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3+a3=a6B.(a3)2=a6C.a6÷a2=a3D.(ab)3=ab32.如图,将棱长为6的正方体截去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B.C.D.3.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它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4.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C、D是半圆上的两点,∠ADC=106°,则∠CAB等于()A.10°B.14°C.16°D.26°5.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2+ax+4的图象上.则m﹣n的最大值等于()A.B.4 C.﹣D.﹣6.如图①,AB=5,射线AM∥BN,点C在射线BN上,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的对应点D落在射线BN上,点P,Q分别在射线AM、BN上,PQ∥AB.设AP=x,QD=y.若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经过点E(9,2),则cosB的值等于()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7.的倒数等于.8.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9.分解因式:9x2﹣1=.10.2020年我国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从2012年底到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93480000人,用科学记数法把93480000表示为.11.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两根分别为.12.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红球和1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13.圆锥底面圆半径为5,母线长为6,则圆锥侧面积等于.14.点O是正五边形ABCDE的中心,分别以各边为直径向正五边形的外部作半圆,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如图).这个图案绕点O至少旋转°后能与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15.根据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输出的值为.16.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内位于对角线AC下方的一点,∠1=∠2,则∠BPC的度数为°.(第14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17.在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3,6,8,12中再加入一个数,若这六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相等,则x的值为.18.如图,在△ABC中,BC=3,将△ABC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点P、Q分别是AB、A1C1的中点,PQ的最小值等于.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19.(8分)(1)计算:4sin60°﹣+(﹣1)0;(2)化简(x+1)÷(1+).20.(10分)(1)解方程:=+1;(2)解不等式组:21.(6分)如图,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1=∠B,点E、F分别在AB、BC上,BE=CD,BF=CA,连接EF.(1)求证:∠D=∠2;(2)若EF∥AC,∠D=78°,求∠BAC的度数.22.(6分)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9.4%.某校数学社团成员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校八年级50名学生,对他们一周内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t(单位:小时)进行了调查,将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下表:平均每天的睡5≤t<6 6≤t<7 7≤t<8 8≤t<9 9小时及以上眠时间分组频数 1 5 m 24 n 该样本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的这项数据,达到了22%.(1)求表格中n的值;(2)该校八年级共400名学生,估计其中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多少.23.(6分)智慧的中国古代先民发明了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丰富的含义.例如,符号“”有刚毅的含义,符号“”有愉快的含义.符号中的“”表示“阴”,“”表示“阳”,类似这样自上而下排成的三行符号还有其他的含义.所有这些三行符号中,每一行只有一个阴或一个阳,且出现阴、阳的可能性相同.(1)所有这些三行符号共有种;(2)若随机画一个这样的三行符号,求“画出含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24.(6分)如图,点E与树AB的根部点A、建筑物CD的底部点C在一条直线上,AC=10m.小明站在点E处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30°,他从点E出发沿EC方向前进6m到点G时,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45°,此时恰好看不到建筑物CD的顶部D(H、B、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已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求建筑物CD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1.41,≈1.73.)25.(6分)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n,2)和点B.(1)n=,k=;(2)点C在y轴正半轴上.∠ACB=90°,求点C的坐标;(3)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6.(8分)如图,▱ABCD中,∠ABC的平分线BO交边AD于点O,OD=4,以点O为圆心,OD 长为半径作⊙O,分别交边DA、DC于点M、N.点E在边BC上,OE交⊙O于点G,G为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ABEO为菱形;(2)已知cos∠ABC=,连接AE,当AE与⊙O相切时,求AB的长.27.(11分)【算一算】如图①,点A、B、C在数轴上,B为AC的中点,点A表示﹣3,点B表示1,则点C表示的数为,AC长等于;【找一找】如图②,点M、N、P、Q中的一点是数轴的原点,点A、B分别表示实数﹣1、+1,Q是AB的中点,则点N是这个数轴的原点;【画一画】如图③,点A、B分别表示实数c﹣n、c+n,在这个数轴上作出表示实数n的点E(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用一用】学校设置了若干个测温通道,学生进校都应测量体温,已知每个测温通道每分钟可检测a个学生.凌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设现在校门口有m个学生,每分钟又有b个学生到达校门口.如果开放3个通道,那么用4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如果开放4个通道,那么用2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在这些条件下,a、m、b会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爱思考的小华想到了数轴,如图④,他将4分钟内需要进校的人数m+4b记作+(m+4b),用点A表示;将2分钟内由4个开放通道检测后进校的人数,即校门口减少的人数8a记作﹣8a,用点B表示.①用圆规在小华画的数轴上分别画出表示+(m+2b)、﹣12a的点F、G,并写出+(m+2b)的实际意义;②写出a、m的数量关系:.28.(11分)如图①,直线l经过点(4,0)且平行于y轴,二次函数y=ax2﹣2ax+c(a、c是常数,a<0)的图象经过点M(﹣1,1),交直线l于点N,图象的顶点为D,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直线DM、DN分别与x轴相交于A、B两点.(1)当a=﹣1时,求点N的坐标及的值;(2)随着a的变化,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E是x轴上位于点B右侧的点,BC=2BE,DE交抛物线于点F.若FB=FE,求此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3+a3=a6B.(a3)2=a6C.a6÷a2=a3D.(ab)3=ab3【知识考点】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思路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题过程】解:a3+a3=2a3,因此选项A不正确;(a3)2=a3×2=a6,因此选项B正确;a6÷a2=a6﹣2=a4,因此选项C不正确;(ab)3=a3b3,因此选项D不正确;故选:B.【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方法是正确计算的前提.2.如图,将棱长为6的正方体截去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B.C.D.【知识考点】截一个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思路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可得答案.【解题过程】解:从正面看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右上角是一个小正方形,故选:A.【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3.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它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知识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思路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以得到k>0,与y轴的交点为(0,3),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该函数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不经过哪个象限,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题过程】解:∵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该函数过点(0,3),∴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故选:D.【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4.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C、D是半圆上的两点,∠ADC=106°,则∠CAB等于()A.10°B.14°C.16°D.26°【知识考点】圆周角定理.【思路分析】连接BD,如图,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DB=90°,则可计算出∠BDC=16°,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CAB的度数.【解题过程】解:连接BD,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ADB=90°,∴∠BDC=∠ADC﹣∠ADB=106°﹣90°=16°,∴∠CAB=∠BDC=16°.故选:C.【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5.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2+ax+4的图象上.则m﹣n的最大值等于()A.B.4 C.﹣D.﹣【知识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a的值,m和n的关系,然后将m、n作差,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m﹣n的最大值,本题得以解决.【解题过程】解:∵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2+ax+4的图象上,∴a=0,∴n=m2+4,∴m﹣n=m﹣(m2+4)=﹣m2+m﹣4=﹣(m﹣)2﹣,∴当m=时,m﹣n取得最大值,此时m﹣n=﹣,故选:C.【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6.如图①,AB=5,射线AM∥BN,点C在射线BN上,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的对应点D落在射线BN上,点P,Q分别在射线AM、BN上,PQ∥AB.设AP=x,QD=y.若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经过点E(9,2),则cosB的值等于()A.B.C.D.【知识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思路分析】由题意可得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P=BQ=x,由图象②可得当x=9时,y=2,此时点Q在点D下方,且BQ=x=9时,y=2,如图①所示,可求BD=7,由折叠的性质可求BC的长,由锐角三角函数可求解.【解题过程】解:∵AM∥BN,PQ∥AB,∴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AP=BQ=x,由图②可得当x=9时,y=2,此时点Q在点D下方,且BQ=x=9时,y=2,如图①所示,∴BD=BQ﹣QD=x﹣y=7,∵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的对应点D落在射线BN上,∴BC=CD=BD=,AC⊥BD,∴cosB===,故选:D.【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具体含义是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7.的倒数等于.【知识考点】倒数.【思路分析】根据倒数的意义求解即可.【解题过程】解:∵×=1,∴的倒数是,故答案为:.【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倒数的意义,理解乘积为1的两个数是互为倒数是正确求解的关键.8.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知识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思路分析】当被开方数x﹣2为非负数时,二次根式才有意义,列不等式求解.【解题过程】解: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得x﹣2≥0,解得x≥2.【总结归纳】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概念:式子(a≥0)叫二次根式.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9.分解因式:9x2﹣1=.【知识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思路分析】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题过程】解:9x2﹣1=(3x)2﹣12=(3x+1)(3x﹣1).【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熟记平方差公式的特点:两项平方项,符号相反是解题的关键.10.2020年我国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从2012年底到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93480000人,用科学记数法把93480000表示为.【知识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思路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是易错点,由于93480000有8位,所以可以确定n=8﹣1=7.【解题过程】解:93480000=9.348×107.故答案为:9.348×107.【总结归纳】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n值是关键.11.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两根分别为.【知识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思路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可得.【解题过程】解:∵x2﹣2x=0,∴x(x﹣2)=0,∴x=0或x﹣2=0,解得x1=0,x2=2.【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简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2.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红球和1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知识考点】概率公式.【思路分析】用红球的个数除以球的总个数即可得.【解题过程】解:∵袋子中共有5+1=6个小球,其中红球有5个,∴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故答案为:.【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概率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随机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13.圆锥底面圆半径为5,母线长为6,则圆锥侧面积等于.【知识考点】圆锥的计算.【思路分析】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圆锥侧面积.【解题过程】解:圆锥侧面积=×2π×5×6=30π.故答案为30π.【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14.点O是正五边形ABCDE的中心,分别以各边为直径向正五边形的外部作半圆,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如图).这个图案绕点O至少旋转°后能与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知识考点】旋转对称图形.【思路分析】直接利用旋转图形的性质进而得出旋转角.【解题过程】解:连接OA,OE,则这个图形至少旋转∠AOE才能与原图象重合,∠AOE==72°.故答案为:72.【总结归纳】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图形,正确掌握旋转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5.根据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输出的值为.【知识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代数式求值.【思路分析】利用代入法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解题过程】解:当x=﹣3时,31+x=3﹣2=,故答案为:.【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代数式求值,用具体的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规定的运算,求出的结果即为代数式的值.16.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内位于对角线AC下方的一点,∠1=∠2,则∠BPC的度数为°.【知识考点】正方形的性质.【思路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CB=∠BAC=45°,可得∠2+∠BCP=45°=∠1+∠BCP,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解题过程】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BAC=45°,∴∠2+∠BCP=45°,∵∠1=∠2,∴∠1+∠BCP=45°,∵∠BPC=180°﹣∠1﹣∠BCP,∴∠BPC=135°,故答案为:135.【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17.在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3,6,8,12中再加入一个数,若这六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相等,则x的值为.【知识考点】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思路分析】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是6,如果再加入一个数,变成了偶数个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由此可知加入的一个数是6,再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题过程】解: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3,6,8,12的中位数是6,∵再加入一个数,这六个数的中位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相等,∴加入的一个数是6,∵这六个数的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平均数相等,∴(x+3+6+8+12)=(x+3+6+6+8+12),解得x=1.故答案为:1.