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指导书

合集下载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目录一、实验部分 (2)《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大纲 (3)《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7)《机械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9)《质量工程与计量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11)《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13)《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大纲 (16)《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20)《电工学》实验教学大纲 (24)《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29)《汽车试验学》实验教学大纲 (33)《微机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35)二、实习部分 (37)《工程制图》实习教学大纲(机械类) (38)《拖拉机汽车学》(上)实习教学大纲 (39)《拖拉机汽车学》(下)实习教学大纲 (43)《农业机械学》实习教学大纲 (45)《农业机械化管理》实习教学大纲 (51)《金工实习》教学大纲(机械类) (53)《机械优化设计》实习教学大纲 (54)《机械产品造型设计》实习教学大纲 (55)《计算机绘图》实习教学大纲 (56)《汽车检测与诊断》实习教学大纲 (59)《汽车拆装实习》教学大纲 (61)《驾驶实习》教学大纲 (62)《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大纲(非电类) (63)《毕业实习》教学大纲(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 (65)三、课程设计部分 (68)《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69)《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70)一、实验部分《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材料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课程代码:总学时:40课程总学分:2课程类型:基础课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实验(实习)教材:教材一:张建军编,《工程材料学习与实验指导》.(校内)自编教材。

主要参考书:葛春霖等,《机械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9 周凤云主编,《工程材料及应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实验(实习)项目及学时分配:实验一金相试样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一、实验学时:0.5二、实验类型:(电教)演示实验三、实验目的:1.了解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实际操作方法。

农业机械操作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操作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操作作业指导书1. 前言农业机械的操作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正确、安全和高效地操作农业机械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设备的作用。

本指导书旨在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包括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等,以帮助操作人员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2. 操作准备2.1 检查设备在进行任何农业机械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该先仔细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转。

包括但不限于:- 确认机械设备的齐全性,并排除任何缺损或损坏的零部件。

- 检查液体和油品的水平,必要时及时添加或更换。

- 清洁设备的外表和机械部件,确保无杂物和积尘。

2.2 个人安全操作人员在进行农业机械作业时,应牢记个人安全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事项:-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耳塞、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

- 熟悉紧急停车装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并在必要时随手可及。

- 切勿操作疲劳或受到药物或酒精影响的状态下进行作业。

- 不要随意拆解或修复设备,如有故障需要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3. 操作流程3.1 设备启动- 确认设备的各个控制杆、按钮的功能,并了解其作用。

- 检查设备的燃料、润滑油和冷却液等,确保设备运行所需液体的充足。

- 将设备的操作杆、按钮置于停止位置。

- 根据设备的启动程序,按照正确的顺序打开设备的电源和动力源,启动设备。

3.2 操作步骤- 依照作业指令或作业计划,按照设备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 注意观察作业环境,尤其是周围的障碍物和人员,确保安全操作。

- 保持设备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防止发生倾覆或滑动等意外情况。

- 调整设备的操作速度和力度,以适应作业需要和作业环境。

3.3 停止操作- 在完成作业任务后,按照设备的停止程序,依次关闭设备的动力源。

- 将设备的操作杆、按钮置于停止位置。

- 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及时处理设备的问题或故障。

4.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4.1 设备故障-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声音、异味或震动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设备,并进行检查。

农业机械化操作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操作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操作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 (4)1.1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4)1.1.1 传统农业阶段: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生产动力,农具简单,生产效率低。

(4)1.1.2 半机械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业机械化开始起步,半机械化农具如播种机、收割机等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

(4)1.1.3 机械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生产,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5)1.1.4 现代农业机械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农业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先进设备逐渐应用于农业生产。

(5)1.2 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5)1.2.1 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

(5)1.2.2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1.2.3 改善农产品质量: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5)1.2.4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机械化有助于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5)1.2.5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5)1.3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5)1.3.1 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机械化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依然存在。

