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城市的语言服务环境建设思路_张伟
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助推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助推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近年来,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推进语言文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必须秉持新发展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实现多方合力推动。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要想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开展文化创意活动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
二、推动多语种翻译技术的发展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多语种翻译技术已成为国际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我国的多语种翻译技术离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要想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多语种翻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中文在信息化时代的语言优势。
三、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语言文字素养语言文字素养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和思维创新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然而,目前我国语言文字素养普遍比较低,需进行相关教育的不少人依然存在。
要想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提升国民的语言文字素养水平。
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软实力是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说服力的重要途径。
要想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文化信息化和全球文化产业的合作和交流。
五、强化语言文字事业的监督和管理语言文字事业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监督和管理。
要想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对语言文字事业的评估和监测,规范相关行业的管理行为。
综上所述,要想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秉持新发展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实现多方合力推动,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学校语言文字环境建设方案

学校语言文字环境建设方案【Introduction】语言文字环境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学校语言文字环境建设方案展开探讨,包括提高语言文字素养、倡导文学阅读、鼓励多样性表达等几个方面。
【Section 1: 提高语言文字素养】首先,在学校语言文字环境建设的方案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是首要任务。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文字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语言文字竞赛、辩论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素养。
【Section 2: 倡导文学阅读】文学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名著、诗歌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丰富自己的内涵和视野。
【Section 3: 建立良好的口语环境】学校语言文字环境的建设不仅仅包括书面语言,口语环境同样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口语角、辩论社团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表达,并提供相应的场所和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口语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Section 4: 引导学生写作交流】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写作工坊、设置写作沙龙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交流。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作家或语文教师组织指导,为学生提供写作技巧和指导。
同时,学校可以创建学生写作俱乐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
【Section 5: 创设多媒体语言学习环境】在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学校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语言学习环境。
例如,学校可以购置语言学习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
【Section 6: 集体活动中的语言运用】学校可以在集体活动中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
例如,在班级或学校的集会、表演等庆典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演讲、主持等活动,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技巧,提高整体的语言环境。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建设成为全球国际化的城市。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上海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成为全球国际化的城市,成为了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略谈一些关于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要建设全球国际化的城市,必须要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引进政策。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教育则是培养和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径。
上海已经拥有了许多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但在面向全球的竞争中,上海还需要更多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来到上海。
建议上海在教育领域加大投入,支持和促进国际化教育的发展,扩大教育开放的范围,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来上海工作和生活。
建设全球国际化的城市还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的文化魅力。
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上海作为中国的文化之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应当将这些文化资源更好地展现出来,吸引更多的国际人士关注和了解上海。
建议上海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更多的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
建设全球国际化的城市还需要加强城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是推动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动力,也是城市与国际接轨的关键途径。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程度的城市之一,已经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在面向全球的竞争中,上海还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城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大都市开展更多领域的合作,加强城市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城市间的互利共赢。
