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神病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在1950年以前,由于战争、经济落后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中国精神障碍的治疗及护理得不到重视和
发展,精神病医院数量少,设施简陋,精神科专业人员
极少,
1950
,精神科护理
事业受到重视,全国各地陆续建立各级精神病院,大
量的受过培训的护士加入精神科护理专业队伍中,国
家加大了对医院设施的投入。
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1. 精神医学在中国的起源
在中国最古老的医典《内经》中就将人的精神活动归结 于“心神”活动的功能,并对情志与精神障碍进行了较为系统 的论述,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惊伤肾”等。秦汉 时期的《难经》《伤寒论》等医书中对诸多精神症状做了相 对详细的描述,如将精神症状归类为“狂”“躁”“谵 妄”“癫”“痴”等。此后1 500多年,中国精神医学基本上 是沿着这条思路缓慢地向前发展的。
2009年中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行动起来, 促进精神健康。
2010年中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沟通理解 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2011年中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承担共同 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2012年中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 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
2013年中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 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
精神科护理学
谢谢观看!
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强化了护理技术力量,尤其是50年代后期,大城市的 精神病院实行开放和半开放管理模式,把患者从关押和约 束中解放出来,组织他们参加病区的工娱疗活动,参与病 区的管理,这一模式使精神科护理步入新的历程。1990 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了全国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极 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精神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于精神科发展演讲稿范文

关于精神科发展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精神科的发展。

精神科,作为一门关乎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学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精神科的发展。

一、精神科的历史与发展1. 精神科的历史精神科起源于古希腊,当时被称为“狂病科”。

在我国,精神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医学家扁鹊、华佗等均有关于精神病的记载。

隋唐时期,精神科逐渐形成独立学科。

宋代,精神科已较为完善,设有专门的医疗机构。

2. 精神科的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深入,精神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精神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引进西方精神病学理论,开展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精神科在防治传染病、开展心理卫生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3)20世纪80年代至今:精神科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治疗方法不断更新,临床诊疗体系逐渐完善。

二、精神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1)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人数不断增加。

(2)精神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日益严重。

(3)精神科人才短缺,基层医疗机构精神科建设滞后。

(4)精神疾病防治宣传力度不足,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

2. 机遇(1)国家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2)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精神疾病治疗方法日益丰富。

(3)心理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公众对精神科的需求不断增长。

三、精神科发展的建议1. 加强精神科人才培养(1)提高精神科专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精神科人才。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精神科建设,提高基层医生精神疾病诊疗水平。

2. 提高精神疾病防治水平(1)加强精神疾病预防宣传,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

(2)完善精神疾病诊疗体系,提高精神疾病诊疗水平。

(3)加强精神疾病康复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精神病学总论4

精神病学总论4

七、情感障碍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1. 情感高涨(elation)情感活动明显 增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 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 愉快、欢乐。
2. 情感低落(depression)患者表情忧愁、 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暗。 3. 焦虑( anxiety )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 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 张恐惧,以致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 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 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4. 恐惧(phobia) 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 客体或处境。
自身有病自心知, 身病还将心药医。 心境静时身亦静, 心生还是病生时。
二、西方
(一)古代、希波克拉底的精神 病的体液病理学说。
(二)中世纪时代:神学和宗教 阻碍精神病学的发展。
(三) 18世纪:工业革命把精神 病人当做人、社会成员看待,当做 病人,成立了“疯人院”。 (四)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确立了精神病与脑的关系,精神失 常是一种脑的疾病。
2. 痴呆(dementia):
18岁以后,由于各种病因损 害大脑致使全面智能减退, 意识清楚。分为真性痴呆与 假性痴呆。它们之间的区别:
病因 真性痴呆
临床表现 脑器质性 损害 无夸 张及情感色彩 精神创伤 有夸张情感色彩
愈后

假性痴呆
良好
(六)
定向力(orientation):
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的能力 (包括时间、地点及人物的 定向),定向障碍是意识障 碍的一个重要标志。
1. 思维形式障碍:
包括思维的量及速度的异常, 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思维 结构及逻辑障碍,思维自主 性障碍等等。
1) 思维奔逸(flight of ideas):速度过快,见于躁狂 症。 2) 思维迟缓(inhibition of ideas):速度过低,见于抑郁 症。

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史

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史

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史石家庄长征医院精神科充分发挥祖国中医治优势,长期致力于对中医精神病学的研究和采用中医疗法为患者解除精神痛苦,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打破了西医和传统疗法治疗精神疾病难根治、易复发的弊病。

