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程序
薄层色谱法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的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过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原料、中药饮片责任人:质量管理部主任、检验员内容:1 简述薄层色谱法系指以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铝箔片或聚酯薄膜上使成一均匀的薄层,将供试品与相应的对照物点于薄层板的一端,以适宜的溶剂置展开容器内展开,使供试品所含的相应成分分离,采用适宜的显色剂或显色方法显色,将供试品色谱与对照物色谱相比较,或采用薄层扫描仪扫描,以进行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2 仪器与材料2.1 薄层板按照固定相的种类,薄层板可分为正相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聚酰胺薄膜)、反相薄层板(如C18键合相薄层板)等。
硅胶薄层板是目前使用最广的薄层板,如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和硅胶HF254等。
高效薄层板所使用的固定相较普通薄层板平均粒度小,颗粒分布范围窄,因此在相对短的展开距离中可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目前使用的薄层板有市售薄层板和自制薄层板两种。
一般市售薄层板分离效果较自制薄层板好。
如需特殊薄层板(如改性板)时,可采用自制薄层板。
2.2 点样器2.2.1 手动点样主要用微升毛细管配合与之相应的手动点样仪等。
2.2.2 自动点样采用半自动点样仪或全自动点样仪,按预设程序自动点样。
2.3 展开容器又称展开缸,为大小适宜的密闭展开容器。
有双槽展开缸及平底展开缸等。
此外,也有自动展开仪器,可将薄层板按预定程序单次或多次展开,提高薄层展开的重现性。
2.4 显色设备包括喷雾显色、浸渍显色以及蒸气熏蒸显色的设备。
2.4.1 喷雾显色多用玻璃喷雾瓶或其它专用的喷雾设备,喷雾形成的雾滴应细小并且均匀。
2.4.2 浸渍显色多在盛有显色剂的展开缸中进行。
2.4.3 蒸气熏蒸显色可在密闭的展开缸、干燥器等设备中进行。
如薄层板需加热,可使用烘箱或专用的薄层加热台。
2.5 检视和记录设备由暗箱及摄像设备组成。
2.5.1 暗箱配备可见光、254nm 和365nm紫外光光源以及相应的滤光片。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1. 引言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适用于有机物和天然产物的检测、纯化和鉴定。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一种标准化的TLC操作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薄层色谱板: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基底材料的薄层色谱板。
•检测溶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常用的有乙醚、醋酸乙酯、甲醇、正己烷等。
•样品:准备待测物的溶液或提取液。
•试剂:例如显色剂、定位剂等。
•色谱槽:用于放置色谱板的槽状容器。
•喷雾开发箱:用于显色和可视化样品。
3. 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1.检查薄层色谱板是否完整,如有损坏需更换。
2.在色谱板上使用铅笔标记出样品和参比物的位置。
3.2 样品处理1.准备待测物的溶液或提取液,并将其过滤以去除杂质。
2.如需测定混合物中的成分,可先进行分离提取。
3.3 上样1.使用微量锥或玻璃管在标记位置上均匀地涂抹样品。
2.上样后务必避免接触色谱板其他区域。
3.4 开发1.将色谱板放置在色谱槽中,加入适当的检测溶剂。
注意溶剂的选择应根据待测物的性质和溶解性来确定。
2.等待溶剂上升至足够高度,将色谱板取出并迅速标记并扫描涂点位置。
3.5 显色和观察1.将色谱板放入喷雾开发箱中,并加入适当的显色剂。
2.等待显色剂完全插入后,将色谱板取出并进行观察。
3.6 数据处理1.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如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色谱带的迁移距离和Rf值。
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需要绘制色谱图。
4. 安全注意事项1.使用化学品和有机溶剂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防止溅入眼睛或与皮肤接触。
2.所有操作需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注意操作时避免产生火源,如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
4.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结论本操作规程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薄层色谱层析操作步骤,涵盖了样品准备、上样、开发、显色和观察、数据处理等关键步骤。
通过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可以准确、高效地进行薄层色谱层析实验,并获得可靠的结果。
TLC薄层色谱法

TLC薄层色谱法TLC(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薄层色谱法。
它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离技术,常用于分析和鉴定不同化合物的组分。
TLC的原理是在经过修饰的硅胶或氧化铝等固定相上进行分离。
样品溶液在薄层板上涂抹成薄层,然后将薄层板放入溶剂中进行运动。
溶剂沿薄层板上升,样品组分因吸附和流动速度差异而分离。
最后通过观察薄层板上的斑点,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
TLC的操作简单,常用的仪器设备较少,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化学、药学、生物学等领域中。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TLC的步骤和应用。
TLC操作步骤:1.准备薄层板:选择合适的固定相薄层板,如硅胶或氧化铝薄层板。
将薄层板根据需要切割为适当大小,并在板的底端画一个起始线。
2.准备样品溶液:将待分析的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经过充分的溶解后,可以使用微量移液管或吸管将样品溶液涂抹在起始线上。
3.运行:将涂有样品溶液的薄层板放入含有适当溶剂的槽中,使溶剂沿薄层板上升。
在运行过程中,在合适的距离上标记溶剂的前移距离,以保证足够的分离效果。
4.上样和开发:在溶剂前移到标记线附近时,将薄层板从溶剂槽中取出。
使用暗室或紫外灯观察薄层板上的斑点。
可以通过对比标准物质的斑点位置来确认化合物。
5.测量和分析:使用尺子或色谱扫描仪测量TLC板上各斑点的Rf值(移动度)。
Rf值是化合物移动距离与溶剂前行距离的比值,可以用于定量或比较分析。
TLC的应用:1.分析和鉴定化合物:TLC广泛应用于分析和鉴定化合物,通过观察斑点的颜色、形状和位置来确定化合物的组分。
2.纯化化合物:TLC也可用于纯化化合物。
