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大纲

合集下载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二、固定式刚性联轴器
固定式刚性联轴器是由刚性传力件组成。
1 .凸缘联轴器
2.套筒联轴器
三、无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
四、弹性联轴器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轮胎联轴器
簧片联轴器
第五节 万向节
一、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
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如图10-34所示,它由两个万向节叉1、3和一个十字轴2组成。
二、准等速万向节和等速万向节
课程名称
汽车机械基础
学时
2
教师
课题
第四节 联轴器第五节 万向节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掌握联轴器、万向节的种类和结构。
理解联轴器、万向节的特点及用途。
认识联轴器、万向节在汽车上的应用。
学习重点
联轴器的种类和结构。
联轴器的特点及用途。
学习难点
联轴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PPT、板书
(8分钟)
(10分钟)
举例
(15分钟)
图片展示,举例说明其应用场合
(10分钟)
图片展示
(10分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本课小结:
一、联轴器
1.固定式联轴器
2.可移式联轴器
二、万向节
(5分钟)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总结
课后实践(推荐学习、作业)
1.联轴器的作用是什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联轴器?
2.在传动系统中万向联轴器为什么经常成对使用?
教学活动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知
1.螺纹的完整标注由哪几部分构成?
2.螺旋连接按用途分为哪几类?
3.螺栓连接的预紧与防松?

12《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12《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汽车机械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分析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工程综合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对择业的适应能力等。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机件的表达方法1.教学内容立体表面几何元素的投影特点;基本立体的三视图;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与简化画法。

2.重点、难点重点:基本立体的三视图;局部放大图与简化画法。

难点: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与简化画法。

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立体表面几何元素的投影特点;(2)掌握基本立体的三视图投影原理;(3)掌握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与简化画法。

第2章常用件画法1.教学内容螺纹与螺纹联接;键、销及其联接;齿轮;弹簧与轴承。

2.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机械基本零件的表达方法。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机械基本零件的画法;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

第3章零件图的识读1.教学内容组合体视图识读的基本方法;零件图概述;零件图的视图;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零件图的识读。

2.重点、难点重点:组合体视图识读的基本方法;零件图的视图;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零件图的识读。

难点: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

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组合体视图识读的基本方法;(2)掌握正确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第4章装配图1.教学内容装配图概述;装配图表达方法;装配图的尺寸、零件编号及明细栏;识读装配图。

2.重点、难点重点:装配图表达方法;装配图的尺寸、零件编号及明细栏;识读装配图。

难点:装配图的尺寸、零件编号及明细栏。

3.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装配图的表达方法;(2)掌握装配图尺寸的标注方法;(3)掌握装配图的识读方法。

汽车机械基础(全套课件)

汽车机械基础(全套课件)

3)机器的组成
动力部分: 工作部分: 传动部分: 控制部分:
将其它能量变换为机械能,是驱动整部 机器的动力源。例:电动机、内燃机等。
机器中直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部分。 例: 汽车车轮
原动机到工作机构之间的联系机构,用 以完成运动和动力的传递和转换。
实现和反应机器的运行位置和状态,控 制机器正常运行和工作
• 定期润滑:对于负荷较小的发动机辅助装置则只需定期、定量 加注润滑脂进行润滑。例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等。
3)润滑剂选用的基本原则
• (1)在低速、重载、高温、间隙大的情况下,应选用粘度较大 的润滑油。
• (2)在高速、轻载、低温、间隙小的情况下,应选用粘度较小 的润滑油。
• (3)润滑脂主要用于速度低、载荷大、不需经常加油、使用要 求不高或灰尘较多的场合。
• 3)圆柱凸轮
• 在圆柱面上开有曲线凹槽或在圆柱端面上作出曲线轮 廓的构件。
1)尖顶从动件 按从动件端部形式:2)滚子从动件
3)平底从动件
尖顶从动件
滚子从动件
平底从动件
四、凸轮机构的应用
配气凸轮
进刀机构凸轮
项目三 汽车带传动、 链传动和齿轮传动
本项目三大任务
1 带传动及其应用 2 链传动及其应用 3 齿轮传动及其应用
若机构满足杆长之和条件:
(1)取最短杆相邻的构件为机架时为曲柄摇杆机构。 (2)取最短杆为机架为双曲柄机构。 (3)取最短杆的对边(杆3)为机架为双摇杆机构。
若机构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则无论以哪个 杆作机架均为双摇杆机构。
Bb
a
A
d
无论哪根杆为机架都为: 双摇杆机构
C
c
D
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为学生日后学习专业课和就业后提供必要的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

