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一、导言1.教学目的和意义:介绍课程意义和目标,为学生明确学习意义及目标;2.课程内容概述:简述课程的内容范围及涵盖的重点领域,引起学生兴趣;3.教学方法与评价:说明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和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二、跨文化交际概述1.什么是跨文化交际: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概念,明确其重要性;2.跨文化交际的挑战和困惑:探讨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和困惑;3.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素养:介绍跨文化交际所必备的素养,如文化敏感度、文化适应力等。
三、文化差异与沟通1.文化对沟通的影响:分析不同文化对沟通方式的影响;2.非语言沟通:介绍非语言沟通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3.社交礼仪: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交礼仪和行为准则;4.语境和修辞:介绍语境和修辞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四、文化差异在商务领域的应用1.文化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分析不同文化对商务活动的影响;2.跨文化商务沟通技巧:介绍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需要注意的技巧;3.文化差异与商务谈判:介绍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并分享应对策略;4.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1.跨文化误解的成因:介绍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误解成因;2.跨文化冲突的解决:分析跨文化冲突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法;3.跨文化解决冲突技巧:介绍在跨文化冲突解决中需要注意的技巧和方法;4.跨文化交际中的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解和冲突及其解决方法。
六、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能力1.文化适应能力的重要性:介绍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适应能力的重要性;2.发展文化适应能力的方法:提供发展和提升文化适应能力的方法和建议;3.跨文化适应案例分享:通过真实案例分享成功跨文化适应的经验和故事。
七、小组项目学生分组完成跨文化交际项目,如实地调研、报告撰写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原则和技巧。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独立获取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日中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多元
文化意识和国际化视角,基本具备灵活运用各种交际技巧和策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日本语言背后的文化,用实践的方式正确输出所学的日
语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多种语境中所需使用的准确而又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中日文化知识,培养中日语言文化
对比能力,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应变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3
4
5
6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7
8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 张韶岩(编).中日跨文化交际实用教材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
2.主要参考书
1. 滝浦真人. ポライトネス入門研究社出版,2008年
2. 周平、陈小芬. 新编日语 1、2册(重排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年
9。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34/2四、考核方式:考查,包括平时与期末,分别占30% 和70%五、先修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等六、适用学科专业:英语七、教学目的:同英语国家的人们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
然而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文化因素。
本课程的主旨是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困惑,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英美文化有教为深入的了解,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有较为敏锐的感知。
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文化的眼光,认识自己,包容他人。
八、基本教学内容:本课程选用顾曰国主编的《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为教材。
本课程共八个单元。
主要学习方法包括: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听公开讲座,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翻译练习等。
九、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 Part On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教学内容:介绍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关系,跨文化交流模式,交流中的各种意义等。
本单元介绍了交际的5个类型 (types of communication):human communication; animal communication;human-animal communication; 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交际的基本模式:同文化交际(mono-cul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介绍各种交际方式中的“意思”的传达。
跨文化交际 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是面向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限选课。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学科,人们对它的研究性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等,在理论上,仍在不断探索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摸索边总结,而不必急于寻求某种定论。
概括说来,专门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与问题,并探索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科就是跨文化交际学。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他们在全面准确了解中国文化与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起他们的现代人文精神,宏扬中华文化;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民族责任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亦即“精神成人”。
本书吸收了国内外跨文化交际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这一领域的基本理论,同时十分精练地介绍了英、美、德、法、日五国的文化特性。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外语及其他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正在参预或者将要参预跨文化交际的人们的知识性读物。
本课程教学共54 学时主要以“研究型学习”课程教学法为主,采用教授、讨论、讲座等互动式教学法。
要求学生按要求事先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课堂上时常交换、交流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1、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掌握了解文化、大众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
2、了解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的演变、古今中外学着对交际的认知和了解。
3、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史,以及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状况。
[学时]第一节文化与交际(学时)掌握文化、交际、大众文化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化的形成以及人们对交际的认知。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时)了解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及其概念,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历史。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研究(学时)了解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基本内容和重要内容。
1、了解英国人的构成,以及英国文化及其文化的演进史。
跨文化交际 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来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因此,跨文化交际教学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估,并提出一份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的建议。
一、目标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
这包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学会尊重和适应他人的文化差异。
通过跨文化交际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增进友谊,解决跨文化冲突,并在全球化的社会中更加成功地工作和生活。
二、内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意识: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这些文化背景对人们行为和沟通方式的影响。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生将能够培养对其他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语言能力: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
学生需要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并学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境中运用。
这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的学习,以及口语和写作的实践。
3. 跨文化沟通技巧:学生需要学会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包括学习如何避免误解和歧视,如何适应他人的行为和沟通方式,以及如何解决跨文化冲突。
三、方法跨文化交际教学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视听材料:使用视频、音频等视听材料来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传统节日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和聆听来了解其他文化,并从中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
2. 跨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参观其他国家的使馆或文化机构等。
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亲身体验跨文化交际,并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跨文化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跨文化案例,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问题和解决方法。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5026230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时:36 学分:2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英语国家概况,语言学,英美文学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简介:跨文化交际是商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了解文化差异对交际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深入的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
一、课程教学目标该课程属于商务英语专业必修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交际类型,分析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解决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困惑,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重点、难点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难点在于理解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所体现的差异性。
三、整体课时分配章节序号章节名称理论学时实验学时1 绪论2 22 交际与文化 2 23 文化的影响 2 24 语言与文化 2 25 非言语交际 2 26 文化对商业语境的影响 2 27 文化对教育语境的影响 2 28 文化对保健语境的影响 2 29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2 2四、课程内容安排(一)绪论主要内容:1.跨文化交际的概念、意义。
2.跨文化交际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意义、历史、学科发展史。
