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题目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1)平实说明:语言表达注重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靠副词来表达)(2)生动说明: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具体到一个句子中的词语,要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哪个特点。

形容词,体现的是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副词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在本类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只考核表示限制、或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2、考试类型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1)说明句子加点词的作用;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说说下列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从句子中找出能表达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起作用(表达效果)。

(2)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句中加点的词能否被某个词替换,为什么?(4)从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或生动性说明句子的含义。

(5)特殊类型的短语的表达作用3、主要考察的词语分类: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1)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

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2)另一类是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

如:可爱的,美味的。

(3)强调作用: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所有、分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完全”“更是”都是强调作用。

这样的词语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估计等的副词上.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

表程度的词语: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尤其、稍微、十分、⋯⋯表估计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时间的词语:当时、刚刚、迄今、有时候、刚才⋯⋯表范围的词语:一切、部分、全部、大部分⋯⋯表频率的词语:经常、常常、屡次⋯⋯二、题型训练(一)体会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模式:(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生动性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生动性
例: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参考答案:光临是敬辞,用来称呼客人的到来,(1分)将台风拟人化,生动形 象地表现出台风暴雨的到来可以缓解旱情,(1分)表现出人们对它的欢迎态 度。(1分)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因为“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植物 利用的空间之广.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 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语言的准确性:
2. ……词能否换成……词,为什么? 答题方式: 1. 表态:不能替换; 2. 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 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 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 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特点
B、仔细辨析同义词语: 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2.准确性是前提,在准确的前提下也可以生动。 1.表达方式多样,运用了两到三种以上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原理 等。 2.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辅助说明事物的特点或原理。
语言的特点
3.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等其它资料来丰富,补充说明的内容。 4.使用大量的修饰性的词语,使文章和语言更丰富、生动、具体。 5.说明方法的多样、灵活也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考察语言的生动性(表达效果):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是科技文章的必考内容。
考题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 的作用。 常见题型:阅读文章某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解释词义+指出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
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
例:“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 “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专题0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讲义+试题)(含答案)

专题0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讲义+试题)(含答案)

【暑假阅读】说明文专题0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法技巧】1、词语在句中意思的考查。

2、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A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B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 C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典型例题】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睡眠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西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

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死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

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

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

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眼”。

海参也是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

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

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容易地说,要睡四五个月。

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

“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

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

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花不下雨,它要“夏眠”。

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二十个月。

等到天气暖了又不下雨,蜗牛才推开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举例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举例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举例篇一:说明文语言特征分为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限制性词语有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具体分析: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 “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品析专题训练(附答案)

说明文语言品析专题训练(附答案)

说明文语言品析专题训练一、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

(4分)(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二、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

“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三、“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这句话中“可能”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4分)四、第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五、体会第②段中加点词“一些”的表达效果。

(2分)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

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六、“仅需20分钟就可从上海到达杭州”中的“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七、第③段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即能拍摄成像。

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

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称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

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八、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用语准确。

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具体分析。

一文理清说明文之语言特征(含练习与参考答案)

一文理清说明文之语言特征(含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四章说明与说明文之六、语言特征说明文的本质是介绍事物或阐释事理,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传达真实、正确的信息——包含错误信息的说明显然没有存在的价值。

说明文的要内容应合乎科学性、条理性、准确性三原则,要传达科学、准确的信息,说明文的语言就有相应的鲜明特点:无论作者采用的语言是生动优美的,还是平实质朴的,是浅易直白的,还是深刻蕴藉(ji è)的……都必须遵循科学、准确、严密的原则。

具体来说,说明文要反映事实,语言表述的内容应正确无谬。

传达具体信息时,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三四个就要说三四个。

精确的信息必须精确,模糊的信息该用概数、约数来表述的就不能用确数来表述。

所以说明文中合理运用的“通常”“大概”“左右”“几乎”“可能”“一般”等词语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比如上节所用的例句,“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最”“自然”“之一”三个修饰语都是不能删去的。

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过于绝对化了。

类似这样表示数量、频率、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时间、空间等信息的词语,都要求准确无误。

语言风格是说明文的分类标准之一。

有人根据语言风格的差异,将说明文分为生动说明文与平实说明文。

但二者的语言都必须符合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三原则。

说明文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语言分析题,通常都是在考查说明文语言的三个特点: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对生动说明文,还可以再加上一个:生动性。

例如以下三种“经典”的问法——你肯定熟悉:句段中加点句能否删去?为什么?句段加点词能否换成XX?为什么?分析句段中加点词的作用。

这类问题的解答都应该围绕着一个核心: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加点词能不能删去或换掉,不就取决于删去或换掉之后句子的意思是否准确合理吗?这种问题一般都是回答:不能(明确我们的观点)。

