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八卦九宫、星座、地支十二宫等
九宫八卦方位与代表的二十四节气与家庭成员关系

九宫八卦方位与代表的二十四节气与家庭成员关系对应二十四节气风水会影响到我们的家庭运势及个人运势,因此在进行风水布局时我们万万不可大意。
在家居风水中,房屋的每个位置都对应着一个家庭成员,布局不当时便会影响到该成员的运势。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八卦方位与代表的家庭成员关系吧。
1、西北乾卦位,代表男主人。
《易经》对应的是天,五行属金,色彩宜白色银色,金面质感都是金的表征,比较吉利。
金掌管人的肺,喉、鼻舌及大肠。
2、西南方坤卦位,代表女主人。
《易经》对应的是大地母亲,五行属土,色彩宜红色黄色,不宜见明镜,金属质感陈设。
土掌管人的脾胃。
3、东方震卦位,代表长子。
《易经》对应的是雷,五行属木,色彩宜绿色蓝色,形态宜直行、高形,宜见木质陈设和水养植物或浴缸。
木掌管人的肝胆和手脚。
4、东南方巽卦位,代表长女。
《易经》对应的是风,五行属木,色彩宜绿色蓝色,可摆放木雕,尤其宜摆放木鸭装饰。
木掌管人的肝胆和手脚。
5、北方坎卦位,代表中男位。
《易经》对应的是水,五行属水,色彩宜白色蓝色,见水为妙,可设明镜,金属质感陈设。
水掌管人的肾、肠、膀胱和耳朵。
6、南方离卦位,代表中女。
《易经》对应的是火,五行属火,色彩宜红色紫色,形态宜三角形,可多放书本杂志、花卉艺术品。
火掌管人的头、心脏和血液。
7、东北方艮卦位,代表幼男。
《易经》对应的是土,五行属土,色彩宜红色黄色,东北方要要明亮,晦暗则无运可行,不宜见明镜。
土掌管人的脾胃。
8、西方兑卦位,代表幼女。
《易经》对应的是泽,五行属金,色彩宜金色银色,宜见金属质感陈设,陶瓷工艺品。
金掌管人的肺,喉、鼻舌及大肠。
24节气及星座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第二章 节气和纪法

第一章节气和纪法一、二十四节气(一)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甘一,下半年是八甘三。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
(二)十二个节气12节气是用来划分农历的月份的,所谓建月。
2个节气之间为一个农历月。
春惊清明夏中暑,秋露寒冬大雪寒春立惊清立芒小立白寒立大小立春蛰明夏种暑秋露露冬雪寒春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三)二十四节气与黄道十二宫跟二十四节气相似,古代的黄道十二宫亦是以春分点为起点而把黄道分为12等份,因此占星学中十二星座的开始及结束日期或其前后一天必定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
图: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注:十二星座对应的黄经度是在二千多年前定下的,由于地球自转轴的摆动,现在观测到的星座位置与黄经度已不符。
节气与西方文化中的黄道十二宫有对应的关系。
但黄道十二宫是时间段而不是时点。
白羊座对应于春分到谷雨;金牛座对应于谷雨到小满;双子座对应于小满到夏至巨蟹座对应于夏至到大暑;狮子座对应于大暑到处暑;处女座对应于处暑到秋分天秤座对应于秋分到霜降;天蝎座对应于霜降到小雪;射手座对应于小雪到冬至摩羯座对应于冬至到大寒;水瓶座对应于大寒到雨水;双鱼座对应于雨水到春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太阳一年里在恒星间或天球划过的轨道称为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图:回归年、朔望月和二十四节气(四)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季节、气候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来看,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因为二十四节气它形成于黄河的中下游。
