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算与巧算(分数)
六年级奥数-第一讲[1].分数的速算与巧算.学生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奥数-第一讲[1].分数的速算与巧算.学生版(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da7808d15abe23492f4d2f.png)
第一讲: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教学目标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1、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2、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4、通项归纳法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知识点拨一、裂项综合(一)、“裂差”型运算(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那么有1a b⨯a b <1111(a b b a a b=-⨯-(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形式的,我们有:1(1)(2)n n n ⨯+⨯+1(1)(2)(3)n n n n ⨯+⨯+⨯+1111[(1)(2)2(1)(1)(2)n n n n n n n =-⨯+⨯+⨯+++1111[](1)(2)(3)3(1)(2)(1)(2)(3)n n n n n n n n n n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 (2)11a b a b a b a b a b b a+=+=+⨯⨯⨯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教师)

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教学目标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1、 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2、 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 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归纳法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一、裂项综合(一)、“裂差”型运算(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1a b⨯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1111()a b b a a b=-⨯-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1(1)(2)n n n ⨯+⨯+,1(1)(2)(3)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1111[](1)(2)2(1)(1)(2)n n n n n n n =-⨯+⨯+⨯+++1111[](1)(2)(3)3(1)(2)(1)(2)(3)n n n n n n n n n n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11a b a b a b a b a b b a+=+=+⨯⨯⨯ (2)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分数的巧算和速算

分数的速算与巧算【专题解析】在分数的简便计算中,掌握一些常用的简算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达到速算、巧算的目的。
(1)约分法:在分数乘除法运算中,如果先约分再计算,可以使计算过程更简便。
两个整数相除(后一个不为0)可以直接写成分数的形式。
两个分数相除,可以根据分数的运算性质,将其写成一个分数乘另一个分数的倒数的形式。
(2)错位相减法:根据算式的特点,将原算式扩大一个整数倍(0除外),用扩大后的算式同原算式相减,可以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便。
【典型例题】例1. 计算:(1)5698÷8 (2)166201÷41分析与解:(1)直接把5698拆写成(56+98),除以一个数变成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再利用乘法分配率计算。
(2)把题中的166201分成41的倍数与另一个较小的数相加的形式,再利用除法的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
