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020届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学案(教师版) (1)

2020届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学案(教师版) (1)

2020届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学案(教师版)读——联系语境明大意将所要翻译的文句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整体把握大意。

审——字句落实莫疏漏通读以后,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必须仔细斟酌,确保准确到位。

做题时可以先在原句上用笔将这些采分点一一圈注出来,以便引起注意。

切——翻译句子要得法将所要翻译的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然后用上文介绍的翻译方法逐一地加以解释。

连——连缀成句有条理按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注意个别句式语序的调整及省略内容的补充。

郭舒,字稚行。

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

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

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

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

”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1)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2)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第一步:读——联系语境明大意找到要翻译的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翻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

(1)句在第一段段末,前面交代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

(2)句后的内容是写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可见两人关系很不好。

第二步:审——字句落实莫疏漏首先仔细阅读给出的文言文语句,且每个字都要注意,并找到得分点。

(1)句的得分点主要是“坐”、“系”、“义”。

(2)句的得分点主要是“厚”、“衔”和省略的成分。

第三步:切——翻译句子要得法逐字将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在逐字翻译的过程中要联系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免翻译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相悖。

(1)句中“坐”是古今异义词,“因……犯罪”;“系”意为“拘禁”,含被动意味;“义”是意动用法,“认为……讲义气”。

(2)句“厚”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交情好”;“衔”也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怀恨”。

2024年高考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翻译(学案)

2024年高考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翻译(学案)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翻译(学案)学习目标:1.基础夯实:巩固文言翻译基本方法;2.重点突破:依据语境精准翻译得分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三槐堂铭并序苏轼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①,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②,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

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

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

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

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

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

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注】①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

②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

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

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吗?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

(《资治通鉴》)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

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失分主要原因:
3、而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误译: 然而温峤知道后返回京都,于是启奏王敦的反叛之心,请皇上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
正译:
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误译: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正译:
失分主要原因:
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案
一、探究翻译失分的一般原因
反例警示:
1、 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
误译: 人身体的美丑,本来就没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正译:
失分主要原因:
2、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
误译:李泌已经拜见皇帝,陈列天下间的成败之事,皇帝很高兴,想授予他官职。 正译:
误译: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后来都占有天下。 正译:
失分主要原因:
二、巩固文言翻译方法
启示一:
例: (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
翻译:
启示二:
例: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翻译:
启示二: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教学目的:1.落实高考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设计:本课以学法指导和能力训练为重点,帮助学生归纳系统的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并指导其应用。

教学步骤:一.文言文翻译好的译文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字字落实,文通句顺1.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课堂练习:①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出师表》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课堂练习:①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②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③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⑤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⑥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3.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一个句子: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文言文句子翻译公开课

文言文句子翻译公开课

⽂⾔⽂句⼦翻译公开课树⽴语境意识,落实得分点——⽂⾔⽂句⼦翻译⼀|、导⼊:⾼考对古诗⽂能⼒的要求,包括要“理解并翻译⽂中的句⼦”,这是⼀个重要的考点。

这个考点难度⽐较⼤,当然也是得分率低的考点之⼀。

在宁波市⼀模考试中,我们班级的平均得分差不多就只能得到⼀半。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针对⽂⾔⽂句⼦的翻译进⼀步落实⼀些⽅法。

昨天我请同学根据⼀个⽂⾔⽂语段出了⼏个⽂⾔⽂翻译的句⼦,并给出分值和得分点。

现在请同学来解说⼀下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句⼦来出题。

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出的翻译⽂句都⼀些共同点,这些句⼦中基本都涉及到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或者固定句式。

这样的出题意识恰恰就说明我们基本已经明⽩了翻译⽂句的关键点。

(⼀)明确踩分点:留、删、补、换、调、变,要求达到“信、达、雅”的⽬标。

⽂⾔⽂翻译可以借助⽅法:留、删、补、换、调、变1.“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的内容;2.“达”,就是要求译⽂要通顺流畅;,则要求译⽂规范、得体、⽣动、优美。

(不作要求)(不作要求)3.“雅”,则要求译⽂规范、得体、⽣动、优美。

明确了得分点,这⼀步很重要,因为我们就可以就此⼀⼀落实突破,⽽不会迷失⽅向。

那么接下来我们⼀起来看⼀下,同学们⽣1:假使我⼀旦获机游揽浩⼤的宇宙万物,抒快⼀⽣的志向,来堵住讥讽我的⼈的嘴巴。

:假如我有⼀天获得偌⼤的天下,完成平⽣的志向,按照说离间⾔论的⼈的话,舍弃仲郛,:如果我的⼀⽣能观览宏⼤的宇宙,实现平⽣的志向,来留传在好事者的⼝中,舍除仲郛,我能同谁在⼀起呢?正确答案:假设我有⼀天能够饱览天下的美景,快意于实现平⽣的志向,来堵塞那个讥讽我的⼈的嘴,除了左仲郛,我与谁共享这些呢?总结失分原因:1、字词句式,翻译有误2、忽略语境,不明⼤意3、表意不通,表达不畅明确得分点,还有最为重要的⼀步,就是在于落实得分点。

