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汉书经典篇目

汉书经典篇目作者介绍司马迁(公元前年—约公元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从董仲舒学《春秋》,从孔安国学《尚书》。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
重大贡献1、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2、创建了史学单一制地位3、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存有广为而深刻的影响。
名篇名句梁启超选定的史记“十大名篇”分别就是:“大江东去楚王流芳”——《项羽本纪》“礼贤下士威服九州”——《魏公子(即为信陵君)本纪》“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功成不居坚忍权贵”——《鲁仲连邹阳本纪》“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官场甲草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本纪》“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本纪》“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史公记史千古传诵”——《太史公自序》名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小行罔顾意气,大礼不言大使。
《史记·项羽本纪》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桃李不言,桃李不言。
《史记·李将军本纪》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匈奴犹有,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本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启衅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领侯世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史记·滑稽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本纪》成语网开一面出自于《史记·殷本纪》囊血射天出自《史记·殷本纪》酒肉池林出自于《史记·殷本纪》左支右绌出自《史记·周本纪》焚书坑儒出自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拔山扛鼎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破釜沉舟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霸王别姬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无颜见江东父老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约法三章出自于《史记·高祖本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运筹帷幄出自于《史记·高祖本纪》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卧薪尝胆出自于《史记·越王勾自轻世家》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负荆请罪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本纪》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至交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本纪》胶柱鼓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本纪》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奇货可居出自于《史记·吕不韦本纪》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背水一战出自于《史记·淮阴侯本纪》肝脑涂地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多多益善出自于《史记·淮阴侯本纪》胯下之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鸡鸣狗盗出自于《史记·孟尝君本纪》狡兔三窟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汉书·韩信传》原文·注释及译文

《汉书·韩信传》原⽂·注释及译⽂《汉书·韩信传》【原⽂】韩信,淮阴⼈也①。
家贫⽆⾏②,不得推择为吏,⼜不能治⽣为商贾③,常从⼈寄⾷④。
其母死⽆以葬,乃⾏营⾼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
信从下乡南昌亭长⾷⑤,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⑥。
⾷时信往,不为具⾷。
信亦知其意,⾃绝去。
⾄城下钓,有⼀漂母哀之⑦,饭信,竟漂数⼗⽇。
信谓漂母⽈:'吾必重报母。
'母怒⽈:'⼤丈夫不能⾃⾷,吾哀王孙⽽进⾷⑧,岂望报乎!'淮阴少年⼜侮信⽈:'虽长⼤,好带⼑剑,怯⽿。
'众辱信⽈⑨:'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
'于是信孰视。
俯出跨下。
⼀市皆笑信,以为怯。
【注释】①淮阴:县名。
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
②⽆⾏:放荡。
③治⽣:谋⽣。
④寄⾷:投靠⼈家吃闲饭。
⑤下乡:乡名。
属淮阴县。
南昌:下乡的⼀个亭名。
⑥晨炊:⼀⼤早做饭。
蓐⾷:在床上吃饭。
⑦漂母:漂洗丝棉的⽼妇。
⑧王孙:犹⾔'公⼦',对青年⼈的尊称。
⑨众辱:⾔当众辱之。
【译⽂】韩信是淮阴县⼈。
从⼩家庭贫困,⾃⼰也没有好的德⾏,既不能被推选去当官,⼜不会做⽣意以谋⽣,经常依靠他⼈⽣活。
他母亲死了,穷得没钱安葬,就寻找了⼀块⼜⾼⼜⼲燥的宽敞地⽅做坟地,使⽇后在坟旁能安置下千万户⼈家。
韩信曾投奔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饭,亭长的妻⼦厌恶他,就很早起来做好饭,端到床上吃掉。
到了吃早饭的时候,韩信去了,没有给他准备早餐。
韩信明⽩她的⽤意,从此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曾经到城下钓鱼,有⼀位⽼妈妈在旁边漂洗⾐物,很可怜他,给他饭吃,⼀连⼏⼗天都是如此,直⾄漂洗完毕。
韩信感激地对⽼妈妈讲:'我将来⼀定要好好地报答你。
'⽼⼈听后很⽣⽓,说:'你⼀个⼤男⼈不能养活⾃⼰,我是怜悯你这位年轻⼈,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图你的报答吗!'淮阴城⾥有个青年欺侮韩信说:'你虽个⼦长得⾼⼤,还喜欢佩带⼑剑,可实际上胆⼩得很!'并当众羞辱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剑来刺我;你若是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汉书是谁写的