《汽车机械基础》是以理论为基础,密切结合汽车工程实际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应用、热处理方法及其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

基本了解铸造、锻压、焊接、机械加工等加工工艺方法,使学生了解汽车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

同时基本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及液压在汽车中的应用。

此外,还应使学生了解一般汽车中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及一般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使学生在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及设备的故障诊断与分析等方面获得必要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学习职业核心课程以及就业后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力求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1.本课程对传统学科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保证了汽车类专业所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机械基础的经典内容,尽量避免内容之间不必要的交叉和重叠,淡化学科体系,减少教学时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基本知识点的选取以“必须”、“够用”为度,没有过多的理论推导;为体现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教育的特点,本课程内容选择了许多汽车工程中的实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方面力求尽可能地结合汽车工程中的实例,采用多媒体教学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内容绪论(一)知识目标1.机器的组成;2.汽车的主要组成;3. 机构的定义;4. 机械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掌握机器的组成和汽车的主要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机构和机器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内容1.机器的组成。

2.汽车的主要组成。

3. 机构的定义。

4. 机械的概念。

项目一汽车工程材料任务一汽车常用材料主要性能分析(一)知识目标1. 汽车常用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2. 材料强度、塑性、硬度的概念其测定方法;3. 硬度的应用范围;4. 材料疲劳破坏的机理;5. 疲劳极限和冲击韧度的意义;6.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零件设计、汽车材料、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联系《机械制图与公差》课程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热处理工艺的基本知识,为简单构件的强度计算提供力学理论基础,并且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基本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掌握液压阀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汽车零部件的机械原理、结构特点及基本设计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汽车零部件受力的能力;分析汽车部分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精神、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竞争精神第二部分课程总体设计方案一、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4学分。

教学内容安排和建议的学时分配如下表,任课教师可根据各专业的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和顺序作相应的调整。

章序及名称课时项目一静力学基础 4 任务一平面汇交力系与力偶系 2任务二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2 项目二汽车常用材料12 任务一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3任务二汽车常用金属材料 3任务三汽车材料的热处理 4任务四汽车非金属材料 2 项目三汽车金属制造工艺 8 任务一金属的铸造与焊接 2任务二金属材料的压力加工 3任务三切削加工 3 项目四汽车常用机构8 任务一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和计算自由度 3任务二平面连杆机构及其特性分析 3任务三凸轮机构 2 项目五汽车常用连接8 任务一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5任务二键、花键和销连接 3 项目六汽车常用传动 6 任务一带传动和链传动 2任务二齿轮传动 2任务三轮系 2 项目七汽车常用轴系零部件 6 任务一轴 2任务二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 2任务三弹簧 2 项目八尺寸公差与配合8 任务一汽车齿轮油泵尺寸公差和配合标注的识读 3任务二汽车曲轴零件图形位公差标注的识读 3任务三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和标注 2机动 4合计64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或者进行现场教学,以便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中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中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l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力学基础知识汽车站机械传动与常用机构.液压与气压传动。

具体内容包括链动与带传动,齿轮传动、轮系,平面曲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理论力学基础、材料力学基础、轴系零件,连接,液压与气压传动等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耍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汽车常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为学习汽车专业课提洪必要的机械知识。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如下(!)掌握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2)具有对汽车各类机械传动和常用机构及常用维修机具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的能力,(3)掌握机械装配的基本知识,具有运用机械高计工具书进行简单机构设计的能力。

〔4)掌握—殷机械零件的结钩和标准,及其强度和刚度校核的基本知识。

(5)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概念.熟悉液压与气压元件,掌握典型汽车回路的工作原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救师应以汽车上所用到的机械为主开展教学,以便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各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各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不可面面俱到(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机构模型、到生产现场参观等多种直观形式进厅教学二、课时分配表注:本课时分配表适用于招招收收初中毕业生的5年制高级技工学校,对于招收高中毕业生的3年制高级技工学校, 本课程的学时为了120学时各校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行当调整各模块的课时数三、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模块一链传动与带传动教学要求1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传动比的计算方法2了解链轮与链条的结构、类型和特点3掌握带传动的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4熟悉带传动的有关计算、安装维护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课题一链传动课题二带传动教学建议1本模块重点是V带传动的原理、传动比及其特点2使学生掌握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及V带标记,3讲解带传动时,可以带学生到实习车间现场讲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以扩大学生的应用知识面模块二齿轮传动教学要求1掌握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及传动比的计算方法2了解渐开线的形成,熟悉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3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和其他类型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啮合条件.了解它们的应用场合4了解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与齿轮材料的选择方法5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应用教学内容课题—齿轮传动概述课题二直齿圆柱齿轮课题三其他类型齿轮传动课题四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材料选择课题五蜗杆传动教学建议1车模块重点是直齿圆柱齿轮的主委参数几何尺寸和齿轮传动传动比的概念2对其他类型齿轮传动只作一般性介绍.在讲到斜齿轮时注意讲清楚有关的参数及正确啮合条件.3使学生了解齿轮传动及蜗歼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4尽可能用直现教具进行教学,模块三轮系教学要求1熟悉定轴轮系的概念,应用及轮系的表达方法。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崔振民主编)一、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熟悉液压与液力传动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典型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了解一定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

