题。
3.制造过程缺陷: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材料不合格、工艺不标准等问题,导致产品质量缺陷。
4.管理不善:项目管理不善,导致定义不清晰的需求、进度控制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缺陷的产生。
5.版本控制不当:软件开发过程中,管理人员未能正确管理和控制不同版本的代码,导致错误的代码被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总结起来,缺陷的种类和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设计不合理、编程错误、制造过程缺陷等。
为了减少和避免这些缺陷,企业应加强项目管理、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并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进行测试和验证工作,以确保产品或系统达到用户的要求和期望。
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

第七章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钢板的轧制是平面压下沿长度方缺陷较多。
缺陷安严重程度分三类: 完全剥离的层状裂缝或分层,属大缺陷 在某个范围内分层的,属中缺陷 有点状夹杂物集合的,属小缺陷
第七章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五,使用中常见缺陷
产生机理 气体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 600℃ 氢在铁中溶解度/cm3/g-1 2×10-4 2600℃ 氢在铁中溶解度/cm3/g-1 40×10-4
产生原因:母材或填充金属表面有锈,油污等 ,焊条及焊剂未烘干,水分在高温下分解为气体; 焊接线能量过小,熔池冷却速度大,不利于气体逸 出,焊缝金属脱氧不足等
第七章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三,锻件中常见缺陷 锻件是承压类特种设备中较重要的工件,也是
常见的材料。法兰 接管 管板 其常见缺陷有:
1.缩孔 2.疏松 3.非金属夹杂物 4.夹砂 5.折叠 6.龟裂 7.锻造裂纹 8.白点等。
第七章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四,扎材中常见缺陷 扎材的种类包括管,棒,板,丝,钢轨和其它型 材由于形状和材质不同,出现的缺陷分布规律和缺 陷特征不同。 钢管其常见缺陷有: 1.纵向裂纹 2.横向裂纹 3.表面划伤和直道 4.翘皮和折叠 5.分层。
第七章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第七章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焊缝咬边
第七章 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
(2)焊瘤:焊逢中的液态金属流到加热不足未熔化的母材 上或从焊缝根部溢出,冷却后形成未与母材熔合的金属瘤 。
产生原因是焊接规范过强,焊条熔化过快,焊接电源不稳定 以及操作姿态不正确形成的,在横,立,仰焊位置更容易 形成焊瘤。
➢按产生的条件和时机可分为热裂纹(如结晶裂纹)、冷裂 纹(如氢致裂纹、层状撕裂等)以及再热裂纹。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性能缺陷
总结词
性能缺陷是指程序运行缓慢或资源消耗过大,如响应时间过长、内存泄漏等。
详细描述
性能缺陷可能是由于算法效率低下、资源管理不当或系统资源不足导致的。性能缺陷会影响程序的可用性和效率, 降低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安全缺陷
总结词
安全缺陷是指程序存在安全漏洞,可能导致未陷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规范缺 陷的检测、处理和预防等方面的操作流程 ,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
针对现有缺陷研究的不足,未来的研究应 更加注重缺陷的早期发现、快速处理和预 防措施的有效性评估等方面。
鼓励技术创新,开发更加高效、准确的缺 陷检测和处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 性。
跨学科合作
标准化建设
