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临床应用及其抗生素后效应论文

合集下载

任务书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任务书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结论:阿奇霉素的抗菌谱广,用于成人肺炎或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2.主要参考资料:
[1]王秀云.匹多莫德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OL].当代医学,2019(23):62-64[2019-08-13].
[2]陈彦亭.阿奇霉素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8):1226-1227.
起止时间
阶段内容
2019年7月15日—2019年9月15日
收集有关论文(设计)资料,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论文选题、指导学生选定任务书或审核学生自拟任务书并下达毕业年10月25日
撰写论文、提交初稿,指导老师进行论文指导和评阅。
2019年10月26日—2019年11月21日
[3]杨立新.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8):173-176.
[4]张梦丹,李莎,王伟,陈可塑,郭冰洁,王中越,陈龙.阿奇霉素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研究状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04):376-378.
上传毕业论文(设计)终稿,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和评阅。
2019年12月上旬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任务书
毕业论文题目
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1.毕业论文任务要求:
概述:阿奇霉素属于广谱抗菌素,是一种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其抑菌作用机制为阿奇霉素可与病原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断病原菌的转肽过程,阻断RNA依赖性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病原菌增殖。阿奇霉素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炎症感染性疾病,常用于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近年来,阿奇霉素在临床上的使用率增高,本研究为探讨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以期能够将阿奇霉素更好的在临床上应用。

阿奇霉素的药理及其临床应用观察_刘素霞

阿奇霉素的药理及其临床应用观察_刘素霞

阿奇霉素的药理及其临床应用观察刘素霞(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医院药剂科,甘肃金昌737103)摘要:探究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采用文献回归法,收集并总结国内外最近3-5年来阿奇霉素这类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药理作用及其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口腔感染的临床应用。

阿奇霉素在药代动力学、抗菌活性及作用以及抗生素后效应方面作用巨大。

通过收集与总结,充分了解阿奇霉素的临床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趋利避害,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其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阿奇霉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943阿奇霉素是作为近30年来临床上运用较为广泛的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其呈结晶性粉末状,易溶于无水乙醇、丙酮、稀盐酸、甲醇等,一般为类白色或白色,味苦,无臭[1]。

阿奇霉素的生成为Beckman重排红霉素A9-酮基肟化后的产物,历经N-甲基化等一系列反应,形成的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经过重组,对化学结构进行了某些修饰,相比于红霉素,其抗菌活性大大增强,生物利用度较高,且在pH低于4,即强酸性环境中也能保持化学结构的稳定,组织渗透性较强,疗效确切,主要作用于细菌的核糖体部位,通过竞争性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抗菌作用。

阿奇霉素以其在机体组织维持较长与较高的血药浓度,吸收迅速,给药剂量与频率较低,在体内广泛分布,药物半衰期维持时间较长,只需每日给药一次,就能维持2—4d,且对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细菌,抗菌作用显著,已经成为临床一线的抗感染药物。

但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如胃肠道反应等,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关注[2]。

本文旨在将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进行一一综述,以其为其临床的合理运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药理作用1.1抗菌作用因阿奇霉素为红霉素结构的重组,在其抗菌谱上,其与红霉素相似,包括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细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其具体机制为:通过与细菌细胞壁上核糖体上的50S亚基结合,阻止新生肽链的合成与翻译,阻止50S亚基的组装,进而抑制依赖于RNA的蛋白质在体内的合成,从而达到抗感染的功用。

阿奇霉素临床使用分析

阿奇霉素临床使用分析

阿奇霉素临床使用分析摘要】阿奇霉素在近年临床使用情况,药物作用特点。

【关键词】组织渗透性好血浆半衰期长临床适应证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阿奇霉素是近年开发生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在红霉素化学结构上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作为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以其对酸稳定、组织渗透性好、血浆半衰期长、临床适应证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就其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

一是作用范围广。

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其机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不影响核酸的合成)。

作为第2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仿,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莫拉菌等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却是最强的。

临床上常将阿奇霉素用于支原体、衣原体或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细菌感染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并发症防治及预防复发[1]。

笔者认为,阿奇霉素不仅可以用于常见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又可以用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治疗,而且口服效果明显优于阿莫西林,在儿科领域是必不可少的好药。