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静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如力、刚体、平衡、约束、约束反作用力等)以及基本性质。

2.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3.了解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为构件选材、确定形状及尺寸提供有关的基本知识和简单计算方法。

4.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

5.掌握机械传动常见形式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6.掌握轴系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

7.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有关知识,了解液力传动的基本知识。

8.掌握典型液压元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应用特点。

9.掌握液压典型回路的构成及简单液压系统的分析方法。

10.掌握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特点。

11.了解液压传动技术在汽车和维修机具中的应用。

三、课时分配表四、课程的要求与内容第一篇工程力学静力学基础教学要求1.明确力、平衡、刚体等概念。

2.掌握力的基本性质。

3.熟知常见约束的类型、特性及约束反力方向。

4.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能正确绘出一些简单的物体受力分析图。

教学内容一:静力学基本概念1.力的概念2.平衡的概念3.刚体的概念二:静力学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公理1)2.二力平衡公理(公理2)3.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公理3)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公理4)三:约束与约束反作用力1.约束的概念2.常见的几种约束类型与确定约束力的方法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1.物体受力图的概念2.画受力图的步骤3.画受力图的注意事项平面力系及平衡教学要求1.了解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明确力矩、力偶的概念和力偶的基本性质。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适用对象:三年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总学时: 96学时,理论讲授学时:56学时,实践40学时先修课程: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汽车机械基础》属于专业素质课,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作为汽车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课程的任务①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分析本课程地位及作用)中所承担的任务: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汽车领域的职业要求,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传动机构、通用零件等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为今后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前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应在学完《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电工基础》的基础上与《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相关内容相衔接。

和金工(钳工)实训同步进行。

为今后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维护与保养》等专业技能课奠定基础。

③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电工基础》,后续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控技术》(二)课程的教学目标1.基本理论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了解一定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

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2.基本技能要求:(1)了解静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如力、刚体、平衡、约束、约束反作用力等)以及基本性质。

(2)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3)掌握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为构件选材、确定形状及尺寸提供有关的基本知识和简单计算方法。

(4)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机械基础大纲《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零件设计、汽车材料、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联系《机械制图与公差》课程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热处理工艺的基本知识,为简单构件的强度计算提供力学理论基础,并且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基本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掌握液压阀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汽车零部件的机械原理、结构特点及基本设计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汽车零部件受力的能力;分析汽车部分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精神、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竞争精神第二部分课程总体设计方案一、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4学分。

教学内容安排和建议的学时分配如下表,任课教师可根据各专业的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和顺序作相应的调整。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或者进行现场教学,以便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课程考核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成绩以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按比例评定,具体分配情况为:课程成绩=平时成绩(50%)+ 考试成绩(5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项目一静力学基础任务一、平面汇交力系与力偶系(一)教学内容1.平面汇交力系及其合成2.平面力偶系(二)教学要求1.了解: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2.理解: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3.掌握:将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从简单的物体系中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能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运算,能正确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单个物体和简单力系的约束反力。

