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地位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历史文化为渊源、以科技为支撑,通过艺术或思想的表现性价值来增加产品美感、提高附加值,并受版权保护的产业。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释义、性质、类型的讲述,学生能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文化创意产业的机制与模式、经营与管理等知识。
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基本知识的引介和普及,充实和完善学生在文化传播,艺术经济和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自身专业的社会属性和价值。
(二)课程目标1.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宗旨是从宏观上把握对象,将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背景、思想源流、产业构成、重点论域和未来趋势做出扫描、分析与透视,让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和掌握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知识,为相关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学科准备;2.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诚实守信品质。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小组大作业等。
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评价文化创意产业案例; 通过学习,了解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脉络,掌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第一章文化产业概念探析第一节理论一意识形态文化工业第二节作为社会经济实践操作的应用文化产业第三节全球领先文化创意产业案例第四节幸福设计第二章当代创意产业的崛起第一节创意产业理念的强力推出第二节创意产业的基本特点第三节文化创意实践的全球蜂起第四节创意中国的文化产业实践第五节文化创意人力资本与创意阶层的崛起第三章当代内容产业的历史性出场第一节内容产业:应时而出,应需而出第二节内容产业与数字内容产业第三节世界各国在内容产业上的竞争第四节我国数字化内容产业的发展第五节数字化内容产业的未来发展第四章版权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分类第一节作为版权产业的美国文化产业及其分类第二节我国目前制定的文化产业分类第三节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与文化产业分类标准的建立第五章当代世界的文化发展第一节国家战略中的文化的跃升第二节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第三节文化产业的对位性机制: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第四节全球领先文化创意产业案例第六章当代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环境与现实条件第一节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第二节当代市场条件下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第三节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与文化艺术创意第四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第七章三大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第一节三次产业的分类第二节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趋势第三节产业结构的下游化和需求结构的上游化第四节全球领先文化创意产业案例第八章经营城市:大竞争时代的文化博弈第一节文化新概念:城市竞争力第二节创意都市:原创力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第三节网络都市:数字化时代内容产业的高端展开第四节华彩都市: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城市形象再塑第五节舒适都市:体验经济时代的生存格调第六节产业基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五、课程学时安排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文化创意产业概论》,金元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第一版(二)主要参考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吴存东、吴琼,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第一版。
文化产业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创新优势和经济优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探讨。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应用知识、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创造、生产和销售具有知识性、创意性、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涵盖了文化创意产权、文化旅游、文化传媒、文化艺术、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高知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有数十年历史,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总体上仍处在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力度,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4.5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47%。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挑战虽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供给短缺。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水平较低,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这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仍不到位。
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但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文化创意产品容易被侵权,导致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此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突破市场壁垒,限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将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追求更高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性能力。
第二,文化创意产品将越来越注重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文化创意产业将越来越突出文化交流、跨文化融合等方面的特点,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
第二章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细论文化生产,它包括文化内容的生产和 文化产品载体的生产,前者是指文化创意 产业所具有的文化“原创”特质,而后者 是指诸如CD、VCD光盘 等载体的生产,是 文化生产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的新发展。 就文化内容生产而言,指的是创造和再现 观念形态的产品,并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 需要为目的,也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属性分析
