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要点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建筑地基基础涉及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在保证外业准确可靠,要重视现场编录工作。

对于内室试验的程序和资料的整理要规范,指标统计要有代表性。

图表的制作应全面,涉及的内容应准确且有依据。

文字部分应清晰、明确,不含糊,并作出合理的评价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由于建筑物用途不同、建筑规模有大有小、地层结构有异、基础形式有别,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

所以,不同的工程项目,图通道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

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一、野外作业阶段一项勘察的野外任务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等阶段。

野外作业阶段是取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需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阶段,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

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

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而为了取得一份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钻探、井探、槽探、洞探底原始记录,均应在勘探过程中及时整理及校对,严禁离开现场追记及补记。

2、钻探原始资料的整理应包括以下内容:按岩芯盒的留样校核原始记录;整理岩样、需保存的土样及需送试验室试验的试样,列表登记;绘制野外柱状图或分层表,绘制探井、探槽展示图;必要时应照像或录像。

3、在检查、整理勘探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应结合测绘与调查资料、试验室和原位测试成果,进行岩土分层,确定层及亚层的名称和编号。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对岩土工程勘察所
获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的结果,是勘察单位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提供的一份重要文件。

因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当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
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和气候等特点,确保报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其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应当全面、详尽。

报告中应当包括勘察范围、
勘察方法、勘察结果等内容,对于勘察中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地下水情况、地基基础条件等情况也应当进行详细描述。

只有将这些内容都充分考虑进去,才能够为后续的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表述应当清晰、简洁。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术语和
长篇大论的描述,应当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确保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同时,还应当注意报告中的逻辑关系,确保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

最后,在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还应当注重报告的规范性和规范性。

报告
的格式应当符合相关规定,文字应当规范、工整,图表应当清晰、准确。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报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确保报告能够得到相关单位的认可和采纳。

总的来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标准对于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编制,确保报告内容的全面、详尽、清晰、简洁,才能够提高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岩土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东莞大业建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龙汉春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特别是其中14.3.3条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规定的内容,结合CECS99:9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参考众多勘察报告中的优秀者,提出下面这个编写提纲及每个标题应有的内容和数据,以使勘察报告内容更充实,论证更合理,岩土参数更有适用性和可靠性,特编写本勘察报告编写提纲及有关内容指南,供勘察单位参考。

ⅩⅩⅩ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稿)1、前言1.1 任务依据1.2 工程概况1.3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1.4 勘察目的要求及需要提供的成果资料1.5 勘察方法和勘探点的布置1.6 勘察工作过程及完成工作情况2、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及地质简况2.1 工程所在地理位置2.2 场地地形及地貌2.3 区域地质简况3、场地岩土分层及特征(1)人工填土层(2)耕植土层(3)冲积层(3-1)粘土……(3-2)粉砂……(3-3)淤泥…………(4)残积层……(5)基岩………(5-1)全风化………(5-2)强风化………(5-3)中风化………第四系土层的描述內容应包括:颜色、成分及含量、粒度及配级、湿度、密实度、可塑性、韧性及土层结构等;土层分布,厚度及变化;埋深及顶(底)板标高;对该层取原状土样数量及试验结果,根据土样试验结果查表所得承载力特征值;对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次数及结果,根据标贯击数查表所得承载力特征值;根据两者比对并综合分析,结合地区经验,推荐该层承载力特征值为—kpa.残积土和风化土的描述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描述是什么原岩的风化土或残积土,其母岩的地质时代和岩石名称;风化程度(按规范附录A表A.0.3)、岩土的均匀性及孤石、破碎岩带夹层分布情况;对花岗岩残积土、全风化及强风化层应按标贯击数划分.残积土要测天然含水量、塑限和液限,进一步划分可塑和硬塑残积土,也可根据含砾或砂量划分粘性土.花岗岩类残积土的地基承載力和变形模量应采用载荷试验确定.乙级丙级工程可按标贯等测试资料,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对中风化和微风化的原岩应取岩样作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并按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之4.4.1条求出承载力特征值4. 地下水4.1 地下水概况4.1.1 潜水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埋藏深度赋存状况补给条伴排泄条件4.1.2 基岩裂隙水埋藏深度赋存状况补给条伴排泄条件4.1.3地下水位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历史最高水位场地地下水和承压水的水力联系. 当建筑物为箱式基础或地下室时应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

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检查和分析,正确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资料完整、评价正确、建议合理。

勘察报告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编写,应有明确的针对性,详细勘察阶段报告应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前言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统一勘察文件编制深度,根据原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的要求,由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等单位对《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进行了修订。

