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伴乙肝
恶性淋巴瘤严重吗

恶性淋巴瘤严重吗文章目录*一、恶性淋巴瘤严重吗1. 患恶性淋巴瘤严重吗2. 恶性淋巴瘤如何治疗3. 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偏方*二、恶性淋巴瘤如何护理*三、恶性淋巴瘤吃什么好恶性淋巴瘤严重吗1、患恶性淋巴瘤严重吗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淋巴瘤的影响很大,病程进展迅速,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不到一年就会死亡。
对于淋巴瘤转移来说,恶性淋巴瘤肝脾转移会引起肝脾肿大,胃肠道转移有腹痛、腹胀、肠梗阻和出血的表现,肺和胸膜是晚期恶性淋巴瘤常见转移部位,引起咳嗽、胸腔积液,恶性淋巴瘤骨骼会转移,比如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皮肤转移引起皮肤搔痒、皮下结节,恶性淋巴瘤扁桃体和口、鼻、咽部转移引起吞咽困难、鼻塞、鼻纽,另外,恶性淋巴瘤神经系统转移可引起脊髓压迫、颅神经病变等等。
2、恶性淋巴瘤如何治疗 2.1、放射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肉瘤及网状细胞肉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对放疗也敏感,但复发率高。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原发病灶如在扁桃体、鼻咽部或原发于骨骼的组织细胞型,局部放疗后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长期缓解。
2.2、中药治疗安全性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淋巴瘤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在应用上,不论晚期淋巴瘤患者是否适合采用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方法治淋巴瘤,都可采用中医治疗进行。
2.3、手术治疗在结内淋巴瘤患者,治疗淋巴瘤的方法包括哪几种?淋巴瘤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手术主要用于活检行病理或用于分期性部腹探查术。
2.4、化疗治疗绝大多数淋巴瘤都需采用联合化疗。
常用方案有MOPP(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强的松),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花碱,氮稀咪胺),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BACOP(博莱霉素,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有些需采用大剂量氨甲喋呤,阿糖胞苷及鬼臼类药物治疗淋巴瘤。
3、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偏方 3.1、[组成]白花蛇草30~90g,山慈姑、三棱、莪术、炒白术个15~30g,僵蚕、夏枯草各30g,昆布、煅牡蛎、煅瓦楞子、各9~15g,全蝎(研末冲服)6~12g,甘草6g。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BV感染分析

Ho g i slmp o ain s B i s o ra d kn, y h ma p t t. rt h J u l e i n
o e t lg , 9 9, 0 3 3 —3 6. fHa mao o y 1 9 1 7: 5 5 4 Ku io h M , k mu a ny s i Na a t M , a a H,P e a Ski rv —
资料 与方 法
报道 B淋 巴细胞 型非霍奇金 淋巴瘤 患者 的 H V感染率高( 5 ) B 6 % 基本相同。 渗 考文献
1 P su n l L ue a q i e l C, a r F, h tn u e 1 i C a e o d L, t a .
He aisB vr sDNA n mo o u la lo p tt iu i i n n ce rbod c i . p tl 1 8 3:5— 1 3 el JHe ao ,9 6, 9 s 0.
者 ( 发性 肝 细胞 癌 除 外 ) 原 。 关键词 乙型肝 炎病毒 非霍奇金 淋 巴
瘤 感 染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 0 3 6 / . s . 0 7 s 1x 21.