经常用于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二是组织渗透性好。

与红霉素比较,阿奇霉素耐胃酸,吸收好。

口服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37%。

单剂口服0.5G后,达峰时间为2.5~2.6小时,血药峰浓度(CMAX)为0.4~0.45MG/L。

该品在体内分布广泛,在各组织内浓度可达同期血浓度的10~100倍,在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内浓度高,前者能将阿奇霉素转运至炎症部位。

三是半衰期长,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

由于组织对阿奇霉素摄取快而释放慢。

该品单剂给药后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35~48小时,给药量的50%以上以原形经胆道排出,给药后72小时内约4.5%以原形经尿排出。

该品的血清蛋白结合率随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减低,当血药浓度为0.02ΜG/ML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5%;当血药浓度为2ΜG/ML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7%。

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目的:探究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72例。

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C、D两组,每组36例。

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后,A组患者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0.5 g/次,1次/d;B组患者应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0.3 g/次,1次/d;C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0.5 g/次,1次/d;D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进行治疗,200 mg/次,2次/d。

分析四组患者连续治疗7 d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A 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B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C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D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率(21.43%)与B组(1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率(19.44%)与D组(1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奇霉素抗菌谱广,对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疾病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阿奇霉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由社区获得性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导致的急性发作病症,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部镇痛、咽喉阻塞等[1]。

泌尿系统感染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2]。

阿奇霉素属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通过作用于核糖体的50s亚单位,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该药具有半衰期长、杀菌效果更佳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3-4]。

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作者:华冬梅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04期阿奇霉素为新一代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它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如组织选择性高、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在酸性环境中稳定等,目前已成为治疗感染的一线药物。

常用于治疗G+ 厌氧菌: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G 需氧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军团菌等引起的感染。

但阿奇霉素在应用时常出现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损害、双肾区疼痛、白细胞减少、血尿、低血压等。

预防和减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就阿奇霉素临床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作一简单总结,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

1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范围1.1 阿奇霉素治疗肺部和呼吸道炎性反应:阿奇霉素对肺部和呼吸道炎性反应疾病如哮喘和弥漫性细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还具有减少支气管扩张患者痰量的效果。

如小剂量阿奇霉素有助于改善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并减少其因反复感染而产生的大量痰液。

1.2 阿奇霉素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阿奇霉素能防止心肌梗死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与肺炎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所致的持续性感染关系密切,这些病原体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子。

而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则可以治疗上述病原体引起的伴发性疾病。

说明短期应用阿奇霉素是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1.3 阿奇霉素用于囊性纤维化的治疗阿奇霉素对囊性纤维化患者最罕见的呼吸道感染菌假单胞菌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说明阿奇霉素能显著改善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

2 不良反应2.1 消化系统反应2.1.1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胃绞痛。

阿奇霉素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机产生收缩效应,导致上述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思密达与维生素两者合用,能有效地抵抗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

临床上如何减轻阿奇霉素副作用论文

临床上如何减轻阿奇霉素副作用论文

临床上如何减轻阿奇霉素的副作用【摘要】目的:观察单独静滴阿奇霉素与加用山莨菪碱对比副作用发生情况。

方法:对198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9例用山莨菪碱注射液与阿奇霉素注射液混于一瓶液体中静滴,对照组99例单独给阿奇霉素静滴,观察两组主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注射部位痛)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静滴阿奇霉素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临床上应用阿奇霉素静滴时加入山莨菪碱能减少其副作用,且能促进肺部病变痊愈,可以应用。

【关键词】山莨菪碱;阿奇霉素;副作用【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07-01阿奇霉素是一种属于大环内酯的抗生素,于1980年被发现,1981年推出。

又译作阿红霉素、阿齐红霉素,是一种在红霉素结构上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衣原体所致的性传播性疾病。

如今传播性疾病发病率较高,阿奇霉素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稳居大环内酯内药物龙头,而它的副作用也因此而受到广泛关注。

那么,阿奇霉素的副作用有哪些呢?阿奇霉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腹痛、恶心、呕吐、胃痉挛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约 9.6%;其次有皮疹等,多数属轻度和中度,不必停药。

偶见转氨酶暂时性升高,曾见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是否与阿奇霉素有关尚未证实。

部分患者可产生低血糖症状。

与红霉素等其他大环内酯类—样,阿奇霉素严重的过敏反应如神经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少见,但仍应注意。

