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创新方法

合集下载

层面外科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附光盘)

层面外科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附光盘)

摘要 : 膀 胱 癌 是 男 性 泌 尿 系统 最 常 见 的 恶 性 肿 瘤 之 一 。根 治 性 膀 胱 全 切 术 是 治 愈 肌 层 浸润 型膀 胱癌 最 有 效 的 方法 之 一 。随 着 外 科技术的进步 , 腹 腔 镜 和 机 器 人 辅 助 的腹 腔 镜 根 治 性 膀 胱 全 切 已经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代 了传 统 的 开 放 性 手 术 。我 们 结 合 自身 1 7年 层 面 外 科 的研 究 结 果 与 临床 实 践 , 将 腹 腔 镜 根 治 性 膀 胱 全 切 步 骤 和 方 法 加 以创 新 和 规 范 化 。本 文 将 主要 围绕 泌 尿 系 统 筋 膜 层 面 解剖、 根 治性 膀 胱 切 除 术 相 关 的筋 膜 层 面解 剖学 与层 面 外 科 技 术 三 方 面 系 统 地 介 绍 层 面外 科 腹 腔 镜 膀 胱 根 治 性 切 除术 的 手 术 步
ABS TRACT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 i s o n e o f t h e mo s t c o m mo n ma l i g n a n t u r i n a r y t u mo r s i n ma l e s .Ra d i c a l c y s t e c t o mv i s t h e s t a n d .
wi t h l a pa r o s c o pi c r a di c a l c y s t e c t om y, i nc l udi ng t he a na t om y of u r i na r y f a s c i a, i t s f a s c i a a na t om y a nd t r a ns . i n t e r f a s c i a l pl an e

膀胱癌全切后治疗方案

膀胱癌全切后治疗方案

一、引言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其中,膀胱癌全切术是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膀胱癌全切后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膀胱癌全切术后治疗方案1. 术后病理分期膀胱癌全切术后,首先应对病理组织进行分期,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膀胱癌分期标准,将膀胱癌分为以下几期:(1)Tis期:原位癌。

(2)Ta期:肿瘤仅限于黏膜层。

(3)T1期: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4)T2期:肿瘤侵犯肌层。

(5)T3期: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6)T4期:肿瘤侵犯远处器官。

2. 术后辅助治疗(1)放疗放疗是膀胱癌全切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T2-3期膀胱癌,尤其是伴有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术后病理分期较高的患者;3)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放疗分为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两种方式。

外照射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局部和淋巴结转移,而近距离放疗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局部。

(2)化疗化疗是膀胱癌全切术后的另一重要辅助治疗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T2-3期膀胱癌,尤其是伴有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术后病理分期较高的患者;3)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主要包括顺铂、卡铂、多西他赛、紫杉醇等。

化疗方案通常为多药联合化疗,如MVC(顺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方案。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膀胱癌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适用于以下情况:1)术后病理分期较高的患者;2)对化疗和放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目前,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3. 随访与监测膀胱癌全切术后,患者需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内容包括:(1)体格检查:包括腹部、盆腔、肛门指诊等,以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以了解病情变化;(3)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超声等,以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

女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研究进展

女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研究进展

保 留 阴道 以及 通 过 保 留 阴 部 躯 体 神 经 和 骨 盆 神 经 丛 自 主 神 经 的分 支 以保 留括 约 肌 的 功 能 可 能 会 使 尿 道 阴 道 瘘 的几 率
下 降 和 性 功 能 得 以改 善 。


保 留 女 性 内 生 殖 器 官 膀 胱 全 切 的 适 应 证
外 科 手 术 技 术 的进 展 使 女 性 肌 层 浸 润 性 膀 胱 癌 患 者 的 尿 道 和 阴 道 保 留手 术 方 式 成 为 町能 。 以往 的 研 究 表 明 , 性 女 膀 胱 切 除 术 后 继 发 性 生 殖 器 官 恶 性 肿 瘤 的 风 险 很 低 “ i一 , 些 学 者 ’“认 为在 女 性 根 治性 膀 胱 切 除 术 中 若 无 肿 瘤 浸 润 则 妇 科 器 官 不 应 该 被 常 规 性 切 除 。采 原 位 膀 胱 替 代 手 术 能够提高女性患者 生活质 量 , 分患 者能 够有 意识地排 尿 , 部 同时 町保 留性 功 能 。 这 可 能 会 给 女 性 患 者 的原 位 膀 胱 替 代 技 术 带 来 观 念 上 的 挑 战 , 历 来 人 们 因 为 担 心 术 后 肿 瘤 复 发 且 风险及术后尿失禁 而不愿 采用 这种 手术方 式。 管 新 膀 胱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1 年 1 O1 0月第 3卷 第 5期
JCo tmpUrl po }cI(co e 0 1Vo , . n e o rd(no.)tb r2 1 , l No 5 Rc 3

