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2专题9 第27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合集下载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含解析人民版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含解析人民版

课时作业28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2021·太原市高三联考]据统计,美国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那时,农民贷款购置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置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置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置的。

这一措施( )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B.表达了重商主义经济学思想C.为经济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D.使农业和工业得到协调开展2.[2021·鞍山市高三模拟]回忆20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2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两场经济危机有深刻的教训,如何协调好两个关系是经济开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其中“两个关系〞是指( )A.分配方式和劳动者积极性B.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使用权C.经济开展的速度和规模D.市场和政府的角色定位3.[2021·深圳市高三模拟]美国在1921~1928年的七年时间里,先后四次通过了减税法,并制定有利于工商业者和高收入阶层的税收政策,减轻他们的纳税负担。

这种做法在当时( )A.增加经济危机爆发的风险B.激发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C.受到美国民众的普遍欢送D.使政府全面加强干预经济4.[2021·宁波市高三联考]以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世界贸易额的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国家的社会危机严重B.各国放任经济危机的开展C.经济危机使贸易保护加强D.世界政治局势的骤然紧张5.[2021·日照市高三模拟]20世纪30年代,很多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开始亲自动手做家务,她们不仅会用破床单改制成衣服,很多人还学会了安装电动机,油漆家具。

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妇女的家庭地位明显上升B.经济萧条冲击传统家庭生活C.节俭成为社会生活新风气D.中产家庭受危机的影响最大6.[2021·开封市高三模拟]20世纪30年代美国电影大多是如?1933年的淘金者?之类的大型歌剧、卡普拉的?一夜风流?之类的“怪异〞喜剧或马克斯三兄弟的许多电影,其均有意让观众沉溺于快速轻松致富的梦想当中。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27 “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27 “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

[史料三] 1930 年 5 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大幅度提高 890 种商品的关税,1931 年底对 25 个国家采取报复 性措施。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 1940 年》 读史 史料三信息“提高 890 种商品的关税”“对 25 个国家 采取报复性措施”反映出胡佛政府的高关税政策引发了世界范 围内的关税壁垒,进一步造成了世界市场的混乱和无序。这也是 大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长期得不到恢复的一个重要根源。
经济大危机的双重影响 第 3、4、5 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创设历史情境考查经济大危机 的两面影响,意在说明其危害与机遇的两重性。我们应站在唯物 史观的角度,辩证看待: (1)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如第 3 题);另一 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机制调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运行机 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信号。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启了 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经济大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强化了家庭意识,使美 国向着福利国家迈进(如第 4 题)。
解析:充分的研究有利于获得正确的认识,“不可能有定 论”的说法过于武断,A 项错误;社会制度分析法是一种重要 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变化不等于说社会制度分析法无法解 释经济危机,B 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了研究视角的多元化, 故 C 项正确;D 项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
2.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 美元即可 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 象最相对应的情景是( B )
一、 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1.对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解 释,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中寻找原因,近年来则侧重于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状况和特征中找原因,将研究 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 机等具体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C ) A.对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不可能有定论 B.社会制度分析法已经无法解释经济危机 C.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 D.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7“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7“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七)“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惠州调研)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A.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B.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A [从材料中可以得知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应对战争采用了干预经济的措施,这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故A项正确;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1921之后,与“一战期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9至1933经济大危机宣告“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故D项错误。

]2.(2016·汕头二模)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

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D [苏联新经济政策至1928年便已停止,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 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时采取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英美等国把大量机器设备销往苏联,对苏联来说是抓住了巨大的机遇,而并不是危机,故C项错误;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因此,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正确。

]3.(2019·厦门质检)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这说明( )A.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B.应扩大生产规模以提供就业机会C.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D.应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消费C [经济大萧条之所以发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A项错误;经济大萧条主要是因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B项错误;经济大萧条充分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故C项正确;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4.(2018·盐城一模)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

名师同步人民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专题 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含解析

名师同步人民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专题 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含解析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右图是反映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一幅图片,造成图片中“The great American slowdown”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B.美国人疯狂进行股票投机生意,造成股值的疯长C.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D.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巨大解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不例外,故A项正确。

