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美术概论复习总结

关于美术概论复习资料一、最早提出艺术的模仿发生说的古希腊哲学家是1 柏拉图2 亚里士多德3 赫拉克利特4 苏格拉底二、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有多种学说,意大利美术学家克罗齐提出的是1 表现发生说2 媒介说3 有意味的形式说4 情感符号说三、美术起源于1 人脑意识2 社会实践活动3 游戏4 巫术四、在我国,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这一思想的是1 王国维2 鲁迅3 胡适4 蔡元培五、《清明上河图》是我国朝的绘画作品1 唐2 宋3 元4 明六、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1 《诗艺》2 诗学3 诗品4 论崇高七、美术在整个社会结构中从属于1 政治2 道德3 上层建筑4意识形态八、佛雷泽关于原始美术的著名论述处于一书1 艺术起源2 金枝3 艺术论4神话九、美术活动的社会功能有1 审美心理功能2 审美教育功能3 审美欣赏功能4 审美理解功能十、形象思维离不开1 严密的逻辑推理2 判断推理、论证3 具体可感的形象4 抽象单一的个体十一、《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主要运用的构思方式为1 整合2变形3 移情4 意蕴的凝结十二、《向日葵》是的代表作1 塞尚2 凡?高3 达芬奇4米开朗琪罗十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说明灵感的到来和出现还需1 艰难探索的过程2 天赋3 顺其自然4 偶然得到十四、典型是1 概括化与个性化的统一2 高度的概括化,揭示事物本质规律3 鲜明的个性化4模仿和创新十五、下列不是灵感的特征1 突发性2 超常性3 易逝性4 永恒性十六、“得心应手”讲的是1 艺术形象2 艺术体验3 艺术技巧4 艺术构思17、从创作客体来看,艺术创作离不开1 艺术家的主观努力2 客观现实社会生活3 一定的时代4 一定的民族和阶段18、被喻为“艺术作品的陵墓”的是1 艺术博物馆2 艺术展览馆3 艺术市场4 艺术出版社19、“艺术世界”不包括1 艺术主体2 艺术机构3 艺术接受4 艺术规则和制度20、下面那一个不属于审美期待视野1 文体期待2 价值期待3 意蕴期待4 意象期待21、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观性和1 愉悦性2 经验性3 直接性4 偶然性2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谁评价王维的诗画1 严羽2 苏轼3 刘缌4 王士祯23、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谁认为“高峰体验”是人在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激荡人心的时刻1 马斯洛2 绕斯3 杜威4 德立达24、美术批评的前提是1 美术感受、2 美术欣赏3 美术体验4 美术交流25、“异质同构”说的代表人物是1 阿恩海姆2 恩斯特卡西尔3 罗杰佛莱4 毕达格拉斯26、“美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与经济基础1 文学2 音乐3 舞蹈4政治27、美术与政治的正确关系是1 美术从属于政治2 美术决定政治3 二者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一样4 二者相互影响28、美术以什么掌握世界1 理论的方式2 艺术的方式3 宗教的方式4 实践——精神的方式29、美术的基本特征是1 视觉形象性2 典型化形象3 艺术形象4 具象形象30、关于“艺术典型”叙述不正确的是1 它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2 必须具备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3 要体现美术家的独特的个性及独特的创造4 要与众不同,让人们不容易理解31、郑板桥所说的“手中之竹”是指1 内心现象2 感性表象3 审美意象4 艺术形象32、在中国传统风俗中鱼代表着年年有余的吉祥象征,这是指美术作品中意义的什么层面1 物质材料层2 作品形式的结构之中3 文化意义4 作品中物象、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和表现含义33、对于美术家的“表现自我”论述正确的是1 是一个与外界无涉的纯封闭、纯主观的自我2 是一种无需控制的、无目的的举动3 是一种自我发泄4 是集群艺术意志经由美术家加工提炼之后的再生物35、美术创作唯一的思维方式是1 形象思维2 抽象思维3 具象思维4 逻辑思维36、美术创作中形象思维的基本过程是1 表象——形象的概念——审美意象2 表象——概念——审美意象3 表象——形象的概念——表象4 表象——概念——表象37、对于美术美容与形式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1 从抽象意义上讲,在美术创作层面上内容决定形式2 在美术创作层面上,从具体的实质过程看,内容与形式不分先后,是共生关系3 从接受角度看,形式先于内容4 从接受角度看,内容先于形式38、对于美术接受的不正确表述是1 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2 美术接受意味着美术作品将成为一个对象性的存在物3 美术接受是美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4 美术接受只存在于整个美术生产活动的一部分39、美术形态在历史发生过程中的先后次序1 写实形态—形式形态—装饰写实形态2 形式形态—写实形态—装饰写实形态3 形式形态—装饰写实形态—写实形态4 写实形态—装饰写实形态—形式形态40、“有意味的形式说”的代表人物是1 哈奇生2 克莱夫,贝尔3 苏珊,朗格4 荷加斯41、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是指1 内心视像2 感性表象3 审美意象4 艺术形象42、不属于美术家主体性表现的是1 具有独立的艺术思维过程2 充分利用自己对具体艺术手段的把握3 自我原是情感的宣泄4 尽情发挥自我艺术意志43、“内心视像”出现在美术创作的那个阶段1 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阶段2 构思阶段,3 传达阶段4 审美意象的形成阶段44、审美易象的二重性是1 确定性和明晰性2 确定性和抽象性3 伸缩性和具体性4 较确定性又不够确定45、美术创作中的无意识是1 不受大脑控制的2 服用迷幻药之后出现的3 醉酒之后表现出来的,4 创作主体在特定条件下一时意识不到的心理现象46、透视属于一种1 创作方法2 艺术手法3 艺术技法4 写意方法47、美术发生的上限是1 人工性2 艺术手法3 艺术技法4 写意方法48、媒介说的代表人物是1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2 罗杰佛莱3 荷加斯4 苏珊朗格49、美与美感关系的不正确表述是1 美决定美感2 客体的美是主体美感的根源3 美术作品的美是欣赏者美感的根源4 美感一定根源于美术作品的美简答题: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答案要点(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只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美术概论考研复习材料.docx