科研专家组心血的结晶:中医绿色五步平衡疗法、解郁宁神系列中治疗法,是对祖国中医精神病学最完美的继承和诠释,那么中医精神病学的神奇奥妙之处到底在哪里,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呢,相信对中医感兴趣的你一定迫切想知道,下面我们就带大家进行一次神奇的中医文化之旅。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在不断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祖国医学宝库。

甲骨文中,有心疾、首疾等疾病的记载,可能当时对精神病就有所认识。

春秋战国时代,卓越的代表人物扁鹊提出生病不是鬼神降灾所致,而主张阴、阳、风、雨、晦、明六气致病的理论,对精神病的病因探讨有一定影响。

从他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六不治。

其中明确地提出,信巫不信医的人没办法治好精神病,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迷信鬼神,提倡科学的态度,对当时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

这部书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人体生理疾病防治,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其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营卫气血等学说,组成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也是精神病学的理论基础。

《灵枢 癫狂篇》中对癫狂的论述提出脏腑功能与精神活动的理论学说,并指出证治针治等理论根据和治疗原则。

是我国最早的精神病学的专篇论著。

《难经》沿用《内经》的分类,并提出:“重阳则狂,重阴则癫”的看法,为区别癫与狂提供了根据。

汉代杰出医学家张仲景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了人类向疾病做斗争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其中对热病发狂记述颇多,对热病或传染病所致的精神紊乱描述非常细致,对治疗和预后也有较深的创见。

后者在癫狂的基础上提出脏躁:喜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

我国现代精神病学发展史

我国现代精神病学发展史

我国现代精神病学发展史我国现代精神病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多个重要时期和里程碑事件。

下面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背景介绍、疾病概况、发展历程和现状展望。

背景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我国开始引进和发展现代精神病学。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借鉴前苏联的模式,建立了第一家精神病医院,标志着我国现代精神病学的初步建立。

疾病概况我国现代精神病学涵盖了各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例如,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抑郁症则是一种以心情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性疾病,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

焦虑症则是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心理性疾病,常常伴有失眠、头痛、心慌等症状。

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精神病学在理论、实践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在理论上,我国精神病学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体系,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在实践上,我国精神病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

我国还积极推广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

在研究方面,我国精神病学界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方法,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如痴呆、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现和治疗。

现状展望目前,我国现代精神病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国精神病学界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研究创新,以提高精神病学的整体水平。

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精神病学界将进一步探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和应用,深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理论指导。

精神病学发展史

精神病学发展史
朱丹溪《丹溪心法》亦把癫与狂分成两组精神病目:“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癫者神不守舍,狂言如有所是,经年不愈,心经有损,是为真病”。这就为以后区分癫狂痫分为三类打下基础,在治疗方面,丹溪创立了“活套疗法”,以情胜情,似现代精神疗法,是朱丹溪的伟大创举,他同张从正二氏首创痰迷心窍学说,可谓是中国医学心理治疗之先驱。
古代文明:
史前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
时间:公元前400年—公元476年
社会形态:奴隶社会
价值观:英雄史观
古希腊人认为有不依赖躯体的灵魂存在,灵魂可以生病,也可以受治。
医学之萌芽始于西元前四世纪,大约在公元前5~4世纪,已有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是科学医学的奠基人,也被尊崇为精神病学之父。他是一位唯物主义的哲学家,主张精神疾患有如其他身体疾患一般,因自然因素所致,同样需要医疗处置,提出了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他创立四液学说,认为人体内有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痰四种液体,就像自然界存在的火、土、空气和水一样。四种体液平衡则为健康,如果不调和,其中某一种过多或过少,或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失衡,人就生病,即会呈现如谵妄、忧郁等精神症状,且对应癫痫、歇斯底里症等。比如抑郁症就是由于过多的黑胆汁进入脑内,破坏了脑的活动所引起的。
随着基础医学,如大脑解剖学、生理和病理学的发展以及临床资料的积累,德国的格里辛格在1845年发表专著,极力主张精神疾病是器质性脑病变的结果,是器质性病因论的代表人物。
1845年第一本有关精神疾病的教科书问世。
现代
时间:20世纪
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
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
个人中心主义
进步论
先锋精神/新之崇拜
《内经》与《难经》同被公认为先秦时代的两大医学书籍,也是中医理论最古老的史籍渊源,讲究阴阳二界和五行学说。《难经》沿用《内经》的分类,并提出:“重阳则狂,重阴则癫”的看法,为区别癫与狂提供了根据。

精神医学历史

精神医学历史

精神医学历史一、概述精神医学是研究和治疗精神障碍的学科,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精神医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从古代的巫术和迷信到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治疗手段。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介绍精神医学的历史发展。