加强跨学科合作,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理 论和技术,促进缺陷研究领域的整体发展 。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 引言 • 缺陷的种类 • 缺陷产生的原因 • 预防和解决缺陷的方法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缺陷管理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
随着软件开发的复杂性和规模的增加,缺陷管理成为确保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关 键因素。
缺陷对软件质量的影响
缺陷可能导致软件运行不稳定、功能失效或数据丢失,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和企业 的声誉。
在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测试,确保项目满足 用户需求。
持续维护和更新
维护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定期进行维护,修复发 现的缺陷。
更新
及时更新软件版本,修复已知的缺陷和漏洞。
文档
编写详细的文档,记录程序运行情况和修复 的缺陷,方便后期维护。
05
结论
总结
各种缺陷的分析及产生原因

锻造成形过程中的缺陷及其防止方法一、钢锭的缺陷钢锭有下列主要的缺陷:(1)缩孔和疏松钢锭中缩孔和疏松是不可避免的缺陷,但它们出现的部位可以控制。
钢锭中顶端的保温冒口,造成钢液缓慢冷却和最后凝固的条件,一方面使锭身可以得到冒口中钢液的补缩,另一方面使缩孔和疏松集中于此处,以便锻造时切除。
(2)偏析钢锭中各部分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称为偏析。
偏析分为枝晶偏析和区域偏析两种,前者可以通过锻造以及锻后热处理得到消除,后者只能通过锻造来减轻其影响,使杂质分散,使显微孔隙和疏松焊和。
(3)夹杂不溶于金属基体的非金属化合物称为夹杂。
常见的夹杂如硫化物、氧化物、硅酸盐等。
夹杂使钢锭锻造性能变化,例如当晶界处低熔点夹杂过多时,钢锭锻造时会因热脆而锻裂。
夹杂无法消除,但可以通过适当的锻造工艺加以破碎,或使密集的夹杂分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夹杂对锻件质量的影响。
(4)气体钢液中溶解有大量气体,但在凝固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析出,以不同形式残存在钢锭内部。
例如氧与氮以氧化物、氮化物存在,成为钢锭中夹杂。
氢是钢中危害最大的气体,它会引起“氢脆”,使钢的塑性显著下降;或在大型锻件中造成“白点”,使锻件报废。
(5)穿晶当钢液浇注温度较高,钢锭冷却速度较大时,钢锭中柱状晶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整个截面都形成柱状晶粒,这种组织称为穿晶。
在柱状晶交界处(如方钢锭横截面对角线上),常聚集有易熔夹杂,形成“弱面”,锻造时易于沿这些面破裂。
在高合金钢锭中容易遇到这种缺陷。
(6)裂纹由于浇注工艺或钢锭模具设计不当,钢锭表面会产生裂纹。
锻造前应将裂纹消除,否则锻造时由于裂纹的发展导致锻件报废。
(7)溅疤当钢锭用上注法浇注时,钢液冲击钢锭模底而飞溅到钢锭模壁上,这些附着的溅沫最后不能和钢锭凝固成一体,便成溅疤。
溅疤锻造前必须铲除,否则会形成表面夹层。
二、轧制或锻制的钢材中的缺陷轧制或锻制的钢材中往往存在如下缺陷:(1)裂纹和发裂裂纹是由于钢锭缺陷未清除,经过轧制或锻造使之进一步发展造成的。
缺陷种类产生原因讲解

接头处残留的油脂污物等 镀层太厚,接头间隙隙太小,表 面压力太大
防腐涂料等
采用化学清洗支除油脂,加大接 头间隙,采用角接头或搭接接头. 保护合适的镀层厚度,尽量避免 在镀层处焊接,加大接头间隙, 尽量采用角接头或搭接接头.
选择合适的防腐涂料,涂层厚度 应符合要求,尽量采用对接接头.
气体保护不当的后果
焊接电流降低: —其作用与上述相反
送丝速度对焊缝形状的影响
送丝速度: 曲线:
电弧长度: 电流强度:
熔敷率:
焊缝形状: 表面堆焊
2.3 焊接速度
对不同直径的焊条,焊接电流及 电压的变化将导致焊条熔敷率的变 化,同时也要求相应的焊接速度。 当电流及电压保持不变时,焊接速 度将影响到线能量。特别是在高熔 敷率及立向下焊时,焊接速度是影 响产生熔合缺陷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8 产生未熔合的原因
喷嘴的倾角过大
图9 产生未熔合的原因
产生未熔合的原因(3)
焊炬偏离焊缝中心
焊炬达不到焊缝部位
V—坡口焊缝的内部缺陷
①未熔合 ②气孔/气带 ③夹渣
图10 焊缝的内部缺陷
V—坡口焊缝的内部缺陷
①未熔合 ②气孔/气带 ③夹渣
图10 焊缝的内部缺陷
那些焊接方法易产生焊缝内部缺陷
2.3 焊接速度
当其它参数恒定时,焊接速度 将产生如下影响: 焊接速度加快:
