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制作工艺
粽子的钩织方法

粽子的钩织方法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常常在端午节时食用。
由于粽子软糯可口,且香味十足,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然而,大部分人认为粽子只能用传统方式制作,却不知道还有用钩织方式制作的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粽子的钩织方法。
一、制作工具1. 钩针(号数为2.5mm以上)。
2. 棉线,建议使用棉线丝光度高,且不易扭结。
3. 填充物:棉花、玉米粒等。
二、制作过程1. 制作外部皮肤先用灰色线钩织一个正方形,用其作为皮肤的前半部分,并产生粽子扣带的同时,选择小的粘钩将其安装在上面。
然后再钩一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但将其设计成有两个梢,称为背包(注意不要把背包梢和前部扣带混淆),最后在两侧用单一的线缝合。
2. 制作内部填充物用彩色线钩织三个正方形,分别用作前、背包的内部填充物和底部边缘。
将棉花或玉米粒等填入前、背包中,最后将底部的正方形钩到填充物中心,将粘合。
3. 制作扣带一般情况下,扣带的长度取决于粽子的大小,即使当他们以后被成对制作时。
因此,你需要根据总长度钩织基本的扣带,最好钩制长一些。
然后在每个扣带的较宽端处,织入一个小环来挂入扣带前半部分,直到与背包缝合的位置完成分离。
在扣带两端,彼此固定,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粽子扣带。
4. 最后的缝合将前和后包的缝合口放在同一厚度上,钩织一个单独的正方形形,在每一侧的尾端上缝合扣带梢。
最后,粽子便完成了。
三、注意事项1. 补充线时,要确保新线的结直接被连接在正方形中心(不是在角上),以防止线头的松动。
2. 粽子的规格因人而异,最好在开始设计时起草草图,以确认基本的尺寸和大小。
3. 填充物不一定要用棉花或玉米粒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喜好自由选择。
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粽子的钩织方法,你们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粽子。
钩织的不仅是粽子,而是一份情感,一份期待。
希望大家能享受钩织的乐趣,将这种传统工艺延续下去。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生活小窍门: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生活小窍门: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端午节是我国的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吃粽子,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
如今,喜欢亲自动手制作美食的都市年轻人,对包粽子却一窍不通。
人们都在一些网络平台纷纷询问着粽子米要泡吗?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包粽子的米为什么要泡?糯米中的黏性存贮于细胞当中,若用水淘过马上就包粽子,即使上等糯米也不会很黏。
因为粽子糯米直接煮吸水性较差,包粽子前对糯米的浸泡会让米在煮的时候更容易吸水,缩短粽子的煮制时间,并提高粽子的口感。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粽子米要泡多久,其中,一种说法是,再把粽子米淘洗好之后,用30度左右的温水浸泡40分钟左右。
水的高度一定要没过米。
这样泡出来的米,会让粽子更加的有光泽,口感好、而且会散发出特殊的米香。
关于包粽子米要泡多久这个问题,还有另一种说法。
就是泡的越久越好。
泡的时间越长,粽子米的口感就越好。
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糯米在泡制的时候,水一定要没过糯米。
最好的比例是,水和米的比例为一比二。
如果泡的时间长,需要勤换水,大约每天要更换清水2到3次为宜。
因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其中比较著名的粽子有: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
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
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广东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
冬叶包裹着糯米、绿豆、咸蛋黄、冬菇、花生、五花肉及莲子,是传统裹蒸粽做法,丰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满足。
四川粽子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
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
粽子真空包装工艺流程

粽子真空包装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粽子是中国传统的食品,其制作工艺源远流长。
粽子简介20字

粽子简介20字粽子,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是用糯米、肉类或豆类等食材包裹在艾草或竹叶中蒸制而成。
外观呈三角形或菱形,香气扑鼻,口感糯软。
根据地域习俗和口味不同,粽子的味道也多种多样。
