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工业

合集下载

简述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简述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其发展历程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密不可分。

下面,笔者将就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进行简要的述说。

一、建国初期的汽车工业新我国刚成立之初,汽车工业处于空白状态。

经过解放初期对于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国家再树立了强大工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汽车工业作为工业体系的基础行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1956年,我国第一辆完全由国产零部件制造的汽车——‘一汽’牌红旗CA72在一汽公司下线,拉开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序幕。

二、文革时期的停滞在文革时期,由于国家陷入政治动荡,汽车工业发展几乎停滞。

车辆生产仅限于军用车和基本的交通工具,工业化程度很低,汽车工业规模小且落后。

三、改革开放后的起步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1984年,第一家股份制汽车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逐渐步入市场化发展的轨道。

此后,各类汽车企业相继兴起,产销量不断增加。

四、技术与品牌的迅速提升21世纪初,我国汽车工业开始加大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力度。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自主研发,我国汽车品牌逐渐提升,产销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我国车辆产销量首次超过2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五、全球化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逐渐向全球化迈进。

我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逐渐崭露头角,如吉利、长城等品牌在海外市场取得了长足进展;另国际汽车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新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初期的起步、文革时期的停滞、改革开放后的腾飞和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变革。

未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汽车工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就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汽车工业也在不断探索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

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产业结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才能赢利。

按照国际流行的轿车厂的经济规模的起点为年产30万辆这即MES)来衡量,中国轿车工业达到MES的厂商总产量的百分比(即D值)一标准(现今仍为零,美国为100%,韩国为98%。

严重的规模不经济,不仅使企业固定成本居高不下,抵消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且也使总体社会效益变差。

生产集中度偏低。

在产业组织学中,生产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一个(标志性)指标。

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统计,中国汽车产量前三位的企业生产集中度约为38%,同期,日本为80%,美国为90%,法国和意大利基本是100%。

2000年,中国前三家汽车企业(一汽、东风和上汽)的生产集中度虽然上升至44%左右,但与上述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汽车工业投资少、见效慢。

我国汽车行业固定资产净值不足2000亿元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固定资产就达360亿美元。

我国重点工程建设周期为10年左右,而韩国投资18亿美元建设的现代汽车公司,18个月建成,4年收回全部投资。

我国汽车工业投资规模小,建设效率低,导致了成本过高,加大了项目风险。

零部件发展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

“八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但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而欧美和日本对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的投资比例一般超过1:l,甚至3:1。

由于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

二、产品技术技术落后。

中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轿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差距更加突出。

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水平低,对很多关键技术和重要领域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自主开发能力差、技术开发能力弱,是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发费用低。

中国汽车工业萌芽和发展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萌芽和发展阶段

全面发展阶段(1981年至今)
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陆续出台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取得积极进展 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
§3 国内外主要汽车生产厂家
通用汽车公司(美国) GM
福特汽车公司(美国)FORD
由亨利·福特创建于1903年,美国第二大汽 车公司。
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德国-美国) DAIMLER-CHRYSLER
50
零部件
51
上海大众
上海通用
别克
雪佛兰
凯迪拉克
上海通用五菱 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
56
3、东风集团
东风本田 东风标致 东风日产 东风雪铁龙 东风悦达起亚
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
(原型是原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 造生产的吉斯150型汽车)
“解放”两字的手写体
我国第一辆国产轿车——东风
第一辆防弹“大红旗”
五个汽车生产基地的形成
第一汽车制造厂 南京汽车制造厂 上海汽车制造厂 北京汽车制造厂 济南汽车制造厂
南京汽车制造厂
1958年3月10日,第一辆NJ130型2.5吨载 货汽车试制成功,经原一机部命名为“跃进 牌”,这是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解放牌汽 车以后问世的我国第二种牌号的载货汽车。 6月10日,原一机部正式批准厂名为南京汽 车造厂。
41
一汽集团
42
43
44
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产品
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产品
一汽集团合资合作产品
一汽集团合资合作产品
(2)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上海大众 上海通用 上海通用雪佛兰 上汽仪征 上海通用五菱
4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 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彭浦机器厂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工业》PPT课件

