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代表作——国宝级玉猪龙

红⼭⽂化代表作——国宝级⽟猪龙
这件⽟猪龙,制作精美,是红⼭⽂化时期的⼀件国宝级⽟器,其⾝上钻孔处和玦⼝切割处的痕迹,保留了⼏千年前⽟器的加⼯信息。
阐史君——讲述古⽟背后不为⼈知的故事,为您破解古⽟密码!
今天阐史君为⼤家介绍的这件⽟猪龙⾼约13.5厘⽶,是⾄今为⽌出⼟的⽟猪龙⾥⾯体量较⼤的⼀件,⽟质莹润有光泽,呈黄绿⾊,没有明显的缺陷,材质为透闪⽯,也是⽐较典型的辽宁地区出产的⽟料。
这件⽟猪龙除了体量较⼤之外造型也⽐较特别,并不是呆板的直⽴,⽽是有⼀定弧度,⽿部外撇,眼部以下内收,有张有弛,有松有紧,眼部突出呈现出⽴体感,⼗分传神。
在以往的⾼级墓葬中出⼟的⽟器种类⾮常多,这件⽟猪龙算得上⽟猪龙中的精品,具备红⼭时期⽟器的典型⼯艺特征。
⽟猪龙中间的钻孔为典型的双⾯管钻对钻⽽成,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明显的台阶痕,这是由于双⾯对钻孔洞错位造成的。
另外⽟猪龙的嘴部有⼀缺⼝,缺⼝的切割⾯⾮常平整,应该是采⽤了⽚切割的⽅式。
红⼭时期的⽟猪龙的玦⼝,通常有两种加⼯⽅式,⼀种是线切割,⼀种是⽚切割。
线切割的缺⼝呈弧形,切割⾯不平整,因为绳⼦是软质⼯具,进⾏切割时运动的轨迹并不稳定,呈波浪式前进;⽽⽚切割使⽤的硬质⽚状⼯具形成的切割⾯⽐较平直,⽆论是⾁眼观察还是显微放⼤,它的切割⾯都是平整的,且呈V字形。
在这个墓葬中除了这件精美的⽟猪龙,考古学家们还有更多的发现,⽟猪龙下⾯是⼀件⽯钺,再下⽅是⼀件⽟璧,⽽且⽯钺还是带有柄端式的,这也是第⼀次出⼟成套的⽯钺,这些器物的存在也从侧⾯证明了墓葬主⼈的显赫地位,很有可能是⼀位古代⾸领。
版权声明:⽂中图⽚及⽂字均为阐史君及古⽟密码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珍品:红山玉器猪龙

38AppreciatION 鉴赏我收藏了一些红山时期的猪龙,它们的造型很特殊,就是猪首蛇身成C 形,有点像卷起来的蚕宝宝,眼睛大得很夸张,很可爱,有些人叫“胎龙”,它的玉质通常很硬,卖古董的说“硬邦邦,打不破摔不烂”,用力摔当然会破;故宫收藏的猪龙,就有明显的裂痕,我看到的红山玉器不透的为多,上好的如膏脂,带青的玉米黄颜色,很特殊。
红山文化玉器诞生于新石器晚期,约五千年前。
许多玉器浅埋于辽河流域、内蒙古东南部和河北北部。
.猪龙的全盛期与黄帝相当,他号称“有熊氏”,也有可能是熊首蛇身,也可说是介于猪与龙的结合物,这说明在龙成为华夏的图腾之前,存在着一个猪神崇拜的时期。
猪龙的造型圆润可爱,有没有可能是女神崇拜的产物,是母猪神呢?彼时可能是母系社会,女神与女巫被崇拜,女神还帮黄帝打天下,直到商代,女神与女巫的影响力还很大,从母系到父系,转变期收藏珍品:红山玉器猪龙吕雪萱可能在商朝。
从甲骨文中可找到猪神崇拜的遗迹,例如“事”甲骨文如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
而人的高低,也以猪事来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那么不能捉猪即胆小之人了。
最有意思的是,“家”就有庙的正室的意思。
因为人是猪的子孙后代,人是猪族,所以就叫“家族”,大学上文字学时对“家”这个字特别有印象,原来屋顶下有猪就是家了,那些“止戈为武”“羊大(人)为美”,也很有意思。
这几年在讨论中国人是猪的传人,而非龙的传人,思想史学者黄守愚说:“猪有什么含义呢?它是上古时代的猪灵生殖崇拜。
云南出土有人与野母猪性交的青铜器,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存中发现的猪头龙身玉雕,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猪头神像,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等,都是新石器时代普遍存在着的猪灵生殖崇拜。
猪灵是人类的祖先,是世界的创世主。
红山时期猪龙红山时期猪龙编辑|刘 玉AppreciatION 鉴赏它凿破鸿蒙、开天辟地,正如《庄子·大宗师》所说的,‘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
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是距今六千年左右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首次被发现的时候是在座红色的山上,所以叫红山文化,赤峰也是因此而得名。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和河北北部,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最主要的文化现象就是玉器文化,红山文化玉器有玉猪龙、玉龙玉鸟、棒形玉等等,而玉猪龙是红山文化龙形玉器的典型代表,其双耸大耳、圆睛、鼻间有阴刻皱纹,吻部稍突,其雕刻风格质朴、洗练。
红山文化玉器大部分都是当时高等级的神职人员在进行宗教活动中使用的,材料来源主要是透闪石龙形玉器是红山文化代表性的玉器,也是红山文化玉器组合中的重器。
而红山玉猪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玉猪龙具有多重不同的身份,从而也为我们欣赏带来的多种不同的角度。
浅谈红山文化中玉器的特点与审美特征