建设全球国际化的城市还需要加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保障。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在面向全球的竞争中,上海还需要更多的创新资源和人才,加强城市的创新能力。
京煤集团安全大检查工作全面展开 集团领导分赴各单位进行督

京煤集团安全大检查工作全面展开集团领导分赴各单位进行督查本报讯记者谭酉波李红伟特约记者颜坤近日,京煤集团召开7月份安全办公例会,对安全大检查工作进行再部署,并下发了《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落实国务院北京市集中开展安全大检查再动员、再部署工作方案》。
同时,付合年、阚兴等京煤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分赴基层各单位进行检查,并针对下一阶段工作提要求作部署。
7月24日,京煤集团总经理阚兴,京煤集团总经理助理、京煤物业管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蔡振南来到昊华能源公司木城涧煤矿,听取了昊华能源公司、木城涧煤矿安全大检查工作汇报以及京煤物业管理公司、木城涧物业管理分公司防汛工作安排。
阚兴指出,昊华能源公司上半年整体轻重伤事故同比大幅下降,夯实安全基础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安全工作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的特点,要反思在安全管理、员工综合素质和工作面装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把握规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京煤物业管理公司要充分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加强与各煤矿及相关单位协调配合,资源共享,做好应对突发雨情的预案演练,确保安全平稳度过汛期。
随后,阚兴一行深入该矿-510米水平岩石开拓工作面实地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与煤矿员工亲切交谈,嘱咐员工们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理念,安全科学作业,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作贡献。
7月26日,京煤集团总经理阚兴,京煤集团副总经理、金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建裕等来到金泰港物流公司钢金交易中心、钢金钢铁物流园、广本汽车装卸点、普洛斯大兴物流园等安全重点区域,详细了解安全管理、安全培训、构建大安全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情况。
周建裕说,金泰港物流公司是金泰集团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区域,具有管理区域广、安全责任点较多、设备操作复杂等特点,要按照“边改造、边建设、边经营、边完善”等原则,突出安全工作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安全工作整体提升。
阚兴说,安全管理工作是金泰港物流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结合“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五精管理理念,抓好流程安全、机械设备操作安全、安全培训、职业化训练等工作;要结合物流港的规划发展定位,加速软硬件的改造升级;要积极与地区政府协调,确保土地等资源的安全、科学管理;要借鉴京煤集团与香港胜记仓集团合作发展物流业的经验及同行业先进经验,做强做大物流板块。
第六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公示名单

序号
项目单位 廊坊师范学院 邯郸学院 沧州师范学院 沧州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学院 河北科技学院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外国语学院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 学院 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 院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 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序号
项目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 宋宏伟、温喆、张自立、 研究 林立忠、张静 金融实验教学网络化创新平台的构建 2005-2009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 测试工作调研报告 紧贴地方发展需求,校企地协同共创生物科 学特色专业 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办学思想和文化研究与实 践 运用互动探真教学法培养体育大学生创新能 力的实践研究 创新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农科类专业“三三四”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 建构与实践探索 李海申、苗绘、 王宁、 李志明、龚怀泽 崔勇、王运辉、齐卫东、 赵晓兵 白丽荣、王守忠、宋根壮 、时丽冉、郭晓丽 孙立萍、李敬林、刘广平 、赵淑梅、闫海峰 尹静、付大安、刘凤梅、 慕爱静、王密卿 郭铁良、高俊山、井华茹 刘振忠、李雷、周静、周 德胜、王金河 梁捍东、郭清梅、程立锋 、谢凤玲、王彩华 李佩国、戴维、赵宝柱、 宋士清、孙耀中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0.07.16•【字号】浙人社发[2010]213号•【施行日期】2010.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0〕213号)各市、县(市、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各有关单位: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得到各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
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156 项被确定为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现将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有关单位切实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时间,在经费和其他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
各课题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实施研究计划,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一般立项课题完成后,请于2010年12月25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按原申报渠道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当年没有完成课题和报送课题成果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鼓励课题成果公开发表并实现成果效果转换,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课题完成情况及成果质量将作为下一年立项的重要依据。