—避免烧穿 —焊缝变窄 —焊缝增高 —线能量减小 焊接速度降低: —与上述作用相反 焊接速度过小: —熔深不够导致熔合缺陷 —熔池过热导致气孔 —线能量过大
2.4导线接头
焊接电缆接头(把线及地线)应保 证接触良好,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中 由于焊接电源为恒压外特性,故当导 线接触不良时极易产生电流波动及电 弧不稳。
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

焊接缺陷及其特征
(2)影响热裂纹(结晶裂纹)的因素
a.合金元素和杂质的影响。碳元素以及硫、磷等杂质
元素的增加,会扩大敏感温度区,使结晶裂纹的产生机 会增多。 b.冷却速度的影响。冷却速度增大,一是使结晶偏析 加重,二是使结晶温度区间增大,两者都会增大结晶裂
纹的出线机会。
c.结晶应力与拘束应力的影响。在脆性温度区内,金 属的强度极低,焊接应力又使这部分金属受拉,当拉应 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结晶裂纹。
c)再热裂纹:接头冷却后在加热至550~650℃时产生的裂
纹。再热裂纹产生于沉淀强化材料(如含Cr、Mo、V、Ti、
Nb元素的金属材料)的焊接热影响区内的粗晶区发展,呈
晶间开裂特征。
焊接缺陷及其特征
e)层状撕裂:在具有丁字接头或角接头的厚大构件中, 沿钢板的轧制方向分层出现的阶梯状裂纹。层状撕裂实质
焊接缺陷及其特征
3)防止结晶裂纹的措施
a.降低钢材和焊材的碳含量,减少硫、磷等有害元素的 含量。 b.加入一定的合金元素,减少柱状晶和偏析。如加入钼、 钒、钛、铌等细化晶粒。 c.采用熔深较浅的焊缝,改善散热条件使低熔点物质上 浮在焊缝表面二不存在于焊缝中。
d.合理选用焊接规范,采用预热和后热,减小冷却速度。
2,气 孔 气孔是指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 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空穴。 气孔分类:可分为条虫状气孔、针孔、柱孔,按分 布可分为密集气孔,链孔等。 产生原因:母材或填充金属表面有锈,油污等,焊 条及焊剂未烘干,焊接线能量过小,熔池冷却速度 大等 气孔危害:减少截面积,降低强度、塑性、泄漏。
焊接缺陷及其特征
防止冷裂纹的措施 a.采用低氢型碱性焊条,严格烘干,在100~150℃下保存, 随取随用。 b.提高预热温度,采用后热措施,并保证层间温度不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1外观缺陷
6、其他表面缺陷
焊缝超高
表面粗糙
错边
塌陷
表面气孔
弧坑缩孔
薛振林 陆志春
7.1.2 气孔
1、定义: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 下来所形成的空穴。
2、气孔的分类:从形态分有球状、针孔、柱孔、条虫状; 从分布状态有均匀分布状、密集群状和链状之分;按孔内成 分有氮气孔、氢气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孔。
常见咬边形式示意图
1、咬边 接管咬边实例
焊缝咬边X片影像
1)定义:沿焊趾的母材被电弧熔化时所形成的沟槽或凹陷。它是由于电弧将焊缝
边缘的母材熔化后没有得到熔敷金属的薛充振分林补陆充志春所留下的缺口。
7.1.1外观缺陷
2)产生原因:
(1)电弧热量太高,即电流太大(2)运条速度太小而造成的(3)焊条 与工件间角度不正确,摆动不合理(4)电弧过长,焊接次序不合理等 (5)直流焊时电弧的磁偏吹也是产生咬边的一个原因(6)某些焊接位 置(立、横、仰)会加剧咬边。
薛振林 陆志春
3)危害性:
(1)咬边减小了母材的有效截面积,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 (2)同时还会造成应力集中,发展为裂纹源。
4)预防措施:
(1)选用合理的规范, (2)采用正确的运条方式都有利于消除咬边。 (3)焊角焊缝时,用交流焊代替直流焊也能有效地防止咬边。
薛振林 陆志春
7.1.1外观缺陷
焊瘤示意图
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知识
第7章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目录
7.1 钢焊缝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7.2 铸件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7.3 锻件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7.4 轧件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7.5 使用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7.1 钢焊缝中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缺欠与缺陷 按GB6417.1-2005,焊接接头中因焊接产生的金属不连续、