(5)1.3.2 发展趋势: (5)第2章农业机械类型及选择 (6)2.1 农业机械分类 (6)2.2 农业机械主要类型及功能 (6)2.3 农业机械的选择与配置 (6)第3章耕整地机械化作业 (7)3.1 耕整地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7)3.1.1 耕地机械 (7)3.1.2 整地机械 (7)3.2 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7)3.2.1 耕地机械化作业 (7)3.2.2 整地机械化作业 (8)3.3 耕整地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8)3.3.1 安全操作 (8)3.3.2 机械维护 (8)3.3.3 环保作业 (8)第4章播种机械化作业 (8)4.1 播种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8)4.1.2 播种机械的选择 (9)4.2 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9)4.2.1 播种深度 (9)4.2.2 播种密度 (9)4.2.3 播种速度 (9)4.2.4 播种质量 (9)4.3 播种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9)4.3.1 机械调试 (9)4.3.2 土壤处理 (9)4.3.3 种子处理 (9)4.3.4 播种时间 (9)4.3.5 作业人员培训 (10)4.3.6 安全生产 (10)第5章施肥机械化作业 (10)5.1 施肥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10)5.1.1 类型概述 (10)5.1.2 选择原则 (10)5.2 施肥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10)5.2.1 施肥量控制 (10)5.2.2 施肥深度与宽度 (10)5.2.3 作业速度 (10)5.2.4 作业时机 (11)5.3 施肥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11)5.3.1 安全操作 (11)5.3.2 保养维护 (11)5.3.3 环境保护 (11)5.3.4 适应气候变化 (11)5.3.5 遵循农艺要求 (11)第6章灌溉机械化作业 (11)6.1 灌溉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11)6.1.1 类型概述 (11)6.1.2 选择依据 (11)6.2 灌溉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11)6.2.1 灌溉制度 (12)6.2.2 灌溉设备安装 (12)6.2.3 灌溉操作 (12)6.3 灌溉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12)6.3.1 设备维护 (12)6.3.2 水质管理 (12)6.3.3 节水措施 (12)6.3.4 安全生产 (12)第7章收获机械化作业 (12)7.1 收获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13)7.1.2 选择原则 (13)7.2 收获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 (13)7.2.1 作业前准备 (13)7.2.2 作业过程 (13)7.2.3 作业后检查 (13)7.3 收获机械化作业注意事项 (13)7.3.1 安全生产 (13)7.3.2 环保要求 (14)7.3.3 技术更新与培训 (14)7.3.4 故障处理 (14)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作业 (14)8.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14)8.1.1 加工对象的特性:根据加工农产品的种类、品质、含水量等特性,选择相应类型的加工机械。