答案:A2.(2018·河北保定高三一模)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

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美国总体上属于柯立芝繁荣时期,生产超出了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衍生出分期付款,刺激消费,使得人们消费的观念改变,大肆超前消费,这有大大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供需矛盾日益激化,蕴含着危机,1929年的危机说明了一切,因此B项正确;C、D两项都只介绍了材料的一个分支,且是表象,排除C、D两项;政策调整一般是出现问题之后,而当时经济繁荣,政府不会调整,A项排除。

故选B。

答案:B3.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A.经济规律在起作用B.世界市场的作用C.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D.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的原因是:一方面是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巨大。

从宏观上看,前者的作用要大于后者,故B项正确。

2021高考浙江(选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23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2021高考浙江(选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23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课后限时训练(二十三)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有人在日记中把20世纪20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降临〞。

这个比喻主要说明这场危机()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C.将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D.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极大D[把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降临〞,显然是要说明危机的破坏性极大。

]2.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群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

右侧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工作付酬的美国〞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举办根底公共工程D[此题考察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对图文信息的解读能力。

图片上的信息是“工作付酬的美国〞,这属于“以工代赈〞,应选择D项。

它不属于直接救济,不涉及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也不是减耕减产,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3.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促进农业开展以摆脱经济危机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开展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异常严重,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实行新政,在农业、工业、金融和公共工程等方面全面干预,使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开展,走出低谷。

其中兴修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就业和消费,缓和社会矛盾,以利于经济恢复和开展。

]4.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置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藏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C[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产品相对过剩的危机,屠宰大量牲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品的数量,从而到达稳定农副产品价格的目的,故C项正确。

A、B两项与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社会状况不符,D项不是主要目的。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课后限时集训 29 “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课后限时集训 29 “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九)“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惠州调研)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A.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B.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A[由材料可知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应对战争采用了干预经济的措施,这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故A项正确;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1921年之后,与“一战期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宣告“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故D项错误。

]2.(2019·长郡中学模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所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古训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

“成功”的说教,制造了盲目的信心;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须解释。

此现象() A.表明盲目追求致富会引发经济危机B.揭示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C.反映出经济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D.论证了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C[材料中“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繁荣无须解释”,反映出经济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盲目相信繁荣的心理,故C项正确。

] 3.(2019·广东六校联考)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

这说明()A.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B.应扩大生产规模以提供就业机会C.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D.应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消费C[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为经济大危机时期,经济大危机之所以发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主要是因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需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B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充分说明: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信奉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灵,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自由放任的美国及罗斯福新政(精)
影响
数百万美国人失业,生活水平大 幅下降,贫困和绝望情绪蔓延, 社会秩序动荡。
罗斯福新政的提出和目标
提出
面对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经济、改善民生和加强国 家宏观干预的措施。
目标
通过政府干预经济,刺激需求,创造就业机会,恢复国家经济秩序和民众信心 。
罗斯福新政的初步措施和效果
措施
技术创新
自由市场环境下,企业有 更大的动力进行技术创新 和产品研发,推动了科技 和产业的进步。
社会问题
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问 题也逐渐凸显,如贫富差 距加大、劳工权益受损、 环境污染等。
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和后果
经济危机
自由放任政策下,市场调节机制失灵 ,导致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经济严 重衰退,大量失业,社会动荡加剧。
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农业调整法案、国家工业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案 等。
效果
初步稳定了金融市场,提高了农业收入,促进了工业生产, 减少了失业人数。
01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 内容
金融监管和救市措施
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保障储户存款安全,稳定金融市场信心。
实行金融监管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金融风险扩散 。
通过证券交易法
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01
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政府应
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关注弱势群体
02
社会保障体系应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通过提供有针对性
的福利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促进就业与收入增长
03
社会保障体系应与就业和收入增长政策相结合,通过提高就业

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28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28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课时作业28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新余市模拟]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建筑业与汽车工业上,战争又刺激了对外贸易发展,从而积累了大量的黄金,信贷业得到很大发展。

然而,在这种繁荣局面下,纺织、造船和制革业的恢复有限,更重要的是农业恢复得极其缓慢。

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两极分化日益严重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C.经济发展潜藏危机D.粮食短缺难以缓解2.[唐山市模拟]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繁荣年代”,但其繁荣具有片面的性质。