修订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行业的调查和研究,总结了行业勘察文件编制的经验和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管理部门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后共9章,增加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市政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内容,并更名为《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本规定的实施,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统一勘察文件编制深度,提供了依据。

本规定所要求的编制深度,是详细勘察阶段勘察文件编制的一个基本要求,勘察单位应严格执行。

同时勘察单位可以根据各地条件和任务需要,适当增加勘察文件的编制深度要求,确保勘察质量。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由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解释。

目次1.总则2.基本规定 3.勘察纲要4.建筑工程4.1一般规定4.2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4.3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4.4 岩土参数统计4.5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4.6 结论与建议5.市政工程5.1一般规定5.2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5.3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5.4 岩土参数统计5.5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5.6 结论与建议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6.1一般规定6.2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6.3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6.4 岩土参数统计6.5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6.6 结论与建议7.特殊场地7.1 一般规定7.2 特殊性岩土7.3 边坡工程7.4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8.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9.图表9.1. 一般规定9.2 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9.3 原位测试图表9.4 室内试验图表9.5 统计表1总则1.0.l 为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统一勘察文件编制深度,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和工程安全,保护环境,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编制本规定。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总结和归纳,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仅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

下面将从报告的编制内容、格式、要求等方面,介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标准。

一、报告的编制内容。

1.前言。

前言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开篇,要求简明扼要地介绍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范围、依据、编制依据和编制目的等内容,同时也要对勘察单位、勘察人员和编制人员进行简要的介绍。

2.勘察范围和方法。

勘察范围和方法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详细描述勘察的范围、方法、技术路线和勘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内容,以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勘察成果分析。

勘察成果分析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对勘察成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包括岩土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地基承载力、地震烈度、边坡稳定性等内容,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4.勘察成果的应用。

勘察成果的应用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落脚点,要求对勘察成果的应用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在工程设计、施工、监测和验收等方面的应用,以确保勘察成果得到有效的利用。

5.总结和建议。

总结和建议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收尾部分,要求对勘察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二、报告的格式要求。

1.报告的封面。

报告的封面应包括报告的标题、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勘察单位、勘察地点等信息,并要求统一格式、规范书写。

2.报告的目录。

报告的目录应包括报告的主要章节和内容,要求清晰明了、便于查阅。

3.报告的正文。

报告的正文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表述准确、条理清晰,要求使用规范的文字和术语,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4.报告的附录。

报告的附录要求包括相关的资料、图表、数据和文献等内容,以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三、报告的编制要求。

1.报告的编制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主要成果之一,它是勘察单位向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的一种专业技术文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报告的组成部分、报告的编制程序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

1. 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勘察的真实情况和勘察成果,不得夸大和虚假。

2. 报告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3. 报告应当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可读性,不得存在技术错误和语言表达不清的情况。

4. 报告应当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得存在无法执行和无法实施的情况。

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组成部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扉页、目录、主体部分、附录和参考文献等。

其中,主体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核心部分,包括项目概况、勘察范围、勘察方法、勘察结果、分析与评价、建议等内容。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程序。

1. 勘察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勘察的目的和任务,确定勘察的范围和内容,制定勘察方案和计划,确定勘察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等。

2. 勘察过程中的实施工作,按照勘察方案和计划进行勘察工作,采集勘察资料和样品,进行实地勘察和实验分析等。

3. 编制报告的工作,整理和分析勘察资料,撰写报告的各个部分,组织报告的编排和排版等。

4. 报告的审核和审定工作,对编制完成的报告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定,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标准是规范和指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编制,才能保证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希望相关单位和人员能够重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工作,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土壤、岩石及地下水等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勘察报告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性、内容要点、实施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设工程的基础,对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勘察报告中包含的地质数据和分析结果,能够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预测地质风险,合理选取工程设计参数,从而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

同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还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和工程师了解工程所面临的地质条件,为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风险管理提供指引。

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要点:(1)地质地貌调查:包括对地表形态、地貌特征、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描述,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特点;(2)岩土力学试验:通过对取样土壤和岩石进行室内试验,得出其力学参数,如抗剪强度、压缩模量等,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3)地下水调查:对地下水位、水质、水文地质等进行调查,评估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4)地震地质勘察:对地震活动特点、活动断裂带等进行研究,评估地震风险,并提出工程抗震设计建议;(5)其他:如岩石风化程度调查、软土深度测定、地质灾害潜在性评估等,根据具体工程地点的特点来确定内容。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实施过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资料调研、现场勘测、室内试验和报告撰写。

首先,对工程区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包括地层岩土类型、地表水、地下水等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然后,在工程现场进行勘测工作,采取取样、测量和试验等方法获取必要的数据。