二、古代与中世纪古代文明中的精神疾病常被认为是神灵或恶魔的入侵,因此治疗方法主要是宗教仪式和祈祷。

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将精神疾病与身体疾病联系起来,认为它们是由于体液的不平衡导致的。

中世纪的欧洲,精神病患者被认为是被魔鬼附身的受害者,因此受到严重的歧视和迫害。

他们经常被关在不人道的条件下,并受到酷刑和惩罚。

在这个时期,没有专门的治疗方法,只有极端的镇压。

三、启蒙时代随着启蒙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对精神疾病进行更理性的探索。

法国医生皮内尔在18世纪提出了精神疾病与脑部病变有关的理论。

他的观点开创了精神病理学的先河,成为现代精神医学的奠基人之一。

19世纪初,美国的贝教授提出了“精神病理学”的概念,即通过对心理和行为的观察来理解精神疾病。

这种方法开创了精神病学的研究方法,并被称为“现代精神医学之父”。

四、精神病院的建立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一些国家开始建立专门的精神病院,以提供更好的治疗环境和护理。

英国的贝塞尔病院是第一家采用人道主义治疗方法的精神病院,患者被视为病人而非犯人。

20世纪初,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学,该学说认为潜意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精神分析学为精神医学带来了全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五、药物治疗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精神药物的发现和广泛应用使精神医学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氯丙嗪和锂盐等药物的引入,极大地改善了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并减少了住院时间。

精神病的药物治疗成为主流,许多精神病患者能够回到社会生活中。

六、精神医学的综合治疗随着对精神疾病的理解逐渐深入,精神医学开始发展出综合治疗的概念,即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相结合。

试论精神医学的发展与分化趋势

试论精神医学的发展与分化趋势

试论精神医学的发展与分化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精神医学的发展和变革也在不断地进行。

精神医学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在19世纪。

从那时起,精神医学一直在成长和改变,并不断出现各种分化趋势。

本文将试论精神医学的发展与分化趋势。

精神医学的发展历程精神医学起源于古代文明,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9世纪初,精神医学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开始了长期的发展和探索。

在20世纪,精神医学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出现。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和精神状态是由大量的不自觉心理过程所决定的。

在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下,精神医学开始走向心理治疗的道路。

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股反精神分析的思潮,人们开始批判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此时诞生了心理学和药物治疗的新兴学派,并且逐渐在精神医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当今,精神医学已经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领域。

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进步,国际精神医学界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推进和提高。

精神医学的分化趋势随着精神医学不断地发展和变革,各种理论和方法也在逐渐分化。

下面,我们将讨论几种在当今精神医学领域中被广泛接受的分化趋势。

1. 生物学派生物学派认为,精神疾病是由生理和化学因素所引起的。

例如,一些脑部神经信号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

因此,生物学派研究和应用生物医学和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症状。

2. 心理学派心理学派认为,不仅生物因素,还有心理因素也对精神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心理学派强调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以帮助患者控制情绪、缓解心理症状。

3. 社会学派社会学派认为,社会因素也对精神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压力、文化背景等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因此,社会学派研究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医学,以控制社会因素对精神健康的负面影响。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精神医学的分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学发展史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第一章什么是精神病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1.1精神病学的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1.1.1精神病学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1.2精神病学的主要分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精神病学的专业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第二章精神病学的发展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1“精神病学”的起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2精神病学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3精神病学发展中重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第三章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3.1远古至先秦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时间:公元前2800∼前220年社会形态:奴隶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3.2秦汉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公元前220∼公元265年社会形态:封建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3.3晋、唐五代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时间:公元265∼960年社会形态:封建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3.4宋元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时间:公元960∼1368年社会形态:封建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3.5明清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时间:公元1368∼1911年社会形态:封建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3.5近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时间:公元1840∼195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第四章展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4.1精神疾病负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4.2展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摘要自古以来,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一直共同影响着人类的心身健康,然而精神相对于物质,心理相对于生理则更加无形与多变,精神病人各种迥异于社会规范的外在言行表现,难以捉摸的内心活动,直到今天仍然让人难以把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因此也难以清晰全面地发现其根源本质。

关键词:精神病学、发展史、中医、第一章什么是精神病学从资料来看,由于现代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发展,精神病正作为一个信号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精神病的发病率今年来急剧攀升,剧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5亿人罹患某种类型的精神或脑疾患。

因精神和脑疾患造成的全球疾病负担将上升15%。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酒精依赖、早老性痴呆和其它痴呆均列入残疾生命年的13种主要原因之中。

由此可见,对精神病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那么什么是精神病学呢?1.1精神病学的概述1.1.1精神病学的概念首先还是简要的说明下什么是精神病,犯病时有害因素侵入大脑,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如思维混乱,情感失常等等,这就是广义上说定义的精神病。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预防以及康复的一门学科。