《中国汽车工业》PPT课件

奇瑞QQ
奇瑞东方之子
奇瑞汽车标志
吉利汽车公司
吉利控股集团(简称吉利)是中国最早也是 最大的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创建于1986年11 月6日,其前身是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 的黄岩县制冷元件厂,创始人是李书福。
自由舰
吉利金刚
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日
吉利优利欧
中国第一跑—美人豹跑车
吉利豪情二厢轿车
吉利豹风GT
1958年3月10日,第一辆NJ130型2.5吨载货 汽车试制成功,经原一机部命名为“跃进 牌”,这是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解放牌汽 车以后问世的我国第二种牌号的载货汽车。 6月10日,原一机部正式批准厂名为南京汽 车制造厂。
第一辆NJ130型2.5吨载货汽车
上海汽车制造厂
具有较强汽车零部件生产基础的上海市,从 1957年开始,先后设计和制造出轻型越野汽 车、三轮汽车、凤凰牌轿车和4吨载货汽车, 缓解了当时对汽车的迫切需求,也为上海整 车制造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全面发展阶段(1981年至今)
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陆续出台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取得积极进展 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
3 现代中国汽车工业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品牌在中 国生产和销售,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了前 所未有的活力和动力,连续井喷的中国汽车 市场出现了进口品牌、合资品牌、民族品牌 汽车争相斗艳的精彩局面。
地方积极建设汽车制造厂
1980年,我国的汽车年产量为22万辆,其中 轿车为5418辆,轻型越野汽车为2.04万辆, 其他越野汽车为7600辆,载货汽车为13.6万 辆,有4.8万辆汽车底盘供改造客车或专用 车。至1980年,汽车制造厂为56家,汽车行 业企业总数为2379家,从业人员为90.9万人, 汽车工业总产值为88.4亿元。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ppt 35页)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ppt 35页)

重庆汽车工业的发展
▪ 1984年5月,长安汽车集团与日本铃木公司签订 了“经贸合作协议”,迈出了微型汽车生产的步伐 。
▪ 1985年,根据当时重庆“缺重少轻”的现状,重庆 汽车制造厂与日本五十铃公司合资组建了庆铃汽 车有限公司,生产五十铃轻型汽车。
▪ 1991年,国家批准长安汽车集团引进日本铃木公 司奥拓轿车设计制造技术,并于当年将奥拓轿车 投放国内市场,开始生产轿车。
二汽的诞生:
▪ 1967年4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在十堰的 深山沟里正式破土动工。第二汽车制造厂 是国内自行设计、国内提供装备的工厂, 采取了“包建”(专业对口老厂包建新厂、 小厂包建大厂)和“聚宝”(国内的先进成 果移植到二汽)的方法,同时在湖北省内 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重点协作配套厂。 第二汽车制造厂当时主要生产中型载货汽 车和越野汽车。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4/5/20
21 2:38:25 AM02:38:252021/4/5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4/5/20
谢 谢 大 家 21 2:38 AM4/5/2021 2:38 AM21.4.521.4.5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5-Apr-215 Apr il 202121.4.5
二是国内几大集团快速完成资本积累,降低风 险的需要.通过与跨国公司一系列的合作,以最快 的速度抢占了国内市场,迅速积累起大量资本,从 而为下一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打下了基础.同时 ,多品牌战略的实施,也大大降低了未来的经营风 险,使企业不至于因一个品牌的失败而导致整个企 业或甚至一个地区出现衰退.
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调查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2:38:2 502:38: 2502:3 8Monday, April 05, 2021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汽车工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经过半个过世纪的艰苦努力,形成了一个产品种类齐全,生产能力较大的汽车工业体系。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概括未初创、成长、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49-1965)初创阶段的特征是:首先建成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零的突破:建立了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形成了五个汽车生产基地。

1.汽车工业的筹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开始了建立我国汽车工业的筹划工作。

1949年10月,在中国重工业部内设置了汽车工业筹备组。

1950年1月,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苏联,商定前苏联援助中国建设156项重点工程,其中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汽车厂。

2.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1953年7月15日,在长春孟家屯举行了隆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奠基典礼。