接下来,将取得的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得出相关的力学参数和地质特性。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撰写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影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因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对勘察工作成果的
总结和分析,也是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资料的重要文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当包括项目概况、勘察范围、勘察方法、勘察成果、分析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和勘察成果的应用等内容。

在编制报告时,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进行,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其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当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勘察过程中获取
的各项数据应当经过严格的检验和分析,排除虚假和错误的数据,确保报告中所呈现的数据真实可靠。

另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还应当注重对勘察成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于勘察中发现的地质问题和工程隐患,应当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还应当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和简洁。


报告中应当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避免使用模糊和歧义的词语,确保报告的表达清晰明了。

最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还应当注重报告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在报告的
编制过程中,应当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报告的各个部分之间有机地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
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报告的编制,才能够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要点
本院受业主的委托承担了该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钻孔孔位、 高程由测量工程师采GPS据甲方提供的平面图标示的坐标及坐标点 (R1点:X=21551.706; Y=36752.000, H=7.26;R2点: X=21551.281; Y=36901.039 ,H=7.61)进行实地测放。 实测各钻孔坐标及高程详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附表1)。本次钻孔 坐标、标高属广州市城建坐标高程系统。
岩土工程勘察报编写要点
2.4.2.3地下水的腐蚀性 据ZK9、ZK72、ZK81、ZK95孔内各取1组地下水样
作水质简分析,其分析试验成果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 详见表2.10。结合场地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节相关条文 综合判定:在Ⅱ类环境中,长期浸水条件下,场地水对混凝 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场地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2.4.2.4土的腐蚀性 场地内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主要为杂填土,根据地区经验, 土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要点
2.5不良地质条件及特殊性岩土 2.5.1不良地质条件 本场地不存在土洞、溶洞、崩塌、滑坡等,亦未发现有污染土和含有有毒气体的土层。仅揭露有具
轻微液化势的饱和砂土。 2.5.2特殊性岩土 1)人工填土 灰色-灰褐色,稍密,稍湿,主要由砼块、砖块、砂、砖块等建筑垃圾组成。钻孔揭露厚度0.9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要点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地貌及环境条件 拟建场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沙开发区珠江西侧,地貌形态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
貌。 气候条件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全年雨量充沛。年度内气温一般介于
5~35°C,平均气温22°C,平均湿度约77%,平均降雨量1696mm,日最大降 雨量284mm,年内平均瞬时风速≥17 m /s(8级)的大风日数5天,受台风影响极 大风速达35 m/s,年平均影响广州热带气旋3.2个。由于场区位于滨海地区,热带 气旋、台风为主要的自然灾害,每年台风主要集中于7~9月份。 建设场地现状地形比较平坦,大部分地坪标高介于广州城建高程5.78~11.18m之 间。场地中部有一条南北向河涌及道路通过,沿道路分布有较多市政管线。 2.2 区域地质条件及地震概况 根据根据《广州市遥感基岩地质图(1:50000)》及广东地震研究所出版的《广东 省地震构造概论》,广州市位于罗浮山断裂(广三断裂)、西江断裂及珠江口断裂构 成的珠江三角洲断陷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 广州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属强震区。本项目场地区域及附近无断裂通过,区域 稳定性较好。
(m),R—引用影响半径(m), r0—基坑等效半径(m)。 2.4.2涌水量计算 场地主要分布人工填土层<1>、淤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层、粗砂层、残积层、泥
岩全~中风化层。由于地层分布厚度和埋深不均,进行涌水量计算时,假设各岩土层 厚度如下表2.11:取静止水位埋深为2.50m,含水层底板为中风化岩顶面,算得H为 15.0m。 取设计水位降深至基坑结构底板,取结构底板平均埋深为10m。 利用表2.7,按厚度进行加权平均,算得各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加权平均数k为 1.83m/d,影响半径R为169m。取L=530m,B=290m,算得基坑等效半径r0 为221m;算得基坑涌水量Q=2026(m3/d)。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及工程地质剖面图,基坑涌水量较大。 上述结果是在理想状态下计算的涌水量,工程实施过程中,在采取及时支护措施后, 估计基坑涌水量会小很多。
5.10m,平均厚度为3.81 m,土层孔隙大,渗透系数较大,但因堆填时间较长,在自重及上部 荷载作用下固结或下沉量将较小,对基桩产生的负摩阻力将较小。本土层的主要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问题是渗透系数变化较大,容易坍塌,对桩孔施工及地下室基坑开挖有不利影响。 2)软土 场地分布的淤泥、淤泥质土层,分布基本连续,揭露平均厚度3.20m。淤泥含水量高、压缩性高、 承载力低,抗剪强度低,中等灵敏度(St=2.4)。在地震的作用下可产生震陷,根据《软土地区工 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8.0.6的规定,二、三级建筑物地震震馅沉降量≤30mm。 3)软化崩解 白垩系红层泥质含量高的残积土、全风化、强风化层遇水易软化,白垩系红层中的砾岩的残积土层、 全风化、强风化岩含砂粒较多,浸水易崩解。 4)岩石软化及干裂 泥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软化系数0.65,属于软化岩石,浸水软化,强度降低。泥质粉砂岩失水易 发生干裂。 5)岩层软硬不均 本段基岩主要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属软~较软岩。岩石软硬强度变化大 (8.1~22.8MPa),且风化程度不均,如强风化地层中夹中、微风化地层,微风化地层中夹强 风化层等,岩性差别及风化程度不均导致垂向及水平方向岩石强度差别较大。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要点
2.3 土岩层结构及工程地质特征 据钻孔揭露,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按成因类型分为1.人工填土层
(Q4ml)、2. 冲洪积层(Q4al)、3.残积层(Qel)、4.基岩(K),现 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Q4ml) 杂填土(岩土层编号1):灰色-灰褐色,稍密,稍湿,主要由砼块、砖块、砂、 黏性土等组成。各钻孔均有揭露,厚度1.00~8.90m,平均厚度为3.81 m。 2. 冲积层(Q4al) 淤泥(岩土层编号2-1):灰黑色,流塑,土质黏滑,有腥臭味,手捏易变形, 局部夹有薄层状淤泥质粉砂。159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50~9.80m,平 均厚度为3.28m,层顶埋深1.00~10.10m(标高-2.66~9.14m)。 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岩土层编号4-4):褐红色,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岩 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完整,岩芯呈柱状、短柱状,节长6-40cm,岩 质较软,锤击声哑, 局部为微风化泥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159个 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0.50~13.30m,层顶埋深18.10~38.40m(标 高-32.30~-9.40m)。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要点
二ο一一年十月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要点
目录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阶段、任务及要求 1.3勘察工作简述 1.4勘察工作及报告编写依据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区地形地貌特征 2.2区域地质条件及地震概况 2.3土岩层结构及工程地质特征 2.4水文地质条件 2.5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3、地震效应 4、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4.2场地地基土(岩)均匀性及适宜性评价 5、岩土设计参数和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 5.1场地土(岩)层的承载力参数建议 5.2基础类型选择 5.3基坑开挖、支护建议 5.4地下室抗浮设计建议
本次勘察按要求进行标贯试验,并采取岩、土、水试样进行室内试验。 本院于2011年07月08日先后组织16台工程钻机进场进行勘察施工,
至2011年07月30日完成该项目野外勘察工作,完成的总工作量如 下表1.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要点
1.4勘察工作及报告编写依据 ①《勘探布孔图及勘察要求说明》、项目技术条件; ②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③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④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 ⑤国家标准《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⑥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⑦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⑧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⑨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要点