用药后应注意耐药菌如真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反应为1.3%,其它皮疹等≤ 1%。

alt和ast短暂升高,分别为1.7%和1.5%,少数出现白血球计数异常。

副反应发生率不受病人年龄的影响。

专项试验表明,本品对神经病学、听力、眼科学等方面未引起异1 服用阿奇霉素需注意1.1 进食可影响阿奇霉素的吸收,故需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阿奇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抗菌活性。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阿奇霉素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阿奇霉素的药理特性阿奇霉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以及一些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等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与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阿奇霉素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达 2-4 天,因此给药次数相对较少,通常为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此外,阿奇霉素具有组织浓度高的特点,在肺、扁桃体、前列腺等组织中的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这使得它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疾病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阿奇霉素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阿奇霉素在治疗这些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对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阿奇霉素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之一。

它不仅对肺炎链球菌具有抗菌活性,还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有效。

在治疗儿童肺炎时,阿奇霉素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常被选用。

在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中,阿奇霉素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小剂量使用阿奇霉素还可能具有预防急性发作的作用。

此外,阿奇霉素在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三、阿奇霉素在泌尿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

阿奇霉素对这些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此在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对于单纯性尿道炎和宫颈炎,口服阿奇霉素通常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盆腔炎的治疗中,阿奇霉素常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菌效果,提高治愈率。

四、阿奇霉素在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的应用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脓疱病、蜂窝织炎等,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 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均有较好 的抗菌效果。
阿奇霉素的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抑 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达到抗菌效果 。
药物分类与特点
01
阿奇霉素属于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口服吸收好、组 织渗透性强、体内分布广泛等特点。
02
阿奇霉素与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
要点一
拓展应用领域
要点二
耐药性研究
随着阿奇霉素临床研究的深入,其应 用领域不断拓展,未来可应用于更多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针对细菌耐药性问题,研究阿奇霉素 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寻找克 服耐药性的新途径。
要点三
药理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阿奇霉素的药理机制,为其 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阿奇霉素与其他药物的比较研究
少数患者使用阿奇霉素后会出现 肝功能异常,包括转氨酶升高、 胆红素升高等。
过敏性休克
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 克,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胸 闷等症状。
肾功能损害
长期使用阿奇霉素可能会导致肾 功能损害,表现为尿量减少、尿 常规异常等。
严重不良反应
心脏毒性
阿奇霉素可能导致心脏毒性,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禁忌症
阿奇霉素不适用于心脏病、重症肌无力、 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及对大环内酯 类药物过敏的患者。此外,阿奇霉素也不 宜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真菌药物及林可 霉素同时使用。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过敏 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瘙痒等)、肝功 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以及心血管系统反应(如心悸、胸闷、血 压升高等)。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 即停药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其抗生素后效应【摘要】目的对阿奇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方法对阿奇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抗生素后效应机制等进行总结。

结果阿奇霉素在抗菌作用及活性、药代动力学、抗生素后效应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结论通过综述,对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抗菌作用机制充分了解,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细菌的耐药性,保护人类的健康。

【关键词】阿奇霉素;抗菌机制;临床应用;抗生素后效应阿奇霉素是将红霉素的a9-酮基becklman重排,n-甲基化,在a内酯环内的9α位插入1个氮原子的第二代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类似,但因其部分结构做了化学修饰,使其对莫拉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g-作用最强,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1]
和组织内,可产生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等。

阿奇霉素具有耐酸、组织渗透性好,半衰期长,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临床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将其临床应用和抗生素后效应做如下综述。

1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
1.1 抗菌机制及活性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的抗菌机制基本相同,均通过作用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具体可归纳[2]
②抑制依赖于rna的蛋白质合成;③抑制50s亚基的结合和组装;
④抑制多肽的形成。

由于阿奇霉素较红霉素结构的改变,使其具有更为广泛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衣原体、支原体、格兰阳性菌、嗜肺军团菌,此外对一些格兰阴性菌如莫拉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填补了大环内酯类对嗜血杆菌抗菌抗菌作用差的空缺,其对流嗜血杆菌的作用强度是红霉素的4-8倍,对莫拉菌等抗菌作用也是红霉素及罗红霉素的2-4倍,此外对大肠杆菌也有一定的作用。

