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公共交通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与规划是保障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的重要性、优化方法以及规划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与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与规划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出行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调整,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合理规划的线路布局和有序的站点设置,能够减少交通节点的拥堵,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速度,从而缩短乘客的候车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其次,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与规划可以减少汽车出行,改善空气质量。

合理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区域,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选择,吸引更多私家车用户转向公共交通,从而减少汽车拥堵和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另外,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可以提高居民的出行体验和交通安全。

合理规划的线路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的可达性,并为特殊人群提供无障碍的出行服务。

同时,规划研究还可以优化路网设计,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与规划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居民的出行品质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优化的方法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优化包含了线路布局、车辆配备以及调度运营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介绍相关的优化方法。

1. 线路布局优化线路布局优化是指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以提高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

优化线路布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施。

首先,分析城市的交通需求和人流分布。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区域的人口密集度、出行目的地和时间分布等,确定公共交通线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适当的中途站点。

公共交通优化整合设计方案与实践

公共交通优化整合设计方案与实践

公共交通优化整合设计方案与实践在现代社会中,公共交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优化公共交通变得更加迫在眉睫。

本文将探讨公共交通的优化整合设计方案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以期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供参考。

公共交通体系的构建涉及多个要素,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等多种形式,这些交通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通过合理的整合与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需要考虑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问题。

例如,公交站点与地铁站的联通设置是关键。

合理的换乘设计不仅能够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还能提高系统的整体通行能力。

在换乘站设置直通通道,配备清晰的指示标识,能够显著提升乘客的换乘体验。

一体化的票务系统也是优化公共交通的重要方面。

通过电子支付手段,实现各交通方式的无缝连接,使得乘客在乘车时只需使用一种支付方式,简化了乘客的乘车流程。

这种整合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能有效减少人工售票的负担,提高运输效率。

数据智能化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使得交通管理决策更加科学。

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可以及时掌握交通流量和高峰时段,灵活调整运营车辆的数量及发车间隔。

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显著改善线路规划,例如分析乘客流动数据显示的热门线路,及时调整和增设相应的公交路线。

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同样是优化的重点。

城市的边缘地区及新开发区域常常存在公共交通服务不足的问题。

因此,需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逐步拓展公共交通网络的覆盖面。

开展小区至公交站点、地铁站的微循环接驳服务,提升周边居民的出行便利性,进而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有机结合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

轻轨、地铁的高载客量优势与公交系统灵活性的互补,将为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调节能力。

在重要交通干道上增设公共交通专用道,减少交叉口的信号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行效率。

不容忽视的还有对交通工具的环保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运营管理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运营管理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运营管理城市的交通状况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城市化进程也使得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承载城市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城市公共交通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城市公共交通也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因此,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运营管理成为城市化发展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那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运营管理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市民的出行需求、城市的形态、经济发展需要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市政交通系统。

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路网规划,规划形式包括地下隧道、地面交通以及高架桥等,同时还需要合理布置公共交通站点和车站。

其次,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特点在人口密集区域及主干道二级道路加强交通管制和规划,控制车辆通行数量,缓解拥堵。

在此基础上,需要制定合理的公共交通运营线路和班次,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包括公共交通车辆的购置维护、运营管理、公交站点及服务设施的建设等多个方面。

首先,公交车需要选择合适的车辆类型,根据城市特点定制车辆调度计划。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车辆保养、维护体系,定期检修保养车辆,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营。

其次,需要制定合理的公交线路、发车时间,根据不同时段及不同区域的需求进行优化调整。

此外,还需要建设车站和服务设施,提供乘客便利,加强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等,提高市民出行体验。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运营管理在不断更新迭代中,现在更加强调公共交通的智能化运营管理。

智能公交可以通过全面升级车辆、设施、技术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升级,打造高效、绿色、人性化、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例如,城市公共交通可以借助新一代移动支付等新兴科技,加强线上线下服务联通,方便市民出行;通过物联网等科技应用监控公共交通运营情况,提高运营的准确性和信息化程度;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运营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与预测,实现优化运营和安全管控等。

公共交通导航系统中的路径规划算法设计与实现

公共交通导航系统中的路径规划算法设计与实现

公共交通导航系统中的路径规划算法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公共交通导航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旅客通常需要根据自己的起点和目的地,在公共交通网络中找到最优的路径,其中路径规划算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公共交通导航系统中的路径规划算法设计与实现,以便为旅客提供高效、准确的导航服务。