农业机械化装备与操作技能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装备与操作技能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装备与操作技能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 (4)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4)1.1.1 起步阶段(19491957年) (4)1.1.2 发展阶段(19581978年) (4)1.1.3 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 (4)1.2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与意义 (4)1.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1.2.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1.2.3 保障粮食安全 (5)1.2.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1.2.5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5)第2章农业动力机械 (5)2.1 拖拉机 (5)2.1.1 拖拉机概述 (5)2.1.2 拖拉机主要结构及功能 (5)2.1.3 拖拉机操作技巧 (5)2.2 内燃机 (6)2.2.1 内燃机概述 (6)2.2.2 内燃机主要结构及功能 (6)2.2.3 内燃机操作技巧 (6)2.3 电动机 (6)2.3.1 电动机概述 (6)2.3.2 电动机主要结构及功能 (6)2.3.3 电动机操作技巧 (6)第3章耕作机械 (7)3.1 耕地机械 (7)3.1.1 概述 (7)3.1.2 铧式犁 (7)3.1.3 旋耕机 (7)3.1.4 翻转犁 (7)3.2 整地机械 (7)3.2.1 概述 (7)3.2.2 圆盘耙 (7)3.2.3 镇压器 (7)3.2.4 平地机 (7)3.3 深松机械 (8)3.3.1 概述 (8)3.3.2 深松机 (8)3.3.3 深松联合整地机 (8)第4章播种与栽植机械 (8)4.1 播种机械 (8)4.1.2 播种机械的操作要点 (8)4.1.3 播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8)4.2 栽植机械 (8)4.2.1 栽植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8)4.2.2 栽植机械的操作要点 (8)4.2.3 栽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9)4.3 种子处理机械 (9)4.3.1 种子处理机械的种类与功能 (9)4.3.2 种子处理机械的操作方法 (9)4.3.3 种子处理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9)第5章植保机械 (9)5.1 喷雾器 (9)5.1.1 机动喷雾器 (9)5.1.2 手动喷雾器 (9)5.2 喷粉器 (10)5.2.1 干粉喷粉器 (10)5.2.2 湿粉喷粉器 (10)5.3 撒粒器 (10)5.3.1 手动撒粒器 (10)5.3.2 机械撒粒器 (10)第6章施肥机械 (11)6.1 固体肥料施肥机械 (11)6.1.1 撒肥机 (11)6.1.1.1 工作原理 (11)6.1.1.2 结构特点 (11)6.1.1.3 操作方法 (11)6.1.2 深施机 (11)6.1.2.1 工作原理 (11)6.1.2.2 结构特点 (11)6.1.2.3 操作方法 (11)6.2 液体肥料施肥机械 (11)6.2.1 喷雾机 (12)6.2.1.1 工作原理 (12)6.2.1.2 结构特点 (12)6.2.1.3 操作方法 (12)6.2.2 滴灌施肥装置 (12)6.2.2.1 工作原理 (12)6.2.2.2 结构特点 (12)6.2.2.3 操作方法 (12)6.3 有机肥施肥机械 (12)6.3.1 粉碎机 (12)6.3.1.1 工作原理 (12)6.3.1.2 结构特点 (12)6.3.2 播撒机 (13)6.3.2.1 工作原理 (13)6.3.2.2 结构特点 (13)6.3.2.3 操作方法 (13)第7章收获机械 (13)7.1 谷物收获机械 (13)7.1.1 谷物联合收割机 (13)7.1.2 小型谷物收割机 (13)7.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3)7.2.1 棉花收获机械 (13)7.2.2 烟草收获机械 (14)7.2.3 茶叶收获机械 (14)7.3 蔬菜收获机械 (14)7.3.1 叶菜类蔬菜收获机械 (14)7.3.2 根茎类蔬菜收获机械 (14)7.3.3 果实类蔬菜收获机械 (14)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 (14)8.1 粮食加工机械 (14)8.1.1 概述 (14)8.1.2 主要设备 (14)8.1.3 操作要点 (15)8.2 油料加工机械 (15)8.2.1 概述 (15)8.2.2 主要设备 (15)8.2.3 操作要点 (15)8.3 果蔬加工机械 (15)8.3.1 概述 (15)8.3.2 主要设备 (15)8.3.3 操作要点 (15)第9章农业运输机械 (16)9.1 农用运输车辆 (16)9.1.1 车辆类型及特点 (16)9.1.2 操作要点 (16)9.1.3 安全注意事项 (16)9.2 挂车与拖车 (16)9.2.1 挂车与拖车类型及特点 (16)9.2.2 操作要点 (16)9.2.3 安全注意事项 (16)9.3 搬运机械 (17)9.3.1 搬运机械类型及特点 (17)9.3.2 操作要点 (17)9.3.3 安全注意事项 (17)第10章农业机械化作业管理 (17)10.1 农业机械化作业组织与管理 (17)10.1.1 作业组织 (17)10.1.2 作业管理 (17)10.2 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控制 (17)10.2.1 质量控制标准 (17)10.2.2 质量检测与评估 (17)10.3 农业机械化作业安全与环保 (18)10.3.1 作业安全 (18)10.3.2 环境保护 (18)10.4 农业机械化维修与保养 (18)10.4.1 维修技术 (18)10.4.2 保养措施 (18)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农业机械化工程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工程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工程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 (3)1.1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3)1.2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第2章农业机械类型与选择 (4)2.1 农业机械分类 (4)2.2 农业机械选型原则 (4)2.3 农业机械配置与优化 (5)第3章耕作机械化 (5)3.1 耕作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5)3.1.1 耕作机械的分类 (5)3.1.2 耕作机械的结构 (6)3.2 耕作机械的操作方法 (6)3.2.1 操作前准备 (6)3.2.2 操作步骤 (6)3.3 耕作机械的维护保养 (6)3.3.1 日常保养 (6)3.3.2 定期保养 (6)第4章播种与栽植机械化 (7)4.1 播种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7)4.1.1 播种机械的分类 (7)4.1.2 种子撒播机的结构 (7)4.1.3 种子条播机的结构 (7)4.1.4 种子点播机的结构 (7)4.2 栽植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7)4.2.1 栽植机械的分类 (7)4.2.2 人工栽植机械的结构 (7)4.2.3 自动化栽植机械的结构 (8)4.3 播种与栽植机械的操作与调整 (8)4.3.1 播种机械的操作与调整 (8)4.3.2 栽植机械的操作与调整 (8)第5章田间管理机械化 (8)5.1 田园管理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8)5.1.1 耕作机械 (8)5.1.2 除草机械 (8)5.1.3 施肥机械 (8)5.1.4 植保机械 (9)5.2 田园管理机械的操作方法 (9)5.2.1 耕作机械操作方法 (9)5.2.2 除草机械操作方法 (9)5.2.3 施肥机械操作方法 (9)5.2.4 植保机械操作方法 (9)5.3.1 日常检查与维护 (9)5.3.2 定期保养 (9)5.3.3 存放与保管 (10)第6章收获机械化 (10)6.1 收获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0)6.1.1 谷物收获机械 (10)6.1.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0)6.1.3 果蔬收获机械 (10)6.2 收获机械的操作与调整 (10)6.2.1 操作准备 (10)6.2.2 操作步骤 (10)6.2.3 调整与优化 (10)6.3 收获机械的维护保养 (10)6.3.1 日常维护 (10)6.3.2 定期保养 (11)6.3.3 存放与保管 (11)第7章畜禽养殖机械化 (11)7.1 畜禽养殖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1)7.1.1 猪场养殖机械 (11)7.1.2 禽类养殖机械 (11)7.1.3 反刍动物养殖机械 (11)7.2 畜禽养殖机械的操作方法 (11)7.2.1 猪场养殖机械操作方法 (11)7.2.2 禽类养殖机械操作方法 (11)7.2.3 反刍动物养殖机械操作方法 (11)7.3 畜禽养殖机械的维护保养 (12)7.3.1 日常检查与维护 (12)7.3.2 定期保养 (12)7.3.3 故障排除 (12)7.3.4 储存与保管 (12)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化 (12)8.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2)8.1.1 类型概述 (12)8.1.2 结构特点 (12)8.2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操作方法 (13)8.2.1 准备工作 (13)8.2.2 操作步骤 (13)8.3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维护保养 (13)8.3.1 日保养 (13)8.3.2 周保养 (13)8.3.3 季度保养 (13)8.3.4 年保养 (13)第9章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 (14)9.2 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14)9.3 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实例 (14)第10章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15)10.1 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 (15)10.1.1 安全生产概述 (15)10.1.2 安全生产措施 (15)10.1.3 安全生产处理 (15)10.2 农业机械化环境保护 (15)10.2.1 环境保护概述 (15)10.2.2 农业机械化环境保护措施 (15)10.3 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实践 (16)10.3.1 可持续发展概述 (16)10.3.2 可持续发展策略 (16)10.3.3 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 (16)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1.1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农业阶段:此阶段以人力、畜力为主要生产力,农具简单,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农业机械学实习指导书

