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指南2009专家共识版
TIA中国专家共识(教学查房版)ppt课件

TIA,不建议梗死型TIA的分型,此型应诊断为脑梗死。
四、临床评价与治疗决策
(一)临床评价建议 1、积极评价危险分层、高危患者尽早收入院 预后研究的结果[1]提示,TIA患者在发病后前3个月内发生脑梗死的 风险较大,其中前2d风险最大,患者的处理应越早越好。因此,对于 初发TIA患者、进展型TIA患者、症状持续时间>1h、症状性颈内动脉 狭窄>50%、已知的心脏来源的栓子(如心房颤动)、己知的高凝状 态、加利福尼亚评分或ABCD评分(见附录)的高危患者,在发病 24~48h内应考虑收入院进一步评价、治疗[1, 10-12]。 2、新发TIA应按“急症”处理 新近发生(48h内)的TIA预示短期内具有发生卒中的高度危险,应作 为重要的急症处理,新发TIA患者处理流程见下图。
然而,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进展,基于“时间和临床”的传统定义 受到了诸多质疑。研究表明,大部分TIA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不 超过1h,超过1h的患者在24h内可以恢复的几率很小。而且部分 临床症状完全恢复的患者影像学已提示存在梗死。鉴于此,TIA 工作组在2002年提出了新的TIA概念[7]: “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典 型临床症状持续不超过1h, 且在影像学上无急性脑梗死的证据” 。
TIA中国专家共 识(教学查房版)
点评-治疗
扩容:评价心肾功能 氯比格雷:粒细胞减少及腹泻 普罗布考:HDL、心电图 他汀:监测肌酶及肝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国专家共识
承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李勇
《共识》撰写原则
不是讲座,不面面俱到,突出重点 不是指南,针对争议问题给与相对肯定的建议 不是国家行为,”中华内科中国卒中共识专家委员 会“更多地考虑了所在的教学医院情况制定,对于
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营养不良是影响老年患者结局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未纠正的营养不良还是导致医疗费用上升的重要原因。
同时亦有证据表明,针对无法正常进食的营养不良患者给予合理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营养状况并最终降低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经济耗费等。
鉴于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2012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简称老年学组)组织的全国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调查(MNA-SF)结果显示,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比例的老年患者达49.70%,已发生营养不良为14.67%,高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其带来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为了规范对老年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循证应用及针对老年疾病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老年学组的专家们按循证医学要求,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根据我国目前的老年患者营养治疗情况,结合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等最新的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指南的内容及证据,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专家共识。
附:共识相关定义1.推荐意见:以牛津分类(oxfor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OCEBM)为基础,对照国际证据分级与推荐(GRADE)工作组的分级系统评价标准原则,确立推荐意见的A、B、C、D级分类标准。
2.营养支持:指经消化道或各种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
3.肠内营养:通过消化道途径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素。
肠内营养制剂按氮源分为3类: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
根据给予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口服和管饲。
4.经口营养补充剂:有别于普通膳食,是用于特殊医疗目的的经口摄入的营养补充剂。
5.肠外营养:经静脉途径为无法经消化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在内的营养素,以期维护器官功能,改善患者结局。
慢性咳嗽诊疗指南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变应性咳嗽 感染后咳嗽 支气管内膜结核 ACEI 性咳嗽 心理性咳嗽
变应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结核 ACEI性咳嗽 支气管肺癌 心理性咳嗽
中国咳嗽指南2005
中国咳嗽指南2009
变应性咳嗽(AC)
❖ 定义:
临床上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应症的因素, 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哮喘、 变应性鼻炎或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将此类咳 嗽定义为变应性咳嗽(AC)。其与变应性咽喉炎、上 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感染后咳嗽(PIC)的关 系、发病机制等有待进一步明确。
EB定义与临床表现
❖ 一种以气道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 气道高反应性阴性,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 慢性咳嗽,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 主要症状为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惟一的临床症状,干 咳或咳少许白色黏液痰,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部分患 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 诱发因素。
(三)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
(四)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CVA诊断
慢性咳嗽,常伴有夜间刺激性咳嗽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变异率≥20% 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有效 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中国咳嗽指南2005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 定义: CVA是一种特殊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
❖ 临床表现:
刺激性干咳,多为阵发性,白天或夜间均可咳嗽, 油烟、灰尘、冷空气、讲话等容易诱发咳嗽,常伴有咽 喉发痒。通气功能正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 胞比例不高。
AC诊断标准及治疗
❖ 诊断标准
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 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阴性。 具有下列指征之一:
胃肠间质瘤外科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与NCCN指南解读(最全版)

