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验证管理规程完整

合集下载

(完整版)计算机化系统标准管理规程

(完整版)计算机化系统标准管理规程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内容:1 计算机化系统定义:由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关外围设备组成的,可执行某一功能或一组功能的体系.2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原则:2.1 计算机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时,应当确保不对产品的质量、过程控制和其质量保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不增加总体风险。

2。

2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计算机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应当考虑数据完整性和产品质量。

作为质量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应当根据书面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和数据完整性控制的程度。

2.3 供应商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如安装、配置、集成、验证、维护、数据处理等),应当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开展供应商质量体系审计。

3 术语:3。

1 计算机化系统生命周期:计算机化系统从提出用户需求到终止使用的过程,包括设计、设定标准、编程、测试、安装、运行、维护等阶段。

3。

2 应用程序:安装在既定的平台/硬件上,提供特定功能的软件。

3。

3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

3.4 URS:用户需求标准,用户需求说明书.3.5 I/O:输入/输出3。

6 白盒法:白盒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者是逻辑驱动测试,是在软件测试过程中,由详细设计提供的文档,从软件的具体的逻辑结构和执行路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完成测试的目的,白盒法测试主要用于测试程序内部逻辑。

3。

7 黑盒法:黑盒法也称功能测试或者数据驱动测试,是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它是在已知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时,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常用如下4 种方法:3.7。

1 等价划分法(将系统的输入区域划分为若干等价类,用每个等价类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GMP认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完整

GMP认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完整

性以及工艺适应性的测试和评估,以证实该计算机控制系统能达到设计要求及规定的技术指标,且能够长期稳定工作。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被确定为与GMP相关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验证管理,此类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物料控制及管理、实验室设备控制及信息管理、生产工艺及控制、生产工艺设备控制、公用设施控制。

3.职责3.1质量保证部: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并确保按照验证方案实施,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批,并负责将验证报告归档保存,组织供应商审计。

3.2使用部门:负责制订用户需求和验证方案,参与系统的验收、安装及组织并落实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核,参与供应商审计。

3.3物料部:负责筛选供应商并参与供应商审计。

3.4工程部信息管理岗:参与URS和验证方案的制定,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核,参与供应商审计。

4.内容4.1定义4.1.1计算机控制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关外围设备组成的,可执行某一功能或一组功能的体系。

本文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

4.1.2源代码:以人类可阅读的形式(编程语言)表示的初始的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执行之前,需译成机器可阅读的形式(机器语言)。

4.2验证流程图:见附录。

4.3验证内容4.3.1验证小组的组成及职责4.3.1.1验证小组的组成由供应商、质量保证部、设备工程部、IT及使用部门所组成。

4.3.1.2系统验证各实施部门职责使用部门:负责制订用户需求和验证方案,参与系统的验收、安装及组织和落实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核。

质量保证部: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并确保按照验证方案实施,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批,并负责将验证报告归档保存,组织供应商审计。

采供贮运部:负责筛选供应商并参与供应商审计。

工程部信息管理岗:参与URS和验证方案的制定,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核,参与供应商审计。

4.3.2计算机软件分类4.3.2.1 GAMP根据系统的风险性、复杂性和创新性,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类,通过对系统进行分类来协助确定验证活动和文件范围,软件分类如下:程度进行分类。

GMP认证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精编文档).doc

GMP认证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精编文档).doc

计、安装、运行的正确性稳定性以及工艺适应性的测试和评估,以证实该计算机控制系统能达到设计要求及规定的技术指标,且能够长期稳定工作。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被确定为与GMP相关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验证管理,此类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物料控制及管理、实验室设备控制及信息管理、生产工艺及控制、生产工艺设备控制、公用设施控制。

3.职责3.1质量保证部: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并确保按照验证方案实施,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批,并负责将验证报告归档保存,组织供应商审计。

3.2使用部门:负责制订用户需求和验证方案,参与系统的验收、安装及组织并落实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核,参与供应商审计。

3.3物料部:负责筛选供应商并参与供应商审计。

3.4工程部信息管理岗:参与URS和验证方案的制定,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核,参与供应商审计。

4.内容4.1定义4.1.1计算机控制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关外围设备组成的,可执行某一功能或一组功能的体系。

本文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

4.1.2源代码:以人类可阅读的形式(编程语言)表示的初始的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执行之前,需译成机器可阅读的形式(机器语言)。

4.2验证流程图:见附录。

4.3验证内容4.3.1验证小组的组成及职责4.3.1.1验证小组的组成由供应商、质量保证部、设备工程部、IT及使用部门所组成。

4.3.1.2系统验证各实施部门职责组织和落实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核。

质量保证部: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并确保按照验证方案实施,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批,并负责将验证报告归档保存,组织供应商审计。

采供贮运部:负责筛选供应商并参与供应商审计。

工程部信息管理岗:参与URS和验证方案的制定,参与验证偏差调查及变更审核,参与供应商审计。

4.3.2计算机软件分类4.3.2.1 GAMP根据系统的风险性、复杂性和创新性,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类,通过对系统进行分类来协助确定验证活动和文件范围,软件分类如下:4.3.3验证过程确定4.3.3.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验证不只局限于系统的使用过程,应始于系统初期的定义和设计阶段,终止于系统无使用价值,伴随着系统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

