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说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一、庄子逍遥游原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池上之鳞,若以手探之,不见底也。
置鱼于北海,鲲化而为鸟,鸟飞去,鱼乐见其成也。
巨鹿之角,可置鸡钩,挂之钓鹿者,则鹿飞。
鹿飞则无所往,山林之间必有余音。
三、庄子逍遥游翻译逍遥游:北冥有一种鱼,名为鲲。
鲲的体型非常庞大,不知道有多大千里。
它变化成了一种鸟,名叫鹏。
鹏的背部也是无尽的千里。
当鹏愤怒飞翔时,它的翅膀宛如挂在天空中的一团云彩。
这种鸟若要飞离海洋,将会往南方飞往南冥。
南冥是天空之池。
如果以手触摸池中的鳞片,是无法感觉到底部的。
将鱼放在北海中,鲲变成鸟飞离,鱼会乐于见到鲲的变化。
如果将鸡钩挂在巨鹿的角上,鹿追逐飞起,鹿一旦飞起,就没有固定的方向,山林之中必定会有回荡的余音。
四、庄子逍遥游解析庄子的《逍遥游》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以其表达了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生活状态的追求而闻名于世。
作品以神话的故事手法,描绘了鲲鹏的变化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庄子以寓言式的描述,揭示了人们对自然的无知和对生命变化的敬畏。
同时,通过比喻巨鹿挣脱鸡钩,表达了人类追求逍遥自在的心理诉求。
庄子通过鲲鹏的描述,强调了自然界的伟大和无穷。
鲲的体型不可测量,它可化身为鹏,飞翔于天空。
这表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对于巨大和无法预知的事物,人们永远无法完全理解。
庄子以南冥为天池的形象,突出了自然的神秘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天池的鳞片深不见底,让人感到无法企及的辽阔。
这也表达了庄子对于天地、自然力量的无限景仰。
庄子通过将鸟鱼的变化和鹿的挣脱相结合,寄托了人们追求逍遥自在的理想。
鲲鹏之鸟飞离海洋,象征着人们对于局限环境的追求自由。
而鹿追逐飞起的情节,则表达了人们对于束缚和约束的反叛。
逍遥游的含义并不仅限于生活状态的追求,更表达了人们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

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及翻译《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庄子《逍遥游》鉴赏“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他所提出的观点和思想,在后世的哲学和文化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其中,《逍遥游》是他的一篇代表作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这篇文化经典。
一、庄子《逍遥游》原文齐物论者,志于道者也。
以恬淡为主,以无为为器。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是谓之崩;物衰则死,谓之不道,是谓之夭。
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不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二、庄子《逍遥游》译文《齐物论》者,志在追求道的人。
把恬淡寡欲看作主导,以无为而治为工具。
若物体生机盛壮就会老化凋零,这是说它违背了道而崩溃了。
若物体百病缠身就会死亡消亡,这是说它违背了道而夭折了。
道不可稍有离开,能离开的不算真正的道。
因此,君子要警惕他看不见的贤者,提防他听不到的知音。
深藏不露的贤者最难得见,隐微不显的知音却最难得闻。
因此,君子要慎独。
欢喜、怒气、悲痛、愉悦这些情绪激荡而未表露出来的状态,称为“中”。
表露了并都能保持中庸的状态,称为“和”。
“中”,是天下的大本来自;“和”,是天下通达道路的妙方。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与我一体,万物生生不息。
三、庄子《逍遥游》的文化内涵1.讨论道的问题在《逍遥游》的文章中,庄子一直在探讨着“道”的问题。
他认为,道是人生龙潭,需要通过不断地追求和实践才能逐渐领悟。
并且,他还划分了“道”的不同类型,比如无为而治、恬淡寡欲等等,从而让人们对“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倡导中庸之道“中”和“和”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被认为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最核心的就是“中庸之道”。
从这些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庄子的思想尤其注重保持一个适度的状态,既不过于狂热,也不过于冷漠。
这一点不仅在情感上体现注重中庸,更要在行为上始终贯彻中庸之道。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庄子《逍遥游》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庄子《逍遥游》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逍遥游》原⽂及翻译庄⼦《逍遥游》原⽂及翻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不知其⼏千⾥也。
化⽽为鸟,其名⽽鹏,鹏之背,不知其⼏千⾥也;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鹏之徙於南冥也,⽔击三千⾥,搏扶摇⽽上者九万⾥,去以六⽉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所⾄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之积也不厚,则其负⼤⾈也⽆⼒;覆杯⽔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置杯焉则胶,⽔浅⽽⾈⼤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翼也⽆⼒;故九万⾥,则风斯在下矣,⽽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莫之夭阏者,⽽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我决起⽽飞,枪榆枋,时则不⾄⽽控於地⽽已矣。
奚以之九万⾥⽽南为?』适莽苍者三餐⽽反,腹犹果然,适百⾥者宿舂粮,适千⾥者三⽉聚粮;之⼆⾍,⼜何知?⼩知不及⼤知,⼩年不及⼤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椿者,以⼋千岁为春,⼋千岁为秋。
此⼤年也。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匹之,不亦悲?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数千⾥,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上者九万⾥,绝云⽓,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笑之⽈:『彼且奚适也?我腾跃⽽上不过数仞⽽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也。
⽽彼且奚适也?』此⼩⼤之辩也。
故夫知效⼀官,⾏⽐⼀乡,德合⼀君,⽽徵⼀国者,其⾃视也亦若此矣,⽽宋荣⼦犹然笑之。
且世⽽誉之⽽不加劝,世⽽⾮之⽽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御风⽽⾏,泠然善也,旬有五⽇⽽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之辩,以游⽆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神⼈⽆功,圣⼈⽆名。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北冥有鱼,其名为鳏,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 而莫之天闷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彷,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 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鳏。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名句