一方面,某些传统工业如煤矿、纺织、造船、铁路运输及设备等重要部门并没有分享繁荣;另一方面,农业的慢性危机(需求减少)也没有分享繁荣。

材料反映( )A.美国经济出现经济全面繁荣的景象B.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最为突出C.工人和农民的低收入水平,影响了美国社会消费需求D.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使美国经济面临危机3.[阳泉市模拟]1929~1930年,英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70%是销往苏联,到1932年增加到90%。

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也是销往苏联。

这表明( )A.英美苏联合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B.同苏联的贸易帮助英美摆脱了危机C.苏联工业化得到西方的大力支持D.经济危机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开展4.[赤峰市模拟]如图漫画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山姆大叔”描绘成受到小矮人攻击的格利佛。

该漫画说明( )A.美国民众抵制垄断组织的扩张B.美国殖民政策宣告全面破产C.美国深陷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美国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5.[鹤岗市联考]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提高89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提高约40%。

到1931年4月,先后有七八十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

各国进口关税的大幅度提高反映了( ) A.各国经济复苏顺利B.人民的赋税负担有所减轻C.贸易保护主义抬头D.凯恩斯主义得到普遍认可6.[辽源市联考]1932年,胡佛政府为拯救经济通过了紧急救济和建设法,其中包括为公共建设项目提供资金和成立重建金融公司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二专题九第27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四川成都高三摸底,18)胡佛政府对苏联的出口采取了许多歧视性措施,还极力怂恿一些欧洲国家也抵制苏联商品。

到1933年,苏联对美国的出口额仅为1929年的32.25%,从美国的进口额还不到1930年的6.3%。

胡佛政府的这些措施()A.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B.导致了美苏两国加紧冷战C.中断了苏联工业化进程D.破坏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解析:选D材料中,胡佛政府的措施导致了苏联对美国进出口额的下降,而且还“极力怂恿一些欧洲国家也抵制苏联商品”,破坏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故选D项;由学过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知识可知,这些措施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而非缓和,排除A项;美苏两国的冷战是在二战后,B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中的措施影响了苏联的进出口额,但是并没有中断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且当时正值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其工业迅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工业化,排除C项。

2.(2019届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34)下图是某国1927~1936年的一项数据统计。

根据此图变化趋势判断该统计是()A.美国社会的失业人口B.苏联工业的产值增长C.中国大豆的外销总额D.日本侵华事件的次数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1927~1931年数据不断攀升,而1931年后迅速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抗日战争的爆发影响了中国大豆出口,故选C项;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失业人口急剧增加,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使得苏联工业持续发展,排除B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速侵华步骤,排除D项。

3.(2020届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调研,9)下表是1929~1938年部分国家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表,对其解释正确的是()AB.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C.四国都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D.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最大解析:选D据材料,1929~1932年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制造业份额下降了将近12个百分点,对比苏联、日本、德国,其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故选D项;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危机,材料中1932~1937年份额有所增加,排除A项;1921~1928年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期,排除B项;苏联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未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排除C项。

4.(2019届广东二模,35)由于旧金山承揽了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两大工程以提振就业,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和大萧条期间,当地银行无一倒闭,而且数座跨海桥梁竣工后,旧金山湾区各区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孕育了战后高科技产业区——硅谷。

这主要说明旧金山湾区经济()A.在危机中整合发展优势B.得益于新政的工程规划C.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提D.运用了凯恩斯主义理论解析:选A据材料“由于旧金山承揽了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两大工程以提振就业”“数座跨海桥梁竣工后,旧金山湾区各区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孕育了战后高科技产业区——硅谷”可知,旧金山湾区经济发展得益于大型工程建设以及各区域的联系整合,故选A项;据材料“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和大萧条期间”可知,此时新政尚未开始,排除B项;据所学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提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排除C项;据所学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材料涉及时间不符,排除D项。

5.(2019届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一模,34)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

这些做法()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解析:选C由材料“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可知,政府出资鼓励人民参加各类工作,是以工代赈的思想,故选C项;“实现了充分就业”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社会救济而非社会福利,排除B项;材料强调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而非新政的可行性,排除D项。

6.(2020届河南顶级名校高三开学摸底,28)有学者指出,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联邦项目的反对者在对项目审核时,也许会对其构成、人事或者成本持有异议,但却很少有人认为本质上而言,联邦政府层面不能从事这些项目。