中国“二十四节气”与西方“黄道十二宫”的时间方位关系

中国“二十四节气”与西方“黄道十二宫”的时间方位关系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由太阳位置决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
以天赤道和黄道升交点春分点起点(即黄经0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古代以“冬至”为起点。
)而西方的黄道十二宫的划分,以春分点为起点,太阳在黄道带上视运动每运转30度为一宫。
也就是说,中国二十四节气和西方黄道十二宫,同样反映太阳在运行轨道(黄道)上的位置,现在通行说法,中国的节气制定有西洋传教士的功劳。
中国24节气最早是“平气法”,就是把一年的365天5时48分46秒(回归年)均等分成24份,这样确定节气,但是地球运转速度有快有慢,和黄经度数不吻合。
在明末清初,传教士汤若望和徐光启在《崇祯历书》当中根据隋唐就传入中国而未被引起重视的黄道十二宫的黄经度数划分节气,黄经每过30度为一宫,采用了“定气法”,即以春分点为起点,太阳视运动黄经每过15度,为一个节气。
这样使节气划分更加准确,同时黄道十二宫的时间划分以中国的十二中气(节气中黄经度数是15的偶数倍的)为标准也更加精确。
这里提到两件事,1.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定气法”,在明末清初时进行的“定气注历”;2.黄道十二宫的时间划分以春分点为起点,中国的十二中气(节气中黄经度数是15的偶数倍的)即黄道30度为一宫。
1.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平气法”、“定气法”,明末清初的“定气注历”中国历法中的“定气注历”,提到了“定气法”,这并不是传教士汤若望带来的知识,而是中国早就知道的,南北朝时期张子信发现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进而刘焯提出在历法中改用二十四等分周天来定节气,得每气十五度多,这种划分节气的方法称作定气。
至于涉及到更多“二十四节气”的天文现象和天文计算,在历史上已经有过了,也不可能是通过隋唐时期的“黄道十二宫”的黄经度数来确定划分节气,相反,只可能是“黄道十二宫”通过二十四节气来划分12宫,这也就导致了“黄道十二宫”不可能是由外国传入中国的。
二十四节气九宫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九宫篇一:八卦九宫口诀二十四节气;从夏至到冬至叫阴宫,排盘逆着排。
从从冬至到立夏叫阳宫,排盘顺着排。
下面是戊含义;在人体是肉、天是云、在地是丘、土制块。