首先,路径规划算法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城市的交通网络特点和旅客的需求。

在公共交通导航系统中,交通网络一般可以表示为一个有向图,图中的每个节点表示一个交通站点,每条边表示两个站点之间的交通线路。

在路径规划过程中,算法需要综合考虑到行驶时间、车次间隔、换乘次数等因素,以及旅客的出行偏好(如少换乘、少步行等)。

因此,路径规划算法应具备高效性、准确性和可定制性。

其次,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包括Dijkstra算法、A*算法、最小换乘算法等。

Dijkstra算法是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最短路径算法,可以用于计算公交车或地铁的最短路径。

该算法通过不断选择最短路径的节点来逐步扩展路径,直到到达目的地。

然而,Dijkstra算法的计算速度较慢,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公交网络。

A*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可以更加高效地搜索最优路径。

该算法利用启发函数来估计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距离,从而在搜索过程中剪枝,减少搜索范围。

最小换乘算法是针对旅客在路径规划中通常希望尽量少换乘的需求而设计的。

该算法在搜索过程中,通过记录已经换乘的次数,以及一些换乘规则,来选择最少换乘的路径。

在路径规划算法的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数据结构的选择和算法的优化。

首先,可以使用邻接表或邻接矩阵来表示公交网络的数据结构。

邻接表适用于稀疏图,能节省内存空间;邻接矩阵适用于稠密图,能提高查询效率。

其次,可以通过使用堆或优先队列等数据结构来优化最短路径算法的性能。

堆可以在O(logn)的时间内找到最小元素,适用于Dijkstra算法;优先队列可以根据节点的优先级进行排序,适用于A*算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方法引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长迅速以及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优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一、案例一:上海地铁网的规划与优化上海地铁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的交通骨干系统,其规划和优化一直备受关注。

在上海地铁网的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人口分布、交通需求、土地利用等因素。

通过对上海市的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地铁线路的布局和站点的设置。

在上海地铁网的优化过程中,可以采用运营模型和仿真模拟的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乘客出行数据,可以了解到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区的乘客流量分布情况。

基于此,可以进行地铁运营方案的优化,例如增加列车班次、调整站点停靠时间等。

此外,通过仿真模拟可以评估不同优化方案对于乘客出行时间、换乘次数等指标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优的优化方案。

二、案例二:纽约公交系统的规划与优化纽约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之一,其公交系统的规划和优化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纽约公交系统的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交通需求等因素。

纽约市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其公交系统需要覆盖广泛的区域,并且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交通拥堵情况。

在纽约公交系统的优化过程中,可以采用数据分析和智能交通技术的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公交车辆的GPS数据、乘客出行数据等,可以了解到不同线路的运营状况和乘客出行特征。

