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诗歌四首
边塞诗歌10首集锦

边塞诗歌10首集锦如果要描述边塞诗的发展史,先秦时代所产生的现存于《诗经》中的边塞诗处于初期是毫无疑问的。
初期的边塞诗尽管发育还不够完善,但已表现出它固有的特色,并对后代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塞下曲四首·其一唐代:常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宋代: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从军行七首·其五唐代: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出塞词唐代: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胡歌唐代:岑参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梅花落唐代:卢照邻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清代:纳兰性德别绪如丝梦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
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幽州夜饮唐代: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唐代:卢纶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清代: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边塞诗歌10首集锦相关文章:▪边塞诗歌精选10首▪描写边塞的古代诗歌经典10首▪边塞诗歌有哪些▪姚燧的诗歌10首▪关于写亡国的诗10首▪萨都剌的诗10首▪李益的诗歌集锦10首▪赵光义著名的诗10首▪李颀的诗歌精选10首。
边塞征战诗歌

边塞征战诗歌1. 哎呀呀,那塞外的风沙,就像疯狂的小怪兽,“呼呼”地刮着。
你想想,战士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征战,得多艰难啊!就像在风暴中前行的船只。
王昌龄的《从军行》不就写出了那种豪情与艰辛嘛!2. 嘿,边塞的战争啊,那真的是残酷得很呢!一场场战斗就如同暴风雨般猛烈,战士们随时都可能倒下。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说得太对啦!3. 哇塞,你看看那些守卫边塞的战士,他们多勇敢啊!简直就是钢铁巨人。
他们面对敌人,毫不退缩,这不就像那高山一样坚定嘛。
岑参的诗里不就有很多这样的描写嘛!4. 边塞征战诗歌里的热血啊,那可真是滚烫滚烫的!就好像燃烧的火焰。
战士们为了国家,不惜一切地拼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多让人敬佩呀!5. 哎呀,那战场上的喊杀声,是不是仿佛在你耳边回响?那激烈的程度,就跟火山爆发似的。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也让人感受到了边塞的独特氛围嘛!6. 边塞的夜晚啊,安静得可怕,只有那冷月陪着战士们。
这场景像不像一个孤独的人在黑暗中徘徊?李颀的诗就很好地展现了这种感觉呀!7. 你说,征战边塞的战士们想家的时候该多难受啊!那心情就跟被小猫抓一样。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写得多真实啊!8. 边塞的风光,有时壮丽,有时又很凄凉。
这不是跟人的心情一样多变嘛。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就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了嘛!9. 哇,想想那些在边塞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他们真的好伟大啊!简直就是天空中最亮的星。
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多么有气势呀!10. 边塞征战诗歌,那就是一部部震撼人心的大片呀!每一首都让人热血沸腾。
战士们的故事,就像那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呢!我觉得边塞征战诗歌真的非常有魅力,它们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热血与豪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战争题材边塞诗词

战争题材边塞诗词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战争题材边塞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战争题材边塞诗词11、塞下曲卢纶〔唐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2、潼关吏杜甫〔唐代〕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
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
“草草”,劳苦的样子。
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
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
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
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
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
“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
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
十首著名边塞诗

十首著名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鹫翎金僕姑,燕尾綉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出塞・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卢汝弼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暖川》李益胡风冻合鸊鹈泉,牛马千群逐暖川。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镇西》天边物色更无春,只有牛羊与马群。
谁家营里吹羌笛,哀怨教人不忍闻。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使至塞上》唐・王维行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最著名的十首边塞爱国诗

最著名的十首边塞爱国诗1、《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可以说,三、四两句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是因为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
2、凉州词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
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3、塞上曲二首·其二唐代: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这首诗的的大意是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4、塞下曲唐代: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5、塞下曲唐代: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
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6、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边塞诗10首

边塞诗10首边塞诗10首篇1朝代:唐朝|作者: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边塞诗10首篇2朝代:南北朝|作者: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陈上祈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边塞诗10首篇3朝代:唐朝|作者: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边塞诗10首篇4朝代:唐朝|作者:李颀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边塞诗10首篇5朝代:唐朝|作者: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边塞诗10首篇6朝代:唐朝|作者:高适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边塞诗10首篇7朝代:唐朝|作者:岑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边塞诗10首篇8朝代:唐朝|作者: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边塞诗10首篇9朝代:唐朝|作者:卢照邻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
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边塞诗10首篇10朝代:唐朝|作者: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边塞战争诗四首 优秀ppt课件

15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此句点名了环境:荒寂的原野,四顾苍 茫,只有这百尺楼,易引起人的寂寞之 感。时令: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 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 时间:黄昏,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 外的亲人。 戍卒:久不归,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
7
盛唐 边塞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 间形成的一个以边疆地区军民 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 流派。
8
边塞诗中常常出现哪些意象?
黄沙、夕阳、月亮、城楼、黄河、 长城、白雪、白草、秋霜、大漠、 烽火、大雁、骆驼、战马、红旗、 美酒、笛子、芦管、号角、马嘶、 龙城、天山、玉门关、雁门关、
9
思想情感:
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
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5
背诵: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
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
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
4
背诵: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这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
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
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边塞诗1源自2需要背诵的边塞诗歌
10首雄浑豪迈的边塞诗词,醉卧沙场君莫笑