天工|2020年第5期文 姜 庆[摘 要]红山玉器是中国最早的玉器代表,红山文化中孕育出大量的玉器,这些玉器玉质精美、题材丰富、造型传神,使用功能多样,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有着光辉的一笔。
红山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早期代表,红山玉器更是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以研究红山文化中的玉器为主,重点分析玉器的特点与审美特征,强调其功能性与文化价值,希望以此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红山玉器、了解红山玉器、喜欢红山玉器。
[关键词]红山文化;红山玉器;艺术特点;艺术美;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 TS932.1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0)5-0022-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姜庆.浅谈红山文化中玉器的特点与审美特征 [J].天工,2020(5):22-23.浅谈红山文化中玉器的特点与审美特征红山玉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红山文化,更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色与文明发展,从玉器的形态上便可以发现红山先民的精神生活与审美价值,反映出生产生活的经济体系。
所以,在红山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玉器的造型、特色及精神内涵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是古代先民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体现。
一、红山玉器的起源 红山文化最早起源于石器时代,后经时代的发展进入辉煌时期,而红山文化便是这个时代的巅峰代表,红山玉器便是最为典型的特征,可以说它开启了玉器的一个新时代,是中国玉器文化的鼻祖。
红山文化专家陶松林先生曾经说过:“红山文化是中华民族中重要的一个文化时代,红山玉器更是开创了艺术的先河,很多玉器的造型与纹饰都是有着不可思议的魅力,更是从它们身上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故事。
”红山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形成的远古文化,它主要的地理位置分布于内蒙古和辽宁的边界地区,主要文化由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组成,后形成了自己的红山文化。
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便是玉器了,红山玉器因其造型独特、材质惊奇、寓意深远和雕工精致深受大众的热捧,体现出了红山文化下的独特底蕴和特殊的内涵,因此了解红山玉器就是剖析红山文化,它是红山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更是红山文化历史的见证。
红山文化猪龙形玉器形制及其源流分析

红山文化猪龙形玉器形制及源流分析
张国强赵爱民
猪龙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域内多有出土,采集 品和传世品也较多,其形制大体相同,身体蜷曲,头部似猪,竖耳圆眼,吻部前突,前 端并列双圆鼻孔,口微张,极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猪的特征,学术界因此提出了 “猪龙变化说”。
以往流行龙源于蛇、蜥蜴、鳄鱼说,然均无考古实证。考古发现所知最早的龙, 长期以来只见于商代青铜器上,不过那已是被高度神化了的多种动物的综合体。20世 纪80年代初,红山文化玉猪龙被确认,孙守道、郭大顺先生提出龙出辽河源…,遂引 起学界对史前龙迹的探寻。这样,先是河南濮阳县仰韶文化遗址(西水坡)发现用蚌壳 摆塑的龙形(距今6000年左右),接着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陶龙形图案再次提 出,湖北黄梅也发掘出距今5000-6000年的鹅卵石摆塑的龙形,山西省陶寺龙山文化 墓地更出土了接近于商代青铜器龙纹的彩绘蟠龙纹图案C2】。但是,在确立了红山文化玉 猪龙后。辽河流域的查海、兴隆洼遗址(距今8000年),赵宝沟文化遗址(距今7000 年前).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接连有猪龙的材料出现。而最新考古材料又给我们带来 新的实证。2003年,在兴隆洼文化遗址(兴隆沟)发掘中,考古学家成功地发掘出了 石摆猪首龙【3】,在中华大地上龙的起源过程中,辽河流域独占鳌头。
参观牛河梁红山文化观后感

参观牛河梁红山文化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那感觉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刚到那儿,我就被那片广袤的土地所吸引。
