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地理学教学大纲

地理学教学大纲

地理学教学大纲1. 引言本地理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地理学课程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以确保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理解。

本大纲涵盖了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理解,并帮助他们掌握以下能力和知识:- 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运用地理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和解释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掌握地球的各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背景- 培养地理学的思维方式和地理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和内容:1. 自然地理学- 大地构造与板块运动- 气候与气候变化- 生物地理学2. 人文地理学-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3. 区域地理学- 亚洲地理与文化- 欧洲地理与文化- 非洲地理与文化- 美洲地理与文化4.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分析- GIS技术和应用5. 地理学研究方法- 数据收集和分析- 地理学实地考察和研究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讲授和演示-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 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实践- 多媒体和在线资源利用- 个人或小组项目研究5. 评估方式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 个人和小组项目报告- 书面作业和测验- 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 期末考试6. 参考资料本课程的参考资料将包括地理学教材、学术期刊、相关研究报告和在线资源。

具体的参考资料将在课程开始前由教师通知。

以上即为地理学教学大纲的完整版本。

西北大学课程表

西北大学课程表
张亚军6101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选)边六交6402

新药研究与申报(选)
赵晔6402

听说(前半学期)高月荣
8514
会译(前半学期)外教
8515
药物代谢与分析(选)
郑晓晖等6402

写作(后半学期)外教 6401
口译10(后半学期)成昱6405
现代仪器分析(选)
赵新峰8201

西北大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表
张亚军6101

新药研究与申报(选)
赵晔6402

药物代谢与分析(选)
郑晓晖等6402

现代仪器分析(选)
赵新峰8201

西北大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表
中药学专业
星期
1—2
3—4
5—6
7—8
晚上

中药生物工程(选)
陈千良6402
中药药理(平台课)
张宁6401

现代中药制剂(平台课)
刘文哲(科研12层)
分子生物学(平台课)
步怀宇、赵宇伟8201

生物信息学(选)
杨进、董靖6401
细胞工程(选)
付爱根6103
现代细胞生物学(平台课)
付爱根等7205

分子免疫学(选)
黄建新6402
生物芯片(选)
李铮6401
遗传统计分析(选)
张科进6101
分子遗传学(选)
王玉华(科研12层)

会议(前半学期)外教8515
文献检索及SCI论文写作(选)朱宏莉6103

写作(前半学期)外教6405

生物地理学-第1章绪论-生物与环境

生物地理学-第1章绪论-生物与环境
2.生态因子的分类
第三十五页,共60页。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生态因子及其分类
1. 什么是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
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必不可少的外界因素,称为生 存条件。
特定生物体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
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
第四十一页,共60页。
一、生态因子的作用
(四)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不等同,但都各具重要性, 缺一不可,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但是局部是能够补偿的 。
(五)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有的是直接的(光照、温度、水分、
第五十三页,共60页。
三、环境的限制与生物的适应
第五十四页,共60页。
三、环境的限制与生物的适应
第五十五页,共60页。
三、环境的限制与生物的适应
趋异进化(divergent evolution):又称趋 异适应,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 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 特征。
第二十八页,共60页。
绪论
三、生物地理学的分支
植物地理学Phytogeography
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各种植物分布规律、各 地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形成原因;
历史植物地理学:研究各地植物区系起源和发 展历史;
植物生态地理学:研究各地区植被的结构、动 态和分布规律以及与环境间的关系。
第二十九页,共60页。
第二十二页,共60页。
绪论
二、生物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生物学、地理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生物学、地理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生物学、地理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理想、有道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具有创新的科学教育工作能力、遵纪守法并愿意献身于科学和教育事业的高级专业人才。

2.具有系统生物学知识和扎实的生物学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生物学教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动态。

能熟练运用生物学教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相关课题的设计、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毕业后能独立地从事有关生物学教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教学以及管理等工作。

3. 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生物教学论生物学教育是生物科学、教育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具有高度综合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 生物学实验研究。

(2) 生物学教育技术研究。

(3)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 大、中学生身心健康特征与生物教育心理学研究。

(5) 计算机辅助生物教育研究。

2.地理学教学论地理学教育是地理科学、教育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具有高度综合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 地理学实习、实验研究。

(2) 国内外地理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3) 地理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 地理学教育与人、与社会的关系研究。

(5) 计算机辅助地理教育研究。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硕士研究生如提前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各科成绩为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两篇,学位(毕业)论文答辩为优,可提前半年毕业;因故未能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也可推迟一年毕业。

四、学分要求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要获得学位,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最高不超过37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2学分,参加学术活动1学分。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须补修1-2门本学科专业大学主要课程,但不计学分。

《地理学》教学大纲

《地理学》教学大纲

《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

通过对地理学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演变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包括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

了解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熟悉人文地理要素(如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分布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理解区域地理的特点和差异,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理图表、地图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表达。

具备一定的地理观察、调查和实验能力,能够收集和处理地理数据。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增强对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绪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和分支学科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自然地理环境地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人文地理环境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5、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分区区域发展与规划6、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数字地球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