2 .6 006
如长期病毒复制 导致 机体免疫功能低 下 , 细胞因子的激活 , 原癌 基 因的激活 , 亡 凋 机制的参与等, 其确切的机制和途径还有 待于进 一步研究 值 得注意 的是我 们 比 较伴有 H V感 染 的 N L患者 和不 伴有 B H H V感染 的 N L患 者 的 II 数 , B H P指 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一 定 程 度 上 说 明伴 有
恶性淋巴瘤误诊为肝硬化1例

P T 3 ×1 L 因 我 C 4 0/ 。
院条 件有 限 , 转省 级 医院进 一步 诊治 , 确诊 为 恶性 淋 巴
瘤, 经化疗治疗 1 个月因经济条件有限 , 再次转我院保
守治疗 。青海 省人 民医院查 : 髓细胞 形 态检 查 报告 : 骨
的解释 , 安慰以稳定情绪 , 力求配合 。选择全凭静脉麻
选 择 全凭 静脉 麻 醉 , 扬 镇 静 、 丙 酚 、 诺 异 瑞芬 太 尼 维 持
意识清晰 , 安静合作 , 无疼痛及不适 。回病房后未, 特耐预镇痛及 曲马多、 舒芬太尼术后镇痛, 避免 吸入麻醉药的使用使苏醒过程平稳、 安静、 合作 。
虽然 引起 躁动 的 因素 很 多 并 难 以完 全 预 防 , 术 但 前 良好 的心理 指导 可消 除 围术 期 焦 虑 和 恐 惧 心理 , 积
2 讨
论
躁 动是 全 麻苏 醒期 特 有 的并 发 症 , 是一 种 认 知功 能 障碍 的表 现 。其 发生 机制仍 不 完全 清楚 。有报 道可
极和 医生配合可明显减少躁动的发生 。应强调的是充 分 的镇痛 是预 防术 后 躁动 最重 要 的措 施 。
( 稿 日期 :0 0 )_0 收 2 1442 )
( 互助县人 民医院传染 科 , 青海 互助 8 00 ) 15 0
1 临床 资 料 患 者 , ,8岁 。于 2 0 男 3 0 9年 7月 1 日因乏 力 、 5 上
结合临床考虑淋巴瘤细胞 白血病。腹部 C : T ①腹膜后 多发肿大淋巴结 , 肝大 、 内不均匀 , 巴瘤侵犯 可 ② 肝 淋
6 . I lL A T5 U L G T 14 / , 0 1 mo , S 8 / , G 2 U L 乙肝 五 项 均 阴  ̄ /
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l i v e r f u n c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e f e c t i v e n e s s u n d e r a b n o r ma l l i v e r i f mc t i o n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e s u l t  ̄ : ( 1 ) Amo n g t h e 1 4 c a s e s , t h e t o t a l e f e c t i v e r a t e ( C R + P R ) wa s 7 8 . 5 7 %. T h e c o mp l e t e C R r a t e wa s 4 2 . 8 6 %. T h e i n e ic f i e n c y r a t e wa s
l y mp h o ma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o s i t i v e HB V s u r f a c e a n t i g e n ( HB s Ag ) a f t e r r i t u x i ma b c o mb i n e d c h e mo t h e r a p y f r o m Ma y
D e p a r t me n t o f H e m a t o l o g y , X O i n g H o s p i t a l , X i ’ a n , 7 1 0 0 3 2 , C h i n a
DI

·血液系统肿瘤·DI 001 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淋巴瘤合并乙肝感染临床应用体会陈德发关晓军孙萌任玮邵秀茹贡铁军刘晶李蕊马军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合并乙肝感染者应用利妥昔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明确诊断B细胞淋巴瘤合并乙肝感染者(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小三阳,大三阳),在应用利妥昔单抗前给予抗乙肝病毒予处理及未作予处理的对照。
具体治疗方案:R+类CHOP,利妥昔单抗375 mg/m2。
抗乙肝病毒予处理,至少提前一周给予拉米呋啶100 mg,1次/日,口服,并检测乙肝病毒DNA达到正常范围方可给药。
结果:32例中,CR:22例,占68.75%,PR:6例,占18.75%,PD:4例,占12.5%。
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其中Ⅲ﹑Ⅳ度减少者8例,占25%,全部病例没有因骨髓抑制而影响正常免疫化疗的进程。
具统计乙肝病毒再激活的6例病例均为2005年12月之前病例,统计2005年12月之前B细胞淋巴瘤合并乙肝感染者12例,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6例,小三阳3例,大三阳3例,这12例均未给予抗乙肝病毒予处理。
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6例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发生时间在用药后3~6个月,其中4例最后因肝功衰竭而死亡,2例经治疗后恢复,另6例未给予抗乙肝病毒予处理者亦未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及肝功损害,2006年后收治的20例B细胞淋巴瘤合并乙肝感染者,不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小三阳,大三阳,均给予抗乙肝病毒予处理,并在利妥昔单抗使用前,复查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HBV-DNA<1.03拷贝/毫升,再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无1例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及肝功损害的表现。
结论:利妥昔单抗是当前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药物,我国人是乙肝感染大国,如何针对B细胞淋巴瘤合并乙肝感染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还须积累更多病例,值得血液肿瘤专科医生探索的课题。
