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后精练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比较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比较近代俄国的两次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B.都向西欧学习,改变了落后面貌C.都废除了农奴制D.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答案】A2.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革无关的是A.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B.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沙皇的专制统治没有改变【答案】B3.一位俄国地主曾写道:“解放法令(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B.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获得了人身自由D.沙皇专制统治废除【答案】C4.某同学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研究性学习时,在网上收集到一份资料(见下图),该材料最能佐证A.农民购买份地的价格指数快速飙升B.改革前俄国农民运动的不断高涨C.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答案】B5.185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所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地废除农奴制度,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
”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B.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变革俄国的专制制度D.改变农奴命运,提高农奴社会地位【答案】A6.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
”这表明A.农奴没有获得解放B.农奴制危机严重C.改革没有推动俄国发展D.改革是封建性质【答案】B7.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训练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训练
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第1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专题训练
【基础巩固】
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的匮乏
B.人口的众多 c.农奴制的阻碍 D.教育的落后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A.彼得一世
B.查理二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拿破仑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A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农奴制的强化 D.政策调整
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解放农奴
B.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 D.加强沙皇专制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中考链接1.(2020朝阳)某同学在展览馆参观时,在展柜里发现有“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的资料,与这份资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美国内战D.十月革命2. (2020无锡)学会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关键词“俄国”“开启近代化进程” 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A.彼得一世B.亚历山大二世C.斯大林D.赫鲁晓夫3.( 2020鞍山)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的改革是( )A.公车上书B.1861年农奴制改革C.南北战争D.罗斯福新政4.(2020雅安)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比很大,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
在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国战败。
这些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材料表述了1861年改革的( )A.背景B.内容C.性质D.影响5.(2020常州)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当时在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地主把“真正的解放”藏起来了。
这主要是因为该法令规定( )A.鼓励兴办手工工场B.推行地税改革C.农奴高价赎买份地D.鼓励西部耕种二、基础训练1.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A.设立参政院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D.创建常备军2.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来看,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开辟了殖民道路B.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C.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D.引起了世界工厂3.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说课稿(答案)一. 教材分析《俄国的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改革——农奴制改革。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农奴制改革的详细描述,也有对改革后俄国社会变化的阐述。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史料和图片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针对这一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学会运用史料来论证历史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内容及其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变化的阐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论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分析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等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描绘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画作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变化的阐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测试题(含答案)第二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1.观察图片“林肯在竞选演讲会上”,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内容林肯演讲可能会涉及的是( )A.宣传《宅地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阐释《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有关规定C.主张废除奴隶制,发展自由劳动制度D.号召人民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道:“内战之后,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
”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A.消除了种族歧视B.维护了国家统一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3.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
其直接原因是( )A.独立战争爆发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C.法国大革命的推动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4.他在1864年8月的一次谈话中重申:“我的敌人说,我现在进行这场战争的唯一目的是废除奴隶制。
只要我还是总统,这场战争现在和将来都要为恢复联邦这个唯一目标而进行下去。
但如果不像我所做的那样使用解放黑人奴隶这一手段,那么人类的经济力量都无法把这场叛乱镇压下去。
”他是( )A.华盛顿B.林肯C.罗伯斯庇尔D.克伦威尔5.林肯总统说:“我们不是敌人,我们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也许会因情绪激动绷紧,但绝不可能割断。
”美国人“友情的纽带”被割断最终引发了( )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克里木战争D.朝鲜战争6.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曾出现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
这两种经济类型是指( )①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②南方社会主义经济③北方水产业经济④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在1860年的美国,以下情景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南方一位黑人正在为竞选州长作准备B.南方一对黑人夫妇正在为主人种植水稻C.南方一位黑人农场主正在指挥白人抢收棉花D.在南方的一列火车上,一位白人绅士正在给一位黑人妇女让座8.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同步训练及答案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2课俄国的改革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执政时期开始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的是()A.伊凡四世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C.进行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两洲的大帝国3.“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统治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4.17世纪末,与西欧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相比,俄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沙皇彼得一世推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其改革给俄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A.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B.赶上了西欧发展水平C.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5.如果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他()A.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B.在萨拉托加战斗中打败英军C.颁布《拿破仑法典》D.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6.1850年,罗斯出生于俄国的一个农奴家庭。
以下是对她30岁时生活状况的记述。
选出你认为最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A.罗斯有一个自主婚姻的家庭B.罗斯已是一个小商店的老板娘C.罗斯拥有一份土地D.罗斯由于不听话,被农奴主卖到另一个农庄7.某位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注解:“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B.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的扩张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8.学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该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
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该以肯定为主。
学生乙认为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应全盘否定。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B.甲对,乙错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D.甲错,乙对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2课俄国的改革(解析版)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第2课俄国的改革本课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本课难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一、选择题1.读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分析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D.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D项正确;二月革命后俄国才确立民主共和制度,国内外市场的扩大、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均是重要原因,但与设问不符,排除ABC三项。
故选D项。
2.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废除了农奴制B.都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D.都发生在18世纪【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都使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前国家都很落后,都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B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排除A ;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C;彼得一世改革发生在18世纪初期,1861年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9世纪,排除D;故选B。
3.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
”其中的“种子”是()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B.保留了农奴制C.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详解】18世纪初,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办不了一系列法令,进行全面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历程,C项正确;材料说明改革对于俄国启蒙作用,不是说明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排除A项;彼得一世改革的种子是近代化,不是保留了农奴制,排除B项;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启蒙”的种子,排除D项。
故选C项。
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阶级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答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的改革。
这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俄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对俄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但对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解改革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
教师简要介绍改革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改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讲解改革的具体措施,如解放农奴、土地制度改革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呈现的内容,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俄国的改革
课后精练含答案
【单项选择】
1.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
A.设立参政院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D.创建新式常备军
2. 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打击了农奴制度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加强了军事力量D.巩固了农奴制度
3.列宁说:“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列宁评价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
B.农奴制改革
C.社会主义制度
D.殖产兴业
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5.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一般法令》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与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如依法经营工厂、参加选举、受教育等。
此规定表明俄国( )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推行义务教育
D.农奴获得了“人”的权利
6.下列符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①农民可以赎买份地②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
③农民获得人身自由④向欧洲国家学习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7.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8.列宁评价说:“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它改变了农奴的社会地位
B.它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C.它废除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D.它摆脱了民族危机
9. (2019·山东青岛)学会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关键词“俄国”、“开启近代化进程”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A.彼得一世B.亚历山大二世
C.列宁D.斯大林
10.托洛斯基(1842—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 )
A.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参加十月革命
D.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材料解析】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
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以及进行诉讼;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
其次,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
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000人,进而上升到1898年的3 000000人。
到1913年,俄国生产的铁和法国生产的一样多,俄国生产的煤为法国生产的四分之三。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从上面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敌对情绪”。
(2)阅读材料二、三,指出“解放农奴”如何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俄国历史上分别进行了怎样的自救运动?
参考答案
1、 D
2、A
3、B
4、D
5、D
6、A
7、C
8、B
9、
A 10、A
11(1)进行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
(2)解放农奴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自由、廉价的劳动力,俄国的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同时也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①自救运动:中国: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