1.1.2精神健康的判断标准精神健康的标准建设性的活动人际关系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精神病学的专业划分1).临床精神病学(clinical psychiatry)2).普通成人精神病学(general adult psychiatry)3).儿童精神病学(pediatric psychiatry)4).老年精神病学(geriatric psychiatry)5).司法精神病学(forensic psychiatry)6).联络-会诊精神病学(liaison consultation psychiatry)7).精神病流行病学(psychiatry epidemiology)8).社会精神病学(social psyhiatry)9).社区精神病学(community psychiatry)10).职业精神病学(occupation psychiatry)11).成瘾精神病学(addiction psychiatry)12).精神卫生1.3精神病学与各学科的关系第二章精神病学的发展史精神病学是古老医学的一部分,由于他的复杂性,历史背景与科学发展的限制落后于其他医学。

现代精神病学发展只有1-2百年历史。

2.1“精神病学”的起源“精神病学”一词,源于希腊语,psyche即精神、灵魂,iatria则为治疗之意。

古人认为有不依赖躯体的灵魂存在,灵魂可以生病,也可以受治。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对精神疾病的恐惧,早期使用许多非科学的方法驱除疾病。

在古代,古人认为精神疾病的原因在外部,如被诅咒、灵魂出窍等,所以使用巫医、祈祷或举行一种请求神除去自己身体不净的仪式。

到了中世纪,受宗教影响,认为精神病是“恶魔所为”或“神的惩罚”,因此会请被称为“驱魔师”的神父举行驱魔仪式。

到了近代,尤其是18世纪以后,由于科学的迅速发展,心理疾病开始被当做一种需要医疗帮助的疾病,但初期只是很不人道地强制性将病人锁进医院监禁。

到18世纪后期,又出现了一种说法,认为精神病是因为人体中的电磁流动被阻碍所引发的病态,所以使用磁石或磁性、催眠术来治疗。

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使精神疾患的治疗有很大的转变,目前对于精神疾患的治疗方式是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良好的精神治疗模式必须结合生物医学、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复健计划。

2.2精神病学的发展2.2.1古代文明史前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时间:公元前400年—公元476年社会形态:奴隶社会价值观:英雄史观在古代欧洲,希腊是精神病学发展较快的国家。

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被认为是科学的医学奠基人,也被称为精神病学之父。

他认为脑是思维活动的器官,提出了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

他认为人体存在四种基本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如果正常地混合起来则健康,如果其中某一种过多或过少,或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失常,人就生病。

抑郁症是由于人体内黑胆汁过多,进入脑内而破坏脑的活动的缘故。

盖伦(Galen ,公元130-200 )是罗马时代著名的医生,他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的观点,对抑郁症的不同类型进行了描述,主张切开静脉,放出过多的黑胆汁进行治疗。

2.2.2中世纪时间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社会形态:封建社会价值观:神本史观在中世纪,医学为宗教和神学所掌控,精神病人被视为魔鬼附体,被送进寺院,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进行“治疗”。

到中世纪末,对待精神病人更为残酷,采用拷问、烙烧等酷刑来处罚,使精神病人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这是精神病学发展的大倒退。

2.2.3文艺复兴时间:公元1400年—公元1600年社会形态:封建社会价值观:人本史观在文艺复兴时期,癫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验。

一方面它是世界的一部份,另一方面它又如麻疯病一样,常常被摒弃于社会之外,精神病人虽然有别于常人,但并未被视为一种疾病;疯人常成为取笑揶揄的对象,然而却没有被鄙视,反而往往会被认为是上邀天宠的一群,可以和常人以外的世界接触,以天真的眼光,见人所不能见,言人所不能言。

他们的疯言疯语有时会被视为充满智慧的说话,疯癫比理性更接近快乐、真理,比理性更接近理性。

譬如在滑稽戏、悲剧或绘画里,他们往往不仅仅是揶揄取乐的对象,更是「真理卫道之士」,用毫无理性的疯言疯语,道出了存在的虚无,癫狂成为一个令人迷惑的形象。

同时期,阿古勒斯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精神结构,认为人的精神可分为三部分,包括植物体、感觉体和理智体,可谓现代人格结构学说之先驱。

韦尔应是世界上第一位精神科医师,和史考特更分别着文说明巫魔之存在确实与精神错乱毫无关系。

2.2.4近代:理性主义时期时间:公元1600年—19世纪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主观理性史观(英法)客观理性史观(德)利益史观、唯物史随着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医学也逐渐摆脱了宗教和神学的束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