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红旗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古代史部分 一体化教案 川教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在教学中我流程严格遵照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师生学习历史的学生积极性,而令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阅读,建筑史以下是会带来的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课题】第五、六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北欧国家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课时】第5课时【目标能力要求】见本课考点解读【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二、考点解读【考点1】知道苏联解体、了解两极格局的瓦解1.202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失败。
成为俄国解体的催化剂。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3.2021年底,苏联(1922-2021)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土崩瓦解。
【考点2】知道东欧剧变原因:东欧各国的经济政策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要求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这次危机;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情况: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一年之内,执政40多年的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由于欧洲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与此同时发生发生了变化。
表现: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分拆,实现统一。
东欧剧变实质: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改变。
(由社会主义制度和平演变为制度)【考点3】知道印度独立的相关历史事实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是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印巴设县加深了民族.宗教矛盾,是印巴流血事件的历史根源)【考点4】了解巴以冲突,认识中东地区隔阂的复杂性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南亚地区矛盾原因:(1)大国干涉: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并蕴藏丰富多彩的石油资源,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
(九年级历史教案)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 九年级历史教案6.提问《独立宣言》是谁起草的?并口述其主要内容。
《独立宣言》通过于____年7月4日,由杰斐逊等起草。
宣言内容分为三部分: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生命、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接着历数英王的种种罪行,最后宣称:“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且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表达了全美人民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的强烈愿望。
二、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1.读教材,学生自主填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美力量的对比国别经济英国实力雄厚美国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本土六七百万,连同殖民地人口共3000多万不到300万军队装备拥有较多的正规军,强大的海军,较好的武器,有军事基地作补充,在北美驻军几万人xx0军民,几个人一条破枪2.复述独立战争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明确:主要有三件大事:____年萨拉托加战役,它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____年英军司令康华利向大陆军投降,北美独立战争结束;____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3.思考:为什么美国能在独立战争中取胜?回答后明确:独立战争中,美国以弱胜强。
强大的英国为何失败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进行的是正义战争,正义战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美国最终战胜了非正义的英国,独立战争赢得了国际援助也是它战胜英国的原因之一。
4.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美国进行的是正义战争?讨论后明确:这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对于这一性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来看,北美独立战争是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发的;二是从革命的目的来看,北美独立战争是为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三是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来看,领导这次革命的是资产阶级;四是从革命的结果来看,战争的胜利、美国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新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埃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亚非文明古国”第课内容,与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第3课《古代印度》和中国古代史一起讲述了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因此本课的重点在古埃及金字塔的用途、分布和特点,难点在金字塔和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本课主要涉及古埃及国家的历史地理、金字塔、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金字塔、法老、木乃伊、象形文字和古埃及在天文和历法方面的成就。
初步理解古埃及文明。
2.从《古代埃及》等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3.教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书写“象形文字”的历史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尼罗河这一古埃及文明的母亲河和古埃及国家的演变历程的学习,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古埃及文明进行考察。
2.通过课外寻找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解除对有关金字塔建造的疑惑,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课堂展示的象形文字图片,从历史的角度、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和理解古埃及文字的创制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古埃及文明的学习,了解和认识古埃及的发展历程,尊重古埃及文明的成果,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埃及金字塔。
【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下载有关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收集金字塔的相关知识及古埃及文明的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走过悠久的中国历史,今天开始我们步入世界历史的殿堂。
人类文明依河而兴,滚滚逝水交织着人们对河流的记忆。
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先后出现了最旱的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相继形成。
(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并指图讲解。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川教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1.1 课程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史前时期的基本概况,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1.2 教学内容史前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黄帝、炎帝、尧、舜、禹等。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史前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史前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理解。