无论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都是人们在端午节或其他节日时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传说,粽子源于中国古代楚国的人民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故事。
在屈原投江的那天,汉族人民摇船与江中鱼相会,在水中放入糯米团,以防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为了纪念屈原,后来就将糯米团加入其他食材,制作成粽子。
制作粽子需要一些步骤和技巧。
首先,准备材料,糯米需要提前浸泡几小时,肉类或豆类需要配制调料腌制入味;其次,在竹席上摆放上一层粽叶,然后加入一些糯米,再加入腌制好的食材,最后再盖上一层糯米,并用粽叶包裹紧实;再次,用细麻绳等捆紧粽子,以确保不散开;最后,将粽子放入蒸锅中蒸煮,时间约为2-4小时,待粽子完全熟透之后,即可食用。
粽子的种类繁多。
根据馅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甜粽子和咸粽子两大类。
甜粽子一般用糯米和红豆沙、豆沙、枣泥、莲蓉等甜馅料来制作,口感甜美香糯。
咸粽子则多用糯米和猪肉、咸蛋黄、香肠、花生等咸馅料制作,口感鲜美咸润。
此外,还有豆沙蛋黄粽、五仁粽、咸肉粽等各式各样的粽子。
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现如今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喜爱食品之一。
不仅在传统节日中食用,如端午节,春节等,粽子也逐渐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小吃,方便食用。
粽子的独特风味和制作工艺,吸引了许多人的兴趣。
粽子在口感上,糯米的软糯搭配馅料的鲜美,口感丰富;在味道上,咸粽子的香味浓郁,粽叶熏香,蒸煮的过程中飘散出来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甜粽子则是甜而不腻,糯而不扎喉。
粽子不仅满足人们的味觉享受,也带来了传统文化的体验。
总而言之,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吸引了众多食客。
无论是在传统节日中还是日常生活中,粽子都早已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粽子的文化内涵

粽子的文化内涵粽子是中国传统的传统美食之一,起源于古代的中国,是农历五月初五的重要食品,最初是为了纪念护国将军屈原而制作的。
粽子的制作工艺和食用方式不仅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风俗。
在春秋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忧国忧民之余,被贪官污吏诬陷,并被流放之际在汨罗江投河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操,制作出一种新型的食品——粽子,用来奉献给江神辞灾祈福。
这些祭品成为了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必备物品,在向神灵致敬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食品文化。
粽子由糯米为主要原料,再加上多种配料如瘦肉、红枣、咸鸡蛋、花生等制成,因此每一种口味都鲜美可口,让人无法抵挡。
多年以来,粽子一直是老少咸宜的食品,在每年端午节时,人们都会品尝各种口味的粽子,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氛围和美好祝福。
粽子制作工艺需要严谨的技巧和工艺,一般而言,需要在红枣中放少许橙皮,并且选用甜糯米,这样煮出来的粽子会味道更加鲜美。
粽子制作需要将糯米配料放置于锅中煮熟,再沿着菱形方向将其包裹并用细麻绳缠绕而成,最终需要十分小心地在锅中烤熟。
除了其作为美食的特性外,粽子在很多方面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像粽子的包赛义一样,象征着人们对于驱邪镇疫、祈福期许的追求。
而多种口味的粽子也反映了古代各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此外,在中国剪纸、画像、挂饰及书画文化中和皮影艺术中里也株粽子的身影。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端午节中,粽子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传承。
过去的时间里,粽子的制作方式和口味有所变化,但是粽子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仍然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表现传统节日的不可或缺的精美物品之一。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食粽子的习俗。
就像中国人将月饼与中秋节相联结一样,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代表性食品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的端午节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年年都有人会为此做出浓厚的准备和热烈的庆祝。
现如今的社会,虽然生活习俗已经有了很多改变,但是一些传统的活动和食品也一直没有改变。
粽子百科

(2)将肥肉切块用五香粉腌味约30分钟。排骨切块用黑醋、酱油、盐、味精、面粉腌过备用。
(3)将荷叶对撕,粗面朝下,铺上3片竹叶,放一半的糯米。然后放入香菇、莲子、虾米、栗子、咸蛋黄、肥肉、排骨、芋头、绿豆仁。再放上另一半糯米,将另外3片竹叶盖上。