胃肠间质瘤外科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与NCCN指南解读(最全版)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
近年已逐渐被外科学界熟悉,为了更好地普及推广这个较新的肿瘤概念,及时更新知识和规范诊疗,2010年中国临床肿瘤协作组(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成立专家委员会,首次编写GIST中国共识(2011版)[1]。
共识每年进行更新,2012版已修订完毕。
而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NCCN指南早已为大家熟知,可以说是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癌症治疗指南。
笔者就GIST的最新国内共识和新版NCCN指南的外科诊治部分作以解读。
一、GIST的活检原则和适应证GIST患者症状无特异性,只有病理学检查才是确诊GIST的唯一方法。
但GIST质脆、血供丰富,部分呈囊实性,不适当的活检可能引起肿瘤出血、破溃,以致肿瘤播散种植的严重后果。
因此,国内外共识或指南对于大多数可完整切除且原发性局限GIST,不推荐手术前进行常规活检。
术前活检适用于拟进行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这类患者在治疗前必须取得明确病理诊断。
对于首诊即合并转移的可疑GIST,必须进行活检明确诊断,再开始靶向药物治疗。
而对于术中冰冻活检,专家共识为不推荐常规进行。
只有当手术中怀疑GIST周围有淋巴结转移或手术中肉眼不能排除是其他恶性肿瘤时,才考虑术中冰冻活检。
至于活检方式,NCCN指南始终推荐首选超声内镜下细针抽吸法活检(EUS-FNA)。
由于该方法穿刺针直径小,导致肿瘤出血的风险极低;此外,从胃肠腔内进针,有效避免了经皮穿刺引起针道种植和肿瘤破溃导致腹腔播散转移的危险。
尽管取得的组织较少,但活检阳性率高,国外报告诊断准确性可达90%以上[2]。
【专家共识】中国末梢采血操作共识

【专家共识】中国末梢采血操作共识静脉血和末梢血为临床常用血液检测标本。
随着检验医学技术现代化、微量化、便捷化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末梢血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由于儿童自主配合依从性差、血管纤细,在静脉血标本采集过程中,相比成人采血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因此末梢血采集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与静脉血相比,末梢血影响因素较多,如采集过程操作不规范,易导致检测结果变异或不准确,因此规范末梢采血操作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缺乏末梢采血操作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国外的相关指南又难以符合我国的实际需求。
为规范我国末梢采血操作流程,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儿科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和世界华人检验与病理医师协会共同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提供中国末梢血液标本规范化采集操作的参考依据,提高末梢血标本检验质量。
本共识的适用范围1.末梢血液标本的临床应用范围:目前,末梢血主要用于全血细胞分析、血型、血糖、血沉和新生儿筛查等检验项目。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既往用血量较大的项目也建立了快速微量法,如微量元素、感染性标志物、传染性疾病的抗体以及床旁检测项目等。
此外,许多新项目还在不断开发中,末梢血的临床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2.本共识适用人群:本共识适用于儿科患者、特殊成人患者及其他适用于末梢血检验的受试者。
对于6岁以上的受试者可优先考虑用静脉血进行检测。
特殊成人患者包括严重烧伤患者、极度肥胖患者、具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老年患者、需要保留浅部静脉用于静脉给药治疗的患者、浅部静脉不易获得或非常脆弱的患者、需自行采血检测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对静脉穿刺恐惧的患者以及需行床旁检测的患者。
应注意,若患者脱水或由于其他原因(如外周性水肿)导致外周循环不佳,可能无法通过皮肤穿刺采集到合格的血标本,不建议进行末梢采血检测。
术语和定义1.末梢采血(capillary blood collection):末梢采血又称皮肤穿刺采血法,临床通常在手指或足跟特定部位穿刺,采集毛细血管血液(即末梢血)进行检验。
喹诺酮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态势及合理用药