继 续 教 育 园 地

女性 膀 胱癌 患者 根治 性 膀胱 切 除术研 究 进展
经 典 的根 治 性 膀 胱 切 除 术 的 基 本 手术 指 征 为 T ~ T : ,

“达芬奇”手术治疗膀胱癌

“达芬奇”手术治疗膀胱癌

“达芬奇”手术治疗膀胱癌
作者:刘宇春
来源:《健康博览》 2015年第9期
93岁的陈大爷因膀胱癌在南京鼓楼医院泌尿外科接受了机器人辅助根治性手术治疗,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由于机器人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非常顺利,很快就出院了。

陈大爷除了血压和血糖稍高外,平素身体还不错,但两个月前出现血尿,经过一番检查,发现患有膀胱癌,由于肿瘤侵犯了尿道口,引起双侧肾积水和血尿,如果不及时手术,最终可能会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如果采用传统手术,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对于93岁的老人来说,这些都不利于其后期康复,因此,鼓楼医院泌尿外科郭宏骞主任对老人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权衡后决定为其采用最为微创的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手术可以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及妇产科手术,其优点就是微创和精准。

南京鼓楼医院2014年引进达芬奇机器人(全称为“机器人辅助内窥镜手术操作系统”),截止目前,已完成机器人手术共计200余台,其中泌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150例,其中约95%为泌尿系统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肾癌、肾盂癌以及膀胱癌等,其中前列腺癌根治术最多,达41例。

据郭宏骞主任介绍,在泌尿外科手术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主要用于盆腔的前列腺癌切除、膀胱尿道吻合等,其设备优势在于可更精细地辅助手术医师完成分离切除等操作,保护血管神经,使得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大大降低,尤其是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等。

3D放大的高清影像系统可更清晰准确地在镜下还原盆腔深处器官的解剖位置,显示神经及血管脉络,显现微小淋巴结,机械手臂辅助手术医师实现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精确、细致操作,可进一步降低术中出血及邻近血管神经损伤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康复。

(刘宁春)
编辑/朱建平。

腹腔镜下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体会目的:总结28例腹腔镜下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配合经验。

方法对28例女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手术配合。

结果28例患者手术进展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结论腹腔镜下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技术要求高, 要求参与手术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做好仪器布置和管理、体位的正确摆放及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

标签:腹腔镜;女性;膀胱癌;手术中护理【分中国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07-01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应用腹腔镜技术行女性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尚在起步阶段。

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腹腔镜行女性膀胱癌根治本具有术野宽阔清晰,利于精细的操作,肠道功能恢复快的优点[1],我院2006年10月至2011年5月,为28例女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这类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女性患者,年龄42~71岁。

术前膀胱镜证实膀胱内肿瘤病灶距离膀胱颈≥2cm,无尿道狭窄,无尿失禁,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双肾功能正常。

1.2手术方法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常规消毒铺巾,建立5个套管,行盆腔淋巴清扫,再用超声刀游离并切断子宫各韧带,缝扎并切断膀胱上动脉及背深血管复合体,离断双侧输尿管、尿道及阴道前后壁,经尿道插入尿管,压迫创面,缝合阴道断端。

再在耻骨联合上做约5cm的切口取出切除的膀胱、子宫及附件,双侧输尿管放置支架,并取回肠重建贮尿囊,吻合双输尿管与贮尿囊,再在贮尿囊底部切开一流出口后纳回腹腔,重新充盈气腹,吻合尿道断端与贮尿囊,充盈膀胱检查无渗漏后放置引流。