(二)第一章交际与文化主要内容:1.交际的概念和特性。
2.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3.文化与交际的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文化与交际的概念,了解交际的特性、文化的特征,理解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课程内容:第一单元: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1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作用1.2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1.3跨文化交际的挑战和机遇第二单元:文化差异与意识2.1文化的定义和特征2.2文化差异的原因和表现2.3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重要性第三单元:语言与文化的关系3.1语言的定义和作用3.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3.3语言的文化差异和应对策略第四单元:非语言交际与文化4.1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和类型4.2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4.3非语言交际的意义和应用第五单元:跨文化沟通技巧5.1有效倾听与观察5.2调整自己的言语和行为5.3解决跨文化沟通中的问题和冲突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
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活动表现等。
2.课堂作业:包括课后练习、案例分析报告等。
3.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参考教材:3. Bennett, M.J. (1993). Towards Ethnorelativism: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 R. M. Paige (Ed.), Education for the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 (pp. 21-71). Yarmouth, ME: Intercultural Press.教学大纲制定者:XXX教授。
修订版《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修订版《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引言:《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有着重要意义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挑战。
本教学大纲旨在修订原有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1.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和礼仪。
3.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解决跨文化冲突的能力。
4.了解不同文化在商务、教育和社交等领域的影响。
5.提高自身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文化敏感性。
二、教学内容:1.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重要性a.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范围。
b.分析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意义。
c.探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挑战。
2.文化差异的认知a.介绍文化差异的概念和分类。
b.分析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
c.比较不同文化的沟通风格和非语言交际。
3.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策略a.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问题和挑战。
b.探讨有效的交际策略和技巧。
c.培养学生的非言语交际和倾听技巧。
4.跨文化冲突与解决a.分析跨文化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b.介绍跨文化冲突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c.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实践解决冲突的能力。
5.文化影响与应用a.介绍不同文化在商务、教育和社交等领域的影响。
b.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和文化独特性。
c.讨论如何在不同文化场景中合理应用文化差异。
6.跨文化适应和文化敏感性培养a.介绍跨文化适应的重要性和方法。
b.探讨培养文化敏感性的途径和技巧。
c.组织跨文化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和教学软件引入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案例。
2.讨论和演练: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实践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策略。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4.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跨文化交际的经验和故事。
5.实践活动:组织跨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适用专业:英语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二、课程教学要求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
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
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
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二)Discovering Problems: Slim Is Beautiful? (三)Debate(四)Reading II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五)Writing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Identifying Difference: How We Address Each Other(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Stumbling Block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 Further Reading II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VillageUnit 2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What Is Culture.(二)Fill-in Task(三)Sharing Knowledge: More About Culture (四)Writing(五)Reading II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六)Discovering Problems: Misreading Commercial Signs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Identifying Difference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Understanding Culture2. Further Reading II Essentials of Human CommunicationUnit 3 Cultural Diverse(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Different Lands, Different Friendships(二)Cultural n formation: American Friendship (三)Survey(四)Identifying Difference :Family Structure (五)Reading II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Cultures(六)Interview(七)Sharing Knowledge: Confucian Cultural Patterns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 Intercultural insight2. Translation(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Cultural Dimensions2. Further Reading II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Unit 4 Language and Culture(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How Is Language Related to Culture (二)Fill-in Task(三)Group Work(四)Identifying difference: Kinship Terms and Mores.(五)Reading II Language-and-Cultur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六)Survey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Problems: Translating Across Languages2. Translation3. Case Study: Cases 13-16(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2. Further Reading II Language, Thought, and CultureUnit 5 Culture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ofConversation(二)Fill-in Task(三)Identifying Difference: Compliment Response(四)Interview(五)Reading II The Way People Speak(六)Group Work(七)Cultural Information: Making Telephone Calls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 Intercultural insight2. Translation3. Case Study: Cases 17-20(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Cross-Cultural VerbalCommunication Styles2. Further Reading II Preference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Verbal CodesUnit 6 Cultur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An Overview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二)Matching Task(三)Observation Task(四)Sharing Knowledg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ouch(五)Reading II Gender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 Identifying Difference: Posture and Sitting Habits2. Cultural information: How the Japanese Communicate Nonverbally3. Translation4. Case Study: Cases 21-24(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Func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2. Further Reading II Sounds and SilencesUnit 7 Time and Space Across Cultures (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The Heartbeat of Culture (二)Identifying Difference: What's the Rush?(三)Group Work(四)Intercultural insight(五)Reading II The Language of Space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 Cultural information: Home in Various Cultures2. Sharing Knowledge: Cultures Built Into the Landscape3. Translation4. Case Study: Cases 25-28(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Cultural Conceptions of Time2. Further Reading II German Use of SpaceUnit 8 Cross-Cultural Perception(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French Leave and Dutch Courage (二)Fill-in Task(三)Cultural information: Who Is Gaijin? (四)Survey(五)Reading II Ethnocentrism and Ethno relativism(六)Discovering Problems: Tile Image(七)Group Work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 Sharing Knowledge: Culture and Perception2. Translation3. Case Study: Cases 29-32(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Behaviors That Separate Us2. Further Reading |1Stereotype and PrejudiceUnit 9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Reading I Adapting to a New Culture (二)Discovering Problems: Chinese Students Abroad(三)Reading II Overcoming Ethnocentrism in Communication(四)Group Work二、重、难点提示(一)教学重点:1. Identifying Difference: Little Things Where They Differ2. Debate3. Translation4. Case Study: Cases 33-36(二)教学难点:1. Further Reading I Sojourner Adaptation2. Further Reading II Developing Mindfulness八、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成绩评定:笔试占70%,平时考核(出勤、作业,测验,课堂表现)占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