任务二、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一)教学内容1.力的平移定理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3.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4.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二)教学要求1.了解:力的平移定理2.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简化3.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项目二汽车材料任务一、技术材料的主要性能(一)教学内容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二)教学要求1.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的各项指标2.理解: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3.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的五项指标含义、代号任务二、汽车常用金属材料(一)教学内容1.碳钢2.合金钢3、铸铁4、铝和铝合金5、铜和铜合金(二)教学要求1.了解:汽车常用的一般金属材料2.理解:各种金属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其主要性能特点3.掌握:掌握碳素钢、合金钢、铸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任务三、汽车材料的热处理(一)教学内容1.普通热处理2.表面热处理(二)教学要求1.了解:汽车材料的各种热处理方法2.理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热处理方法3.掌握:掌握各种热处理的方法及其处理后的材料性能任务四、汽车非金属材料(一)教学内容1.塑料2.橡胶3、汽车玻璃4、陶瓷材料5、复合材料6、黏结剂(二)教学要求1.了解:汽车材料使用的各种非金属材料2.理解:汽车材料的各种非金属材料使用场合3.掌握:汽车材料的各种非金属材料的性能项目三汽车金属制造工艺任务一、金属材料的锻造与焊接(一)教学内容1.铸造2.焊接(二)教学要求1.了解:铸造与焊接的加工方法2.理解:铸造与焊接工艺方法、特点及应用场合3.掌握:铸造与焊接加工工艺的性能及其各种缺陷分析任务二、金属材料的压力加工(一)教学内容1.锻造2.板料冲压(二)教学要求1.了解:锻造与板料冲压的加工方法2.理解:锻造与板料冲压工艺方法、特点及应用场合3.掌握:锻造与板料冲压加工工艺的性能及其各种缺陷分析任务三、切削加工(一)教学内容1.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2.常用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二)教学要求1.了解:金属材料的各种切削加工方法2.理解:金属材料的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及加工范围3.掌握:金属材料的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基础知识项目四汽车常用机构任务一、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和计算自由度(一)教学内容1.机构的相关概念2.平面机构的组成3.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4.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二)教学要求1.了解:机构的组成要素2.理解:运动副及约束、自由度的概念3.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自由度的计算任务二、平面连杆机构及其特性分析(一)教学内容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曲柄存在的条件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3.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和应用(二)教学要求1.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组成及其基本形式2.理解:图解法设计尖顶对心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3.掌握:机构运动简图;四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曲柄存在条件;任务二、凸轮机构(一)教学内容1.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应用2.凸轮机构的分类3. 凸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和从动运动规律(二)教学要求1.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应用及分类2.理解:图解法设计尖顶对心移动从动杆盘形凸轮3.掌握:凸轮从动杆常用运动规律项目五汽车常用连接任务一、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一)教学内容1.螺纹连接的概念2.螺纹的主要参数(二)教学要求1.了解:螺纹连接的概念2.理解:区分和选择螺纹类型及螺纹连接3.掌握: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纹连接的预紧和放松任务二、键、花键和销连接(一)教学内容1.键连接的类型2.平键连接的强度校核3. 花键连接4. 销连接(二)教学要求1.了解:键、花键和销连接相关概念及应用场合2.理解:正确选择键、花键和销连接的类型3.掌握:键、花键和销连接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平键连接的强度计算和校核项目六汽车常用传动任务一、带传动和链传动(一)教学内容1.带传动2.链传动(二)教学要求1.了解:带的张紧装置,带传动的安装和维护;滚子链和链轮2.理解:V带轮的结构、尺寸和材料;滚子链的分类和应用3.掌握: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滚子链传动的设计任务二、齿轮传动(一)教学内容1.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2.渐开线齿廓;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尺寸计算3.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4.齿廓加工原理简介;根切;公法线长度和固定弦齿厚计算5.轮齿的失效形式6.齿轮常用材料和热处理7.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8.斜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简介(二)教学要求1.了解:锥齿轮传动2.理解: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3.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任务三、轮系(一)教学内容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二)教学要求1.了解: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2.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项目七汽车常用轴系零部件任务一、轴(一)教学内容1.轴的分类2.轴的常用材料3.轴的结构设计(二)教学要求1.了解:轴的材料及其分类2.理解:正确选择汽车中各类轴的材料和设计轴的结构3.掌握:轴的机构设计任务二、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一)教学内容1.滚动轴承2.滑动轴承(二)教学要求1.了解: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用途、分类2.理解: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用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3.掌握: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类型、代号、选择等任务三、弹簧(一)教学内容1.滚动轴承2.滑动轴承(二)教学要求1.了解: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用途、分类2.理解: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用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3.掌握: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类型、代号、选择等项目八尺寸公差与配合任务一、汽车齿轮油泵尺寸公差和配合标注的识读(一)教学内容1.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2.公差与配合的标注(二)教学要求1.了解:《公差与配合》手册2.理解:互换性概念;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有关术语与标准规定3.掌握: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有关计算:极限偏差的计算、极限盈隙的计算、配合公差的计算;任务二、汽车曲轴零件图形位公差标注的识读(一)教学内容1.形位公差基本概念2.形位公差项目符号及标注3.形位公差带及意义(二)教学要求1.了解: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2.理解:尺寸公差与配合基准值、尺寸公差等级、配合选择3.掌握:形位公差各种特征项目及其意义;形位公差的标注任务三、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和标注(一)教学内容1.表面粗糙度的概述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3.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4.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二)教学要求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理解: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及表示方法3.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及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