基于此,可以进行公交线路的调整和优化,例如增加或减少班次、调整站点设置等。

此外,通过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公交车辆的运行情况,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案例三:东京地铁系统的规划与优化东京地铁系统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和复杂的城市地铁系统之一,其规划和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城市交通规划与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方案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与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方案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与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方案设计第1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3)第2章城市交通规划概述 (4)2.1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涵与原则 (4)2.2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4)2.3 城市交通规划的层次与类型 (5)2.4 城市交通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5)第3章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6)3.1 交通需求概述 (6)3.2 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6)3.3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实例 (6)3.4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7)第4章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7)4.1 公共交通概述 (7)4.2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 (7)4.2.1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原则 (7)4.2.2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方法 (7)4.2.3 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实例分析 (8)4.3 公共交通设施规划 (8)4.3.1 公共交通设施类型及功能 (8)4.3.2 公共交通设施布局规划 (8)4.3.3 公共交通设施规划实例分析 (8)4.4 公共交通优先策略 (8)4.4.1 公共交通优先策略概述 (8)4.4.2 公共交通优先策略实施方法 (8)4.4.3 公共交通优先策略效果分析 (8)第5章道路交通组织与设计 (8)5.1 道路交通组织概述 (8)5.2 道路交通流组织 (9)5.2.1 道路交通流组织原则 (9)5.2.2 道路交通流组织措施 (9)5.3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 (9)5.3.1 交通信号控制策略 (9)5.3.2 交通信号控制设施 (9)5.4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9)5.4.1 道路设计 (10)5.4.2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10)5.4.3 交通渠化设施设计 (10)5.4.4 公共交通设施设计 (10)第6章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 (10)6.1 停车设施概述 (10)6.2 停车需求预测与停车设施规模 (10)6.2.1 停车需求预测 (10)6.2.2 停车设施规模 (10)6.3 停车设施布局规划 (11)6.3.1 停车设施布局原则 (11)6.3.2 停车设施布局方案 (11)6.4 停车设施设计 (11)6.4.1 停车设施设计原则 (11)6.4.2 停车设施设计方案 (11)第7章慢行交通规划与设计 (12)7.1 慢行交通概述 (12)7.2 步行交通规划与设计 (12)7.2.1 步行交通规划 (12)7.2.2 步行交通设计 (12)7.3 自行车交通规划与设计 (12)7.3.1 自行车交通规划 (12)7.3.2 自行车交通设计 (13)7.4 慢行交通设施建设与优化 (13)第8章城市交通规划评价 (13)8.1 城市交通规划评价概述 (13)8.2 城市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13)8.3 城市交通规划评价方法 (14)8.4 城市交通规划评价实例 (14)第9章智能交通系统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 (14)9.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14)9.2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15)9.3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15)9.4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15)第10章城市交通规划与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策略 (16)10.1 城市交通规划优化策略 (16)10.1.1 交通网络布局优化 (16)10.1.2 交通需求管理 (16)10.1.3 交通预防与处理 (16)10.2 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策略 (16)10.2.1 公交线网优化 (16)10.2.2 公交设施提升 (16)10.2.3 智能公交系统建设 (16)10.3 城市交通与公共交通协同发展策略 (16)10.3.1 构建多层次交通一体化体系 (17)10.3.2 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 (17)10.3.3 倡导绿色出行 (17)10.4 城市交通规划与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实施建议 (17)10.4.1 政策支持与保障 (17)10.4.2 创新管理模式 (17)10.4.3 强化监督与评估 (17)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需求持续增长。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需求分析与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够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需求分析和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需求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需求分析是在充分了解城市发展状况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需求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规模和分布: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应根据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分布情况进行合理布局。

例如,人口密集的区域需要增设地铁或轻轨交通系统,而人口相对较少的郊区可以设置巴士或有轨电车等交通工具。

2. 出行需求和目的地分布:分析居民的出行需求,包括上下班、购物、娱乐等方面,确定主要目的地的分布情况。

在规划公共交通路线时,应重点考虑连接这些重要目的地的线路,并确保线路的覆盖面广。

3. 交通拥堵情况:分析城市的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确定哪些区域存在交通压力大的情况。

针对拥堵区域,应考虑增加公共交通线路的投入,以减轻交通压力。

4. 环境保护需求:城市发展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因此在公共交通规划中应考虑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如发展自行车道、设置自行车租赁站等。

二、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以下为一些常见的设计考虑因素:1. 线路规划: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公共交通线路,覆盖主要目的地,并与其他线路有良好的衔接和转换。

同时,要考虑线路的通行容量,以及现有交通网络的补充和完善。

2. 车辆配置:根据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出行需求,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进行配置。

可以选择地铁、巴士、有轨电车等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并根据不同线路的客流量合理调配。

3. 站点设置: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站点,站点应分布均匀,并与周边交通网络有良好的衔接。

