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世纪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
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
社会。那时没有
,没
有
,没有
,也
没有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 世纪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 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 世纪
20世纪的这一百年又是什么样的?
❖呼风唤雨:能够使其刮风下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在比喻能够支配大自然 或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 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问 自问自答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 世纪
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 ,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Biblioteka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
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 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 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 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20世纪科 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 世纪
出乎意料:超出人们考虑的范围。
“发现”与“发明” 有什么区别呢?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 世纪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 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 事物或规律。(原先存在的) 发明: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 物或新方法。(原先不存在)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 世纪
选词填空
发明 发现
20世纪人类发现了X射线、相对论、量子理 论等。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3自然段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 、3自然段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那是谁来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呼风唤雨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们的体会。
(朗朗的读书声是最悦耳动听的)师:谁来呼风唤雨呢?生:当然是人类。
(板书:人类)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板书:现代科学技术)师:同学们,再读读这两句话,相信你们会有新的发现?生:这是两个设问句。
师:是啊,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一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师:通过刚刚的两个设问句,我们知道了20世纪是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人类究竟是如何运用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呢?同学们,找找看,第二自然段里是怎么说的?生:(你的手举得真高,请你)你找到的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原来啊,人类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发现和发明,让20世纪成为了呼风唤雨的世纪。
同学们,老师注意到刚刚的这段话中有两个词语长得很相近。
生:(你迫不及待地想说)是的,发现和发明。
师:它们有什么区别吗?生:你说发现是本来就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而发明是本来没有的,是创造出的新事物和新方法。
师:你回答的可真准确。
你是如何得知的。
生:哦,你是通过预习,发现了小气泡里的问题,于是查阅了字典知道的。
老师真要夸夸你,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头脑,同学们要向他学习。
师:刚刚我们理解了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没有同学能够举例说明下。
生:你说我们生活中用的手机、电脑都是发明出来的新事物;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则是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是发现。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
师:同学们,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努力学习,报效父母《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幺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幺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幺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八十多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1.认读并会写有关生字新词 (1)读音:潜qián(√)qiǎn(x)。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人教版)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组图片,把你们看到的知道的大声说出来,好吗?看谁知道得最多。
(看课件,)教师小结:是啊,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上入月球,下潜海底,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
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这句话的意思呢?(板书课题:呼风唤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请齐读。
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世纪”你们有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一个世纪就是一百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43页,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课文都读得很认真,那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吗?2、书中所说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20世纪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
3、谁来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学生读。
你们仔细观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自问自答的句式就是“设问句”。
(三)、品读感悟,体会变化。
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怎样的呢?书中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请位同学读读第四自然段。
谁来评价他。
老师也摘录了一句。
一起读: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小学四年级语文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小学四年级语文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lài)自然的农耕(gēng)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qián)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bó)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zhé)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八十多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小学四年级语文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练习题:一、读一读,写一写。
yī lài gēng zhòng huàn xiǎng lián xi( ) ( ) ( ) ( )guī gēn dào dǐ téng yún jià wù( ) ( )二、比一比,选一选。
29.呼风唤雨的世纪(优质课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设计思想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
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容易被单个语言文字遮掩,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
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
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
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
2、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方法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方式:本课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适当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
课前准备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猜谜激趣:猜关于家电的三个谜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打一电器)长长方方挂墙上,一年四季都可用,冬天用来很暖和,夏季凉意涌袭来。
(打一电器)一间小屋真稀奇,有门无窗无家具,乘客只要走进去,上下不用爬楼梯。
(打一电器)导入课题:我们来看视频猜词语——播放《西游记》之“车迟国斗法”片段。
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说明刚才看到的内容吗?——“呼风唤雨”解题:呼风唤雨; 能够使其刮风下雨。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PPT

“千里眼” “顺风耳”和腾云驾雾这几 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
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
只能用这种方式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当今社会
“千里眼”指——高空侦察机、卫星、望 远镜、雷达、视频、可视电话 “顺风耳”指——移动电话、监听系统、 通讯卫星等 “腾云驾雾的神仙”指——飞机、火箭、 热气球
•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 纪.
• 设问句:
•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 学技术。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 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
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 的严格限制。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 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意:夜里的一场大雪,使所有的树木 一片洁白,就好像春风一夜之间使梨花 全开了一样。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过渡句: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
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 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 想不到的惊喜。
农耕生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 直 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 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 没有汽车。
思考题: 在农耕社会,只有 ,只 有 ,只有 ,也只 有 。
• 他们幻想“千里眼”是希望——
• 他们幻想“顺风耳”是希望—— • 他们幻想“腾云驾雾的神仙”是希望——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 “顺风耳” 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1923 年,英国数学家、
哲学家伯特兰 • 罗素说: “归 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 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 代。” 伯特兰 • 罗素
四年级语文第八组29《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改变人类生活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2000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这本书由路甬祥主编,书中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以下是书中介绍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事例。
x射线: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空调:1902年由美国人开利设计成功并申请专利.洗衣机:1906年,美国人费歇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1911年由俄国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霓虹:1912年由法国化学家克劳德发明。
维生素: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第一条汽车生产线:福特发明了用装配线生产汽车的方法,并于1913年在他的t型汽车生产过程中使用.这种生产技术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彩色胶片: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
冰箱:1923年,瑞典两个工程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
电视: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贝尔德首次推出电视系统。
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发现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抗菌素.石英钟: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钟问世。
拉链:1931年以后,拉链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广泛使用。
圆珠笔:由匈牙利人比罗兄弟1938年独立设计发明。
激光:1958年,美国人肖洛和汤斯发现激光。
杂交水稻:1964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寻找到一棵自然株,从此,中国农业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因特网: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移动电话: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步话机是移动电话的雏形。
20世纪70年代,民用的对讲式移动通信业务开始普及。
现在,移动通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