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7.33述而篇——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七(权威直接打印)

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七(权威直接打印)

zhī yuē
wú wén jūn zǐ bù dǎng
之,曰:“吾 闻 君 子 不 党 ,
jūn zǐ yì dǎng hū jūn qǔ yú wú
君 子 亦 党 乎?君 取 于 吴,
wéi tóng xìng wèi zhī wú mèng zǐ jūn
为 同 姓 ,谓 之 吴 孟 子。君
ér zhī lǐ shú bù zhī lǐ
吾 不 得 而 见 之 矣;得 见 而 识 之,知 之 次 也。”
-5-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hù xiāng nán yǔ yán tóng zǐ
7.29 互 乡 难 与 言, 童 子
xiàn mén rén huò zǐ yuē
yǔ qí
见 ,门 人 惑。子 曰:“与 其
jìn yě bù yǔ qí tuì yě wéi hé
之,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zǐ yuē
tiān shēng dé yú yú
7.23 子 曰:“ 天 生 德 于 予,
huán tuí qí rú yú hé
桓 魋 其 如 予 何?”
zǐ yuē
èr sān zǐ yǐ wǒ
7.24 子 曰:“二 三 子 以 我
-4-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wéi yǐn hū wú wú yǐn hū ěr wú yǒu héng zhě sī kě yǐ wú ér wéi
为 隐 乎?吾 无 隐 乎 尔。吾 有 恒 者,斯 可 矣。亡 而 为
wú xíng ér bù yǔ èr sān zǐ zhě
yǒu xū ér wéi yíng yuē ér wéi tài

新论语二十篇节选(2)

新论语二十篇节选(2)

shē zé bù sūn
jiǎn zé ɡù
bù shě zhòu yè
子 曰 : “ 奢 则 不 孙 , 俭 则 固 。 不舍昼夜。”
yǔ qí bù sūn yě nínɡ ɡù
与其不孙也,宁固。”
hòushēnɡ kě wèi yān zhī lái
子曰:“后 生 可畏,焉知来
4
zhě zhī bù rú jīn yě
sì shí
wǔ shí ér wú
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
xí bù zhènɡ bù zuò
席不 正 ,不坐。
wén yān
sī yì bù zú wèi
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zhǔ zhōnɡ xìn wú yǒu bù rú jǐ zhě
子曰:“主 忠 信。毋友不如己者,
ɡuò zé wù dàn ɡǎi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jì wén zǐ sān sī ér hòu xínɡ
zǐ wén zhī yuē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
dé zhī bù xiū
xué zhī bù jiǎnɡ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 讲 ,
zài sī kě yǐ
“再斯可矣。”
wén yì bù nénɡ xǐ
《论语子罕》节选
yì wéi zhī bù yàn huì rén bù juàn zé kě wèi yún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
wú yì
wú bì
wú ɡù wú wǒ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ěr yǐ yǐ
尔已矣。”
shì zhě rú sī f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原文及解释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原文及解释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原文及解释名句: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摘自:《论语·述而篇》解释: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述而篇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斋,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导读:【译文】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孔子在这一天哭泣,就不再唱歌。

【解读】这一章记载的是孔子在丧事中的行为表现。

未尝饱、不歌即是那样环境中礼仪的需要,也是因为内心的悲戚使然。

【原文】7.10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为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有能用我的思想的我就推行它,没有用我的思想的我就把它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是这样的啊!”子路说:“老师率领军队需要谁和你在一起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共事的。

我需要的人一定是临事小心谨慎,认真谋划而能成功的人。

”【说明】用舍行藏需要一个人的不断学习和修养,既需要有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具有超脱的心境。

那些怀才不遇的人之所以不遇与这样的心境缺失有关。

这一章我们还可以看出孔子的情感表达,孔子与颜渊是心灵的知己,而子路自知学问不及颜回,于是便以己长想博得老师的喜爱和认同。

但孔子却告诉子路,他愿意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共事,单纯的勇敢他是不赞成的。

朱熹的注讲:“惧,谓,敬其事。

成,谓成其谋。

”【原文】7.1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财富如果通过正路而求得,即使是从事低贱行业,我也愿意做。

如果不符合正路的财富即使可求,我也愿意遵从我走正路的所好。

”【解读】古语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说法。

正道来的钱财,即使地位低贱也会心安。

不走正道、不择手段得来的钱财,内心总会不安。

孔子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凭借自己的本事赚钱,而不要投机取巧、不择手段。

执鞭之士有人解释为把守城门的人,也有人解释为为王侯开路的人。

具体指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只是代表社会地位低贱的人。

尽管社会地位递减,但通过这样的工作赚钱,是正途得来的,所以就应该愿意去做。

《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述而》篇)