【总结归纳】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错误,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18.如图,在△ABC中,BC=3,将△ABC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点P、Q分别是AB、A1C1的中点,PQ的最小值等于.【知识考点】平移的性质.【思路分析】取AC的中点M,A1B1的中点N,连接PM,MQ,NQ,PN,根据平移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到结论.【解题过程】解:取AC的中点M,A1B1的中点N,连接PM,MQ,NQ,PN,∵将△ABC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B1C1=BC=3,PN=5,∵点P、Q分别是AB、A1C1的中点,∴NQ=B1C1=,∴5﹣≤PQ≤5+,即≤PQ≤,∴PQ的最小值等于,故答案为:.【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19.(8分)(1)计算:4sin60°﹣+(﹣1)0;(2)化简(x+1)÷(1+).【知识考点】实数的运算;分式的混合运算;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思路分析】(1)先代入三角函数值、化简二次根式、计算零指数幂,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加减可得;(2)先计算括号内分式的加法,再将除法转化为乘法,最后约分即可得.【解题过程】解:(1)原式=4×﹣2+1=2﹣2+1=1;(2)原式=(x+1)÷(+)=(x+1)÷=(x+1)•=x.【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分式和实数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20.(10分)(1)解方程:=+1;(2)解不等式组:【知识考点】解分式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思路分析】(1)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2)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其解集,然后根据是否存在公共部分求解即可.【解题过程】解:(1)=+1,2x=1+x+3,2x﹣x=1+3,x=4,经检验,x=4是原方程的解,∴此方程的解是x=4;(2),①4x﹣x>﹣2﹣7,3x>﹣9,x>﹣3;②3x﹣6<4+x,3x﹣x<4+6,2x<10,x<5,∴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x<5.【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以及不等式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6分)如图,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1=∠B,点E、F分别在AB、BC上,BE=CD,BF=CA,连接EF.(1)求证:∠D=∠2;(2)若EF∥AC,∠D=78°,求∠BAC的度数.【知识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思路分析】(1)由“SAS”可证△BEF≌△CDA,可得∠D=∠2;(2)由(1)可得∠D=∠2=78°,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BAC=78°.【解题过程】证明:(1)在△BEF和△CDA中,,∴△BEF≌△CDA(SAS),∴∠D=∠2;(2)∵∠D=∠2,∠D=78°,∴∠D=∠2=78°,∵EF∥AC,∴∠2=∠BAC=78°.【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BEF≌△CDA是本题的关键.22.(6分)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9.4%.某校数学社团成员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校八年级50名学生,对他们一周内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t(单位:小时)进行了调查,将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下表:5≤t<6 6≤t<7 7≤t<8 8≤t<9 9小时及以上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分组频数 1 5 m 24 n 该样本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的这项数据,达到了22%.(1)求表格中n的值;(2)该校八年级共400名学生,估计其中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多少.【知识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率)分布表;加权平均数.【思路分析】(1)根据频率=求解可得;(2)先根据频数的和是50及n的值求出m的值,再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所占比例即可得.【解题过程】解:(1)n=50×22%=11;(2)m=50﹣1﹣5﹣24﹣11=9,所以估计该校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400×=72(人).【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样本估计总体及频数(率)分布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频率=、频数的和是50.23.(6分)智慧的中国古代先民发明了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丰富的含义.例如,符号“”有刚毅的含义,符号“”有愉快的含义.符号中的“”表示“阴”,“”表示“阳”,类似这样自上而下排成的三行符号还有其他的含义.所有这些三行符号中,每一行只有一个阴或一个阳,且出现阴、阳的可能性相同.(1)所有这些三行符号共有种;(2)若随机画一个这样的三行符号,求“画出含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知识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思路分析】(1)用列举法举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即可;(2)根据(1)列举的结果数和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题过程】解:(1)共有8种等可能的情况数,分别是:阴,阴,阴;阴,阳,阴;阴,阴,阳;阳,阴,阴;阳,阳,阴;阳,阴,阳;阴,阳,阳;阳、阳、阳;故答案为:8;(2)根据第(1)问一个阴、两个阳的共有3种,则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是.【总结归纳】此题考查的是用列举法求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4.(6分)如图,点E与树AB的根部点A、建筑物CD的底部点C在一条直线上,AC=10m.小明站在点E处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30°,他从点E出发沿EC方向前进6m到点G时,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45°,此时恰好看不到建筑物CD的顶部D(H、B、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已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求建筑物CD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1.41,≈1.73.)【知识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思路分析】延长FH,交CD于点M,交AB于点N,求CD,只需求出DM即可,即只要求出HN就可以,在Rt△BNF中,设BN=NH=x,则根据tan∠BFN=就可以求出x的值,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可求得CD的长.【解题过程】解:如图,延长FH,交CD于点M,交AB于点N,∵∠BHN=45°,BA⊥MH,则BN=NH,设BN=NH=x,∵HF=6,∠BFN=30°,∴tan∠BFN==,即tan30°=,解得x=8.19,根据题意可知:DM=MH=MN+NH,∵MN=AC=10,则DM=10+8.19=18.19,∴CD=DM+MC=DM+EF=18.19+1.6=19.79≈19.8(m).答:建筑物CD的高度约为19.8m.【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仰角俯角定义.25.(6分)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n,2)和点B.(1)n=,k=;(2)点C在y轴正半轴上.∠ACB=90°,求点C的坐标;(3)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知识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思路分析】(1)把A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n,再把求得的A点坐标代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k;(2)可设点C(0,b),只要求出b的值就行,求值一般的方法是相似和勾股定理,此题用相似,只需证明△ACD∽△CBE即可;(3)在x轴上找到点P1,P2,使AP1⊥P1B,AP2⊥BP2,则点P在P1的左边,在P2的右边就符合要求了.【解题过程】解:(1)把A(n,2)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得n=﹣4,∴A(﹣4,2),把A(﹣4,2)代入正比例函数y=kx(k≠0)中,得k=﹣,故答案为:﹣4;﹣;(2)过A作AD⊥y轴于D,过B作BE⊥y轴于E,∵A(﹣4,2),∴根据双曲线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B(4,﹣2),设C(0,b),则CD=b﹣2,AD=4,BE=E,CE=b+2,∵∠ACO+∠OCB=90°,∠OCB+∠CBE=90°,∴∠ACO=∠CBE,∵∠ADC=∠CEB=90°,∴△ACD∽△CBE,∴,即,解得,b=2,或b=﹣2(舍),∴C(0,2);(3)如图2,过A作AM⊥x轴于M,过B作BN⊥x轴于N,在x轴上原点的两旁取两点P1,P 2,使得OP1=OP2=OA=OB,∴,∴P1(﹣2,0),P2(2,0),∵OP1=OP2=OA=OB,∴四边形AP1BP2为矩形,∴AP1⊥P1B,AP2⊥BP2,∵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P点必在P1的左边或P2的右边,∴m<﹣2或m>2.【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判定,待定系数法,第(2)小题关键是证明相似三角形,第(3)小题关键在于构造矩形.26.(8分)如图,▱ABCD中,∠ABC的平分线BO交边AD于点O,OD=4,以点O为圆心,OD 长为半径作⊙O,分别交边DA、DC于点M、N.点E在边BC上,OE交⊙O于点G,G为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ABEO为菱形;(2)已知cos∠ABC=,连接AE,当AE与⊙O相切时,求AB的长.【知识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思路分析】(1)先由G为的中点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得出∠MOG=∠MDN,再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O∥BE,∠MDN+∠A=180°,进而判定四边形ABEO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AB=AO,则可得结论;(2)过点O作OP⊥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O作OQ⊥BC于点Q,设AB=AO=OE =x,则由cos∠ABC=,可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出PA、OP及OQ,由勾股定理得关于x的方程,解得x的值即可.【解题过程】解:(1)证明:∵G为的中点,∴∠MOG=∠MDN.∵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BE,∠MDN+∠A=180°,∴∠MOG+∠A=180°,∴AB∥OE,∴四边形ABEO是平行四边形.∵BO平分∠ABE,∴∠ABO=∠OBE,又∵∠OBE=∠AOB,∴∠ABO=∠AOB,∴AB=AO,∴四边形ABEO为菱形;(2)如图,过点O作OP⊥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O作OQ⊥BC于点Q,设AE交OB于点F,则∠PAO=∠ABC,设AB=AO=OE=x,则∵cos∠ABC=,∴cos∠PAO=,∴=,∴PA=x,∴OP=OQ=x当AE与⊙O相切时,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知F为切点,∴由勾股定理得:+=82,解得:x=2(舍负).∴AB的长为2.【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切线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7.(11分)【算一算】如图①,点A、B、C在数轴上,B为AC的中点,点A表示﹣3,点B表示1,则点C表示的数为,AC长等于;【找一找】如图②,点M、N、P、Q中的一点是数轴的原点,点A、B分别表示实数﹣1、+1,Q是AB的中点,则点N是这个数轴的原点;【画一画】如图③,点A、B分别表示实数c﹣n、c+n,在这个数轴上作出表示实数n的点E(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用一用】学校设置了若干个测温通道,学生进校都应测量体温,已知每个测温通道每分钟可检测a个学生.凌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设现在校门口有m个学生,每分钟又有b个学生到达校门口.如果开放3个通道,那么用4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如果开放4个通道,那么用2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在这些条件下,a、m、b会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爱思考的小华想到了数轴,如图④,他将4分钟内需要进校的人数m+4b记作+(m+4b),用点A表示;将2分钟内由4个开放通道检测后进校的人数,即校门口减少的人数8a记作﹣8a,用点B表示.①用圆规在小华画的数轴上分别画出表示+(m+2b)、﹣12a的点F、G,并写出+(m+2b)的实际意义;②写出a、m的数量关系:.【知识考点】实数与数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作图—复杂作图.【思路分析】(1)根据数轴上点A对应﹣3,点B对应1,求得AB的长,进而根据AB=BC可求得AC的长以及点C表示的数;(2)可设原点为O,根据条件可求得AB中点表示的数以及线段AB的长度,根据AB=2,可得AQ=BQ=1,结合OQ的长度即可确定N为数轴的原点;(3)设AB的中点为M,先求得AB的长度,得到AM=BM=n,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作图即可;(4)①根据每分钟进校人数为b,每个通道每分钟进入人数为a,列方程组,根据m+2b=OF,m+4b=12a,即可画出F,G点,其中m+2b表示两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②解①中的方程组,即可得到m=4a.。
2020年江苏省镇江中考数学试卷-答案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试卷数学答案解析一、1.【答案】32【解析】解:23132⨯=∵, 32∴的倒数是32, 故答案为:32. 2.【答案】2x ≥【解析】解: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得20x -≥,解得2x ≥.3.【答案】()()3131x x +-【解析】解:291x -,()2231x =-,()()3131x x =+-.4.【答案】79.34810⨯【解析】解:793 480 0009.34810=⨯.故答案为:79.34810⨯.5.【答案】10x =,22x =【解析】解:220x x -=∵, ()20x x -=∴,0x =∴或20x -=,解得10x =,22x =.6.【答案】56【解析】解:∵袋子中共有516+=个小球,其中红球有5个,∴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56,故答案为:56. 7.【答案】30 π 【解析】解:圆锥侧面积1 2 π5630 π2=⨯⨯⨯=. 故答案为30 π.8.【答案】72°【解析】解:连接OA ,OE ,则这个图形至少旋转AOE ∠才能与原图象重合,360725AOE ︒∠==︒. 故答案为:72.9.【答案】19【解析】解:当3x =-时,121339x +-==, 故答案为:19. 10.【答案】135【解析】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45ACB BAC ∠=∠=︒∴,245BCP ∠+∠=︒∴,12∠=∠∵,145BCP ∠+∠=︒∴,1801BPC BCP ∠=︒-∠-∠∵,135BPC ∠=︒∴,故答案为:135.11.【答案】1【解析】解: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 ,3,6,8,12的中位数是6,∵再加入一个数,这六个数的中位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相等,∴加入的一个数是6,∵这六个数的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平均数相等,()()113681236681256x x ++++=+++++∴, 解得1x =.故答案为:1.12.【答案】72【解析】解:取AC 的中点M ,11A B 的中点N ,连接PM ,MQ ,NQ ,PN ,∵将ABC △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111A B C △,113B C BC ==∴,5PN =,∵点P 、Q 分别是AB 、11A C 的中点,111322NQ B C ==∴, 335522PQ -+≤∴≤, 即71322PQ ≤≤, PQ ∴的最小值等于72, 故答案为:72.二、13.【答案】B【解析】解:3332a a a +=,因此选项A 不正确;()23326a a a ⨯==,因此选项B 正确;62624a a a m -÷==,因此选项C 不正确;()333ab a b =,因此选项D 不正确;故选:B .14.【答案】A【解析】解:从正面看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右上角是一个小正方形,故选:A .15.【答案】D【解析】解:∵一次函数()30y kx k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k ∴>,该函数过点()0,3,∴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故选:D .16.【答案】C【解析】解:连接BD ,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90ADB ∠=︒∴,1069016BDC ADC ADB ∠=∠-∠=︒-︒=︒∴,16CAB BDC ∠=∠=︒∴.故选:C .17.【答案】C【解析】解:∵点(),P m n 在以y 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24y x ax =++的图象上,0a =∴,24n m =+∴,()2221154424m n m m m m m ⎛⎫-=-+=-+-=-- ⎪⎝⎭∴, ∴当12m =时,m-n 取得最大值,此时154m n -=-, 故选:C .18.【答案】D【解析】解:AM BN ∵∥,PQ AB ∥,∴四边形ABQP 是平行四边形,AP BQ x ==∴,由图②可得当9x =时,2y =,此时点Q 在点D 下方,且9BQ x ==时,2y =,如图①所示,7BD BQ QD x y =-=-=∴,∵将ABC △沿AC 所在直线翻折,点B 的对应点D 落在射线BN 上,1722BC CD BD ===∴,AC BD ⊥, 772cos 510BC B AB ===∴, 故选:D .三、19.【答案】解:(1)原式41=-1=1=;(2)原式()11x x x x ⎛⎫=+÷+ ⎪⎝⎭()11x x x+=+÷()11x x x =+⋅+ x =.【解析】具体答题过程参照答案.20.【答案】解:(1)21133x x x =+++, 213x x =++,213x x -=+,4x =,经检验,4x =是原方程的解,∴此方程的解是4x =;(2)()427324x x x x +-⎧⎪⎨-+⎪⎩>①<②, ①427x x --->,39x ->,3x ->;②364x x -+<,346x x -+<,210x <,5x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5x -<<.【解析】具体答题过程参照答案.【考点】解分式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1.【答案】证明:(1)在BEF △和CDA △中,1BE CD B BF CA =⎧⎪∠=∠⎨⎪=⎩,()BEF CDA SAS △≌△∴,2D ∠=∠∴;(2)2D ∠=∠∵,78D ∠=︒,278D ∠=∠=︒∴,EF AC ∵∥,278BAC ∠=∠=︒∴.【解析】具体答题过程参照答案.【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2.【答案】解:(1)5022%11n =⨯=;(2)501524119m =----=,所以估计该校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8t ≤<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94007250⨯=(人). 【解析】具体答题过程参照答案.【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率)分布表,加权平均数23.【答案】(1)8(2)根据第(1)问一个阴、两个阳的共有3种,则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是38.【解析】解:(1)共有8种等可能的情况数,分别是:阴,阴,阴;阴,阳,阴;阴,阴,阳;阳,阴,阴;阳,阳,阴;阳,阴,阳;阴,阳,阳;阳、阳、阳;故答案为:8.24.【答案】解:如图,延长FH ,交CD 于点M ,交AB 于点N ,45BHN ∠=︒∵,BA MH ⊥,则BN NH =,设BN NH x ==,6HF =∵,30BFN ∠=︒,tan BN BN BFN NF NH HF∠==+∴, 即tan306x x ︒=+, 解得8.19x =,根据题意可知:DM MH MN NH ==+,10MN AC ==∵,则108.1918.19DM =+=,()18.19 1.619.7919.8 m CD DM MC DM EF =+=+=+=≈∴.