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角的度量单元三学科数学年级四学习目标1、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无关。

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练习导入。

写出下面图形中各部分的名称。

记作: 读作:二、教师谈话:今天来研究度量角的大小。

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填写。

通过练习,巩固以往学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讲授新课一、学习量角器。

1、下面两个角哪个大些?大多少?(1)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2)教师总结:①重叠法:用重叠的方法,可以知道∠2大。

但是大多少不知道。

②用三角板上的角来量一量,比一比。

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2比∠1大多少。

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做单位来量。

2、讲解角的度量单位。

学生小组内说一说,动手比一比。

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1)出示图片: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1°)(2)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讲解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二、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

1、教师讲解:测量∠ 1。

边讲解边演示。

2、提出要求:请你自己动手两处∠ 2的度数,注意读数是里圈还是外圈。

3、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4、议一议:测量角的步骤有那些?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重合。

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

2)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二、课堂练习。

1、量出下面钟面时针和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时间:( ) 时间()学生观察聆听。

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欣赏《大象》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欣赏《大象》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第二课时欣赏《大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

这首曲子作者取材于柏辽兹歌剧《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段,将其改为由低音提琴和钢琴来演奏,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以及滑稽可笑的舞姿。

乐曲采用降E大调,3/8拍。

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钢琴奏出几个小节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圆舞曲主题,表现大象愉快地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舞蹈,给人以幽默可笑的感觉。

中段比较抒情,舒展而优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个调上模进、重复,犹如大象伸着鼻子在舒心地歌唱。

第三个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乐曲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他们善于利用自身的多种感官来欣赏音乐和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

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并用身体动作去表现音乐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设计教学。

三、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听辨低音提琴的音色,感受乐曲形象。

2.感受乐曲情绪,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3.随音乐模仿大象的动作,感受乐曲的情绪,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2.难点:听辩低音提琴的特殊音色以及三拍子音乐的韵律感。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六、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森林王国,国王听说我们要来到他们的王国非常开心,于是开了一个音乐舞会,小动物们都想要来迎接我们,大家来听一听国王派出了那些小动物呢?(播放《狮王进行曲》《袋鼠音乐》《野蜂飞舞》)2.生:狮子、袋鼠、蜜蜂。

(我们来模仿一下)(设计意图:通过对动物的听辩以及模仿,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二)、【聆听音乐,初步了解】1.师:是啊,这么多小动物已经把我们带到热闹的舞会现场啦~听,接下来该谁出场了?(播放完整音乐)2.生:熊师:那你为什么听出来是熊呢?生:...3.师:是因为感觉音乐旋律比较低沉,听起来比较笨重吗?(是)非常好,咱们来一起模仿一下这个笨重的小动物。

四上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任务型教学设计

四上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任务型教学设计

四上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任务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 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

古诗和课文分别选取了自然界中有特点的景物和动植物进行观察描写,表现大自然的美丽、奇趣,体现“处处留心皆学问”,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连续地、仔细地观察,在坚持记录观察日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二、本课内容分析《爬山虎的脚》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语言准确、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三、单元要素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分别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和“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这包含了“语言的积累”和“观察与表达”两个要点。

在“观察”上,学生已经具备“体会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而“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则既是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从而全面、细致、准确地捕捉、发现和认识自然的秘密,更是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习惯和精神。

【情境任务】揭秘大自然,招募小小观察家【学习目标】1.能抓住关键词句,找出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向子,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点)2.能提取关键信息,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并梳理出流程图,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3.抓住关键词句,在朗读感悟中,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教学重点)4.通过拓展阅读,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能用自己喜欢的记录形式呈现观察与探究所得,学会写观察记录并乐于与他人分享。

(教学难点)【学习过程】创设情境,发布任务(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孩子们,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你们知道吗?学校将要开展校园科普周系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是征集“揭秘大自然〞的作品,现在需招要募一批“小小观察家”,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观察家,首先要学会观察记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外读物》中所给诗句。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诗句所传达的意义。

3.能够完成分组共读《课外读物》的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分组共读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增强学生的互助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课外读物》中的诗句。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的意义。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分组共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1. 第一部分: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语文园地三》中的主要内容。

•利用音频资源播放《课外读物》中的其中一首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2. 第二部分:整体呈现•讲解诗歌的意义与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首诗进行共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讨论,理解诗歌背后的更深意义。