汉书是谁写的
《汉书》是班固写的。
《汉书》的作者是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简介
《汉书》内容极其丰富,以类目计,可分四类:第一类是“帝纪”共十二卷。
因为汉高祖刘邦是汉王朝开国之君,所以《高帝纪》置于诸“帝纪”之首。
此外,分记惠帝、高后、文帝、景帝、武帝等各为“帝纪”一卷;第二类是史“表”,共八卷。
分记诸侯王、异姓诸侯王、外戚、各朝显臣及百官公卿大事;第三类是“志”,共十卷,分记礼乐、刑法、社会经济、水利建设、重要文化以及天文、地理等情况;第四类是人物传记,共七十卷,反映西汉各种代表人物。
他们之中有战功赫赫的将军,有威武不屈的使节,有极力维护皇权的大臣,有权术圆通的野心家,有草菅人命的酷吏,有重义轻生的游侠,有皓首穷经的学者,有腰缠万贯的巨商,还有争宠的后妃,厚颜的佞幸等等。
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其活动,可以了解西汉社会各方面的情况。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汉书》的内容

《汉书》的内容
《汉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西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撰写。
该书共计120卷,记载了西汉和新莽两个时期的历史,涵盖了从秦朝末年到公元23年的时期。
《汉书》以记载西汉刘氏王朝为主,分为两部分:前五十卷主要记载自秦末刘邦起兵起,到王莽篡位结束的历史事件,后七十卷则记录了刘邦和他的后裔在位期间的具体事宜。
该书以史料详实、分析犀利、评述客观著称,对于研究西汉历史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记载了西汉的兴衰过程,还提供了许多亲历者的记述和注释,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
《汉书》将历史事件按时间线索进行编排,采用年代记、表、志、传等不同的文体,清晰地呈现了历史的发展脉络。
该书对于刘邦、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也非常客观,既展示了他们伟大的功绩,又揭示了他们的缺点和错误。
此外,《汉书》还记载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诗歌,如《九辩》、《楚辞》等,丰富了古代文学的研究内容。
《汉书》在中国古代历史学和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汉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古代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在中国历史学界乃至世界历史学界都是无可置疑的。
总的来说,《汉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的内容丰
富多样,对于了解和研究西汉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西汉的兴衰历程、政治制度、社会风貌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思想、行为。
汉书的内容

汉书的内容汉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最著名的文献之一,也是古代历史学家编写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汉书记载了从凿汉武帝开始到元宵帝室灭亡的历史,共分为五十三卷,拥有超过三万八千多个字,内容广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汉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部分:始祖传、世系表、君臣本纪、地理志、礼乐仪礼以及传记。
始祖传记述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神仙等人物,以及古代发生的历史性事件,描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起源和脉络。
世系表记录了古代汉代君臣关系、地位以及宗室关系,并且将世系表逐级展开,形成完整的族谱。
君臣本纪中,主要记述了古代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情,以及各朝代君王和大臣的发展史。
地理志则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各省和地区的地理气候形势,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社会背景以及较为流畅的叙述的史事极为重要。
礼乐仪礼部分,提供了汉朝各个官僚机构及其官吏的任免礼仪、政事礼仪及士族个人列官礼仪等,更加系统地介绍了汉朝官制。
传记则介绍了各个朝代著名人物的传记,从而帮助人们了解古代汉朝的历史发展情况。
汉书的内容对于研究古代历史非常重要,它提供了大量有关古代历史背景,以及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历史,发掘古代的文化传统。
在当今的社会,汉书也被用作教学材料,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和古代文化。
“汉书”是古代历史学家编写的珍贵历史资料,它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启发重要思想的生动素材。
汉书的宏大结构表明汉朝的文明程度之高,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也是汉朝社会文化复杂程度的反映。
汉书被誉为“史家珍宝”,它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社会背景,乃至中国古代文化、道德、思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汉书蕴含着古老的智慧,是古人智慧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髓的缩影,是人们追溯古老文化历史的重要参照物。
总之,汉书记载了从凿汉武帝开始到元宵帝室灭亡的许多历史,对于研究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当代学术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世界历史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东汉 汉书主要内容