站点设计应方便乘客进出,并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和必要的设施。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 :
作价下书 者与的名 王补城《 江贴市博 ,》公弈 王 共分 镜 交析 著 通视
定角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2.2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层次与 框架
2.2.1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概念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城市公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交 通规划的关系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3章 城市公交系统的交通调查 与需求预测方法
自上而下的有关系 相互协调的关系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城市公交规划的形式
城市交统接运公交(FEED BUS) 线网规划 公交换乘枢纽规划 常规公共交通场站规划、线网规划
1、基本概念 2、四阶段模型 3、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3.1.1 城市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 基础资料调查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2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 计
第2章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 架设计
2.1 城市公交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 2.1.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2) 针对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一部分或一个问题进行的公共交通专项规划。
如: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 轨道交通系统接运公交 (feed bus)线网规划 ; 公共交通换乘枢纽规划 ; 常规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 常规公共交通场站规划 。
一个专项规划又可能着重于需求预测 、线 网、场站布局设计 、线 网客流 分配及方案技术与经济评价等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
9
(2)规划的期限
规划的目标与规划的期限是紧密相联的。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按规划期不同可分为:近期规划、远期规划和战略规划 。 不同的规划期限要求有不同的研究范围规划内容 、规划方法和规划程式 。 1)战略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战略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足够详细地检验各种不同的城市交通发 展概念,分析每一比较方案的交通和运输含义,并推荐最好的发展模式(方 案)。
交通调查 综合分析 方案设计 方案评价 四个步骤。
16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框架
17
1. 规划目标分析
规划目标分析是价值判断的直接体现,是规划工作的起点。 一般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1)规划的项目背景; (2)规划依据,包括国家政策和地方发展战略;
(1)规划的目标
规划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广泛和灵活的,规划的目标也是多样的。在国外, 涉及交通规划的有关条文一般以指南(guidline)或手册(handbook)的形式 提出,而很少有规范(standard)。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一般为: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公共交通规划,作为上层系统规划的一部 分内容 ,一般属于狭义规划概念的范畴。
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层次与框架
1.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概念
规划 (1)
系指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选择的解决手段,广义的规划
还包括目标的选定,即政策的拟定(Hutchinson,1974)。
3
(2)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
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 的基础 上 ,确定公共交通车辆数 、线路、 网络 、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用地等,使公共交通客运能力满足客流高峰的 需求(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
规划是人的认识和意识 的反映 ,是人对未来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决策。
14
二、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框架设计
系统理论与方法是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基础(约翰·布拉克,1987)。 系统分析是一种态度和思想 ,是一种可以合理运用主观判断对弱结构化问题 进行决策的方法。因此希望依赖系统分析方法寻求一个简捷 固定的规划模式 是不现实的。
广义的公共交通规划包括确定公交系统目标与设计达到该
目标的策略,并考虑公交系统与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及与整个城市发展 的关系。
4
三层规划模式
5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城市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迅速发展时 期,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或多或少包括了一些目标分析的内容。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做为三层规划系统中的底层系统,受到两个上层系统 的制约,增加了目标分析的范围和难度。
13
规划考虑的期限越长,研究涉及的范围越广,相应采用的模型和得到的 结果也更为宏观,因而有所谓“近期宜细,远期可粗”的规划原则(交通 部,1990)。
需要说明的是,三个规划期限的界定是人为的,反映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 的三个层次。
人是规划的主体,这不仅体现了《雅典宪章》中指出的规划方案是为人类的 活动而设计的 ,还体现在规划的过程是人完成的,是为人的决策服务的。
8
3)独立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规划(或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
一般属于广义规划概念的范畴,目标分析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特定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性质,确定规划 的目标。 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可能由若干个专项规划组成。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目标一般为 : 建立公共交通系统 ; 解决城市公交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途径。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计 2 城市公共交通客流 3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方法 4 城市大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方法 5 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场站规划方法研究 6 南京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简介 7 苏州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简介 8 无锡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简介
2
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框架设计
我国过去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自上而 下的规划模式已难以适应日益活跃的各系统和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 要求,因而提出了总体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协调的规划模式(刘冰等, 1995;徐慰慈,1996),并推广到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协调 。
6
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目标、层次及期限
11
3)近期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近期 规划研究 3-10年内对现有系统的调整和优化,找出问题
,分析原因并提 出相应的措施 ,还涉及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系统管理方面的内 容。
近期规划方案一般对现状系统改动不是很大,在适当的资金范 围内,可以较 快地付诸实施。
12
规划期限与研究范围
研究的范围还受到系统发展速度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响,如图所示。
10
战略规划中需要考虑较多的土地使用与交通的关系,考虑未来 20年或 更远时期的方案的广泛效应而不是细节 ,对最有前途或可行的比较方案进 行更为详尽的交通系统规划(约翰·布拉克,1987) 。
2)远期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远期规划研究 10-15年内的公共交通系统是采用新系统还是 改进现有系统,确定系统内部结构,进行较完整的方案(包括线网和场站枢 纽)设计 。 远期规划方案可能需要较多的投资和较长的规划设计 、筹资及实施时间。
规范化方法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暂时地获得。就具 体的问题而言,可能给出规划的框架或流程,并可以随着问题外延的缩小而 更加具体。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属于多目标决策问题,其决策符合多目标决策的一般过 程(陈延,1989)
15
完整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框架
完整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框架包括:从 规划目标分析 规划主体流程设计 规划主体内容设计 规划检验 到规划实施的全过程。 其中规划的主体部分又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