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三 蜀道难--上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10篇

《蜀道难》说课稿10篇《蜀道难》说课稿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蜀道难》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蜀道难》说课稿1一、说教材《蜀道难》是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已经接触了诗歌,学生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单元学习唐诗,唐诗雄浑豪放而又沉郁顿挫,诗人诗风各异,教学要充分把握诗人的艺术风格,《蜀道难》感情强烈,笔锋雄健,想象奇特,气势雄浑,是李白的成名作。
结合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知识和能力:①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知人论“诗”;②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艺术风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自然是诵读。
教学难点是如何把握朗读技巧以及诗人抒发的情感。
二、说教法教法:教学活动就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蜀道难》是诗歌经典,又是豪放诗歌,所以在教学上要重视诵读。
我采用在诵读中轻轻松松把握全文的教学方法。
第一步是初读。
解决最基本的字词问题,打好基础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关键,只有认真地做好这项工作,学习才会很轻松。
第二步是意读。
朗读中质疑,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解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三步是美读。
除了诵读以外,还有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评点法等。
学法:诵读感知情脉——让学生去读知人论世探主旨——让学生去思个性解读赏艺术——让学生去品总之,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精选6篇】

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精选6篇】《蜀道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这首诗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在吟咏中体会蜀道的雄奇壮丽、高峻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2.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
3.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立足于“读”,品味诗的意象、语言、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调动想象力及感悟力,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蜀道:复习旧知,激发兴趣1、竞赛背诵李白诗句2、“诗仙”由来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3、李白简介二、倾听蜀道:初读感知,疏通文意(一)初读《蜀道难》气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兴寄遥深,“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语),让我们在诵读中感知诗情,参悟画意。
1、读准字音。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yúfú)秦塞(sài)石栈(zhàn)猿猱(náo)扪(mén)参(shēn)历井抚膺(yīng)巉(chán)岩飞湍(tuān)喧豗(huī)砯(pīng)崖万壑(hè)峥嵘(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吮(shǔn)血咨嗟(zījiē)2、指名朗读。
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是否准确。
3、示范朗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读准节奏、语气,可轻声跟读。
读前指导示例:(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嚱”是复合叹词,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
“危乎高哉”亦当一气读,“乎”有延长音。
“之”“于”皆当轻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蜀道难》说课稿(精选3篇)

《蜀道难》说课稿(精选3篇)《蜀道难》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蜀道难》说课稿(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蜀道难》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
一说教材:它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一下学期必修本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
教材按照时间顺序,从上学期第2本依据引入了古代诗歌。
所以这节课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赏析,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从而对学习这单元的其它诗歌以帮助,还为学习第2本中的宋词打好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大致是两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风格,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空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蜀道难》教案三篇

《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蜀道难》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蜀道难》教案篇1一、课文悟读《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闽,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二、亮点探究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探究学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高中语文必修下《.蜀道难》优秀PPT课件