DI 002 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范云1林能明2方罗2罗吕宏1黄志煜1余海峰11浙江省肿瘤医院化疗中心2浙江省肿瘤医院药剂科目的:研究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在我国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体内的药动学模型和药动学参数,并观察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及强的松组成的CCOP方案治疗外周T 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
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

诊治经过
• 2015-3-25查肝功正常,乙肝两对半提示“小三阳” • 2015-3-29转入血液科 • 2015-3-31肝功:ALT200U/L,AST130U/L,ALB35.8g/L,
TBIL6.8μmol/L • 乙肝病毒定量5.62×109copies/ml • 治疗上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
HBV再激活的定义
HBV再激活的临床分级:
• Without change in ALT level (silent) • Increased ALT level without jaundice (mild) • Increased ALT level and concomitant jaundice (moderate) • Jaundice and signs of liver failure (severe) • Fatal
的8-20%,暴露者占70-95%,居世界之首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Hepatitis B. [Accessed 28 November 2014]. Available from: URL: http: //www.who.int/csr/disease/ hepatitis/whocdscsrlyo20022/en/index1.html
诊治经过
• 4月26日夜间出现嗜睡、呼之不应,不除外肝性脑病可能,予以食 醋灌肠、雅博司醒脑治疗,积极输注血浆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患 者次日醒转
• 2015-4-27复查HBV-DNA 9.34×105copies/ml,HBsAg(+), HBeAg(+)
• 2015-4-30复查:ALT619U/L,AST944U/L,ALB25.6g/L, TBIL257.6μmol/L,PT26.7秒
灰区淋巴瘤2例

灰区淋巴瘤2例【中图分类号】r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67—01灰区淋巴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种特殊的淋巴瘤,在生物学行为上介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与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之间。
其诊断依赖于病理学,主要特点为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介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原发纵膈的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
治疗按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1]。
现将诊治的2例灰区淋巴瘤报告如下:例1:马××,男,33岁,东乡族,既往有乙肝病史。
因“左颈部无痛性进行性肿物5月”收住院。
患者于入院前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黄豆大小包块,肿物缓慢增大,并出现多个肿物散在分布于左、右侧颈部及右侧腹股沟处,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
5个月后为明确诊治来我院,行左侧颈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结果提示:淋巴结炎,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以“左颈部肿物”收住颌面外科。
查体:左侧下颌角、颌下可触及4cm ×6cm×8cm多结节肿物,质中,边界清,活动差,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右侧颌下区及右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可触及数枚大小不一的肿物,最大约2cm×3cm×1cm,最小约0.5cm×1cm×0.5cm,质软,边界清,活动度好,右侧腹股沟处可触及约2cm×3cm×1cm肿物,质软,边界清。
在全麻下行“颌下淋巴结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示:(下颌三角区淋巴结)介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淋巴瘤(灰区淋巴瘤),受累及淋巴结大部分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改变(非gcb亚型),部分淋巴结呈霍奇金淋巴瘤改变。
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灰区ⅲ期a组。
转血液科行chop方案化疗。
例2:牟××,女,27岁,汉族,因“左颈部肿块进行性肿大23天”收住院。
患者于入院前23天无意中发现左颈部有一肿大包块,直径约3cm,无明显不适,就诊于解放军第一医院,行颈部淋巴结彩超检查示:左侧耳后皮下探及一大小为31mm×16mm低回声区,提示左耳后淋巴结肿大,给予抗炎治疗(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口服3天,包块未见缩小。
中国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的专家共识

HBsAg阴性/抗HBc阳性淋巴瘤患者——
HBV再激活风险不容忽视