已:相对小点的肉(与戊比),在人体为眼胞、嘴(离宫)、肚脐、肛门、大脑、肠(大小肠),肛门-坎、艮、乾,屎自然界:阳台、垃圾、杂乱、小的土、庭院行为:大脑是思考的,点子多,策划能力强,出主意,花花肠子,中介类工作人物:搞包装的庚:大金、头骨、身上的一切大骨头内脏:肺、大肠、皮毛(肺主皮毛,引申代表)自然界:金属物,道路,石块(大块,不圆润)关卡、阻隔、阻止、困难、高端的技术、被人战胜不了的技术,刀、枪、恶性病人物:工检法辛:小金,颗粒的金牙,耳上的小骨头,内脏:肺、大肠颗粒状的东西-粮食颗粒,小水果(樱桃)钱、手表、手镯-小的金属性的东西,引申为错误、问题××+辛,××有问题自然界:小路离宫庚辛头部的大骨头长颗粒,头上有包挨着骨头,颅骨有问题,头被金属伤,午年午月午日时伤(填实为应期)南边有两条路(大路和小路)或一条路不平南边路不平,家人头受伤或头有病辛庚辛-牙,有问题,肺有问题戊辛脸上的皮肤有豆,鼻塞,垫过(铁)鼻子,鼻炎,鼻上装钉已庚嘴上受阻,结巴,眼胞受阻,眼睛睁不开已辛嘴上长颗粒,上火,骂人-嘴犯错,起针眼戊庚面瘫,家里南面对着墙角(墙受到阻隔引申为墙角)或墙上挂着金属性的东西,如果做庚性质的生意会挣钱(汽车,金属性的),其它生意不挣钱辛戊(已)牙肿了,戊-大肿,已-小肿庚戊(辛)颅骨长瘤,戊-大瘤,已-小瘤庚戊(辛)做金属性生意挣大钱,辛也为钱镇压法,釜底抽薪法天干-外表地支-内在壬:眼泪,鼻涕,口水,眼(涕、泪、涎、眼),心脏、动脉、尿液、血液自然界:河、湖、水管、水缸、水池、积水的地方、暖气管、流动,动摇不定、聪明、动态的物质,车,代表迷失方向癸:比壬小,类似壬水,也代表涕、泪、涎、眼,小水,只不过用多和少的区别,困难、艰险,在泥泞路里行走,代表迷失方向,智慧壬:壬类似在大海里游泳,迷失方向。
二十四节气配九宫

二十四节气配九宫
简介: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
奇门遁甲以后天八卦,洛书,二十四节气时,空,数相配以构成基本格局和构架。
这个格局和构架是多维的。
占测时把具体时日置于这个格局之中,判断以某一点为中心,宇宙中具体时间具体方位万物的流变规律并构成的吉凶环境,从而给人们提供抉择行为的动向和时间的依据。
二十四节气、八卦九宫、星座、地支十二宫等

KrSpirit`行思的日记二十四节气、八卦九宫、星座、地支十二宫等2012-06-13 19:47:37不知为何,突然想了解一下九宫、星座、十二地支之类的是否能相匹配起来,于是花了点时间开始琢磨起来。
一一对应之后,发觉果然古人使用的术数模型都是跟天文或多或少有相联系的。
自己的思路是,星座是以太阳来划分的,十二地支用来记月也是跟太阳有关,那么两个可以用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至于其他的仔细分辨一下,都能用一个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
悲剧的是对应了大多半的东西后,无意间翻翻书,发现地支与节气、九宫与节气这些东西零零散散地散落在各种资料之中,不过有些资料说法不一。
像是《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中:“地禄乾(戌亥),兌(酉),離(午),震(卯),巽(辰巳),坎(子),艮(丑寅),坤(未申)”其他有些资料中也是这样画图的,将本身只占半宫的地支全部划进某个卦中,不知其中是有某些原因还是为了分配方便就这样配在一起了。
以下列出可以对应起关系来的表,文中的图片就都是从网上找来的了。
星座与节气白羊座:春分~谷雨;金牛座:谷雨~小满;双子座:小满~夏至;巨蟹座:夏至~大暑;狮子座:大暑~处暑;处女座:处暑~秋分;天秤座:秋分~霜降;天蝎座:霜降~小雪;射手座:小雪~冬至;摩羯座:冬至~大寒;宝瓶座:大寒~雨水;双鱼座:雨水~春分。
十二地支与节气子宫:大雪~小寒;丑宫:小寒~立春;寅宫:立春~惊蛰;卯宫:惊蛰~清明;辰宫:清明~立夏;巳宫:立夏~芒种;午宫:芒种~小暑;未宫:小暑~立秋;申宫:立秋~白露;酉宫:白露~寒露;戌宫:寒露~立冬;亥宫:立冬~大雪;八卦二十四山与节气艮宫三山:丑山-大寒,艮山-立春,寅山-雨水;震宫三山:甲山-惊蛰,卯山-春分,乙山-清明;巽宫三山:辰山-谷雨,巽山-立夏;巳山-小满;离宫三山:丙山-芒种,午山-夏至;丁山-小暑;坤宫三山:未山-大暑,坤山-立秋;申山-处暑;兑宫三山:庚山-白露,酉山-秋分;辛山-寒露;乾宫三山:戌山-霜降,乾山-立冬,亥山-小雪;坎宫三山:壬山-大雪,子山-冬至,癸山-小寒。
