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教案
让艺术走进生活(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三年级美术教案设计:让艺术走进生活艺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机会能够让我们接触艺术,比如欣赏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与表演,或者进行各种创作活动。
在三年级美术课程中,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和项目,让艺术走进学生的生活中,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艺术的乐趣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学生自我介绍在第一节课中,让每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逐渐熟悉课堂环境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为后面的课程作铺垫。
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名字、喜欢的颜色、爱好等等。
二、颜色与情感颜色是艺术中很重要的元素,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各种颜色及其与情感的关联。
通过教授基本颜色的名称和表现方式,让学生感受颜色的力量,了解颜色所代表的情感,例如蓝色代表平静、红色代表热情等等。
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一些与情感相关的绘画创作,比如画一张表现喜悦或惊喜的图片。
三、感知和表达让学生练习感知和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这些观点和想法可以通过艺术来进行表达。
比如,学生可以画一幅画表达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感悟,或者写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等。
这种练习可以让学生不仅在艺术方面得到提高,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观察物体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寻找每个物体中的美丽。
剖析物体各个方面的构成和细节,比如形状、纹理、颜色等等。
学生可以选一个物体进行绘画或制作一个模型。
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五、群体创造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可以合作创作一个大型艺术作品。
这个作品可以是一个画板、拼贴画或者立体物品,由每个学生都各自创作一个小部分拼凑在一起。
这个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协作、相互帮助和交流想法,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长。
六、参观艺术展览艺术展览是一个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好机会。
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艺术展览或者艺术品市场,让他们有机会欣赏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美术品味和容忍度。
活动一_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

实践探究
安格尔(1780—1867)法国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
实践探究
雷诺阿(1841—1919)法国 油画
毕加索 西班牙 油画
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要求美 术作品在创作手法上追求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 实,具有真实写照、形神兼备的特点。(逼真和写实)
深入探究
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 的体现
(粉笔生涯)曹新林
返
回
讨论研究
请同学们欣赏下列作品并思考
1.图中哪些是再现性美术作品? 2 .再现性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实践探究
希施金(1832-1898) 俄罗斯 密林
蒙德里安(1872~1944) 荷兰 灰树
实践探究
李迪 宋代
⑤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为不影响到主要人物; ⑥抬高了视平线,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热烈、隆重的庆典气氛。
特点: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猜三个人的身份
俄罗斯 彼罗夫《猎人的休息》
体会画面中人物的性格?根据人物的神情描绘能否判断出老猎 人和初猎者的身份?
左边猎人显然爱吹牛,正添油加醋的描述追猎的某个惊险情节,右边的听讲者听得 入神显然是个毫无经验的初猎者,而中间的猎人对吹牛者的话表现出不屑嘲讽的神 情,可见是老猎人。三个人的动作姿态特别是表情,每个细节都恰到好处的体现了 不同的心理与性格。
深入探究
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
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再 现生活物象的外部特征(形状、 结构、空间、色彩),还要 再现对象内在特征(神韵、 性格、气质、情感)以达到 “形神兼备”的程度。
高中美术《人类生活得真实再现》120虞赛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洛阳高级中学美术组虞赛玉一、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认知文艺复兴绘画的风格特点并学会辨析外国古代不同(时期、地域、风格)的绘画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分析探究文艺复兴经典作品,组织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探究并归纳出外国古代绘画的风格特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判断意识,提升学生对外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眼光。
二、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绘画的风格特点并学会辨析外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地域、风格)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绘画的继承与发展及对后面欧洲绘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一个小调查引出《蒙娜丽莎》,导出课题。
(二)、新授1.文艺复兴绘画从作品的艺术语言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作品《蒙娜丽莎》,多角度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风格特点。
2.文艺复兴之前绘画展示图片:洞窟壁画—古埃及壁画—古希腊瓶画—古罗马绘画——中世纪绘画归纳文艺复兴绘画的继承与发展。
3.文艺复兴之后绘画①欧洲绘画——17世纪荷兰活动二:观察并思考:17世纪荷兰绘画作品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相比有何变化?②欧洲绘画——17、18世纪西班牙③欧洲绘画——19世纪法国绘画思考:17—19世纪绘画作品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有哪些继承?又有哪些发展?归纳文艺复兴绘画对之后欧洲绘画的影响。
活动三:辨析作品总结外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外国古代绘画主要以古希腊、古罗马为写实源头;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艺术语言不断丰富,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达到鼎盛期;以“再现性”为主要特征,题材日趋走向现实生活,尤其是法国绘画,在欧洲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将写实手法达到了新的高峰。
