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优美与壮美》教案

合集下载

《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

《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
》———纯净、平和、温柔———优美
《国际歌》——刚劲、果敢、勇猛———壮美
4、复听《牧歌》《国际歌》
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相同点是什么?
5、小组合作探究——《牧歌》《国际歌》对比
速度
力度
旋律
牧歌
国际歌
①分四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完成上表并分析音乐不同的美的特点
②教师进行各小组巡天我们着重欣赏了《牧歌》、《国际歌》,也初步了解了音乐的优美与壮美,这两种美都从不同方面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多样性,音乐的丰富多彩。
(六)、课后作业
欣赏《夜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区分他们是属于音乐的那种美,并说出理由。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较为成功,紧紧围绕课堂主题优美与壮美,深入浅出,步步展开,有内心的体会,有能力的转化,有互动的参与,有课外的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感觉优美与壮美的音乐,培养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优美与壮美》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学科:音乐课题:优美与壮美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课下搜集关于《牧歌》、《国际歌》、《大进行曲》、《彩云追月》的音乐视频。
二、教学课题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牧歌》、《国际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不同的美。
2、技能目标:正确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③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检测
听《大进行曲》、《彩云追月》区分它们属于音乐美的哪种范畴,为什么?(试从速度、力度、节奏那些是属于优美的哪些是属于壮美的呢?(举例说说)
2、平时我们在电视上、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优美与壮美,欣赏两段视频。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第一篇:优美与壮美教案《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本课欣赏活动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的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并理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通过引导,让学生从音乐元素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内涵。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音乐语言,准确辨析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和壮美)。

优美音乐实践活动-配乐诗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三、教学过程: 1 导入聆听6首音乐作品,播放《琵琶语》、《小拜年》、《小苹果》等不同音乐风格的片段,提问:这些作品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它们不同的美。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小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用两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导入今天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步感受优美和壮美两种音乐美的风格特点。

(一)欣赏《牧歌》1、多媒体播放教师课前选择的一个画面,提问:这个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个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学生结合画面和联想的相互诗词的意境欣赏音乐,在教师的引导下,从音乐元素的几个方面分析通过结合画面聆听音乐片段,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优美欣赏与体验——优美为什么?(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旋律、节奏、速度、结构等方面思考)2、课堂延伸欣赏了解准格尔旗地方民间音乐-漫瀚调漫瀚调,汉语译意为沙漠调。

民歌的一种形式。

主要流行于蒙古、汉杂居的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等地,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漫瀚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96年,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漫瀚调)”;2007年6月,准格尔旗漫瀚调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漫瀚调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2020年高中音乐 第二单元 一 优美与壮美 优美教案

2019-2020年高中音乐 第二单元 一 优美与壮美 优美教案

2019-2020年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一优美与壮美优美教案一、学习目标(一)能够认真聆听作品《月光》奏鸣曲及《彩云追月》,感受体验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

(二)能够歌唱并熟记作品的主题。

(三)能够了解作品的体裁与形式。

二、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体验作品中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优美特点。

三、教学难点感受中外两首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风格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内容安排(一)选择中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月光奏鸣曲》(贝多芬)、《彩云追月》(民族管弦乐曲)进行重点欣赏。

《牧歌》和《夜曲》作为推荐曲目安排学生课下进行欣赏。

(二)优美作为《音乐的美》第一课时,做好与下一节壮美的风格特点相对比的准备。

五、教学资源建议(一)寻找作品相关的音乐资料,做到图像和音响相结合。

(二)寻找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欣赏法、比较法、小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略)(二)进入新课:1、欣赏《月光奏鸣曲》(贝多芬):思考:(1)乐曲的情绪、旋律、节奏、速度各有怎样的特点?(2)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2、学生讨论回答:(1)视唱旋律:(2)分析节奏速度特点:(3)分析伴奏音型特点:(一)认识奏鸣曲与奏鸣曲式:(二)欣赏《彩云追月》(民族器乐曲)思考:(1)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2)音乐于刚才的《月光奏鸣曲》在情绪、节奏、速度上有哪些不同?5、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予以总结:(1)视唱音乐主题:(2)练习探戈节奏:X. X XX XX ︱X X X XX ︱(4)分析音乐,找出两首音乐作品的相同点:表现内容:月夜优美、宁静、柔和的景象。