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开始了我国汽车工业史上一场规模宏大的建设。

1956年7月15日,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从总装配线上驶出,这表明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从此结束。

为中国汽车工业竖起了里程碑,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汽车梦。

一汽第一阶段生产的解放牌汽车的型号是CA10型。

A是第一的意思,C既有长春的意思,也有中国的意思。

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新车民名为“解放牌”。

这是一汽人的骄傲,也是一汽人特有的殊荣。

因为由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为一种产品命名。

,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1957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设计轿车。

1958年一汽开始试制小轿车。

1958年5月5日,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轿车终于在一汽人后中完成了,从而揭开了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历史篇章。

我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当时并不叫“红旗”,而是“东风”,是“红旗”的前身,定牌为“CA71”。

之所以取名“东风”,是因为毛主席当时对国际形势有个著名的论断:东风压倒西风。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与现状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巨大变革,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基地之一。

以下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现状:1. 市场规模: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庞大,消费需求旺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每年销售量超过3000万辆。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中国汽车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2. 企业竞争力:中国有众多汽车制造商,包括一些知名的国内品牌和合资企业。

例如,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 新能源汽车: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提供购车补贴和减免购置税等政策支持。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增长,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同时,中国也在电池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4. 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

中国的一些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已经推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并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5. 国际合作与创新: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合作和创新方面也有所突破。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与国际知名汽车公司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生产。

同时,中国也在自主创新方面加大力度,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总体来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巨大。

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汽车工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并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刻。

一方面,汽车工业正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汽车工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从好的方面来看,入世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汽车需求迅速增加,汽车市场逐步扩大,单位购车、个人购车比例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

国家对汽车企业实行扶弱抗强政策,使在较短的时间内国内出现了上百家汽车生产企业.国内城市纷纷改建道路、修建停车场、加强交通管制,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从不好的方面看,我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首先,大量居民持币待购影响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内缺乏汽车大企业、大集团与国外汽车行业相抗衡。

国内汽车企业普遍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比较薄弱,产业服务体系十分落后,汽车工业相对缺乏国际竞争力.汽车在销售过程中价格不稳定,热销车型任意涨价,汽车的维修市场比较混乱。

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

市民素质低下影响汽车行驶速度.公路乱收费增加了汽车使用成本,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就长远来看,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汽车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所带来的强大购买力,将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进步,国产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逐步增强。

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政府引导百姓汽车消费,大量汽车将进入家庭。

道路建设加速将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国道、省道、市道、城市干道等组成道路区域体系,高速路、快速路、城区道路、生活道路组成道路速度体系,地铁、高架桥、越江大桥、越江隧道等组成道路空间体系.公民素质教育将形成人、车、路和谐环境,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人民将逐步过上“轮子上的生活”。

但汽车工业在未来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外进口车将严重冲击国内汽车市场,考验中国汽车工业.道路面积增长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导致堵车现象日益严重,道路管理不善将降低道路的有效使用,城市规划不到位引发的停车难、人车争路现象等短时间也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这些都将影响汽车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发展历经封建社会,北洋军阀时期,中华民国和新中国,最终从无到有,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制造,无疑是一部曲折史,但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是不屈不挠的,不断上进,最终要求挤进高手如云的世界市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上进精神。

首先是无汽车工业时期。

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要追溯到1901年慈禧皇太后的66岁寿辰,直隶总督袁世凯买了一辆洋汽车,献给慈禧太后作为寿礼。

这一“老爷车”虽与今日飞驰在公路上的现代化汽车的长相相差很远,但其工作原理,发动机,悬架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已于今日汽车很近。

1901年,上海的商人进口了两辆汽车,这是中国使用汽车的开始。

1908年,福特公司大量生产T型汽车,揭开了工业化生产汽车的帷幕,此后外国汽车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19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00辆,汽车维修业应运而生。

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是1929年8月在沈阳问世的。

1928年东北“易帜”后,辽宁迫击炮长厂长李宜春等人提出利用兵工厂设备制造汽车的建议。

经张学良将军批准后,决定在辽宁迫击炮长附近民生工厂,专门研制其琛,并以重金聘请美籍技师,集中300名汽车修理工人,拨款75万作为研制经费。

从美国购进“瑞雷”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设计制造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