(1)5698÷8=(56+98)÷8=(56+98)×81=56×81+98×81=7+91=791 (2)166201÷41 = (164 +2041)×411= 164×411+2041×411= 4201【举一反三】 计算:(1)64178÷8 (2)14575÷12 (3)5452÷17 (4)170121÷13例2. 计算:200412004200420052006÷+分析与解:数太大了,不妨用常规方法计算一下,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分母200420052004⨯÷,这算式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等于20042006⨯,又可以约分。
聪明的同学们,如果你的数感很强的话,不难看出÷2004200420052005的被除数与除数都含有2004,把他们同时除于2004得到11÷12005也是很好算的,这一方法就留给你们吧!12006⨯÷+20042006原式=200420051200620051200620061⨯+⨯=+=2005=200420042006 【举一反三】计算:(5)2000÷200020012000+20021(6)238÷238239238+2401例3. 计算:199419921993119941993⨯+-⨯分析与解:仔细观察分子和分母中各数的特点,可以考虑将分子变形。
20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重庆专注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江北校区: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嘉年华大厦12-3(苏宁电器背面)电话:86798788 渝北校区:重庆市渝北区两路步行街金易都会七楼705(米萝咖啡楼上) 电话:67158018分数的速算与巧算1、 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2、 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 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归纳法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一、裂项综合 (一)、“裂差”型运算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1a b⨯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1111()a bb a a b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1(1)(2)n n n ⨯+⨯+,1(1)(2)(3)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1111[](1)(2)2(1)(1)(2)n n n n n n n =-⨯+⨯+⨯+++ 1111[](1)(2)(3)3(1)(2)(1)(2)(3)n n n n n n n n n n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第二讲:分数与带分数速算与巧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预备班讲义分数/带分数速算与巧算 第2讲知识要点及解题技巧:1、裂项拆分法:把若干个分数之和,可以把其中的每个加数,根据:)11(1)(1kn n k k n n +-=+的原理,分裂为两个分数之差,算式中除首尾两项外,其余各部分分数均加减相消。
2、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巧解:将整数部分分成两个数的和/差,以便于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3、整数与带分数之间的乘除法巧解:现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合并约分。
【典型例题1】25127⨯【模仿练习】1、29157⨯2、199619951994⨯3、761767777-⨯【典型例题2】50491431321211⨯+⨯+⨯+⨯【模仿练习】1、9017215614213012011216121++++++++2、39371191711715115131⨯+⨯+⨯+⨯3、16131131011071741411⨯+⨯+⨯+⨯+⨯4、1281641321161814121++++++【典型例题3】1995199319931993÷【模仿练习】1、)200520042004(2004+÷2、981119898÷【典型例题4】54999954999549954954++++【模仿练习】1、87987687657654654354⨯+⨯+⨯+⨯+⨯【典型例题】13121170÷【模仿练习】1、98182÷2、41201166÷3、544156766171833185⨯+⨯+⨯4、655161544151433141⨯+⨯+⨯。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顺逆相加】用"顺逆相加〞算式可求出假设干个连续数的和。
例如著名的大数学家高斯〔德国〕小时候就做过的"百数求和〞题,可以计算为1 +2 + ……+ 99 + 100所以,1+2+3+4+……+99+100=101×100÷2=5050。
"3+5+7+………+97+99=?3+5+7+……+97+99=〔99+3〕×49÷2= 2499。
这种算法的思路,见于书籍中最早的是我国古代的"张丘建算经"。
张丘建利用这一思路巧妙地解答了"有女不善织〞这一名题:"今有女子不善织,日减功,迟。
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日织讫。