站在遗址前,仿佛能听到远古时代的风声在耳边呼啸,一种神秘又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
红山文化里那些精美的玉器可真是让人开了大眼。
玉猪龙,那造型,又像猪又像龙的,可爱中透着一种神圣感。
我就想啊,当时的人们到底是咋琢磨出这么奇特又富有创意的造型的呢?难道是晚上做梦梦到的?再看看那些玉鸮,眼睛炯炯有神的,就像在凝视着岁月的变迁。
我琢磨着,当时的工匠肯定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来雕琢这些玉器的,每一道线条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那些女神像就更绝了。
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是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的崇拜。
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像是藏着很多远古的秘密。
我在想,她是不是在笑当时人们简单又纯粹的生活呢?或者是在笑我们这些现代人对他们文化的好奇和惊叹?还有那些墓葬遗址,规规矩矩地排列着,让人能想象到当时的丧葬仪式肯定是非常庄重的。
说不定在当时,这就是整个部落最盛大的事情了,大家怀着敬畏之心,送逝者去往另一个世界。
走在遗址间,我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疑问。
这红山文化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只不过它不是用文字书写的,而是用这些玉器、遗址、雕像来讲述。
它让我知道,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着如此高度的文明和创造力。
这次参观就像是给我这个现代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我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那么璀璨的文明,而且这个文明的火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就盼着下次有机会,还能再来好好感受感受这神秘又迷人的红山文化。
玉猪龙

玉猪龙作者:郝占奎来源:《当代人》2018年第06期图腾是神圣崇拜的产物,神秘、深邃、凝重而充满着精神、力量与激情。
玉猪龙作为红山文化的典型器,既是当地部落的神教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
初识玉猪龙,是在世纪初的一个初冬。
当时,考古认识玉猪龙不久,收藏界尚未炒作,价格也还很低。
初见玉猪龙,我一下子就被打动了,爱不释手,但十分怀疑已钙化严重的玉猪龙的质地。
朋友急了,说了一句让我铭记终生的话:别看外表不咋地,砸开看,里面是玉的,一点儿也错不了。
收藏知识告诉我,久经盘玩,古玉可部分还原。
几年后,果然就在猪龙的穿孔口部位看到了还原的晶莹玉色。
这枚神秘的玉猪龙,体积不大,造型精美,古色古香。
高约4厘米,厚1厘米多,滴水造型,不足半握,经长期盘玩已呈鸡骨白、象牙黄色,阔耳大眼,吻部突出,面部阳刻,表情温和,神态安祥,玦形口开而不透,首尾相连,对穿之孔为喇叭口状,具有原始性与不规则性,古拙厚重,朴实自然,呈现出浓郁的古文化气息,给人一种心神合一的感觉。
用现代的审美观来看,该玉件质地坚硬,温润纯净,介于鸡骨白与象牙黄之间,虽钙化较重,但几无沁色。
2007年,我到赤峰博物馆实地考察和查阅各种资料后,愈加感到这件玉猪龙虽然个头不大,但当属史前文化时期的玉器,而且其造型、玉质、沁色和工艺皆十分符合我的审美观,真是千古奇缘。
再识玉猪龙源于对猪龙文化的潜心研究。
先民尚猪,这从“家”的象形字中可得考证。
先民不但尚猪,而且认为,猪通人神,创造了猪龙这一最早的龙饰。
据说,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嘴部就是由猪嘴演变而来的。
依稀记得当时学术界对首尾相接的玉件的称呼尚存争议。
一说早期像水滴造型的物件既不像猪,又不像龙,只是后来演变的玉龙才有龙的模样。
一说先民尚猪、尚龙,认为猪与龙可通灵,玉件造型是中华民族图腾——龙的前身。
玉猪龙属红山文化,距今6000至5500年,可谓红山文化的图腾,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最早标志之一。
红山文化是东北辽河流域的史前文化,是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创造的农业文明。
红山文化猪龙、凤鸟图腾崇拜原因探析

红山文化猪龙、凤鸟图腾崇拜原因探析作者:吕富华杨福瑞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吕富华,杨福瑞(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一个族群选择何种物类为图腾,是与他们生活的地域和地理环境特征、经济特征、谋生手段、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的。
红山文化对猪的崇拜主要来源于狩猎和饲养业,而后在氏族社会的发展中则升华为图腾。
而对鸟的崇拜观念可能源于一种敬畏心理,继而形成另一族群的图腾。
最终在整个红山文化分布区,形成了不同的氏族族群和不同的图腾制。