生物学课程大纲

生物学课程大纲

生物学课程大纲介绍本文档是生物学课程的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课程内容和目标的详细信息。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培养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1. 细胞生物学:介绍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深入了解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机制。

细胞生物学:介绍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深入了解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机制。

2. 遗传学:探索基因传递和变异,研究自然选择和进化理论。

遗传学:探索基因传递和变异,研究自然选择和进化理论。

3. 进化生物学: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模式,研究物种形成和多样性。

进化生物学: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模式,研究物种形成和多样性。

4.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 植物学:探索植物种类、结构和生理特性,讨论植物的生态角色和经济价值。

植物学:探索植物种类、结构和生理特性,讨论植物的生态角色和经济价值。

6. 动物学:研究动物的分类和特性,了解动物行为和适应性。

动物学:研究动物的分类和特性,了解动物行为和适应性。

7. 人类生物学:探讨人类进化、解剖和生理学,讨论人类的行为和文化进化。

人类生物学:探讨人类进化、解剖和生理学,讨论人类的行为和文化进化。

研究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实验和观察生物现象的科学方法。

- 分析和解释生物学现象和问题。

- 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 培养科学研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评估方式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课堂参与度: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2. 作业:完成分析和实验报告。

3. 小组项目:与同学合作完成生物学实验和研究项目。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参考资料- Campbell Biology, 10th Edition- Alberts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5th Edition- Raven et al., Biology, 11th Edition以上是本课程的大纲,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研究指导。

学习计划生物地理

学习计划生物地理

学习计划生物地理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掌握生物地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领域3.深入了解不同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掌握生物地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内容生物地理的基本概念生物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是地球上生物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地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生物的地域分布进行研究,二是研究地球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地理学家通常对生物地理环境的分类、聚集规则、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

生物地理的主要内容生物地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地理界域分区、生物地理区系、生物地理分布规律等内容。

其中,生物地理界域分区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通过研究各种生物在各自生态环境中的地理分布来划分生物地理界域。

生物地理区系则是对生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以及各个生物地理界域的具体生物组成、生物种的分布情况。

生物地理分布规律则是对生物地理环境中不同生物的地理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揭示这些规律背后的生态变化原因。

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

气候是生物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物分布情况差异很大。

地形则直接影响着生物的适应性和分布情况,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生物种类也不尽相同。

土壤则是生物地理环境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物适应性和分布情况也有所不同。

生物地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生物地理学的实际应用意义是很广泛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生物地理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物适应性,进而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领域中,生物地理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资源分布情况,进而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生物地理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态变化情况,从而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学习方法1.系统学习生物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生物地理学研究

生物地理学研究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生物在空间分布和地理环境中的关系,探讨物种演化、生态系统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本文将介绍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地理学是生物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它综合运用了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的分布、物种多样性、生物地理区划、生物地理过程等。

通过研究生物地理学,可以深入了解物种演化、迁移扩散、生境适应等生物学现象,并揭示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生物地理学的主要内容1. 物种分布格局:生物地理学通过调查和研究,确定物种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格局。

常见的物种分布格局包括近缘种分布、岛屿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多样性分布等。

这些分布格局反映了物种在地理环境中的适应和演化过程。

2. 生物地理区划:根据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生物组成、种类和物种个体数量等因素,生物地理学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地理区。

每个地理区都具有特定的生物组合和生态特征。

3. 物种迁移扩散:生物地理学研究物种的迁移扩散过程,揭示物种的起源、扩散路径和适应过程。

通过研究物种的迁移扩散,可以了解物种在地理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并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

4. 地理环境对物种的影响:生物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探究不同地质、气候、土壤条件对物种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研究地理环境对物种的影响,可以预测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生物地理格局的影响。

三、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调查和观察:生物地理学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收集物种分布、数量、生境条件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揭示物种的分布格局和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重要。

2. 内插和推断:生物地理学通过内插和推断的方法,利用已有的物种分布信息,预测未知区域的物种分布格局。

基于现有的数据和模型,可以推测物种在条件相似的地理区域中的分布情况。

3. 模拟实验:生物地理学还借鉴实验室的模拟实验方法,研究物种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总学时,讲授与讨论学时,讲座学时、实验学时,实习天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其与自然地理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主要包括:生物区系地理学、生物系统地理学、历史生物地理学等涉及植物相和动物相的分布,即生物的区系分布及生物生态地理学这两大分支。

此外根据作为对象的生物群来划分,有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昆虫地理学等在千变万化的气球环境中不断发生的新物种形成()、分化和最终灭绝是生物地理格局背后的根本过程。

由突变、基本漂变、基因流和自然选择引起的基因库的变化导致新的物种和亚种的形成。

在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一些物种形成了渐变群——物种某些特征出现地理变异。

物种形成的机理是复杂的而且存在很多争论。

物种的形成、扩散、存在方式、分化、灭绝等,与地球地理因子密切相关,地球的地史演化改变着物种的这一规律,如气候改变、海平面改变、小行星影响以及其它灾难性事件等。

因而,《生物地理学题》作为生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成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保护生态学等学科的重要选修课。