资助立项课题《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问题研究》,省厅将组成联合课题组,对有关事项进行统一布置和安排。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按原申报渠道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秘书处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陆海深、沈泽民联系电话:************* 85216997传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伟宏、童素娟联系电话:*************88399638传真:*************附件: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二○一○年七月十六日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综合部分(一般项目)2010A001 浙江“十二五”劳动保障总体思路研究谭永杰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2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分析张春玉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3 浙江“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分析孙胜梅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4劳动保障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分析徐红梅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A005 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以台州为例赖尚造台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A006“十二五”时期嘉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倪建强嘉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A007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建设研究张伟舟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A008“十二五”人才开发规划研究陈伯永诸暨市人事局2010A009浙江省“十二五”公务员培训对策研究何桥浙江工业大学2010A010 新生代农民工聚居空间生活现状调查--以杭州为例赵衡宇浙江工业大学2010A011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与融入城市路径研究金碧华浙江理工大学2010A012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实证研究张蕾浙江理工大学2010A013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调查宋瑜浙江理工大学2010A014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温州为例廖传景温州大学2010A015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软环境建设”研究廖小辉衢州学院2010A016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王永乐绍兴文理学院2010A017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研究--基于对丽水、温州两地的调查张祝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二、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一般项目)2010B001灵活就业问题研究王坚杭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2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中的作用研究徐攀杭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3创建充分就业农村社区(村)工作探讨李聚忠杭州市余杭区劳动保障局2010B004嘉兴市创建创业型城市研究应志敏嘉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5 发展家庭服务业与促进就业问题研究张浩绍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B006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洪芳浙江理工大学2010B007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与体制创新刘晓浙江工业大学2010B008浙江省女性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研究骆建艳浙江工业大学2010B009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就业的影响王君浙江工业大学2010B010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长效机制研究许紫岳浙江工业大学2010B011 大学生就业模式创新研究唐瑜浙江工业大学2010B012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谢军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B013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体系问题研究肖丽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B014大学生就业难成因探析--以浙江为例应建华宁波大学2010B015浙江省中小企业“用工荒”问题研究董建华嘉兴学院2010B016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研究柯羽嘉兴学院2010B017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梁丽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B018大学生网络创业服务平台构建研究程君青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B019产业结构调整对浙江就业的影响徐冯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B020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研究--以高职艺术专业为例羊力超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1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杨金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2经济转型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郑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3 “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研究吕国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4大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易际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5大学生职业观念现状调查--以高职院校为例郑尧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6产业结构调整对浙江就业途径影响研究刘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0B027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择业策略研究柴爱仙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社会保障问题(一般项目)2010C001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险政策研究杨继杰宁波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2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研究 XXX 宁波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3 