HBsAg阴性淋巴瘤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较低,容易受忽视,临床预后差;在10个独立报道的HBsAg阴性淋巴瘤患者HBV再激活病例中1 ;— 6例发展为致死性肝衰竭;1例出现持续性HBsAg阳性 一项日本研究显示,在接受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后出现严重肝炎症状的淋巴瘤患者中2 ;— HBsAg阴性患者 (n=50) 的爆发性肝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HBsAg阳性患者 (n=47) 及时进行抗病毒干预可有效防治HBV再激活。
合并活动性乙肝的淋巴瘤患者
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病情。在活动性肝炎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即HBV DNA < 2000 IU/mL且ALT < 2×ULN,才可启动免疫化疗
建议肝病科医生定期会诊,并根据抗病毒药物疗效及耐药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 活动性乙肝的定义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HBV DNA ≥ 2000 IU/mL ALT ≥ 2×ULN 排除由于淋巴瘤本身、药物等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炎
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
---中国专家共识
主要内容
慢乙肝的基础知识专家共识背景专家共识内容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流程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我国乙肝流行程度已降为中度,但患者数量仍然巨大。据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例,其中慢乙肝患者约2000万例
HBV的结构与复制特点
监测中如出现病毒学突破,建议由肝病科医生及时调整抗病毒方案
主要内容
慢乙肝的基础知识专家共识背景专家共识内容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流程
慢乙肝的治疗推荐
慢性HBV携带者或非活动期HBV携带者: ---无需抗病毒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 ----可以选择干扰素或核苷(酸)类药物; ----核苷(酸)类药物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至少1年,检测指标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2年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HBeAg阴性慢乙肝: ----易复发,疗程宜长; ----干扰素疗程至少1年; ----核苷(酸)类药物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正常后,至少再巩固1年半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已达到2年半者,可考虑停药。由于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可以考虑延长疗程。为避免耐药,如条件允许,开始治疗时应选用作用强、耐药率低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妥昔单抗+化疗后病毒血清学的变化
• Tsutsumi等监测了5个NHL接受利妥昔单抗+化疗患者的病 毒血清学的变化。
• 3个anti-HBs 阳性的患者经R+化疗后发生了病毒激活性肝 炎
– anti-HBs 滴度下降 – HBsAg转阳 – HBV DNA可检测到
• 诊断乙肝病毒再激活性肝炎应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
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危险因素
• 化疗前病毒负荷高 • HBeAg阳性 • anti-HBs阴性
HBsAg阳性
• 首先,检测HBV DNA水平
• 治疗期间(不论HBV DNA水平如何),均 应给予NAs
核苷类似物(HAs)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研究
• 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首 先被批准用于慢性活动性乙肝的治疗。
Cancer 2007;109:1360–1364
恶性淋巴瘤接受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接受化疗后发生乙肝病毒激活 的报告最早见于1975年。
• 至今,已经广泛认识到细胞毒药物化疗和其他免 疫抑制治疗与乙肝病毒的再激活有关。
–化疗导致的免疫抑制使肝细胞内乙肝病毒复制增加。 –免疫重建时,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伤含乙肝病毒的肝细
阳性率最高占8.57%。而1-4岁儿童阳性率最低,仅占 0.96%(近10年计划免疫成效) 。
• 按人口推算,我国约9300万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恶性淋巴瘤伴乙肝感染发生率
•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 HBV感染率 (HBsAg+, HBeAg+, HBeAb+, HBcAb+)
–B细胞淋巴瘤 30.2% –T细胞淋巴瘤 19.8% –其他恶性肿瘤 14.8%
胞,使肝细胞大量破坏,发生急性肝炎甚至爆发性肝 炎。
恶性淋巴瘤接受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发生率
• 伴有HBsAg(+)或HBcAb(+)淋巴瘤患 者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时,HBV再激 活风险高
•
HBsAg阳性:20-50%
•
HBcAb阳性:3-45%
乙肝病毒再激活导致急性肝炎的发生率
• 乙肝病毒再激活导致急性肝炎甚至爆发性肝炎
Cancer 2006; 106(6): 1320-1325.
