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量专题练习
2020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练习(含解析)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
2.了解如何从实验中获取数据,学会利用v.t图像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
3.知道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
实验原理(1)瞬时速度的计算:可用以该点为□,01中间时刻的一段时间内的错误!平均速度来代替,即错误!v n=错误!。
(2)作出vt图像判断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描点作出v。
t图像,根据点的分布规律思考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铝板、小车、纸带、细绳、槽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课堂任务探究过程·获取数据仔细观察下列图片,认真参与“师生互动"。
活动1:本实验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研究的对象是小车,研究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动2:本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提示:(1)按照实验装置图,把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铝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定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铝板上没有定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铝板上放一个可以左右移动的小车,小车一端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另一端连接绕过定滑轮系有槽码的细绳。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启动计时器,然后放开小车,让它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增减所挂的槽码(或在小车上放置重物),更换纸带,再做两次实验.活动3:本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提示:(1)开始放开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放开小车。
(3)取下纸带前,先断开电源。
(4)选取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
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是多少。
(5)不要逐次测量各段距离,应一次测量完毕各计数点与计时起点间的距离。
变化的量作业

1. 小明的哥哥是一名大学生,他利用暑假 去一家公司打工,报酬按16元/时计算。 设小明的哥哥这个月工作的时间为t时, 应得报酬为m元,填写下表:
16 80160 240 320 ... 16t ...
2、下图是某水库的库容曲线图,其中x表示水库的 平均水深(米),v表示水库的库容(万立方米)。 依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图表反映了哪两 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
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y =2x
其中y随x的变化而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库容V(万立方米)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5 10 15 20 25 30 35
平均水深x(米)
学数学可是为 了用数学哦!
2、下图是某水库的库容曲线图,其中x表示水库的 平均水深(米),v表示水库的库容(万立方米)。 依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库容V(万立方米) 300 (2)当平均水深取5米到25米 250 200 之间的一个确定的值时, 150 相应的库容v确定吗? 100 50 0
5 10 15 20 25 30 35
平均水深x(米)
学数学可是为 了用数学哦!
2、下图是某水库的库容曲线图,其中x表示水库的 平均水深(米),v表示水库的库容(万立方米)。 依图象回答下面的问题:
库容V(万立方米) 300 (3)求当x =20时的V的值, 250 200 并说明它的实际意义。 150 100 50 0
答:当平均水深是 20米时,水库的库 容是150万立方米。
5 10 15 20 25 30 35
平均水深x(米)
学数学可是为 了用数学哦!
3、某日的气温变化图
(完整)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C : 摄氏度;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
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
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A B C D 图(1)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串联电路的变化量练习题

串联电路的变化量练习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
闭合电键S,移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4.5V和0.15A。
将变阻器R2的滑片P移至某一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0V和0.4A。
请判断:根据以上条件,_________求出定值电阻R1的阻值。
(选填“能”或“不能”)若能求出R1的阻值,写出求解过程程:若不能求出R1的阻值,写出理由。
2.如图所示的电路,如用定值电阻R0代替R1,当滑片P在R2的a、b两点之间来回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范围分别是1.0~2.0A和2.4~7.2V,求电源电压和R0的阻值。
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V且不变,电阻R1为15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1A”的字样。
闭合电键S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求:
(1)电流表A最大的示数I。
(2)电流10s内通过电阻R1最多可做动W1。
4.在图24-7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2A”字样。
闭合电键S,滑片P在某位置时两电流表示数分别为0.4A和1A。
求:
(1)电源电压。
(2)在不改变量程的情况下,当某电流表达到满刻度时,电路的总电阻。
5.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2的阻值为20 。
闭合电键S,移动滑片P到某位置时,发现两电流表偏转的示数如图24-8(b)所示,求:
(1)电源电压U。
(2)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
2024秋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总复习(4) 购物、图形的变化、测量

1.下面哪些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能重合的画“√”,不能重合的画“×”。
()()()()
2.哪两个图形是从一张纸片上剪开的?连一连。
3.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杯子高约15()大树高约6()家里的房门厚约7()4.给下列图形按照顺序排一排。
5.小动物举行运动会,四只小动物参加了跳高比赛。
小兔跳了1米20厘米,小猪跳了40厘米,小猴跳了1米,小猫跳了140厘米。
你能帮他们排一下名次吗?
6.小小采购员。
(1)买1根跳绳,可以怎样付款?
(2)淘气有20元,买上面哪些物品各一件正好把钱用完?
(3)淘气想买1副羽毛球拍,他带的都是10元的人民币,要付多少张?应找回多少元?
答案:
1.√××√
2.
3.厘米米毫米
4.4 3 2 1
5.40厘米<1米<1米20厘米<140厘米
答:它们的名次分别为:小猫,小兔,小猴,小猪。
6.(1)答案不唯一,如:付1张5元,3张1元和1张5角的人民币。
(2)答案不唯一,如:买1把尺子,1支钢笔和1个笔袋。
(3)10+10+10=30(元) 30<32
10+10+10+10=40(元) 40>32 40-32=8(元)
答:要付4张,应找回8元。
小学数学变化的量练习题