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王宋余温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4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陈德祥温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5加强社保基金支出监管研究徐水培湖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6农婚知青养老保险问题研究沈福群湖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7省级养老保险统筹模式研究徐德兴金华市劳动保障局2010C008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与思考马金德杭州市余杭区劳动保障局2010C009关于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研究卢纯佶东阳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C01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研究陈薇台州市椒江区劳动保障局2010C011浙江省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金华市为例肖金萍浙江师范大学2010C012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责任研究田野绍兴文理学院2010C01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化--以嘉兴市“两分两换”为例战昕嘉兴学院2010C014浙江省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模式研究郑栋浙江纺织服装学院2010C01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叶林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C016企业年金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温敏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0C017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问题研究韩雪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C018浙江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实施可行性研究章泓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四、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一般项目)2010D001宁波高校毕业生创业发展研究孙国茂宁波市人事局2010D002建立南太湖人才发展改革实验区可行性研究蔡小凡湖州市人事局2010D003关于加强企业人才开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研究王水君绍兴市人事局2010D004新时期人才工作理念探析李秋华金华市人事局2010D005推进“四大建设”的紧缺人才调查与研究单坚台州市人事局2010D007创业孵化器培育与制度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王小军富阳市人事局2010D008大学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和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徐天红宁波市镇海区人事局2010D009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章为群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保障局2010D011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邹晓东浙江大学2010D012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新趋势和新动态的可视化研究徐国良浙江大学2010D013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机理分析方阳春浙江工业大学2010D014推进我省自主创新进程中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研究孙蔚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0D015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侯村叶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D016威客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张作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D017浙江省高职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徐海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D018高校电子商务创业的体制机制研究徐美燕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0D019浙江省国际化人才外语能力本土培养路径研究李琳宁波大学2010D020欠发达地区高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倪立宠衢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D021基于中小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冯岚台州科技职业学院2010D022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体制机制研究孟晋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D023大学生创业体制机制研究牟惠康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五、人事制度改革问题(一般项目)2010E001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研究章荣杭州市人事局2010E002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研究吴家斌温州市人事局2010E003军官转业安置政策分析及今后发展思路陈玉多温州市人事局2010E004加强引进国(境)外智力工作研究刘贤奎温州市人事局2010E005军官转业安置制度建设研究刑泉浙江工业大学2010E006基于个体行为驱动DISC模型的公务员均衡激励机制研究丁颖浙江工业大学2010E007浙江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刘其君浙江理工大学2010E008高校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业绩考核体系建设研究张翌温州医学院2010E009新时期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性研究马重阳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E010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化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唐俐俐浙江工商大学2010E011浙江省不同体制间人员流动政策现状研究陈红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2010E012工科类高职院校教师考核制度设计研究葛永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0E013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研究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六、职业能力建设问题(一般项目)2010F001 公共职业培训机构发展研究何世清绍兴市劳动保障局2010F002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职教为例袁新苗浙江工业大学2010F003农村实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研究王建枫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0F004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利用研究-以社区体育指导员为例董立群宁波大学2010F005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任峰宁波大学2010F006中小企业技能人才开发对策研究--以宁波市装备制造业为例胡斌宁波工程学院2010F007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陈彩娟杭州师范大学2010F008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比较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季志湖州师范学院2010F009浙江经济转型与高职教育改革适应性研究徐金寿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2010F010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洪列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1浙江技能型人才建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胡启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2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李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3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金融产品营销人员为例吴庆