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法
第八章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第八章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教学目标:(1)掌握教育科学历史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历史研究的基本特点、结构体系。
(2)理解历史研究法应坚持的唯物史观。
重点、难点:重点:历史研究法的概念、历史研究的特点、历史研究法运用中的问题难点:历史研究的结构体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节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基本概念一、什么是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所谓历史是人类社会生活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所经历和创造的一切,既包括客观实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类认识客观实在的反映过程。
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
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用历史法研究教育,涉及的主要对象是教育活动的历史,是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
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3、通过历史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
二、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历史研究法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描述分析过去的历史事件,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者客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之间,不是相对同步协调关系,而是一种共存的历史性关系。
历史研究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历史性。
首先表现在研究对象上,研究对象是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
其次在研究过程上,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的全过程。
2、具体性。
历史研究是在丰富而具体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揭示研究对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历史形式、全部丰富的内容以及各种相关因素,从中探寻基本规律。
3、历史研究是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历史研究常常以不完整的证据为基础,必须透过推测事件发生的内因和外因来填补空缺,因此在历史研究中逻辑分析法就十分重要,逻辑分析法是从纯粹的抽象理论的形态上来揭示对象的本质,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研究事物发生过程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规律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
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
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政治学家一般都承认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承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是政治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
历史研究法曾经是政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在中国古代,许多有关政治制度的著作都是由历史学家撰写的。
在西方,采用历史研究法有影响的学者,有法国的孟德斯鸠、德国的沙维格尼、英国的S.H.梅因。
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
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
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
1发展行为主义政治学兴起后,历史研究法受到了批评。
有些学者认为这一方法容易受历史研究者的宗教信仰、政治党派、种族偏见或哲学理论的影响,容易把个人因素或偶发事件视为转变历史方向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同时现代政治学者将研究重点从政治制度转向政治行为,越来越多地采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原则、方法及资料,使现代政治研究大大减少了对历史研究法的依赖。
2介绍几乎每个人都对过去发生的事有种天然的好奇心。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所谓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一切。
但历史研究法并不是对任何事,不管它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都加以研究。
因此,历史研究法也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按照《辞海》的解释,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一般说来,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阐释,也称为历史”。
从这一定义看,历史的范围十分广泛。
因而,历史研究法应用的范围也很广泛。
它不仅应用于社会学科领域,也应用于自然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研究、地理学研究(研究地球的历史)等。
只要是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展的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历史研究法。
中国古代的古代历史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的古代历史研究方法中国古代的历史研究方法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
在古代,人们对历史的研究方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也积累了不少独特而有效的经验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研究方法。
一、考古学法考古学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的发掘和研究,可以还原历史的真相,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
在中国古代,专门从事考古工作的有“铭谏官”,他们负责管理古物,破解古卷,以及对出土的器物进行研究和分类。
考古学法的发展为我们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二、编年史法编年史法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编年史是按年度编排的历史记录,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古代事件的发生顺序和相关细节。
中国古代的编年史多以“编年体”写成,记载了历代诸侯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事件。
通过阅读编年史,可以系统地了解古代历史的长河和变迁。
三、典籍研究法典籍研究法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比如《史记》、《春秋》等,这些典籍记录了当时的历史资料和事件,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
古代学者逐字逐句地研读典籍,进行注解和解读,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历史信息。
四、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一种实证方法。
古代学者常常亲临田野,调查实地,与当地人交流,获取与历史相关的口述传承和民间传说。
例如,在研究古代战争历史时,古代学者会前往战场实地考察,调查当地人的传统记忆和口述传承。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更多细节和背后的故事,丰富历史研究的层次。
五、年谱法年谱法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一种记录方法。
古代学者将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按年度归纳制作成“年谱”,从而形成系统的历史记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判断事件的时序和关联性。
通过年谱的对照,可以更加准确地还原事实和揭示历史中的规律。
六、史料批评法史料批评法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历史研究法+分析ppt课件

文献法
研究过去的文献——历史法 研究现在的文献
2
第一节 历史研究法概述
一、什么是历史研究法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搜集各