第二章: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2.1 课程目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基本概况,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2 教学内容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夏朝的建立、商朝的灭亡、周朝的兴起等。
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如封建制度的形成、礼仪制度的建立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夏商周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3.1 课程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概况,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变革。
3.2 教学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
中国古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变革,如诸侯割据、儒家思想的兴起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变革。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中国古代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理解。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篇】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篇】川教版九班级历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知道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熟悉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显著对比中知道是改革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提高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熟悉: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
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放成龙从小到大照片,请同学发觉照片之间的区分和变化。
老师小结:你们想了解成龙小时候到现在这期间人们生活的变化和变迁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1、服饰的变化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前后的服饰图片,让同学发觉并总结改革开放前后的服饰特点,并进行对比。
老师总结:改革开放前颜色特别单调、单一,改革开放后名牌服装争奇斗艳,而且服装不但成为人们穿着、用的东西,还是显示人们共性、风格的一种亮丽的风景线。
2、饮食的变化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前粮票、油票和厨房的图片,老师讲解粮票、油票的用途:油票和粮票就是当时改革开放前的那段时间的钱,只有用这个才能买到吃的、喝的,实行着统分统配的政策,规定了你一个人一个月能有多少规定量,油有多少斤,粮食有多少斤。
同学总结改革开放前物资特别紧缺。
幻灯片放映改革开放后人们饮食的图片,让同学结合自己生活阅历谈谈现在饮食的特点。
老师总结:改革开放之前匮乏单调,甚至温饱都困难,之后讲究养分均衡、绿色食品、粗细搭配。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_1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板书:主题活动:马可•波罗东游寻踪活动目标.通过模拟马可•波罗东游的活动,具体了解古代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史实,进一步巩固所学有关马可•波罗东游的历史知识,树立交流与融合是世界文明发展主旋律的意识。
.掌握当时西方人获取、认识和了解中国信息的重要途径,理解中国走向世界的漫漫历程。
.通过绘制马可•波罗东游路线图,学习绘制地图的基本技能并培养通过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查阅和收集有关马可•波罗东游的历史文献,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做导游和扮演角色,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进入历史情景的自我表现能力。
模拟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感受中国风韵,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前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内容本课活动主题是“马可•波罗东游寻踪”,活动要围绕主题让学生了解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路线,以及沿途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活动要立足于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土流,让学生尽可能以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当时的中国,“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元朝”是活动始终应该坚持的视角,避免中国人看中国。
.制定活动计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整体上制定活动汁划后,让学生根据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活动时间、地点和人选。
由于采用课本剧的形式,需要提前较多的时间来准备,事先确定角色人选和剧本:选择角色时可以以马可•波罗为主,再适当增加其他角色,如马可•波罗的叔父和随从以及沿途的中国人等。
演员通过车:生自荐和推荐的方式产生。
关于剧本。
教师作出主题活动的要求后,让学生自己编写,教师修改。
可套用《大话西游》的风格和经典台词,搞成《大话东游》。
当然,也可采用正剧的方式。
活动具体过程。
学生先拿出剧本,师生共同修改,然后排练。
自己制作一点服装和道具。
.搜集整理资料毕竟历史活动课不是语文活动课。
形式可以生动活泼,资料和信息必须准确无误。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2课前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内容本课活动主题是“马可•波罗东游寻踪”,活动要围绕主题让学生了解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路线,以及沿途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活动要立足于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土流,让学生尽可能以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当时的中国,“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元朝”是活动始终应该坚持的视角,避免中国人看中国。
.制定活动计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整体上制定活动汁划后,让学生根据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活动时间、地点和人选。
由于采用课本剧的形式,需要提前较多的时间来准备,事先确定角色人选和剧本:选择角色时可以以马可•波罗为主,再适当增加其他角色,如马可•波罗的叔父和随从以及沿途的中国人等。
演员通过车:生自荐和推荐的方式产生。
关于剧本。
教师作出主题活动的要求后,让学生自己编写,教师修改。
可套用《大话西游》的风格和经典台词,搞成《大话东游》。
当然,也可采用正剧的方式。
活动具体过程。
学生先拿出剧本,师生共同修改,然后排练。
自己制作一点服装和道具。
.搜集整理资料毕竟历史活动课不是语文活动课。
形式可以生动活泼,资料和信息必须准确无误。
马可•波罗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著名的地方,必须事先落实,以免剧本出现史实方面的失误,比如长城,在《马可•波罗游记》里没有提到这个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可能他没有去过,剧本对此就不能胡编。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寻找资料的方式,如查阅图书、调查访问、上网查询,并对搜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筛选有用的资料。
教师审查剧本时,尤其应该关注史料是否准确无误。
活动过程.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可由学生主持。
由主持的学生写好串词,宣布活动开始,教师做一名忠实的观众即可。
.活动环节个环节是表演,大家当观众认真看。
第二个环节是挑刺,看完后由同学们来挑剔表演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史实是否有误,是否紧扣了活动主题,台词是否精彩,谁的表演最到位等。