附表
1、钻孔主要数据一览表
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3、土(岩)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4、地层统计表
5、砂土地震液化判别表
附 图
1、图例
2、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3、工程地质剖面图
4、中、微风化岩等高线图
5、钻孔柱状图 (199孔)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要点
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1.2.1勘察目的 通过本次勘察工作,为国际医药展贸中心桩基础施工及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提供岩土工
程资料。 1.2.2本期勘察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全场地共布钻孔199个,其中控制性勘探孔68个; 钻孔深度:
控制性勘探孔要求钻进微风化岩层不小于3.0m,一般性勘探孔要求钻至微风化岩层 面;且所有孔深度均不应小于15m。具体要求如下: (1)3 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 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 (2) 查明建筑物范围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 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4) 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地基的稳定性做 出评价,并确定不良地质的位置、深度及范围,并提供有关防治措施的建议; (5)查明地下水的性质、补给条件、各土层的渗透性及水流量,提供降水设计所需的 计算参数和方案建议。判定环境水和土对混凝土和金属材料的腐蚀性; (6) 提供基础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可作为持力层的土层,承载力 特征值 和施工要求等。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要点
2.4.2.5涌水量的预测 2.4.1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 本场地基坑属于块状基坑,在进行涌水量预测时,计算公式采用“大井法”潜水完整
井圆形基坑出水量计算公式: Q=1.366k(2H-S)S/(lgR- lgr0) R=10 S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k—渗透系数(m/d), S—设计水位降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