主旨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① 蜀道之高 ② 蜀道之险 ③ 蜀道之乱
三次咏叹“蜀道难”的作用?
①主旨句重复三次,形成以主旨句贯穿始 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 之效。
②如乐曲的主旋律,奠定全诗的咏叹基调。 ③情感的直接抒发。
第一段
蜀道来历 (侧面写高)
蜀道历史 五丁开山
神话传说
一
叹
蜀 蜀道高峻
六龙回日 冲波逆折 虚实结合
道
(正侧结合)
黄鹤 猿猱
映衬夸张
之
高
行人感受
艰难形状 畏惧心理 细节描写
第二段
悲鸟号古木,雄雌绕林间
景物凄凉
借景抒情 渲染烘托
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二
叹
渲染凄清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蜀
道
之 险
山水险恶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视 听
视听结合 俯仰结合 动静结合 夸张手法
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第二段
地势险要 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
易守难攻
叹 蜀
社会险恶
易生战乱——所守:化为狼与豺 猛虎、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道 之
位置重要 藩镇割据
乱
慨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从地形险要,社会现实、环境险恶的角度写出居留之难
诗人如何塑造“浪漫”?
➢奇幻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写出历史上的蜀道不 可逾越之高险。 ➢奇特的想象,纵横驰骋,跨越高山,穿过深谷,使 诗歌产生恢宏壮阔的气势。
➢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强烈表达了诗人面对险 峻蜀道所发出的由衷赞叹。 ➢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的主观抒情,有力烘托蜀道之 难。
《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他在散逸行人途中,途经岷江沿途,经泸州、江油、绵竹、成都等,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抵达目的地。
《蜀道难》以雄浑恢弘和苍凉壮美的艺术形象,结合自身经历和对南北文化的比较,表达了他的壮志豪情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一、教学目标1.了解《蜀道难》的背景、内容、意义,并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2.掌握承接性句式“嗟乎”,认识并学习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
4.鼓励学生涉猎更广泛的文化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体验文学作品的美和思想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1.对文本的感悟和分析。
2.对蕴藏在文本中的形象、节奏和情绪的理解。
3.掌握承接性句式“嗟乎”的意义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蜀道难》的意象和情感。
2.承接性句式的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1.情感阅读法:在阅读《蜀道难》时,老师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倾听、体验和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2.讲解法:通过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解释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难点和精髓。
3.分析法:通过以句、词、字为单位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文本重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先播放一段关于《蜀道难》的视频介绍,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
2.阅读与讲解:在学生读完全文后,老师可以用以下步骤来讲解:(1)文本背景介绍诗人在西川,因庐山一别,即连日感慨,触景生情,通过对那些在蜀道上苦于辛酸、苦到痛不欲生的人的感叹,表达了自己的壮志和国家统一的心愿。
(2)重点句子分析在阅读诗歌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嗟乎”的使用非常频繁。
例如,“嗟乎,前人误我,使我西来难此路”,这一句子可以看出,这道路并不是只为现在的读者苦难,古人也同样经历着这样的痛苦,如果不能直达意义,读者们借此诗也不一定就是赞叹《蜀道难》的历史长河,而是对于自己生活在当下的一种反思。
《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
一、说教材《蜀道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唐诗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唐诗的魅力,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奇绝。
这首诗感情奔放,风格豪放飘逸,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
二、说学情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诗歌,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
但对于李白这样风格独特、意象丰富的诗歌,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只要能够引导得当,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对蜀道艰险的慨叹,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豪放飘逸的风格。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蜀道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诵读品味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蜀道难》讲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做解说一、教材分析《蜀道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
本文是李白在长安时为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属于一篇古体诗。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李白豪迈飘逸的诗歌特点,整体感知诗歌寓意。
2. 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境美,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3.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二、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
只有反复的诵读学生才会理解诗歌的美。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
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
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授只有在学生那里转化为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我所任教的班级属于音乐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并且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课根据诗歌的特点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主旨
我们说“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宣泄情感的 爆发点,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 恨,那么李白写此诗是要表达什么样的主旨呢?
❖ 表面写蜀道艰险,对友人的关心和劝阻, 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 屡逢羁绊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激,并 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总结
❖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 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 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 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 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 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感叹人生之难, 仕途之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 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 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 象力。
❖ 朗读、听录音
听录音,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噫吁 ( yīxū )
鱼凫( fú )
石栈( zhàn)
猿猱( náo )
巉岩( chán ) 喧豗( huī )
飞湍( tuān ) 扪参( ménshēn)
膺( yīng )
峥嵘(zhēngróng)
万壑( hè )
砯崖( pīng )
崔嵬( wéi )
神话传说(用典):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 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侧面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 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 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 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蜀道上空寂 悲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自 青年时,漫游全国各地。有 “济苍生”、“安社稷”的 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 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 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诗 人非常高兴,喜不自禁,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 是蓬蒿人。”