庄子逍遥游名句
庄子《逍遥游》名句如下: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一旦化为鸟,它的名字变为鹏。
点评:庄子采用比兴的手法,将其精神比作一只大鹏神鸟,能够逍遥于无穷的天地之中。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当大鹏神鸟要迁往南海时,将激起长达三千里的水花;翼扶飓风直上九万里高空。
然后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
点评:南冥即南海。
扶摇即上行的风,此处指海上的飓风。
六月息即六月的大风,古人认为六月间的风最大。
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小智慧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
点评:庄子认为像彭祖活了八百多年,而时人最长也就百年。
与彭祖相比,岂不可悲。
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无意于为己;神人,无意于求功;圣人,无意于求名。
点评:无己就是没有偏执的我见。
庄子提出的至人、神人、圣人,就是世俗中看起来好像很普通的人。
5、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整个世界都在夸赞他,他不因此而更为奋勉;整个世界都在非议他,他不因此而感到沮丧。
他能认定内我、外物的分野;他能辨别光荣、耻辱的界限。
点评:庄子对宋荣子的称赞。
宋荣子是稷下学宫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经提出见侮不辱,救民之斗、情欲寡浅、禁攻寝兵等反战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逍遥说
伟大的学说,都有其普遍性与指导性。
《庄子》“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是庄子思想哲学的精髓。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人们的精神状态相对落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人的欲望与现实冲突,国民精神状态复杂矛盾。
【1】抑郁、焦虑、自杀等病态心理正困扰些现代人类的生活。
现代人的利益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颇,人们时常会感到内心无法平衡,精神的压力也越来越严重。
人类茫然无措,渴望一种承受这些烦恼的生存智慧,让心灵解脱。
而庄子"逍遥"的思想就是关于如何获得精神解脱的,强调的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这对于缓解现代人们的精神压力,保持我们平静心境,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价值。
何谓逍遥?逍遥给人以轻灵飘逸的感觉。
顾桐柏云:逍者,销也;遥者,远也。
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故曰逍遥。
支道林云: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遥不我待;玄感不疾而速,故逍遥靡所不为。
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
穆夜云:逍遥者,盖是放狂自得之名也。
自得内充,无时不适;忘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
各家解释极尽轻松自在的状态,是不为欲所动,不为物所累,无牵无挂,无拘无束,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境界。
《庄子`盗跖》中言“势为天子而不以贵人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
”主要强调清心寡欲,居安思危,不为富贵、权势所累。
《庄子`齐物论》中言“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
”我们要长久的保持一颗平常心。
《庄子`德充符》中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我们不但要求同存异,还须化异为同,超越得失之心。
《庄子`人间世》中言“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
”告诫我们不浪费时间,把握现在,乐在其中。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惑邪?”(《庄子》)
《庄子·逍遥游》强调的是一种极度自由的状态,歌颂了生命自我的超脱飞越。
庄子对人的生死问题做了独到的思索。
他的妻子去世时,他鼓盆而歌。
他的行为使旁人觉得不可理喻,但他却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生者其实并不知道死者的世界,怎么就能肯定死者一定不如生者呢,也许死者脱离了肉体的束缚,反而获得了精神的自由,生者又何必为死者感到悲伤?看破红尘,无畏生死,岂不逍遥。
“民湿寝则腰宿疾死,鰌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怐懼,猴然乎哉?”(《庄子》)
物与我之间是不存在谁对谁错的。
人长期住在潮湿的地方会得关节炎而死,但是泥鳅偏偏就喜欢潮湿的地方;风吹动树木摇晃时,人会担惊受怕,但是猴子却逍遥自在。
其实物与我各有所是,各有所非,人对于任何事物的评价都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物我皆存,无谓对错,岂不逍遥。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
庄子强调的也是个人与无限的宇宙契合无间。
“道法自然”是道家美学的一个基本思想。
人处于自然中,自然也是美的。
天地的“大美”就是“道”。
获得绝对的自由要通过体“道”的方式,而体“道”要靠“心斋”和“坐忘”使自己的心境清明澄澈,靠直觉在其中领悟和感受,最大限度地融合于自然,抛弃自己的诸如生死、功名、得失、贫富、毁誉等一切的物欲和意欲,即要抛弃一切实用功利性的考虑,抛弃社会观念和人文观念的束缚,物我两忘,达到“无功”、“无名”、“无己”的状态,最终成为“至人”、“神人”、“圣人”。
庄子追求的自由是精神的超脱解放,他否定一切外在形式的束缚,以化解人生之忧。
【2】天人合一,“无功”、“无名”、“无己”,岂不逍遥。
庄子“逍遥”的自由精神和超脱思想在社会利益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是调节人们混乱心理的一剂良药。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3】这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逍遥。
而庄子告诉我们要达到这种逍遥境界,就要顺应自然、顺应人性,不强迫不做作——“无为而无所不为”,反对人与自我、人与本性的分离,反对人被外物所驱使、控制,迷失在社会之中和金钱、名利、灯红酒绿之中,主张不役于物,也不强求外物随自己的意志发展,对外物,抱者宽容、顺其自然的心态。
它为生活在这个在市场经济
催生下物欲横流的现实中的人们在社会之外找到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建造了一个心情的绿色花园,使人们能有一块自由精神的乐土。
庄子思想能使我们在纷繁喧闹的世间认清自己的心灵,发现自己的本性,以淡泊自然的态度面对世间的困惑,保持一颗健康、恒久的心。
以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促进人人、人物乃至整个社会之间的和谐。
【1】凤凰卫视2012年12月23日《震海听风录》
【2】《庄子思想》来自互联网
【3】《庄子逍遥游》
【4】《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5】《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