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上册3英英学古诗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3英英学古诗教案苏教版

12. 坐井观天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1、青蛙、小鸟图片。

2、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青蛙和小鸟的故事。

二、新授(播放动画)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课题是什么?(坐进观天)伸出小手写课题。

生字组词:沿(沿着)(边沿)答(回答)(答案)渴(口渴)(渴了)喝(喝茶)(喝水)话(说话)(讲话)弄(弄错)(弄堂)错(犯错)(错误)际(边际)(国际)哪(哪里)(哪边)抬(抬头)(抬手)是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青蛙坐在井里干什么?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想不想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争论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哪里?(井里)。

请同学把青蛙放进井里。

小鸟从哪里飞来?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想不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一边听一边看看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第一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二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三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谁来读一读青蛙的问话?指生读。

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底,很久没有见到过朋友了,突然有一天小鸟来了,它是什么样的心情?开心、愉悦。

朗读应是声音上扬。

小鸟是怎么回答的?生读。

一百多里远吗?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请同学们分别扮演青蛙、小鸟、旁白。

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你知道“大话”是什么意思吗?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3、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4、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教學難點:背誦《靜夜思》,並理解這首詩的詩意。

教具準備: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教學時間:三課時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在家裏學過古詩嗎?誰能把學過的古詩背給大家聽聽嗎?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文,說的是一個小朋友在學校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他奶奶聽的。

這篇新課文是——二、板書課題:3、英英學古詩三、解釋課題,教題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體認讀音節,又是後鼻音“ying”,古詩的“詩”也是整體認讀音節,是翹舌音“shi”。

(領讀課題兩遍)2、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四、初讀指導。

1、看圖。

(1)出示圖:圖上有哪兩個人?她們在做什麼?(2)小結:畫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說話,兩個人有說有應,有問有答,這種情況叫做對話。

2、自學課文。

(1)講述對話書面表達方式。

課文中表示說話人名字回與他說的話區分開,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說話人,緊接著是英英說的話。

(2)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

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並讀一讀。

(3)檢查學習情況:(出示小黑板)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自讀課文。

要求:讀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把標點符號讀正確。

(5)分段指名讀、齊讀。

(6)分角色讀對話。

自讀、同座二人分角色對讀、指名二人對讀各一次、分兩個大組對讀各一次。

3、再讀課文。

要求:說說課文裏英英和奶奶對話,英英說了幾次?奶奶說了幾次?五、指導讀好古詩。

(出示古詩內容):1、自由讀。

要求:讀准字音。

2、指名讀、齊讀。

過渡:下一節課我們一同來學習《靜夜思》。

第二課時一、學習《靜夜思》。

1、(出示古詩)解釋詩題。

“靜夜”就是“靜靜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在“靜靜的夜晚有著深深地思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及教学反思),期望帮助到您。

【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情势。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诵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背诵《静夜思》,并知道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

这篇新课文是——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三、说明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

(领读课题两遍)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形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形:(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

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

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五、指导读好古诗。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3英英学古诗_苏教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3英英学古诗_苏教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3英英学古诗_苏教版
间。

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并没有与学生达成一种愉悦的精神的交流,整个气氛比较紧张,也许我的话中要透露给学生的信息很明确,但学生始终没有跟上我的步调。

在后半节课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了,纪律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为了抓紧时间上课,也没有好好的去管制。

这一点后来想想做得非常不好,课后仔细想想,当时如果停下来,表扬一下表现好的同学,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会集中很多。

四、还有一个问题是我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的,但是没有去深思的问题。

那就是学生的朗读评价。

我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朗读完了以后,我只会评价有感情没有感情,经过了这堂课以后,我决定好好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发现老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情况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评价这一个层面上,而是应该对学生有一种正面的强化,例如:老师听了你的朗读,仿佛真的看到了……你真是一个朗读高手,老师觉得你哪个词读得特别好等等,这样老师不仅评价了学生的朗读,还对学生好的方面进行了一种肯定。

由这堂课看出,我在教学方面,还是非常稚嫩,教学机智、应变能力与课堂的调控能力明显不足,自己需要不断地锤炼。

尽管存在很多缺点,但我还是从这一节失败的课里学到了很多。

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我教给学生们的,同时也是我要做到的。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对话文章,课文以奶奶和英英的对话的形式引出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而且这首诗很多同窗都能背得出,可能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对形式上有所不解,结果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确实如此,有个别的同窗连几回对话都不明白,因此我就先让小孩们看看这篇课文和原先学过的课文有什么地址不同,接着再让他们说说是和谁在说话,说了几回,学生便一一作了回答,然后我再告知小孩们,这确实是这篇文章的不同凡响,它是一篇对话的文章,如此,小孩们也就领会了。

上好这篇文章,感觉小孩们的课堂表现很平淡,固然也有起波澜的时候,专门是在明白得古诗意思的时候,有小孩就通过观看想象,告知了咱们,李白在那个月圆之夜,中秋节的团聚之夜,当其他人都在和家人团聚的时候,李白却独自一人在异乡,感受着孤独之情,不免会想念故乡,想念故乡的亲人。

接着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有学生就结合自躯体验说出了身在异乡的专门感受,于是,我便让小孩们拿起书,再读读课文的时候,他们的朗诵出乎我的意料,让我也体会到了他们像李白大诗人那样的淡淡忧伤。

我想,好的感受就要引导学生激发广漠的思维,从而才能真正的调动他们的学习踊跃性。

这是一篇对话文章,课文以奶奶和英英的对话的形式引出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而且这首诗很多同窗都能背得出,可能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对形式上有所不解,结果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确实如此,有个别的同窗连几回对话都不明白,因此我就先让小孩们看看这篇课文和原先学过的课文有什么地址不同,接着再让他们说说是和谁在说话,说了几回,学生便一一作了回答,然后我再告知小孩们,这确实是这篇文章的不同凡响,它是一篇对话的文章,如此,小孩们也就领会了。