2护理2.1 术前准备腹腔镜系统、气腹系统、光源系统、电刀、超声刀、Ligasure、腹腔镜器械、开腹手术器械、体位用物。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
用示指和拇指夹持右侧膀胱后侧韧带,用力将其挤捏,以清除部分脂肪组织。
单纯性膀胱切除术
手术步骤
单纯性膀胱切除术 手术步骤 分离膀胱至前列腺顶部 切断耻骨前列腺韧带 切断、上翻尿道
单纯性膀胱切除术 手术步骤
两把大弯钳尽可能靠近膀胱壁钳夹、切断膀胱后侧韧带,用10号丝线8字形贯穿缝扎。向下分离至膀胱颈部。同法处理左侧膀胱后侧韧带。
于膀胱侧壁游离输精管,钳夹、切断后,沿其远端向精囊方向分离,直至精囊颈部及输精管壶腹部。同样方法处理对侧,于精囊后平面分离至前列腺精囊筋膜(denonvillier 筋膜)。
分离膀胱、前列腺与直肠间的间隙将膀胱向前方牵引,显露精囊三角,于精囊远侧、前列腺基底部后方用钳提起denonvillier筋膜后层并切开,在该筋膜前后层间的腔隙内紧贴前列腺钝性分离至前列腺尖部,将前列腺与直肠分开。若局部粘连未能进入此腔隙,则先进行步骤8,然后于侧方紧贴前列腺向后、向内分离,即可进入两层筋膜间的平面。
膀胱全切除术分类
单纯性膀胱切除术 适应症
手术局限于良性疾患,手术指证包括: ①膀胱积脓; ②因放射性膀胱炎、结核、血吸虫、环磷酰胺性膀胱 炎以及间质性膀胱炎引起的严重挛缩膀胱; ③由于放射性膀胱炎或环磷酰胺性膀胱炎引起的难以控制的膀胱出血; ④神经原性膀胱行尿流改道术后,旷置的膀胱发生感染及积脓; ⑤严重且复杂的、经多次手术治疗无效的膀胱瘘、尿失禁患者。 此外,对于已有远处转移的膀胱癌患者,为缓解膀胱肿瘤局部浸润或出血症状,可行单纯膀胱切除术。
01
02
通过denonvillier筋膜将前列腺与直肠分开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手术步骤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手术步骤 女性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
膀胱截石位,做下腹正中切口进入腹腔,在骨盆沿切开后腹膜,达卵巢漏斗韧带,分离、切断及结扎卵巢血管,将腹膜切口向圆韧带方向延长,结扎并切断圆韧带。

膀胱癌诊疗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

膀胱癌诊疗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

膀胱癌诊疗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提名奖种:科技进步奖提名者:云南省提名意见:该项目组以改善膀胱癌综合诊疗方案为目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历经25年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进,形成三个突出创新点,一是鉴定了全新膀胱癌标志物“AG-CD71抗原”,阐明了KMT1A-GATA3-STAT3信号通路促进BCSCs自我更新的机制,揭示了LASS2在预测膀胱癌患者预后和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二是制备了ABC71单抗,建立以AG-CD71抗原与ABC71单抗为基础的体外诊断系统,开发了抗人膀胱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三是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及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并进行了系列临床技术创新。

该项目建立了完善的膀胱癌诊疗体系,在云南多个地州成立专家工作站,为我国偏远地区泌尿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成果在北京、四川、上海等省份广泛应用,100余万人次受益,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发表论文253篇,其中SCI收录57篇(影响因子累积190.224);创新膀胱癌诊疗相关技术,申请33项专利,其中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2项;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等人才7000余人次。

同意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增的膀胱癌病例数接近500,000例。

目前对于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

但目前膀胱癌缺少高特异度和灵敏度的无创性筛查方法,早期诊断及术后监测困难,如能对膀胱癌进行筛查,就能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此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如能在手术中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控尿功能、性功能和肠道功能,就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该项目组以改善膀胱癌综合诊疗方案为目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历经25年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进,形成了以“AG-CD71抗原与ABC71单抗”为核心的体外诊断系统和靶向治疗方法,以及以“乙状结肠原位尿流改道术”为基础的一系列的手术规范与技术创新。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0例初步报告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0例初步报告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 y with report of 10 cases
Fu Bin,W ang Gongxian,Cao Runfu,et al(Department of urology,thefirst hospad affiliated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our initial experience of 10 eases of laparoseopic radical cystectomy fLRC).肘P腩od From June
向上方 移动 .血管 蒂所提供 的旋 转弧允 许覆 盖脚 背
部 的所 有各个 区域[51.这样 可 以覆 盖前 足缺损 创面 及
足跟创 面 ,弥 补传统 逆行外 踝上 筋膜皮 瓣无 法修 复
前 足及 足跟软 组织缺 损 的不 足 .扩大其 临床应 用 范
围 ,也 为临床修 复前 足 、足跟 部软 组织缺 损提供 一 种
江 西 医药 2008年 第 43卷 第 l1期
踝 间线 下为外踝 尖与 第 5跖 骨基底 连线 2.2-3分离平 面 :深 筋膜下 层 。 2.2.4切取 范 围(面积 ):外踝 上皮 瓣上 界达 小腿 中上 1/3。下界 为 外踝 上 5cm,后 界 为腓 骨后 缘 .前 界 为胫 骨嵴 。 2.2.5手术操 作要 点 :外踝 上皮瓣 降 支有 4个吻 合 点 l 41 与跟外 侧 动脉 吻合 点 以上 血管 蒂 易分 离 .在 其 吻
点 。.王 成 琪 .现 代 骨 科 显 微 手 术 学 .第 1版 .北 京 :人 民军 医 出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创新方法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腹区和新膀胱配置Cite this chapterMinervini, A., Mari, A., Vittori, G., Carini, M., Artibani, W. (2021). Radical Cystectomy: Abdominal District and Neobladder Configurations. In: Huri, E., Veneziano, D. (eds) Anatomy for Urologic Surgeons in the Digital Era. Springer, Cham. /10.1007/978-3-030-59479-4_19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新膀胱重建术是泌尿外科中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外科手术。