这体现出()A.美国联邦政府项目受到严格审核B.美国联邦政府获得了企业经营权C.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受到了认可D.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已形同虚设解析:选C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再结合题干“反对者在对项目审核时,也许会对其构成、人事或者成本持有异议,但却很少有人认为本质上而言,联邦政府层面不能从事这些项目”,可知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故选C项;通过题干可知,美国联邦政府的项目受到严格审核,但这只是题干的一部分内容,不能概括全面信息,排除A项;通过题干可知,美国联邦政府的项目属于公共项目,其经营权不属于企业,排除B项;题干没有述及美国三权分立体制问题,排除D项。

7.(2020届河北唐山高三摸底,34)1934年,美国公共工程管理局规定:针对各个城市负责大型公共工程建设和运营的专门管理机构,如果所负责的工程全部位于该城市的行政命令区划之内,那么,管理机构的官员不得由城市官员兼任,否则不能获得联邦拨款。

这一规定使联邦政府与纽约市政府发生了正面冲突,最终以罗斯福政府的让步落幕。

由此可知()A.新政措施与地方利益不一致B.地方政府抵制联邦权力扩张C.美国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缺陷D.“以工代赈”遭遇重大挫折解析:选B“这一规定使联邦政府与纽约市政府发生了正面冲突,最终以罗斯福政府的让步落幕”可以看出国家权力与地方权力发生冲突,遭到地方权力的抵制,故选B项;1934年是新政时期,摆脱经济危机是共同的利益,排除A项;“这一规定使联邦政府与纽约市政府发生了正面冲突,最终以罗斯福政府的让步落幕”这一结果正是中央和地方制衡的结果,符合宪法的精神,排除C项;“所负责的工程全部位于该城市的行政命令区划之内,那么,管理机构的官员不得由城市官员兼任,否则不能获得联邦拨款”不是救济的问题而是权力的分配问题,排除D项。

8.(2019届广东汕头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34)1905年,纽约州限定面包工人最高工时的法律被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违宪无效,理由是该法破坏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契约自由”。

该判决结果在30年代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最终被联邦最高法院在1937年的新判例中推翻。

这反映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A.对立法机构的制衡逐渐减弱B.对宪法的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C.逐渐代表底层劳动者的利益D.对案件的审判取决于民意要求解析:选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盛行自由主义,而30年代主张放弃自由主义思想这说明最高法院对宪法的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故选B项;据材料“该判决结果在30年代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最终被联邦最高法院在1937年的新判例中推翻”,可知是时代观点改变判决而不是司法与行政的关系,排除A 项;美国最高法院代表资本家的利益,排除C项;据所学,最高法院对案件的审判取决于对宪法的解释,排除D项。

9.(2019届山东济南高三上学期期末,22)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承诺“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

这些举措()A.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B.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C.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D.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解析:选C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结合题干所述内容可知,这些举措有效地缓解了当时的供需矛盾,防止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故选C项;题干中没有述及工人的政治地位问题,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产生于1929到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排除B项;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会循环出现,排除D项。

10.(2019届湖北黄冈元月调研考试,33)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才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然而,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

这一现象说明()A.“新政”因遭到激烈反对而不断趋向保守、稳健B.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C.传统理念可改造成为改革服务的精神动力D.“新政”未改变“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解析:选C材料“古典主义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说明罗斯福赋予自由新的含义,故选C项,排除D项;“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没有体现不断趋向保守,排除A项;材料“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没有提到罗斯福试图让步,排除B项。

11.(2019届四川绵阳二模,34)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

”宣言主要反对新政()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解析:选D依据材料,反对新政的宣言中说“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结合新政内容,这应该是新政中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实施基本的生活保障,故选D项;新政中放弃金本位制,实施美元贬值是为了刺激出口,而非解决货币短缺,且与材料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无关,排除A项;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并没有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排除B项;举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与材料无功者不劳而获无关,排除C项。

12.(2019届湖南郴州一模,30)1935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全国青年管理局后,在全国各个院校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学生可以当书记员、打字员或在图书室和实验室当帮手等,获得政府提供的薪金,从而完成学业。

这一举措在当时()A.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B.减轻了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C.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D.旨在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解析:选A材料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青年管理局,以工代赈,为青年人创造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故选A项;材料举措减轻政府的就业压力,与减轻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无关,排除B项;材料“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并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排除C项;材料举措减轻政府的就业压力,与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无关,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9届四川乐山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