第三个环节是教师总结,无论学生表演得怎样,教师应该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适当指出缺点,因为,活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教案标题: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材的核心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材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2. 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材。
2. 课堂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3. 学生教材和练习册。
4. 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材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2. 解释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3.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三、个人学习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并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自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观点。
四、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 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并准备展示。
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提出问题供其他小组讨论。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整理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作用。
3.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历史书籍和资料,扩大他们的历史知识面。
2. 组织历史研究小组,让学生深入研究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并进行展示。
3. 组织历史辩论赛或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历史教案1: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一.教学目标:1.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2. 原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二.知识梳理:1.科学证明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2.南方古猿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中国的山顶洞人)3.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4.现代人分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5.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氏族,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母系氏族后来被父系氏族代替。
6.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是:埃及、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三.课堂训练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最早起源于()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3.促使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是()4.下列不属于晚期智人的是()5.目前世界上主要人种不包括()6.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经历的社会是()7.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组织是()8.下列关于母系氏族公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知其母,不知其父”9.阅读下列材料:当时的婚姻状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
请回答:(1)这则材料反映了氏族发展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的婚姻状况?(2)这一阶段什么人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3)这一阶段后来被哪一阶段所取代?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初三历史教案2: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上古亚非文明主备:李春宝时间:7.24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2.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三.知识梳理(一)、神奇的金字塔1.埃及的地理位置: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公元前3100年(最早)3.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作用是作为法老的陵墓,胡夫金字塔上最大的金字塔。
(二) 汉谟拉比法典1.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在两河流域兴起,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2. 《汉谟拉比法典》(1).建立的目的 :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2).法典的内容 :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3).法典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4).法典的地位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印度河和恒河流域(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前15世纪建立)与统一(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最为强盛。
3.种姓制度:(1)实质:一种等级制度(2)内容:四个等级:婆罗门(掌管某某祭祀,享有崇高地位)、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吠舍(一般平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地位最低)(3)影响: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1、以金字塔作为文明象征的是()2、《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重要成果,它诞生在()3.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作( )4、古代印度的国王在种姓制度中属于()5.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代中国被称为亚非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6.世界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座落于温带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A.水资源丰富B.鱼是当时的主要食物C.生产力水平低下D.诸河谷地带利于农耕初三历史教案3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主备:李春宝时间:7.28二.教学目标:1.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2.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3.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兴起的意义。
二.知识梳理(一)日本的大化改新1.时间:646年2.改革者:孝德天皇3.内容:(1)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2)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3)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二)阿拉伯的兴起1.伊斯兰教的创立(世界三大某某之一)(1)创立背景(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2)时间:7世纪初(3)创立者:穆罕默德(4)地点:阿拉伯半岛(5)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兴起的作用: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统一,并建立起统一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
2.政教合一政权的建立(1)时间:622年(2)地点:麦地那三.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中古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阿拉伯在也在向外扩X过程中实现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