当溶剂前移到一定位置时,可以用吸管垂直吸取斑点,将其转移到其他试管中,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离过程来分离纯化化合物。
3.制备层析:TLC还可以用于制备层析,即使用溶剂系统分离多个化合物,然后通过抽吸器或预柱收集纯化化合物。
4.检测杂质:TLC也可以用于检测杂质的存在,通过对比分析样品与标准溶液的斑点位置和Rf值,可以检测样品中的杂质。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范围:适用于薄层色谱法的测定。
职责:检验员,QC主管。
内容:1 简述: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上,成一均匀薄层。
等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2 仪器与材料:2.1 薄层板:2.1.1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按固定相种类又可分为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微晶纤维素、硅藻土、氧化铝、聚酰胺薄膜等薄层板。
2.1.2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自制薄层板系指手工(或借助涂布器)将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或其他适宜载板上使成为有一定厚度的均匀薄层。
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微晶纤维素等,其粒径一般为10~40um。
2.2 点样器:采用手动、半自动或全自动点样器材,手动点样时一般采用微量毛细管。
2.3 展开容器: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平底或双槽薄层色谱专用展开缸,并配有严密的盖子。
水平展时使用专用水平展开缸。
2.4 显色与显色装置按各品种项下规定。
可采用喷雾显色、浸渍显色或蒸气熏蒸显色,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玻璃容器或适宜的展开缸代替;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2.5 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或紫外光(254nm及365nm)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色谱图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3 操作方法:3.1 薄层板制备:3.1.1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min,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或聚酰胺薄膜均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涂层不得有破损,如在储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甲醇、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溶剂在展开容器中上行展开预洗,取出,晾干,活化后使用。
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

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技术,用于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以下是薄层色谱的基本操作方法:1. 准备薄层色谱板:选择合适的薄层色谱板,通常是由玻璃、铝箔或塑料片涂覆一层吸附性物质(如硅胶或氧化铝)制成。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和厚度的色谱板。
2. 准备样品和标准溶液:准备待测样品和相应的标准溶液。
将它们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以得到均匀的溶液。
通常使用无色的溶剂,如氯仿、甲醇或丙酮等。
3. 准备开发槽:选择一个适当大小的玻璃槽或容器,添加足够的色谱溶剂,使其深度约为1-2厘米。
常用的色谱溶剂包括正己烷、乙酸乙酯和甲苯等。
4. 应用样品:使用微量注射器或吸管,在色谱板的一端(通常是底端)上沿直线或点状均匀地涂抹样品溶液。
注意,样品斑点的大小和浓度应适度,以避免过度扩散和重叠。
5. 进行开发:将涂有样品的色谱板垂直放入装有色谱溶剂的开发槽中,确保样品斑点不接触溶剂。
盖上盖子,使色谱槽密封。
色谱溶剂会在色谱板上升,沿着样品斑点上的吸附物向上运移。
6. 干燥和可视化:当溶剂前进到色谱板的一端时,取出色谱板,并迅速将其放在通风处晾干。
然后,根据所需的可视化方法,使用适当的染色剂、紫外线灯或热激发等技术,对色谱板上的斑点进行可视化。
7. 测量和解释:测量每个化合物斑点的迁移距离,并计算相对迁移率(Rf 值)。
Rf 值是化合物前进距离与溶剂前进距离之比,可用于标识和解释化合物。
薄层色谱操作的关键在于控制涂样、开发溶剂、色谱板和环境的条件,以获得准确、可重复和可靠的分离和分析结果。
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变体和改进技术来适应特定的分离目标和样品特性。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一、实验目的
通过薄层色谱进行化合物分离和鉴定,掌握薄层色谱操作技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1. 薄层色谱仪
2. 薄层色谱板
3. 色谱柱
4. 样品溶液
5. 各种溶剂
三、实验操作步骤
1. 准备薄层色谱板,标出样品点和色谱进样位置。
2. 准备好样品溶液,进行前处理工作,如筛选、过滤等。
3. 用吸头将样品溶液均匀地吸附在薄层色谱板上的样品点上,待干燥后再进行操作。
4. 将干燥后的薄层色谱板放置在色谱槽中,加入适量的色谱溶剂,使之在薄层色谱板上上升,直至触及顶部。
5. 将色谱板拿出,标记出色带位置,用紫外灯照射和标记,记录色带的长度和颜色。
6. 根据色带的长度和颜色,与标准色谱图对照,确定其成分。
7. 根据色带的长度和颜色,计算Rf值,并与标准值对照鉴定
成分。
四、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需轻拿轻放,避免薄层色谱板受损。
2. 使用各种溶剂时,要注意其挥发性和易燃性。
3. 色带观测和鉴定时,要在相应的波长下观察,如紫外灯波长254nm。
4. 操作结束后,要对薄层色谱仪进行清洁和维护。
通过《薄层色谱操作规程》的实验操作,可以掌握薄层色谱技术的基本操作流程,提高化合物分离和鉴定的能力。
薄层色谱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依据:《GMP》与药品生产质量检验的要求目的:建立一个薄层色谱鉴别的标准操作规程范围:各种检验中薄层鉴别的操作1.定义:薄层色谱法,系将细粉状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板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经点样、展开与显示以后,再与适宜的对照物质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于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2.仪器与材料2.1 展开室:可选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缸,并有严密的盖子、底部平整。