上编:美术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本质论★★ 第一节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 一、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简答题,2010年试卷,P25)(1)、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名词解释)★★(2)、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名词解释,考试重点:从代表人物、观点、发展、本质四个方面来作答,2007年试卷,P27)★★★★ (3)、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名词解释,P29, 2005、2006、2008 年试卷)★★★ (4).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2007年、2011年试卷,P30)★ (5)、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名解)★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1)、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名词解释,P32, 2005 年、2008 年试卷)★★ (2)、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名词解释,P34, 2006年试卷)★★★ (3)、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名词解释,P37, 2005 年、2009 年试卷)★三、从美术本体一一形式解释美术★★★★ (1)、“有意味的形式”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名词解释,P39, 2006年、2008年、2011年试卷)★(2)、媒介说:艺术是媒介。
(名解)★★(3)、情感符号说:艺术是一种符号的形式。
(名词解释,P42, 2005年试卷)★★★★(4)、异质同构说:用单纯的心理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去解释“人”和“艺术”(名词解释,P44, 2006 年、2009年、2011年试卷)四、马克思主义的解释★第二节美术的社会本质★ 一、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简答题)(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三)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简答题)★(四)美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简答题)★1、美术与政治的关系★2、美术与道德的关系(论述或简答)★(五)美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论述)★★★★ 1、美术与宗教的关系(简答题:简述美术与宗教的关系?2004 年、2006 年、2009 年试卷,P60-62 页))★★2、美术与哲学的关系(论述题:结合实例谈谈美术与哲学的相互关系?2011年试卷,观点加例子P63)★二、美术与社会生活(一)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二)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美术反映全面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反映。
美术概论复习提纲

美术概论复习提纲一、美术的特征1、艺术起源“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多元决定说”。
艺术的起源最有影响的是“劳动说”和“多元决定说”。
2、探索艺术起源方法(P、31)(1)、文献学方法以古代比较经典的文字记载为依据,推测艺术的发生,是较早的一种途径。
在中外古代文献中有关艺术起源的方法,一些是古代先哲对艺术的天真而朴素的猜测,一些则是对更为久远时代传说的记载,文献学的方法不适合作为艺术发生学的基本方法,古文献中有关艺术的起源的记载适用于对相关判断的佐证。
(2)、考古学方法(3)、文化人类学方法(4)、认识发生学方法(5)、动物学方法(6)、美学方法3、美术形成要素(P、41)1,首先,原创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要素,他也是决定美术在发生后所必须具有的特质。
2.其次,创造主体对象化是美术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4、实用美术包括(P、53)包括工艺美术、民间手工艺、工业设计和建筑5、作品形式要素(P、102)(1)造型:就是模仿所表现对象外形的基本手段和结果。
只出现在具象性作品中。
造型形式感和材质感。
形式感体现的主要作品是意味。
6、美术一般的传播形式(P、139)1、直接传播指美术作品本身直接为大众接受的过程和方式。
通常的直接传播有开放性展示、现场创作和展览。
展览是最普及和主要的一种直接传播方式。
2、间接传播通过一定的媒质中介把美术作品的复制图形传送给观众,即美术的间接传播。
间接传播的媒质中介有纸制品印刷、影视录像和因特网等。
3、综合传播以学术活动为中心同时结合展览和媒体传播的综合传播。
7、美术演变的方式(P157)1、继承和出新2、求异和融合3、衍生和演替4、亦变亦恒二、典型形象(名词解释)1、造型艺术(P、12)造型艺术是和西方缪斯艺术相对而言的。
显著特点是:(一)、造型艺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与空间中,可以凭视觉、触觉感知,无需借助音响或语言一类非物质媒介以展示。
(二)、造型艺术的构成要素为光、色、线、形、空间、体量等,变现为二维空间和三三维空间的形态。
美术概论考试资料

第一章:本质论1:关于美术的各种学说:代表人物,观点,对后世的影响。
(表现说,理念说,情感说,无意识说,有意味的形式,情感符号说)A: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在其美学著作《艺术论》中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情感。
”他认为,一个人在现实中或想象中体验到痛苦和快乐,把这种感情在画布上或大理石上表现出来,并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
B: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
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等,其影响波及西方近现代美学以至20世纪世界美术的发展。
C: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佛洛依德和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他们的学说对本世纪西方现当代美学和美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D: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说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学家黑格尔。
他们的观点就是把“理念“说成是一切现实事物的根源,因此也就是艺术的最终根源。
F:“有意味的形式”说这一理念是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佛莱提出和极力倡导的。