东汉汉书主要内容
汉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东汉时期最重要的一部历史文献。
它是由东汉末年
的历史学家班固撰写,共计一百三十篇,记录了东汉自刘秀建立汉朝起到献帝刘协被曹操废黜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汉书的主要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组织,分为十二本。
第一本是关于刘秀建
立汉朝和掌握政权的起源,描述了他的背景、经历和政治策略。
第二本到第六本详细记载了刘秀的起兵过程、战争策略、征服京师、官员任免和世袭制度等。
第七本到第十一本主要叙述了刘秀的后继者蔡、亲、於、厉的治理和政治变革。
这些内容包括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农民起义的镇压、外族的侵扰、地方豪强的镇压等等。
最后一本则是关于东汉末年的政治动乱和曹操的崛起。
班固在这本中描述了献
帝被废黜和曹操实际掌握皇权的过程,以及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内乱和社会动荡。
汉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以详实的历史记载和独特的叙述方式为后
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它不仅是对东汉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记录,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汉书》主要内容与影响

《汉书》主要内容与影响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共 230 年的史事。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
《汉书》在中国史学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它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这种体裁对后世史学和史官体例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书》的语言风格骈俪典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汉书》还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各个方面,为后世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之,《汉书》是一部史学和文学价值都很高的著作,它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
重点:《汉书》的史学价值,纪的特点。
难点:选文一一《汉武帝纪》。
解题:
《史记》问世以后,后来又有人相继进行续补工作。
就是按着《史记》的篇章,续写汉武帝以后的历史。
当时就有褚少孙在做这个工作,西汉后期学者冯商也进行了续写。
到了东汉初年,学者班彪,开始续写《史记后传》但是不久班彪死了。
班彪死后,他的儿子班固开始继承了父亲的工作继续进行史书的创作工作,最终完成了汉代史学上的又一部史学史学巨著《汉书》。
推动了史学的发展。
班固,字孟坚,是班彪的长子,生于东汉建武8年(公元32年)死于永元4年(公元92年)。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来又在皇家学府太学读书。
在太学,班固熟读儒家经典研究诸子百家学说。
善写文章、诗赋、是著名的才子。
班固23岁时,父亲班彪死了,班固就从洛阳回老家安陵。
一边为父亲守丧,一边整理父亲的遗稿《史记后传》,准备在父亲的基础上研究西汉的历史,进行《汉书》的撰写。
这时,有人在朝廷上告发他,说他在家私自撰写国史,在那时,私写国史,是有罪的,于是班固被押解到
洛阳,关入监狱。
尽管班固撰写《汉书》没有什么野心。
但他也毫无办法。
这时,他的弟弟班超(就是后来出使西域、建立功勋的班超)赶赴洛阳,直接上书皇帝为哥哥申冤。
这时,安陵的地方官也把班固的书稿送到京城。
皇帝看了班超的上书,又看了班固的书稿,他明白了,班固没有罪。
他反而很欣赏班固的才华,封他做兰台令史(兰台是皇家收藏图书的地方),掌管图书。
同时皇帝还让他继续《汉书》的写作。
班固在皇家兰台,继续进行《汉书》的写作,他一写就是20年。
这期间,他基本上完成了《汉书》的创作工作。
当时东汉王朝与匈奴之间进行了战争。
到了公元89年,班固被任命为护军跟着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
班固跟着大军出塞3000里登上了燕然山。
大败匈奴。
在燕然山上班固为汉朝大军刻石记功,以示纪念。
但是这时,皇帝对窦宪专权十分不满。
公元92年,皇帝夺了窦宪的兵权,迫使他自杀。
班固因与窦宪关系密切,被牵连送入监狱,在狱中,班固忧愤不己,凄然而死。
这时,班固的《汉书》大体已经完成,只有其中的表和天文志还没定稿,这个任务就由班固的妹妹班昭来完
满成了。
班昭,又名班姬。
她是有名的女才子,写有许多诗赋,由于她丈夫姓曹,时人称她为曹大家(音姑)。
丈夫
死后,入皇宫成了皇后和嫔妃的老师。
班固死后,皇帝
让她继续完成了《汉书》尚未完成的工作,当时的另一学者马续也提供了一些帮助。
这样,班家两代三人用了几
十年时间才把《汉书》这一历史巨著最终完成。
《汉书》又叫《前汉书》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时期到王莽时期的历史。
是后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必读书籍。
