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一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一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一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点一 基因突变及其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细胞形态变化: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弯曲的镰刀状细胞特点:细胞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1)图示中a 、b 、c 过程分别代表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

突变主要发生在a (填字母)过程中。

(2)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谷氨酸→缬氨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 A 替换成=====A T。

(3)用光学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能结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结构改变而产生的2.明确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影响的四种情况类型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小 可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也可能使翻译提前终止 增添大 对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大 对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增添或缺失3小 增添或缺失位置增加或缺失一个氨基酸对应的序列个碱基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实质为:基因内部发生的碱基对的种类和数量改变。

即基因突变使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注意:①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是基因突变,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也可发生碱基对的改变,但不属于基因突变②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分子结构,不是空间结构改变),③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和位置并未改变。

【基因突变无法用光学显微镜看到】结果:可产生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注意:病毒和原核细胞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新基因】思考1: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吗?不一定,若发生在配子中,可遗传,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有些植物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如植物组织培养、扦插、嫁接)传递。

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思考2: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吗?不一定,也可能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思考3:为什么在强烈的日光下要涂抹防晒霜?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易诱发基因突变,使人患癌症4.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外因: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基因突变高考知识点

基因突变高考知识点

基因突变高考知识点基因突变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经常与高考相关的生物学考试中出现。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因突变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对生物体遗传性状的影响。

一、基因突变的定义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的过程。

它可以导致某个基因的序列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单个碱基的变化,也可能是几个碱基的插入或删除。

基因突变通常分为两大类:点突变和结构突变。

点突变是指单个碱基发生改变的突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

结构突变则指基因序列较大的改变,如染色体片段的重排、倒位等。

二、基因突变的分类1. 点突变点突变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形式,它分为三类: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 错义突变:指DNA上的某个碱基发生改变,造成了其他的氨基酸被编码的情况。

这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蛋白质功能。

- 无义突变:指DNA上的某个碱基发生改变,导致该碱基原本编码的氨基酸被停止编码的情况。

这会使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从而影响其功能。

- 同义突变:指DNA上的某个碱基发生改变,但改变后的碱基依然编码相同的氨基酸。

这种突变不会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因此对蛋白质的功能影响较小。

2. 结构突变结构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较大改变的突变形式,主要包括染色体重排、片段插入和缺失等。

- 染色体重排:指染色体上的两段非同源DNA序列互换位置,导致新的基因序列组合。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 片段插入:指DNA分子中某个片段插入到非原本的位置,改变了基因序列。

这可能导致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出现错位,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

- 缺失:指DNA序列中某些碱基被删除,导致基因序列缺失。

这会影响蛋白质的编码以及其功能。

三、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遗传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基因突变作为自然选择的驱动力,有助于生物种群对环境的适应。

例如,某种植物的基因突变可能让其能够在干旱环境下存活,从而逐渐形成适应干旱条件的种群。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义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讲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必须引起基因结构改变才属于基因突变,所以DNA的非基因片段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不属于基因突变)(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不全是基因突变)2.实例——镰状细胞贫血基因中某碱基对被替换,导致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蛋白质结构、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呈镰刀状,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3.原因根本原因:基因中碱基序列改变;直接原因:4.时期:DNA分子复制时(最易)5.特点(1)普遍性:所有生物都可以发生(2)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间、任何场所的DNA都可以发生(3)低频性: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发生的概率较低(4)不定向性:一个基因突变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5)可逆性:例如,A→a→A(6)多害少利性:多数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害的,少数有利,少数无利也无害6.遗传特点(1)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

(植物用体细胞无性繁殖时可以遗传)(2)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可能遗传。

(该配子不参与受精时,也不遗传)7.意义(1)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2)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3)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典例: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①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D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或滞后① 基因突变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改变① 自然突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①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可发生于所有生物中⑥基因突变只发生在分裂间期的DNA复制过程中⑦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⑧所有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⑨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⑩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⑪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⑫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⑬基因突变一旦发生,改变的性状就会遗传给后代二、重点1.基因突变≠DNA中碱基对替换、增添或缺失(1)DNA中非基因部分碱基对替换、增添或缺失不属于基因突变;(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不全是基因突变)(2)RNA病毒中,RNA中碱基对替换、增添或缺失也属于基因突变。

高三基因突变知识点归纳

高三基因突变知识点归纳

高三基因突变知识点归纳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的发生可能影响生物体的性状并引发遗传病变。

在高三生物学学习中,掌握基因突变知识点对于理解遗传变异的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三生物学基因突变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基因突变的定义与分类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的变化,形成新的基因型。

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点突变:指在染色体上某个碱基的替换、插入或缺失,如碱基置换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2. 基因重组:指染色体上两个或多个基因的互换,导致新的基因组合的形成。

3. 染色体突变:指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如染色体片段的丢失、倒位、加倍和重排等。