1.2 药代动力学阿奇霉素具有二价碱双亲的性,不仅改善酸稳定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其口服的生物利用度。

阿奇霉素可在给药后迅速聚集到巨噬细胞和组织内,然后随着吞噬细胞的不断迁移将其转运至感染部位,使得感染组织的浓度显著提高,且可保持很长的时间,最后将其缓慢释放,这样使得组织浓度超过大多数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正是由于此特殊转运机制,使得其比β-内酰胺类、喹诺酮相比,具有更高的分布容积,更长的半衰期,更广泛的细胞渗透性,组织细胞浓度比胞外浓度高达300倍,消除缓慢,组织的半衰期可长达68-76h,故阿奇霉素仅需每日一次,连续3d,可维持8-10d的有效浓度[3]
1.3 临床应用
1.3.1 阿奇霉素治疗呼吸系统感染阿奇霉素不仅对上呼吸道
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因其每天仅需服用1次,连续3d,即可达到阿莫西林等药物连续服用7-10d的疗效,适合小儿患者,顺应性较
好,且成本低。

阿奇霉素对衣原体、支原体及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也有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作用。

此外,其对铜绿假单胞弥散型泛细支气管炎具有显著疗效,与其抗炎活性、大环内酯类结构相关,而且可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增强多形核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血清灵敏度。

1.3.2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支原体感染是非淋病性尿道炎,治疗的首选药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此外,淋病和前列腺的有效率可达88.87%,转阴率为96.8%。

与红霉素比较,其胃肠道反应低,只需口服1次,每次1g,疗程7d即可达到100%的有效率。

1.3.3 胃肠道疾病胃肠道感染多表现大肠埃希氏菌,阿奇霉素对其肠毒素性、肠出血性、肠侵袭性有一定活性,且主要经粪便排泄,细胞渗透性良好。

同时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和甲氧苄啶耐药,亦可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阿奇霉素也可以与其他药物组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的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3.4 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与慢性感染性道德炎症过程很相似,且已经利用分子生物学与免疫组化的技术,证实肺炎衣原体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存在与其有关,同时,研究证实阿奇霉素对两种病原菌据有敏感的活性,而且也降低心肌梗塞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死亡、不稳定型心绞痛、继发性心肌梗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在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可以增加疗效,且可以降低炎性标志物,可消除冠状动脉血管壁的炎症
反应,稳定粥样斑块,降低心血管发生的风险。

1.3.5 皮肤组织感染阿奇霉素可渗透到炎性组织,包括皮肤组织,且皮肤及软组织的病原菌有效,故其不仅延长药物停留时间,而且有效率较其他药物显著提高,尤其是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耐受患者,可选择阿奇霉素,且静脉注射液疗效更为显著。

1.3.6 其他应用阿奇霉素可运用于眼部砂眼衣原体感染、口腔厌氧菌的感染及其他五官科中耳炎和鼻窦炎的感染,也可以用于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此外,也可以用于艾滋病的辅助治疗。

2 抗生素后效应及机制
抗生素后效应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低于mic (最低抑菌浓度)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抗生素后效应可作为评价抗生素药效学的一项新指标,也可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4]
机制与抗生素与细菌靶位持续性结合,引起细菌抗生素后促白细胞效应和非致死性损伤。

阿奇霉素属于典型的具有抗生素后效应的药物,其在低于或高于mic时,均可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其导致细菌非致死性损伤或持续性与靶位结合,显著延长了细菌的恢复再生长的时间,此外与细菌接触后,使得菌体变形,易被吞噬细胞识别,促进杀菌物质的释放,产生于促白细胞效应,增大细胞损伤程度,延长修复时间[5]
3 小结
阿奇霉素可广发应用于临床各种感染,其不仅具有半衰期短,
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因其显著的抗生素效应,可降低治疗成本,缩短服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宏,王超.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101-102.
[2] 王修性,王奕,郑晓波.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2002(10):79.
[3] diculencu d,andrews j m,boswell f j,et al.the postantibiotic effect of azithromycin on respiratory pathogens[j].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iasi,1998,102(3-4):130-133.
[4] 刘记.抗生素后效应与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5):543-544.
[5] 黄双英.抗生素后效应在临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126-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