关键词:红山文化;猪龙;凤鸟;图腾崇拜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01-03笔者曾撰了《红山文化氏族社会的发展与图腾崇拜》一文,讨论了红山文化氏族社会发展与红山文化图腾制的关系以及红山文化图腾崇拜的状况,限于篇幅,没有论及红山文化为什么会以猪龙、凤鸟为其图腾的对象。
本文将依据“猪首龙形”玉器和“鸟形”玉器等考古材料,继续分析红山文化猪鸟等动物崇拜到“猪龙”、“凤鸟”图腾的原因及其过程,以诠释红山文化先民的精神世界。
一、从猪崇拜到猪—龙图腾“猪首龙形器”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类,目前对已被确认的属于红山文化的“猪首龙形器”数量还不能作确切的统计,包括发掘、采集、传世的大体有数十件之多。
郭大顺曾对传世和收藏的此类玉器有过统计,有十余件之多[1]。
在数十件猪首龙形器中,明显的呈现出三类:一类是较大的“C”形猪首龙。
卷体呈“C”形,首颈部外侧饰以长鬣,吻部略长而稍上翘,目突起作棱形或长圆形。
三星他拉玉龙、东拐棒沟玉龙、故宫博物院玉龙、傅忠谟玉龙均属于此类。
一类是猪首较为清晰的玦形器,其共同特点是以玦体成形,体躯肥硕,首部大而明晰,短立耳,圆睛,吻部有多道皱纹,这类玉龙达二十余件。
一类是猪首的直形器,分双首和单首。
双首直形器,其共同特点是两端雕有猪首,一件为玉璜式,另一件有三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红山文化是距今六千年左右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首次被发现的时候是在一座红色的山上,所以叫红山文化,赤峰也是因此而得名。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和河北北部,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最主要的文化现象就是这个玉器文化,红山文化玉器有玉猪龙、玉龙、玉鸟、勾云形玉佩、玉蝉、棒形玉等等,而玉猪龙是红山文化龙形玉器的典型代表,其双耸大耳、圆睛、鼻间有阴刻皱纹,吻部稍突,其雕刻风格质朴、洗练。
红山文化玉器大部分都是当时高等级的神职人员在进行宗教活动中使用的,材料来源主要是辽宁省岫岩县透闪石。
龙形玉器是红山文化代表性的玉器,也是红山文化玉器组合中的重器。
而红山玉猪龙,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红山文化玉器举世瞩目,研究者众,研究视角全,研究成果多,而我将在已有的对红山文化玉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谈我对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玉猪龙的认识。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猪龙“玦”形玉猪龙祭祀礼器猪崇拜玉猪龙具有多重不同的身份,从而也为我们欣赏带来的多种不同的角度。
首先,它是一个雕塑,所以我们可以从雕塑的美学角度来欣赏;其次,它是一件玉器,那么,玉学的评价和欣赏标准又可以适用于它;同时,它还是一条“龙”,那么,我们就不能回避其作为龙的文化内涵;再者,它也是一件重要的文物,那么,它的身后,就自然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又因为其年代久远,那么对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也具有相当的价值。
因此我将按照由外到内,由形到神的顺序来对其进行欣赏。
一:对玉猪龙的表象的观阅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典型器之一,是史前文化的龙,是神权、王权、宗教的代表。
透闪石玉质,次生晶体明显,褐色沁自然,是全沁透有古旧熟透之惑,加工古作痕迹明显,打孔及整体都有古人使用痕迹,造型神韵古朴,包浆光润,皮壳次生开门,是红山文化玉器之精品。
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
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
“玦”形龙一般被称之为玉猪龙,也有专家把它称为熊龙。
而玦形龙是红山文化龙形玉雕中最多的一种,所已在此我将以“玦”形玉猪龙的表象为例进行赏析,以此介绍我对玉猪龙的认识。
1.对“玦”形玉猪龙的表象的观阅(玉质、雕琢工艺):首先看玉质,“玦”形玉猪龙所采用的是辽宁一带的岫岩玉,这是在2001 年由北京大学教授王时麒等3 位专家近日经过实地考察、物理分析和技术鉴定而得出的结论,岫岩玉是蛇纹石类的含铁硅酸盐岩石,以其纯洁温润的玉质、晶莹璀璨的气质、艳丽多彩的色泽,深受人们喜爱。
岫岩玉颜色各异,有淡绿、黄绿、灰绿、灰白、黄、淡黄、灰青等多种颜色,“玦”形玉猪龙取材与当地,对中国玉的分布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赤峰一带有着“爱玉治玉”的传统,而且当地也出产大量上好的玉石,取材于当地,这也很符合在远古年代交通不便的前提。
不过,由于玉的形成需要非常久远的年代,所以几千年的时间并不能给玉带来质的差别。
其次则是治玉的技艺。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告诉我们治玉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石器的研磨,换句话说,在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出现玉猪龙是完全具备条件的。