答:建筑物CD 的高度约为19.8 m .【解析】具体答题过程参照答案.【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25.【答案】(1) 4-12-(2)过A 作AD y ⊥轴于D ,过B 作BE y ⊥轴于E ,()42A -∵,,∴根据双曲线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4,2B -,设()0,C b ,则2CD b =-,4AD =,BE E =,2CE b =+,90ACO OCB ∠+∠=︒∵,90OCB CBE ∠+∠=︒,ACO CBE ∠=∠∴,90ADC CEB ∠=∠=︒∵,ACD CBE △∽△∴,CD AD BE CE =∴,即2442b b -=+,解得b =b =-,(C ∴;(3)m-<m >【解析】(1)把(),2A n 代入反比例函数8y x=-中,得4n =-, ()4,2A -∴,把()4,2A -代入正比例函数()0y kx k =≠中,得12k =-,故答案为:4-;12-;(2)具体答题过程参照答案.(3)如图2,过A 作AM x ⊥轴于M ,过B 作BN x ⊥轴于N ,在x 轴上原点的两旁取两点1P ,2P ,使得12OP OP OA OB ===,120OP P OA ==∴()1P -∴,()2P ,12OP OP OA OB ===∵,∴四边形12APBP 为矩形,11AP PB ⊥∴,22AP BP ⊥,∵点(), 0P m 在x 轴上,APB ∠为锐角,P ∴点必在1P 的左边或2P 的右边,m -∴<m >【考点】反比例函数26.【答案】解:(1)证明:G ∵为MN 的中点,MOG MDN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 BE ∴∥,180MDN A ∠+∠=︒,180MOG A ∠+∠=︒∴,AB OE ∴∥,∴四边形ABEO 是平行四边形.BO ∵平分ABE ∠,ABO OBE ∠=∠∴,又OBE AOB ∠=∠∵,ABO AOB ∠=∠∴,AB AO =∴,∴四边形ABEO 为菱形;(2)如图,过点O 作OP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P ,过点O 作OQ BC ⊥于点Q ,设AE 交OB 于点F ,则PAO ABC ∠=∠,设AB AO OE x ===,则1cos 3ABC ∠=∵, 1cos 3PAO ∠=∴, 13PA AO =∴, 13PA x =∴,OP OQ ==∴ 当AE 与O 相切时,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知F 为切点,∴由勾股定理得:2224833x x ⎛⎫⎛⎫+= ⎪ ⎪ ⎪⎝⎭⎝⎭,解得:x =.AB ∴的长为【解析】具体答题过程参照答案.【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27.【答案】(1)58(2)N(3)(4)①以O 为圆心,OB 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F ,则点F 即为所求.作OB 的中点E ,则4OE BE a ==,在数轴负半轴上用圆规截取312OG OE a ==,则点G 即为所求.()2m b ++的实际意义:2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②4m a =【解析】(1)【算一算】:记原点为O ,()134AB =--=∵,4AB BC ==∴,5OC OB BC =+=∴,28AC AB ==.所以点C 表示的数为5,AC 长等于8.故答案为:5,8;(2)【找一找】:记原点为O ,11222AB ⎛⎫=+--= ⎪ ⎪⎝⎭∵, 1AQ BQ ==∴,11OQ OB BQ =-=+-=∴ N ∴为原点.故答案为:N .(3)【画一画】:记原点为O ,由()2AB c n c n n =+--=,作AB 的中点M ,得AM BM n ==,以点O 为圆心,AM n =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E ,则点E 即为所求;(4)【用一用】:在数轴上画出点F ,G ;2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为:4m a =. ∵4分钟内开放3个通道可使学生全部进校,434m b a +=⨯⨯∴,即412m b a +=(Ⅰ); ∵2分钟内开放4个通道可使学生全部进校,242m b a +=⨯⨯∴,即28m b a +=(Ⅱ); ①以O 为圆心,OB 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F ,则点F 即为所求.作OB 的中点E ,则4OE BE a ==,在数轴负半轴上用圆规截取312OG OE a ==,则点G 即为所求.()2m b ++的实际意义:2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②方程(Ⅱ)2⨯方程(Ⅰ)得:4m a =.故答案为:4m a =.【考点】实数与数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作图—复杂作图28.【答案】解:(1)分别过点M 、N 作ME CD ⊥于点E ,NF DC ⊥于点F ,ME FN x ∵∥∥轴,DME DAC △∽△∴,DCB DFN △∽△,ME DE AC DC =∴,BC DC FN DF=, 1a =-∵,则22y x x c =-++,将()1,1M -代入上式并解得:4c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24y x x =-++,则点()1,5D ,()4,4N -,则2ME =,4DE =,5DC =,3FN =,9DF =,245AC =∴,539BC =,解得:52AC =,53BC =, 32AC BC =∴; (2)不变,理由:22y ax ax c =-+∵过点()1,1M -,则21a a c ++=,解得:12c a =-,()2213y ax ax a =-+-∴,∴点()1,14D a -,()4,15N a +,2ME =∴,4DE a =-,由(1)的结论得:142a AC a-=-,143a BC a -=-, 32AC BC =∴; (3)过点F 作FH x ⊥轴于点H ,则FH l ∥,则FHE DCE △∽△,FB FE =∵,FH BE ⊥,BH HE =∴,2BC BE =∵,则6CE HE =,14CD a =-∵,146a FH -=∴, 413a BC a-=∵, 5412054312a a CH a a--=⨯=∴, 5512,31263F a a ⎛⎫-- ⎪⎝⎭∴, 将点F 的坐标代入()()()2213131y ax ax a a x x =-+-=+-+得:12555513163312312a a a a ⎛⎫⎛⎫-=-+--+ ⎪⎪⎝⎭⎝⎭, 解得:7568a =-或568-, 故27575293683468y x x =-++或25583683468y x x =-++. 【解析】具体答题过程参照答案.【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卷附解析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每一个正方形内部都有一个单项式.当折成正方体后,“?”所表示的单项式与对面正方形上的单项式是同类项,则“?”所表示的单项式是()A.b B.c C.d D.e2.如图,CD是平面镜,光线从A点出发经CD上的点E反射后到B点.若入射角为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AC⊥CD,BD⊥CD,垂足分别为C、D,且AC=3,BD=6,CD=11,则tanα值为()A.113B.311C.911D.1193.样本数据3,6,a,4,2的平均数是5,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A.8 B.5 C. 3 D.224.如图是某人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s(km)与行驶时间t(h)的函数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0 h到3 h,行驶了30 kmB.从l h到2 h匀速前进C.从l h到2 h在原地不动D.从0 h到l h与从2 h到3 h的行驶速度相同5.如果关于x的方程2435x a x b++=的解不是负值,那么a与b的关系是()A.35a b>B.53b a≥C.53a b=D.53a b≥6.一组数据共40个,分为6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数分别为l0,5,7,6,第五组的频率为0.1,则第六组的频数为()A.4 B.5 C.8 D.107.若关于x 的方程332x k+=的解是正数,则k为()A.23k<B.23k>C.为任何实数D.0k>8.如图,在ΔABC中,AC=DC=DB,∠ACD=100°,则∠B等于()A.50°B.40°C.25°D.20°9.如图,AB∥CD,AD,BC相交于0点,∠BAD=35°,∠BOD=76°,则∠C的度数是()A.31°B.35°C.41°D.76°10.21x8÷7x4等于()A.3x2B.3x6C.3x4D.3x11.33422232481632a bc abc a b c+-在分解因式时,应提取的公因式是()A.316s a bc B.2228a b c C.228a bc D.2216a bc12.2200620082004-⨯的计算结果为()A.1 B.-1 C.4 D.-413.如图所示,△ABC和△A′B′C′关于直线l对称,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①△ABC≌△A′B′C′;②∠BAC=∠A′B′C′;③l垂直平分CC′;④直线BC和B′C′的交点不一定在l上.A.4个B.3个C.2个D.1个14.如图,已知BC=BD,∠ABE=∠CBD,∠ADB=∠BCE.要说明BA=BE,则只要先说明()A.△ABE≌△DBC B.△ABD≌△EBC C.△BDG≌△BEH D.△ABG≌△BCH二、填空题15.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AE 向上折叠,使点B 落在DC 边上的F 点处.若AFD △的周长为9,ECF △的周长为3,则矩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16.一个多边形的外角都等于60°,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17.如图,直线a ∥b ,直线AC 分别交a 、b 于点B 、C ,直线AD 交a 于点D 。
江苏省镇江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卷

江苏省镇江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a3+a3=a6B. (a3)2=a6C. a6÷a2=a3D. (ab)3=ab32.如图,将棱长为6的正方体截去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 B. C. D.3.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它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A. 第一B. 第二C. 第三D. 第四4.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C、D是半圆上的两点,∠ADC=106°,则∠CAB等于()A. 10°B. 14°C. 16°D. 26°5.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2+ax+4的图象上.则m﹣n的最大值等于()A. B. 4 C. ﹣ D. ﹣6.如图①,AB=5,射线AM∥BN,点C在射线BN上,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的对应点D落在射线BN上,点P,Q分别在射线AM、BN上,PQ∥AB.设AP=x,QD=y.若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经过点E(9,2),则cosB的值等于()A. B. C. D.二、填空题(共12题;共12分)7.倒数是________.8.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9.分解因式:9x2-1=________.10. 2020年我国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从2012年底到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93480000人,用科学记数法把93480000表示为________.11.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解是________.12.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红球和1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________.13.圆锥底面圆半径为5,母线长为6,则圆锥侧面积等于________.14.点O是正五边形ABCDE的中心,分别以各边为直径向正五边形的外部作半圆,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如图).这个图案绕点O至少旋转________°后能与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15.根据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输出的值为________.16.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内位于对角线AC下方的一点,∠1=∠2,则∠BPC的度数为________°.17.在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3,6,8,12中再加入一个数,若这六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相等,则x的值为________.18.如图,在△ABC中,BC=3,将△ABC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点P、Q分别是AB、A1C1的中点,PQ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三、解答题(共10题;共99分)19.(1)计算:4sin60°﹣+( ﹣1)0;(2)化简(x+1)÷(1+ ).20.(1)解方程:=+1;(2)解不等式组:21.如图,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1=∠B,点E、F分别在AB、BC上,BE=CD,BF=CA,连接EF.(1)求证:∠D=∠2;(2)若EF∥AC,∠D=78°,求∠BAC的度数.22.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9.4%.某校数学社团成员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校八年级50名学生,对他们一周内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t(单位:小时)进行了调查,将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下表:该样本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的这项数据,达到了22%.(1)求表格中n的值;(2)该校八年级共400名学生,估计其中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多少. 23.智慧的中国古代先民发明了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丰富的含义.例如,符号“ ”有刚毅的含义,符号“ ”有愉快的含义.符号中的“ ”表示“阴”,“ ”表示“阳”,类似这样自上而下排成的三行符号还有其他的含义.所有这些三行符号中,每一行只有一个阴或一个阳,且出现阴、阳的可能性相同.(1)所有这些三行符号共有________种;(2)若随机画一个这样的三行符号,求“画出含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24.如图,点E与树AB的根部点A、建筑物CD的底部点C在一条直线上,AC=10m.小明站在点E处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30°,他从点E出发沿EC方向前进6m到点G时,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45°,此时恰好看不到建筑物CD的顶部D(H、B、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已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求建筑物CD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1.41,≈1.73.)25.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n,2)和点B.(1)n=________,k=________;(2)点C在y轴正半轴上.∠ACB=90°,求点C的坐标;(3)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6.如图,▱ABCD中,∠ABC的平分线BO交边AD于点O,OD=4,以点O为圆心,OD长为半径作⊙O,分别交边DA、DC于点M、N.点E在边BC上,OE交⊙O于点G,G为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ABEO为菱形;(2)已知cos∠ABC=,连接AE,当AE与⊙O相切时,求AB的长.27.(1)(算一算)如图①,点A、B、C在数轴上,B为AC的中点,点A表示﹣3,点B表示1,则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__,AC长等于________;(2)(找一找)如图②,点M、N、P、Q中的一点是数轴的原点,点A、B分别表示实数﹣1、+1,Q是AB的中点,则点________是这个数轴的原点;(3)(画一画)如图③,点A、B分别表示实数c﹣n、c+n,在这个数轴上作出表示实数n的点E(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4)(用一用)学校设置了若干个测温通道,学生进校都应测量体温,已知每个测温通道每分钟可检测a个学生.凌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设现在校门口有m个学生,每分钟又有b个学生到达校门口.如果开放3个通道,那么用4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如果开放4个通道,那么用2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在这些条件下,a、m、b会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爱思考的小华想到了数轴,如图④,他将4分钟内需要进校的人数m+4b记作+(m+4b),用点A表示;将2分钟内由4个开放通道检测后进校的人数,即校门口减少的人数8a记作﹣8a,用点B表示.①用圆规在小华画的数轴上分别画出表示+(m+2b)、﹣12a的点F、G,并写出+(m+2b)的实际意义;②写出a、m的数量关系.28.如图①,直线l经过点(4,0)且平行于y轴,二次函数y=ax2﹣2ax+c(a、c是常数,a<0)的图象经过点M(﹣1,1),交直线l于点N,图象的顶点为D,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直线DM、DN分别与x轴相交于A、B两点.(1)当a=﹣1时,求点N的坐标及的值;(2)随着a的变化,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E是x轴上位于点B右侧的点,BC=2BE,DE交抛物线于点F.若FB=FE,求此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解析】【解答】解:,因此选项不正确;,因此选项正确;,因此选项不正确;,因此选项不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解析】【解答】解:从正面看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右上角是一个小正方形,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可得答案.3.【解析】【解答】解:∵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该函数过点(0,3),∴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以得到k>0,与y轴的交点为(0,3),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该函数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不经过哪个象限,从而可以解答本题.4.【解析】【解答】解:连接BD,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ADB=90°,∴∠BDC=∠ADC﹣∠ADB=106°﹣90°=16°,∴∠CAB=∠BDC=16°.故答案为:C.【分析】连接BD,如图,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DB=90°,则可计算出∠BDC=16°,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CAB的度数.5.【解析】【解答】解:∵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2+ax+4的图象上,∴a=0,∴n=m2+4,∴m﹣n=m﹣(m2+4)=﹣m2+m﹣4=﹣(m﹣)2﹣,∴当m=时,m﹣n取得最大值,此时m﹣n=﹣,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a的值以及m和n的关系,然后将m、n作差,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m﹣n的最大值.6.【解析】【解答】解:∵AM∥BN,PQ∥AB,∴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AP=BQ=x,由图②可得当x=9时,y=2,此时点Q在点D下方,且BQ=x=9时,y=2,如图①所示,∴BD=BQ﹣QD=x﹣y=7,∵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的对应点D落在射线BN上,∴BC=CD=BD=,AC⊥BD,∴cosB===,故答案为:D.【分析】由题意可得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P=BQ=x,由图象②可得当x=9时,y=2,此时点Q在点D下方,且BQ=x=9时,y=2,如图①所示,可求BD=7,由折叠的性质可求BC的长,由锐角三角函数可求解.二、填空题7.【解析】【解答】因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为1,所以倒数是故答案为:.【分析】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就是用1除以这个数的商,即可求解。