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

合集下载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9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9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精选9篇)《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篇1知识技能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知识回顾解下列方程:1.3x+1=42.x-2=33.2x+0.5x=-104.3x-7x=2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学生尝试提问)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精选3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精选3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精选3篇.3 解一元一次方程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去分母。

(一)情境创设:与书同(二)探索活动由情景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审清题意,根据等量关系:学生总数的+学生总数的+学生总数的+3=学生总数列出方程。

即设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有x名,想一想由题意得+++3=x.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尝试解方程,交流自己的解法,相互加以比较。

思考: (1)怎样才能将它化成上节课中所学的方程的类型?(去分母)(2)如何去分母?(方程的每一项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三)自学例题1、解方程-=-1解:(本题应如何去分母?学生答)去分母,得4(2x-1)-(10x+1)=3(2x+1)-12,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 -8x=-4,系数化1,得 x= (1)为了去分母,方程两边应乘以什么数? .(2)去分母应注意什么? .例2、解方程=+1 例 3、(2x-5)= (x-3)- 去分母时须注意:(1)(2)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3)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若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视多项式为一整体。

建议进行专项训练,如,-乘以6,8……例4、-=3总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四)、教学小结: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回答:1.形式上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是怎样求解的?2.它的解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3.它的解法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在计算或变形时,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避免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易犯的错误。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篇二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建立方程模型。

2.能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会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在实际问题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的意义;体会由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体会方程的思想。

教学重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

A,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方法一:算术法以总路程为单位“1”行驶1km的路程,客车所用时间:1/70h。

行驶1km的路程,卡车所用时间:1/60h。

行驶[1÷(1/60 - 1/70)]km的路程,客车比卡车少用1h。

方法二:列方程解:设A,B两地相距x km。

因为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所以x/70比x/60小1。

x/60 - x/70 = 170x/4200 - 60x/4200 = 42070x - 60x = 1010x = 10x = 1小结: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表示用算术方法解题的计算过程,其中只含有已知数;而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二、比较方法,明确定义1、用算术方法和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各有什么特点?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表示用算术方法解题的计算过程,其中只含有已知数;而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2、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解:设卡车的时间为t h。

客车的路程 = 卡车的路程70 × (t+1)= 60 × t三、学以致用,巩固练习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10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10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10篇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篇一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算术四则运算,而初中的有理数运算是以小学算术四则运算为基础的,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多了一个符号问题。

符号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和今后学习其他与计算有关的内容时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感受到了数的范围的扩大,能借助生活经验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如计算比赛的得分,计算温差等等。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数学交流的能力。

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预设: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七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要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负抵消的思想,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解释,让学生感知法则的由来,以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任务分析对于有理数的运算,首先在于运算的意义的理解,即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运算。

为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身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方法是“引导分类归纳”。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4.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2024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物投影仪3.小组讨论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比如:一个物品的价格是多少?一个物品的重量是多少?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吗?(二)探究新知1.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1)引导学生观察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0(a、b是常数,a≠0)。

(2)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使得方程的左边变为未知数的系数,右边变为常数。

2.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教师示范:解方程2x6=0。

(2)引导学生模仿:解方程3x+4=7。

(3)学生独立完成:解方程5x9=2。

3.小组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1)引导学生观察实际问题,找出未知数和等量关系。

(2)小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

4.练习:解下列方程(1)2x5=3(2)3x+4=11(3)4x7=5(4)5x+2=0(2)教师点评,强调注意事项。

(三)巩固提高1.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展示:展示解题过程,讲解思路。

3.练习:解决实际问题(1)一个物品的价格是50元,如果降价x元后,售价为45元,求x的值。

(2)一个水果摊上的苹果每斤5元,小明买了3斤,花费了y元,求y的值。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如果宽为x厘米,求长方形的长。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解下列方程(1)3x4=7(2)4x+5=9(3)5x3=2(4)2x+7=02.解决实际问题(1)一辆汽车行驶了x小时,平均速度为60千米/小时,求行驶的距离。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第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中的未知数、系数、常数等基本元素。

2.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地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 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未知数、系数、常数等。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加减法、乘除法、移项、化简等。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实际问题求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2.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移项和化简。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2. 利用例题,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未知数、系数、常数等概念,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 通过例题,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步骤。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 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地求解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加减法、乘除法、移项、化简等。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实际问题求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2. 难点:复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2. 利用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复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通过复习,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讲解复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步骤。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复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一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方程中。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解方程的基础,解方程它的移项根据是等式性质1、系数化为1它的根据是等式性质2,解方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

因而,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设计思路:《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探究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利用课件,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练习,动脑思考,完成教学任务。

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复习回顾、设问题导入探索规律、形成解法例题讲解、熟练运算巩固练习、内化升华回顾反思、进行小结达标测试、反馈情况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b=c·+d”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形如“a·+b=c·+d”形式的方程,体验数学的建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b=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讲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第十讲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小组讨论非常热烈,但我发现在一些小组中,个别学生比较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或许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
最后,我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大多数学生在课程结束时都能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我期待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看到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更多进步。
第十讲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十讲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特点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3.应用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4.实践活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5.练习:课本第76页第1、2、3题,第77页第4、5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讲解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我尽量使用了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步骤,但仍然有一些学生在这一环节上犹豫不决。我意识到,可能需要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到黑板上亲自操作,或者在小组内互相讲解,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时遇到了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够强。在未来的课程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帮助他们建立方程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案-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积累活动经验。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训练一
(1)如果 | | =9,则 =;如果 2 =9,则 =
(2)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数为
(3)下列关于相反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并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
相等。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C、0的相反数是0
D、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字母表示为、互为相反数则)
E、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0小
(4)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
(5)如果,则()
A、,互为倒数
B、,互为相反数
C、,都是0
D、,至少有一个为0
(6)小明种了一棵高度为40厘米的树苗,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为12厘米,问大约经过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设大约经过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依题意得方程()
A、 B、 C、 D、 00
2、由课本P149卡通图画引入新课
3、分组讨论P149两个练习
4、P150:某长方形的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与宽的差为25米,求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米?设这个
足球场的宽为米,那么长为( +25)米,依题意可列得方程为:()
A、 +25=310
B、 +( +25)=310
C、2 [ +( +25)]=310
D、[ +( +25)] 2=310
课本的宽为3厘米,长比宽多4厘米,则课本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5、小芳买了2个笔记本和5个练习本,她递给售货员10元,售货员找回0。

8元。

已知每个笔记本比练习本贵1。

2元,求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解:设每个练习本要元,则每个笔记本要元,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6、归纳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7、随堂练习PO151
8、达标测试
(1)下列式子中,属于方程的是()
A、 B、 C、 D、
(2)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B、 C、 D、
(3)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比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甲队与乙队一共进行了10场比赛,且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甲队一共得22分。

求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解:设甲队胜了场,则平了场,依题意可列得方程:解得 =
答:甲队胜了场,平了场。

(4)根据条件“一个数比它的一半大2”可列得方程为
(5)根据条件“某数的与2的差等于最大的一位数”可列得方程为
四、课外作业 P151习题5。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