它开了视觉艺术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观点是:艺术品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的;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也没有。
G:情感符号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
卡西尔认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所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艺术确实是符号体系”,“艺术的真正主题应当从感性经验本身的某些基本结构要素中去寻找,在线条、布局、在建筑的、音乐的形式中去寻找”。
2:美术与政治关系,美术与宗教关系A:美术与政治的关系首先应该明确是是,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美术概论复习题汇总

一题: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生产形态。
2.情感说认为美术是的传达,情感说的流行同欧洲19世纪艺术运动相关。
3.“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他的重要的理论著作是《》。
4.提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是。
5.画家在其著作《美的分析》中提出“波状线和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6.“有意味的形式”说是英国美术批评家和提出和极力倡导的,这一理论开创了视觉艺术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
7.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是美感产生的根源。
8.罗中立的代表作品是《》。
9.在美术创作的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会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这种联想指的是。
10.郑板桥画竹子时提出了四种竹子,即“园中之竹”、“”、“”和“”,其中“”是经过画家头脑改造而形成的审美意象。
11.美是美术作品的灵魂,是美术的核心本质。
12.“心师造化”是隋在《续画品》中提出的。
13.中国六朝时期哲学家和画家宗炳,在其画论著作《》中主张画家创作应“以形写形,”。
二题: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美的观念2.共鸣3 题材4 无意识三题: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美术的特殊审美个性。
2.形象思维的四个特征是什么?3.简述美术创作中构思活动的三个环节。
4.马克思提出的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什么?四题:论述题(共20分)谈谈你对艺术典型的理解。
一题: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精神2 情感,浪漫主义3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4 齐白石5 荷加斯6 贝尔,弗莱 7审美观念 8 父亲 9 灵感10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胸中之竹 11审美 12 姚最 13 画山水序,以色貌色二题: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美的观念就是那些既反映美的事物的种类的本质和规律,又反映经过典型化了的、非常鲜明的美的事物的个体的现象和形式,既有感性认识中的具体形象性,又有理性认识中的高度概括性,既有某类事物的个别性,又有该类事物的普遍性的观念。
《美术概论》综合复习

《美术概论》综合复习1.历史上关于美术本质的解释,从创作主体角度列举不同的学说和相应的代表人物。
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表达。
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
表现说:认为艺术的本质的自我表现。
代表人物:克罗齐、科林伍德、伯格森。
无意识说:美术是人本能欲望即“无意识”的表现。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
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是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的游戏活动,艺术就是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的冲动。
代表人物:席勒、斯宾塞。
自娱说:美术是自我娱乐。
代表人物:倪瓒、孔衍栻。
2.列举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国画作品名称及其作者。
郑板桥《竹》;范宽《溪山行旅图》;李公麟《五马图》;赵佶《柳鸦芦雁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顾恺之《洛神赋图》;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鬼伯》;张萱《捣练图》;周坊《簪花仕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荆浩《匡庐图》;《人物龙凤图》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T型帛画。
3.列出美术的基本特征。
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空间性。
4.列出美术广义上一般包括的8个主要门类。
建筑、工艺美术、雕塑、绘画、设计、园林、书法、篆刻。
5.从纯美术角度看,主要是指满足欣赏和娱乐等精神需求,列出以审美为目的的纯美术种类。
雕塑、绘画、书法、篆刻。
6.从实用美术角度看,主要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美术,列出实用美术的种类。
建筑、工艺美术、设计、园林。
7.列举中外雕塑家及其作品。
罗丹《思》;米开朗基罗《垂死的奴隶》;刘开渠等《人民英雄纪念碑》。
8.列出雕塑的常见材质。
泥塑(陶)、木雕、石雕、铜雕(金属雕)。
9.列举中外著名建筑。
长城、嵩岳寺塔、五台山佛光寺、太原晋祠、紫禁城、布达拉宫、金字塔、波斯波利斯宫、巴台农神庙、罗马大角斗场、阿克萨清真寺、太阳金字塔、圣索非亚教堂、吴哥寺、比萨斜塔、巴黎圣母院10.列举中外著名油画家。
徐悲鸿、刘海粟、董希文、凡奈克、达芬奇、提香、鲁本斯、伦勃朗、透纳、德拉克洛瓦、米勒、列宾、莫奈、梵高、毕加索11.按照使用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能够列出绘画的不同画种。
美术概论复习整理完结。

美术概论复习整理完结。