目的与任务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是第一位。

中国气候条件与地貌类型的复杂性,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高等植物达万余种,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处于世界第三位,其中余属植物为中国特有,如银杉、银杏、水杉、珙桐、金钱松、钟萼木、杜仲等,均为孓遗物种。

同时,中国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高等植物中濒危种高达种,占总种数的。

在“濒危野生动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种,约为其总数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另外,中国现在又是生物入侵种类日益增加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达种之多,紫茎泽兰( )、薇甘菊( )、空心莲子草( )、互花米草( )等外来植物的入侵已经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生物入侵已经给我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危害,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外来种的危害和检疫已经引起我国海关、农林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外来生物入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再者,中国是为世界提供植物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人类的衣食住、行乐医等必需品大都来源于植物资源,中国为全球社会提供了青稞、黄豆、赤豆、芥菜、杏、桃、桔、芝麻、茶等一系列重要的食物及其它植物遗传资源;同时,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进入世纪以来,生物品种的国际登录(注册)、物种标识、基因注册已经成为国际抢夺生物资源的潮流,这方面亟待引起国家在战略上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国际上在生物多样性研究、物种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已取得大量成果,但我国这方面还比较薄弱,是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世纪将是生物科学蓬勃发展的世纪,“克隆”生物技术已引起全人类的关注与轰动,因此,开设《生物地理学》这一传统学科的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预修课程
生物学基础及生物分类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海洋生物学),生态学基础(陆地生态学或海洋生态学;森林或植物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等。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讲授与讨论
第一篇历史生物地理学(学时)
生物地理学概述(学时)
生物地理学的概念与内涵、研究沿革(历史、现状、未来)、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科的意义等。

生物地理学基本原理(学时)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了解生物分布区和生物区系(中国、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世界海洋生物区系区)。

掌握陆地生物区系区的划分方法。

分布、进化、灭绝、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及其应用。

栖息地岛屿( );生境片断化;物种数目分布机制;物种数目分布假说(平衡假说、栖息地异质性假说、随机样本假说)。

不同生物界地理学基本原理(学时)
植物、动物、昆虫的区系地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生物地理学研究方法(学时)
物种编目物种分布、物种评估等的研究方法、岛屿、生物地理学有关模型与生物地理学软
第二篇历史生物地理学(学时)
历史生物的起源、扩散、与分化,物种起源中心与扩散、模型;历史地理隔离,大陆块在漂移过程中会碰撞和融合。

大陆融合导致生物区系混合,美洲的生物交汇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

第三篇生态生物地理学(学时)
所有的生物都生存于特定的栖息地中。

栖息地的大小可以是几毫升也可以是整个生物圈。

不同物种的栖息地需求各不相同,即有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的生境普适者( ),也有对栖息地极为挑剔的专性生境需求者( )。

物种的生存受制于其生存环境中的限制因子。

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因子耐受范围和生态价。

生命必须适应生物圈中的环境条件。

不同的生存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生态位()。

生态等效物是一系列生活于世界不同地域但适应相同环境条件的物种。

生物对环
境条件的适应也体现在生活型上。

物种的所有生境偏好需要详细和充分的研究。

第四篇保护生物地理学(学时)
通过地理学途径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理论、策略与方案等。

(二)专题讲座(学时)
主讲人或邀请熟悉国内外该领域著名专家主讲(正申请研究生院专题讲座经费资助)。

. 生态生物地理学研究动态(学时)
以最新研究案例为主题,研讨生态因子的地理分布与与物种分布的变化规律。

.国际生物地理学前沿介绍(学时)
介绍国际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科学前沿,让学生了解国际物种保护与利用、管理、实践的现状,了解最新的国际研究探索动态,为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三)实验环节(学时)
生物地理学数据库及计算软件,利用网络教室完成。

(四)实习环节(天)
物种评估调查,选中国某一代表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实习,希望研究生院解决部分实习经费、部分经费可由任课教师研究课题资助。

四、教学方式及要求
教学方式
针对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放实验室条件)结合实验、实习环节,因人施教:)对硕士研究生以专题讲授、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形式,重点以“讨论式”开展,注重实验及野外实习的技能训练,达到掌握本学科基本框架的水平;)对与生物多样性科学密切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以专题讲授、专题讨论、专题文献综述报告等形式,重点以“报告式”开展,注重理论研究方法、实验及野外实习的技能、学科前沿跟踪等方面的训练,达到把握学科发展趋势的水平。

课程要求
教学难点:掌握世界陆地生物群分布规律。

) 掌握物种形成、分布、扩散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
) 了解国内外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 掌握地理途径的物种保护对策、方案及国际、国家、行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 受到较高层次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生物地理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手段、物种评估方法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