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4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李晓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5职业能力培养的岗位适应性调查与对策研究--以高职商务英语人才为例贾越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6德鲁克管理视野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李红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7构建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姜宇国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8以职业素质与技能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探索聂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F019高校“校本培训”模式与应用研究--以温州为例吴肖蓉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0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技能人才建设研究--以温州市制造业为例张小冰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1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孔志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2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战略研究--以温州为例楼红平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3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以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杨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4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谢文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5农民工职业培训效应与对策的分析研究沈央儿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6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观与创业教育探索李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7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州为例王柱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F028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曾益坤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七、劳动关系调整和收入分配问题(一般项目)2010G001宁波市劳动保障依法行政情况调研站建国宁波市劳动保障局2010G002 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研究沈康民湖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G003台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对策研究杨少白台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G004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探析李英武衢州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G005《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沈瑜维杭州市西湖区劳动保障局2010G006工伤认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吴莹岗杭州市余杭区劳动保障局2010G007温岭市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与探索李玉友温岭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G008《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对策研究李慧红仙居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010G009群体性劳资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研究龚和艳浙江省劳动仲裁院2010G010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法律规范研究林敏喜浙江工业大学2010G011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建构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沈立宏宁波大学2010G012餐饮服务业最低工资实施状况分析--以浙江为例刁宇凡中国计量学院2010G013基于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的母子公司工资总额管理研究钱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0G014企业人工成本分析与研究俞婷婷江西财经大学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10G015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护研究姜吾梅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G016劳动关系综合型预警机制研究李良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G017劳务派遣工的同工同酬问题研究朱四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G018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研究--基于浙江省上市公司的分析赵金芳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0G019劳动用工网络诚信公开查询制度的研究严亮奇浙江浙中律师事务所2010G020“劳动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程序性规范研究陈善浙江浙中律师事务所八、浙江人力资源市场问题研究(资助项目)2010H001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陈诗达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H002浙江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罗传银杭州市劳动保障局2010H003浙江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动趋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郭继强浙江大学2010H004浙江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问题研究孙裕增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2010H005浙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陆海深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2010H006浙江人力资源市场的工资差异与引导机制孔冬嘉兴学院2010H007积极的就业政策与浙江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陈根元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2010H008市场化下的浙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伍争荣浙江工商大学2010H009社会保障对浙江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的影响研究何文炯浙江大学2010H010浙江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研究张益成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2010H011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模式及借鉴陈雅温州大学。