完整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完整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 确认硬件配置、软件版本,确认现场安装环境、 安装条件、安装结果。确认供应 商审计的文件报告、确认系 统开发的技术文件和报告(审核开发过程、而不是审核每 一 条程序、指令的正确性)、确认仿真模拟与调试阶段的文件 与报告(更多的是一种 形式审核与确认)、确认安装后的各 种测试、调试的文件、记录和报告(更多的是一种 形式审核 与确认)。确认各种技术资料、编程软件、应用软件备份、 密码保存,确认 输入输出(I/O)清单、电路图、接线图……硬 件和软件手册,包括安装、操作、维修保 养手册。 12、OQ阶段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步骤
4、设计说明(Design Specification) • 供应商对自己系统的设计思路与计划 • 硬件整体框架与系统结构图 • 软件整体框架、模块化系统结构图 • IO清单与详细说明
5、系统工程设计 • 用户可以不参与
6、设计审核(Design Review) • 设计审核一般由用户技术人员与QA完成,通过比较 URS与FS、DS的一
完整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内容要点
什么叫计算机化系统
什么叫计算机化系统
新版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 附录1
计算机化系统 第一章 范 围 第一条 本附录适用于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计 算机化系统由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组成,以满足特定的功能。
第二章 原 则 第二条 计算机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时,应当确保不对产品的质量、过程 控制和其质量保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不增加总体风险。 第三条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计算机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应当考虑患 者安全、数据完整性和产品质量。作为质量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应当根据书 面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和数据完整性控制的程度。 第四条 企业应当针对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的管理制定操作规程。供应商 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如安装、配置、集成、验证、维护、数据处理等),企 业应当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企业应当基于风险评估的结 果提供与供应商质量体系和审计信息相关的文件。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最终版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最终版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规程目的对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确保其运行稳定、准确、真实、可靠,计算机化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时,不会对产品的质量、过程控制和其质量保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不增加总体风险。

确保其符合药品生产及质量保障要求和法规要求。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计算机化系统管理。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其附录责任A、工程设备管理部门:配备计算机化系统管理人员,对公司计算机化系统全面负责,负责协同相关部门对公司主要计算机化系统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验证、登记、配备、维修、检查、改造、报废和更新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

组织完成供应商审计工作,包括供应商技术能力评估、软件开发标准及软件测试能力审核、程序编制人员的资格审定、硬件开发及制造能力评估等。

B、质量管理部门:配合工程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计算机化系统软件方面的管理,参与计算机化系统软件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验证、维修、检查、改造及供应商管理等管理工作,并在计算机化系统使用及维护过程中提供支持。

监督计算机化系统的管理工作,按照《验证管理规程》(DCPC030-SOP-QV-002)规定职责,管理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工作。

C、使用部门:编制计算机化系统相关操作规程,并在工程设备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指导下正确使用、维护、验证计算机化系统。

D、质量管理部、工程装备部、生产管理部(采购、仓储)、各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计算机化系统验证、使用、维护、管理人员均应详细了解本规程。

内容1.计算机化系统的定义计算机化系统计算机化系统由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组成,以满足特定的功能。

2.计算机化系统的分类:2.1按照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特点及与产品品质相关的特定功能指标,将公司的计算机化系统分为以下三类。

2.1.1 A类:嵌入式计算机化系统(传感器系统):该类计算机化系统特点:由传感器和控制器构成分体或整体,具有简单的数据分析或简单的开关量控制的仪器仪表。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

姓名:部门:成绩: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培训试题
每空10分,共100分
1.按照《验证中的风险评估管理规程》的规定方法,评估计算机化系统是否为GMP关键系统。

如系统为GMP 系统,需进行系统验证;如系统不是GMP 系统,只进行系统即可。

2.对于GAMP 类和类软件,需要单独的DQ报告,对于其它软件,不需要进行单独的
DQ。

3.系统是生产、实验室设备或公用设施的一部分时,系统的性能确认应与设备/设施的性能确
认结合在一起完成。

()
A.正确
B.错误
4.对于生产设备,应对生产出的产品的特性进行检验,以确定其各种过程控制功能的有效性,
如含量检验、包装质量检验等。

应在相同生产条件下连续重复批。

5.如果在不同的计算机化系统之间有连接,如在分析系统和LIMS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这个
连接应考虑进行验证。

()
A.正确
B.错误
6.应定期回顾计算机化系统,以确定系统是否保持在一个已验证的状态或者是否需要再验证。

再验证的和应基于风险的方法确定。

回顾应至少覆盖:变更回顾、偏差回顾、事件回顾、系统文件、规程、培训、整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用户权限(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回顾权限的正确性,如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

答案:
1.关键、关键、调试;
2.4、5;
3.A;
4.3;
5.A;
6.范围、程度。

GMP认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完整

GMP认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完整

GMP认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完整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认证是一种对制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标准的认可。