问织几何?〞题目的意思是:有位妇女不善于织布,她每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减少一些,并且减少的数量都相等。
她第一天织了5 尺布,最后一天织了1 尺,一共织了30 天。
问她一共织了多少布?张丘建在"算经"上给出的解法是:"并初末日织尺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即得。
〞"答曰:二匹一丈〞。
这一解法,用现代的算式表达,就是1 匹=4 丈,1 丈=10 尺,90 尺=9 丈=2 匹1 丈。
〔答略〕张丘建这一解法的思路,据推测为:如果把这妇女从第一天直到第30 天所织的布都加起来,算式就是5+…………+1在这一算式中,每一个往后加的加数,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减一个一样的数,而这一递减的数不会是个整数。
假设把这个式子反过来,则算式便是1+………………+5此时,每一个往后的加数,就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增一个一样的数。
同样,这一递增的一样的数,也不是一个整数。
假假设把上面这两个式子相加,并在相加时,利用"对应的数相加和会相等〞这一特点,则,就会出现下面的式子:所以,加得的结果是6×30=180〔尺〕但这妇女用30 天织的布没有180 尺,而只有180 尺布的一半。
分数的速算与巧算3

分数的速算与巧算(3)【例 1】 计算:234561111111333333++++++【解析】 法一: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原式71113113⎡⎤⎛⎫⨯-⎢⎥ ⎪⎝⎭⎢⎥⎣⎦=-法二:错位相减法.设234561111111333333S =++++++则23451111133133333S =++++++,61333S S -=-,整理可得3641729S =.法三:本题与例3相比,式子中各项都是成等比数列,但是例3中的分子为3,与公比4差1, 所以可以采用“借来还去”的方法,本题如果也要采用“借来还去”的方法,需要将每一项的分子变得也都与公比差1.由于公比为3,要把分子变为2,可以先将每一项都乘以2进行算,最后再将所得的结果除以2即得到原式的值.由题设,2345622222222333333S =++++++,则运用“借来还去”的方法可得到61233S +=,整理得到3641729S =.【例 2】 计算:22222222(246100)(13599)12391098321+++⋅⋅⋅+-+++⋅⋅⋅++++⋅⋅⋅+++++⋅⋅⋅+++【解析】 原式222222222(21)(43)(65)(10099)10-+-+-+⋅⋅⋅+-=(21)(21)(43)(43)(65)(65)(10099)(10099)100+⨯-++⨯-++⨯-+⋅⋅⋅++⨯-=12349910050501501001002++++⋅⋅⋅++===【巩固】 ⑴()2314159263141592531415927-⨯=________;⑵221234876624688766++⨯=________. 【解析】 ⑴ 观察可知31415925和31415927都与31415926相差1,设31415926a =,原式()()()2221111a a a a a =--+=--=⑵ 原式2212348766212348766=++⨯⨯()221234876610000100000000=+==【巩固】 计算:22222221234200520062007-+-++-+【解析】 原式22222222007200654321=-++-+-+(20072006)(20072006)(20052004)(20052004)(32)(32)1=-⨯++-⨯+++-⨯++2007200620052004321=+++++++ ()120071200720150282=⨯+⨯=【例 3】 计算:222222222212233445200020011223344520002001+++++++++⋅⋅⋅+⨯⨯⨯⨯⨯【解析】 原式221212=+⨯⨯12233445200020012132435420012000=++++++++⋅⋅⋅++2132435199920012000()()1223344200020002001⎛⎫⎛⎫=+++++++⋅⋅⋅+++ ⎪ ⎪⎝⎭⎝⎭ 20002000200022222400020012001=++++⋅⋅⋅++=个2相加【例 4】 ()20078.58.5 1.5 1.5101600.3-⨯-⨯÷÷-=⎡⎤⎣⎦ . 【解析】 原式()()20=-⎡⎤⎣⎦()2=-⎡⎤⎣⎦()200771600.3=-÷-12.50.3=-12.2=【巩固】 计算:53574743⨯-⨯= .【解析】 本题可以直接将两个乘积计算出来再求它们的差,但灵活采用平方差公式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原式()()()()552552452452=-⨯+-+⨯-()2222552452=---()()225545554555451000=-=-⨯+=【巩固】 计算:1119121813171416⨯+⨯+⨯+⨯= . 【解析】 本题可以直接计算出各项乘积再求和,也可以采用平方差公式.原式()()()()22222222154153152151=-+-+-+-()222221541234=⨯-+++90030870=-=其中22221234+++可以直接计算,但如果项数较多,应采用公式()()2221121216n n n n +++=++ 进行计算.【巩固】 计算:1992983974951⨯+⨯+⨯++⨯= . 【解析】 观察发现式子中每相乘的两个数的和都是相等的,可以采用平方差公式. 