二十四节气与八卦

二十四节气与八卦
立春
《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作为方法论指导着几千年中国人的认识与实践。
其中二十四节气就是最为典型的范例。
易经的核心是八卦,古人用八个卦象来表示事物发展的一个周期,每一个卦象代表不同的结构,有着丰富的内涵。
在古人的应用中,大多只是运用八卦的知识,就已经能够指导实践了。
先天八卦图
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将八卦与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两至”、“两分”对应起来,其中每一卦又分为三,形成了二十四卦。
顺序与先天八卦相合,其中的内涵也是一致的。
比如乾卦对应立春,表示万物之始,冬去春来,所有生物开始复苏。
冬去春来
坤对应了冬至,代表万物沉寂,收缩吐故。
冰封寒冬
《易经·系辞》中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其实我们的生活常常与《易经》相伴,只是由于缺少系统的学习,无法明确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八卦九宫、星座、地支十二宫等不知为何,突然想了解一下九宫、星座、十二地支之类的是否能相匹配起来,于是花了点时间开始琢磨起来。
一一对应之后,发觉果然古人使用的术数模型都是跟天文或多或少有相联系的。
自己的思路是,星座是以太阳来划分的,十二地支用来记月也是跟太阳有关,那么两个可以用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至于其他的仔细分辨一下,都能用一个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
悲剧的是对应了大多半的东西后,无意间翻翻书,发现地支与节气、九宫与节气这些东西零零散散地散落在各种资料之中,不过有些资料说法不一。
像是《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中:“地禄乾(戌亥),兌(酉),離(午),震(卯),巽(辰巳),坎(子),艮(丑寅),坤(未申)”其他有些资料中也是这样画图的,将本身只占半宫的地支全部划进某个卦中,不知其中是有某些原因还是为了分配方便就这样配在一起了。
白羊座:春分~谷雨;金牛座:谷雨~小满;双子座:小满~夏至;巨蟹座:夏至~大暑;狮子座:大暑~处暑;处女座:处暑~秋分;天秤座:秋分~霜降;天蝎座:霜降~小雪;射手座:小雪~冬至;摩羯座:冬至~大寒;宝瓶座:大寒~雨水;双鱼座:雨水~春分。
十二地支与节气
子宫:大雪~小寒;
丑宫:小寒~立春;
寅宫:立春~惊蛰;
卯宫:惊蛰~清明;
辰宫:清明~立夏;
巳宫:立夏~芒种;
午宫:芒种~小暑;
未宫:小暑~立秋;
申宫:立秋~白露;
酉宫:白露~寒露;
戌宫:寒露~立冬;
亥宫:立冬~大雪;
八卦二十四山与节气
艮宫三山:丑山-大寒,艮山-立春,寅山-雨水;
震宫三山:甲山-惊蛰,卯山-春分,乙山-清明;
巽宫三山:辰山-谷雨,巽山-立夏;巳山-小满;
离宫三山:丙山-芒种,午山-夏至;丁山-小暑;
坤宫三山:未山-大暑,坤山-立秋;申山-处暑;
兑宫三山:庚山-白露,酉山-秋分;辛山-寒露;
乾宫三山:戌山-霜降,乾山-立冬,亥山-小雪;
坎宫三山:壬山-大雪,子山-冬至,癸山-小寒。
八卦九宫与十二地支
坎宫:全子半丑,艮宫:半丑全寅,震宫:全卯半辰,巽宫:半辰全巳,
离宫:全午半未,坤宫:半未全申,兑宫:全酉半戌,乾宫:半戌全亥。