打造城市国际传播名片的建议

要打造城市的国际传播名片,以下是一些建议:1. 突出城市特色:- 确定城市的独特特点和亮点,例如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经济实力等。
这些特色将成为城市国际传播的重要资产。
-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受众对于城市特色的需求和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推广。
2. 建立品牌形象:- 制定一个有吸引力、独特且易于理解的城市品牌形象,该形象能够准确传达城市的核心价值和个性。
- 设计专属的标志、口号和宣传资料,确保在不同媒体和渠道中传播一致的品牌形象。
3. 多渠道传播:- 利用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城市宣传,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国际旅游展会等。
- 制作宣传视频、图片和信息图表,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并提供丰富的信息。
4. 发挥社交媒体的作用:- 在主要的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城市的官方账号,并发布相关内容,包括城市的照片、故事、事件等。
- 与旅行博主、社交媒体影响者等合作,让他们在自己的平台上分享有关城市的推荐和体验。
5. 吸引国际活动和会议:- 主动争取举办国际性的文化、商业、科技等活动和会议。
这些活动将吸引国际关注和参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提供优惠政策和设施,以吸引国际组织和企业选择该城市作为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
6.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如旅游机构、航空公司、酒店集团等,共同推广城市。
合作伙伴可以提供资源支持和市场渠道,增加宣传的范围和影响力。
7. 提供便利和优质的服务:- 关注游客和居民的需求,在交通、住宿、餐饮、旅游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和高品质的服务。
- 积极收集反馈和建议,不断改善城市的服务品质,确保每位访客都有良好的体验。
8. 培育城市文化:- 支持和推广本地文化产业,举办文化活动、艺术展览等,吸引国际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来到城市。
- 通过文化交流项目,加强城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促进人口流动和交流。
最重要的是,城市国际传播需要一个长期而综合的策略。
这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确保城市名片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如何构建国际会议目的的城市对策

如何构建国际会议目的的城市对策如何构建国际会议目的的城市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议成为了各国之间交流、合作和分享的重要平台。
作为主办城市,如何构建国际会议目的的城市对策,对于促进城市发展和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国际会议目的的城市对策。
第一,提供优质的会议设施和配套服务。
会议设施是举办国际会议的基础设施,其舒适性、功能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着会议的效果和参与者的满意度。
因此,城市应该投资兴建或改进现有的会议中心,提供多功能的会议厅、展览空间、休息室等设施,满足会议的各类需求。
同时,配套服务也是重要的一环,城市应该建立健全的会议服务体系,提供洽谈、餐饮、住宿、交通等全方位支持,为与会者提供便利和舒适。
第二,制定有效的宣传和推广策略。
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参与者的积极参与和关注。
因此,城市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会议制定相应的宣传和推广策略,利用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网站等渠道,广泛宣传和推广会议的主题、议程、参与者等信息,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和学者参与其中。
同时,城市还可以举办会前研讨会、主题展览、参观考察等活动,提前营造热烈的会议氛围,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期待。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仅是简单的会议活动,更是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因此,城市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组织合作,共同举办和支持国际会议。
合作可以包括共同策划会议议程、邀请国内外专家做主题演讲、组织学术交流和研讨等。
此外,城市还可以派出代表团参加国际会议,在会议期间与其他城市的代表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城市间的互利共赢。
第四,完善会议后续服务和评价机制。
国际会议的结束并不代表一切工作的结束,而是开始了会议成果的转化和会后服务的重要阶段。
因此,城市应该制定完善的会议后续服务和评价机制,及时与与会者沟通、反馈和交流,听取他们对会议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可能的后续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化城市的语言服务环境建设思路张 伟,郑中原(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67)[摘要]在国内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中,多语服务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软指标之一。
国内城市在语言服务环境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可以以 城市语言服务体系 为核心构筑良好的多语服务环境。
[关键词]语言服务环境;双语城市;城市形象[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98(2004)06-0067-04一、国内城市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语言服务环境问题关于城市国际化问题,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述。
一般认为,城市国际化指的是城市间国际性交往的频繁与联系的密切,城市发展中资金、技术、产业、经贸、人员、机构等方面国际性因素的增多,城市基础设施、文化与服务设施等方面同国际水准的趋近,城市经济运行规则和城市管理方式向国际惯例的靠拢。
目前,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大连、青岛、海口、烟台、汕头等沿海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一些内地中心城市和开放城市如:成都、南京、武汉、重庆、昆明、济南、沈阳、哈尔滨、西安、郑州、福州、长春等也提出了建立国际性城市的构想。
随着进入WT O 带来的经济活动全球一体化,国内城市之间的竞争早已超越单纯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竞争,正在进入经济实力和软硬件环境的综合竞争状态。
开放程度、对外合作和交流频度、各种国际交流的通畅程度是国际性城市的重要衡量指标。
一个城市能够在快速发展中准确地向世界表达自己(即:国际化能力),而且能够及时吸收来自其他国际区域的信息和技术(即:本地化能力)显得非常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语言交流和包容能力。
英语是12个国家的母语,作为60多个国家的官方或半官方语言,在教育、行政、法律、国际国内贸易、公众传媒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是一种作为占优势地位的语言。
英语具有强有力的发展势头,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权威性,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它被国内接受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在一个正在实施国际化进程的城市中,必须考虑英语、汉语同步使用的双语服务环境。
城市双语化或多语化是国际性城市的必备条件和发展趋势,语言服务环境是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
由于国内长期不够重视城市语言服务环境的建设,主要依托零散的语言服务机构或双语人员来实现临时性的语言沟通,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存在。
语言服务机构如翻译公司大多规模较小,作坊式经营,良莠不齐。
政府或企业需要语言服务时,采用临时招募方式,经常由于专业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使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闹笑话,更谈不上准确快捷的交流。