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 以人为中介,通过对人的价值观念、思维 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信仰、风俗的影响来 实现,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改善经济要 素,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它是在 高度依赖文化创新的前提下,以精神升华、 心灵抚慰、愿望满足和审美创造为主体的 文化经济产业形态。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如下特点: 1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连带性。 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能 够在产业 群中发挥较大的带动作用,如娱乐业带动饮食服 务业发展、影视业带动视听设备产业发展,又如 美国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不仅自身获得巨 额收益,而且还带动了玩具产业、食品产业、服 装产业以及迪斯尼乐园主题公园的发展等。 2.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前瞻性,前景广阔、发展后 劲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预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 业的结构变化将可能由技术和资本唱主角,新兴 文化创意产业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局面。将迅速产 生一批跨行业、跨媒体、具有品牌竞争力和战略 投资力的产业集团,大大提高我国文化市场的集 中度,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的文化产业格局"浮出水面。
一方面,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冲击着传 统的文化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科技和文 化交融并进:仅有科技,没有文化,文化创 意产业就会失去实现产业化的手段;仅有文 化,没有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就会失去产 业化的目的,二者不可偏废。正是通过文 化和科技的结合,二者共同推动了文化创 意产业的兴起。 另一方面,文化创意又能使得科技在更高 的平台上 继续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效率, 创造出更多的闲暇时间,为文化创意的继 续发展搭台铺路,二者相互促进。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文化产业概论文化、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资源第一讲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内涵文化产业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定位、品牌、盈利模式文化产业趋势、纸质传媒产业、影视传媒产业、新媒体产业庙会文化、兴隆的旅游、台北故事屋、本山传媒•文化产业带来文化与大众生活的无限贴近——文化经济价值的无限开掘——用户对文化的更多使用——文化产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什么是文化产业什么是文化?•对于文化的理解•中国古代《易经》最早文—化并用:“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作为一个词使用,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向《说苑·指武》云:“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对于文化的理解•西方语言中(culture)原意指对土地的耕作、耕耘和培育,后来引申为对人的教化,具有修养、文雅、智力发展和文明等意义。
•对于文化的理解•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从一般对文化的理解进行归纳可以得到如下5个不同的含义1.文化即知识。
2.文化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等人文素养。
3.文化是风俗、习惯、观念和规范形成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
4.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文化是精神文明对人本身的影响和塑造过程,即精神力量对人的教化过程。
•文化产业所涉及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内容意义上的狭义文化,同时也涉及生活方式意义上的广义文化。
前者如图书、影视等文化产业类别,就是通过一定精神内容的生产、传播来完成的文化行为;后者如民俗观光、旅游、体验等,是通过对一定生活方式的展示及相关服务,来满需特定的文化需要。
•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
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概述

– 文化產業只是創意產業來源的途徑之一,工業、農業及第三產業 都可能成為創意產業的來源
14
創意的產業化
• 創意產業的引信理論
– 由創意衍生為產業後,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創 意引爆產業),最初的創意猶如零星閃耀的火 花(資本、科技等要素)
15
– 身分、地位、品味、成功、優越感、引領潮流等
• 差異化的體驗能夠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提高產品的競 爭力,開拓出新的市場空間 • 創意產業不是以產業型態為判斷依據,不能以動漫、網 路、電影就是創意產業;農業、製造業、餐飲業就不是 創意產業
8
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是創造更高層 次的、差異化的精神體驗
• 文化創意產業以創意為核心,向大眾提供文化、藝術、 精神、心理、娛樂感受,賦予一般產品以差異化的精神 體驗,從而獲得超出物質型態的體驗、審美、知識等文 化附加價值 • 當前消費形式的變化
– 創造性勞動 – 實施性勞動 – 重複性勞動
• 創意是創造性勞動,創新是創造性勞動與實施性勞動之和,模 仿是重複性勞動
5
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
• 1998年”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
– 那些從眾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份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 那些通過智識產權的開發,可以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 – 起源於個體創意、技巧及才能的產業,通過知識產權的生成與利 用,而有潛力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
名稱 文化產業 體驗產業 本質特徵 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規模化複製或生產 關注消費者的體驗需求,根據消費者需求提供產品,產品 未必就是差異化的,可能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 業
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創造差異化的新體驗,包括物質 體驗和精神體驗,通過差異化儘量避免市場競爭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金元浦编著

文化创意复习所有内容基于教材(文化创意产业概论——金元浦编著)sit基本概念最早由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1944年提出两层含义,一是指现代文化的商品。
,第二层意思是指文化的生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最早出现于2001 年全国政协与文化部所组成的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中,其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2004 年4 月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又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围。
该文件指出,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第十页(延伸阅读)第一段+ 20世纪70和80年代,“文化产业”这一提法重新进入政策领域,说服政府支持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工业”由一个批判性概念逐渐变成中性甚至褒义的分析性概念这一概念是1998年作为一项国家产业政策理念诞生于英国。
布莱尔政府成立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
我国关于创意产业的权威定义,最早出现于《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该规划明确“创意产业具体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几大类。
凯夫斯的定义:创意产业提供我们宽泛。
P30霍金斯的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
在世界范围内,最先使用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的是我国台湾,其在2002制定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中将文化创意产业描述为“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教学课件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 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
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高 素质的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市场机制建设
