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癌症与病毒有关
致癌微生物你知道多少

致癌微生物你知道多少作者:罗勤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4期研究证实,与癌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遗传、行为和环境因素。
其中2%~4%的肿瘤发生归因于遗传易感因素,绝大多数肿瘤是由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
而与癌症相关的行为和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慢性感染、吸烟、饮酒、职业、超重和肥胖等。
其中慢性感染导致癌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感染了致癌微生物(包括病毒或细菌)。
因此,阻止致癌微生物感染,就可以有效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生率。
2012 年,世界卫生组织属下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的一项报告指出,世界上约1/6癌症的罪魁祸首是细菌和病毒。
其中最危险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卡波西肉瘤疱疹病毒(KSHV)、人T 细胞白血病病毒1 型(HTLV-1)、EB 病毒和幽门螺杆菌(HP)等。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毒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是三类主要引发人类癌症的病原体,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1.5%、28.6%和22.0%。
幽门螺杆菌(HP)幽门螺杆菌感染非常普遍,据报道,全世界50%~60%的人胃中可检测出幽门螺杆菌。
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会发展成胃炎,15%~2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
大量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和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风险较未感染人群增高了2~6倍,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达61%~77%。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94 年已将幽门螺杆菌定为胃癌第一致癌因子,也是预测胃癌患者生存的一项独立预后因素。
目前,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法,首先就是根除幽门螺杆菌。
鉴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有胃癌家族史、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早期胃癌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切除术、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计划长期服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非甾体抗炎药、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等,均应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HPV与癌症那些事之口腔癌

HPV与癌症那些事之:口腔癌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已不陌生,我们都知道HPV是导致女性宫颈癌的罪魁祸首,然而你知道吗?HPV的罪责可远不止宫颈癌,高危型的HPV与口腔癌、喉癌、肛门癌、阴道癌、外阴癌及阴茎癌等多种癌症有关。
今天小景就同大家扒一扒HPV与口腔癌那些事。
HPV病毒与癌症HPV根据其将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的潜能不同,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
可以简单理解为:高危型HPV致癌,低危型HPV不致癌。
常见的高危型HPV包括16、18、52、54、33、31、35、39、45、51、56等;低危型则以6、11、40、42、43、44、55、61、81、83型别较为常见。
显然,宫颈癌是与高危型HPV相关,口腔癌亦是。
口腔HPV病毒感染据Gillison报道,1973年HPV阳性的口腔癌占比为18%,而到了2005年这一比例即上升到32%。
传统的口腔癌发病主要与烟草、机械刺激等相关。
随着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禁烟运动的推进,烟草引起的口腔癌比例越来越小。
最近有研究显示,从1988年到2004年,HPV 阳性的癌症发生率增长了225%,而HPV阴性的癌症降低了50%。
口腔癌感染的HPV型别主要是16和18型,尤以16型别居多。
在一篇大数据统计研究中,HPV在口腔癌中总感染率为52%,HPV 16平均感染率为42%,HPV 18的平均感染率22%,16、18型别的共感染率为11%。
2007年,WHO肯定了HPV 16型别是口腔癌病因的结论。
问题来了,口腔中怎么会感染到HPV病毒呢?额。
这是一个羞羞的话题~学者们认为,口腔HPV感染与特定的性行为(如口交和口吻等)有关。
随着人们对两性生活认识观念的改变,性伴侣数量的增多,口腔HPV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的HPV感染和HPV相关的癌症的发生率高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关于HPV型口腔癌,有一个好消息!HPV阳性的口腔癌患者较HPV阴性患者预后更佳。
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关系及传播途径

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关系及传播途径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病毒感染与癌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就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介绍病毒传播的途径。
一、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关系1. 病毒感染与癌症的直接关联研究发现,某些病毒感染可直接导致癌症的发生。
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HPV感染可导致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突变,最终发展为宫颈癌。
此外,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 病毒感染与癌症的间接关联除了直接导致癌症的病毒感染外,一些病毒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机制增加癌症的风险。
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使机体对癌症的免疫防御力下降,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此外,一些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慢性炎症反应,慢性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病毒的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某些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即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给他人。
例如,流感病毒和麻疹病毒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感染他人。
这种传播途径在密闭的环境中尤为常见,如公共交通工具、医院和学校等。
2.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
直接接触传播包括通过皮肤接触、性接触等方式传播病毒。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给他人。
间接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引起感染,如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再接触口、鼻或眼等黏膜。
3. 食物和水传播某些病毒可通过食物和水传播给他人。
食物和水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病毒传播途径,尤其是在不洁卫生条件下。
例如,诺如病毒可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引起胃肠道疾病。
此外,水生环境中的病毒也可通过饮用水或游泳等途径感染人体。
4. 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指病毒从母体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某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感染。
常见肿瘤相关病毒基因诊断