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卷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a3+a3=a6B. (a3)2=a6C. a6÷a2=a3D. (ab)3=ab32.如图,将棱长为6的正方体截去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B.C.D.3.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它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A. 第一B. 第二C. 第三D. 第四4.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C、D是半圆上的两点,∠ADC=106°,则∠CAB等于()A. 10°B. 14°C. 16°D. 26°5.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2+ax+4的图象上.则m-n的最大值等于()A. B. 4 C. - D. -6.如图①,AB=5,射线AM∥BN,点C在射线BN上,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的对应点D落在射线BN上,点P,Q分别在射线AM、BN上,PQ∥AB.设AP=x,QD=y.若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经过点E(9,2),则cos B的值等于()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7.的倒数等于______.8.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9.分解因式:9x2-1=______.10.2020年我国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从2012年底到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93480000人,用科学记数法把93480000表示为______.11.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两根分别为______.12.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红球和1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______.13.圆锥底面圆半径为5,母线长为6,则圆锥侧面积等于______.14.点O是正五边形ABCDE的中心,分别以各边为直径向正五边形的外部作半圆,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如图).这个图案绕点O至少旋转______°后能与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15.根据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输出的值为______.16.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内位于对角线AC下方的一点,∠1=∠2,则∠BPC的度数为______°.17.在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3,6,8,12中再加入一个数,若这六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相等,则x的值为______.18.如图,在△ABC中,BC=3,将△ABC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点P、Q分别是AB、A1C1的中点,PQ的最小值等于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0分)19.如图,点E与树AB的根部点A、建筑物CD的底部点C在一条直线上,AC=10m.小明站在点E处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30°,他从点E出发沿EC方向前进6m到点G 时,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45°,此时恰好看不到建筑物CD的顶部D(H、B、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已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求建筑物CD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1.41,≈1.73.)20.如图,▱ABCD中,∠ABC的平分线BO交边AD于点O,OD=4,以点O为圆心,OD长为半径作⊙O,分别交边DA、DC于点M、N.点E在边BC上,OE交⊙O于点G,G为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ABEO为菱形;(2)已知cos∠ABC=,连接AE,当AE与⊙O相切时,求AB的长.21.【算一算】如图①,点A、B、C在数轴上,B为AC的中点,点A表示-3,点B表示1,则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AC长等于______;【找一找】如图②,点M、N、P、Q中的一点是数轴的原点,点A、B分别表示实数-1、+1,Q是AB的中点,则点______是这个数轴的原点;【画一画】如图③,点A、B分别表示实数c-n、c+n,在这个数轴上作出表示实数n的点E(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用一用】学校设置了若干个测温通道,学生进校都应测量体温,已知每个测温通道每分钟可检测a个学生.凌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设现在校门口有m个学生,每分钟又有b个学生到达校门口.如果开放3个通道,那么用4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如果开放4个通道,那么用2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在这些条件下,a、m、b会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爱思考的小华想到了数轴,如图④,他将4分钟内需要进校的人数m+4b记作+(m+4b),用点A表示;将2分钟内由4个开放通道检测后进校的人数,即校门口减少的人数8a记作-8a,用点B表示.①用圆规在小华画的数轴上分别画出表示+(m+2b)、-12a的点F、G,并写出+(m+2b)的实际意义;②写出a、m的数量关系:______.四、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3.0分)22.(1)计算:4sin60°-+(-1)0;(2)化简(x+1)÷(1+).23.(1)解方程:=+1;(2)解不等式组:24.如图,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1=∠B,点E、F分别在AB、BC上,BE=CD,BF=CA,连接EF.(1)求证:∠D=∠2;(2)若EF∥AC,∠D=78°,求∠BAC的度数.25.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9.4%.某校数学社团成员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校八年级50名学生,对他们一周内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t(单位:小时)进行了调查,将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下表:平均每天的5≤t<66≤t<77≤t<88≤t<99小时及以上睡眠时间分组频数15m24n该样本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的这项数据,达到了22%.(1)求表格中n的值;(2)该校八年级共400名学生,估计其中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多少.26.智慧的中国古代先民发明了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丰富的含义.例如,符号“”有刚毅的含义,符号“”有愉快的含义.符号中的“”表示“阴”,“”表示“阳”,类似这样自上而下排成的三行符号还有其他的含义.所有这些三行符号中,每一行只有一个阴或一个阳,且出现阴、阳的可能性相同.(1)所有这些三行符号共有______种;(2)若随机画一个这样的三行符号,求“画出含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27.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n,2)和点B.(1)n=______,k=______;(2)点C在y轴正半轴上.∠ACB=90°,求点C的坐标;(3)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8.如图①,直线l经过点(4,0)且平行于y轴,二次函数y=ax2-2ax+c(a、c是常数,a<0)的图象经过点M(-1,1),交直线l于点N,图象的顶点为D,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直线DM、DN分别与x轴相交于A、B两点.(1)当a=-1时,求点N的坐标及的值;(2)随着a的变化,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E是x轴上位于点B右侧的点,BC=2BE,DE交抛物线于点F.若FB=FE,求此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3+a3=2a3,因此选项A不正确;(a3)2=a3×2=a6,因此选项B正确;a6÷a2=a6-2=a4,因此选项C不正确;(ab)3=a3b3,因此选项D不正确;故选:B.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本题考查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方法是正确计算的前提.2.【答案】A【解析】解:从正面看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右上角是一个小正方形,故选:A.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3.【答案】D【解析】解:∵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该函数过点(0,3),∴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故选:D.根据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以得到k>0,与y轴的交点为(0,3),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该函数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不经过哪个象限,从而可以解答本题.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4.【答案】C【解析】解:连接BD,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ADB=90°,∴∠BDC=∠ADC-∠ADB=106°-90°=16°,∴∠CAB=∠BDC=16°.故选:C.连接BD,如图,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DB=90°,则可计算出∠BDC=16°,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CAB的度数.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5.【答案】C【解析】解:∵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2+ax+4的图象上,∴a=0,∴n=m2+4,∴m-n=m-(m2+4)=-m2+m-4=-(m-)2-,∴当m=时,m-n取得最大值,此时m-n=-,故选:C.根据题意,可以得到a的值,m和n的关系,然后将m、n作差,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m-n的最大值,本题得以解决.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6.【答案】D【解析】解:∵AM∥BN,PQ∥AB,∴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AP=BQ=x,由图②可得当x=9时,y=2,此时点Q在点D下方,且BQ=x=9时,y=2,如图①所示,∴BD=BQ-QD=x-y=7,∵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的对应点D落在射线BN上,∴BC=CD=BD=,AC⊥BD,∴cos B===,故选:D.由题意可得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P=BQ=x,由图象②可得当x=9时,y=2,此时点Q在点D下方,且BQ=x=9时,y=2,如图①所示,可求BD=7,由折叠的性质可求BC的长,由锐角三角函数可求解.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具体含义是本题的关键.7.【答案】【解析】解:∵×=1,∴的倒数是,故答案为:.根据倒数的意义求解即可.本题考查倒数的意义,理解乘积为1的两个数是互为倒数是正确求解的关键.8.【答案】x≥2【解析】解: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得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当被开方数x-2为非负数时,二次根式才有意义,列不等式求解.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概念:式子(a≥0)叫二次根式.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9.【答案】(3x+1)(3x-1)【解析】解:9x2-1,=(3x)2-12,=(3x+1)(3x-1).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熟记平方差公式的特点:两项平方项,符号相反是解题的关键.10.【答案】9.348×107【解析】解:93480000=9.348×107.故答案为:9.348×107.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是易错点,由于93480000有8位,所以可以确定n=8-1=7.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n值是关键.11.【答案】x1=0,x2=2【解析】解:∵x2-2x=0,∴x(x-2)=0,∴x=0或x-2=0,解得x1=0,x2=2.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可得.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简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2.【答案】【解析】解:∵袋子中共有5+1=6个小球,其中红球有5个,∴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故答案为:.用红球的个数除以球的总个数即可得.本题主要考查概率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随机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13.【答案】30π【解析】解:圆锥侧面积=×2π×5×6=30π.故答案为30π.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圆锥侧面积.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14.【答案】72【解析】解:连接OA,OE,则这个图形至少旋转∠AOE才能与原图象重合,∠AOE==72°.故答案为:72.直接利用旋转图形的性质进而得出旋转角.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图形,正确掌握旋转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5.【答案】【解析】解:当x=-3时,31+x=3-2=,故答案为:.利用代入法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本题考查代数式求值,用具体的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规定的运算,求出的结果即为代数式的值.16.【答案】135【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BAC=45°,∴∠2+∠BCP=45°,∵∠1=∠2,∴∠1+∠BCP=45°,∵∠BPC=180°-∠1-∠BCP,∴∠BPC=135°,故答案为:135.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CB=∠BAC=45°,可得∠2+∠BCP=45°=∠1+∠BCP,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17.【答案】1【解析】解: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3,6,8,12的中位数是6,∵再加入一个数,这六个数的中位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相等,∴加入的一个数是6,∵这六个数的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平均数相等,∴(x+3+6+8+12)=(x+3+6+6+8+12),解得x=1.故答案为:1.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是6,如果再加入一个数,变成了偶数个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由此可知加入的一个数是6,再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错误,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18.【答案】【解析】解:取AC的中点M,A1B1的中点N,连接PM,MQ,NQ,PN,∵将△ABC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B1C1=BC=3,PN=5,∵点P、Q分别是AB、A1C1的中点,∴NQ=B1C1=,∴5-≤PQ≤5+,即≤PQ≤,∴PQ的最小值等于,故答案为:.取AC的中点M,A1B1的中点N,连接PM,MQ,NQ,PN,根据平移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到结论.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答案】解:如图,延长FH,交CD于点M,交AB于点N,∵∠BHN=45°,BA⊥MH,则BN=NH,设BN=NH=x,∵HF=6,∠BFN=30°,∴tan∠BFN==,即tan30°=,解得x=8.19,根据题意可知:DM=MH=MN+NH,∵MN=AC=10,则DM=10+8.19=18.19,∴CD=DM+MC=DM+EF=18.19+1.6=19.79≈19.8(m).答:建筑物CD的高度约为19.8m.【解析】延长FH,交CD于点M,交AB于点N,求CD,只需求出DM即可,即只要求出HN就可以,在Rt△BNF中,设BN=NH=x,则根据tan∠BFN=就可以求出x的值,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可求得CD的长.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仰角俯角定义.20.【答案】解:(1)证明:∵G为的中点,∴∠MOG=∠MDN.∵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BE,∠MDN+∠A=180°,∴∠MOG+∠A=180°,∴AB∥OE,∴四边形ABEO是平行四边形.∵BO平分∠ABE,∴∠ABO=∠OBE,又∵∠OBE=∠AOB,∴∠ABO=∠AOB,∴AB=AO,∴四边形ABEO为菱形;(2)如图,过点O作OP⊥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O作OQ⊥BC于点Q,设AE交OB于点F,则∠PAO=∠ABC,设AB=AO=OE=x,则∵cos∠ABC=,∴cos∠PAO=,∴=,∴PA=x,∴OP=OQ=x当AE与⊙O相切时,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知F为切点,∴由勾股定理得:+=82,解得:x=2(舍负).∴AB的长为2.【解析】(1)先由G为的中点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得出∠MOG=∠MDN,再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O∥BE,∠MDN+∠A=180°,进而判定四边形ABEO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AB=AO,则可得结论;(2)过点O作OP⊥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O作OQ⊥BC于点Q,设AB=AO=OE=x,则由cos∠ABC=,可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出PA、OP及OQ,由勾股定理得关于x的方程,解得x的值即可.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切线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1.【答案】5 8 N m=4a【解析】解:(1)【算一算】:记原点为O,∵AB=1-(-3)=4,∴AB=BC=4,∴OC=OB+BC=5,AC=2AB=8.所以点C表示的数为5,AC长等于8.故答案为:5,8;(2)【找一找】:记原点为O,∵AB=+1-(-1)=2,∴AQ=BQ=1,∴OQ=OB-BQ=+1-1=,∴N为原点.故答案为:N.(3)【画一画】:记原点为O,由AB=c+n-(c-n)=2n,作AB的中点M,得AM=BM=n,以点O为圆心,AM=n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E,则点E即为所求;(4)【用一用】:在数轴上画出点F,G;2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为:m=4a.∵4分钟内开放3个通道可使学生全部进校,∴m+4b=3×a×4,即m+4b=12a(Ⅰ);∵2分钟内开放4个通道可使学生全部进校,∴m+2b=4×a×2,即m+2b=8a(Ⅱ);①以O为圆心,OB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F,则点F即为所求.作OB的中点E,则OE=BE=4a,在数轴负半轴上用圆规截取OG=3OE=12a,则点G即为所求.+(m+2b)的实际意义:2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②方程(Ⅱ)×2-方程(Ⅰ)得:m=4a.