农业机械学实习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一)了解农业机械的一般构造和工作性能,熟悉使用调整和保养方法,为学好专业理论课增加感性认识。

(二)参加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专业课的信念,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三)了解农场农机具的运用现状,开阔思路,逐步认识今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二、实习守则:(一)服从指导教师和农场各级领导、工人师傅们的指导,遵守秩序。

有事一定要与指导教师或组长请假,未经许可,不准擅自行动。

(二)讲文明、讲道德、有礼貌。

注意与地方群众搞好关系。

(三)爱护机具和其它公共财物,未经驾驶员批准,不能随意开动机器。

(四)严守工作制度,在首先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生产与实习兼顾。

(五)同学和师生之间都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争做好人好事,要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六)加强组织观念,各实习小组长,要经常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七)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规定,并注意防火。

(八)严重违反实习纪律者,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其实习。

三、安全技术规则:(一)不允许非驾驶员驾驶联合收割机。

(二)在发动机起动,接合作业离合器即行走前,必须给信号,给信号后,只有在确保机器有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开动机器。

(三)在联合收割机工作时,不允许用手触动机器的工作部件。

只有在发动机停止后才能进行各种调整和保养。

(四)联合收割机工作或运输时,最大允许坡度不超过15°。

上下坡时不许换档。

在斜坡上停车时要刹车,并用定位器卡住刹车踏板。

(五)经常检查刹车机构和转向机构的工作可靠性。

(六)卸粮时,禁止用铁铲或其它工具推粮仓里的粮食。

(七)禁止用联合收割机拖带任何其它机器。

也不允许用集草箱搬运货物。

(八)不要在正收割的地内加油。

电路导线上不应沾有油污,严禁在机器旁和成熟了的作物旁边吸烟,每台机器上必须带两个状态良好的灭火器,一把铁锹和医药用品等。

(九)机器停止后,应将变速杆置于空档位置,并切断作业离合器,当收割台未放到可靠的支承物上之前,禁止人到收割台下方。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王红英 , 丽 明, 璐. 徐 王 农业 机 械 化及 其 自动 化专 业 创 新 实践 教 学模 式 【. 国农 机 化, 0 2 ( :9 ~ 9 , 8 J中 】 2 1,2 1 1 13 16 )
WANG n — i g XU L — n , ANG u Re e r h o h n o ai n mo e o r c ie t a h n n a rc l rlme h n z t n Ho g y n , i mi g W L . s a c n t e in v t d fp a t e c i g i g u t a c a ia i o c i u o
王 红 英 ,徐 丽 明 , 王 璐
( 中国农 业大 学 工学 院 ,北京 市 ,1 0 8 ) 0 0 3
摘 要 :在 总结 中 国农 业 大 学 农 业 机 械 化 及 其 自动 化 专 业 创 新 实 践 教 学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 阶 段一 四 台 阶 ” 的 实 践 教 学 三
本 专业 的基 础 知识 .要 以农 业机 械 化及 其 自动 化专 业 课 为核 心 .根据 社 会对 人才 的需 求类 型 .围绕 当今 热 点 科研 话题 .开展 一系列 交 叉学 科 的实 践教 学 .为学 生 日后 独 立 的设 计 创新 打下 良好 的基 础闭
1 “ 阶段— — 四 台 阶 ” 实 践 教 学 模 式 三
创新 实践 教 学是 一个 重要 的突破 口【 1 ] 由 于专 业 的 特殊 性 .很 多 实 验需 要 做 在 大 田上 , 导致 实 验室 式 的实 验项 目开设 数 量 有 限 .且 实 验 室教
究 型人 才 为 目标 。建立起 以科研 引 领教 学 、以科 技 竞 赛 及科 研成 果促 创 新能 力培 养 、以机械 制造 、机 电工 程 、信 息 科学 为基 础 、以生 产 实践 促工 程 素质 培 养 的 完 善实 践 教学体 系