(三)、课堂总结与课后拓展复习回顾;分小组探究其他地区的绘画:印度的佛教石窟壁画、日本的浮世绘版画、波斯的细密画等。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教案3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教案3设计思路:这节课主要是让同学学会分析、观赏一些表现性的美术作品,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通过共同分析、观赏一些美术作品、让同学自己观赏一些美术作品,让他们了解美术作品表现情感的途径和方式。
学习目标:1、引导同学观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2、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争论,使同学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颜色及其他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3、培育、激发同学对生活的喜爱及学会观看生活的力量。
学习重难点: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象、颜色等因素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课余时间看动画片吗?同学:看过。
老师:同学们看过什么动画片?同学:〈〈猫和老鼠〉〉、〈〈蜡笔小新〉〉、〈〈唐老鸭和米老鼠〉〉等。
老师:既然同学们看过这么多动画片,那我们来看一些动画形象,看看同学们熟识不熟识? ——老师课件展现一些动画形象,同学回答。
老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形象很熟识啊,应当很喜爱它们吧,老师也很喜爱它们,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看到这些形象,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帽、老鼠、鸭子的形象一样吗?同学:不一样老师:我们看到的这些形象都是经过画家夸张、变化的,更主要的一点是画家把自己对它们的观赏、宠爱之情融入到设计当中去,才设计出如此招人宠爱的作品,这样的画我们称为卡通画,也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我们知道美术作品有许多种,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其他的美术作品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品当中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老师展现课件来呈现这节课的课题二、授课过程:1、通过观赏回想上一节课的内容:——课件展现“美术可以再现生活”老师:在学习新学问以前,我们来看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学问,美术可以再现生活,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作品是再现的美术作品,再现性的美术作品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来观赏一些再现性的美术作品,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现再现性的美术作品《藏族妇女》、〈〈粉笔生涯〉〉、〈〈丰年〉〉等作品老师:这些作品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同学:都很逼真。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教案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可以再现生活的概念,理解生活与美术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表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与美术的关系2. 美术表现生活的方法3.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三、教学重点1. 理解生活与美术的密切关系。
2. 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3. 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生活。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 怎样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生活。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2. 讲解法:讲解美术作品如何再现生活,分析美术表现生活的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生活。
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1. 收集生活中的图片、影像资料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用于讲解和欣赏。
3. 准备绘画、制作等美术实践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生活与美术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如何再现生活。
3. 欣赏与分析:展示相关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如何表现生活。
4. 实践: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表现生活。
5.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内容。
八、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以生活为题材的美术作品。
2. 写一篇关于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的感悟文章。
九、课后反思1. 学生对生活与美术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提高情况。
3. 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生活的技巧掌握情况。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场景的写生。
2. 邀请美术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美术创作经验。
3.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拓宽视野。
1. 评价学生对生活与美术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生活。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_课件

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
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再 现生活物象的外部特征,还 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 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 到“形神兼备”的程度。右 图是鲁本斯的作品,这张肖 像画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人物 的外部特征,还通过炯炯有 神的目光、抿嘴微笑等细节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再现性美术作品创作的源泉是现实生 活,美术形象自然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然而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自然 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 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而成的。
蒋兆和《流民图》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画家身处沦陷区
的特殊背景之下创作的直接揭示战争灾难的作品。
《流民图》韵生动”的效果。
小结: 再现性美术作品:在创作手法 上偏重于写实和逼真,即追求形 式的完美和现实的真实 。 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 神兼备” 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 且高于生活。
第 二 单 元
丰多 富种 多多 彩样 的的 现表 实现
美术可以再现 生活真实
达.芬奇说过“画家的 心应当像一面镜子, ……如实摄进摆在面 前所有物体的形象。”
►什么样的作品是再现性的美术作
品?
►再现性的美术作品有什么特点?
什么样的作品是再现性的美术作品? 再现性的美术作品有什么特点?