故答案为:m=4a.(1)根据数轴上点A对应-3,点B对应1,求得AB的长,进而根据AB=BC可求得AC 的长以及点C表示的数;(2)可设原点为O,根据条件可求得AB中点表示的数以及线段AB的长度,根据AB=2,可得AQ=BQ=1,结合OQ的长度即可确定N为数轴的原点;(3)设AB的中点为M,先求得AB的长度,得到AM=BM=n,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作图即可;(4)①根据每分钟进校人数为b,每个通道每分钟进入人数为a,列方程组,根据m+2b=OF,m+4b=12a,即可画出F,G点,其中m+2b表示两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②解①中的方程组,即可得到m=4a.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实数与数轴、作图-复杂作图,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22.【答案】解:(1)原式=4×-2+1=2-2+1=1;(2)原式=(x+1)÷(+)=(x+1)÷=(x+1)•=x.【解析】(1)先代入三角函数值、化简二次根式、计算零指数幂,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加减可得;(2)先计算括号内分式的加法,再将除法转化为乘法,最后约分即可得.本题主要考查分式和实数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23.【答案】解:(1)=+1,2x=1+x+3,2x-x=1+3,x=4,经检验,x=4是原方程的解,∴此方程的解是x=4;(2),①4x-x>-2-7,3x>-9,x>-3;②3x-6<4+x,3x-x<4+6,2x<10,x<5,∴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x<5.【解析】(1)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2)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其解集,然后根据是否存在公共部分求解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以及不等式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答案】证明:(1)在△BEF和△CDA中,,∴△BEF≌△CDA(SAS),∴∠D=∠2;(2)∵∠D=∠2,∠D=78°,∴∠D=∠2=78°,∵EF∥AC,∴∠2=∠BAC=78°.【解析】(1)由“SAS”可证△BEF≌△CDA,可得∠D=∠2;(2)由(1)可得∠D=∠2=78°,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BAC=78°.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BEF≌△CDA是本题的关键.25.【答案】解:(1)n=50×22%=11;(2)m=50-1-5-24-11=9,所以估计该校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400×=72(人).【解析】(1)根据频率=求解可得;(2)先根据频数的和是50及n的值求出m的值,再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所占比例即可得.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样本估计总体及频数(率)分布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频率=、频数的和是50.26.【答案】8【解析】解:(1)根据题意画图如下:共有8种等可能的情况数,故答案为:8;(2)根据第(1)问一个阴、两个阳的共有3种,则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是.(1)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即可;(2)根据(1)列举的结果数和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此题考查的是用列举法求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7.【答案】-4 -【解析】解:(1)把A(n,2)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得n=-4,∴A(-4,2),把A(-4,2)代入正比例函数y=kx(k≠0)中,得k=-,故答案为:-4;-;(2)过A作AD⊥y轴于D,过B作BE⊥y轴于E,∵A(-4,2),∴根据双曲线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B(4,-2),设C(0,b),则CD=b-2,AD=4,BE=E,CE=b+2,∵∠ACO+∠OCB=90°,∠OCB+∠CBE=90°,∴∠ACO=∠CBE,∵∠ADC=∠CEB=90°,∴△ACD∽△CBE,∴,即,解得,b=2,或b=-2(舍),∴C(0,2);(3)如图2,过A作AM⊥x轴于M,过B作BN⊥x轴于N,在x轴上原点的两旁取两点P1,P2,使得OP1=OP2=OA=OB,∴,∴P1(-2,0),P2(2,0),∵OP1=OP2=OA=OB,∴四边形AP1BP2为矩形,∴AP1⊥P1B,AP2⊥BP2,∵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P点必在P1的左边或P2的右边,∴m<-2或m>2.(1)把A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n,再把求得的A点坐标代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k;(2)可设点C(0,b),只要求出b的值就行,求值一般的方法是相似和勾股定理,此题用相似,只需证明△ACD∽△CBE即可;(3)在x轴上找到点P1,P2,使AP1⊥P1B,AP2⊥BP2,则点P在P1的左边,在P2的右边就符合要求了.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判定,待定系数法,第(2)小题关键是证明相似三角形,第(3)小题关键在于构造矩形.28.【答案】解:(1)分别过点M、N作ME⊥CD于点E,NF⊥DC于点F,∵ME∥FN∥x轴,∴△DME∽△DAC,△DCB∽△DFN,∴,,∵a=-1,则y=-x2+2x+c,将M(-1,1)代入上式并解得:c=4,∴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4,则点D(1,5),N(4,-4),则ME=2,DE=4,DC=5,FN=3,DF=9,∴,解得:AC=,BC=,∴=;(2)不变,理由:∵y=ax2-2ax+c过点M(-1,1),则a+2a+c=1,解得:c=1-2a,∴y=ax2-2ax+(1-2a),∴点D(1,1-4a),N(4,1+5a),∴ME=2,DE=-4a,由(1)的结论得:AC=,BC=,∴=;(3)过点F作FH⊥x轴于点H,则FH∥l,则△FHE∽△DCE,∵FB=FE,FH⊥BE,∴BH=HE,∵BC=2BE,则CE=6HE,∵CD=1-4a,∴FH=,∵BC=,∴CH=×=,∴F(-+1,-a),将点F的坐标代入y=ax2-2ax+(1-3a)=a(x+1)(x-3)+1得:-a=a(-+1+1)(-+1-3)+1,解得:a=-或(舍弃),经检验a=-,故y=-x2+x+.【解析】(1)证明△DME∽△DAC,△DCB∽△DFN,则,,求出AC=,BC=,即可求解;(2)点D(1,1-4a),N(4,1+5a),则ME=2,DE=-4a,由(1)的结论得:AC=,BC=,即可求解;(3)利用△FHE∽△DCE,求出F(-,-a),即可求解.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等,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江苏省镇江市2020年部编人教版中考数学试题有答案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5-= ▲ . 2.计算:133⎛⎫-⨯= ⎪⎝⎭▲ . 3.化简:()()x 1x 11+-+= ▲ .4.分式2x 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 5.如图,CD 是△ABC 的中线,点E 、F 分别是AC 、DC 的中点,EF=1则BD= ▲ .6.如图,直线m ∥n ,Rt △ABC 的顶点A 在直线n 上,∠C=90°,若∠1=25º,∠2=70º.则∠B= ▲ °.7.一组数据:1,2,1,0,2,a ,若它们的众数为1,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 .8.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 x m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 ▲ .9.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母线为8,则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 .10.如图,将△OAB 绕着点O 逆时针连续旋转两次得到△OA"B",每次旋转的角度都是50º. 若∠B"OA=120º,则∠AOB= ▲ °.11.一辆货车从甲地匀速驶往乙地,到达后用了半小时卸货,随即匀速返回,已知货车返回的速度是它从甲地驶往乙地的速度的1.5倍.货车离甲地的距离y (千米)关于时间x (小时)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a= ▲ (小时).12.读取表格中的信息,解决问题.n=11a 223=+1b 32=+1c 122=+n=2a 2=b 1+2c 1 b 2=c 1+2a 1 c 2=a 1+2b 1 n=3 a 3=b 2+2c 2 b 3=c 2+2a 2 c=a 2+2b 2… … … … 满足()n n na b c 201432132++≥⨯-++的n 可以取得的最小整数是▲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339x x =B.()332x 6x -=- C.22x x x -= D.632x x x ÷=14.一个圆柱如图放置,则它的俯视图是【 】A.三角形B.半圆C.圆D.矩形15. 若x 、y 满足()22x 12y 10-+-=,则x y +的值等于【 】A.1B.32C.2D.5216.如图,△ABC 内接于半径为5的⊙O ,圆心O 到弦BC 的距离等于3,则∠A 的正切值等于【 】A.35B.45C.34D.43 17.已知过点()23- ,的直线()y ax b a 0=+≠不经过第一象限.设s a 2b =+,则s 的取值范围是【 】A.35s 2-≤≤-B.36<s 2-≤-C.36s 2-≤≤-D.37<s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81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1)计算:1031245272-⎛⎫+- ⎪⎝⎭(2)化简:1x 1x x 23x 6-⎛⎫+÷ ⎪--⎝⎭.19.(1)解方程:320x x 2-=+ (2)解不等式:2x 12x 3-+≤并将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BC=DC ,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在AO 上,且O E=OC.(1)求证:∠1=∠2;(2)连结BE 、DE ,判断四边形BC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1.为了了解“通话时长”(“通话时长”指每次通话时间)的分布情况,小强收集了他家1000个“通话时长”数据,这些数据均不超过18(分钟).他从中随机抽取了若干个数据作为样本,统计结果如下表,并绘制了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通话时长”(x 分钟)0<x≤3 3<x≤6 6<x≤9 9<x≤12 12<x≤15 15<x≤18 次数 36 a 8 12 8 12 根据表、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a= ▲ ,样本容量是 ▲ ;(2)求样本中“通话时长”不超过9分钟的频率: ▲ ;(3)请估计小强家这1000次通话中“通话时长”超过15分钟的次数.22.在一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红球、黄球各若干个,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均匀摇匀.(1)若布袋中有3个红球,1个黄球.从布袋中一次摸出2个球,计算“摸出的球恰是一红一黄”的概率(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2)若布袋中有3个红球,x 个黄球.请写出一个x 的值 ▲ ,使得事件“从布袋中一次摸出4个球,都是黄球”是不可能的事件;(3)若布袋中有3个红球,4个黄球.我们知道:“从袋中一次摸出4个球,至少有一个黄球”为必然事件.请你仿照这个表述,设计一个必然事件: ▲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kx 4k 0=+≠与y 轴交于点A.(1)如图,直线y 2x 1=-+与直线()y kx 4k 0=+≠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C ,点B 横坐标为1-.①求点B 的坐标及k 的值;②直线y 2x 1=-+与直线y kx 4=+与y 轴所围成的△ABC 的面积等于 ▲ ;(2)直线()y kx 4k 0=+≠与x 轴交于点E (0x ,0),若02<x <1--,求k 的取值范围.24.如图,小明从点A 出发,沿着坡度为为α的斜坡向上走了0.65千米到达点B ,sinα=513,然后又沿着坡度为i=1:4的斜坡向上走了1千米达到点C .问小明从A 点到点C 上升的高度CD 是多少千米(结果保留根号)?25.六•一儿童节,小文到公园游玩,看到公园的一段人行弯道MN (不计宽度),如图,它与两面互相垂直的围墙OP 、OQ 之间有一块空地MPOQN (MP ⊥OP ,NQ ⊥OQ ),他发现弯道MN 上任一点到两边围墙的垂线段与围墙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相等,比如:A 、B 、C 是弯道MN 上任三点,矩形ADOG 、矩形BEOH 、矩形CFOI 的面积相等. 爱好数学的他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图中三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记为S 1、S 2、S 3,并测得S 2=6(单位:平方米),OG=GH=HI.(1)求S 1和S 3的值;(2)设T ()x,y 是弯道MN 上的任一点,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3)公园准备对区域MPOQN 内部进行绿化改选,在横坐标、纵坐标都是偶数的点处种植花木(区域边界上的点除外),已知MP=2米,NQ=3米.问一共能种植多少棵花木?26.如图,⊙O 的直径AC 与弦BD 相交于点F ,点E 是DB 延长线上一点,∠EAB=∠ADB.(1)求证:EA 是⊙O 的切线;(2)已知点B 是EF 的中点,求证: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F 相似;(3)已知AF=4,CF=2,在(2)的条件下,求AE 的长.2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为抛物线22y x 2nx n 2n =-+-+的顶点,过点(0,4)作x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P 、Q (点P 在Q 的左侧),PQ=4.(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点P 的坐标;(2)小丽发现:将抛物线22y x 2nx n 2n =-+-+绕着点P 旋转180°,所得新抛物线的顶点恰为坐标原点O ,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3)如图2,已知点A (1,0),以PA 为边作矩形PABC (点P 、A 、B 、C 按顺时针的方向排列),PA 1PB t=. ①写出C 点的坐标:C ( ▲ , ▲ )(坐标用含有t 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点C 在题(2)中旋转后的新抛物线上,求t 的值.28.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很多性质.现在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一条对角线翻折,会发现这其中还有更多的结论.【发现与证明】Y ABCD 中,AB≠BC ,将△ABC 沿AC 翻折至△AB′C ,连结B′D. 结论1:B′D ∥AC ;结论2:△AB′C 与Y ABCD 重叠部分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请利用图1证明结论1或结论2(只需证明一个结论).【应用与探究】在Y ABCD 中,已知∠B=30°,将△ABC 沿A C 翻折至△AB′C ,连结B′D.(1)如图1,若0AB D B ,5A 73'==∠ ,则∠ACB= ▲ °,BC= ▲ ;(2)如图2,AB 23=,BC=1,AB′与边CD 相交于点E ,求△AEC 的面积;(3)已知AB 23=,当BC 长为多少时,是△AB′D 直角三角形?。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卷副标题得分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a3+a3=a6B. (a3)2=a6C. a6÷a2=a3D. (ab)3=ab32.如图,将棱长为6的正方体截去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 B. C. D.3.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它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A. 第一B. 第二C. 第三D. 第四4.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C、D是半圆上的两点,∠ADC=106°,则∠CAB等于()A. 10°B. 14°C. 16°D. 26°5.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2+ax+4的图象上.则m−n的最大值等于()A. 154B. 4 C. −154D. −1746.如图①,AB=5,射线AM//BN,点C在射线BN上,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的对应点D落在射线BN上,点P,Q分别在射线AM、BN上,PQ//AB.设AP=x,QD=y.若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经过点E(9,2),则cos B的值等于()A. 25B. 12C. 35D. 7107.23的倒数等于______.8.使√x−2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9.分解因式:9x2−1=______.10.2020年我国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从2012年底到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93480000人,用科学记数法把93480000表示为______.11.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两根分别为______.12.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红球和1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______.13.圆锥底面圆半径为5,母线长为6,则圆锥侧面积等于______.14.点O是正五边形ABCDE的中心,分别以各边为直径向正五边形的外部作半圆,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如图).这个图案绕点O至少旋转______°后能与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15.根据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输出的值为______.16. 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位于对角线AC 下方的一点,∠1=∠2,则∠BPC 的度数为______°.17. 在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 ,3,6,8,12中再加入一个数,若这六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相等,则x 的值为______.18. 如图,在△ABC 中,BC =3,将△ABC 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 1B 1C 1,点P 、Q分别是AB 、A 1C 1的中点,PQ 的最小值等于______.19. (1)计算:4sin60°−√12+(√3−1)0;(2)化简(x +1)÷(1+1x ).20. (1)解方程:2x x+3=1x+3+1;(2)解不等式组:{4x +2>x −7,3(x −2)<4+x.21.如图,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1=∠B,点E、F分别在AB、BC上,BE=CD,BF=CA,连接EF.(1)求证:∠D=∠2;(2)若EF//AC,∠D=78°,求∠BAC的度数.22.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9.4%.某校数学社团成员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校八年级50名学生,对他们一周内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t(单位:小时)进行了调查,将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下表: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分组5≤t<66≤t<77≤t<88≤t<99小时及以上频数15m24n该样本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的这项数据,达到了22%.(1)求表格中n的值;(2)该校八年级共400名学生,估计其中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多少.23.智慧的中国古代先民发明了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丰富的含义.例如,符号“”有刚毅的含义,符号“”有愉快的含义.符号中的“”表示“阴”,“”表示“阳”,类似这样自上而下排成的三行符号还有其他的含义.所有这些三行符号中,每一行只有一个阴或一个阳,且出现阴、阳的可能性相同.(1)所有这些三行符号共有______种;(2)若随机画一个这样的三行符号,求“画出含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24.如图,点E与树AB的根部点A、建筑物CD的底部点C在一条直线上,AC=10m.