“甜茶粽”:“取真武山优质甜茶取汁用来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滑细嫩,柔软 粘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去腻消食,营养丰富”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软,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莲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1粽子的种类
甜粽子:水果粽,豆沙粽,枣子粽,香芋粽
咸粽子:肉粽,香菇粽,莲子棕,等等
八宝粽:里面有红绿丝等等的材料,
碱粽
白粽
用料:
(1)糯米500克、干香菇1朵、莲子4粒、虾米10克、绿豆仁50克、栗子2粒、干荷叶1张、干竹叶6片、干碱草2条。
(2)咸蛋黄1粒、胡椒粉少许、芋头30克、排骨、肥肉约100克;五香粉、葱油、味精盐少许。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块包粽,火腿要金华者,精肥适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蛋黄粽”:“中间一个蛋黄,蛋黄必须采用上好鸡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
1、广东端午节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7 老边粽子 (始建于1829年,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
8 米旗粽子 (1994年西安,著名品牌)
【参考文档】粽子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粽子作业指导书篇一:粽子作业指导书1 原辅材料标准符合SB10377-201X标准,验收合格。
除农副产品外,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材必须选择有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产品,各种证件齐全有效。
2 工艺流程粽叶处理★(选检、蒸煮软化、刷洗、浸泡)糯米处理★制馅原辅料处理★配料制馅冷冻贮存、运输、销售袋装包装检验℃储存、运输、销售注:标“★”代表关键工序 3 生产操作规范 3.1 原料的购置及选捡所有原料购置时相关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验,对符合要求的原料方能入库。
特别注意:所有用料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人员选捡,做到无杂、无病虫害、无霉变、无异味、无污染,选捡后必须经过质管部检验合格后方能投料。
3.2粽叶的前加工处理3.2.1 检验领料:按本规范的2.1进行验收,应符合要求。
并做到所有用料使用前必须经专人选检,做到无杂、无虫害、无霉变、无异味、无污染,方能投料。
3.2.2 蒸煮软化:首先把夹层锅清洗干净后,检查进气阀门、安全阀门、排冷凝水阀门,应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然后把粽叶轻放于锅内,注入制定人:温委核准:尚仰民冷水,打开进气阀门(气压 < 0.3Mpa)进行加热至沸腾,关小进汽阀,使锅保持微沸状态40—50分钟进行软化消毒,煮制折叠时叶筋不断裂。
注意:蒸煮过程粽叶不能露出水面。
3.2.3 冷却刷洗:经软化消毒的粽叶捞出放入缸或盒内,用冷水冷却,然后用干净的湿笼布逐叶刷洗干净(无泥斑、无杂质),并重新叠放整齐,按一定数量捆扎浸泡于冷水中备用。
注意:软化的粽叶要用流动水浸泡,但浸泡时间不得过长,防止微生物繁殖产生异臭味。
3.3糯米的前加工处理3.3.1 检验领料:按本规范的2.2进行感官检查,应符合要求。
3.3.2泡米糯米:① 选米:把糯米逐次少量平铺于洁净平整的案板上,拣除砂、土、头发、铁块、霉变粒等杂质,必须干净无遗漏。
介绍粽子的说明文

介绍粽子的说明文
《粽子》
粽子,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它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的外形大多为三角形或四角形,不同地区的制作方法和馅料可能有所差异,但一般都以糯米为主要原料。
粽叶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常用的有芦苇叶、箬竹叶等。
这些叶子具有清香的味道,能够为粽子增添独特的风味。
粽子的馅料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咸肉粽、豆沙粽和红枣粽等。
咸肉粽以猪肉为馅,搭配咸蛋黄、香菇等食材,口感鲜美;豆沙粽则以甜豆沙为馅,口感细腻;红枣粽则以红枣为馅,味道香甜可口。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会制作特色粽子,如广东的肇庆裹蒸粽、浙江的湖州粽等。
包粽子是一门手艺,需要一定的技巧。
首先将糯米洗净浸泡,然后将粽叶折叠成漏斗状,填入糯米和馅料,再将粽叶包裹起来,用细绳捆扎。
包好的粽子要放入锅中蒸熟,熟透的粽子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如今,粽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食,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