► 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美术《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走进具象艺术教学目标:1、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是什么;2、具象艺术的功能是什么;3、怎样鉴赏具象艺术作品。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但并不丰富。
高中的学习生活非常紧张,走出校门去看美术馆或美术展览机构观看展览不太现实,所以我通过收集大量美术作品的背后故事及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给学生讲解,是学生能结合自已以往的知识能够轻松的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并学会鉴赏具象艺术作品.重点难点:重点: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的理解及运用;难点:对具象艺术的典型性的两个表现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故事情境导入:(利用古希腊的两个画家比赛绘画的生动故事,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兴趣。
)教师:在古希腊有两个画家,他们都以高超的写实技巧闻名一时,可是谁也不服谁的气。
后来他们就决定进行公开比赛。
比赛的当天画家A 得意的先掀开了自己画上的挡布。
他画的是一个儿童头上顶着一筐葡萄。
就在人们惊讶于他高超的画技时,从远处飞来一只麻雀,你们猜麻雀来干嘛了?学生:略教师:麻雀以为是真的葡萄呢!人们随即为之喝彩。
画家B 却无动于衷。
画家A 求胜心切就边催促对方边身不由己的伸手去掀对方的挡布,可是他的手却停在了半空中不动了,你们猜发生什么事了?学生:(抢答)略教师:画家A 欺骗了动物的眼睛,而画家B 却欺骗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
具象艺术在人类的绘画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艺术家们是怎样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让我们共同走进具象艺术!板书:第3 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壱)具象艺术的特点(板书)(多媒体展示图片:北宋时期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展示作品局部的图片,并讲述有关作品的信息。
通过观看视频《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看完短片当中的内容,你读《清明上河图》的描绘有什么看法?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具象艺术的突出特点首先是它的视觉真实性和客观性,即按照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来描绘对象。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教案1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教案1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第1课时)学习领域:观赏、评述一、教学实施建议1、课前预备(1) 老师预备教具:校内场景线描写生。
颜色写生各一幅;一组静物及名画家作品若干幅。
(2) 同学预备学具:名画家作品资料若干幅。
2、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①选择在校内中开头进行教学。
老师带领同学巡游校内环境,引导同学留心观看校内中具有美感特征并最适合绘画表现的局部,进行必要的观看提示。
②回到教室中连续进行课堂教学。
出示老师课前所作的校内写生范画,静物线描及颜色范画,引导同学观赏并争论老师是怎样基本正确地表现出校内场景和静物的艺术形象的。
(2)进展阶段①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真实场景视频资料片及表现性美术作品,提示同学加以比较分析、争论。
②观赏作品,鼓舞同学自由选择作品进行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小结:师生共同用争论的形式,以写实的手法对历史大事和现实生活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传达出创对所表现的事物的熟悉和情感,是美术创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
3、课后拓展提示同学留意所能见到的美术作品,哪些属于再现性的创作,观赏、分析作品中突出再现的详细物象。
二、教学评价建议通过对作品的观赏分析,看同学是否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再现性创作的概念。
教案设计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第1课时)一、基本理念:美术课要面对全体同学,以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在教学中依据《美标》留意使同学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爱好,使教学内容与生活阅历紧密联系,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熟悉美术。
二、设计思想:以同学生活实际动身,培育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并且把同学在学习心情和生活阅历纳入课堂,创生学问 ,教学才更富吸引力。
本课通过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的观赏,写生和创作,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增加同学表现自然和生活的力量,增进同学喜爱自然和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观赏再现生活真实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源于生活真实,而又高于生活真实的美感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教案
Art can reproduce the real teaching plan of lif e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第1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一、教学实施建议
1、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校园场景线描写生。
色彩写生各一幅;一组静物及名画家作品若干幅。
(2)学生准备学具:名画家作品资料若干幅。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选择在校园中开始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中具有美感特征并最适合绘画表现的局部,进行必要的观察提示。
②回到教室中继续进行课堂教学。
出示教师课前所作的校园写生范画,静物线描及色彩范画,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教师是怎样基本正确地表现出校园场景和静物的艺术形象的。
(2)发展阶段
①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真实场景视频资料片及表现性美术作品,提示学生加以比较分析、讨论。
②欣赏作品,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作品进行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小结:师生共同用讨论的形式,以写实的手法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传达出创作者对所表现的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是美术创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
3、课后拓展
提示学生注意所能见到的美术作品,哪些属于再现性的创作,欣赏、分析作品中突出再现的具体物象。
二、教学评价建议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看学生是否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再现性创作的概念。
教案设计
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第1课时)
一、基本理念:美术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依据《美标》注意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二、设计思想:以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把学生在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创生知识 ,
教学才更富吸引力。
本课通过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写生和创作,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增强学生表现自然和生活的能力,增进学生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再现生活真实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源于生活真实,而又高于生活真实的美感特征。
2、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在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重点、难点:欣赏讨论作品;艺术表现手段、特征;
五、教师准备教具:一组静物,范画四幅,名画家作品若干幅。
学生准备学具:名画家作品资料若干幅。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同学们在这所中学已经学习生活一年多了,请你说一说我们的校园最美的地方,或最适合绘画表现的地方。
2、新授:选择在校园中开始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并最适合绘画表现的局部,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3、回到教室中继续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出示课前所作的校园写生线描,色彩范画;出示静物(二至三件实物)及其线描写生、色彩写生教师范画,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教师是怎样表现景物的,哪些地方与真实面貌不同。
4、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真实场景资料片及表现性美术作品,指导学生加以比较分析、讨论。
5、欣赏作品请学生回答:
(1)你对作品中的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2)说明作品中真实地再现出哪些具体的个别对象?
6、研究与讨论:
(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7、小结:师生共同用讨论的形式,以写实的手法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传达出创作者对所表现的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是美术作品基本手段和方法。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