《汉书》继续沿用了《史记》的纪传体体裁,只是把本纪省作纪,列传叫做传,因为《汉书》有了书名称,又把《史记》的书改叫志,取消了世家全书共纪、传、表、志四部分,共l00篇120卷,70多万字。
《汉书》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写了西汉王朝一朝的历史,后来各个朝代编写史书都以这
种形式为模式。
《汉书》从内容上讲,充满了大量的封建正统思想,宣扬封建神学。
神化汉朝皇权。
书中记录了大量天人感
应五行灾异的迷信故事,以此来宣扬东汉王朝继承皇位
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但《汉书》对西汉王朝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都
进行了具体而又详细地记述。
收录了大量的历史文献,
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汉书》和《史记》一样,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优美的文学作品。
《汉书》中描写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儒生文人、以至侠客、商人、形形色色、异彩纷呈。
《苏武传》就是典型的代表。
《苏武传》通过描写苏武出使匈奴,不辱使命,在匈奴被扣19年,在北海牧羊,仍不失汉朝使者的气节,刻画了苏武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汉书》是一部十分优秀的著作,得到后世许多人的喜爱。
大文豪宋代的苏东坡就十分喜
欢《汉书》,他曾亲自把《汉书》抄写了三篇,能背诵如流。
可见《汉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深。
选文之一:《武帝本纪》
一、《本记》的体例以及特点。
《本记》专记帝王的事迹。
只记叙大纲。
但使用曲笔。
借灾异说人事,保存
了一些诏令。
二、串讲课文:
三、重点词汇:举、民爵、算、复、受鬻法、孛。
四、翻译选文2-5段。
选文之二:《百官公卿表》(节录)
重点:西汉百官的结构特点,选文翻译
难点:选文翻译
l 选文百官公卿表选自《汉书.19卷,百官公卿表之
序,概述了先秦各代设官分职的变迁,详细记述了秦汉
官职的设置,表现了秦汉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权职组织
形式,基本上为历代王朝所沿袭。
2 百官公卿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概述了汉
朝的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官员执掌、机构、官职、爵
位等的组成情况。
第二部分是表,以列表形式描述了中
央主要机构官员的任官情况。
3 串讲百官公卿表序
4 翻译选文
5 重点词语:大分、绶、秩、掌、禄
选文:《食货志》(节录)
重点:西汉经济制度的概况,赋税制的特点
难点:翻译选文
《食货志》选自《汉书》卷24,《汉书食货志》是
从《史记平准书》脱胎而出,但班固将经济制度记录的重点放在了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上,不像司马迁那样偏重
于工商业政策的叙述。
《食货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叙述了战国、秦、两汉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以及西汉政府在财政上的政策;而下部分则以钱币、盐铁、商业方面的发展为重点。
这里选的是上部分。
选文一共有13段:
1段:叙述了战国时期,魏文侯的政策和李悝的改革。
2段:商鞍变法及其成效。
3段:汉初的经济状况。
4段:贾谊的论积贮疏。
5段:晁错的论贵粟疏。
6段:汉文帝的农业政策。
7段:汉武帝前期的财政政策。
8段:汉武帝后期的财政政策。
9段:汉宣帝时的政策及经济的发展。
10段:汉元帝时期的经济状况。
11、12段:成帝、哀帝时期的经济状况。
13段:王莽时期汉代经济的崩溃。
翻译:选文的13段。
重点词汇:经界、亩、提封、籴、粜、纺绩、贯、校、化牡、代田。
选文之四:《张骞传》
重点:张骞的历史功绩、重点词汇的掌握、选文的翻译。
难点:选文的分析、翻译。
《张骞传》选自《汉书》的61卷。
张骞出使西域,对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与中亚、西南亚
关系的加强,具有重大贡献。
本篇和《史记大宛列传》相比,叙述更加翔实。
全文共有14段。
1段: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段:张骞来到了西域的大宛、大月氏。
3段:张骞出使到达的区域与艰苦经历。
4、5段:西域的概况。
6段:张骞建议出使西南夷。
7段:张骞二出西域。
8段:张骞来到西域乌孙。
9一-13段:张赛以后的西域出使情况。
14段:张赛的后人情况。
翻译选文的6、7段。
重点词汇:遁、传、诣、竟、候、报、凿空、树国、羁縻。
思考题:
1、《汉书》与《史记》在体例与内容上的异同点
2、依据《汉书武帝本纪》,归纳汉武帝定立施行的文化政策
3、依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剖析西汉三公的职权及其相互关系
4、《汉书食货志上》所记赵过代田法透视
5、简析中汉王朝与中亚各古国的往来活动
6、你怎样看待张骞的凿空之功
7、简析屯田奏的合理性
8、阅读《汉书》的部分篇章,写出读书札记。
参考书:
1、安作璋《班固与〈汉书〉》,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朴宰雨《〈史记〉〈汉书〉比较研究》,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3、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