原式()()()()()()5049504950485048501501=-⨯++-⨯+++-⨯+()()()22222250495048501=-+-++-()222250491249=⨯-+++ ()222250491249=⨯-+++2150494950996=⨯-⨯⨯⨯25049492533=⨯-⨯⨯ ()492510033=⨯⨯-492567=⨯⨯ 82075=【巩固】 看规律 3211=,332123+=,33321236++=……,试求3 3.36714+++原式()()3312=+()()221231412345=++++-++++()()22105151051510515=-=-+9012010800=⨯=【例 5】 计算:1111111111(1)()(1)()2424624624++⨯++-+++⨯+【解析】 令1111246a +++=,111246b ++=,则:原式11()()66a b a b =-⨯-⨯-1166ab b ab a =--+1()6a b =-11166=⨯=【巩固】 11111111111111(1)()(1)()23423452345234+++⨯+++-++++⨯++【解析】 设111234a =++,则原式化简为:1111(1555a a a a +(+)(+)-+)=【巩固】 111111111111111111213141213141511121314151213141⎛⎫⎛⎫⎛⎫⎛⎫+++⨯+++-++++⨯++⎪ ⎪ ⎪ ⎪⎝⎭⎝⎭⎝⎭⎝⎭【解析】 设111111213141a +++=,111213141b ++=,原式115151a b a b ⎛⎫⎛⎫=⨯+-+⨯ ⎪ ⎪⎝⎭⎝⎭ 115151ab a ab b =+--1()51a b =-1115111561=⨯= 【巩固】 1111111111111111())()5791179111357911137911+++⨯+++-++++⨯++()(【解析】 设111157911A +++=,1117911B ++=,原式111313A B A B ⎛⎫⎛⎫=⨯+-+⨯ ⎪ ⎪⎝⎭⎝⎭ 111313A B A A B B =⨯+-⨯-()113A B =-11113565=⨯=【巩固】 计算11111111111111111111234523456234562345⎛⎫⎛⎫⎛⎫⎛⎫++++⨯++++-+++++⨯+++ ⎪ ⎪ ⎪ ⎪⎝⎭⎝⎭⎝⎭⎝⎭【解析】 设111112345A ++++=,11112345B +++=原式=1166A B A B⎛⎫⎛⎫⨯+-+⨯ ⎪ ⎪⎝⎭⎝⎭=1166A B A A B B⨯+⨯-⨯-⨯=1166A B ⨯-⨯16=⨯(A B -)16=【巩固】212391239112923912341023410223103410⎛⎫⎛⎫⎛⎫⎛⎫+++++++++⨯-++++⨯+++ ⎪ ⎪ ⎪ ⎪⎝⎭⎝⎭⎝⎭⎝⎭【解析】 设123923410t =++++ ,则有22211111(1)222222t t t t t t t t t ⎛⎫⎛⎫+⨯-+-=+-+--= ⎪ ⎪⎝⎭⎝⎭ 【巩固】 21239123911239239()()(1)()23410234102234103410+++++++++⨯-+++++⨯+++【解析】 设123923410t =++++,则有22211111(1)()()222222t t t t t t t t t +⨯-+-=+-+--=【巩固】 计算11112111311143114120092009++++++++++【解析】 设3N =+11412009++. 原式=112N++11111N++=121N N++111N N ++=112121NN N N ++=++.【巩固】 (7.88 6.77 5.66++)⨯(9.3110.9810++)-(7.88 6.77 5.6610+++)⨯(9.3110.98+)【解析】 换元的思想即“打包”,令7.88 6.77 5.66a =++,9.3110.98b =+,则原式a =⨯(10b +)-(10a +)b ⨯=(10ab a +)-(10ab b +)101010ab a ab b =+--=⨯ (a b -)10=⨯(7.88 6.77 5.669.3110.98++--)100.020.2=⨯= 【巩固】 计算(10.450.56++)⨯(0.450.560.67++)-(10.450.560.67+++)⨯(0.450.56+)【解析】 该题相对简单,尽量凑相同的部分,即能简化运算.设0.450.56a =+,0.450.560.67b =++,有原式=(1a +)b ⨯-(1b +)0.67a b ab a ab b a ⨯=+--=-= 三、循环小数与分数互化【例 6】 计算:0.1+0.125+0.3+0.16,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解析】 方法一:0.1+0.125+0.3+0.160.1111+0.1250+0.3333+0.1666=0.7359=0.736≈ 方法二:0.1+0.125+0.3+0.161131598990=+++111188=+530.736172== 【巩固】 ⑴ 0.540.36+= ; ⑵191.2 1.2427∙∙∙⨯+=【解析】 ⑴ 法一:原式5453649489990999011990-=+=+=. 