情绪:舒缓、典雅、抒情、温柔。

力度:较弱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6、布置作业:课后寻找表现优美不同方面的音乐作品有哪些,下节课进行交流。

八、教学评价建议:(一)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相关作品,课上进行交流。

(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表现风格,让学生们在课下自己完成声乐作品《牧歌》、钢琴曲《夜曲》的欣赏。

高中音乐_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牧歌》、《国际歌》等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喜欢并能积极感受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

2.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简述优美与壮美的概念和内涵。

3.通过聆听、讨论、合作与探究等方法,能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1、感受、理解《牧歌》、《国际歌》,感受优美、壮美的音乐特征。

2、能够通过引导、让学生从音乐元素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内涵。

3、能根据作品的音乐语言辨析音乐美的范畴。

(优美与壮美)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比较的方法,从音乐的角度分析优美、壮美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聆听感受、视唱体验、讨论探究等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图片,并为图片配上合适的音乐。

(播放《月光奏鸣曲》、《黄河》片段)2、简介音乐的美优美——人见人爱的壮美——令人惊叹振奋的崇高美——庄重、圣洁、伟大的欢乐美——表现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喜剧美——引人发笑,让人们愉快地与自己的过去诀别的悲剧美——催人落泪的引出本课课题《优美与壮美》。

(二)讲授新课1、欣赏《牧歌》:(1)演唱形式?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什么意境?(2)师生用“呜”音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作品情感。

2、欣赏《国际歌》:(1)旋律有什么特点?(2)背景介绍3、小组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曲名《牧歌》《国际歌》速度较慢中速力度较弱强而有力节奏宽广舒展整齐有序旋律柔和抒情激越昂扬4、拓展欣赏:器乐曲:《威廉退尔序曲》(壮美)、《夜曲》(优美)声乐曲:《红军不怕远征难》(壮美)、《我和你》(优美)5、讨论总结:优美与壮美的音乐特点。

优美: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是其典型的特点,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带给我们梦境般的享受。

壮美:与优美相对应的一种音乐美。

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常用来表现人或群体的坚定意志和英雄气概6、中外音乐作品对比赏析同属一范畴美的、描绘同一景物的音乐作品,在中外音乐家的创作下风格也会不同,欣赏:《月光奏鸣曲》贝多芬【德】钢琴独奏《彩云追月》任光民族管弦乐合奏7、活动与探究: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分小组讨论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不同点:优美具有温柔、平和、纯净、细腻的特征,而壮美则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都知道大自然有很多种美,而艺术更净是呈现给大家各种各样美的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也是千变万化的,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视觉上的艺术美。

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音乐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美术,摄影以视觉上的色彩把美传递给我们,而音乐以音符和众多的音乐要素带给我们听觉上的盛宴。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第一乐章、欢乐美:《地狱中的奥菲斯》第四幕“康康舞曲、优美再见警察、壮美黄河之子),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接下来,老师将播放四首乐曲片段,我希望同学们在听完之后,能够从乐曲给我们带来的情感这个角度来分析这四首乐曲片段的不同。

好,那请同学们安静聆听。

那听完这首乐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呢?《康康舞曲》给人欢快,喜庆,热闹的感觉。

那再听听看这首呢,能有什么样的感觉?《再见警察》柔和,宁静,安静,纯净,温柔《悲怆》:悲伤,凄凉,《黄河之子》:刚劲,雄壮这四段乐曲带给咱们的感觉都不太一样对吧~不同的音乐美,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那音乐的美又能分为哪几个范畴呢?我们把书翻到P26页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一下这段文字。

然后看看有哪位同学可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好了,时间到!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

《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 教学设计

《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在初中阶段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但他们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和“不好听”。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节课的宗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个基本范畴?”
(2)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
师:那我们就带着疑惑来欣赏优美和壮美的音乐吧。
2.(1)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
(2)学生对于优美和壮美的表现特征有些疑惑。
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和任务
3.学习和教学理论
4.学习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0分钟)
一.导入。
1.播放6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1)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
欣赏优美的作品(16分钟)
二、欣赏优美的作品。
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
提出问题(1):“演唱形式是什么?
3.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4.再次欣赏,提出问题(2):“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6.欣赏钢琴独奏曲《夜曲》,提出问题(3):“乐曲有什么特点?”
《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使我的感受颇深。它通过三首音乐作品,让学生从优美、壮美两个基本范畴中体验了音乐的美。由于学生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与“不好听”,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使学生对于音乐的美的欣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案