选择题 A1.最早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的是( B)A.罗丹B. 张璪C. 徐悲鸿 B. 孔子2.提出“艺术起源于劳动”说的是(B)A.柏拉图B.普列汉洛夫C. 荣格D.黑格尔3. 下列说法中属于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C)A.形象的间接性B.形象的听觉性C.视觉性D.表演性4. 作为美术生产全过程主宰的是(D)A.评论家B.接受者C.美术展览馆D.美术创作者5. 主张艺术和美的本质是“理念”的理论家是(D C)A.亚里士多德B.柳宗元C.黑格尔D.柏拉图6.下列思想中对中国传统美术影响最小的是( C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伊斯兰教思想D.禅宗思想7. 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A)A.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B.美术家的感觉C.想象D.作品制作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艺术可以审美的反映生活B.艺术可以真实的反映生活C.艺术可以表现人的情感D.艺术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9. 下列观点不属于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原则是( C )A.实用B.经济C.模仿D.美观10. 下列说法不属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范畴的是( C )A.意境B.传神C.无意识D.师造论选择题B1. 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
2. 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游戏”说的是(B)A.柏拉图B.席勒C.荣格D.黑格尔3.下列属于美术的基本特征的是(C)A.形象的间接性B.形象的听觉性C.视觉的形象性D.表演性4.作为美术生产全过程作用最为重要的是(D)A.评论家B.接受者C.美术展览馆D.美术创作者5.主张艺术的本质是本能欲望的表现的学者是(C)A.亚里斯多德B.柏拉图C.费洛伊德(荣格)D.黑格尔6.下列文明和思想中对西方传统美术影响最小的是(C)A.希腊文明B.希伯来文明C.禅宗思想D.基督教思想7.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 A)A.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B.美术家的感觉C.想象D.作品制作8.下列艺术体裁中不属于美术的是(D)A.雕塑B.建筑C.书法D.电视剧10.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西方文艺理论范畴的是(C)A.理念说B.符号说C.意境论D.无意识选择题C1.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的本质特征体现为 ( B )A.无意识B.审美C.理念D.认识2.最早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说的是 ( B )A.柏拉图B.克莱夫?贝尔C.荣格D.黑格尔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美术反映现实美B.美术创造艺术美C.美术仅仅是美得形式D.美术史审美对象4.美感产生的根源是,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D)A.审美评论B.审美接受C.生理反应D.审美观念5.主张艺术的本质是“理念”的美学家是(D)A.亚里士多德B.柳宗元C.李泽厚D.黑格尔6.下列不属于艺术接受的方式是(C)A.艺术鉴赏B.艺术批评C.阅读作品D.作品构思7.下列人物不属于艺术起源之艺术论的代表是(C)A.泰勒B.弗雷泽C.普列汉洛夫D.雷纳克8.下列说法中属于西方文学理论范畴的是(C)A.意境B.传神C.无意识D.空灵填空:1.在美术创造的一系列活动中,最重要的有情感、想象思维活动。
美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美术概论复习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等.三,从美术本体___形式解释美术(一)"有意味的形式"说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的.开了视觉适于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媒介说本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艺术批评家棵莱门特.格林伯格首先对贝尔和弗莱的理论进行了清理,继承了他们的艺术本体论思想(三)情感符号说代表人物,德国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四)"异质同构:说代表人物,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一,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马克思提出四种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
哲学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即是马克思说的“理论的方式”。
美术反应现实美。
所谓“现实美“,即现实中的美的事物的美。
现实美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
至于人的美,则既有自然美的一面,又有社会美的一面,而美德就是社会美。
美术家的主体性:在创作过程中美术家说了算。
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中具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趋势的能力和自由。
尊重美术家的主体性即是对美术家人格的维护。
因此,对美术家来说,要保证自己的艺术主体性,首先要确立和保护自己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可替代和不可侵犯的艺术地位。
1空间错觉美术作品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即“虚幻的空间”。
2物象错觉及其他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三、高级阶段(一)理解1、理解和前理解接受者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他过去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甚至包括对人类文化理解的基础上。
接受美学理论称此为“前理解”或“审美的期待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概论复习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中国传统美学画论中,宋代画家郭若虚,清代画家孔衍栻,元代文人花甲倪瓒.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一)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中国六朝时期哲学家和画家宗炳.(二)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达芬奇.(三)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等.三,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一)"有意味的形式"说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的.开了视觉适于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媒介说本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艺术批评家棵莱门特.格林伯格首先对贝尔和弗莱的理论进行了清理,继承了他们的艺术本体论思想(三)情感符号说代表人物,德国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四)"异质同构:说代表人物,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一,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马克思提出四种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