对骨盆解剖区域的深入了解对于在手术过程中增加对几个解剖标志的定位和信心至关重要。

与开放式程序相比,机器人系统的逐步采用允许器官和手术区域细节的放大和更好的可视化。

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前腹壁的解剖标志,女性和男性骨盆的特定地形解剖,膀胱解剖的细节。

一个特别的段落将专门介绍机器人手术中采用的最常见的新膀胱配置(VIP、FloRIN、Studer、Hautmann W、Ves.pa、Y 袋技术)。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体内新膀胱•机器人技术•盆腔解剖19.1简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RC) 与扩大的淋巴结切除术和尿流改道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肌肉浸润性浸润性膀胱癌 (MIBC) 和高级别非 MIBC 对膀胱内免疫治疗无反应的患者 [ 1 , 2 ] . 虽然,在肾癌和前列腺癌手术中,微创方法在上个世纪初呈指数级增长 [ 3 , 4 ],但由于这种治疗后复发的高风险导致肿瘤学问题的高度关注,它们在RC 中的使用被推迟了[ 5]。

从历史上看,1992 年文献报道了第一个采用腹腔镜技术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但技术困难限制了其传播和采用[ 6 ]。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泌尿外科中心越来越多地采用机器人系统,以及外科医生在微创手术中的更高能力,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 的引入,它复制了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手术原理(兽人)[ 7 ]。

最近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了RARC 的肿瘤学安全性及其在围手术期结果和无复发生存率方面与ORC 相比的非劣效性。

事实上,机器人系统提供了所有解剖结构无与伦比的高度放大的3D 立体和详细视图。

对于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来说,了解前腹壁的不同解剖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19.2 腹前壁的解剖标志套管针定位后,当相机插入男性骨盆时,需要特殊的方向和信心,并带有几个解剖标志。

五个组织皱襞突出在内前腹壁上,将其细分为不同的部分。

在中壁,脐正中韧带,一条穿过横筋膜和腹膜的纤维索,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尿囊柄,持续一生(脐尿管),形成正中脐襞,连接膀胱顶端和肚脐。

脐正中皱襞的两侧是明显的内侧脐皱襞,容纳胎儿脐动脉的残余,设置两个凹陷的界限,即膀胱上窝。

内侧脐韧带在膀胱切除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外科医生识别上膀胱蒂,包括上膀胱动脉。

图19.1描绘了机器人手术中这些解剖标志的表示. 外侧脐皱襞由两条腹壁下动脉形成。

疝气分类是基于疝囊的不同位置,参考外侧脐皱襞。

腹股沟直疝起源于腹股沟内侧窝壁的弱点。

腹股沟外侧窝是腹膜的浅凹伸展,外侧置于腹股沟深环,进入腹股沟管。

在间接腹股沟疝的情况下,精索的成分可以通过腹股沟管伴随疝囊。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由腹外斜肌腱膜构成,连接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一个纤维肌肉结构,髂耻弓,将这个空间细分为两个部分:横向的肌腔,它包含髂腰肌和股神经,内侧有血管腔,有髂外血管。