小学数学变化的量练习题1. 单位换算题(1) 小明家的地基挖深度为3米,如果表示单位为厘米,那么这个深度应该用多少厘米表示?计算过程和结果写下来。
(2) 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米 = 100厘米。
根据这个关系回答以下问题:a. 用厘米表示的3米应该写成多少厘米?b. 用米表示的500厘米应该写成多少米?2. 长度的增减问题(1) 从小明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公里。
如果小明爸爸要开车送他上学,一天的汽车里程表上的读数会增加多少公里?计算过程和结果写下来。
(2) 小明去超市买东西,离开家时距离超市1公里。
他先走了0.5公里,然后又走了0.3公里。
最后他离超市还有多远?计算过程和结果写下来。
3. 时间的变化问题(1) 早晨9点到下午2点之间,时间经过了多少个小时?计算过程和结果写下来。
(2) 课间休息时间为15分钟。
小明在上午上了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他总共休息了多少分钟?计算过程和结果写下来。
4. 重量的变化问题(1) 一本书的重量是500克。
小明买了3本相同的书,这些书的总重量是多少克?计算过程和结果写下来。
(2) 小明的体重是32千克。
他爸爸每个月往他体重上多加1千克的食物。
过了6个月后,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计算过程和结果写下来。
5. 温度的变化问题(1) 早晨的温度是10摄氏度。
下午时温度升高到15摄氏度。
温度的变化量是多少摄氏度?计算过程和结果写下来。
(2) 小明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读数是50摄氏度。
他把水放在冰箱里冷藏了2小时后,再次测量水的温度,读数是10摄氏度。
水的温度减少了多少摄氏度?计算过程和结果写下来。
以上是关于小学数学变化的量练习题。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可以加深对单位换算、长度、时间、重量和温度等变化量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同学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问题,自行计算出答案,并在纸上书写过程和结果,以提高数学能力。
祝大家学习进步!。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重庆高三月考)研究人员为了探究某种酵母菌种群数量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变化,设置了Ⅰ、Ⅱ、Ⅲ三组实验,测得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J”形表示在理想状态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实验目的可知,每组接种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应该相同B.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即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D.图中a点以后,Ⅱ、Ⅲ组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缺乏食物、种间竞争2.(2024·韶关高三上学期期中)λ表示某一年的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的种群数量的倍数。
某研究小组绘制了种群甲、乙一段时间内的λ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甲呈“S”形增长,K值为1.8B.种群乙在0~t1期间呈“J”形增长C.t3时种群甲的种群数量大于种群乙D.种群乙在t1~t4期间种群数量持续减少3.(2024·泉州高三质量检测)某湖泊中生活着鲈鱼和短吻鳄等,短吻鳄会捕食鲈鱼。
当地渔民为提高鲈鱼产量而大量捕杀短吻鳄。
在短吻鳄被捕杀至几乎绝迹后,鲈鱼种群数量却下降了。
下列解释最不合理的是()A.气候变化造成鲈鱼的食物短缺B.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种猎物以鲈鱼为食C.捕杀短吻鳄前鲈鱼的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D.当地渔民捕捞鲈鱼所使用的渔网网眼偏小4.(2024·柳州高三检测)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B.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接近于0C.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不变D.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会出现类似“J”形增长5.(2024·保山高三开学考)图1表示甲、乙、丙三个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三个种群的实际个体数量,图2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
质量与物质变化案例练习题

质量与物质变化案例练习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与质量和物质变化相关的案例。
通
过这些案例的练习,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质量与物质变化的理解,还
可以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列举一些质量与物质变化
的案例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1、一根长钢管,两头粗,中间细。
把这根钢管烧红,中间最细的
地方会变直。
试解释其原因。
2、一块冰块在室温下融化,液体的质量和冰块的质量是否相等?
为什么?
3、一瓶矿泉水密封后放在室外,温度升高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试
解释其原因。
4、把一个空气球充满氢气,然后点燃氢气,气球会发生什么变化?试解释其原因。
5、一块铁块在氧气中燃烧,燃烧后的铁粉与铁块的质量是否相等?为什么?
通过以上案例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质量与物质变化的相关
知识,提高我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些
案例,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感谢大家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的量
一、小华和妈妈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请把表填写完整。
说一说小华和妈妈的年龄是如
何变化的。
小华/岁 6 7 8 9 10 11
妈妈/岁32 33
二、有20粒糖果,平均分给一些同学,请把表填写完整。
每人分到糖果数/粒20
人数/人 1 2 4 5 10 20 将20粒糖果平均分,人数越多,每人分得糖果的粒数就越。
三、下面是小华6~10岁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年龄/岁 6 7 8 9 10
身高/厘米112 118 125 130 136
1、上表中有哪两种变化的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四、某日室内温度变化情况如下图。
1、读出各个时刻的温度。
2、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是上升的?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温度是下降的?
五、记录你身边的一种事物的变化,制成表格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