李一春对“瑞雷”号整车进行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路装置和轮胎等由国外进口外,对其他零件进行重新设计,制造,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

1929年8月,我国第一辆自制的载重汽车在人们的殷切盼望中诞生了。

此车定名为民生牌”,并在全国道路协会主办的上海市展览会展出。

由于“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民生工厂被日本占领,扼杀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萌芽。

1933年,山西省利用太原兵工厂的装备和技术,试制成两辆载货汽车。

1936年,湖南省机械厂仿制美国道奇牌汽车发动机成功,并试制了两辆货车。

后来都由于战乱等原因而夭折。

1936年,以中国银行为主,筹集资金160万元,成立官商合办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与德国奔驰公司签订合同,先以CKD方式组装柴油机货车,计划5年内达到全部国产化的目标。

总厂设在湖南株洲,1937年开始建厂时,当年发生了“七七”事变。

后来该厂辗转迁至桂林,重庆,5年中只组装了一些飞鹏牌柴油货车和一些柴油机,后因无法维持而倒闭。

1939年——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资源委员会计划在昆明建立汽车制造厂,购买了美国一家汽车厂的图样和部分工装设备,所有的进口设备在运输途中被日军从越南劫走,汽车生产遂成泡影。

1937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4635辆。

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港口被封锁,国外汽车配件难以进口,内地汽车配件制造业得以发展。

在抗日战争时期,汽车配件工厂达到400余家,其中最大的是重庆中央汽车配件厂,能生产汽车配件100多种。

到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汽车和配件的倾销,迫使许多汽车配件厂停产,到1949年,我国汽车配件厂只有9家还在生产。

由上可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真正的汽车工业,只有一些小型的汽车配件制造厂,汽车维修厂和客车改装厂。

虽有一些仁人志士曾数次筹划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府的腐败无能,都未能成为事实。

1948年,中国汽车保有量69154辆,由于石油供应不足,许多汽车都带上一个煤气发生炉或一个大气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才改变了这种落后状态。

1953年——1984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工业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1950年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时,建设汽车制造厂被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助中国的重要项目之一。

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确定在吉林省长春市建立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1年批准初步设计方案,1952年开始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

1953年6月,中央指示力争3年建成第一汽车厂,同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并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奠基纪念。

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出厂,当年生产了1600多辆。

此后,经过改进设计,陆续开始生产解放CA10B型等载货汽车。

如同第一汽制造厂的厂名和“解放”品牌一样,中国汽车在诞生伊始便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

而这种非企业,非经济本身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责任一直贯穿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风雨历程。

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步履还是很平稳的。

1957年,一汽稳步发展,生产了近8000辆汽车。

此后,全国一些较大的汽车修理厂在解放思想的号召下,投入制造汽车的热潮,全国试制成各种汽车达200余种。

这种一哄而起的汽车热,对汽车生产的特点,规模,经济效益,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等均考虑甚少。

多数企业及其产品缺乏生命力,能够坚持下来的只有5家,这些厂不考国家集中投资,从中小型汽车修配厂通过开发汽车产品和专业化合作,建成了大中型汽车制造厂。

这有别于依靠国家集中投资建成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创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另一种模式。

1960年,全国汽车总产量从1955年的61辆提高到22574辆,尽管其中有“大跃进”的因素。

当时,与日本,韩国等邻国相比,按照前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中国汽车的起点并不算低。

1965年出于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等发面的考虑,开始在湖北十堰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4年后,二汽破土动工,并从一汽抽调技术人员筹建二汽。

全国500多家机床厂,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二汽设计,制造了各种设备一万多台,以一汽为主的国内30多家工厂,企业包建二汽的各个分厂,从产品设计,工艺工装,人员培训直至调试生产完全是自力更生。

1976年6月建成东风牌越野车生产基地。

二汽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自己设计制造汽车和建设大型货车制造厂的能力。

二汽所产车型是一汽刚刚研发的新型卡车,而一汽则继续生产“老解放”。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汽都因车型不如二汽而在市场上苦苦挣扎。