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 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 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五四运动时期 的的文学革命与教育的关系,并 且探讨了它们在当时形成、发展 的过程以及对当代的启示。
义的原理,把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想放在当时具体的历 史背景和条件下加以分析研究,去寻找产生、发展或消 亡的根源和实质。②要善于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出主 要的基本的东西,善于抓住典型,把握主体,不要被偶 然性的史料遮蔽着自己的眼睛。③不要按照主观的意图 先提出结论,把结论强加于具体的史实;不要做主观的 臆想或推论,更不要牵强附会。每一个论点都要有充分 的依据。④不要依据孤证作出结论,武断历史;不能采 用涂改捏造或隐蔽历史事实的手法。⑤不要拿今天的意 识形态强加于古人;也不要以为凡是我们现代人能够认 识的事实,古人都能认识,因而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去 衡量古人。⑥要正确理解史料的内容。有时标点上的错 误,意义就不同;有时一字之差,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理 解;应当注意名词术语在当时当地的涵义;运用外国史 料时,对用词的本来含义更应注意。
(2)年代考证。查明记述时间是否有矛盾。
(3)地点考证。涉及环境条件是否影响史料。
(4)作者考证。辨明是否依托他人姓名著述 “伪书”。
(5)文献原型考证。对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 鉴别是否是善本,即无删节、无缺页,是经专家 校勘注释过的“精本”或作者本人的稿本。 18
历史法最常用的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 对史料分析研究时需注意:①要严格地运用历史唯物主
9
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研究法名词解释

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研究法名词解释
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把教育历史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过去教育的实践、思想、理论和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文献研究方法常用于研究某个时期或某个教育系统的历史。
2. 口述史研究法:通过采访、访谈等方式,借助于教育者、教育实践者或相关亲历者的经验及回忆来了解某个时期或某个领域的历史,包括教育政策的推行、教育实验的开展、教育团体的组建等方面的情况。
3. 社会史研究法:通过考察教育的社会背景、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探讨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该研究方法可了解教育的历史演变、教育制度的变迁、服务对象的变化等问题,并将教育放置在更广阔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来分析。
4. 比较史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不同民族之间的教育制度、方法、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异同,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5. 统计分析法:通过搜集和利用教育历史数据资料,利用统计方法来了解某一时期教育的发展趋势、规模、质量、效率等问题。
历史研究法

护理历史研究的方向
传记性历史:研究是借研究一个人而了解这个人所生存时
代的价值观、期望、压力及冲突,也可以了解该时代的文化。
社会学历史:研究是透过研究某一时期每日所发生的事件, 去探讨解释该时期流行的主流价值观和信念。 智慧性历史:研究分析某一段时间的思想方式,研究该时 期在某方面智慧性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抑或研究历史上思想 的演变。
历史研究法
组员: 余馨 何叶 孙宇
主要内容
历史研究法的概念 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征 历史研究的步骤
伦理考虑
范例介绍
历史研究法的概念
历史研究:是以过去为中心的研究,通过对已存在的资料进 行深入探究,寻找事实,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 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研究不仅 包括历史本身,还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 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历史研究法:是发现和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生产实践活动及 所处社会的发展、变化、进步与演变过程的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征
过去性:已经逝去的历史过程、现象、事件和人物既 不可改变,也不能重现。
间接性:人们认识和研究历史是通过“中间介质”,
即一些史料、记录或遗迹。研究本身不创造数据或事实,
而力求发现正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数据或事实。
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征
相对性:指客观程度的相对性,由于其具有间接性所决定
3. 研究目的:简介英国男性从事护理职业的历史
范例介绍
4. 研究设计:收集资料过程包括第一手及第二手的历史数据。
其中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包括某几家医院的档案,男护士协
会前身的笔记,以及口述历史。 5. 资料分析:研究者审视了早期历史(最早为1095年),改 革后的护理(19世纪),20世纪,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男性 从事护理职业的情况以及当时社会主流对于这一类人群的 观点。
历史的研究方法范文

历史的研究方法范文
历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不同而灵活运用。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历史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阅读和分析各类史书、文献、文史资料等,探求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
文献研究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其重要性体现在史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上。
2.田野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收集生活在特定地域和特定时间的人们的口述资料、民间传说等。
这种方法可以从民众的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加贴近历史的分类。
3.比较研究法: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比较研究法可以揭示历史的异同、普遍性和特殊性,对于深入理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4.统计分析法:通过收集大量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比对,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统计分析法可以准确客观地反映历史事件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出历史规律。
5.逻辑演绎法:通过对已有的历史事实和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和演绎,从而推断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逻辑演绎法可以从抽象的概念中得出具体的历史结论,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
6.学科交叉法:将历史学与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进行交叉研究,以便从多学科角度全面分析历史问题。
学科交叉法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从多角度揭露历史的本质。
以上只是常见的几种历史研究方法,实际的历史研究中还有很多其他方法。
在研究中,历史学家通常会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结合运用,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深度。
历史研究法

形成结论
主要概念:改革、政策 结论:
企业界的游说对教育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每一次教育改革之后存在着反思和调整期,符 合日本文化的传统; 每次改革都受到外国教育模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 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
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 .安徽教育出 版社,1994. [3]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1. [4]杨丽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辽宁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3.