常见肿瘤相关病毒基因诊断简介病毒一直是恶性肿瘤科研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类对许多病毒都容易受到感染。
病毒与细菌(bacteria)不属同一类,但是它们都会导致人类疾病。
治愈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对病毒性疾病是无用的。
病毒的例子有:导致流行性感冒的“流感病毒”、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 )。
病毒大致分为两类:以DNA为遗传物质的DNA 病毒与以RNA为遗传物质的RNA 病毒。
这两类病毒都与许多种恶性肿瘤有关。
这些与DNA病毒有关的恶性肿瘤有:宫颈癌(乳头状瘤病毒)、肝癌(B 型肝炎病毒)、非洲伯基特氏淋巴瘤(lymphoma)(爱- 巴二氏病毒,Epstein-Barr 病毒)等。
与RNA病毒有关的至少有一种白血病(leukemia )。
常见的主要病毒有:EB病毒(EBV) -伯基特氏淋巴瘤乙型肝炎病毒(HBV) - 肝癌丙型肝炎病毒(HCV) - 肝癌人疱疹病毒8型(HH8) -卡波西肉瘤人乳头瘤病毒(HPV) -宫颈癌及其他癌症,包括头颈,肛门,口腔,咽部和阴茎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TLV) - 成人T细胞白血病默克尔细胞多瘤病毒- 皮肤癌(默克尔细胞癌)宫颈癌/口腔癌:HPV-DNA目的:13种高危型HPV(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和2种中等风险型HPV(HPV66、82)相关肿瘤的病因诊断、高危患者筛查和治疗疗效监测检验方法: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分型适应人群:宫颈癌、口腔癌及其高危人群标本:组织细胞刮片,肿瘤组织鼻咽癌/淋巴瘤:EBV-DNA目的:EBV相关肿瘤的病因诊断、高危患者筛查和治疗疗效监测检验方法:荧光定量PCR适应人群:鼻咽癌及其高危人群,恶性淋巴瘤患者标本:咽拭子,抗凝血3 mL(实验室提供柠檬酸钠抗凝管)肝癌/肝炎病毒感染者:HBV-DNA、HCV-RNA目的:HBV/HCV相关肝癌的病因诊断,HBV/HCV相关肝癌的治疗疗效监测;对HBV-DNA或HCV-RNA复制活跃的肿瘤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改善肿瘤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检验方法:荧光定量PCR适应人群:肝癌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标本:非抗凝血2 mL血液肿瘤/淋巴瘤:HCMV-DNA目的:对移植和化疗等免疫抑制治疗肿瘤患者HCMV-DNA监测,及时控制HCMV相关并发症发生检验方法:荧光定量PCR适应人群:移植治疗和化疗等免疫抑制治疗患者标本:晨尿2 mL,非抗凝血2 mL。
三种癌症可通过病毒传播

三种癌症可通过病毒传播“家族癌”频发要警觉近日,据《重庆晚报》报道,渝北区一家四口都患有肝癌,其中3人已经死亡。
重庆市的谭先生家住渝北区人和镇万年路,包括自己在内的家中4个人都患上了肝癌,其中妻子、儿子、丈母娘已经病逝。
由于谭先生发现肝癌时已是晚期,50岁的他也已时日不多。
接诊谭先生和妻子的医生是重庆市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杰峰,他表示:80%的肝癌患者患病诱因是乙肝病毒的传播,谭先生一家人都是乙肝患者,丈母娘由母婴血液渠道将乙肝病毒传给妻子,妻子再由母婴血液渠道将乙肝病毒传给儿子,而谭先生的乙肝病毒则来源于与妻子的性行为。
乙肝病毒最易引发肝癌,谭先生一家正是中了它的招。
张杰峰说:“正是因为这种传染现象,现在肝癌家族不少。
不过由于观念陈旧,普通人还未引起重视。
”还有一个例子:家住沙坪坝区的蒋先生今年40岁。
5年前,他的第一任妻子患宫颈癌去世,如今他的第二任妻子也被诊断为宫颈癌晚期。
接诊医生是重庆市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王冬。
他介绍,宫颈癌患者99%以上都携带有HPV病毒,即人类乳头瘤病毒,是一种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生。
HPV病毒通过性行为感染男性后,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HPV病毒却会传染给该男性的下一个女性伴侣,诱发宫颈癌。
能够通过病毒传染的癌症有哪些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东林表示,癌症病人身上的病毒可以让癌症具有传染性,这些病毒传染性高、途径多,是癌症的重要诱因。
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在某些致癌病毒的作用下,癌基因被激活,癌细胞无限增殖,最终就会形成肿瘤。
不过大家也不要恐慌,目前的研究表明,虽然致癌病毒具有传染性,但肿瘤本身并不会直接传染。
所以,只要做好相关病毒的防护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癌症的发生。
而且,肿瘤的产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是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情绪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算感染上这些病毒,只要积极进行治疗,大多数都不会发展成癌症。
癌症的传染途径与机制

