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赏析

合集下载

清平乐黄庭坚赏析

清平乐黄庭坚赏析

清平乐黄庭坚赏析清平乐是唐代诗人黄庭坚最为著名的一首诗作,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唐代写景诗的代表作品。

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的概括介绍和赏析,以及对它的影响进行分析。

黄庭坚(688年-744年),号太虚,是唐代两大诗体创始人之一,诗风宏伟抒情,又被称为“赋比诗祖”。

他的诗歌博采众家之长,既有古典经典之典籍,又有民间古诗之习题,也有宋代宋文公等流行诗歌之素材,使他的诗歌洋溢着浓厚的古典气息,具有浓郁的民族性。

黄庭坚在唐代诗歌史上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诗歌“赋比诗”大都是由比喻构成的、包含丰富意象的古典隽诗,其风格宏伟壮观,有着深远影响。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清平乐》,它大致上可以分成相应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景象的篇幅,主要内容是景象的叙述,第二部分是抒情,主要是抒发感慨,第三部分是思想,主要是为当时官僚政治提出批判性意见。

《清平乐》采取“千里明月,何处报玄宗”的句式,借助景物来表现思想。

诗中描写了夜景中清晰、凛冽的月光,叙述了满园春色、空谷幽鸟;诗中细致描绘了岸边残月、碧波细流,表达了凄凄切切的情怀;诗中所用的比喻和象征也是有力的,比如“山色有无中,江声咽不绝”,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月出山头,晴明空中”,意象活灵活现;“春草倍翠绿,燕子双双飞”,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清平乐》把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连接起来,以清新的语言立体地表现出景物的美,体现出诗的气韵和韵律性,在唐代诗坛上独具特色,很受欢迎。

诗歌通过优美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诗人身临其境的艺术感悟,从而把诗的情趣表达得淋漓尽致。

《清平乐》的影响甚巨,影响了一批诗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从宋词到明词,从李白、杜甫到苏轼,都有诗人模仿黄庭坚,写出了优美抒情的诗篇;至今,人们仍在赞叹《清平乐》的美丽,在古典诗歌的海洋中再流传着黄庭坚的奇绝。

综上所述,《清平乐》以其精湛的文学技巧,传奇的诗情,以及深远的审美和思想影响,成为唐代文学史上一座高峰,为读者缔造了一种永恒而经典的诗情。

黄庭坚诗歌赏析

黄庭坚诗歌赏析

黄庭坚诗歌赏析黄庭坚诗歌赏析黄庭坚是北宋著名诗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当时的时代享有很高的声誉。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黄庭坚的诗歌赏析,欢迎阅读!1、《采桑子》虚堂密候参同火,梨枣枝繁。

深锁三关。

不要樊姬与小蛮。

遥知风雨更阑夜,犹梦巫山。

浓丽清闲。

晓镜新梳十二鬟。

2、《采桑子》樱桃着子如红豆,不管春归。

闻道开时。

蜂惹香须蝶惹衣。

楼台灯火明珠翠,酒恋歌迷。

醉玉东西。

少个人人暖被携。

3、《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4、《卜算子》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

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於恨。

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

天上人间有底愁,向个里、都谙尽。

5、《步蟾宫》虫儿真个忒灵利。

恼乱得、道人眼起。

醉归来、恰似出桃源,但目送、落花流水。

何妨随我归云际。

共作个、住山活计。

照清溪,匀粉面,插山花,也须胜、风尘气味。

6、《采桑子》城南城北看桃李,依倚年华。

杨柳藏鸦。

又是无言颭落花。

春风一面长含笑,偷顾羞遮。

分付谁家。

把酒花前试问他。

7、《采桑子》荔枝滩上留千骑,桃李阴繁。

燕寝香残。

画戟森森镇八蛮。

永康又得风流守,管领江山。

少讼多闲。

烟霭楼台舞翠鬟。

8、《采桑子》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

贤将开关。

威竦西山八诏蛮。

南溪地逐名贤重,深锁群山。

燕喜公闲。

一斛明珠两小鬟。

9、《采桑子》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

度鬼门关。

已拼儿童作楚蛮。

黄云苦竹啼归去,绕荔枝山。

蓬户身闲。

歌板谁家教小鬟。

10、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

此处代指世外桃源。

②拂金徽:指弹琴。

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2024年黄庭坚诗词及鉴赏

2024年黄庭坚诗词及鉴赏
2024年黄庭坚诗词及鉴赏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
投荒万死鬃毛斑,
上对君山。
赏析:
一笑间泯灭所有坎坷艰辛,满心的喜悦直笔道出,可见山谷为人超脱。
登高望远,满纸是洞庭波浩渺,洗净染白双鬃的愁思,只有沉醉于美景的闲情逸致。波光万顷,映照出豁达洒脱的胸怀,凌风而动。
黄庭坚《菩萨蛮》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当是戏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
开首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这句诗。两句诗不仅从字面看放这里十分熨贴,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这首词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将读者导向了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这样便活画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世界。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一结语将上面贯串下来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这首词全靠直接剥录他人诗句而成,虽非作词之正道,却也颇有移花接木之妙。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诗歌鉴赏】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春归属于何处?孤独并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好去处,唤取启程同居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属于何处》注解、寂寞:清静,寂静。