直到1986年,解放牌卡车实现垂直换型,CA141问世才扭转了被动局面。

除此之外,四川汽车制造厂于1974年正式生产红岩牌CQ260型军用6t越野车,1968年开始建设的陕西汽车制造厂与1975年生产延安派SX250型5t军用越野车。

在“文革”动乱的年代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史难能可贵的。

在中国汽车的起步阶段里,汽车也曾经短暂地繁荣过。

1958年,一汽相继生产了“东风”和“红旗”两款汽车,并在“乘东风,展红旗,造出高级汽车去见毛主席”口号中,把小汽车送进了中南海。

客观地说,1953——1984年,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是卡车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

1984——1994年是中国汽车工业与国外汽车制造商合资合作阶段。

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公司诞生了。

当时的北京吉普是国内越野车企业绝对的“老大”。

此后的19年,这块中国汽车改革的试验田经历了兴衰,荣辱。

有了问路石的中国汽车很快进入了第一轮合资浪潮。

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

同年,南京汽车制造厂引进了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汽车公司与法国标致的合资项目获批准,被桎梏了30余年的汽车工业开始大步向前发展。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

当年,全国汽车总量就突破万辆。

此后连年大幅上升,到1994年,汽车产量就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样单一的汽车生产企业也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等大集团,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头羊。

良好的形势是国务院开始审慎研究汽车的发展。

1987年的北戴河会议上,确定了“三大三小”的总体格局,尽管现在来看计划的味道过浓,但其毕竟确定了轿车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大方向。

1990年,轿车产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

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同年,投资上百亿,规划15万辆的一汽大众,神龙项目签约。

但因种种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捷达,富康才在市场上初露锋芒。

从1994年至今,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4年是中国汽车是史,特别是轿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在这一年,左右中国汽车近10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了。

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产业政策还有许多局限之处,但它还是解决了汽车发展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将汽车与家庭联系到了一起。

家庭汽车概念所引发的热情迅速扩散至全国,但是有20多个省,市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

而全国的主要工科大学也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一批有一批带着汽车设计师梦想的年轻人走进了汽车知识的殿堂。

1994年之后,汽车消费不再受宏观政策的限制,但事实上,在要不要发展汽车工业,特别是是否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大争议的,由于当时并没有明确鼓励汽车消费,各种税费,地方保护仍十分严重。

同时,汽车工业本身散乱规模小的劣势也愈发明显。

到了1998年,中国汽车的总产量达到了162.8万辆,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十大汽车制造国。

就在这一年,中国轿车的第二轮合资热潮开始了,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破土动工,而后别克,雅阁在中国的生产,使国产汽车的词典里又多了个“中高档汽车”的名词。

在此期间,一汽大众,神龙公司也站稳了脚跟,开始向连续多年位居国内汽车企业榜首的上海大众发出挑站。

近年来,又成立了北京现代,华晨宝马,东风日产等合资汽车公司,使我国汽车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2001年的“十五”计划中,汽车进入家庭已经被明确提出。

赛欧,夏利2000等一批旨在重新定义家庭轿车的新车型涌入了市场。

一时间10万元成为了界定家庭轿车的分水岭。

同时,国家计委也将汽车价格放开,汽车终于从高高在上的生产资料,还原成立走进平民百姓家庭的商品。

在企业层面,新的合资项目越来越多,而像吉利,奇瑞这样的民企也得以进军轿车生产领域。

经过今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得以提高,品种增加,产品全面更新换代。

基本车型品种发展到6大类,103种,改装产品发展到了6大类800多种。

经过今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品构成趋向合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了。

在重点引进的重型,轻型和微型车技术中,大大提高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纵观我刚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尽管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但经过了多年建设,特别是金十几年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加快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工业体系,取得了不少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汽车研究,设计生产,管理的人才,这些都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至少有三大问题制约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是中国汽车企业仍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这也是中国汽车业最大的软肋。

汽车特别是轿车的新产品开发和推出的重要环节基本上被外商所控制,我国汽车企业有沦为跨国公司附庸的危险。

还在业内为我国汽车工业应采用韩国模式还是巴西模式的时候,我国汽车工业事实上已经不自觉的转向了巴西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