以为这下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 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 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 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安 史之乱发生,被牵累,晚年漂泊东南一带, 最后病故。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韩愈、白居易,白居易的叙事 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 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李 白
蜀道难
——一首雄奇的送别绝唱
经典评论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自从足彩入彩市,彩民个个笑开颜。一注两元手下填,百万大奖 入我怀,期期足彩挂心间。吾国西去几万里,足球半岛亚平宁,寰宇 巨星齐汇聚,绿茵场上任纵横。十八列强争问鼎,鹿死谁手难分清。 天寒地冻手足僵,橙球疾飞似流星。征战连连多风险,队中伤病常满 营。更兼球市多难测,转会进出动军心。主客异地天时变,强弱顷刻 相倒倾。也传场上多黑哨,暗中相助逆乾坤。又闻英伦多好球,二十 铁骑刀枪鸣。红魔蓝魔多威猛,利兹热刺岂平庸。岛国迷蒙多雾气, 扑朔迷离掩真容。四队人马进彩市,队队凶险藏陷阱。刚喜强队传捷 报,岂料弱旅报冷门。每每中彩击门柱,英超诸强是克星。 呜呼!先有意甲之多变幻,后添英超之莫可测,彩民本欲掷千金, 囊中羞涩堪揪心。几期未中思绪乱,况复冷语亦难听:痴心想中 五百万,地上蛤蟆变成精。安安分分多自在,何必白日吐梦吟。 虽言中奖几无望,彩民个个不灰心。未有足彩本球迷,今有足彩 更痴情。不中巨奖无悔怨,场场球赛胜佳酩。此情可与同道说, 皇天不负人有心。落灯花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背诵、默写《蜀道难》。
中奖难----仿李白《蜀道难》而作
中奖难,难于上青天。张张钞票成废纸,个个美梦化泡影,球迷 为之摧心肝。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惟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 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 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 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他善于从 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 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 自然,所以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 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 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 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 士、道人、策士等气质。儒家、道家和 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 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 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 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 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 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 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 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 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杀人惨景 (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 句诗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 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承上启下,叹蜀道 之险, 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总结上文,照应题目、 开头,叹蜀中战祸之烈,给人强烈的感 叹。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之难(雄奇险峻)的?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
❖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 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 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 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 幅雄奇高险的山水画卷。
写法赏析
(1)大胆的夸张: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 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写蜀道的 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 雷”。写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塞通人烟”。写人的惊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 颜!”。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山水形象的最突 出的本质特征,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 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2)奇特的想象:“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 长叹。”多么惊人的想象!为了说明山的高大,他的 想象里会出现“六龙回日”,把太阳和高山联系了起 来。有时诗人是“心游万仞”,站立在群山之上: “连峰去天不盈尺。”有时他又“思接千载”,回到 了悠久遥远的历史岁月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 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他的想象 忽而在高山,忽而在深谷,忽而想到月夜,忽而想到 白昼。他的想象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无拘无束,无 所不到的。正是借助这种丰富、自由而又奇特的艺术 想象,诗人才能在广阔的天地中找到最适合于表现蜀 道山川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六龙回日、黄鹤之飞 等等生活现象,并且把它们组织在自己的诗篇中,以 表现主题,使自己的诗篇产生了一种神奇飞腾的气势。
吮血( shǔn)
咨嗟( zī ) 《蜀道难》 朗诵视频
1.噫吁嚱,危乎高哉
梳理重点字词
高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比
3.西当太白有鸟道
挡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沟通相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使动用法,使…… 回转;回旋
6.猿猱欲度愁攀援
越过
7.青泥何盘盘
多么
1.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
2.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 3.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动用法,使……凋谢 4.连峰去天不盈尺 离 满
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1、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还
2、危
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
正,端正
危言危行
正直的
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3)变化多端的语言:全诗的句子有三字、 四字、五字、七字、九字,长短错落不齐。 诗的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奔放畅达,蜀 道的高山险川被夸张地表现出来。后半部分 写到剑阁的险恶环境时,多用四字短句,跳 荡有力,惊恐的情绪在这种语言节奏中得以 表现。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正是为表现不 同形象和不同情绪服务的。
居士。李白自青年时,漫游全国各地。有 “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 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 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诗人非常高兴, 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 岂是蓬蒿人。”以为这下可以大展宏图, 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希望 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 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 年多即被赶出长安。安史之乱发生,被牵 累,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故。
再识李白
《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 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 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