必要时在展开槽盖处可涂抹少量凡士林增加密闭性,但需注意勿沾污薄层板或溶入展开剂。
2.2 玻璃板:除另有规定外,用5cm×20cm、10cm×20cm或20cm×20cm的规格。
也可用载玻片进行预试验。
各种薄层板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
玻璃板的质量有一定要求,厚度为2mm或3~4mm,预制板一般使用1mm的玻璃板。
应有良好的平面性,可用镜面玻璃或浮法玻璃,还应有一定的耐热性,以使在烘烤时不致破裂。
2.3 涂布器:有手工涂布器和自动涂布器(用于定量分析),均应能使吸附剂或载体在玻璃板上涂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2.4 点样器:玻璃毛细管2.5 吸附剂或载体首选为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其次有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
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为直径10~40μm。
其比表面积可达约600m2/g。
由于硅胶的质量、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程度直接影响分离度及检出限度。
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其质量也有差别,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也会有分离效果不同的差别。
因此要使薄层分离的结果比较稳定,应严格控制硅胶质量。
3.薄层板的制备薄层板分为无粘合剂(软板)和有粘合剂(硬板)两种.前者系将吸附剂直接放在洗净干燥的玻璃板一端,置涂布器上并调节好一定的涂布厚度,一般为0.25~0.5mm(供分析用).由于使用中易被分散,现多采用含有粘合剂的薄层板。
薄层色谱法(2010药典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类别:技术标准 1/5文件名称薄层色谱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92-01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日期: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效日期: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1.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薄层色谱法(一部)测定的供试品。
4.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正文:5.1. 简述: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样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5.2 . 仪器与材料。
5.2.1. 薄层板。
5.2.1.1. 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G F254 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5.2.1.2.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微晶纤维素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5~40µm。
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片上。
使用涂布器涂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
5.2.2. 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文件名称:薄层色谱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92-01 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5.2.3. 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5.2.4. 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程序,使薄层色谱法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范围:适用于薄层色谱法检验。
3.职责:质量管理部QA、QC负责本规程的实施;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本规程实施情况的监督。
4.规程
4.1原理: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上,成一均匀薄层。
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
4.2仪器与设备:玻板(除另有规定外,用5cm×20cm,10cm×20cm,20cm×20cm 的规格)、定量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展开缸。
4.3试液与试剂:固定相或载体[最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
、硅胶H、硅胶
254。
、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5~0.7%)等]。
HF
254
4.4操作方法
4.4.1薄层板制备: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调均,去除表面的气泡后,用勺子涂布于玻板上,平稳地振动30秒,(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布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烘30分钟,立即置于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
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可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检视)。
4.4.2点样:除另有规定外,用定量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2.0cm,点样直径为2-4mm,点间距离约为1.5~2.0c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情况以不检出为宜。
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4.4.3展开:展开缸先放入展开剂,再把点样后的玻板放入展开缸内展开,待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10~15㎝),取出薄层板,晾干,然后在紫外灯下检视其斑点。
并将对照品在同一块板上展开,进行比较。
4.5注意事项
4.5.1玻璃板应洗净不挂水珠,光滑平整。
4.5.2点样点一般为圆点,不能太大。
5.标准依据:《中国兽药典》2000年版。
6.变更记载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