10首雄浑豪迈的边塞诗词,醉卧沙场君莫笑•边塞诗,也称出塞诗,也是古代诗词中常出现的题材之一,通常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创作内容。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隋代开始兴盛,唐代为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产生了众多佳作。
一、《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诗人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的,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作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但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事,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
二、《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初唐四杰之一,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也使诗具有明快的节奏,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三、《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
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
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四、《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第二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忽如一夜春风来, 散入珠帘湿罗幕, 将军角弓不得控, 瀚海阑干百丈冰, 中军臵酒饮归客, 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
胡天八月即飞雪。 千树万树梨花开。 狐裘不暖锦衾薄。 都护铁衣冷难着。 愁云惨淡万里凝。 胡琴琵琶与羌笛。 风掣红旗冻不翻。 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上空留马行处。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阵阵呜咽的笛声:亲人的呼唤、游子的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 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 战争原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 可奈何的等待。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 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 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 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他的边塞诗的思想艺术成就,从总体说, 是中唐诗人所不可企及的。这些诗从多方面真 实而形象地反映当时边塞战争的实际,闪烁着 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光彩。按内容说可以分 为三类:
第一类:主要书写自己的从军生活和壮烈 情怀。有的抒发了从军报国、收复失地、安边 定远的豪情壮志。如《塞下曲》
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无那金闺万里愁。 同:都有悲凉的意味
异: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 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 想象写情; 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 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 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莫遣只轮归海窟 此句是用晋人与姜戎合力败秦之事(正用, 但有所变化,诗中加了“莫遣”二字,表明 了自己的态度) 仍留一箭定天山 此句是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之事(正用) 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 彻底的态度。
这首边塞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余韵。 全诗在艺术上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气势雄 建,风格悲壮。
这首诗最为突出处在于对典故的使用。 请大家看看,此首诗一共用了几个典故? 这些典故又有什么区别?
伏波惟愿裹尸还 此句是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正用,丝毫未改 典故原意) 定远何需生入关 此句是用定远侯班超之事(反用,不赞成典 故中的原意,提出相反的看法,表明自己从 军态度是不愿如班超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 死报国,诗意已是翻进了一层) 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 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
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 放、奔腾峻伟见长。盛唐 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 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 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 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当然,我们今天所指的边 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 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 归为这一类。
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即把握时代特征。
②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 的思想感情。
③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长安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初补 秘书郎,调犯水尉,谪岭南。后任江宁丞, 又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后 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 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 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七言 古诗不同。 他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其 中有的诗写出了战士爱国的壮志豪情:
第二类:主要叙写边塞战争的实际,赞扬 广大将士的报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反映并同情 广大将士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揭露并抨击 朝廷戍边无策和边将腐败无能。 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今乐未回。
——《暮过回乐峰》 诗人以高昂的笔调写出了他们的从军之乐。
度破讷沙二首(其二)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pìtí )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qì )寒光生铁衣。
比较阅读:王昌龄〈〈从军行〉〉
其一与其四在抒情上各有何特色? 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 同?
抒情: 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 从军行(其一) 从军行(其四) 痛苦的思念之情。
烽火城西百尺楼,
其四 :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 黄昏独坐海风秋。 如归的豪情壮志。 孤城遥望玉门关。 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更吹羌笛关山月,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 羽书昨夜过渠黎, 戍楼西望烟尘黑, 上将拥旄西出征, 四边伐鼓雪海涌, 虏塞兵气连云屯, 剑河风急雪片阔, 亚相勤王甘苦辛, 古来青史谁不见,
轮台城北旄头落。 单于已在金山西。 汉兵屯在轮台北。 平明吹笛大军行。 三军大呼阴山动。 战场白骨缠草根。 沙口石冻马蹄脱。 誓将报主静边尘。 今见功名胜古人。
有的诗则抒写了战士们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此句点名了环境: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 百尺楼,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时令: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 的季节。 时间:黄昏,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 戍卒:久不归,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 天地悠悠,孤独一人,思念之情正随着青 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这是一幅 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 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 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处处都在刻画异乡 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客中送别的复杂心情。最后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 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依依送别的诗写 得这样奇丽豪放,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
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 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 格。《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 中杰出代表作之一。
热海行送崔侍卿还京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奇异风光。诗人 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 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 其境之感。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 受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蓟中作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边城所见景象:边塞寒苦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 暗淡无光。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暗示)
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的忧心边事的心情。(触景生情)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心情。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pèi)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zhù)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秕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岑参(715—770),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 庭,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 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 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 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 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 共六年。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 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
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 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 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主 张:
1、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 土人情; 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 的战斗精神; 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 思想; 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 感; 6、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统治者。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 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 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 成一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 城既是写景,又是抒情。以此将征戍者复杂 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的入木三 分。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 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 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 宗时,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 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 居散秩。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 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 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 李贺齐名。
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 《逢入京使》,事情很平凡,情意却很深厚。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 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 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 那种对士卒的同情。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 丰富,色彩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 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