农机生产实习指导书

农机生产实习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前言生产实习是工科院校学生完成基础课学习后,在专业课学习前进行的一项教学过程,它是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也是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加深对专业认识的一个良好机会。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实际生产知识,了解大型现代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性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习工人的艰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热爱祖国,培养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目录1、生产实习的目的········································································································42、实习内容及要求········································································································43、具体实习基地及参考实习内容················································································44、实习方法······················································································································55、生产实习中对学生的要求························································································66、实习考核及成绩评定································································································77、实习考核方式·······························································································78、实习报告格式···············································································································7一、生产实习的目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2、了解各种耕种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3、了解各种收获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4、了解常用农产品加工工艺及设备;5、了解现代农作物耕种、收获作业的机械化作业全过程以及环境(如天气、土壤)对农业机械工作性能的影响;6、了解农业机械的加工工艺和制造方法;7、了解新技术,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8、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9、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使学生树立为我国农业机械化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及其含水量的测定 (1)
土壤比重、容重测定及其三相比计算 (11)
土壤质地分析 (17)
作物种子的质量鉴定和物理特性测定 (26)
土壤动力学性能实验 (34)
铧式犁结构分析 (53)
犁体曲面参数测定及性能分析 (55)
犁耕机组的使用与调整 (61)
旋耕机结构分析 (66)
耙结构分析 (70)
播种机结构分析 (73)
排种器性能实验 (77)
切割器和拨禾轮结构分析 (83)
切割器性能实验 (85)
脱粒装置、分离装置和清粮装置结构分析 (90)
清选筛性能实验 (92)
风机性能实验 (97)
收割机、脱粒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和输送装置结构分析 (101)
典型机器功能分析 (107)
机器的功能原理实现方式 (113)
典型机器的结构及传动系统 (118)
人机学及商品化设计在农机上的应用 (120)
离心泵的性能测定及曲线绘制 (123)
离心风机性能曲线的测定 (139)
水泵的结构分析 (147)
榨油机、磨粉机、碾米机和精选机结构分析 (151)
薄层干燥实验 (154)
异类风机串流特性参数实时采集与传感器原理分析 (157)
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159)
温度控制实验 (163)
发动机整机拆装 (167)
发动机调速特性 (174)
拖拉机牵引性能 (180)
传动系、行走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结构分析 (184)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及其含水量的测定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一)所需设备与用具
1)铁铲 2)切土刀 3)辗土棒 4)米尺 5)铅笔 6)标签 7)布袋 8)瓷盘 9)镊子 10)土壤筛子(孔径1mm) 11)广口瓶 12)晾土木板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和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是否正确代表被测地的实际情况的先决条件,一般分析总是用少量的样品,而分析出来的结果,要对大量的土壤给以客观的说明。

所以采样方法如果不正确则不能给大量的土壤以客观的说明,以致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必须对此工作给以足够的重视。

1.采集土壤样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必须了解土壤的性质,地势高低,起伏情况。

选点是要尽量避免在大路旁、耕地地头、粪场等没有代表性的地方采集土样。

用取土铲在剖面上取样时,应先取下层后取上层,这样不致使各层土壤搅混。

每一层中取样,必须上下垂直均匀一致取出,不得仅取上部或下部,否则会使结果不具代表性。

每层每点取样0.5-1公斤左右
土样装入袋后,内外均要填写标签,记载采样地点、深度、日期、采样人等。

2.采样点的选择方法:
对角线取样法:(又称十字五点取样法)一般适应于地形平坦,肥瘦均匀的四方地,如下图左所示
蛇形取样法:适应于地形起伏不平的田地,其取样方式如上图右所示
3.采样的方法:
农机耕作的各项田间试验,必须了解土壤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测定土壤结构碎土程度的样品宜放在较大的木匣中。

测定土壤水分粘着性粘结性等样品宜放在铝盒中,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所需样品可用环刀在各个所需要测定的土壤层次中部取样。

研究土壤结构性碎土程度的样品,采样时要注意土壤湿度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样。

保持土壤不受挤压,不使样品变形,削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的部分,保留原状土壤,然后放在瓷盘中,运回室内处理,同时另取土壤样品放在铝盒内测定取样时的土壤含水量。

按蛇形或对角线法,选取若干点取样,然后对各点上同一层次的土样集中起来,混合均匀后放在盛土瓷盘中运回室内进行测定。

4.土壤样品的处理:
(1)风干:
将田间采集的土样随即运回室内,土壤含水量、容重、养分等应立即用原样品进行测定。

此外,如测定土壤质地、比重、塑性、粘结性以及其它化学分析用的样品则应铺放在瓷盘内,厚度约2cm左右,并置于通风干燥处,但又不受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使之风干,如不太潮湿的土壤,应先将较大的土块捏碎,使其加速干燥,易于磨细。

(2)处理:
除需要保持原状测定的土样以外,其它项目分析用的土样,风干后用镊子尽可能完全地将土样中石砾、植物根等杂质选出来,将除去杂质的土样充分混合,放在塑料布上,成四方块,沿对角线划十字,将对角两份并为一份,这样即得两份均匀土样,用木棒轻轻辗碎,并用孔径为1mm的土壤筛过筛,反复进行几次,直至小于1mm土粒全部过筛为止。