癌症的传染途径与机制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癌症也可能通过传染途径传播,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癌症的传染途径与机制,并分析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癌症的传染。
一般来说,传染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健康人群,导致他们感染相同的疾病。
然而,癌症的传染并非像传统传染病那样直接通过病原体传播,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间接传播。
这种间接传播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
病毒感染是癌症传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许多病毒与特定类型的癌症有关,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肝炎病毒与肝癌等。
这些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进而引发癌症的发生。
病毒感染导致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如DNA突变、基因表达异常等,从而促进癌症的发展。
细菌感染也与癌症的传染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慢性胃炎,长期慢性炎症状态会导致胃黏膜细胞的异常增生,最终演变成胃癌。
此外,一些其他细菌感染也与癌症的发生有关,如大肠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与胃癌等。
寄生虫感染也被认为是癌症传染的一种途径。
例如,肝吸虫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
肝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肝脏中,通过持续的寄生和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肝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癌变。
除了肝吸虫,其他一些寄生虫感染也与癌症的发生相关,如血吸虫感染与膀胱癌等。
癌症的传染机制主要包括病原体介导的基因突变、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等。
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可以引起人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病原体通过多种途径干扰人体细胞的正常基因表达,破坏细胞的DNA修复机制,导致细胞内的突变累积。
此外,病原体感染还会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慢性炎症状态会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癌变。
最后,病原体感染还会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减弱对癌细胞的免疫监测和清除能力,进一步促进癌症的发展。
引发癌症常见因素有哪些

有哪些(1)病毒感染因素EB病毒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多发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紧密联系;乳头状瘤病毒和单纯疱疹样病毒是二种与宫颈癌紧密相关的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发生有紧密关系;人类T细胞白血病毒Ⅰ型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有病因学上联系;免疫缺点病毒均与恶性肿瘤紧密相关。
(2)烟草致癌因素点烟中的烟焦油具有化学致癌性。
据统计美国、英国全数肿瘤的30%由烟草引发。
抽烟者发生肿瘤的危险性为非抽烟者的10倍,其危险性随着抽烟量的增加而增大。
抽烟与呼吸道、上消化道、胰腺、肾盂和膀胱的癌证有关,而鼻烟和咀嚼烟草那么与、鼻咽、肾与膀胱的癌症有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酒精致癌因素酒在人体的要紧代谢产物乙醛是已经确信的致癌物。
已证明饮酒能诱发肝癌、食管癌;过量饮酒能致使肝癌、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口腔癌、上喉癌等,而且与抽烟有协同联合作用。
(4)环境致癌因素环境被致癌物污染,如空气、土壤,亦可致使癌证的发生。
目前已知约80%左右的肿瘤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尤其肺癌更为紧密。
大气污染越重,肺癌发病率越高。
城市高于农村,都市越大发病率越高。
据报导肺癌发病率最高者依次为:北京、上海、沈阳等。
(5)职业因素人类劳动生产环境中,存在着可引发劳动者发生癌症的因素。
如石棉工人肺癌和间发瘤多与从事石棉工作有关;氯乙烯聚合工人多见肝血管肉瘤;从事橡胶工业者与髓性白血病关系紧密;接触电离辐射能增加肿瘤的发病率医`学教育网整理,可致白血病、乳腺癌、甲状腺肿瘤、皮肤癌等,已知的紫外线照射诱发皮肤癌、舌癌、黑色素癌等。
(6)遗传因素肿瘤与遗传有关的证据愈来愈多。
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是当前肿瘤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癌症传染性的原因与传播途径的综述