八卦与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乾坤艮兑坎离震巽乾坤
十二地支与星座
子宫:射手15°~摩羯15°;
丑宫:摩羯15°~宝瓶15°;
寅宫:宝瓶15°~双鱼15°;
卯宫:双鱼15°~白羊15°;
辰宫:白羊15°~金牛15°;
巳宫:金牛15°~双子15°;
午宫:双子15°~巨蟹15°;
未宫:巨蟹15°~狮子15°;
申宫:狮子15°~处女15°;
酉宫:处女15°~天秤15°;
戌宫:天秤15°~天蝎15°;
亥宫:天蝎15°~射手15°;
十二地支与二十四山
子宫:壬子,丑宫:癸丑,寅宫:艮寅,卯宫:甲卯,
辰宫:乙辰,巳宫:巽巳,午宫:丙午,未宫:丁未,
申宫:坤申,酉宫:庚酉,戌宫:辛戌,亥宫:乾亥。
资料上随处可见将六十四卦与二进制结合,但一直没仔细想想,偶然找了张六十四卦圆图一看,发现原来圆图完完全全是按二进制规律进位排序,难怪人们将六十四卦与二进制联系在一起了。
从乾卦逆行到坤卦,刚好完整的二进制由阳爻全变为阴爻的过程,到阴极之后
便是阳生。
为何逆行想来是人们在地球之上看天空行星运行方向有关。
对照表:
西洋星座名印度星座名七政四余十二地支十二次分野国名分野州名
1 Aries Mesha 白羊戌降娄鲁徐州
2 Taurus Vrishabh 金牛酉大梁赵冀州
3 Gemini Mithuna 双子申实沈魏益州
4 Cancer Kataka 巨蟹未鹑首秦雍州
5 Leo Simha 狮子午鹑火周三河
6 Virgo Kanya 室女巳鹑尾楚荆州
7 Libra Thula 天秤辰寿星郑兖州
8 Scorpio Vrischik 天蝎卯大火宋豫州
9 Sagittarius Dhanus 人马寅析木燕幽州
10 Capricorn Makara 摩羯丑星纪吴扬州
11 Aquarius Kumbha 宝瓶子玄枵齐青州
12 Pisces Meena 双鱼亥娵觜卫并州
宿节气月将太岁纪年木星所在次太岁所在次
1 奎娄胃雨水春分河魁阉茂鹑尾(巳) 降娄(戌)
2 昴毕谷雨清明从魁作噩鹑火(午) 大梁(酉)
3 觜参立夏小满传送涒滩鹑首(未) 实沈(申)
4 井鬼柳芒种夏至小吉协洽实沈(申) 鹑首(未)
5 星张小暑大暑胜光敦牂大梁(酉) 鹑火(午)
6 翼轸立秋处暑太乙大荒落降娄(戌) 鹑尾(巳)
7 角亢氐白露秋分天罡执徐娵觜(亥) 寿星(辰)
8 房心寒露霜降太冲单阏玄枵(子) 大火(卯)
9 尾箕立冬小雪功曹摄提格星纪(丑) 析木(寅)
10 斗牛女大雪冬至大吉赤奋若析木(寅) 星纪(丑)
11 虚危小寒大寒神后困敦大火(卯) 玄枵(子)
12 室壁立春惊蛰登明大渊献寿星(辰) 娵觜(亥)
印度十二星座和其余各项不是精确对应的,因其位置是以恒星作基准。
七政四余所用的黄道十二宫名至迟在6、7世纪之交就随佛经传入中国了,明清之际的欧洲传教士们撰写天文历法书籍时借用了古名,现代中国的西洋占星家们用的也是略有改动的这套名字。
十二次据某些学者(比如郭沫若)的意见,应是巴比伦黄道十二宫在上古时代传入中国的产物。
双子又名双女、明阳,摩羯又名磨蝎。
十二辰是十二地支的别名,不是十二次的别名。
分野实沈又说晋,星纪又说吴越。
28宿和12宫不是精确对应的,处于交界处的宿一部分在前一宫,一部分在下一宫。
这个节气跟十二次的对照是《汉书?律历志》所载,和今天的节气有一点区别。
太阳运行到某星次初点,就是前一个节气,如果运行到中央,就是后一个节气。
太岁纪年源自何处还不知道。
木星是真实星体,运行周期并不是严格的12年,因此古人假想了一个名为“太岁”(又名“岁阴”)的天体,沿木星轨道逆向匀速运动,周期为12年。
作噩又作作鄂,协洽又作叶洽,大荒落又作大荒骆。
太岁纪年的天干:
甲—阏逢,乙—旃蒙,丙—柔兆,丁—强圉,戊—著雍,己—屠维,庚—上章,辛—重光,壬—玄黓,癸—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