收集历史资料
查阅文献的意义: (1)哪些问题有待研究 (2)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3)保持敏锐的知觉
收集历史资料
(3)二次文献:是某个文件或其他类型的记 录信息(如录像带),其中作者讲述了某个 自己不在现场的事件或情形。二次文献的作 者叙述依据的是目睹过事件或参与了事件的 个体的描述或记录。例如,许多报纸文章和 电视新闻广播都是二次文献。
历史研究法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
收集和评价历史材料 对史料的分析、解释 形成研究报告
确定研究问题
确定研究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关键术语的界 定和使用。 我们必须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 (1)关键术语的模糊不清 (2)现代主义危险
收集历史资料
史料的搜集 (1)零次文献 :是有关各种题目的二次文献和一次文献的 电子或纸质的索引。进行历史研究的文献检索通常以使用某 个零次文献开始。 (2)一次文献 :是指从过去保留下来或者目睹或参与了某 个现象的个体为记述该现象而创造出来的信息源(如日记、 歌曲、地图、一组测验成绩)。在历史研究中,几乎任何一 个物件或口头叙述都可以成为一次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歷史研究的優點及其限制
一、 優點:
(一) 歷史研究不似實驗研究會產生干擾解釋發現 的交互作用的效應。
的部分,便可稱之為歷史的證據,欲獲得歷史的證 據,需經過內在鑑定與外在鑑定。此兩者乃是確定 資料的可信性與可用性的過程,若資料不真,便不 可用。
歷史研究的步驟
(三)整理資料: 內在鑑定歷程完成,接下來為綜合資料。至此
步驟,研究者已確定資料的真偽,故需開始考慮 各種資料的相對價值,如主要資料比次級資料重 要;資料中呈現的矛盾解說或不一致之處,得予 以處理。 (四)分析、解釋及形成結論:
歷史研究的步驟
研究者已閱畢所有蒐集的資料,並確定其真偽,再 考量各種資料的相對價值,而進行下列各步驟:
(一)界定研究問題: 歷史研究選擇問題時通常有三方面的考慮: 1.能否在自己的能力和有限時間內獲得研究結果。 2.史料是否充足。 3.研究的結果能否有助於事實的澄清。
(二)蒐集與評鑑資料: 歷史研究蒐集得到的史料,如值得採信或可用
(一)外在(部)鑑定(external criticism):
又稱外部考證。簡言之,即考證資料的性質,以確 定資料的真偽或完整性。歷史研究者必須對其所收 集資料的真實性負責,而依據的焦點通常下面三方 面。 1. 史料產生年代的考證: 其涉及對墨水、顏料、紙張、羊皮紙、布料、石器、 木材或金屬的物理或化學的試驗。 2.作者: 文件作者的驗證,涉及複雜的簽名、筆跡、原稿、 字體、語言用法、拼法、文件、當時可用之知識及 與已知的一致性。 3.辨偽書: 辨別史料之真本或係偽造。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二定和內在鑑定最大不同之處,事前者重在資料的外 在形式,而後者重在資料的內容,不過,兩者具有 一些重疊和互補的過程。歷史研究的價值多半取決 於研究者是否有能力批判歷史資料的真偽和其內容 的意義及可靠性。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information)。由非直接參與或觀察到事件發生的 人所做的報導或是與史實間隔甚遠的的史料。如轉 述、轉手的史料、或後人編纂的史書等。若轉述的 次數越多,資料的解釋也越多,資料受到曲解和改 變的程度也越嚴重,而降低資料的可信程度。
無論如何,從事歷史研究時,應儘量使用主要 資料,除非沒有主要資料時,才可以使用次要資料。 雖然這些次要資料的應用價值有其限度,但對於初 學者具有很大的幫助,它可以充實初學者的背景資 料而熟悉所要探討的問題,並引導到重要的主要資 料。