癌症传染性的原因与传播途径的综述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其高发病率和致死率,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观念认为,癌症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引起。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癌症可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即通过某些途径传播给他人。
本文将综述癌症传染性的原因与传播途径,以期增进对癌症的认识和预防控制。
一、癌症传染性的原因1.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癌症传染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HPV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并引发癌症。
此外,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也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这些病毒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感染肝细胞并导致肝癌的发生。
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通过口腔-粪便传播途径感染人体,引发胃黏膜炎症,并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
3.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也可能与癌症的发生相关。
例如,肝吸虫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肝吸虫通过进食感染了寄生虫卵的生鱼片或熟鱼片传播,寄生于肝脏并引发炎症,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
二、癌症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癌症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发生在手术操作、肿瘤穿刺、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疗行为中。
在这些操作中,癌细胞可能通过体液、组织或器官的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导致新的肿瘤发生。
2.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癌症传播途径。
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和宫颈癌,可以通过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这种传播途径可能发生在妊娠期间,胎儿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中接触到母亲的癌细胞。
3. 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一种常见的癌症传播途径。
性传播的癌症主要包括宫颈癌、肛门癌和口腔癌等。
这些癌症与HPV感染密切相关,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给他人,感染其生殖器官或口腔黏膜,最终导致癌症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N健康生活网”最新载文,刊出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肿瘤病专家安吉尔•罗德里格兹博士等多位专家总结出的“病毒导致的10种癌症及相关建议”。
1.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咽喉癌。
咽喉癌发病位置较深,在声带附近。
口腔与性器官接触容易传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一大病因。
建议:性爱时使用安全套是最基本的保护措施。
另外最新研究发现,注射HPV16/18疫苗可有效降低咽喉癌的风险。
2.人类乳头瘤病毒与阴道癌及外阴癌。
HPV还可能会导致阴道癌及宫颈癌。
建议:定期做妇科检查,外阴溃疡及时治疗。
3.人类乳头瘤病毒与肛门癌。
肛门癌不同于直肠癌,侵袭的是肛门周围皮肤。
罗德里格兹博士表示,肛门与性器官距离近,容易感染HPV病毒。
建议:HIV感染者和拥有多个性伴侣的高危人群应该接受肛门抹片检查。
4.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
大约70%的宫颈癌病例与HPV-16和HPV-18这两种病毒有关。
携带这两种病毒的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会增大,但是并非所有感染者一定会得宫颈癌。
建议:HPV通常会通过性接触传染,因此一定要限制性伙伴,防止滥交。
定期去医院接受HPV病毒检查是防治宫颈癌的第一步。
其次,有条件的人最好接种HPV疫苗加以预防。
5.人类疱疹病毒4型与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霍林斯癌症研究中心肿瘤学家梅拉妮•托马斯博士表示,目前认为本病与感染人类疱疹病毒4型(EB病毒)密切相关,器官移植手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容易导致这种淋巴瘤。
建议: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6.人类疱疹病毒4型与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也称霍奇金病)是淋巴结肿瘤,EB病毒会扰乱和阻止淋巴细胞凋亡。
罗德里格兹博士表示,研究发现,EB 病毒导致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约占该病的50%。
建议: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感染这类病毒。
避免接触各种射线及一些放射性物质,生活规律有助提高免疫力。
7.人类疱疹病毒与鼻咽癌。
罗德里格兹博士表示,亚裔人群罹患鼻咽癌发病危险较大。
患者可通过血检监测是否感染EB病毒。
建议:尽量少食腌制或不新鲜的食物,如咸鱼、腌菜等食物,保持鼻腔清洁。
8.丙肝病毒与肝癌。
托马斯博士表示,丙肝病毒(HCV)是与肝癌关系最大的一种病毒,会导致肝脏炎症反复发作刺激,造成肝脏损伤。
输血和共用注射针头是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建议:发现异常应做丙肝病毒筛查。
HCV携带者应该禁酒。
9.艾滋病病毒与卡波西肉瘤。
卡波西肉瘤(又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与
艾滋病病毒(HIV)关系密切,该病会导致皮下组织在别的部位或器官内异常生长。
罗德里格兹博士表示,与卡波西肉瘤关系最大的病毒是人疱疹病毒HHV-8(HIV 类病毒之一)。
建议:多项研究发现HIV和HHV-8病毒传播与肛交有关,因此,应该禁止不洁性交。
10.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与白血病。
美国癌症研究专家戈帕尔•肖普拉博士表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可影响血液或骨髓,俗称“血癌”)。
HTLV-1通常会通过静脉注射传播,不会直接导致白血病,但与白血病有关联。
建议:肖普拉博士称,目前尚无针对HTLV-1病毒的疫苗或治疗措施。
患者应避免共用注射针头。
曾经与他人共用过针头的人群应该接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