4. 突变点:指突变发生的具体位置。

可以是编码区、非编码区或调控区。

二、基因突变的影响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是多样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其功能。

例如,突变可能导致酶活性的变化,从而影响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2. 引发遗传病变: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引发遗传病变,包括常见的遗传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

3. 促进进化:有些突变可能给生物体带来一定的优势,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这些突变有助于生物体的进化和适应环境。

三、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发突变:指无外界诱因的基因突变,主要由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引起。

2. 诱变剂诱发突变: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素可以作为诱变剂,加速基因突变的发生。

常见的诱变剂包括辐射、化学物质等。

3. 温度诱导突变:温度变化可以引起基因突变的发生,这种突变在冷凝区域较为常见。

四、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为了准确地发现和分析基因突变,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检测方法,包括:1. PCR(聚合酶链反应):通过扩增某个特定DNA片段,从而快速检测突变基因。

2. 基因测序:利用现代测序技术,可以对基因进行全面的测序,包括检测突变位置和突变类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知识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知识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知识点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那么今天生物姐就为大家编辑了基因突变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哦!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⑴症状: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型,导致红细胞不能顺利通过毛细血管聚集在一起,红细胞破裂(溶血),造成贫血。

⑵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外因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⑵自然突变(内因)
2、基因突变的特点:
⑴普遍性⑵随机性
⑶不定向性⑷低频性
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时间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基因突变的意义:
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考生们学习进步。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26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26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含解析】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26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础知识必备(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称为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这两个时期正是DNA分子进行复制的时候,故其结构最不稳定,也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的原因(1)基因突变的外因基因突变的外因的分类举例作用机理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以及其他辐射损伤细胞内的DNA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改变生物体内核酸的碱基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2)基因突变的内因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4、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的动植物,都会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2)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3)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发生突变,形成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4)低频性在自然状况下,对于一种生物而言,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5)多害少利性: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数基因突变是对生物有利的,或者既无益也无害的。

5、基因突变的意义(1)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2)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1、概念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基因重组的类型和发生的时间(1)自由组合型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

(3)人工重组型通过基因工程使目的基因与受体细胞DNA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一类基因,而不是一个基因。 b.不是只有癌细胞中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的DNA上也 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调节作用。 d.并不是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引发细胞癌变。
一.知识梳理 必备知识 3.细胞的癌变
正常的成纤维细胞
二.精题精练
1.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 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
B 度可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
A.该突变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 B.该突变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C.该突变为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D.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
高考一轮复习
核心知识全面复习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3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复习目标要求
❖1.概述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会引发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 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 ❖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 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 生癌变。 ❖3.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内陷 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离
影响因 素
由遗传机制 决定
特殊基因选 择性表达
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对机体 的影响
有利
有利
有利
细胞坏死 不受基因控制
破裂 细胞形态不规则 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
有害
细胞癌变 受突变基因

高三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点总结高三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点总结名词: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

4、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

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5、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6、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语句:1、基因突变①类型: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②特点: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

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

);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小小的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就引起了生物性状的改变。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的形成: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

b、正常山羊有时生下短腿“安康羊”、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⑦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辐射诱变),激光(激光诱变);化学因素—秋水仙素等b、优点:提高突变率,变异性状稳定快,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1.实例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定义形成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3.发生时间
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诱发因素
(1)外因[连线]
(2)内因DNA分子偶尔出现差错。

5.突变特点
①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②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DNA 分子上和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③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④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还可能发生回复突变。

6.突变意义
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1.通过模型构建理解基因突变的机理、类型及特点
2.分析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碱基对影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小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氨基酸序列
增添大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大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2)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4大原因
①突变部位: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

②密码子简并性:若新产生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的是同一种氨基酸,此时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不改变。

③隐性突变: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④有些突变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位置,但该蛋白质的功能不变。

3.下图表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核酸链,c是肽链。

请分析:
(1)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故实际上述基因并没有发生突变,对吗?
提示不对,只要DNA(基因)中结构改变就发生了基因突变。

(2)图中氨基酸没有改变,说明了密码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具有简并性
教材VS
高考
1.判断正误
(1)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2017·全国Ⅲ,T6D)()
(2)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1突变为B2可能是由于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

(2013·海南,T22A改编)()
(3)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2012·海南卷,T23A)()提示(1)×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2)√(3)√
2.深挖教材
(1)结合必修2 P81“学科交叉”,阅读下述材料。

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体)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獗的地区。

请根据这一事实探讨突变基因对当地人生存的影响。

提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说明在易患疟疾的地区,镰刀型细胞的突变具有有利于当地人生存的一面。

虽然这个突变体的纯合子对生存不利,但其杂合子却有利于当地人的生存。

(2)教材P82“批判性思维”:基因突变率低,且多数有害,为什么还认为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提示对于生物个体而言,发生自然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但是,一个物种往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