小明站在点E处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30°,他从点E出发沿EC方向前进6m到点G 时,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45°,此时恰好看不到建筑物CD的顶部D(H、B、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已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求建筑物CD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2≈1.41,√3≈1.73.)的图象交于点A(n,2) 25.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8x和点B.(1)n=______,k=______;(2)点C在y轴正半轴上.∠ACB=90°,求点C的坐标;(3)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6.如图,▱ABCD中,∠ABC的平分线BO交边AD于点O,OD=4,以点O为圆心,OD长为半径作⊙O,分别交边DA、DC于点M、N.点E在边BC上,OE交⊙O于⏜的中点.点G,G为MN(1)求证:四边形ABEO为菱形;(2)已知cos∠ABC=1,连接AE,当AE与⊙O相切时,求AB的长.327.【算一算】如图①,点A、B、C在数轴上,B为AC的中点,点A表示−3,点B表示1,则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AC长等于______;【找一找】−1、如图②,点M、N、P、Q中的一点是数轴的原点,点A、B分别表示实数√22√2+1,Q是AB的中点,则点______是这个数轴的原点;2【画一画】如图③,点A、B分别表示实数c−n、c+n,在这个数轴上作出表示实数n的点E(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用一用】学校设置了若干个测温通道,学生进校都应测量体温,已知每个测温通道每分钟可检测a个学生.凌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设现在校门口有m个学生,每分钟又有b个学生到达校门口.如果开放3个通道,那么用4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如果开放4个通道,那么用2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在这些条件下,a、m、b会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爱思考的小华想到了数轴,如图④,他将4分钟内需要进校的人数m+4b记作+(m+4b),用点A表示;将2分钟内由4个开放通道检测后进校的人数,即校门口减少的人数8a记作−8a,用点B表示.①用圆规在小华画的数轴上分别画出表示+(m+2b)、−12a的点F、G,并写出+(m+2b)的实际意义;②写出a、m的数量关系:______.28.如图①,直线l经过点(4,0)且平行于y轴,二次函数y=ax2−2ax+c(a、c是常数,a<0)的图象经过点M(−1,1),交直线l于点N,图象的顶点为D,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直线DM、DN分别与x轴相交于A、B两点.(1)当a=−1时,求点N的坐标及AC的值;BC(2)随着a的变化,AC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BC(3)如图②,E是x轴上位于点B右侧的点,BC=2BE,DE交抛物线于点F.若FB=FE,求此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3+a3=2a3,因此选项A不正确;(a3)2=a3×2=a6,因此选项B正确;a6÷a2=a6−2=a4,因此选项C不正确;(ab)3=a3b3,因此选项D不正确;故选:B.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本题考查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方法是正确计算的前提.2.【答案】A【解析】解:从正面看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右上角是一个小正方形,故选:A.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3.【答案】D【解析】解:∵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该函数过点(0,3),∴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故选:D.根据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以得到k>0,与y轴的交点为(0,3),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该函数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不经过哪个象限,从而可以解答本题.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4.【答案】C【解析】解:连接BD,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ADB=90°,∴∠BDC =∠ADC −∠ADB =106°−90°=16°,∴∠CAB =∠BDC =16°.故选:C .连接BD ,如图,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DB =90°,则可计算出∠BDC =16°,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CAB 的度数.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5.【答案】C【解析】解:∵点P(m,n)在以y 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 =x 2+ax +4的图象上, ∴a =0,∴n =m 2+4,∴m −n =m −(m 2+4)=−m 2+m −4=−(m −12)2−154,∴当m =12时,m −n 取得最大值,此时m −n =−154,故选:C .根据题意,可以得到a 的值,m 和n 的关系,然后将m 、n 作差,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m −n 的最大值,本题得以解决.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 6.【答案】D【解析】解:∵AM//BN ,PQ//AB ,∴四边形ABQP 是平行四边形,∴AP =BQ =x ,由图②可得当x =9时,y =2,此时点Q 在点D 下方,且BQ =x =9时,y =2,如图①所示,∴BD=BQ−QD=x−y=7,∵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的对应点D落在射线BN上,∴BC=CD=12BD=72,AC⊥BD,∴cosB=BCAB =725=710,故选:D.由题意可得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P=BQ=x,由图象②可得当x=9时,y=2,此时点Q在点D下方,且BQ=x=9时,y=2,如图①所示,可求BD=7,由折叠的性质可求BC的长,由锐角三角函数可求解.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具体含义是本题的关键.7.【答案】32【解析】解:∵23×32=1,∴23的倒数是32,故答案为:32.根据倒数的意义求解即可.本题考查倒数的意义,理解乘积为1的两个数是互为倒数是正确求解的关键.8.【答案】x≥2【解析】解: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得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当被开方数x−2为非负数时,二次根式才有意义,列不等式求解.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概念:式子√a(a≥0)叫二次根式.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9.【答案】(3x+1)(3x−1)【解析】解:9x2−1,=(3x)2−12,=(3x+1)(3x−1).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熟记平方差公式的特点:两项平方项,符号相反是解题的关键.10.【答案】9.348×107【解析】解:93480000=9.348×107.故答案为:9.348×107.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是易错点,由于93480000有8位,所以可以确定n=8−1=7.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n值是关键.11.【答案】x1=0,x2=2【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简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可得.【解答】解:∵x2−2x=0,∴x(x−2)=0,∴x=0或x−2=0,解得x1=0,x2=2.12.【答案】56【解析】解:∵袋子中共有5+1=6个小球,其中红球有5个,∴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5,6.故答案为:56用红球的个数除以球的总个数即可得.本题主要考查概率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随机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13.【答案】30π×2π×5×6=30π.【解析】解:圆锥侧面积=12故答案为30π.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圆锥侧面积.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14.【答案】72【解析】解:连接OA,OE,则这个图形至少旋转∠AOE才能与原图象重合,∠AOE=360°=72°.5故答案为:72.直接利用旋转图形的性质进而得出旋转角.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图形,正确掌握旋转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5.【答案】19,【解析】解:当x=−3时,31+x=3−2=19故答案为:1.9利用代入法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本题考查代数式求值,用具体的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规定的运算,求出的结果即为代数式的值.16.【答案】13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CB=∠BAC=45°,可得∠2+∠BCP=45°=∠1+∠BCP,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BAC=45°,∴∠2+∠BCP=45°,∵∠1=∠2,∴∠1+∠BCP=45°,∵∠BPC=180°−∠1−∠BCP,∴∠BPC=135°,故答案为:135.17.【答案】1【解析】解: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3,6,8,12的中位数是6,∵再加入一个数,这六个数的中位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相等,∴加入的一个数是6,∵这六个数的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平均数相等,∴15(x+3+6+8+12)=16(x+3+6+6+8+12),解得x=1.故答案为:1.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是6,如果再加入一个数,变成了偶数个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由此可知加入的一个数是6,再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错误,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18.【答案】72【解析】解:取AC的中点M,A1B1的中点N,连接PM,MQ,NQ,PN,∵将△ABC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B1C1=BC=3,PN=5,∵点P、Q分别是AB、A1C1的中点,∴NQ=12B1C1=32,∴5−32≤PQ≤5+32,即72≤PQ≤132,∴PQ的最小值等于72,故答案为:72.取AC的中点M,A1B1的中点N,连接PM,MQ,NQ,PN,根据平移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到结论.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答案】解:(1)原式=4×√32−2√3+1=2√3−2√3+1=1;(2)原式=(x+1)÷(xx +1x)=(x+1)÷x+1x=(x+1)⋅xx+1=x.【解析】(1)先代入三角函数值、化简二次根式、计算零指数幂,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加减可得;(2)先计算括号内分式的加法,再将除法转化为乘法,最后约分即可得.本题主要考查分式和实数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20.【答案】解:(1)2xx+3=1x+3+1,2x=1+x+3,2x −x =1+3,x =4,经检验,x =4是原方程的解,∴此方程的解是x =4;(2){4x +2>x −7①3(x −2)<4+x②, ①4x −x >−2−7,3x >−9,x >−3;②3x −6<4+x ,3x −x <4+6,2x <10,x <5,∴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x <5.【解析】(1)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2)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其解集,然后根据是否存在公共部分求解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以及不等式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答案】证明:(1)在△BEF 和△CDA 中,{BE =CD ∠B =∠1BF =CA,∴△BEF≌△CDA(SAS),∴∠D =∠2;(2)∵∠D =∠2,∠D =78°,∴∠D =∠2=78°,∵EF//AC ,∴∠2=∠BAC=78°.【解析】(1)由“SAS”可证△BEF≌△CDA,可得∠D=∠2;(2)由(1)可得∠D=∠2=78°,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BAC=78°.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BEF≌△CDA是本题的关键.22.【答案】解:(1)n=50×22%=11;(2)m=50−1−5−24−11=9,=72(人).所以估计该校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400×950求解可得;【解析】(1)根据频率=频数总体数量(2)先根据频数的和是50及n的值求出m的值,再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所占比例即可得.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样本估计总体及频数(率)分布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频率=频数、频数的和是50.总体数量23.【答案】8【解析】解:(1)根据题意画图如下:共有8种等可能的情况数,故答案为:8;(2)根据第(1)问一个阴、两个阳的共有3种,.则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是38(1)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即可;(2)根据(1)列举的结果数和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此题考查的是用列举法求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4.【答案】解:如图,延长FH,交CD于点M,交AB于点N,∵∠BHN=45°,BA⊥MH,则BN=NH,设BN=NH=x,∵HF=6,∠BFN=30°,∴tan∠BFN=BNNF =BNNH+HF,即tan30°=xx+6,解得x=8.19,根据题意可知:DM=MH=MN+NH,∵MN=AC=10,则DM=10+8.19=18.19,∴CD=DM+MC=DM+EF=18.19+1.6=19.79≈19.8(m).答:建筑物CD的高度约为19.8m.【解析】延长FH,交CD于点M,交AB于点N,求CD,只需求出DM即可,即只要求出HN就可以,在Rt△BNF中,设BN=NH=x,则根据tan∠BFN=BNNF就可以求出x的值,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可求得CD的长.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仰角俯角定义.25.【答案】−4−12【解析】解:(1)把A(n,2)代入反比例函数y=−8x中,得n=−4,∴A(−4,2),把A(−4,2)代入正比例函数y=kx(k≠0)中,得k=−12,故答案为:−4;−12;(2)过A作AD⊥y轴于D,过B作BE⊥y轴于E,∵A(−4,2),∴根据双曲线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B(4,−2),设C(0,b),则CD=b−2,AD=4,BE=E,CE=b+2,∵∠ACO+∠OCB=90°,∠OCB+∠CBE=90°,∴∠ACO=∠CBE,∵∠ADC=∠CEB=90°,∴△ACD∽△CBE,∴CDBE =ADCE,即b−24=4b+2,解得,b=2√5,或b=−2√5(舍),∴C(0,2√5);(3)如图2,过A作AM⊥x轴于M,过B作BN⊥x轴于N,在x轴上原点的两旁取两点P1,P2,使得OP1=OP2=OA=OB,∴OP1=OP2=OA=√42+22=2√5,∴P1(−2√5,0),P2(2√5,0),∵OP1=OP2=OA=OB,∴四边形AP1BP2为矩形,∴AP1⊥P1B,AP2⊥BP2,∵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P点必在P1的左边或P2的右边,∴m<−2√5或m>2√5.(1)把A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n,再把求得的A点坐标代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k;(2)可设点C(0,b),只要求出b的值就行,求值一般的方法是相似和勾股定理,此题用相似,只需证明△ACD∽△CBE即可;(3)在x轴上找到点P1,P2,使AP1⊥P1B,AP2⊥BP2,则点P在P1的左边,在P2的右边就符合要求了.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判定,待定系数法,第(2)小题关键是证明相似三角形,第(3)小题关键在于构造矩形.⏜的中点,26.【答案】解:(1)证明:∵G为MN∴∠MOG=∠MDN.∵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BE,∠MDN+∠A=180°,∴∠MOG+∠A=180°,∴AB//OE,∴四边形ABEO是平行四边形.∵BO平分∠ABE,∴∠ABO=∠OBE,又∵∠OBE=∠AOB,∴∠ABO=∠AOB,∴AB=AO,∴四边形ABEO为菱形;(2)如图,过点O作OP⊥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O作OQ⊥BC于点Q,设AE交OB于点F,则∠PAO=∠ABC,设AB=AO=OE=x,则∵cos∠ABC=13,∴cos∠PAO=13,∴PAAO =13,∴PA=13x,∴OP=OQ=2√2 3x当AE与⊙O相切时,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知F为切点,∴由勾股定理得:(43x)2+(2√23x)2=82,解得:x=2√6(舍负).∴AB的长为2√6.【解析】(1)先由G为MN⏜的中点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得出∠MOG=∠MDN,再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O//BE,∠MDN+∠A=180°,进而判定四边形ABEO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AB=AO,则可得结论;(2)过点O作OP⊥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O作OQ⊥BC于点Q,设AB=AO=OE=x,则由cos∠ABC=13,可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出PA、OP及OQ,由勾股定理得关于x的方程,解得x的值即可.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切线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7.【答案】5 8 N m=4a【解析】解:(1)【算一算】:记原点为O,∵AB=1−(−3)=4,∴AB=BC=4,∴OC=OB+BC=5,AC=2AB=8.所以点C表示的数为5,AC长等于8.故答案为:5,8;(2)【找一找】:记原点为O,∵AB=√22+1−(√22−1)=2,∴AQ=BQ=1,∴OQ=OB−BQ=√22+1−1=√22,∴N为原点.故答案为:N.(3)【画一画】:记原点为O,由AB=c+n−(c−n)=2n,作AB的中点M,得AM=BM=n,以点O为圆心,AM=n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E,则点E即为所求;(4)【用一用】:在数轴上画出点F,G;2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为:m=4a.∵4分钟内开放3个通道可使学生全部进校,∴m+4b=3×a×4,即m+4b=12a(Ⅰ);∵2分钟内开放4个通道可使学生全部进校,∴m+2b=4×a×2,即m+2b=8a(Ⅱ);①以O为圆心,OB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F,则点F即为所求.作OB的中点E,则OE=BE=4a,在数轴负半轴上用圆规截取OG=3OE=12a,则点G即为所求.+(m+2b)的实际意义:2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②方程(Ⅱ)×2−方程(Ⅰ)得:m=4a.故答案为:m=4a.