由于缺乏翻译术语标准的统一约束,各个企业和机构对本市同样地点或事件等的翻译更是千奇百怪。
路牌、指示牌、公告牌、公共场所标识等城市标识形象,多数没有使用双语,极少数采用双语的标识,也存在着拼写错误、书67[收稿日期]2004-09-23[作者简介]张 伟(1977-),女,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2004年12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第21卷第6期Dec 2004JOURNAL OF CHONG QING T 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 IT Y (Social Scien ces Edi tion)Vol 21 NO.6写不规范、措辞欠妥、语法错误、表达方式不当等问题,甚至错得让人莫名其妙。
作为政府和企业在Internet上的窗口,85%以上的主页没有实现双语发布,即使采用双语发布的网页内容在更新时间上也存在着严重滞后的现象。
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和服务机构的大量法律和管理制度、条例、规程、标准等文件资料仅有汉语版本。
这样一些常见问题都没有能很好地解决,更不要说其他的大的方面。
如:城市整体国际化形象不完整。
在各种国际性政治和商贸会议工作中语言技术支持不完备。
企业在引进技术和开拓国际市场时存在语言障碍等。
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损害了城市的整体国际形象,严重影响了投资环境。
因此,要迅速消除国际交流中的语言信息不对称,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国内城市,让国内城市更好地走向世界,应该大力探索可有效促进国际交流能力的新方法。
二、以 城市语言服务体系 为核心构筑语言服务环境构筑 城市语言服务体系 正是解决前述这些实际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数字化城市完整体系中的一个标准的语言服务子系统。
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在数字化建设中已经开始考虑,以期改善城市的 语言能力 ,加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完整的 城市语言服务体系 有别于传统的翻译机构提供的服务。
通过对城市整体形象在语言环境方面的设计、实施和推广工作,迅速提升国际化形象。
这种国际化对外体现在外籍人士无语言障碍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国际性企业的商务活动、事务中,如:多语整点报时、多语电话信息系统、多语对照的信息发布;政策、法规、通知、细则、事务流程等对外公开信息和资料以双语或者多语方式实现;无语言障碍办理公务处理。
以此,实现更公开的信息、更便捷的手续、无差异的国民待遇等。
这种国际化的语言优势可以转换为与世界快速接轨的优势,可以让国内城市更紧密地接触世界。
城市语言服务体系对国内企业和政府提供多语种的服务、咨询、查询。
为政府和企业对外宣传、介绍、招商引资提供新的国际化形象支持,打开一个对外的多语窗口。
另外,通过由统一语言处理中心提供的多语种对外标准术语服务,可以让企业以一致的、标准的、专业的声音对外传达合作的意向。
同时,从WTO国家咨询点获得最新的国际产品、技术标准、壁垒。
帮助企业加入行业内的全球采购活动和直接交流,及时找到并尽快转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双语城市的实现方案以 城市语言服务体系 为核心,由两个系统构成:界面表达系统,和语言处理系统。
(一)界面表达系统该系统由静态界面和动态界面构成,主要解决城市主要界面和国际人士的沟通与交流。
静态界面是对城市外在性和介绍性的信息表达,是对城市主要界面的双语书面表达、设计、实施,要使外籍人士从下飞机开始就感受到进入一个亲切的双语城市环境。
包括路标等各种外在性信息,以及政府和企业的窗口性单位、主要旅游单位等的介绍、名片、指引等介绍性信息,至少实现标准的双语建设。
这些建设的实施,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政府引导、规定等措施来协助各个环节实施。
动态界面包括:城市咨询和求救体系,要使外籍人士能够感受到城市软环境,拉近双方的距离。
外籍人士由于语言不通导致报警、求救以及基础信息咨询不能满足,成为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主要障碍,即使在深圳、上海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也屡有报道。
通过这个动态体系,首先解决外国人求助(110、120、119、122等)、咨询(114、121、117、168等),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已经成熟,完全可以实施。
对于服务性机构人员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可以从人员的语言素质和基础培训开始,是一项长期的城市市民素质工程。
(二)语言处理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是指由语言技术、语言管理技术、软件技术以及互联网商业模式有机结合成一个服务平台,管理遍布全球的各类专业翻译人员服务队伍,提供各种语言处理的相关服务,达到服务质量稳定、服务效率高的效果,使得城市关键环节对外表达能力和国际信息消化能力迅速提升。
语言处理系统由语言服务中心、辅助翻译/辅助阅读系统、多语发布系统构成,帮助解决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遇到的各种语言问题。
翻译服务中心由服务人员组成,对外提供服务。
语言辅助系统和多语发布系统,解决语言处理过程中的效率、统一性问题。
在技术上,语言处理系统通过构架一套语言技术支持系统,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标准化等处理,并且提供对这些信息利用的技术手68段。
主要面向具体操作人员和使用者 如政府/企业内部的翻译人员、情报分析处理人员、多语网站维护人员、资料查询/阅读使用者等,以提高语言处理效率和促进语言信息的标准化、统一化、可积累、可再利用的目的。
对外提供的是素材类语言产品和技术解决手段,如翻译语料、标准术语、查询功能、辅助阅读功能等。
图1:语言处理系统的基本构架在服务方式上,可以利用技术方案提供的素材类语言产品和技术手段,结合具体的需求和应用,提供整套语言服务。
主要面向最终用户,包括政府部门、企业、个人等,为他们提供最终的服务产品,基于语言素材但是不仅限于此,甚至还包括形象设计、培训、指导、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对外提供的服务为一条龙的、最终的形式,如政府/企业的翻译稿件处理、对外窗口部门用语统一服务、政府对外统一形象服务、企业/行业经济动态、前沿技术信息跟踪服务、外籍人士求援服务、外商投资信用评估查询等。
要实现语言处理系统,这两个方面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两个部分的结合可以彻底解决所有和语言相关的技术和服务问题。
其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翻译服务中心在标准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的服务基础上,对外提供文本翻译、同声传译服务。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7 24小时的规模化、大批量或紧急的翻译服务;对各机构、个人提供会议即时翻译、商务谈判、工作陪同的多种形式的口语翻译服务;对语言、表达方式、商务习惯等进行咨询服务;提供整合性语言应用服务,如:对外窗口部门用语统一服务、政府对外统一形象服务、企业/行业经济动态、前沿技术信息跟踪服务等。
多语发布系统为政府机构、企业提供网站国际化服务,解决企业中文网站多语化问题,或者网站翻译质量差的问题,提高信息发布能力。
包括:将已有的中文网站自动生成其他语种网站,省去网站重复建设的浪费;实时监测网站内容的变化,将变化的信息内容自动取回,由后台翻译中心同步完成翻译并自动更新其他语种网站。
表1:实施步骤说明序号实施步骤建设目标和效果1政府统一对外网站的建立多语发布系统的部署多语统一系统落实对外宣传形象统一对外招商引资内容专业、统一同时维护多个网站,反应及时、效率提高政府、企业、个人用语基本得到统一2语言处理中心(软硬件)建立并正式运转政府机构所有稿件得以快速、准确、统一处理公文、通知、法律法规双语同步发行3辅助翻译系统部署实施辅助阅读系统部署实施政府机构、企业内部语言处理速度大幅提高政府机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可以直接阅读外文资料,了解最新国际动态和信息情报;4双语城市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城市对外标准的双语形象建立国际化城市的印象,随处可以感受到外籍人士在国内生活没有语言障碍;语言辅助系统解决快速翻译和城市用语统一问题,强化政府和企业信息转换能力。
由辅助翻译整体解决方案CAT S(Computer Aided T ranslationSolution)以及配套的管理程序组成,分为语汇统一、辅助翻译和辅助阅读几个部分。
分别为政府机构、企业、个人提供译稿用语校正工作,保证对外文69件、资料、术语的准确、专业、统一,也提供对公共事务、重要事件等的标准表达方式和惯用法;提供辅助翻译软件;解决语言快速阅读理解问题、加速信息的快速扩散,提供最新信息、标准用法方面的查询和确认,并且采用自动翻译技术实现辅助阅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