⾔论及之,则众共⾮笑诋斥,以为怪物。

……《书黄梦星卷》王阳明错例:⽣1:(我)私下奇怪他竟然不惧路途遥远艰⾟,并且勤奋⾟苦不⽌。

2024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09: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09: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小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初中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考点阐释主要考查对文言词汇、句式特点的积累以及文句意思的理解。

文言词汇一般考查重点实词在语境中的意思语句,一般考查省略句、祈使句、感叹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或者查体现主旨思想的句子。

近年来,单一的文句翻译题逐年减少,即使保留该题型,也会降低直译难度,允许适当意译或融入赏析题和内容理解题进行灵活考查。

二、常见题型1.要求直接翻译画线句,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査。

2.要求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三、解题方略我们在理解所要翻译的文句时,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比如课内同类型句式的迁移,课内相同词汇注释的联想,结合上下文对大意的理解,文中相似句式的类比等等。

对文句的翻译必须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直译,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进行意义完善。

做到信、达、雅。

文句翻译中,句式现象值得注意,由于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与古代不同,所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翻译句子的六个方法及示例其六个关键词是:保留、对应、更换、补充、调序、删除。

见下面的技法示例。

翻译方法保留保留——古汉语中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的词语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对应对应——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与另一个字组合,或直接用现代汉语的一个合成词来代替,以对应现代汉语的意义更换更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这就是常说的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应注意。

还有,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补充补充——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的现象调序调序——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调整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删除删除——古汉语中有不少虚词起凑足音节、停顿等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不译简要口诀:名词要留,无义要删,省略须补,倒装要调,更多时候,用换来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学案
探究1:翻译的要点
例1:2017年新课标1《宋书·谢弘微》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017年普高招生新课标全国1卷语文试题分析与评价》
第13题文言翻译题仍然侧重考查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关键词的得分情况:“循”字绝大部分考生能解释到位,其它三个关键词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解,特别是许多考生不能理解“藏否”;对句意的理解情况:第1句中“事继亲之党”,第2句中“以它语乱之”分别是两句中的难点,失分比较严重;在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方面,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古今汉语单双节词的区别,“严正”“恭谨”等没有翻译。

结论:文言文翻译的要点(采分点):
1、句子大意的理解。

2、关键词语。

如:
3、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

如:
探究2:翻译的方法
例1:通过对句子带点的词语的翻译,归纳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一组:
(1)至和元年七月
......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
(2)褒禅山
..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唐浮图慧褒
...亦谓之华山
译:
方法一:
第二组:
(3)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诸葛亮《出师表》)
译:
(4)总角
..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氓》)
译:
(5)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苏轼《赤壁赋》)
译: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方法二:
第三组:
(7)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译: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韩愈《师说》)
译:
(9)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10)多于南亩之农夫
.......。

(杜牧《阿房宫赋》)
译:
方法三:
第四组:
(11)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译:
(12)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译:
译:
(13)沛公军(于)霸上。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译:
方法四:
第五组:
(14)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译:
(15)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
译:
(1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苏洵《六国论》)译:
(17)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译:
方法五:
例2: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怎么翻译:
1、主人下马客在船
.......。

(白居易《琵琶行》)
译: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李密《陈情表》)
译: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贾谊《过秦论》)
译:
4、无丝竹
..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译:
5、妾自生母弃养
..,伶仃愁苦。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
译: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
心得:
互文:
对举:
比喻:
借代:
婉辞:
用典:
例3: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
1.谢弘微……从叔峻,无后,以弘微为嗣……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答:
心得:
例4:对下列翻译,你认为对还是不对,说说你的理由。

涸辙遗鲋,旦暮成枯;人而无志,与彼何殊。

译: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译: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译:别睡了,起来嗨。

心得:
当堂演练
1、揣摩圈划出句中需要翻译的要点;
2、说出句中主要采用的翻译的方法;
3、思考:“而”为什么不能翻译为“而且”?
(1)2017年新课标1《宋书·谢弘微》兄曜历任御史中丞……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2015年新课标1《宋史•孙傅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