腔隙韧带连接腹股沟韧带,起自髂外静脉内侧,是膀胱癌或前列腺癌淋巴结清扫术中尾侧范围的标志。

图 19.1脐正中韧带,一条穿过横筋膜和腹膜的纤维索。

它连接膀胱的顶端和肚脐。

在中脐皱襞的两侧,可以看到限定膀胱上窝界限的内侧脐皱襞19.3 女性骨盆的解剖骨盆概览显示女性骨盆骨,以骶岬和两个宽髂翼为特征;该区域位于腹膜和腹膜下盆腔器官,如膀胱、输尿管、子宫、阴道、卵巢、输卵管和直肠。

膀胱上半部、子宫、附件和直肠前壁部分被壁层腹膜覆盖。

子宫位于膀胱和直肠之间,形成直肠子宫切除术(道格拉斯褶皱)和膀胱子宫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中的这些解剖标志如图19.2所示. 不同的韧带对有助于维持子宫在骨盆内的位置:主韧带(子宫颈横韧带)包含子宫动脉、子宫静脉丛和输尿管远端三分之一的部分,将子宫颈连接到骨盆侧壁;子宫阔韧带,腹膜的双层皱襞,将子宫的外侧部分连接到骨盆侧壁;悬韧带,包含卵巢血管并将卵巢连接到骨盆的侧壁;连接卵巢和子宫的卵巢韧带;圆韧带,深腹股沟环和子宫角之间的连接;形成直肠子宫腔的直肠子宫褶皱;盆腔内筋膜,它的顶叶和内脏层覆盖了腹膜下腔(cavum retzii)的边界,并形成了骨盆膈筋膜的上层。