大家重点掌握日本大化改新(时间、组织者、内容和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和阿拉伯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者)。
四.【练习巩固】一、选一选1、日本大化改新开始的时间是()2、主持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是()3、7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是()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5.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的标志是()6.伊斯兰教最早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建立在()初三历史教案4:第三学习主题: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古代希腊备课人:李春宝时间 7月29日班级某某一.教学目标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某某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二.知识梳理(一)古希腊的繁荣1.爱琴文明(1)古希腊的地理X围:(回答: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X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2)爱琴文明的中心在何地:克里特岛、迈锡尼(3)爱琴文明的历史地位: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记住)(4)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中心而亚非文明以大河为中心)2.古希腊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古希腊最著名的两个奴隶制城邦是:_____,______。
其中雅典工商贸易兴盛,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的商贸中心,是最繁荣的城邦,被称为“”。
(二)雅典的某某政治---现代西方某某政治的源头1.梭伦改革——某某政治的建立2.伯里克利改革——某某政治的顶峰(记住课本P25页伯里克利像)(1)内容: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结合小字和课后“史海拾贝”加深理解)(2)结果:实现了政治上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某某政治达到了顶峰。
(3)局限性:雅典某某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某某。
3.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三)课堂小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早期的文明称为爱琴文明,它是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呈辉煌一时,后逐渐衰落。
公元前8世纪至6世纪,古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的奴隶制城邦,以斯巴达和雅典最为著名。
在广大奴隶辛勤劳动的基础上,希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入全面繁荣时期。
在雅典由梭伦建立、伯里克利推向顶峰的某某政治更是对西方某某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练习巩固:(一)、选一选1.古希腊繁荣时期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是()2.伯里克利时代国家最高的决策机构是()3.某某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后世某某政治提供了参照X例的西方古国是()4.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来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二)、填一填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爱琴文明以()和()为中心。
“全希腊的学校”的是();古希腊某某政治达到顶峰是在()时期。
初三历史作业: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古代希腊设计:李春宝时间:7.29 班级某某1. 日本的“大化改新”主要是依照我国的()2. 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3. 下列城市中,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地的是()4.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5、雅典某某政治的全盛时期,那时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6、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A. 古代希腊B. 古代罗马C. 两河流域D. 尼罗河流域7、雅典处于全盛时期的执政官是( )8、“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某某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某某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9、他是一个某某创始人,又是一个军事和政治领袖,他和他的继承者们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他是: ( )•悉达多10、电影《阿育王》中的阿育王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属于()A.婆罗门11.从发源地来看,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共同之处是()B.大河流域为中心12.有一个旅游团想去了解欧洲最久远的文明,他们的最佳目的地是:()13.他是雅典工商业奴隶主的代表人物,连续15年当任首席将军,在他统治时期,雅典的奴隶主某某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他是()A..伯利克里B..梭伦C..凯撒D..屋大维初三历史教案5:第三学习主题: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古代罗马备课人:李春宝时间 7月31日班级某某一.教学目标1.通过罗马国家的演变过程,记住罗马某某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2.知道布匿战争;了解罗马奴隶制发达的状况和斯巴达克起义;(一)、罗马某某国1.罗马某某国的建立(公元前510年)(1)战争:布匿战争(2)影响: 罗马某某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能举出:有某某制法律;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元老院是最重要的机构、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等即可。
虽然罗马实行某某制,却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4.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特点:奴隶使用的普遍和奴隶地位的低下5.罗马某某国的衰亡(1)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2)公元前45年,恺撒实行独裁统治,罗马某某国名存实亡(二)、罗马帝国1.罗马帝国的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3.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1)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2)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三.课堂小结:师:我们今天学习了欧洲的文明源头之一——古代罗马。
古罗马经历了哪两个重要阶段?(罗马某某国→罗马帝国),古罗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传统,“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恩格斯的论证了罗马文明、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间密切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一)、选一选1. 古罗马国家是以什么为中心发展起来的()2.历史上的布匿战争是罗马同下列哪个国家之间进行的战争()3.公元前2世纪末,夺得地中海霸权的国家是()4.罗马某某国最高的官职是()A.执政官 B.公民大会 C.元老院 D.国家元首5.公元前45年,以武力夺得罗马最高权利成为独裁者的是()6.标志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的事件是()7.罗马某某国被罗马帝国取代的根本原因是()初三历史教案6:第三学习主题:古代欧洲文明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备课人:李春宝时间 7月31日班级某某一.教学目标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庄园形成的时间;记住11世纪前后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的名称;知道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和灭亡的时间;了解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