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总之,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味,深受人们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艺综合实习A实习报告实习题目粽子的加工及包装设计专业班级食工1501班小组成员姓名学号成绩组长吕嘉豪152102018朱强盛152102020成员秦俊峰152102053指导教师郭城职称副教授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二○一八年六月小组成员及分工目录摘要 (I)关键词 (I)前言 (2)1材料与方法 (2)1.1实验材料 (2)1.1.1原料 (2)1.1.2主要仪器 (2)1.2实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粽子加工工艺流程 (2)1.2.2操作要点 (2)1.2.3感官评价 (3)2结果与分析 (3)2.1糯米浸泡时间对粽子品质的影响 (3)2.2糖添加量对粽子品质的影响 (4)2.3盐添加量对粽子品质的影响 (6)2.4正交试验 (7)3包装设计 (8)4宣传策划 (9)5成本核算 (10)6实习心得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1)附录1产品照片 (12)附录2开题报告PPT (12)附录3总结汇报PPT (13)附录4感官鉴定结果汇总表 (14)摘要本课题对粽子的加工工艺和包装进行了研究设计,并初步核算了其原料成本。
研究结果表明,糯米用水浸泡的时间长短以及其中添加的馅料多少对粽子的品质有较大影响。
将粽子包好,而后宜用文火熬煮,终点温度控制在150℃,馅料本实验选用肉、红豆、红枣、小米、西米,按本实验方法做出的粽子调味较好,口感上佳。
此外,本产品选择塑料制品包装,该包装形式成本较低,经济实惠,方便使用。
关键词粽子;工艺;配方;包装设计前言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
糯米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八宝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糯米也是酿造醪糟(甜米酒)的主要原料。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品。
其中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所以在肠胃中难以消化水解。
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食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传说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
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
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蛤蒌、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粽属于是“籺”的一种。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粽籺,俗称“粽子”,古称“角黍”,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
有传说粽子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诞生的,而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一直到至今,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蛤蒌、豆沙、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香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本课题以几种馅料和糯米为原料加工粽子,拟对粽子加工配方和相关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为粽子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电磁炉C19S08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秤KFS-C1 中国凯丰集团有限公司1.2.1粽子加工工艺流程1.2.2操作要点(1)粽叶的处理:粽叶沸水入锅五分钟,煮好后迅速用冷水冲洗,这样处理后粽叶不会发黄。
(2)糯米的浸泡:糯米需浸泡12h,使糯米煮出后更加软糯可口。
(3)粽叶的折叠:从五分之二处折叠,将粽叶折成漏斗形状,折叠处需将部分重叠,以免漏米。
(4)加料:糯米压实,馅料尽量添加在中间,否则会影响口感。
1.2.3感官评价单因素采用描述性分析中的一致方法对产品感官品质进行评价,评价小组由本组4名成员及指导老师共5人组成。
每次评价结果均由小组一致讨论后得出。
正交试验采用加权评分法对样品进行评价,评价标准见表1-1。
表1-1 粽子样品感官评分标准项目满分评价标准评分色泽20 糯米颜色较亮,有光泽度糯米颜色较浅,有光泽度糯米较多杂色,无光泽度15~209~140~8香气20 具有粽叶、馅料、糯米特有香气粽叶、馅料、糯米香气较淡无粽叶、馅料、糯米香气15~209~140~8组织状态30粽体无漏角,馅料、糯米饱满度好粽体有一定的漏角,馅料、糯米无饱满度粽体漏角严重,馅料、糯米无饱满度21~3011~200~8口感30 馅料、糯米软硬适中,糯而不烂,馅料有嚼劲馅料、糯米入口过于柔软或稍硬无嚼感,入口粗糙21~3011~200~82结果与分析2.1西米煮制的时间对粽子品质的影响西米煮制的时间是影响粽子品质的关键因素。
实验对不同的煮制时间长短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1、图2-3。