《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述而》篇)
第三十章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第三十一章
第5页共7页
【原文】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 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第五章 【原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第六章
第1页共7页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 的范围之中。”
第七章 【原文】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第三十五章 【原文】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 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 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第三十六章
第6页共7页
第十八章 【原文】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第3页共7页
【译文】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第十九章
【原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 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 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一起学《论语》7.20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

一起学《论语》7.20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

一起学《论语》7.20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一起学《论语》7.20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白话】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而是爱好古道,勤奋汲汲求来的啊。

”【释词】生而知之者:不待学而知者。

朱子:“生而知之者,气质清明,义理昭著,不待学而知也。

”钱穆:“时人必有以孔子为生知,故孔子直言其非。

”好古:爱好古人之道。

钱穆:“好学必好古。

若世无古今,人生限在百年中,亦将无学可言。

孔子之学,特重人文,尤必从古史经验、前言往行中得之,故以好古自述己学。

”刘宗周:“好古,不废诵《诗》读《书》,但借《诗》《书》以尚友古人耳。

”敏以求之:敏,疾速、勤奋,犹称“汲汲”。

徐英:“敏求者,问礼、问官、入太庙、每事问之类是也。

”《义疏》:“我既不生知,而今有所知者,政由我所好古人之道,疾速以求知之也。

敏,疾速也。

”【先贤精义】郑康成曰:言此者,劝人学。

《论语注疏》曰:恐人以己为生知而不可学,故告之曰:我非生而知之者,但爱好古道,敏疾求学而知之也。

张栻曰:门人见夫子之圣,谓生而知之,不可跂及也。

故夫子以是告之。

使果能好古敏以求之,则圣人亦岂不可希哉?玩味辞气,其循循善诱,可谓至矣。

《论语正义》曰:生知者,不待学而能知也。

夫子亦是生知。

特以生知为上,谦不敢居。

且恐学者自恃聪明,将懈于学,故但以学知自承,且以劝勉人也。

蔡节曰:夫子以生知之圣,犹曰好古而敏求者,此虽圣人之谦辞,然义理无穷,亦必学而后为知之至也。

尹氏曰:孔子以生知之圣,每云“好学”者,非惟勉人也,盖生而可知者义理尔,若夫礼乐名物、古今事变,亦必待学而后有以验其实也。

《论语稽》曰:夫子当日即有圣人之称。

然时人所谓圣者,第在多闻多知、博物强识、不待师学传授而无所不知,故震惊之也。

不知夫子虽生知之圣,而亦未尝不藉学以成之。

其不居生知者,谦辞;其言好古敏求者,亦自明其功力之实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圣人揭己以示人也。

《论语》全文及解释

《论语》全文及解释

《论语》全文注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有得道的人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致力于根本。

根本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

孝顺和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喜欢的伪善颜色,(这种人)仁德是很少的!”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不够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掌握得是否不够熟练?”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做到严肃认真地对待各项工作、讲信诺;节省开支、爱护人材;顺应农时节气调用百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孔子说:“年少后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严谨守信,博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子夏说:“(对妻子)注重品德而不注重相貌,侍奉父母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豁出姓命,结交朋友讲话守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也要说他学习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曾子说:“慎重对待死亡,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有子说:“礼的用处,和是最宝贵的。

先王的道之所以美好,大小事都根据它。

有不遵守的,知和而和,不用礼去对待它,也是不可行的。

《论语》原文+注释-述而篇

《论语》原文+注释-述而篇

《论语》原文/注释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1] ,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2] 。

”[1] 述:传述,阐述。

作:创造,创作。

[2] 窃:私下,私自。

第一人称的谦称。

我老彭:“老彭”,指彭祖,传说姓篯(ji ān 坚),名铿,是颛顼(五帝之一)之孙陆终氏的后裔,封于彭城(今徐州),仕虞、夏、商三代,至殷王时已七百六十七岁(一说长寿达八百岁)。

彭祖是有名的贤大夫,自少爱恬静养生,观览古书,好述古事(见《神仙传》、《列仙传》、《庄子》)。

“老彭”前加“我”,是表示了孔子对“老彭”的尊敬与亲切,如同说“我的老彭”。

一说,“老彭”指老子和彭祖两个人。

子曰:“默而识之[3] ,学而不厌[4] ,诲人不倦[5] ,何有于我哉[6] ?[3] 识(zhì志):牢记,记住。

潜心思考,加以辨别,存之于心。

[4] 厌:通“餍”。

本义是饱食。

引申为满足,厌烦。

[5] 诲(huì会):教诲,教导,诱导。

[6] “何有”句:即“于我何有哉”。

这是孔子严格要求自己的谦虚之词,意思说:以上那几方面,我做到了哪些(一说,还有什么困难或遗憾)呢?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7] ,不善不能改[8] ,是吾忧也。