3.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课外读物》中的诗歌,通过表演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生展示表演成果,相互欣赏与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整理《课外读物》中所有的诗句。

•播放《课外读物》中的音频资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妙之处。

2.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寻找并阅读《课外读物》中其他诗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外读物》中的诗句意义,还能够通过分组共读的形式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通过诗歌的表演形式,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学步骤摘要: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步骤4.教学方法5.教学评估正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2.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2.相关的日常交流场景;3.文化背景知识。

三、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通过歌曲、图片或对话,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词汇和句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呈现新知:教师展示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跟读、模仿,确保学生正确掌握;3.实践应用:设计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4.小组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为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日常交流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活跃度,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3.个性化教学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课后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3.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第三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并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创设真实的交流场景,采用互动教学法和个性化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小学劳动教育四上第三单元2 《组装简易书架》教学设计

小学劳动教育四上第三单元2  《组装简易书架》教学设计

组装简易书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劳动教育》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看简单的安装图纸,能够使用工具组装简易书架,体会取得劳动成果的快乐,养成乐于动手的习惯。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学会看简单的安装图纸。

2.能够使用工具组装简易书架。

3.体会取得劳动成果的快乐,养成乐于动手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学会看简单的安装图纸,能够使用工具组装简易书架。

四、教学难点体会取得劳动成果的快乐,养成乐于动手的习惯。

五、教学准备工具:六棱螺丝刀等。

材料:组装板、螺丝钉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小物件,如果收进抽屉里,使用的时候拿取不方便,而摆在桌子上又显得很凌乱。

怎么办呢?组装一个简易书架就能解决了。

购买一套小书架的材料,自己动手组装,开启小工匠的工作之旅。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取得劳动成果的快乐,养成乐于动手的习惯。

二、劳动准备师:接下来让我们准备好工具和材料,马上开始学习组装吧。

需要什么工具呢?(六棱螺丝刀等)用到哪些材料?(组装板、螺丝钉等)设计意图:为组装简易书架准备好所需用品。

三、实践体验1.打开包装,将所有材料、工具取出后分类,并有序摆放。

按长边由长到短的顺序摆放两块A板、两块B 块、两块C板,并将螺丝钉、六棱螺丝刀摆放好。

2.将A板直立放置,使短边与桌面垂直。

将B板的短边垂直于A板靠在一起,使B板侧面的两个螺丝孔与A板的螺丝孔对准。

然后分别将螺丝钉旋进两对螺丝孔中,再用六棱螺丝刀顺时针旋转拧紧,连接好A板和B 板。

3.将C极与B极的小孔对准,按如图方式摆放,用媒丝钉固定好板子,第一组架子就组装好了。

按同样的方式组装第二组架子。

4.将其中一组架子倒置,按如图方式将两组架子拼接在一起,一个桌面小书架就组装好了。

检查小书架是否稳定牢固,并进行调整。

《第三单元 第2课 亲切的使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2课 亲切的使者》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亲切的使者》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画家的作品和生平的欣赏,了解画家作为“密切的使者”的角色,理解美术作品在传递情感和文化方面的作用。

2.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用画笔表现出画家的风格和情感。

3. 培养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画家作品,理解画家如何通过作品传递情感和文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能够灵活运用画笔表现出画家的风格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画家作品和资料,制作PPT课件。

2. 准备绘画材料和工具,如画笔、颜料、画纸等。

3. 安排教室环境,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些与本课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2. 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思考艺术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感受和不同的表现方法。

3. 教师对导入环节进行小结,引出本课课题《密切的使者》。

(二)新课教学1. 知识讲解:了解“漫画”的起源、观点、特点及表现手法。

教师展示一些中外闻名漫画家的作品,并介绍漫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欣赏作品:教师出示一些漫画作品,组织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创作实践: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创作漫画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示:漫画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揭示问题的实质。

(2)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注意构图合理、造型夸张、色彩鲜艳。

(3)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作者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

5. 教师对教室进行小结,并组织学生课后评议自己的作品。

(三)教室延伸了解一些中外闻名的漫画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组织交流、评议。

(四)板书设计密切的使者:美术学科—漫画、夸张的手法、表现生活的乐趣。

通过漫画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体会美术学科在生活乐趣中的奇特魅力。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种辣椒》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种辣椒》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种辣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新)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第二课时《种辣椒》。