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速度迅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是抗感染药物中的“明星”。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在1962年问世,在β-内酰胺类药物大潮之后便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全球最畅销前200个药物中就有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多年来,喹诺酮类药物一直稳居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销售排序第2位,而氟喹诺酮类正逐渐成为喹诺酮类药物的主流。
氟喹诺酮类药物近几年的销售额呈强劲上升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8%~10%,在抗感染药物中仅次于头孢类[1]。
本文对该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和合理用药作一探讨。
1 喹诺酮类(QNS)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特点1.1 喹诺酮类(QNS )药物的分类根据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开发状况,利用目前新的分类方法可分为四类[2,3]:第1代:奈啶酸、吡哌酸及西诺沙星作用于革兰阴性菌(假单胞菌除外),它们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有活性,口服吸收良好,在体内被代谢和灭活,24h 尿中回收率高;且组织渗透性。
由于在泌尿道、胆管和肠管中浓度较高,可以治疗这些系统感染。
临床适用于非复杂性尿道感染。
第2代:诺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菌谱扩大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葡萄糖非酵解菌、革兰阴性菌(包括假单胞菌)、某些革兰阳性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但不包括肺炎链球菌)和某些非典型病原体。
此类药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除脑组织和脑脊液外,对各种组织均有良好的分布,所以不仅有广泛的抗菌谱,而且有广泛的适应证。
临床适应于治疗非复杂性和复杂性尿道感染和肾盂肾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第3代: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及莫西沙星,其作用他们有抗菌谱方面,有些药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脆弱类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有些药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是第三阶段喹诺酮的3~30倍,与异烟腓和利福平相当。
此类药物由于吸收迅速,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400030)喹诺酮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态势及合理用药冉启文【摘要】 喹诺酮类(QNS)药物是一类分子中具有喹诺酮或萘啶结构的人工合成抗菌化合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诊治共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如复方消化酶、胰酶肠溶胶囊等,可补充消化酶,促进食物消化,缓 解消化不良症状。
新型药物
如5-HT4受体激动剂、胃底松弛剂等,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提供 了新的选择。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与实践经验分享
心理治疗
运动锻炼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 疗法、放松训练等可帮助患者缓解情 绪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药 物剂量、更换药物种类等。
长期随访管理
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定期随访评 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 治疗的持续优化。
05 患者管理与健康教育模式创新
医患沟通技巧提升及信任建立途径探讨
倾听与理解
医生应积极倾听患者的主诉,理解患者的痛苦和担忧,建立良好 的沟通基础。
症状群识别
根据患者症状特点,识别出餐后不适综合征、上腹痛综合征等不同症状群,有 助于针对性治疗。
预警信号
警惕患者出现的报警症状,如消瘦、贫血、呕血、黑便等,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以明确病因。
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室检查
0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可帮助排除器质性病变
。
影像学检查
02
腹部超声、X线钡餐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胃肠道结构及
临床诊治的挑战
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 床诊治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和争议。
共识的意义
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规范化诊治建议,提高诊治水平,改善患 者预后。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指南和共识》课件

指南和共识的特 点:科学性、权 威性、实用性和 可操作性
提供权威性指导:为临床实践提供 科学依据和指导
指南和共识的意义
促进学术交流:为学术研究和交流 提供平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行为的规 范性和安全性
推动医学发展:促进医学研究和临 床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指南和共识的制定过程
实用性:评估指南 和共识在实际应用 中的实用性和可操 作性
更新频率:评估指 南和共识的更新频 率是否及时,是否 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专家意见:收集专 家对指南和共识的 评价和建议,进行 综合分析
改进指南和共识的途径
收集反馈: 从使用者、 专家和利 益相关者 处收集反 馈意见
分析问题: 分析反馈 意见,找 出存在的 问题和需 要改进的 地方
感谢您的观看
指南和共识南和共识概述 指南和共识的内容 指南和共识的应用 指南和共识的推广与传播 指南和共识的评价与改进
指南和共识的定义
指南:基于科学 研究和专家共识, 为某一领域提供 指导性建议的文 件
共识:专家或组 织对某一问题达 成的一致意见或 共同看法
指南和共识的作 用:为实践者提 供指导,促进专 业发展和提高服 务质量
确定指南和共识的主题和 目标
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
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和研究
形成草案并进行修改和完 善
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
发布最终版本并推广实施
指南和共识的主要内容
指南和共识的定义和目的 指南和共识的制定过程和参与者 指南和共识的主要内容和建议 指南和共识的应用和推广
指南和共识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 适用于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 适用于患者和家属 适用于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09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妇产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年,卷(期):2010,45(8)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激素治疗临床应用指南修订草案(2006版)[期刊论文]-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5)
2.APMF 2008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Menopause 2010
3.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The role of local vaginal estrogen for treatment of vaginal atroph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2007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2007
4.Utian WH;Archer DF;Bachmann GA Estrogen and progestogen us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uly 2008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2008
5.Gompel A;Rozenberg S;Barlow DH The EMAS 2008update on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on postmenopaus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2008
6.Board of the International Menopause Society;Pines A;Sturdee DW IMS updated recommendations on post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200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fck20100802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