加强市场机制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法 制化、规范化发展,提高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跨界融合与产业协同发展
01
跨界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将与其它产业进行 跨界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 商业模式。
产业协同
02
03
产学研合作
通过产业协同,实现资源共享和 优势互补,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 力和效益。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和人才培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 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优化政策环境与发展策略
游戏产业
包括游戏作品的研发、发行、运营等环节,以及游戏衍生品开发与销售。
艺术品经营与拍卖
艺术品市场
包括艺术品的创作、制作、交易等环节,以及艺术品衍生品开发与销售。
拍卖行业
包括拍卖品的征集、拍卖、结算等环节,以及拍卖相关服务。
04
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传统文化的 传承和保护,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 元素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延续文化的连 续性和生命力。
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文化创意产业正 加速向数字化转型,网络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新 兴领域发展迅猛。
02
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19世纪
01
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欧洲,以艺术和文学为主要代表
。
20世纪
02 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开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以
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文化创意产业概述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它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理念。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可以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先驱。
他在1912年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
“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于1997年英国大选之后,刚成为英国新首相的布莱尔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力图采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式来摆脱英国当时经济面临的颓势该工作小组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理念第一次明确提出。
他们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这些都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文化产业,它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
二、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剖析尽管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提出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提法离不开文化产业,但对于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1.文化创意产业等同于文化产业。
在英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他们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同,认为该产业包括: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文学艺术、设计、手工艺制作、艺术教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影像艺术、艺术管理、绘画艺术、节日庆典、博物馆、土著及当地居民手艺等。
2.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观点持有者认为,文化产业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传统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产业是成型文化产品的简单再生产,过度关注创意结果的复制。
创意文化产业强调创造性的生产理念,关注人类智慧的应用。
他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源自传统文化产业,又高于传统文化产业,它以创新为核心,依靠创意人才的智慧、灵感和想象力,借助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和提高,是文化产业中真正创造巨额价值的部分。
3.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业。
世界知识产业组织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为一系列产业部门,其中包括文化产业,加上文化和艺术的生产,这些生产活动以个人为单位,既有现场的服务,也有制成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概论文化、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资源第一讲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内涵文化产业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定位、品牌、盈利模式文化产业趋势、纸质传媒产业、影视传媒产业、新媒体产业庙会文化、兴隆的旅游、台北故事屋、本山传媒•文化产业带来文化与大众生活的无限贴近——文化经济价值的无限开掘——用户对文化的更多使用——文化产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什么是文化产业什么是文化?•对于文化的理解•中国古代《易经》最早文—化并用:“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作为一个词使用,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向《说苑·指武》云:“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对于文化的理解•西方语言中(culture)原意指对土地的耕作、耕耘和培育,后来引申为对人的教化,具有修养、文雅、智力发展和文明等意义。
•对于文化的理解•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从一般对文化的理解进行归纳可以得到如下5个不同的含义1.文化即知识。
2.文化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等人文素养。
3.文化是风俗、习惯、观念和规范形成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
4.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文化是精神文明对人本身的影响和塑造过程,即精神力量对人的教化过程。
•文化产业所涉及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内容意义上的狭义文化,同时也涉及生活方式意义上的广义文化。
前者如图书、影视等文化产业类别,就是通过一定精神内容的生产、传播来完成的文化行为;后者如民俗观光、旅游、体验等,是通过对一定生活方式的展示及相关服务,来满需特定的文化需要。
•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
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
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
•了解其他国家的定义•美国文化产业:版权产业娱乐传媒产业•日本文化产业: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内容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些列活动。
•我国文化产业的界定•• 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的界定•• 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所以,中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
••通俗理解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属于社会文化中的经营性文化部分,是文化的经济属性,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和提供文化服务的集合。