本课先引导学生通过种辣椒来了解辣椒的生长过程并进行有效的观察,进而总结出其他常见植物的一生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本课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呈现了需要准备的材料“辣椒种子、花盆、铲子、土、喷水壶等材料”的图片,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生长以及植物的一生经历哪些阶段;提示学生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观察探究辣椒的种植和生长过程。

第二部分是活动过程,活动一“交流我们搜集的资料”这个活动是上一课《种子发芽了》拓展活动的一个延伸,根据上节课的要求,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辣椒的种植方法,并将搜集的资料按照辣椒的品种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二“我们一起种辣椒。

”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教科书中通过讨论、资料卡和图片等形式呈现出了辣椒的基本种植方法和管理方法,并提示学生注意做好观察记录。

第三部分是自由活动,“待辣椒成熟后,交流我们的收获。

”一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记录辣椒生长阶段;二是通过整理对辣椒的观察和记录,了解辣椒生长所需的条件及其生长过程。

第四部分是拓展活动,将自己种植的辣椒取出种子,再进行种植,看能不能长出新的辣椒,引导学生了解辣椒的繁殖方式。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植物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知道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制订观察计划,并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中长期观察。

2.能运用语言、图表、照片等方式记录辣椒的生长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3.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3 At the zoo 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课时)
哈尔滨市道里区欧洲新城经纬小学吕雨佳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通过Miss White, John,Mike 与陈杰在动物园看大象的语境中呈现了核心句型It has...。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同学们上动物园,并描述动物,同学们对动物都很了解,在三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了,而且本课是第二课时,很多形容词已经不陌生,都能够描述动物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够理解对话大意,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二)能力目标
能够在语境中区分和运用“It has a + 形容词+单数
身体部位”和“It has+形容词+复数身体部位”的句型。

(三)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以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四)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形容词来描述动物的外貌。

四、教学步骤
Step 1: Warm-up
Hello, everyone. How are you today? Are you happy today? Do you want to play game? First answer my
question.
T: 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S: ...
T: You know some animals you can see them on the farm, for example ... ,and some animals you can see them at the zoo, for example...
Let’s choose 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at the zoo.
设计意图:利用PK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英语课堂,并激活学生已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

we can see them at the zoo. Do you remember Miss White Amy and Zhangpeng go to the zoo, what animals do they see?Can you describe giraffe/ bear? What are they talking? Who wants to be Miss White, Amy and Zhangpeng?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表演中复习A部分talk,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巩固形容词,并将语境自然引入新课。

Step 2 Presentation
T:Today, what animals do they see? Can you describe the elephant?Now let’s watch it and tell me which part are they talking?
Understand? What does Chen Jie say about the elephant? What does John say about the elephant?
What does Mike say about the elephant?
What does Miss White say?
Understand?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简单了解图片信息,在看视频整体感知语言,教师在引导学生细化理解每句话,让学生了解每个人说的话,理解句型意思,强调重难点。

Step 3 Practice
(1).Listen and repeat
That’s the whole story! Let’s listen and speak.
(2).Let’s dub
You can read the dialogue, let’s dub it now. Pay attention these assessment.
How about them? Super! Good! So-so? Why?
(3)Let’s act
You like dubbing very well but do you want to act it out? Please practice with your partner first. When you are ac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se rules. You can choose read/ recite/act/creative . Let’s begin. You did a good job.
(4)Game- fill in the blank
Let’s the story, let’s review how to describe the elephant, Fill in the blank.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对话后,逐句模仿学习,每放一遍就让一名学生跟读,如读音不准,可以反复听并跟读,强调模仿语音语调。

意在让学生反复受到标准语言的刺激,反复的语言输入下,自然地说出标准的语言。

在此基础上通过
PK的形式,让学生挑战配音和表演,即激发了他们说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最后在通过一个填空的环节,复习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有一个语言输出过程。

Step 4 Production
(1)Game ---Match!
Look at these pictures, can you describe them?
This time, let’s play a game, match it.
(2)Game- I say, you draw
I need a student come here, draw a face. And other students you see the picture, and describe it. Let’s see what can you draw and can you guess what it is.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游戏,拓展学生说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通过一个画画的游戏,渗透情感,每个人看事物和看人的观点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以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Step 5 Homework
1.熟读课文。

(必做)
2.和家人或朋友描述一个动物。

(选做)
设计意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给优等生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学困生提高自我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