耻骨韧带因此有助于膀胱的稳定性,通过将其锚定到耻骨联合并横向连接到骨盆膈筋膜的上层。

图 19.2子宫位于骨盆区域内,紧接在膀胱后面并几乎覆盖膀胱,在乙状结肠前面。

宫底是子宫最上端的圆形部分,是通过腹膜入路的机器人手术中最明显的部分。

直肠子宫开挖(道格拉斯褶皱)和膀胱子宫开挖是前面的子宫和膀胱之间以及后面的子宫和直肠之间的空间。

输卵管与子宫上方相连。

这部分管子称为峡部因为它是最窄的部分。

子宫圆韧带起源于子宫旁的子宫角,并通过腹股沟深环离开骨盆。

宫旁位于子宫颈前并在阔韧带层之间横向延伸。

它将子宫连接到骨盆中的其他组织19.4 男性骨盆的解剖男性骨盆具有典型的心形,与女性相比,骨骼通常更小更窄。

骨盆中有膀胱、输尿管、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和直肠。

直肠膀胱切口代表腹腔的尾袋,位于膀胱和直肠之间。

直肠膀胱皱襞横向标记了挖掘的边界,包括下腹下神经丛。

沿其路径的输精管抬高腹膜皱襞,形成膀胱旁窝。

类似地,对于女性骨盆,骨盆筋膜由两层组成:覆盖骨盆侧壁的壁层和覆盖骨盆器官的内脏层。

在前列腺的侧面,盆腔内筋膜与前列腺内脏筋膜相连,它是多层的,含有胶原蛋白、平滑肌和脂肪。

前列腺内脏筋膜包含覆盖外侧腺体前列腺的外侧鞘和后部增厚的鞘,也被同名地称为 Denonvilliers 筋膜。

这对应于女性的直肠阴道筋膜,它通过直肠前劈裂平面与直肠固有筋膜分离。

在远端,筋膜在前列腺-尿道交界处的远端变得更厚,并且与终止于会阴体或会阴中央肌腱的中线有直接的连续性。

机器人手术中的这些解剖标志在图1 和图2 中进行了描述。

前列腺内脏筋膜包含覆盖外侧腺体前列腺的外侧鞘和后部增厚的鞘,也被同名地称为 Denonvilliers 筋膜。

这对应于女性的直肠阴道筋膜,它通过直肠前劈裂平面与直肠固有筋膜分离。

在远端,筋膜在前列腺-尿道交界处的远端变得更厚,并且与终止于会阴体或会阴中央肌腱的中线有直接的连续性。

机器人手术中的这些解剖标志在图 1 和图 2 中进行了描述。

前列腺内脏筋膜包含覆盖外侧腺体前列腺的外侧鞘和后部增厚的鞘,也被同名地称为 Denonvilliers 筋膜。

这对应于女性的直肠阴道筋膜,它通过直肠前劈裂平面与直肠固有筋膜分离。

在远端,筋膜在前列腺-尿道交界处的远端变得更厚,并且与终止于会阴体或会阴中央肌腱的中线有直接的连续性。

机器人手术中的这些解剖标志在图 1 和图 2 中进行了描述。

这对应于女性的直肠阴道筋膜,它通过直肠前劈裂平面与直肠固有筋膜分离。

在远端,筋膜在前列腺-尿道交界处的远端变得更厚,并且与终止于会阴体或会阴中央肌腱的中线有直接的连续性。

机器人手术中的这些解剖标志在图1 和图2 中进行了描述。

这对应于女性的直肠阴道筋膜,它通过直肠前劈裂平面与直肠固有筋膜分离。

在远端,筋膜在前列腺-尿道交界处的远端变得更厚,并且与终止于会阴体或会阴中央肌腱的中线有直接的连续性。

机器人手术中的这些解剖标志在图 1 和图 2 中进行了描述。

19.3和19.4。

图 19.3精囊位于膀胱下方和输精管外侧。

精囊是机器人手术中直肠膀胱开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执行经腹膜方法。

它们位于膀胱的背外侧和前列腺的后面。

在前列腺的侧面,盆腔内筋膜与前列腺内脏筋膜相连,它是多层的,含有胶原蛋白、平滑肌和脂肪。

前列腺蒂提供腺体的主要动脉供应,并为下膀胱和射精系统提供分支。

下支在前列腺尖部呈丛状分布,并与上支吻合。

图 19.4前列腺的前表面从一侧到另一侧狭窄且凸出。

它位于耻骨联合的后方,与背静脉复合体分开。

前列腺通过耻骨前列腺韧带在前方与两侧的耻骨相连。

骨盆顶筋膜包括位于前列腺前表面的骨盆内筋膜、外侧覆盖肛提肌的侧顶筋膜和骨盆筋膜的腱弓。

在机器人手术中,一旦Retzium 空间发育,骨盆内筋膜就会被分离,耻骨前列腺韧带位于前列腺尖部和背侧静脉复合体的前面。

一)。

在对前列腺尖部和尿道进行仔细解剖后,放置一个大的 Hemo-o-lok 夹以确保密封并防止尿液溢出 ( b )19.5 膀胱解剖膀胱是一个肌肉膜器官,位于联合后的腹膜前。

腹膜覆盖部分腹壁和背壁。

膀胱可分为体部,由背壁和腹壁两个侧壁、膀胱颈和三角区构成。

三角区构成膀胱的底部,受内尿道口限制,继续进入膀胱颈和输尿管口。

输尿管斜入膀胱壁,其内部平滑肌层与对侧输尿管的内部纤维形成浅三角。

膀胱与小肠和乙状结肠相邻。

在男性中,膀胱颈与前列腺接触。

在女性中,膀胱三角区和膀胱颈位于阴道的头侧,而子宫位于膀胱的后方。

膀胱的形状、大小和地形位置是可变的,取决于其填充状态。

在仰卧位时,空膀胱完全包含在小骨盆内,大约位于耻骨联合水平。

一旦膀胱重新充满,它就会上升到骨盆上,同时始终保持腹膜外的住所。

在女性中,膀胱直接位于骨盆膈上;在男性中,膀胱颈和盆腔隔膜被插入的前列腺分开。

膀胱壁分为几层:黏膜和黏膜下层、逼尿肌(由内纵、中环和外纵纤维组成),以及膀胱周围的脂肪和结缔组织。

膀胱通常在两侧接受膀胱上动脉和膀胱下动脉,它们有时由不同血管的蒂构成。

膀胱上动脉从髂内动脉下行于脐内韧带。

膀胱下动脉起源于直肠中动脉的一个共同分支,并通过前列腺分支到达前列腺。

几个静脉丛,与男性的前列腺静脉丛和女性的阴道静脉丛广泛相通,下腹下神经丛(盆腔神经丛)通过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纤维与相邻器官一起对膀胱进行双侧神经支配。

下腹下丛起于输尿管和髂总动脉两侧的上腹下丛纤维以及骶神经和盆腔内脏神经纤维的交叉处。

从腹下神经丛起,有许多分支分布到盆腔脏器(直肠中丛、膀胱丛、前列腺丛和子宫阴道丛),伴随髂内动脉的分支。

阴部神经是躯体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并支配尿道外括约肌的横纹部分。

腰骶丛分布后。

19.6 泌尿系统:创新方法多年来,已经开发了几种泌尿衍生物。

尿液改道可以定义为异位或原位、大陆或失禁、直接或通过消化道的不同部分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