(四)價值性: 教育研究應符合價值性,故在選擇題材時,應尋找 積極、正面的主題,而不宜刻意凸顯消極、負面的 內容。
歷史研究的基本概念
三、歷史研究的目的
歷史研究法的目的是在研究過去所發生的歷史 事件,從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中,發現一些事件的 因果關係及發展的規律,以便作為瞭解現在與預測 未來的基礎,因此可以得知,歷史研究具有鑑往知 來的功能。
歷史研究的基本概念
二、歷史研究的性質
(一)時間性: 歷史研究法所掌握的特質是時間因素,在『過去- 現在-未來』的時間序流中,它只限於研究過去, 故必須建基在充分的史料上,無史料即無史學。
(二)變異性與特殊性: 事件具有「一次性」的特性,無法再重演或重新觀 察。
歷史研究的基本概念
(三)科學與藝術: 教育史應兼顧科學與藝術的二元性,應是一門有系 統有組織的學問,減少個人主觀、偏見及情緒的成 分;也應以藝術的情懷,去掌握每一面。
又稱第一手資料,指事件發生,實際記錄下來 的資料。這就是歷史研究的基本資料,最重要的來 源,研究者應該多蒐證這類的資料,以作為研究最 佳的資料。 (1)過去遺留下來的遺物。 (2)文件資料。
如歷史人物的函件、著作、手稿、 日記等。 (3)事件發生的觀察者或參與者所提供的報導。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2. 次要史料(secondary sources): 又稱間接史料或二手史料(secondhand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二)內在鑑定(internal criticism):
係指考證史料的內容,從內容衡量其是否與客 觀的事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為何。簡言之,即考 證資料的內容,以確定資料的可靠性和意義。 1. 記載人信用的確定: 影響史料內容最大者,為記載之人,而其信用之良 否,則關係內容可信否。 2.記載人能力的確定: 記載人的知識背景、素養與文字表達能力,都會影 響內容正確性。 3.記載真實程度的確定: 記載是否與事實的情況相符合。
2.口頭證詞(oral testimony): 另外一項重要的歷史資料來源是口頭的傳言。 例如:二二八事件、慰安婦口述歷史、民謠、傳說 等,意謂『將歷史事件親身參與者或見證者的錄音 訪談逐字抄錄』。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3.遺跡或遺物(remails or relics): 指的是流傳下來當作資料的遺跡、遺物或是可見的 東西,這些東西都不是有意留下來的資料或記錄的, 因此比其他的記錄資料更具有可靠性。 包括:建築物、設備品、教學材料、裝備、壁畫、 裝飾用圖片等。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一、歷史資料的分類 (一)資料的形態區分: 1.官方記錄或其他的文件資料(document): 由真正參與事件者或目擊者所持有而記下的。此等 資料,是為了將來的使用而傳遞的。 包括:記錄與報告、調查、特許狀、證書、遺囑、 專業的與普遍的期刊、報紙、校刊、年報、學生作 業、學報、信函、自傳、日記、回憶錄等。
4.數量記錄(quantitative record): 數量記錄資料可視為歷史資料中的一種特別類型, 或是屬於文件資料的另一類別。 例如:統計調查記錄、學校會議出席記錄、統計調 查記錄、測驗分數、學校預算與師生人數等均為數 量記錄資料。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二)史料在時空遠近關係分: 1.主要史料(primary 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