哲学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即是马克思说的“理论的方式”。
美术反应现实美。
所谓“现实美“,即现实中的美的事物的美。
现实美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
至于人的美,则既有自然美的一面,又有社会美的一面,而美德就是社会美。
美术家的主体性:在创作过程中美术家说了算。
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中具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趋势的能力和自由。
尊重美术家的主体性即是对美术家人格的维护。
因此,对美术家来说,要保证自己的艺术主体性,首先要确立和保护自己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可替代和不可侵犯的艺术地位。
1空间错觉美术作品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即“虚幻的空间”。
2物象错觉与其他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三、高级阶段(一)理解1、理解和前理解接受者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他过去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甚至包括对人类文化理解的基础上。
接受美学理论称此为“前理解”或“审美的期待视野”。
2、理解的循环“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
”——狄尔泰 3、理解中的还原和误解(二)体验(三)回味•三、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创作论美术家的主体性1.美术家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美术家是美术生产全过程的主宰,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者。
美术家的主体性首先体现他作为艺术的主宰在实际创作中的地位。
2.美术家的主体意识和表现自我①主体意识:既是美术家对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价值、地位等的觉悟,对自己作为创作主宰地位的确认。
②美术家树立明确的主体意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真诚的艺术意志得到充分的表达。
美术家的创作过程就是表现自我的真诚、善良和美好的艺术意志和艺术愿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创作就是美术家“表现自我”的实践活动。
3.美术家的创造意识和创作个性①美术中的所谓创造,既是运用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表达出全新的艺术情感、形象和境界。
②创造即意味着超越,即在艺术的手法、风格、语言乃至材料上超越已有的东西。
从美术家的角度讲,创造便是超越前人、同人和自己。
③美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三、美术家的修养美术家的艺术生命在于不断的创造,而创造的根本条件在于其深厚的修养。
美术家的艺术天赋与专业技能。
美术家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
美术家的文化素质与思想修养。
美术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
美术创作的思维活:1,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2,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3,形象思维与审美意象的创造。
2、美术作品中内容的构成因素 :①题材(题材决定论·题材无差别论):题材是美术家在审美地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美术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一定的现实生活。
题材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
②主题:主题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对题材与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
主题是作品内容中最重要的东西,通常也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3.美术作品中的意义:从意义的角度考虑美术作品的内容,不仅可以从新的视角理解作品的主题和题材,而且可以更深的意义上把握作品内容的层次、以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①美术作品意义的层次内在于每一美术种类物质材料之中。
②美术作品意义的第二个层次内在于作品形式的构成之中。
③美术作品意义的第三个层次是作品中物象、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
④美术作品中第四个层次是文化意义2.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一)意境与风格1,意境: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通过近代学者王国维。
遂成为中国美学史中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美学和艺术学范畴。
“思与境偕”是唐代的文艺理论家司空图提出来的。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
美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从美术家的主观方面看,他的审美趣味,生活经验,文化教养,艺术修养和个性等都对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格调与品位1,格调:是美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
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
2,品位: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在中国绘画理论中,把绘画作品分为逸品,神品,妙品,能品。