2、并无行路:没遗留下春去的踪迹。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不料:存有谁晓得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做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笛声非常动听,甲壳类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求解:懂,认知。

9、因风:顺着风势。

0、蔷薇(qiáng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存有单瓣重瓣,候连春直奔夏,存有芳香,果实味苦。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翻译春天返回了哪里?打听没它的脚印,四处一片蛰伏,如果有人晓得春天的消息,大喊它回去同我们同住。

谁也不晓得春天的踪迹,必须想要晓得,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白遍野之句鸣叫,又存有谁能够懂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到了花开的蔷薇。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赏析《清平乐?春归属于何处》就是北宋知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一首词作,这就是一首感慨时光回去而糖芥的惜春词,作者以婉转的笔法,抒发了对春天消逝的悲痛和遗憾,彰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爱好、留恋、痴情和崇尚。

上片写下春天的月夜。

作者将春拟人化,起至句提问,既代普雷寻春、惜春意旨,又散发出爱春、伤春情绪。

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下春去无痕。

“若存有”两句用唯美的笔法抒发自己的心愿,写下了对春天的憧憬深情。

下片写下夏季的到来。

作者先以感叹反问代普雷春天已并无踪迹,进一步整体表现惜春的悲痛,接着,想起黄鹂的定可以晓得。

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迎一层苦恼和悲痛。

结尾以黄鹂“飞到蔷薇”写下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幻灭了,蔷薇表明了夏天已经到来。

黄庭坚《登快阁》全诗翻译赏析

黄庭坚《登快阁》全诗翻译赏析

黄庭坚《登快阁》全诗翻译赏析黄庭坚《登快阁》全诗翻译赏析《登快阁》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七律。

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令任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庭坚《登快阁》全诗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黄庭坚《登快阁》全诗翻译赏析篇1《登快阁》北宋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痴儿:作者自指。

《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聊:姑且。

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倚:倚靠。

落木:落叶。

弄:演奏。

译文1: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黄庭坚原文及赏析

黄庭坚原文及赏析

黄庭坚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黄庭坚原文及赏析黄庭坚原文及赏析7篇黄庭坚原文及赏析1《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词作。

古诗《清明》(作者黄庭坚)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清明》(作者黄庭坚)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清明黄庭坚[宋代]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标签写景、感叹、人生、清明节译文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竟相绽放,犹如笑脸。

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注释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蛰:动物冬眠。

蓬蒿:杂草。

丘:指坟墓。

赏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

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

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关于作者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诗歌《弈棋二首呈任渐》赏析

黄庭坚诗歌《弈棋二首呈任渐》赏析

黄庭坚诗歌《弈棋⼆⾸呈任渐》赏析黄庭坚诗歌《弈棋⼆⾸呈任渐》赏析 这⾸诗别具⼀格,不⽤典故,不加藻饰,⽽全凭诗⼈黄庭坚的烹字炼句的娴熟技巧,以平淡的语⾔写出。

弈棋⼆⾸呈任渐 作者:黄庭坚 其⼀ 偶⽆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樽。

坐隐不知岩⽳乐,⼿谈胜与俗⼈⾔。

簿书堆积尘⽣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 偶⽆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似蛛丝游碧落,⾝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成⽢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参横⽉落不曾知。

拼⾳: 其⼀ ǒu wú gōng shì fù cháo xuān ,sān bǎi kū qí gòng yī zūn 。

zuò yǐn bú zhī yán xué lè ,shǒu tán shèng yǔ sú rén yán 。

bù shū duī jī chén shēng àn ,chē mǎ yān liú kè zài mén 。

zhàn shèng jiāng jiāo yí bì bài ,guǒ rán zhōng qǔ dí bīng fān 。

其⼆ ǒu wú gōng shì kè xiū shí ,xí shàng tán bīng xiào liǎng qí 。

xīn sì zhū sī yóu bì luò ,shēn rú tiáo jiǎ huà kū zhī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经铸史借景传情
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薪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大意】: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
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

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他于英宗治平年间中进士,曾经做过一些地方小官和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

他的诗歌曾受到苏轼的赏识,政治观点也与苏轼相近,仕途生涯
因与新旧党之争纠结在一起。

哲宗初年高太后执政废新法时,他被召入京,曾参与修史及贡举方面的工作;哲宗亲政驱逐旧党时,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哲宗去世后他曾一度被起用,但很快又被贬到远在今广西境内的宜州,后来死在那里。