警惕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危险
利妥昔单抗治疗与乙肝病毒再激活
• 浆细胞不表达CD20,利妥昔单抗治疗不会影响浆细胞分泌免疫 球蛋白。
• 随着CD20细胞被清除,记忆B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免疫球蛋白 水平下降。
• 多疗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HBV抗体滴度下降或消失,乙肝病 毒抗原重新出现。
• Anti-HBs滴度下降和利妥昔单抗治疗次数有关,抗体滴度下降 和HBV DNA负荷升高也有关。
历史对照非随机临床研究
• 40例NHL和HL患者,化疗+拉米夫定预防 • 历史对照组116例患者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 拉米夫定预防组肝炎发生率17.5%,其中1例为病毒激活后
肝炎,YMDD突变。 • 非预防组肝炎发生率51.7%,其中6例(5.2%)因肝炎死亡。 • 但非预防组未检测HBV DNA。
• 对于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引起的乙肝病毒再激活,拉 米夫定显示了治疗作用。
• 之后,拉米夫定被用于接受化疗的HBV携带者的预防性治 疗,所发表的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了拉米夫定的预防价值。
拉米夫定预防:历史对照研究
• Yeo等:一项非随机的历史对照研究 • 病例包括各种肿瘤类型,其中包含恶性淋巴瘤,所有患者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 染经化疗后再肝炎病毒再激活的
余双
乙肝病毒感染发生率
• 全世界
–大约1/3人口感染过HBV –超过3.5亿人口为乙肝HBsAg阳性者占总人口的9.75%。 –2006年,1-59岁人口HBsAg阳性占7.18%,15-59岁人口
24.4
P值 p<0.001
肝炎发生率 (%)
44.6
P值 p<0.0001
预防组 65
4.6
17.5
•对照组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应用蒽环类药物和恶性淋巴瘤。
J Clin Oncol 2004, 22:927-934.
回顾性非随机研究
• Lee等回顾性分析了31例HBsAg阳性的接受化疗的NHL患 者
• 临床研究显示主要不良反应是输注相关反应,未增加患者感染的发生 率。
• 已经认识到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导致病毒感染发生机会增加带状疱疹、 巨细胞病毒、JC疱疹病毒等感染。
• 利妥昔单抗加化疗后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甚至爆发性肝炎而死亡。 • 2004年美国FDA发出警告,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时应
– 发生率14%-50%
• 乙肝病毒再激活后表现
– 无症状的肝功能损害 – 急性肝炎:大片肝坏死 – 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5%-12%
• HBsAg阳性的NHL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激活的发生率约 20%-50%
利妥昔单抗
• 利妥昔单抗是人鼠嵌合型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广泛应用于B细胞恶 性淋巴瘤的治疗。
• 拉米夫定预防组11例,非预防组 20例 • 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发生率
– 预防组 9% – 非预防组 85%(p<0.001),其中非预防组1例发生肝功能衰竭而
死亡。
• 完成预计的多柔比星剂量强度
– 预防组 80% – 非预防组 55%
J Korean Med Sci 2003; 18: 849-854.
Drug Saf. 2005, 4: 599-608.
乙肝病毒再激活性肝炎的诊断
• 诊断乙肝病毒再激活导致的肝炎应除外其他原因所至的肝 功能异常。
• 化疗后肝炎定义为:
– 血清ALT水平较正常值上限升高3倍或以上 – 或ALT增高的绝对值超过100U/L。
• 乙肝病毒再激活的诊断标准为:
– HBV DNA负荷是基线水平的10倍或以上 – 或HBV DNA绝对值 >105拷贝/ml
均HBsAg阳性。 • 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65例患者,化疗前7天起服用拉米夫
定至化疗结束后8周停药。 • 历史对照组193例各种肿瘤患者,仅接受化疗未接受拉米
夫定预防。
J Clin Oncol 2004, 22:927-934.
拉米夫定预防:历史对照研究
病例数 历史对照 193
乙肝病毒激活 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