法二:将算式变为竖式:可判断出结果应该是··0.908,化为分数即是9089899990990-=. ⑵ 原式224191112319201199927999279=⨯+=⨯+=【巩固】 计算:0.010.120.230.340.780.89+++++ 【解析】 方法一:0.010.120.230.340.780.89+++++ 0.5444440.3636360.908080+1121232343787898909090909090-----=+++++11121317181909090909090=+++++= 21690 方法二:0.010.120.230.340.780.89+++++ =0+0.1+0.2+0.3+0.7+0.8+0.010.020.030.040.080.09+++++ =2.1+0.01(1+2+3+4+8+9)⨯12.12790=+⨯2.10.3 2.4=+=【巩固】 计算 (1)0.2910.1920.3750.526-++ (2)0.3300.186⨯ 【解析】 (1)原式29119213755265999990999990--=+++291375521191999990+-=+6663301999990=+=(2)原式3301861999990-=⨯330185999990⨯=⨯581=【例 7】 某学生将1.23乘以一个数a 时,把1.23 误看成 1.23,使乘积比正确结果减少0.3.则正确结果该是多少?【解析】 由题意得:1.23 1.230.3a a ∙-=,即:0.0030.3a ∙=,所以有:3390010a =.解得90a =,所以1111.23 1.23909011190a ∙∙=⨯=⨯=【巩固】 将循环小数0.027与0.179672 相乘,取近似值,要求保留一百位小数,那么该近似值的最后一位小数是多少?【解析】 0.027×0.179672 27179672117967248560.00485699999999937999999999999=⨯=⨯== 循环节有6位,100÷6=16……4,因此第100位小数是循环节中的第4位8,第10l 位是5.这样四舍五入后第100位为9.【例 8】 有8个数,0.51,23,59,0.51,2413,4725是其中6个,如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第4个数是0.51,那么按从大到小排列时,第4个数是哪一个数? 【解析】 2=0.63 ,5=0.59 ,240.510647≈,13=0.5225显然有0.5106<0.51<0.51<0.52<0.5<0.6 即241352<051<0.51<<<472593,8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第4个是0.51 ,所以有241352<<<0.51<0.51<<<472593口口.(“□”,表示未知的那2个数).所以,这8个数从大到小排列第4个数是0.51. 【例 9】 真分数7a化为小数后,如果从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字开始连续若干个数字之和是1992,那么a是多少?【解析】1=0.1428577, 27=0.285714,37=0.428571 ,47=0.571428 ,57=0.714285 , 67=0.857142.因此,真分数7a 化为小数后,从小数点第一位开始每连续六个数字之和都是1+4+2+8+5+7=27,又因为1992÷27=73……21,27-21=6,而6=2+4,所以.=0.8571427a ,即6a =. 【巩固】 真分数7a化成循环小数之后,从小数点后第1位起若干位数字之和是9039,则a 是多少?【解析】 我们知道形如7a的真分数转化成循环小数后,循环节都是由1、2、4、5、7、8这6个数字组成,只是各个数字的位置不同而已,那么9039就应该由若干个完整的142857+++++和一个不完整142857+++++组成。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巧算和速算方法,包括:九九乘法口诀:通过记忆乘法口诀表格,可以快速算出两个数的积。
平方差公式:对于两个整数 $a$ 和 $b$,可以快速计算 $(a+b)^2$ 和$(a-b)^2$,分别为 $a^2+2ab+b^2$ 和 $a^2-2ab+b^2$。
除法倒数法:通过求出某个数的倒数,然后用这个倒数乘以需要除的数,可以快速计算除法结果。
11乘法口诀:对于两位数相乘,可以通过将这两个数字的和放在中间,例如$24 \times 11$ 可以计算为 $2$ 和 $4+2$ 和 $4$,得到 $264$。
规律判断法:在一些数列中,如果存在规律,可以通过观察规律推算出下一个数字。
四舍五入法:在进行精确计算不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有效数字即可。
近似取整法:在进行大致计算的时候,可以使用近似取整法,将一个数字取整到最接近的整数,例如 $23.6$ 取整到 $24$。
连加连乘法:对于一些需要进行连加或连乘的数列,可以通过提取公因子,将计算过程简化。
小数移位法:在对小数进行计算时,可以通过移位小数点来将小数转换为整数,然后进行整数运算,最后再将小数点移回原位。
分式化简法:在进行分式运算时,可以通过化简分数,将分式化为最简形式,简化运算。
凑整法:将一个数凑整为最近的整数或10的倍数,然后再进行计算,最后再进行减法运算补回凑整时的误差。
差积因式法:在进行乘法或除法时,将数字拆分为其因子的乘积,然后再进行计算。
近似数法:在进行加减运算时,将数近似为离它最近的10、100、1000等倍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最后,再将结果还原为原数的近似值。
线性加减法:对于两个数 $a$ 和 $b$,如果它们的差为 $k$,那么 $a\pmb$ 就等于 $a\pm k\pm (b-k)$,其中 $k$ 是某个整数,使得 $b-k$ 或$a-k$ 是一个整数。
平方法:在进行乘法时,如果两个数都离平方数的差不远,那么可以利用公式$(a+b)^2=a^2+2ab+b^2$ 来简化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