表2-1 西米煮制时间对粽子品质的影响西米煮制时间(h)感官评分香气(20%)色泽(20%)组织状态(20%)滋味(40%)感官总分0.8 16.115.815.216.9641 16.416.116.426.575.4 1.2 16.915.616.840.589.8 1.4 16.217.418.531.984 1.6 1615.617.630.679.8表2-2 评价员对粽子的感官评价结果西米煮制时间(h)感官评分1 2 3 4 50.8 60606865671 82658073771.2 90959187861.4 87808684831.6 8077847682图2-3 糯米浸泡时间对粽子品质的影响由表2-1可知,西米煮制时间对粽子的香气、色泽、组织状态和滋味等各方面均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滋味的影响较大。
由图2-3可以看出,在西米煮制时间由0.8h递增至1.2h的范围内,所制得的粽子的感官总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在西米煮制时间由1.2h 递减至1.6h的范围内,所制得的粽子的感官总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西米煮制时间为1.2h时,西米软糯程度适中,粽子风味较好,感官评分最高。
因此西米煮制时间为1.2h 较好。
2.2糖添加量对西米粽子品质的影响糖的添加量会直接影响西米粽子中西米的味道,过甜会让人觉得很腻,如果不甜,会让人觉得没味道,故糖的添加量在本实验中影响较大。
做出的实验结果如表2-4、图2-6。
表2-4 糖添加量对粽子品质的影响糖添加量感官评分香气(20%)色泽(20%)组织状态(20%)滋味(40%)感官总分10% 16.415.217.615.264.4 15% 15.916.517.120.770.2 20% 16.214.916.930.278.2 25% 16.816.11839.190 30% 15.815.617.43482.8表2-5 评价员对粽子的感官评价结果糖添加量感官评分1 2 3 4 510% 606564716215% 716665737620% 767882837225% 889094938530% 8285838480图2-6 糖添加量对粽子品质的影响由表2-4可知,糖添加量对粽子的香气、色泽、组织状态和滋味等各方面均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滋味的影响较大。
由图2-6可以看出,在糖添加量由3.3%递减至2.5%的范围内,所制得的粽子的感官总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在糖添加量由2.5%递减至1.4%的范围内,所制得的粽子的感官总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糖添加量为 2.5%时,浓度适宜,粽子风味较好,感官评分最高。
因此糖浓度为2.5% 较好。
2.3椰浆添加量对西米粽子感官品质的影响按照椰浆按照与西米一定的比例进行试验,根据评分标准对粽子的品质进行评定,其结果如表2-7、图2-9所示。
表2-7 椰浆添加量对粽子品质的影响椰浆添加量感官评分香气(20%)色泽(20%)组织状态(20%)滋味(40%)感官总分5% 14.915.915.134.180 7% 15.315.718.235.584.7 9% 16.215.517.535.585.7 11% 18.415.61838.790.7 13% 18.215.117.533.584.3表2-8 评价员对西米粽子的感官评价结果椰浆添加量感官评分1 2 3 4 55% 74788583817% 77828589929% 748786899311% 918588949613% 8591908175图2-9 盐添加量对粽子品质的影响由表2-7可知,椰浆添加量对粽子的香气、色泽、组织状态和滋味等各方面均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滋味的影响较大。
由图2-9可以看出,在椰浆添加量由5%递减至11%的范围内,所制得的西米粽子的感官总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在盐添加量由11%递增至13%的范围内,所制得的西米粽子的感官总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故椰浆添加量为11%时,浓度适宜,西米粽子风味较好,感官评分最高。
因此椰浆浓度为11%较好。
2.8正交试验经过单因素实验分析知,西米煮制时间、糖添加量、椰浆添加量对西米粽子品质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选择以上三个因素进行L9(33)正交试验,正交试验设计见表2-10,试验结果见表2-10、表2-11。
表2-10 正交试验设计水平因素A西米煮制时间(h)B糖添加量(%)C椰浆添加量(%)1 1 15 92 1.5 20 113 2 25 13表2-11 正交试验结果实验号因素综合评分A西米煮制时间(h)B糖添加量(%)C椰浆添加量(%)1 1 1 1 71.522 1 2 2 73.463 1 3 3 73.894 2 1 2 76.885 2 2 3 84.326 2 3 1 81.697 3 1 3 76.628 3 2 1 77.839 3 3 2 74.91K1218.37 205.02 231.04K2242.89 235.61 225.25K3229.36 230.49 234.83k172.96 75 77k280.96 78.54 75k376.45 76.83 78.28极差R 8 3.54 3.28主次因素A>B>C最优组合A2B2C3由表2-10可知,对正交试验进行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根据正交试验的极差R可得到R A>R B>R C,所以对产品风味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西米煮制时间,其次是糖添加量,椰浆添加量影响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