优美与壮美教学目标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的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能用自己的话简述优美与壮美的概念与内涵。

初步了解音乐美的基本范畴。

2、在研究性合作学习中,能围绕优美与壮美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地参与表现与创作,归纳与总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言: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是音乐美的外在形态,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则属于音乐美的内在本质。

了解音乐美的内在本质,更能丰富我们赏乐时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进入更高层次。

通常我们将音乐的美分为六种:人见人爱的——优美令人惊叹振奋的——壮美庄重、圣洁、伟大的——崇高美催人落泪,使人净化、陶治的——悲剧美引人发笑,让人们愉快地与自己的过去决别的——喜剧美表现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欢乐美学生聆听作品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作品所属音乐美的范畴,说明判断的理由。

1、《我像雪花天上来》、(优美)2、《共青团员之歌》(壮美)二:认知音乐美的内涵本质及其音乐表现特点1、优美与壮美的内涵本质:优美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

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是指的优美。

优美的根本特点在于和谐,它以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浑然交融、和谐统一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在审美感受上它给人以温柔、舒适,赏心悦目,轻松愉快之感。

壮美是与优美相比较而存在的的美的普遍的常见的另一种形态。

我国古代文论、画论中称之为“阳刚”,亦称“阳刚美”。

它是一种雄壮的刚性的偏于动态的美。

2、优美与壮美的音乐表现特点:欣赏作品:三:进一步深入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1、完整地听赏《夜曲》、《国际歌》。

2、学生演唱歌曲或乐曲主题,用自己的声音表现优美与壮美。

要求:强调演唱的不同情绪和声音的不同表现特点。

四、探索与思考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乐本体的视角来研究音乐美)区别:(参考第二个环节)相同点: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第二单元 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

第二单元 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授课教师:潘厚余【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优美与壮美。

享受鉴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鉴赏音乐的习惯,提高审美辨别能力。

2.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

3.过程与方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的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的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和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请给音乐配配图吧!提问:为什么不同的音乐会配上不同的图片呢?(引出音乐美的六个范畴。

)展示课题优美与壮美。

咱们今天这节课,着重讲优美和壮美这两个基本范畴。

二、体验:欣赏优美的作品:那么听觉上的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要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分析不同的音乐作品。

那就让我们先来听一首内蒙古的牧歌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提出问题:演唱形式是什么?是有伴奏的还是无伴奏的?速度如何?2.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3.欣赏无伴奏合唱版的牧歌全曲,现在就让我们来思考优美的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等音乐要素上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较有优美特点的歌曲仔细分析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优美的特点。

同学们现在都学会了从音乐要素角度去分析音乐作品了。

下面听一下老师用长笛演奏,欣赏一下长笛版的。

相同作品乐器版本和人声版本在音色上的差别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美的感受。

4.下面就让老师带领大家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感受月光下的水波荡漾。

向学生简介一下贝多芬。

被称为“乐圣”。

欣赏《彩云追月》在这首曲子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简介管弦乐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
(南京师范大学实习教师王文君)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
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引出书P26页的一段文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
范畴。


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
设计意图: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二、欣赏优美的作品:
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唱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草原的宽广和辽阔的。

2.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3.欣赏全曲,思考优美的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较有优美特点的歌曲仔细分析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优美的特点。

4.欣赏民族管弦乐队《彩云追月》。

着重介绍乐器、演奏形式、特有节奏。

(让学生试着跟音乐打节奏)
5.再听辨乐曲《国际歌》,同样让学生听辨类型—壮美。

此时自然引入到对壮美的表现特征的分析。

三、欣赏壮美的作品:
1.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

再把《国际歌》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
3.欣赏属于壮美范畴的器乐曲《大进行曲》(选自歌剧《阿依达》),
简单介绍创作者以及剧情。

4.通过欣赏《大进行曲》片段,来分析主奏乐器。

以及分析进行曲
的几个主要特点。

【本课评价】:
用连线的方式,对学生区别优美和壮美的能力进行检测:
《夜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义勇军进行曲》。

【拓展】
找一首乐曲《歌唱祖国》,其中既有壮美又有优美,让学生试着说出它属于优美还是壮美
结论:其实有时候一首乐曲中音乐美的范畴并不是唯一的,有可能是一种,也有可能会有很多种。

所以咱们在判断的时候千万不能以偏概全,要完整的去研究它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