有《山谷集》传世。

他虽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却又与苏轼并称“苏黄”,成为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根据作者对这首诗的原注:“乙丑年德平镇
作。

”乙丑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当时黄庭坚监德州(治所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德平镇,其好友黄几复任广东四会县令。

黄庭坚与黄几复交情颇为深厚,与他有过不少的诗歌唱和,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

这首《寄黄几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对其迟暮难用的处境,深表惋惜。

首联写两人所居之处相距甚远。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左传》“僖公四年”中楚国使者所说的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一语。

春秋时齐国处于北方近海之地,楚国处于南方近海之地,故一称北海一称南海。

诗人为此诗作跋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德平与四会都为滨海之地,但是一南一北,故诗人把它们比作北海南海,极言相隔之远。

与友人天各一方,诗人不禁“思”从中来。

但山高水阔,要与挚友互通问讯,只能凭借“寄雁传书”,但大雁却“谢不能”,因为“雁阵惊寒,声
断衡阳之浦”(王勃《秋日登府滕王阁饯别序》)大雁也不能飞到衡阳以南的地方,何况四会呢?熔经铸史是黄庭坚在诗歌语言运用上的一个特点,黄庭坚极力倡导语言革新开拓新的诗风,提岀打破传统诗歌的语言陈规,广泛开拓诗歌语言的取材范围,他提倡不仅从前人的诗歌中汲取语言材料,而且从诗歌之外的经史子集中提炼诗歌语言。

但他强调使用古人的语句应该是灵活的化用,而非死板的堆砌。

他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
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他主张在语言材料的运用上力求变化岀奇,但避免生吞活剥。

以上两句虽化用典故但却用得生动新奇,尤其是“ ”字,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更突出了诗人虽思友人但无可奈何之情状,耐人寻味。

谈到语言风格,山谷诗最善用典。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为全诗点睛之笔,在当时就很有名。

“江湖”语岀杜甫《梦
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 “夜雨”则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身处“江湖”而听“夜雨”,使人倍感萧索。

前句写诗人与黄几复昔日的游宴之乐,在桃李春风的美好时节里与好友诗酒文章;后句写一别十年,各自宦迹江湖。

“桃李”、“春风”、“一杯酒”三个意象色彩明丽,节奏轻快,形成了一种知己相聚、意气风发的情状;“江湖”、“夜雨”、“十年
灯”三个意象则显得比较暗淡、悲伤。

这一系列的意象所形成的今昔对比,又造就了一种不胜感慨的凄苦意境。

“夜雨”二字不仅指自然界之风雨,也暗指在官场中所遇到的挫折与艰难。

因此,以“乐” 景衬“哀”情,把辗转江湖的苦闷与对朋友的期盼表达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薪三折肱”对仗工整,别出新意。

《史记•司马相如传》称
相如“家居徒四壁立”黄庭坚把“四壁立”改为“四立壁”,好与下句的“三折肱” 对得上,这样一改使这句诗强调了“壁”字, 朋友作为一个县的长官,而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是何等的清正廉洁。

这也正反映了黄庭坚在诗歌语言运用上的巧妙灵活。

“三折肱”用《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事,意思是一个人折了三次臂膀,就会成为治疗折肱的良医,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果经历的世故多,积累
了许多经验教训就能够洞察事物从而取得成功。

山谷却反其意,“不薪”就是不希望的意思,是说黄几复有经时济世的才能,不须多时就已经
有了良好的政绩。

陈妍《宋诗精华录》评此诗云:“三四为此老最合时宜语,五六则狂奴故态矣”,虽“狂奴故态”,但岀语不凡,既是对黄几复政绩的赞扬,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

尾联诗人想象黄几复远在四会的官宦生活。

“想得读书头已白,”在诗人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把酒畅谈理想前途的青年朋友,如今已白发苍苍,却仍然象从前那样好学不倦!这是夸赞黄几复是真正的读书之人。

“隔溪猿哭瘴溪藤”指那些偏远荒无人烟之地,形容黄几复住所环境之荒凉,一个“哭” 字把黄几复所处的凄凉之境活现在读者面前;凄凉氛围的描绘,也蕴涵了诗人对好友处境的不平之意。

此诗熔经铸史,语有气骨,形成了雄浑的艺术风
格。

诗中最成功的则是那些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字面较为平常, 典故也是常见的,但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以故为新,在整体上取得了新奇的艺术效果。

方东树称之为“英笔奇气,杰句高境,自成一家”。

黄庭坚十分推崇杜甫,以杜甫为学习榜样,七律尤其如此。

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答洪驹父书》)黄庭坚极力强调诗歌的用典,追求
“无一字无来处”,其弊端则是生硬晦涩,妨碍了真情实感的表达。

但这首《寄黄几复》,读来却并不觉得晦涩,“有的地方,还由于活用了典故而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而取《左传》、《史记》、《汉书》中的散文语言入诗,又给近体诗带来苍劲古朴的风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