上好这篇文章,感觉小孩们的课堂表现很平淡,固然也有起波澜的时候,专门是在明白得古诗意思的时候,有小孩就通过观看想象,告知了咱们,李白在那个月圆之夜,中秋节的团聚之夜,当其他人都在和家人团聚的时候,李白却独自一人在异乡,感受着孤独之情,不免会想念故乡,想念故乡的亲人。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英英学古诗》说课稿范例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英英学古诗》说课稿范例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英英学古诗》说课稿范例教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英英学古诗》说课稿范例说课:英英学古诗一.说教材这篇文章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兴致勃勃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材有意创设具体生活情境,既学习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又感悟古诗教学的内涵,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一举而数得。

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可以利用它创设对话情境,使教学更加直观、富有趣味;文后下面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四、说教法学法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图文结合、诗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我重点指导朗读,让孩子们以读感悟诗句的深刻涵义。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而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指名读。

本环节注意关注学困生。

2.评读课文(1)指名读,大家评。

(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2)全班对半读,先互评后教师点评。

(二)学习课文1、初读,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小学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英英学古诗》是⼀篇⽂包诗课⽂,写了英英和奶奶的⼀段对话,对话中英英⽣动⽽⾃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英英学古诗》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语⽂《英英学古诗》原⽂ 英英奶奶,今天我们学了⼀⾸古诗,我背给你听: 静夜思 床前明⽉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 低头思故乡。

奶奶背得真好!这⾸诗是什么意思呢? 英英这⾸诗是说,秋天的夜晚,明亮的⽉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层⽩霜。

远离家乡的⼈望着那天上的⽉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奶奶嗯,奶奶听懂了。

这⾸诗是谁写的呀? 英英是唐代的⼤诗⼈李⽩。

2.⼩学⼆年级语⽂《英英学古诗》教案 第⼀课时 ⼀、导⼊新课 ⼩朋友,你们以前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家听⼀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是讲⼀个⼩朋友在学校⾥学了⼀⾸古诗,背给奶奶听。

这篇课⽂的题⽬是—— 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 ⼆、初读指导 1、看图。

图上有哪些⼈?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2、⾃学课⽂。

(1)讲述对话的书⾯表达形式。

(2)学⽣借助拼⾳轻声读课⽂。

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字格⾥的⽣字。

(4)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光唐代 3、检查⾃学情况。

(1)指名读⽣字词、正⾳。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通读课⽂。

(4)分⾓⾊读对话。

4、理清脉络。

(1)这篇课⽂⾥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次,奶奶说了⼏次? (2)英英第⼀次说了什么?第⼆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第⼀次说了什么?第⼆次说了什么? 5、⼩结。

第⼆课时 ⼀、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你从哪⼉看出来?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诗有⼏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反思-3英英学古诗苏教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反思-3英英学古诗苏教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反思-3英英学古诗苏教版一、说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英英学古诗》一课,是对话体的课文,说的是英英学了《静夜思》这首诗后背给奶奶听的事。

在“说大意”“分角色朗读”等一般性学习过程结束之后,我开始引领学生深入课文内容,并由此进入更深广的语文学习空间。

1、从《静夜思》到《赠汪伦》老师:学到这儿,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你们会背了吗?学生1:我早就会背了。

学生2:我的课外书上有,我也会背。

(学生七嘴八舌地“炫耀”着,一张张小脸上满是自豪和兴奋。

于是,准备个别试背的环节临时改为集体齐背。

)老师:那么,你们还会背李白的其他诗吗?他可是位大诗人啊,他写的诗可多啦!学生1: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越女词》学生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学生3:日照香炉学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学生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虽然班上只有那么五六个人会背这些课外学来的诗,我已感到非常欣慰。

毕竟,他们才是刚刚踏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啊!而从这些孩子自豪的表情和其他孩子歆慕的目光中,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李白乘舟将欲行”,就让孩子们乘着李白的扁舟,由此驶出去,然后,飞起来!)2、从《铁杵成针》到《梦笔学生花》老师:关于李白,你们知道什么?学生:他是唐朝的大诗人。

老师:那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李白的故事吗?学生1:我知道《铁杵成针》的故事。

(讲故事)学生2:我知道李白让高力士给他脱靴、让杨国忠给他磨墨的故事。

(讲故事)老师:(看见没有人发言了)下面,我来讲一个关于李白的故事,名字叫《梦笔学生花》。

(讲故事)(抓住“李白”,由李白的诗讲到李白的人,学生对李白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这必将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引了一个方向。

而学生不求甚解、率性而为的阅读的确需要教师适时地提升和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英英学古诗》教案
及教学反思
【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
背给他奶奶听的。

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

(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

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
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

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
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学生答)
③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
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

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

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

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4、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5、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

《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背诵了,但“古诗”的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学生还不明白。

因此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古诗上。

首先,我出示了月圆图,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是的,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就是这样圆这样亮,回忆一下中秋节晚上你们全家是怎
么庆祝的?…月圆之夜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所以,每当这时候,我们相聚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多幸福啊!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父母都不在身边,看着别人都团圆在一起,而你却孤单一人,无人相伴,你会怎么想呢?……以此引出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图上的诗人此时正孤独一人望着明月,那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学生都能感同深受。

在此基础上再来体会诗人的孤独心境就不难了。

接着我让小朋友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关于这首诗意思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下来,读一读。

再诗文对照,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就简单多了。

这样引导学生看图想像,转换角色,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