GMP 认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是指为确保认证过程的技术完整性、合规性和安全性,对计算机化系统在GMP 认证过程中的验证进行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首先,规程应明确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相关的定义和范围,包括计算机化系统的定义、验证的意义和目的等。

同时,规程还要明确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适用范围和流程,以确保验证的合规性。

其次,规程应明确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组织和职责。

验证团队应包括质量管理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代表。

每个部门应明确其在验证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验证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三,规程应明确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这包括验证计划的编制、验证策略的确定、验证文档的制定、验证测试的执行和验证结果的分析等。

规程还应指导相关人员如何进行验证记录和部署验证结果。

第四,规程应确保验证过程的文件化和记录。

所有与验证相关的文件和记录都应精心保存和管理,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查阅和审查。

验证文件和记录应包括验证计划、验证策略、验证测试方案、验证报告等。

第五,规程应明确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标准和指南。

验证过程中应参考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指南,确保验证结果符合GMP认证的要求。

规程还应明确验证过程中如何处理不符合项和变更请求。

最后,规程应包含对验证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监督和评估应由独立的第三方或内部审核团队进行,以确保验证过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监督和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在总结GMP认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时,应强调规程的完整性、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

规程应从制定到实施,细致入微,确保认证过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规程的持续改进也是确保验证过程的持续改进和符合最新要求的重要环节。

总之,GMP认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规程的完整性是确保验证过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的关键。

计算机系统验证管理规程

计算机系统验证管理规程

计算机系统验证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计算机系统验证管理,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保护和优化数据资源,制定本管理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计算机系统的验证管理工作。

第三条计算机系统指以下范围内的硬件、软件及网络设备: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

第四条验证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验证、测试、评估和改进的过程,目的是保证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验证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验证计划的制定、验证测试的执行、验证报告的编制、验证结果的评估、问题的跟踪和改进措施的制定等。

第二章验证计划的制定第六条验证计划是指对待验证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验证工作的全面规划和安排。

第七条验证计划的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验证目标、验证内容、验证方法、验证资源、验证时限和验收标准等。

第八条验证目标是指验证工作的目的,应准确、明确、可衡量并与系统使用要求相一致。

第九条验证内容是指验证工作的具体内容,应覆盖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

第十条验证方法是指验证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包括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环境搭建、测试数据准备、测试执行和测试结果评估等。

第十一条验证资源是指进行验证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应合理配置并满足验证计划的需求。

第十二条验证时限是指验证工作的完成时间,应根据系统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确定,并与项目计划相一致。

第十三条验收标准是指系统验证的通过标准,应严格、科学、可行,并与系统使用要求相一致。

第三章验证测试的执行第十四条验证测试是指按照验证计划进行的系统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测试工作。

第十五条验证测试的原则是全面、深入、独立、客观,并应具备测试环境、测试数据和测试工具等必要条件。

第十六条验证测试的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应根据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第十七条验证测试的步骤包括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环境准备、测试数据准备、测试执行和测试结果评估等,每一步骤都应细致、严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测试、评估计算机和PLC采取的URS、设计、采购、安装、验证、使用过程,确保计算机和PLC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围
本规程适用公司所有的计算机、PLC控制系统。

3.职责
3.1计算机系统的使用部门负责提出需求计划。

3.2计算机系统使用部门、设备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负责计算机系统开发阶段的所有业务。

3.3计算机系统使用部门负责进行计算机系统的验证,网络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及供应商提供验证支持。

3.4计算机系统使用部门负责按要求使用计算机系统,并指定本计算机系统的责任人。

3.5总经理负责计算机系统废弃的批准。

4.概念
4.1.1计算机化系统(PCI/S定义):
●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其它固件
●受控功能和过程:包括操作规程、人员和设备
●运行环境:其它联网或独立计算机化系统、其它系统、媒介、人员、设备和规程。

4.1.2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可编程控制器
4.1.3计算机系统验证:对用于药品开发及生产的计算机系统,是否按照要求的规格进行合理的开发,且在运用开始后是否进行合理的管理,作出评估和确认的行为称为计算机系统验证。

4.1.4软件分为四类(GAMP5):
●第1类软件:基础结构软件(Infrastructure Software )
●第3类软件:不可配置软件 ( Non-Configured Products )
●第4类软件:可配置软件 ( Configured Products )
●第5类软件:定制应用软件 (Custom Application)
4.1.5硬件分为二类(GAMP5):
●第1类硬件:标准硬件组件Standard Hardware Components,目前采用的大部分的都是这类硬件)
●第2类硬件:定加工硬件组件Custom Build Hardware Components,这类硬件是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开发的,是对标准硬件件组件的补充。

5.原则上,计算机体系的导入、变更、更新等药按照变更管理的程序进行。

6.本文件规定了计算机体系的开发阶段、验证阶段、运用阶段的各个程序。

开发阶段和验证阶段的程序,根据文件不同,除了程序,也规定了输出计划及报告书的样式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