(3)保存:
经过风干处理的土样,再多次混合均匀,装入磨口瓶中,贴上标签,然后放置干燥和避光的地方保存,以备作实验时使用。

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一)目的与意义
1.土壤含水量是最重要的土壤性状之一,其含量多少不但影响作物的水分供应情况,而且影响土壤的一系列物理特性。

如塑性、粘结性等。

而土壤特性又影响着机械作业的效应和质量,同时也和土壤的通气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要了解和说明土壤的性状,必须知道当时土壤的含水量状况。

2.测定土壤含水量,能确定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如灌溉、中耕等都以此为重要依据,同时可掌握宜耕期及不同含水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3.新设计的农机具或引进新样机在田间进行耕作试验,均需说明在什么样的土壤含水量状况下而得出的实验结果。

(二)测定方法
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最常用的是电烘箱法和酒精燃烧法。

近年来又有一些快速测定方法,如红外线水分快速测定仪等。

1.电烘箱法
(1)说明
当温度在100-105℃时,除结晶水及化合水外,其它如毛管水,膜状水,吸湿水等都将化为汽态水而从土中全部逸出。

如果时间足够,任何含水量的土壤都可以得到不含吸湿水的干土,据此,从原土样重量减去干土样重即可知原土样的含水量。

温度的控制是保证测定结果正确的关键。

一般温度在
100-105℃时烘5-6小时即可达到恒重。

(2)设备与用具
1)电烘箱2)铝盒3)干燥器4)坩埚钳5)天平6)牛角勺7)取土铲8)米尺9)切土刀(3)方法步骤
1)每人分别用2个已烘干恒重的铝盒先称重并记载。

2)同前述取土方法到田间去取土,但应特别注意取土后赶快将铝盒盖上,及时带回室内除去杂质,并称重。

3)将称过重的装有土壤的铝盒盒盖套在盒下,放入已调节到105℃的电烘箱中烘5-6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称重,并记载。

再以同样方法烘1-2小时称重,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得超过0.02克,否则还须再次烘烤。

(4)结果计算公式:
含水量(%)=烘干土重烘干土重
湿土重 ×100%
2.酒精燃烧法
(1)说明
因酒精与水分可以任何比例相溶解,互溶后产生的溶液沸点下降,在水分少酒精多的情况下,土中的水分则可随酒精的燃烧而蒸发,加上酒精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热,可使土壤中的水分全部蒸发。

根据燃烧前后土壤重量的变化,可计算出土壤含水量。

(2)设备与用具
1)蒸发皿2)无水酒精3)天平4)小量筒5)火柴
(3)方法步骤
1)每人用1个烘干恒重的蒸发皿称重并记载。

2)用从田间取回来的土壤,拣去石块、根等,称取10克,马上放入蒸发皿中。

3)用小量筒加入酒精10ml,然后用玻璃棒搅匀土壤样品,使酒精与所有土粒充分接触,使酒精与水分充分溶解,并保持1-2分钟。

4)用火柴点燃蒸发皿中处理过的土样,点燃时火柴头不能落入蒸发皿中,燃烧后将蒸发皿倾斜转移使土浆可沿皿壁结成薄壳,便于燃烧和水分蒸发。

火将尽时,土表发白,用小铁条沿皿边沿向中间轻轻拨动使土样受热均匀,燃烧一致。

5)待酒精烧完后,再加入酒精2ml,进行二次燃烧,冷却后称
重。

由于土壤类型和含水量的不同,需燃烧2-3次,如两次称重相差<0.1克,则认为已达恒重,否则再烧直至恒重为止。

(4)结果计算:
含水量=干土重干土重
湿土重 ×100%
三、实验报告
1.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假设我们测定某地的田间持水量为25%,以你自己所测得的田间绝对含水量数据,求其相对含水量是多少?
3.完成实验记录表格中的所有内容。

电烘箱法数据记录表
酒精燃烧法数据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