”[7] 义:这里指正义的、合乎道义义理的事。

徙(xǐ喜):本义是迁移。

这里指徙而从之,使自己的所做所为靠近义,做到实践义,走向义。

[8] 不善:不好。

指缺点,错误。

子之燕居[9] ,申申如也[10] ,夭夭如也[11] 。

[9] 燕居:“燕”,通“宴”。

安逸,闲适。

燕居,指独自闲暇无事的时候的安居、家居。

[10] 申申:衣冠整齐,容貌舒展安详的样子。

如也:像是……的样子。

[11] 夭夭(yāo 腰):脸色和悦愉快,斯文自在,轻松舒畅的样子。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2] 。

”[12] 周公:姓姬,名旦。

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姬诵)的叔叔,也是鲁国国君的始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学《论语》7.33述而篇——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起学《论语》7.33
述而篇——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原文】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白话】
孔子说:“文献典籍,我大概比得上别人。

身体力行做一个君子,那么我还是没有达到啊。


【释词】
文:文献典籍。

与“躬行”相应。

莫:疑辞,表示推测、猜测语气,可看做是“大概”。

犹:如同、好比。

朱子:“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


躬行:身体力行。

《四书解义》:“事事皆求实践,不事空言,此乃躬行之君子也。


未之有得:全未有得。

孔安国:“身为君子,己未能也。

”此是孔子自谦之辞。

【先贤精义】
朱子曰:足以见言行之难易缓急,欲人之勉其实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勉人以实行也。

观孔子此言,可见文易而行难,行急而文缓。

故君子之进德,必以忠信,而修辞立诚乃所以居业也。

《论语正义》曰:夫子谦不敢居安行,而以勉强而行自承,犹之言学不敢居生知,而以学知自承也。

盖夫子言为学可以及人,至躬行则未能矣。

谢氏曰:文虽圣人无不与人同,故不逊;能躬行君子,斯可以入圣,故不居;犹言“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李炳南曰:孔子谦曰,论及文章典故,吾勉强犹如他人,若言所为之事皆合君子之道,则吾未能也。

张栻曰:文,吾无不与人同者。

于躬行之君子,则未见。

圣人之意,欲使学者不但既其文,而务孚其实也。

夫所谓文者,威仪艺文之事,可得而见者也。

躬行之实,则在夫缜密笃至,存乎人之所不见者也。

此颜闵之徒所以独出于众人者欤?
刘宗周曰:博文为入道之门,然必反身力致而要于成德,斯称躬行君子。

躬行云者,心得之而措诸躬,即身
是道也。

行得尽,渣滓便浑化,上下与天地同流。

虽圣人犹以为歉,况学者乎?夫博约虽一事,然圣人犹易言博,而惓惓于反躬之难如此,则世之徒博而不约者,盖亦多矣。

文者,道之华也。

圣人于文无不学,故曰文莫犹人,非言语文辞之谓也。

敛华而归实,则躬行君子之道矣。

曰未之有得,则不敢不勉可知。

郑汝谐曰:“文莫吾犹人也”,举其所易者,以己同乎人;“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叹其所难者,人或异于己。

岩麓赵氏曰:有君子之行,然后有君子之文。

弟子见圣人之文发越如是,日宗仰焉。

夫子惧其惟文之求而不务其行也,则曰“吾之文得不与人同乎,但于躬行之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焉耳”。

此皆自谦之辞,欲人因文而勉于行也。

圣人抑己训人,引而发之,大抵若此。

陈祥道曰:行者,君子之务本;文者,君子之余事。

与其行不足而文有余,不若行有余而文不足。

今吾于文
也,不特犹人而已,然躬行君子未之有得,则是行不足而文有余也。

盖时之人,与其文不究其实而不知其非,故孔子自谓如此,以救其弊。

钱穆曰:本章乃孔子自谦之辞。

然其黾勉终身自强不息之精神,实已超乎君子而优入圣域矣。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新解》《论语集释》《论语集说》《癸巳论语解》《论语全解》《论语意原》《论语学案》《论语正义》《论语讲要》《四书解义》。

20180525-0531期间所学内容卡片
一起学《论语》课程公告
我们倡导的学习方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时习;尊重文化道
统(荐读《论语》的文化传统系列文章);多措并举,解悟经典,感
应圣贤气质:诵读原文、抄写原文、了解基础字意词意、领会先贤精义、品味原文并尝试自己解读、了解相关故事、旁通相关经典、与学
友交流讨论、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日课,就近参加线下活动……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管子四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