(1)根据数轴上点A对应−3,点B对应1,求得AB的长,进而根据AB=BC可求得AC 的长以及点C表示的数;(2)可设原点为O,根据条件可求得AB中点表示的数以及线段AB的长度,根据AB=2,可得AQ=BQ=1,结合OQ的长度即可确定N为数轴的原点;(3)设AB的中点为M,先求得AB的长度,得到AM=BM=n,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作图即可;(4)①根据每分钟进校人数为b,每个通道每分钟进入人数为a,列方程组{m+4b=12am+2b=8a,根据m+2b=OF,m+4b=12a,即可画出F,G点,其中m+2b表示两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②解①中的方程组,即可得到m=4a.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实数与数轴、作图−复杂作图,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28.【答案】解:(1)分别过点M、N作ME⊥CD于点E,NF⊥DC于点F,∵ME//FN//x轴,∴△DME∽△DAC,△DCB∽△DFN,∴MEAC =DEDC,BCFN=DCDF,∵a=−1,则y=−x2+2x+c,将M(−1,1)代入上式并解得:c=4,∴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4,则点D(1,5),N(4,−4),则ME=2,DE=4,DC=5,FN=3,DF=9,∴2AC =45,BC3=59,解得:AC=52,BC=53,∴ACBC =32;(2)不变,理由:∵y=ax2−2ax+c过点M(−1,1),则a+2a+c=1,解得:c=1−2a,∴y=ax2−2ax+(1−2a),∴点D(1,1−4a),N(4,1+5a),∴ME=2,DE=−4a,由(1)的结论得:AC=1−4a−2a ,BC=1−4a−3a,∴ACBC =32;(3)过点F作FH⊥x轴于点H,则FH//l,则△FHE∽△DCE,∵FB=FE,FH⊥BE,∴BH=HE,∵BC=2BE,则CE=6HE,∵CD=1−4a,∴FH=1−4a6,∵BC=4a−13a,∴CH=54×4a−13a=20a−512a,∴F(53−512a+1,16−23a),将点F的坐标代入y=ax2−2ax+(1−3a)=a(x+1)(x−3)+1得:1 6−23a=a(53−512a+1+1)(53−512a+1−3)+1,解得:a=−54或14(舍弃),经检验a=−54,故y=−54x2+52x+194.【解析】(1)证明△DME∽△DAC,△DCB∽△DFN,则MEAC =DEDC,BCFN=DCDF,求出AC=52,BC=53,即可求解;(2)点D(1,1−4a),N(4,1+5a),则ME=2,DE=−4a,由(1)的结论得:AC=1−4a−2a,BC=1−4a−3a,即可求解;(3)利用△FHE∽△DCE,求出F(53−512a,16−23a),即可求解.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等,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3+a3=a6B.(a3)2=a6C.a6÷a2=a3D.(ab)3=ab3 2.(3分)如图,将棱长为6的正方体截去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B.C.D.3.(3分)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它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4.(3分)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C、D是半圆上的两点,∠ADC=106°,则∠CAB等于()A.10°B.14°C.16°D.26°5.(3分)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2+ax+4的图象上.则m﹣n的最大值等于()A.B.4C.﹣D.﹣6.(3分)如图①,AB=5,射线AM∥BN,点C在射线BN上,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的对应点D落在射线BN上,点P,Q分别在射线AM、BN上,PQ∥AB.设AP=x,QD=y.若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经过点E(9,2),则cos B的值等于()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7.(2分)的倒数等于.8.(2分)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9.(2分)分解因式:9x2﹣1=.10.(2分)2020年我国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从2012年底到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93480000人,用科学记数法把93480000表示为.11.(2分)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两根分别为.12.(2分)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红球和1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13.(2分)圆锥底面圆半径为5,母线长为6,则圆锥侧面积等于.14.(2分)点O是正五边形ABCDE的中心,分别以各边为直径向正五边形的外部作半圆,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如图).这个图案绕点O至少旋转°后能与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15.(2分)根据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输出的值为.16.(2分)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内位于对角线AC下方的一点,∠1=∠2,则∠BPC 的度数为°.17.(2分)在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3,6,8,12中再加入一个数,若这六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相等,则x的值为.18.(2分)如图,在△ABC中,BC=3,将△ABC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点P、Q分别是AB、A1C1的中点,PQ的最小值等于.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19.(8分)(1)计算:4sin60°﹣+(﹣1)0;(2)化简(x+1)÷(1+).20.(10分)(1)解方程:=+1;(2)解不等式组:21.(6分)如图,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1=∠B,点E、F分别在AB、BC上,BE=CD,BF=CA,连接EF.(1)求证:∠D=∠2;(2)若EF∥AC,∠D=78°,求∠BAC的度数.22.(6分)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9.4%.某校数学社团成员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校八年级50名学生,对他们一周内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t(单位:小时)进行了调查,将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下表:平均每天的睡5≤t<66≤t<77≤t<88≤t<99小时及以上眠时间分组频数15m24n 该样本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的这项数据,达到了22%.(1)求表格中n的值;(2)该校八年级共400名学生,估计其中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多少.23.(6分)智慧的中国古代先民发明了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丰富的含义.例如,符号“”有刚毅的含义,符号“”有愉快的含义.符号中的“”表示“阴”,“”表示“阳”,类似这样自上而下排成的三行符号还有其他的含义.所有这些三行符号中,每一行只有一个阴或一个阳,且出现阴、阳的可能性相同.(1)所有这些三行符号共有种;(2)若随机画一个这样的三行符号,求“画出含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24.(6分)如图,点E与树AB的根部点A、建筑物CD的底部点C在一条直线上,AC=10m.小明站在点E处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30°,他从点E出发沿EC方向前进6m到点G时,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45°,此时恰好看不到建筑物CD的顶部D(H、B、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已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求建筑物CD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1.41,≈1.73.)25.(6分)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 (n,2)和点B.(1)n=,k=;(2)点C在y轴正半轴上.∠ACB=90°,求点C的坐标;(3)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6.(8分)如图,▱ABCD中,∠ABC的平分线BO交边AD于点O,OD=4,以点O为圆心,OD长为半径作⊙O,分别交边DA、DC于点M、N.点E在边BC上,OE交⊙O 于点G,G为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ABEO为菱形;(2)已知cos∠ABC=,连接AE,当AE与⊙O相切时,求AB的长.27.(11分)【算一算】如图①,点A、B、C在数轴上,B为AC的中点,点A表示﹣3,点B表示1,则点C 表示的数为,AC长等于;【找一找】如图②,点M、N、P、Q中的一点是数轴的原点,点A、B分别表示实数﹣1、+1,Q是AB的中点,则点是这个数轴的原点;【画一画】如图③,点A、B分别表示实数c﹣n、c+n,在这个数轴上作出表示实数n的点E(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用一用】学校设置了若干个测温通道,学生进校都应测量体温,已知每个测温通道每分钟可检测a 个学生.凌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设现在校门口有m个学生,每分钟又有b个学生到达校门口.如果开放3个通道,那么用4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如果开放4个通道,那么用2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在这些条件下,a、m、b会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爱思考的小华想到了数轴,如图④,他将4分钟内需要进校的人数m+4b记作+(m+4b),用点A表示;将2分钟内由4个开放通道检测后进校的人数,即校门口减少的人数8a记作﹣8a,用点B表示.①用圆规在小华画的数轴上分别画出表示+(m+2b)、﹣12a的点F、G,并写出+(m+2b)的实际意义;②写出a、m的数量关系:.28.(11分)如图①,直线l经过点(4,0)且平行于y轴,二次函数y=ax2﹣2ax+c(a、c是常数,a<0)的图象经过点M(﹣1,1),交直线l于点N,图象的顶点为D,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直线DM、DN分别与x轴相交于A、B两点.(1)当a=﹣1时,求点N的坐标及的值;(2)随着a的变化,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E是x轴上位于点B右侧的点,BC=2BE,DE交抛物线于点F.若FB=FE,求此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3+a3=a6B.(a3)2=a6C.a6÷a2=a3D.(ab)3=ab3【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a3+a3=2a3,因此选项A不正确;(a3)2=a3×2=a6,因此选项B正确;a6÷a2=a6﹣2=a4,因此选项C不正确;(ab)3=a3b3,因此选项D不正确;故选:B.2.(3分)如图,将棱长为6的正方体截去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后,得到一个新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B.C.D.【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可得答案.【解答】解:从正面看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右上角是一个小正方形,故选:A.3.(3分)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它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以得到k>0,与y轴的交点为(0,3),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该函数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不经过哪个象限,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一次函数y=kx+3(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该函数过点(0,3),∴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故选:D.4.(3分)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C、D是半圆上的两点,∠ADC=106°,则∠CAB等于()A.10°B.14°C.16°D.26°【分析】连接BD,如图,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DB=90°,则可计算出∠BDC=16°,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CAB的度数.【解答】解:连接BD,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ADB=90°,∴∠BDC=∠ADC﹣∠ADB=106°﹣90°=16°,∴∠CAB=∠BDC=16°.故选:C.5.(3分)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2+ax+4的图象上.则m﹣n的最大值等于()A.B.4C.﹣D.﹣【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a的值,m和n的关系,然后将m、n作差,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m﹣n的最大值,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2+ax+4的图象上,∴a=0,∴n=m2+4,∴m﹣n=m﹣(m2+4)=﹣m2+m﹣4=﹣(m﹣)2﹣,∴当m=时,m﹣n取得最大值,此时m﹣n=﹣,故选:C.6.(3分)如图①,AB=5,射线AM∥BN,点C在射线BN上,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的对应点D落在射线BN上,点P,Q分别在射线AM、BN上,PQ∥AB.设AP=x,QD=y.若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经过点E(9,2),则cos B的值等于()A.B.C.D.【分析】由题意可得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P=BQ=x,由图象②可得当x =9时,y=2,此时点Q在点D下方,且BQ=x=9时,y=2,如图①所示,可求BD =7,由折叠的性质可求BC的长,由锐角三角函数可求解.【解答】解:∵AM∥BN,PQ∥AB,∴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AP=BQ=x,由图②可得当x=9时,y=2,此时点Q在点D下方,且BQ=x=9时,y=2,如图①所示,∴BD=BQ﹣QD=x﹣y=7,∵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点B的对应点D落在射线BN上,∴BC=CD=BD=,AC⊥BD,∴cos B===,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7.(2分)的倒数等于.【分析】根据倒数的意义求解即可.【解答】解:∵×=1,∴的倒数是,故答案为:.8.(2分)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x≥2.【分析】当被开方数x﹣2为非负数时,二次根式才有意义,列不等式求解.【解答】解: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得x﹣2≥0,解得x≥2.9.(2分)分解因式:9x2﹣1=(3x+1)(3x﹣1).【分析】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9x2﹣1,=(3x)2﹣12,=(3x+1)(3x﹣1).10.(2分)2020年我国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从2012年底到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93480000人,用科学记数法把93480000表示为9.348×107.【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 的值是易错点,由于93480000有8位,所以可以确定n=8﹣1=7.【解答】解:93480000=9.348×107.故答案为:9.348×107.11.(2分)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两根分别为x1=0,x2=2.【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可得.【解答】解:∵x2﹣2x=0,∴x(x﹣2)=0,∴x=0或x﹣2=0,解得x1=0,x2=2.12.(2分)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红球和1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分析】用红球的个数除以球的总个数即可得.【解答】解:∵袋子中共有5+1=6个小球,其中红球有5个,∴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故答案为:.13.(2分)圆锥底面圆半径为5,母线长为6,则圆锥侧面积等于30π.【分析】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圆锥侧面积.【解答】解:圆锥侧面积=×2π×5×6=30π.故答案为30π.14.(2分)点O是正五边形ABCDE的中心,分别以各边为直径向正五边形的外部作半圆,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如图).这个图案绕点O至少旋转72°后能与原来的图案互相重合.【分析】直接利用旋转图形的性质进而得出旋转角.【解答】解:连接OA,OE,则这个图形至少旋转∠AOE才能与原图象重合,∠AOE==72°.故答案为:72.15.(2分)根据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输出的值为.【分析】利用代入法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当x=﹣3时,31+x=3﹣2=,故答案为:.16.(2分)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内位于对角线AC下方的一点,∠1=∠2,则∠BPC 的度数为135°.【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CB=∠BAC=45°,可得∠2+∠BCP=45°=∠1+∠BCP,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BAC=45°,∴∠2+∠BCP=45°,∵∠1=∠2,∴∠1+∠BCP=45°,∵∠BPC=180°﹣∠1﹣∠BCP,∴∠BPC=135°,故答案为:135.17.(2分)在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3,6,8,12中再加入一个数,若这六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相等,则x的值为1.【分析】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是6,如果再加入一个数,变成了偶数个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由此可知加入的一个数是6,再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3,6,8,12的中位数是6,∵再加入一个数,这六个数的中位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相等,∴加入的一个数是6,∵这六个数的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平均数相等,∴(x+3+6+8+12)=(x+3+6+6+8+12),解得x=1.故答案为:1.18.(2分)如图,在△ABC中,BC=3,将△ABC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点P、Q分别是AB、A1C1的中点,PQ的最小值等于.【分析】取AC的中点M,A1B1的中点N,连接PM,MQ,NQ,PN,根据平移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取AC的中点M,A1B1的中点N,连接PM,MQ,NQ,PN,∵将△ABC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B1C1=BC=3,PN=5,∵点P、Q分别是AB、A1C1的中点,∴NQ=B1C1=,∴5﹣≤PQ≤5+,即≤PQ≤,∴PQ的最小值等于,故答案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19.(8分)(1)计算:4sin60°﹣+(﹣1)0;(2)化简(x+1)÷(1+).【分析】(1)先代入三角函数值、化简二次根式、计算零指数幂,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加减可得;(2)先计算括号内分式的加法,再将除法转化为乘法,最后约分即可得.【解答】解:(1)原式=4×﹣2+1=2﹣2+1=1;(2)原式=(x+1)÷(+)=(x+1)÷=(x+1)•=x.20.(10分)(1)解方程:=+1;(2)解不等式组:【分析】(1)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2)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其解集,然后根据是否存在公共部分求解即可.【解答】解:(1)=+1,2x=1+x+3,2x﹣x=1+3,x=4,经检验,x=4是原方程的解,∴此方程的解是x=4;(2),①4x﹣x>﹣2﹣7,3x>﹣9,x>﹣3;②3x﹣6<4+x,3x﹣x<4+6,2x<10,x<5,∴不等式组的解集是﹣3<x<5.21.