且,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玉的琢磨工艺发展也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可以从玉猪龙中看到远古红山人雕琢它所采用的技艺。
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
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玉猪龙的话,我们会发掘出制作它的一些典型工艺。
玉猪龙体表琢磨光洁,工艺规整,这是传统的“圆雕”手法,再仔细看一下玉猪龙的眼睛都是采用细阴线雕成,线纹匀细,造型规整,美观大方,这在磨制石器时代是完全可行的。
可以看出,即使在6000 年前的磨制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雕刻工艺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不由不使我们为之惊叹!让我们来品味一下“玉”自身的文化内涵。
按照中国传统儒家的思维方式,“君子比德于玉”,可以说玉在很早以前就被人格化了,在古代,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品德。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他将“五德”归纳为:“润泽以温”、“鳃里自外,可以知中”、“其声舒扬,专以远闻”、“不挠而折”、“锐廉而不枝”,用现代的观点来看,玉的五德可以用“仁、义、智、勇、洁”五个字来概括。
除去玉猪龙的治玉技艺、取材等客观的层面,即使我们只从“玉”的象征意义本身来观察,用中国的传统的“比德于玉”的方法来欣赏玉猪龙,也能获得不尽的享受与美感。
2.对玉猪龙作为玉的文化内涵的理解:玉猪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古人视猪为一种吉祥之物,具有祈求吉祥,护身的作用。
古人在祈天、求雨的祭祀活动中,以猪为沟通人神间的信物,从而出现了被神话的猪的传说。
一般来说,原始人的图腾大多来自于某种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动植物,而原始艺术大多是对自然物的一种模仿。
而“玦”形玉猪龙的发掘地牛河梁等地,主要处于辽河流域平原地带。
在当时,远古人的创造力有限,他们所塑造的龙必然有日常生活中的动物的痕迹。
接近辽河平原的东部,主要是从渔猎经济转化为农耕经济,农耕文明的发展是伴随着牧业的发展而相辅相成的。
猪在红山文化时期与远古先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它既代表财富,又显示勇猛,而猪可能也是最早驯化成功的家畜,因此,猪的猎杀和畜养是十分自然的事情,猪也就成为“通天神兽”——龙的原型。
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一直崇尚的神异动物。
作为一种图腾象征,被赋予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但是,它的真相,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
玉猪龙是龙文化最早的形象起源。
玉猪龙的出现,从造型上看,第一,龙的原型源于动物,是多种动物特征的组合。
神话了动物形象进行加工的。
许多学者认为是氏族首领在祭祀活动中,进行礼仪活动的神器。
巫师通神通天地使用的。
玉猪龙的发现非常重要,是原始文化原始崇拜的表现。
反映了早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第二,是龙一开始就是一种人文动物,是一种综合性的合体动物。
有些学者认为是为了祈求狩猎活动的成功,而猪是当时社会人们的衣食之源,到现在,所谓六畜,牛、马、羊、鸡、犬、猪,而有句话叫六畜兴旺猪为首,所以大多数当时的人们对猪的崇拜。
而蛇,古人以蛇象征土地和繁殖力,而加上当时对猪的崇拜,于是就出现了猪首蛇身的龙的形象。
而有专家研究认为,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原型很可能是猪的早期胚胎,同时,发现玉猪龙的各种形状几乎包括了猪的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
而红山先民在屠宰的过程中完全可能发现不同阶段的猪的胚胎,他们对于这种生命的蠕动和演变还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他们一定是怀着敬畏之情来观察这种变化并将其神化,然后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雕凿这些神灵之物,最终以自己的非凡想象力将其升华为龙!因此,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制造的动物早期胚胎的模型,实际上象征中华民族的龙的早期形式是隐藏在母体中的生命的雏形。
小结:在当时,原始农业相当发达,社会分工基本形成,国家的雏形也开始出现,因此。
红山先民就已经开始把在图腾崇拜和神灵崇拜的过程中,创造的龙文化汇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主流。