球状气孔 群状均匀分布气孔 条虫状气孔
密集气孔
链状气孔
薛振林 陆志春
典型气孔金相照片
薛振林 陆志春
气孔的X影像
链状气孔 条虫状气孔 密集状气孔
薛振林 陆志春
球状气孔 均匀群状气孔
群状气孔
7.1.2 气孔
3、形成机理: 熔池金属在凝固过程中,有大量的气体要从金属中逸出来,
当金属凝固速度大于气体逸出速度,就会形成气孔。 4、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 1)母材或填充金属表面有锈,油污等,焊条及焊剂未烘干
生应力集中。同时,由于规范太弱使冷却速度增大,容易产 生气孔、裂纹等缺陷。 4)预防措施: 加大焊接电流,加焊盖面焊缝。
薛振林 陆志春
7.1.1外观缺陷
5、烧穿 1)定义:烧穿是指焊接过程中,熔深超过工件厚度,熔化金属自焊
缝背面流出,形成穿孔性缺陷 。
烧穿示意图
焊缝烧穿实例
接管烧穿X影像
薛振林 陆志春
薛振林 陆志春
7.1.1外观缺陷
未焊满示意图
焊缝未焊满实例
4、未焊满
未焊满X片影像
1)定义:未焊满是指焊缝表面上连薛振续林的陆或志春断续的沟槽
7.1.1外观缺陷
2)产生原因: 填充金属不足是产生未焊满的根本原因。规范太弱,焊条过
细,运条不当等均会导致未焊满。 3)危害性: 未焊满同样减小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削弱了焊缝,也会产
2、焊瘤 焊缝焊瘤
焊瘤X片影像
1)定义:焊缝中的液态金属流到加热不足未熔化的母材上或从焊缝根部溢出,
冷却后形成未与母材熔合的金属瘤即为薛焊振瘤林。陆志春
7.1.1外观缺陷
2)产生原因:
(1)焊接规范过强、焊条熔化过快、焊条质量欠佳(如偏芯)。 (2)焊接电源特性不稳定及操作姿势不当等都容易带来焊瘤。在横、立、
7.1.1外观缺陷
2)产生原因:
(1)焊接电流过大,速度太慢,电弧在焊缝处停留过久,都会产生烧穿 缺陷。
(2)工件间隙太大,钝边太小也容易出现烧穿现象。
3)危害性:
烧穿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产品上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它破坏了焊缝, 使接头丧失联接及承载能力。
4)预防措施:
(1)选用较小电流和合适的焊接速度。 (2)减小装配间隙,在焊缝背面加设垫板或药垫。 (3)使用脉冲焊,能有效地防止烧穿。
不致密或连接不良现象称为缺欠,而超过规定的缺欠称为 缺陷。 7.1.1外观缺陷(形状缺陷) 外观缺陷(表面缺陷)是指不用借助于仪器,从工件表面 肉眼可以发现的缺陷。常见的外观缺陷有咬边、焊瘤、凹 陷及焊接变形等,有时还有表面气孔和表面裂纹。单面焊 的根部未焊透也位于焊缝表面。
薛振林 陆志春
7.1.1外观缺陷
会增加气孔量,因为锈、油污及焊条药皮、焊剂中的水分在 高温下分解为气体,增加了高温金属中气体的含量。 2)焊接线能量过小,熔池冷却速度大,不利于气体逸出。 3)焊缝金属脱氧不足也会增加氧气孔。
薛振林 陆志春
7.1.2 气孔
5、气孔的危害性: 气孔减少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使焊缝疏松,从面降低了
仰位置更易形成焊瘤。
3)危害性:
(1)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夹渣缺陷。 (2)此内部的焊瘤减小了内径,可能造成堵塞。
4)预防措施:
(1)使焊缝处于平焊位置,正确选用规范。 (2)选用无偏芯焊条,合理操作。
薛振林 陆志春
7.1.1外观缺陷
接头的强度,降低塑性,还会引起泄漏。气孔也是引起应力 集中的因素。氢气孔还可能促成冷裂纹。 6、防止气孔的措施: ① 清除焊丝,工作坡口及其附近表面的油污、铁锈、水分和 杂物。 ② 采用碱性焊条、焊剂时,要彻底烘干。 ③ 采用直流反接并用短电弧施焊。 ④ 焊前预热,减缓冷却速度。 ⑤ 用偏强的规范施焊。
3、凹坑
1)定义:凹坑指焊缝表面或背面局部的低于母材的部分 。
凹坑示意图
焊缝凹坑实例
薛振林 陆志春
凹坑X片影像
7.1.1外观缺陷
2)产生原因: 凹坑多是由于收弧时焊条(焊丝)未作短时间停留造成的
(此时的凹坑称为弧坑),仰、立、横焊时,常在焊缝背面 根部产生内凹。 3)危害性: 凹坑减小了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弧坑常带有弧坑裂纹和弧坑 缩孔。 4)预防措施: (1)施焊时尽量选用平焊位置,选用合适的焊接规范, (2)收弧时让焊条在熔池内短时间停留或环形摆动,填满 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