(6分)如图,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1=∠B,点E、F分别在AB、BC上,BE=CD,BF=CA,连接EF.(1)求证:∠D=∠2;(2)若EF∥AC,∠D=78°,求∠BAC的度数.【分析】(1)由“SAS”可证△BEF≌△CDA,可得∠D=∠2;(2)由(1)可得∠D=∠2=78°,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BAC=78°.【解答】证明:(1)在△BEF和△CDA中,,∴△BEF≌△CDA(SAS),∴∠D=∠2;(2)∵∠D=∠2,∠D=78°,∴∠D=∠2=78°,∵EF∥AC,∴∠2=∠BAC=78°.22.(6分)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9.4%.某校数学社团成员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校八年级50名学生,对他们一周内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t(单位:小时)进行了调查,将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下表:平均每天的睡5≤t<66≤t<77≤t<88≤t<99小时及以上眠时间分组频数15m24n 该样本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的这项数据,达到了22%.(1)求表格中n的值;(2)该校八年级共400名学生,估计其中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多少.【分析】(1)根据频率=求解可得;(2)先根据频数的和是50及n的值求出m的值,再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所占比例即可得.【解答】解:(1)n=50×22%=11;(2)m=50﹣1﹣5﹣24﹣11=9,所以估计该校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t<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400×=72(人).23.(6分)智慧的中国古代先民发明了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丰富的含义.例如,符号“”有刚毅的含义,符号“”有愉快的含义.符号中的“”表示“阴”,“”表示“阳”,类似这样自上而下排成的三行符号还有其他的含义.所有这些三行符号中,每一行只有一个阴或一个阳,且出现阴、阳的可能性相同.(1)所有这些三行符号共有8种;(2)若随机画一个这样的三行符号,求“画出含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即可;(2)根据(1)列举的结果数和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根据题意画图如下:共有8种等可能的情况数,故答案为:8;(2)根据第(1)问一个阴、两个阳的共有3种,则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是.24.(6分)如图,点E与树AB的根部点A、建筑物CD的底部点C在一条直线上,AC=10m.小明站在点E处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30°,他从点E出发沿EC方向前进6m到点G时,观测树顶B的仰角为45°,此时恰好看不到建筑物CD的顶部D(H、B、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已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求建筑物CD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1.41,≈1.73.)【分析】延长FH,交CD于点M,交AB于点N,求CD,只需求出DM即可,即只要求出HN就可以,在Rt△BNF中,设BN=NH=x,则根据tan∠BFN=就可以求出x 的值,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可求得CD的长.【解答】解:如图,延长FH,交CD于点M,交AB于点N,∵∠BHN=45°,BA⊥MH,则BN=NH,设BN=NH=x,∵HF=6,∠BFN=30°,∴tan∠BFN==,即tan30°=,解得x=8.19,根据题意可知:DM=MH=MN+NH,∵MN=AC=10,则DM=10+8.19=18.19,∴CD=DM+MC=DM+EF=18.19+1.6=19.79≈19.8(m).答:建筑物CD的高度约为19.8m.25.(6分)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 (n,2)和点B.(1)n=﹣4,k=﹣;(2)点C在y轴正半轴上.∠ACB=90°,求点C的坐标;(3)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n,再把求得的A点坐标代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k;(2)可设点C(0,b),只要求出b的值就行,求值一般的方法是相似和勾股定理,此题用相似,只需证明△ACD∽△CBE即可;(3)在x轴上找到点P1,P2,使AP1⊥P1B,AP2⊥BP2,则点P在P1的左边,在P2的右边就符合要求了.【解答】解:(1)把A(n,2)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得n=﹣4,∴A(﹣4,2),把A(﹣4,2)代入正比例函数y=kx(k≠0)中,得k=﹣,故答案为:﹣4;﹣;(2)过A作AD⊥y轴于D,过B作BE⊥y轴于E,∵A(﹣4,2),∴根据双曲线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B(4,﹣2),设C(0,b),则CD=b﹣2,AD=4,BE=E,CE=b+2,∵∠ACO+∠OCB=90°,∠OCB+∠CBE=90°,∴∠ACO=∠CBE,∵∠ADC=∠CEB=90°,∴△ACD∽△CBE,∴,即,解得,b=2,或b=﹣2(舍),∴C(0,2);另一解法:∵A(﹣4,2),∴根据双曲线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B(4,﹣2),∴,∵∠ACB=90°,OA=OB,∴,∴);(3)如图2,过A作AM⊥x轴于M,过B作BN⊥x轴于N,在x轴上原点的两旁取两点P1,P2,使得OP1=OP2=OA=OB,∴,∴P1(﹣2,0),P2(2,0),∵OP1=OP2=OA=OB,∴四边形AP1BP2为矩形,∴AP1⊥P1B,AP2⊥BP2,∵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P点必在P1的左边或P2的右边,∴m<﹣2或m>2.另一解法:在x轴上原点的两旁取两点P1,P2,使得∠AP1B=∠AP2B=90°,则,∴,∵点P(m,0)在x轴上,∠APB为锐角,∴P点必在P1的左边或P2的右边,∴m<﹣2或m>2.26.(8分)如图,▱ABCD中,∠ABC的平分线BO交边AD于点O,OD=4,以点O为圆心,OD长为半径作⊙O,分别交边DA、DC于点M、N.点E在边BC上,OE交⊙O 于点G,G为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ABEO为菱形;(2)已知cos∠ABC=,连接AE,当AE与⊙O相切时,求AB的长.【分析】(1)先由G为的中点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得出∠MOG=∠MDN,再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O∥BE,∠MDN+∠A=180°,进而判定四边形ABEO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AB=AO,则可得结论;(2)过点O作OP⊥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O作OQ⊥BC于点Q,设AB=AO=OE=x,则由cos∠ABC=,可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出P A、OP及OQ,由勾股定理得关于x的方程,解得x的值即可.【解答】解:(1)证明:∵G为的中点,∴∠MOG=∠MDN.∵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BE,∠MDN+∠A=180°,∴∠MOG+∠A=180°,∴AB∥OE,∴四边形ABEO是平行四边形.∵BO平分∠ABE,∴∠ABO=∠OBE,又∵∠OBE=∠AOB,∴∠ABO=∠AOB,∴AB=AO,∴四边形ABEO为菱形;(2)如图,过点O作OP⊥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O作OQ⊥BC于点Q,设AE交OB于点F,则∠P AO=∠ABC,设AB=AO=OE=x,则∵cos∠ABC=,∴cos∠P AO=,∴=,∴P A=x,∴OP=OQ=x当AE与⊙O相切时,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知F为切点,∴由勾股定理得:+=82,解得:x=2(舍负).∴AB的长为2.27.(11分)【算一算】如图①,点A、B、C在数轴上,B为AC的中点,点A表示﹣3,点B表示1,则点C 表示的数为5,AC长等于8;【找一找】如图②,点M、N、P、Q中的一点是数轴的原点,点A、B分别表示实数﹣1、+1,Q是AB的中点,则点N是这个数轴的原点;【画一画】如图③,点A、B分别表示实数c﹣n、c+n,在这个数轴上作出表示实数n的点E(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用一用】学校设置了若干个测温通道,学生进校都应测量体温,已知每个测温通道每分钟可检测a 个学生.凌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设现在校门口有m个学生,每分钟又有b个学生到达校门口.如果开放3个通道,那么用4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如果开放4个通道,那么用2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在这些条件下,a、m、b会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爱思考的小华想到了数轴,如图④,他将4分钟内需要进校的人数m+4b记作+(m+4b),用点A表示;将2分钟内由4个开放通道检测后进校的人数,即校门口减少的人数8a记作﹣8a,用点B表示.①用圆规在小华画的数轴上分别画出表示+(m+2b)、﹣12a的点F、G,并写出+(m+2b)的实际意义;②写出a、m的数量关系:m=4a.【分析】(1)根据数轴上点A对应﹣3,点B对应1,求得AB的长,进而根据AB=BC 可求得AC的长以及点C表示的数;(2)可设原点为O,根据条件可求得AB中点表示的数以及线段AB的长度,根据AB=2,可得AQ=BQ=1,结合OQ的长度即可确定N为数轴的原点;(3)设AB的中点为M,先求得AB的长度,得到AM=BM=n,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作图即可;(4)①根据每分钟进校人数为b,每个通道每分钟进入人数为a,列方程组,根据m+2b=OF,m+4b=12a,即可画出F,G点,其中m+2b表示两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②解①中的方程组,即可得到m=4a.【解答】解:(1)【算一算】:记原点为O,∵AB=1﹣(﹣3)=4,∴AB=BC=4,∴OC=OB+BC=5,AC=2AB=8.所以点C表示的数为5,AC长等于8.故答案为:5,8;(2)【找一找】:记原点为O,∵AB=+1﹣(﹣1)=2,∴AQ=BQ=1,∴OQ=OB﹣BQ=+1﹣1=,∴N为原点.故答案为:N.(3)【画一画】:记原点为O,由AB=c+n﹣(c﹣n)=2n,作AB的中点M,得AM=BM=n,以点O为圆心,AM=n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E,则点E即为所求;(4)【用一用】:在数轴上画出点F,G;2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为:m=4a.∵4分钟内开放3个通道可使学生全部进校,∴m+4b=3×a×4,即m+4b=12a(Ⅰ);∵2分钟内开放4个通道可使学生全部进校,∴m+2b=4×a×2,即m+2b=8a(Ⅱ);①以O为圆心,OB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F,则点F即为所求.作OB的中点E,则OE=BE=4a,在数轴负半轴上用圆规截取OG=3OE=12a,则点G即为所求.+(m+2b)的实际意义:2分钟后,校门口需要进入学校的学生人数;②方程(Ⅱ)×2﹣方程(Ⅰ)得:m=4a.故答案为:m=4a.28.(11分)如图①,直线l经过点(4,0)且平行于y轴,二次函数y=ax2﹣2ax+c(a、c是常数,a<0)的图象经过点M(﹣1,1),交直线l于点N,图象的顶点为D,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直线DM、DN分别与x轴相交于A、B两点.(1)当a=﹣1时,求点N的坐标及的值;(2)随着a的变化,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E是x轴上位于点B右侧的点,BC=2BE,DE交抛物线于点F.若FB=FE,求此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分析】(1)证明△DME∽△DAC,△DCB∽△DFN,则,,求出AC =,BC=,即可求解;(2)点D(1,1﹣4a),N(4,1+5a),则ME=2,DE=﹣4a,由(1)的结论得:AC =,BC=,即可求解;(3)利用△FHE∽△DCE,求出F(﹣,﹣a),即可求解.【解答】解:(1)分别过点M、N作ME⊥CD于点E,NF⊥DC于点F,∵ME∥FN∥x轴,∴△DME∽△DAC,△DCB∽△DFN,∴,,∵a=﹣1,则y=﹣x2+2x+c,将M(﹣1,1)代入上式并解得:c=4,∴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4,则点D(1,5),N(4,﹣4),则ME=2,DE=4,DC=5,FN=3,DF=9,∴,解得:AC=,BC=,∴=;(2)不变,理由:∵y=ax2﹣2ax+c过点M(﹣1,1),则a+2a+c=1,解得:c=1﹣2a,∴y=ax2﹣2ax+(1﹣2a),∴点D(1,1﹣4a),N(4,1+5a),∴ME=2,DE=﹣4a,由(1)的结论得:AC=,BC=,∴=;(3)过点F作FH⊥x轴于点H,则FH∥l,则△FHE∽△DCE,∵FB=FE,FH⊥BE,∴BH=HE,∵BC=2BE,则CE=6HE,∵CD=1﹣4a,∴FH=,∵BC=,∴CH=×=,∴F(﹣+1,﹣a),将点F的坐标代入y=ax2﹣2ax+(1﹣3a)=a(x+1)(x﹣3)+1得:﹣a=a(﹣+1+1)(﹣+1﹣3)+1,解得:a=﹣或(舍弃),经检验a=﹣,故y=﹣x2+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使2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9. 分解因式:2
91x -= .
10. 2020年我国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从2012年底到2019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93480000人,用科学记数法把93480000表示为 .
11. 一元二次方程220x x -=的两根分别为 .
12. 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红球和1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等于 .
13. 圆锥底面圆半径为5,母线长为6,则圆锥侧面积等于 .
14. 点O 是正五边形ABCDE 的中心,分别以各边为直径向正五边形的外部作半圆,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如图). 这个团绕点O 至少旋转 °后能与原来的图案相互重合.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8题)
15. 根据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输出的值为 .
16. 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位于对角线AC 下方的一点,∠1=∠2,则∠BPC 的度数为 .
17. 在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数x ,3,6,8,12中再加入一个数,若这六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与原来五个数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相等,则x 的值为 .
18. 如图,在△ABC 中,BC =3,将△ABC 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 1B 1C 1,点P 、Q 分别是AB 、A 1C 1的中点,PQ 的最小值等于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8分.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 19. (8分)(1)计算:)
4sin 601231-;(2)化简:()111x x ⎛⎫
+÷+ ⎪⎝⎭
20. (10分)(1)解方程:21133x x x =+++;(2)解不等式组:()427
324x x x x
+>-⎧⎪⎨-<+⎪⎩
21. (6分)如图,AC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1=∠B ,点E 、F 分别在AB 、BC 上BE =CD ,BF =CA ,连接EF.
(1) 求证:∠D =∠2;
(2) 若EF ∥AC ,∠D =78°,求∠BAC 的度数.
22. (6分)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9.4%. 某校数学社团成员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本校八年级50名学生,对他们一周内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t (单位:小时)进行了调查,将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下表:
该样本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达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的这项数据,达到了22%. (1)求表格中n 的值;
(2)该校八年级共400名学生,估计其中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 t <8这个范围内的人数是多少.
23. (6分)智慧的中国古代先民发现了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丰富的含义. 例如,符号“”有刚毅的含义,符号
“
”有愉快的含义. 符号中的“
”表示“阴”,“
”表示“阳”,类似这样自上而下排成的三行符号还
有其他的含义. 所有这些三行符号中,每一行只有一个阴或一个阳,且出现阴、阳的可能性相同. (1)所有这些三行符号共有 种;
(2)若随机画一个这样的三行符号,求“画出含有一个阴和两个阳的三行符号”的概率.
24. (6分)如图,点E 与树AB 的根部点A 、建筑物CD 的底部点C 在一条直线上,AC =10 m.小明站在点E 处观测树顶B 的仰角为30°,他从点E 出发沿EC 方向前进6 m 到点G 时,观测树顶B 的仰角为45°,此时恰好看不到建筑物CD 的顶部D (H 、B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已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 ,求建筑物CD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 ).2 1.41≈3 1.73≈)
25. (6分)如图,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8
y x
=-的图像交于点A (n ,2)和点B. (1)n = ,k = ;
(2)点C 在y 轴正半轴上,∠ACB =90°,求点C 的坐标;
(3)点P (m ,0)在x 轴上,∠APB 为锐角,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26. (8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的平分线BO 交边AD 于点O ,OD =4,以点O 为圆心,OD 长为半径作
O ,分别交边DA 、DC 于点M 、N. 点E 在边BC 上,OE 交O 于点G ,G 为MN 的中点.
(1) 求证:四边形ABEO 为菱形; (2) 已知1
cos 3
ABC ∠=
,连接AE ,当AE 与O 相切时,求AB 的长.
27. (11分)
【算一算】如图①,点A 、B 、C 在数轴上,B 为AC 的中点,点A 表示﹣3,点B 表示1,则点C 表示的数为 ,AC 长等于 ;
【找一找】如图②,点M 、N 、P 、Q 中的一点是数轴的原点,点A 、B 21-2
1+,Q 是AB 的中
点,则点 是这个数轴的原点;
【画一画】如图③,点A 、B 分别表示实数c -n 、c +n ,在这个数轴上作出表示实数n 的点E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用一用】学校设置了若干个测温通道,学生进校都应测量体温,已知每个测温通道每分钟可检测a 个学生. 凌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设现在在校门口有m 个学生,每分钟又有b 个学生到达校门口. 如果开放3个通道,那么用4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如果开放4个通道,那么用2分钟可使校门口的学生全部进校. 在这些条件下,a 、m 、b 会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爱思考的小华想到了数轴,如图④,他将4分钟内需要进校的人数m +4b 记作﹢(m +4b ),用点A 表示;将2分钟内由4个开放通道检测后进校的人数,即校门口减少的人数8a 记作﹣8a ,用点B 表示.
①用圆规在小华画的数轴上分别画出表示﹢(m +2b )、﹣12a 的点F 、G ,并写出﹢(m +2b )的实际意义; ②写出a 、m 的数量关系: .
28. (11分)如图①,直线l 经过点(4,0)且平行于y 轴,二次函数2
2y ax ax c =-+(a 、c 是常数,a <0)的图像经过点M (﹣1,1),交直线l 于点N ,图像的顶点为D ,它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C ,直线DM 、DN 分别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
(1)当a =﹣1时,求点N 的坐标及AC
BC
的值; (2)随着a 的变化,
AC
BC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②,E 是x 轴上位于点B 右侧的点,BC =2BE ,DE 交抛物线于点F. 若FB =FE ,求此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