而“玉猪龙”在红山文化玉器中更具代表性,在几乎所有介绍红山文化的资料中都有它的身影,因此现在有些学者认为“玉猪龙”是同一文化共同体的徽铭标志,有可能是红山文化先民们的族徽。
我觉得玉猪龙是红山先民所崇拜的神化动物的各种变形处理,是动物写实和神兽幻想多种因素相结合为抽象化产物,既高度概括又真实的原始艺术,构成了红山文化独有的玉器风格。
并且从东山嘴、牛河梁等红山文化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的规模以及玉殓葬的情况,可以看出,红山文化后期原始宗教相当发达,而其中出土的玉器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任何时期,制作一件东西都是为了使用。
不论是实用品还是艺术品,其造型与形式的设计及制作,都是从它的实际功能出发,而这种功能又取决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史前时期,原始宗教信仰是最重要的意识形态,为宗教目的而举行的巫术祭祀仪式是当时最重要的社会活动,而史前艺术品产生的最根本动力就在与配合这种祭祀仪式的需求。
因此,史前艺术品的形式和功能都是受制于和服从于当时的原始宗教观念的,红山文化玉猪龙也是如此。
要探讨它的创型理念和使用功能,应该将其置于它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下来进行考察。
二、红山文化的玉猪龙的思想内涵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功能:1)玉猪龙的思想内涵产生的文化背景:远在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因为一些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和无法战胜的自然灾害,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并希望通过与超自然的力量——神灵的沟通而达到影响和控制自然界的目的,这就是巫术。
萨满教就是一种以巫术为主要形式的原始宗教形态。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史前时代,多采用自然界存在的石、玉、骨、木、皮革、翎毛等材料。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人们逐渐把玉从普通的石材中分离出来,并在加工方式上施以抛光等高级技艺,赋予它庄严的思想内涵,认为它是宇宙万物之精华,是可以沟通人神的“灵物”、“神物”,成为从事原始宗教活动时与神沟通的最高品位的物质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红山文化玉猪龙是作为萨满神物、神器的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2)玉猪龙的功能:玉猪龙的头似猪,而身体似蛇或通常所说的龙,不是现实世界生存的动物,应是集合了现实中的猪、蛇等多种动物的特征并经过抽象变形而产生的一种造型,也许是萨满在昏迷状态下幻觉的灵物助神。
在躯体的背部有一小孔,可以穿绳系挂。
应该强调的是,考古发掘告诉我们,玉猪龙出土时位于死者胸部,因此专家猜其不仅为佩饰,很有可能是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礼器,象征着主人的某种权利。
而这样的墓主人很可能是部落的酋长兼巫师,他们执行着沟通天地、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职能,而玉猪龙可能是佩挂于萨满的颈上或缀于神服上的,其功能应是在萨满行神事时佩带,以协助其与神沟通。
由此可见,玉猪龙”在女神庙红山文化的墓葬中被摆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死者的胸前),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古代先民们将代表生命“起点”的“玉猪龙”和逝去的躯体放在一起,其真正用意是要表现“生命的轮回”,也就是说这样做是为了祝愿死者能够尽快转化为生命的“起点”得到重生。
所以认为玉猪龙的出现,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和宗教祭祀的需要,是在祭司举行祭祀时,用来与神沟通的道具,也就是所谓的“神器”,以辟邪和求雨的。
小结:玉猪龙是源于对天、地、日、月等自然现象的认识,这种创意可视为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理念的肇端,体现出红山先民纯朴、自然、务实的情结。
通过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的结合,将红山文化玉猪龙置于萨满教的文化背景下,来考察它们的创型理念与实用功能。
那么,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创型理念是由萨满进行神事活动的需要决定的,其功能为萨满的神器,在萨满进行神事活动时,承担其职责。
各种形态的玉猪龙均不是肖生造型玉器,而是通过想象和夸张,集几类动物的特征与一身,其功能是助萨满通神的灵物,呼唤萨满的灵感,帮助他尽快进入与神交流的昏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