••二、文化产业的分类•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类•2012年划分•三、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1.产业性文化行为。
2.企业化经营方式。
3.文化价值的市场转换性。
4.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功能。
5.高技术和高智力含量的特征。
•五张图片理解文化产业基本特征•产业性文化行为•企业化经营方式•文化价值的市场转换性•高技术和高智力含量的特征•四、文化产业的可开发资源文化事业:文化事业是我国特有术语,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当中存在的文化事业单位的集合名词。
(一)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多种需求;(二)由政府主管部门审定资格,管理形式多样化;(三)涵盖门类多,单位分布广什么是文化资源?广义上的文化资源是指前人所创造并积累的文化遗产和今人所创造的文化信息的总和。
相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而言,文化资源是一种以原生态存在的、等待开发与利用的、有市场增值潜能的所有文化成果与形态,或者说是一切可以产业化的文化存在的对象。
•人才资源•艺术人才•设计策划人才•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人才知识储备•理论储备文化学、经济学、传播学•积累产业模型•基础调研+实践•推荐书目1.《文化产业概论》韩骏伟、胡晓明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陈少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3.《文化产业通论》欧阳友权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4.《创意产业导论》厉无畏主编,学林出版社文化市场、文化市场需求第二讲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一、文化市场的含义市场的概念任何产业都包含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基本环节。
市场就是流通和消费两个环节中各要素的总和。
传统市场定义:市场是买卖双方使商品或劳务发生转移的场所。
现代经济学对于市场的定义市场就是以某种商品或劳务满足一定需要的活动,亦买卖双现实和潜在的交换活动。
能否实现交换,主要取决于买方。
从买方来看市场,他必须包括四个要素:人口(消费者)、购买力、购买动机和商品(劳务)四个要素。
市场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个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之和。
也就是说,市场需求由三个要素构成:A消费者有需要并且愿意购买(购买动机)B消费者有相应的货币支付能力(购买力)C消费者的总量(人口因素)文化市场的含义!!!文化市场,就是以某种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满足一定文化需求的活动。
所谓文化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个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某种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数量。
二、文化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文化市场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总量文化市场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构成文化市场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前景文化市场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总量一般而言,我们用下列公式表示文化需求总量:Q=niqipi其中Q代表某一市场的文化需求总量,ni代表某一文化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消费者数量,qi代表每一个消费者的平均购买量,pi代表该文化产品或服务的单价。
如,某一地区通过市场调查,得知该地区一年20万人看电影,人平均三次,票价均为20元。
该地区电影市场年需求量是,Q电影=ni(200000)qi(3)pi(20)=12000000元该地区文化总量上限Q=Q电影+Q旅游+Q广告+……文化市场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构成一个地区的市场总量为Q,该地区已有的文化市场供应量为Q1,那么该地区能够开发的文化产业总量Qn不会超过:Qn小于Q- Q1这就提醒我们,制定任何一个文化产业部门的计划都会影响到其他任何文化产业部门。
同样,某个文化企业的促销活动,也势必影响并改变着整个地区文化产业各部门的利益分配,从而影响着整个地区文化产业布局。
成都锦里产业布局的定向招商对于这个状况,作为文化产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必须把握本地区文化产业各部门动态,及时应对可能产生的一切变化。
其应对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1)一是及时调整现有文化产业各部门的生产销售计划(2)寻求整体市场上文化需求的增长途径。
(途径来自市场本身因素的变化):如人口的引进、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
文化市场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前景静态来看,文化市场规模决定文化产业规模,就动态来看,文化市场的前景决定产业前景。
尤其对于买方市场时代而言,单纯考虑现有市场的潜力挖掘已经没有太大意义,重要的是企业能够预测未来市场的需求增长情况。
文化市场需求一般而言,文化市场需求的增长取决于三个因素——价格因素、收入、文化水平文化市场需求的增长首先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因素竞争的激烈或技术的改善,使某些文化产品的价格降低,价格的降低其实是变相提高了购买力。
文化市场需求的增长还取决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文化市场需求的增长还取决于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者文化水平越高,对文化品消费需求越大。
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对不同文化产品的选择是不同的。
三、文化市场需求的认知与开发“需求阶梯”理论与文化消费文化需求的发现与培植文化需求的特殊性文化需求和其他物质需求不同,它不会局限在上述文化需求的某一个层面,而是涵盖了所有层面,因而文化消费是消费需求的统一体,一个文化产品应该满足多层面的需求。
是复合性动机驱使下采取的消费行为。
“潜意识学说”与文化消费潜意识学说在文化需求消费分析的应用依据潜意识动机来解释文化商品购买情况,主张通过推销、促销等手段影响消费者的本我,刺激消费的发生。
病毒式营销通过设计物质诱惑、娱乐吸引、美学语境等方式,以激活消费者的购物潜意识,从而使产品或服务像病毒一样,深入人体、植入大脑,快速复制并广泛传播,将信息在短时间内传向数以千万计的受众。
病毒式营销概念病毒性营销是一种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常用于进行网站推广、品牌推广等,病毒性营销利用的是用户口碑传播的原理,在互联网上,这种“口碑传播”更为方便,可以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因此病毒性营销成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由于这种传播是用户之间自发进行的,因此几乎是不需要费用的网络营销手段。
1、美学语境皇家粮仓2、娱乐吸引3、物质诱惑病毒式营销的特征与优势有吸引力的病源体几何倍数的传播速度高效率的接收需求层次理论对消费心理的启示:(1)文化产品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是离不开文化消费的。
有了这样的心理动机加上适当刺激是可以实现的。
(2)文化应该尊重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和特殊化,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来适应不同人的差异化需求。
(3)心理动机理论对于分析消费者购买动机,知道文化创意策划的心理战略,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文化消费的心理特征:认同性:文化消费的惯性心理趋新性:文化消费的逆反心理可塑性:文化消费的随机心理文化市场细分、文化市场细分变量(地理、人口、心理、行为)第三讲文化市场的细分一、文化市场细分的内涵就是文化企业根据消费者之间文化需求的差异性(需求的特点、购买能力和购买习惯)等不同特征,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划分为若干子市场,其中每个子市场都是由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消费者组成的。
市场细分的目的在于——锁定目标消费群体,明确市场目标和市场定位的方向。
市场细分理论的提出者1956年,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二、市场细分的意义意义之一——选择出的结果是目标客户群体企业能够根据选定的市场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安排,以免造成物质资源的浪费和损失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当代战略营销的核心,可被定义为STPSTP三步曲:S指market segmentation,即市场细分;T指Targeting market,即选择目标市场;P为Positioning,亦即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