(三)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商品就是那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美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艺术生产)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一)艺术美的来源(二)艺术美的特征。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
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
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隐含的读者”第一类可称之为社会学意义的”隐含的观众”。
第二类”隐含的观众”是美学意义上的。
即本文结构的读者角色和构造活动的读者角色。
美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美学)伊加登把它分为六个层次1,语言现象层2,语义单位层3,表现的客体层4,图示化层面5,思想观点层6形而上性质层。
我们可以把美术作品“召唤结构”分为四个层次:第一,物质材料层,例如纸,金属,召唤结构,感受不同第二,形式结构层,语言,不同画家带给人不同感受趣味。
肌理,笔墨,笔触趣味等内容。
第三,客体所指含义层。
第四,意义集合层,画面的意义情感内在语言。
第四个层次是意义与意味的集合层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的根据。
美术接受创造的无限性不仅表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和历时性上,也表现在个体有限的生命过程中和社会群体接受的共时性组合上。
(同一时期不同画家的表现,有共同,也有不同,不同时期画家,有共同,也有不同。
"美术世界"的构造“艺术世界”的概念首先是由丹托在《艺术世界》中提出的。
美术家,美术作品,批评家,美术理论家,美学家,在各种美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美术编辑,美术教师等。
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一)美术展览馆(二)新闻媒介(三)美术出版社(四)美术博物馆(五)美术市场(六)美术院校美术审美教育的特点“寓教于乐”即接受教育。
“潜移默化”即不知不觉接受教育。
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中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
审美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人们欣赏,感受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发生论 {具有人工性(美术发生的上限),形态性,审美性} 游戏说:美术是自由的游戏,游戏论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宾塞。
席勒:“艺术是自由的女儿”,“正是游戏而且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
他认为艺术发生的真生动力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它既是人的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辩证统一,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标志。
席勒的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之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原始美术的审美发生具有重要价值.斯宾塞:“我们称之为游戏的那些活动,是由于这样一种特征而和审美活动联系起来的,那就是:它们都不以任何直接的方式来推动有利于生命的过程。
”巫术说:巫术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美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可以说巫术论具有准艺术发生学的性质。
认为巫术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
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雷纳克、萨罗蒙赖纳许、吉德逊。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模仿的外观创造与情绪渲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的真实,揭示了艺术起源的社会根源。
如弗雷泽在《金枝》中认为巫术在思想原则上可分为两种一是同类相生二是接触过的物体在脱离接触以后还可继续互相发生作用。
劳动论:1.人类艺术起源于劳动2、艺术本身是一种生产。
劳动说揭示了终极根源。
俄国学者普列汉诺夫《论艺术》:“原始狩猎者的艺术活动的性质十分明确地证明了,有用物品的生产和一般的经济活动,在他们那里先是于艺术的生产,并且在艺术上打下了最鲜明的印记”。
3.马克思主义美术观:美术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美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美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美术是审美意识形态。
美术是交往和对话。
一。
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美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
2.劳动实践使人类建立了新的关系,使美术发生成为可能。
①现实的、物质的生活层面。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②意识与精神观念层面。
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主体与自身的关系;主体与自然界的关系;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美术发展的他律性(一)经济与美术发展要点:1,经济对美术发展的一般制约关系,美术的发展是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的.2,美术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二)社会意识与美术发展政治思想以与伦理道德观念是制约和影响美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宗教对美术发展的影响是更为明显的1,在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艺术受制于经济基础和其他社会意识,2艺术同时也会积极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各种社会意识.所以美术既不是经济的直接反映,也绝不是其他社会意识的简单工具. 美术发展的自律性1)继承借鉴与创造革新的辩证统一是美术自身绵延发展的内在机制:美术总是在不断的不断的创造与继承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向前发展着,这是美术自身运动的历史所揭示的一个普遍规律。
美术的自律发展往往呈现为两种状态:一是在某种模式下的常规发展;二是打破传统模式的艺术超越,即风格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