然后进一步解释:因为加点词在句中表示……的意思(有……作用),删、换之后句意变成了……,会产生什么问题(表意错误、不准确、与事实不符、过于绝对等),就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严密性。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考题解析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考题解析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考题解析与训练【考情解说】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近年来,关于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考题,有以下几种:题型一、(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答:①找有精确数据、概数、限制性词语(如:“一般、经常、几乎、可能、目前”等)的句子。

②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者事理。

题型二(2)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①表态(删还是不删)。

②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①不可以。

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解答分析】例1、(2013年四川乐山中考卷)“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

”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不容忽视的“镉大米”》【解析】本题是对说明语言鉴赏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首先对加点词能否去掉下结论,然后结合具体语境陈述能否去掉的原因。

通常的格式是:×××不能(能够)去掉。

因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参考答案]“主要”一词不能去掉。

因为“痛痛病”除了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这一重要原因外,还有其他因素;去掉后就成了“痛痛病”完全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这不符合实际。

“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2、(2013年湖北仙桃中考卷)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不仅可以为船只导航,还可以通过北斗独有..的短报文技术,报告船只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题目训练及答案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题目训练及答案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训练及答案分析1.“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中“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3.“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句中“几乎”—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5.虽然有上述很多优点,但目前电子纸还不完善. 加点词“目前”不能删去,请你说明理由。

(3分)6.“这一新的龙冀化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冀龙”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7.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①”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

8.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9“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

(2分)10.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11.“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99%。

(4分)12.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请分析“大面积”的作用。

(3分)13.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之一”能不能删除?(4分)14. “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8.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19.. “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20、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句中的“一定的”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21、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

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2、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

句中的依次可以去掉么?为什么?23、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训练及答案分析1.“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中“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3.“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句中“几乎”—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5.虽然有上述很多优点,但目前电子纸还不完善. 加点词“目前”不能删去,请你说明理由。

(3分)
6.“这一新的龙冀化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冀龙”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7.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①”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

8.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9“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

(2分)
10.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11.“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99%。

(4分)
12.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请分析“大面积”的作用。

(3分)
13.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之一”能不能删除?(4分)
14. “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8.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19.. “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20、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句中的“一定的”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21、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

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22、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

句中的依次可以去掉么?为什么?
23、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

句中的“只”能否删掉?为什么?
24、它的唯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

中唯一能删去吗?为什么?
25、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

应该能否删去,为什么?
26、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它经常在高处活动。

经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27、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据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28、桌子也就应运而生了,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

把逐渐改为立即,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29、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

一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为什么?
1.答案:不能。

“可能”表示估计或推测,强调说明当华环由大变小时,出现阴雨天气,也可能是其他天气状况,而去掉则表明只预示阴雨天气,这与事实不符。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2. 答案:不能。

“可能”表示估计或推测,“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3.答案:不能去掉。

“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燃烧后还是会产生少量污染物质,若去掉“几乎”,句子意思就变成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这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4.答案:不能删。

“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若去掉“几乎”,句子意思就变成北极是全世界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5. 答案:“目前”是指当前、现在,在语句中起限制作用,表明“电子纸还不完善”的结论是作者写本文时的事实,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6. 答案:不能。

“迄今为止”表示时间的限制,意思是到现在为止,这个词更准确地表达隐居森林冀龙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冀龙;不排除今后还有更小的冀龙发现的可能性。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7. 答案:“到目前为止”,是表限制时间的短语,表达的意思只包含过去和现在,不包含将来,若去掉后,句子意思就变成了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①”改变,这太绝对,,与客观实际不相符。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B.“似乎”,是一个表推测的副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1分);若去掉后,表确定的意思,太绝对,与现实不相符(1分)。

8. 答案:不能去掉。

“目前”从时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水立方”的“ETFE应用工程”只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工程。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9. 答案:不能删去。

原因:“最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它比较客观地说明了熊猫每昼夜的竹子食用量,删除后意思
的表达就绝对化了,容易被理解为每天只食用15到20公斤。

10. “一旦“表示时间的不确定,表明非并网技术还在试点阶段,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11.答案:不能。

“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

去掉后就不能准确地说明树在干旱时放出水分的客观事实,因为能放出99%水分的只是特例,是极限值。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12. 答案:“大面积”表示限定范围,强调说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13. 答案:①“之一”不能删掉。

“之一”说明只是其中的一个,并非唯一。

强调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并非唯一。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14.答案:“大体上”是限制性的词语,意思是“大致,大概”。

表示这是大致的分类,还有其他的类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能还会产生新的类型。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